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08-31 12:41:0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共5篇)2016年文化馆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683260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篇一: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年文化馆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

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8326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1683260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2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ingYuCe.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文化馆的体系包括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以及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主要方式包括开展各种艺术类的培训(如:舞蹈、美术、摄影、音乐、戏曲等)、组织文艺演出、各种文化活动比赛等。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大,建立健全了省级馆、地市级馆、县级馆以及乡镇(街道)文化站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热潮。

由于受到传统运行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文化馆之间依然存在着封闭的特征,同城区间群众接受着不均等的文化服务。随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开放、合作、共享观念的普及,加上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文化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纳入其中,以及《文化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数字文化馆建设成为文化馆新型的服务方式,未来数字文化馆发展前景广阔。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印发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对文化馆(站)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进行了总体部署,鼓励各地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解决门票收入减少运营经费不足等问题,特成立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和奖励。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69.63亿元;其中安排资金51.07亿元,深入推进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

向社会免费开放。根据《“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到“十二五”期末,预计全国60%以上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评估标准,文化馆(站)举办活动数达100次,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率达90%,未来文化馆建设发展空间巨大。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通过文化馆项目研究团队多年对文化馆行业的监测调研,结合中国文化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一手的调研资料数据,对文化馆行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撰写而成。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文化馆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文化馆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文化馆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文化馆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化馆发展综述 第一节 文化馆概述 一、文化馆的定义 二、文化馆发展历程 三、文化馆的功能 第二节 文化馆发展环境分析 一、文化馆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1、文化馆政策法规整理 2、政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二、文化馆行业环境分析 1、GDP运行情况 2、财政收入分析 3、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三、文化馆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1、文化需求显著增长

【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 3、老年人文化培训需求激增 第二章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第一节 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第二节 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一、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艺术的管理模式 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三、各国文化绩效评估的基本情况 四、各地文化绩效指标体系

第三节 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一、美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1、美国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经营特点 2、美国公共文化服务经营借鉴 二、日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1、日本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经营特点 2、日本公共文化服务经营借鉴 三、法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1、法国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经营特点 2、法国公共文化服务经营借鉴 四、英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1、英国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经营特点 2、英国公共文化服务经营借鉴 五、德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与借鉴 1、德国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经营特点

篇二: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年文化馆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

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702763

【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70276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6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二、内容介绍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文化馆的体系包括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以及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主要方式包括开展各种艺术类的培训(如:舞蹈、美术、摄影、音乐、戏曲等)、组织文艺演出、各种文化活动比赛等。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大,建立健全了省级馆、地市级馆、县级馆以及乡镇(街道)文化站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热潮。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认为,由于受到传统运行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文化馆之间依然存在着封闭的特征,同城区间群众接受着不均等的文化服务。随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开放、合作、共享观念的普及,加上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文化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纳入其中,以及《文化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数字文化馆建设成为文化馆新型的服务方式,未来数字文化馆发展前景广阔。 2011年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印发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对文化馆(站)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进行了总体部署,鼓励各地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解决门票收入减少运营经费不足等问题,特成立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和奖励。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69.63亿元;其中安排资金51.07亿元,深入推进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根据《“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到“十二五”期末,预

计全国60%以上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评估标准,文化馆(站)举办活动数达100次,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率达90%,未来文化馆建设发展空间巨大。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通过文化馆项目研究团队多年对文化馆行业的监测调研,结合中国文化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一手的调研资料数据,对文化馆行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撰写而成。【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年版中国文化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文化馆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文化馆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文化馆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文化馆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化馆发展综述 第一节 文化馆发展概述 一、文化馆的概念 二、文化馆的定位 三、文化馆功能作用 四、文化馆分类标准 五、文化馆发展历程 第二节 文化馆的发展环境分析 一、文化馆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文化馆监管体制分析 (二)文化馆相关发展政策 (三)文化馆发展保障体系 (四)文化馆相关发展规划 二、文化馆发展的经济环境 三、文化馆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人口规模及结构情况

(二)城镇化发展进程情况 (三)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文化消费支出情况分析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分析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名单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分析 一、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二、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一)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艺术的管理模式 (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三)各国文化绩效评估的基本情况 (四)各地文化绩效指标体系 三、世界文化馆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世界各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法国 四、英国 五、德国 六、澳大利亚

篇三: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根据市文化局《关于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今年3月底、4月初区文体局对辖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区辖区内设有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共有基层综合文化站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8个,村文化活动室9个。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区按照“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一)实施精品文化社区创建提升公共服务档次。

一是制定下发《区创建精品文化社区实施方案》和《精品文化社区考核验收细则》,按照“社区申报、街办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的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创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文化社区。二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2016年共投入250万元,为社区配置文化活动设备。三是将区政府八件实事办理与小区环境改造整治和创建优质文化服务窗口相结合,整体推进实施,新增12处群众性体育设施。【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二)全面落实“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

一是认真落实《省文化厅关于印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坚持两馆公益性作用,根据群众需求,强化公益服务,新增设了艺术体操、书法、绘画等项目,免费开放项目11个,免费服务群众3万人次。二是延伸服务“链条”,丰富服务内容。按照各级文化部门要求,结合“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的公益服务作用。文体局与各街办先后联合举办了“童乐书法”公益性培训班、“钢琴进社区”文化普及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一致好评。

(三)大力打造三级图书资源服务品牌。

一是充分发挥区图书馆平台作用,突出文明创建活动主题、组织开展青少年阅读调查、为青少年读者送书、小志愿者服务、绿色上网免费阅读、优秀爱国主义影视节目展播、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争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开展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工作,重新盘点农家书屋现有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并启动“创建模范农家书屋”、“争当优秀管理员”活动。三是完成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网上信息核报工作。积极引导图书室和农家书屋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培育一批生命力强、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书屋,充分利用基层服务点网络资源优势,建成便民高效的服务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不想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尚欠完善。按照区文化建设的要求,部分作为重点项目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精品文化一条街还停留在初期阶段。一些已建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也存在问题,如基于设计水平和财力,部分街办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布局不尽合理。

(二)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甚合理。这些年来,我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及体制等原因,从总体上看,葛洲坝、夜明珠、西坝、经济开发区等片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施数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偏低,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有待强化。一是经费投入亟需增加。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目前,虽然各基层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已建成,但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更新必要的文化用具和书刊。二是管理激励有待强化。近年来,虽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场所管理缺少财力的支持和长效管理机制,以至于有些文化活动场所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三是投融资体制有待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四是人员力量有待充实。目前,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方面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基本上街道和社区文体专干均同时负责其他事务,这导致日常工作上出现滞后或疏漏,这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工作实效。

(四)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有待整合优化。虽然近年来,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社区图书室藏书更新、流转速度太慢,无法满足群众借阅。但同时,辖区行政单位较多,大型企业、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多,体育设施齐全,却没有做到真正对外开放。

三、相关建议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当前,应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当前,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上,应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群众需求相适应、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大格局,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调整文化设施布局。如可以考虑将市区的文化区块、文化街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是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中,一方面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区域配套建设中,必须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哪里。

(三)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保障力度。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新增的经费要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和基础环节倾斜。二是根据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基层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三是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开招标、委托代理、公共文化项目外包等多种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实施绩效评估,根据绩效对管理单位实施补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四是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冠名权等方法兴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坚持公益性,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保证效益发挥最大化。一是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健全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形成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二是要进一步加完善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配好配齐专职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实行社会文化设施共享,对于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建设,要做好后续跟踪管理,定期作好图书充实更新服务,扩充内容和品种,增强实用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服务性,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分散、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文化专业优秀人才,配备好专职文化干部,并按相关政策落实好相应的待遇。加强文化队伍专业培训,进一步稳定队伍,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文化队伍。同时,要积极做好民间文化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不断繁荣发展群众文化艺术。

篇四: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根据市局的要求,我局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县有18个乡镇,都设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组织机构。从2016年开始,逐年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到目前为止,我县18个乡镇的文化站已全部建成。我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常年坚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在各文化站工作人员均为文化专职工作人员。

2、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情况

我县有一个电影公司,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一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此外,全县共有歌舞娱乐场所21家、网络经营单位35家、音像制品经营户85家,图书报刊18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37家、打字复印13家、广告设计10余家、棋牌室100余家、文艺培训业10余家。各文化服务场所常年开展活动,管理经营运行都很正规,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共建共享,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县图书馆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在249个行政村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4、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

我县有249个行政村,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建成了251个的农家书屋,出版物涉及农业科技类、生活类、政经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多方面的图书。每个农农书屋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有1000余册,报纸、期刊1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100张。

(二)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

1、县有一个专职的采茶剧团,每年送戏下乡116-140场。有农民业余剧团14个,每年组织巡演800余场次。此外,每年市级演艺团来我县演出18场。每年开展送电影下乡3976场,开展农民综合文体活动100余次。

2、每年开展节庆、广场、展演等活动10-20场次。

(三)从事公共文化工作人员队伍状况

1、学历职称偏低

全县文化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含文化稽查、电影)115人,初中以下学历20人,占总人数17.4%;中专(含高中)57人,占49.6%;大学(含专科和本科及第二学历)学历38人,占33%。获中级专业技术职称9人,占总人数的7.8%,获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2,占总人数的27.8%;其它人员有74人(基本上是技术工人),占总人数的64.3%。

2、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中群众文化系列有8人,文物博物系列有3人,图书管理系列有5人,艺术表演系列有10人,工程管理系列11人。熟悉图书管理、戏剧、博物等方面的人才奇缺。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工人编制身份人员占总人数的68%,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大多是高中以下,文化底子薄,连基本的文化服务都非常吃力,更不要说搞创作和学术研究了。

3、村级文化队伍都属业余兼职,文化程度偏低,无报酬。

(四)公共文化制度、机制、体制建设情况

1、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稽查大队、乡镇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文工团、电影公司已转企改制。

2、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情况。县有18个乡镇,到目前为止,已建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到2016年我县18个乡镇的文化站将全部建成。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负责乡镇广播电视工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共41人,学历偏低,且多为工勤人员。

二、当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举措

(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推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加大五大文化工程(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力度。一是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6900户,提高了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实,建成了1个县级支中心、18个乡镇点和249个村级服务点,构筑了县、乡、村的三级服务网络。建立了县图书馆网站,录入了基本信息,整合资源,并购入了几万册电子图书,以供读者网上查询、阅览。三是农村数字电影工程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四是认真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创建工作。建设了一批文化活动室和251个农家书屋,年内实现行政村有农家书屋。五是基本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18个乡镇文化站均建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并全部投入使用。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是开展打造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活动,重点打造文化公园、艺术广场、鉴湖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和石阳小区、城市花园社区健身活动场地示范点,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全县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的发展,每月组织开展6-8场各类广场演艺活动。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各项工作方案,制度。围绕“覆盖广、受益大、节目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题材的新作品新节目的创作力度。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成果显著。

近年,我县对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按照省市要求,抓好文物普查、保护工作,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改善文物存放条件,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积极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6年主要成果有:一是东吴墓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破了我县无国保的历史;二是县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居旧址维修保护方案已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并进入国家项目库;三是待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古城墙维修保护方案已经上级业务部门评审通过并进入实施阶段;四是待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氏大宗祠维修保护方案已全面完成,并列入省2016年重点文物维修名录;五是峡江水利枢纽水淹区文物整体测绘、搬运、构件整理等保护工作,按上级时间要求全面完成;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护吉大庙维修保护工作已全面启动;七是加大了民间流散文物征集力度,一批精美鎏金木雕器物已入县博物馆珍藏。

(四)努力挖掘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井然有序。

近年来,我县积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和保护工作,设立保护目录清单,建设保护资料档案,数据库和代表作名录体系,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登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积极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选命名工作,努力做好传承人保护,广泛开展传承活动。2016年,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排演大型特色采茶戏《解缙闹殿》,录制了光盘,并申报了全省文艺创作工程。组织人员完善《解缙故事》材料,已经向上级申报《解缙故事》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组织开展了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6月8日,举办了以“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为主题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免费赠送非遗相关书籍和《解缙故事演讲大赛》光盘给全县及乡镇各中、小学;组织我县省级和市级各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了座谈,关切传承人身体和生活情况,并集体颁发传承人荣誉证书;组织开展了非遗项目图片展,印发了非遗日活动的宣传单和制作了市级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展板,让群众更全面地知晓和了解我县的非遗,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做好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认真做好我省第四批非遗传承人的资料准备工作,将解淦、孙贵昌、李小龙、李小羊这四人已向上级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遗传承人。

(五)切实加强“三馆一站”的免费开放工作。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18个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博物馆每年免费接纳参观人员1万余人次。县文化馆每年组织举办音乐、美术、舞蹈、葫芦丝、竹笛等培训班10个,免费培训600余人次。县图书馆每年举办各类讲座、阅读活动4-6次。各乡镇文化站每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0-80次。

(六)发展农村文化阵地,扶持农村文化团体,2016年以来,我县大力发展发展农村文化陈地,农村文化陈地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发展农村文化经营中心户20余户,新建农民业余剧团14支,农民“腰鼓队”4支,农民健身操队30余支。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腰鼓队”、健身操队、“太极扇”队、二胡、农民业余剧团、农民放映队等农村文化活动团体100余支。

为了让文化真正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县强力推行“三个扶持一个带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一是政策扶持。201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县自办文化优惠办法》,明文规定凡是涉及农民自办文化的项目,一律免交各种税费。同时,对农民自办剧团或其他文化经营项目,规定可以先开办后办证。对地处偏远的乡镇,县文广新局还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办证。二是资金扶持。对农民自办剧团或文化活动室,县文广电局视开办情况、规模大小和实际成效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结予一定的资金扶助。三是技术扶持。对于有业余爱好的文艺骨干,县文广电局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至二次文艺培训。同时,对农民业余剧团和其它农民文艺团体,县文广电局还经常组织县文工团、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艺术指导,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服装、剧本、道具、音响、灯光等服务。四是活动带动。通过组织开展全县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或乡镇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来带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如:每年全县都要开展一次农民业余剧团剧目展演,同时还经常组织农民业余剧团参加省、市农民剧目展演。2016年11月,水南农民业余剧团在县局的组织、策划下参加全省农民剧目展演,并获得全省一等奖的好名次,2016年11月,又代表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获得二等奖,2016年,获全省首届农民文艺会演三等奖。水南农民业余剧团的创办人杨天义也多次被省、市、县的新闻媒体宣传,成为全省有名的农民文化带头人,这给全县农民剧团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农民自办文化的有效扶持,农村文化出现了特色文化村。

三、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有限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需求不相适应。文化事业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和教育事业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又远低于城市文化事业投入是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由于经费紧缺,县文化主管部门及直属专业单位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和辅导,群众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等工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2、文化队伍不稳。全县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化传承、文化经营与文化管理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青黄不接,特别是优秀的创新型文化人才队伍结构较差、专业素养不高。一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二是人才年龄结构老化,中青年专业人员尤其是原创文艺人员匮乏。三是民间艺术人才队伍萎缩,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四是文化站人员素质偏低。文化站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这是一个重要的窗口。但由于乡镇文化站人员多为退伍转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能胜任文化工作策划与开展,无法承担组织乡镇文化工作的重担。五是村级文化人员基本空白。

3、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服务建设。虽然我县目前正在进行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但在“建”与“管”关系上处理的并不完善。常常是硬件跟上了,软件没有跟上来,无法长期为农民服务。大部分站只提供书刊阅览,其他的文化项目开展较少。所以文化站的各项服务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否则,文化站就会变成一个摆设。

四、我县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1、要形成共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对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保证作用,要把做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摆上议事日程,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纳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2、要加大投入。各级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力量,政府要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民基本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弥补市场缺陷,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农村民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使公共文化服务走向多元化,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各种不同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这样既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也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3、要增强覆盖面。要深入农村,及时把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对包括传统文化习俗等在内的优秀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活动的水平。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坚持“三贴近”原则,用先进文化引导人,用高尚情操塑造人,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特别要注重改革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方式、手段和途径,认真研究文化得以渗透、传承的载体和渠道,重视用完备的俗成规范来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势来传播优秀文化。

4、要加强专业文化队伍建设。首先是要立足实际,加大专业文化人才的聘用、聘任力度,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的选拔力度。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文化人员的培训力度,创造机会让有法潜力的人员去学习深造,真正把他们培养成懂业务、能创作、善组织的文化工作骨干。要突破编制、经费等因素的影响,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和选拔,全方位的提高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问题。第三要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要以培训的方式,组织专业文化人员对民间文化艺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艺术指导。同时,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支持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加以引导、扶持,使之成为活跃在农村文艺舞台上的生力军。第四要加大文化人才经费的投入,创造较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多种措施,给有突出贡献者应有的地位和奖励,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更好地吸引、聚集和稳定人才。

篇五: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2016文化事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在文化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在红花套、两乡镇沿江突破,把城乡文化的作为一个整体,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我市文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率先突破,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事业体制与机制,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设施先进配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市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格局,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文化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原则。我市文化事业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事业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资金投入、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在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上体现出来,着力缩小城乡文化差别,推动文化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二)坚持齐抓共管原则。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既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优势。

(三)坚持率先突破原则。在立足当前实际,坚持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突出红花套、两个沿江乡镇,实施重点突破。正确处理好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集中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确保文化事业持续和谐发展。

三、总体目标

(一)一期目标(2016-2016年)。红花套、两镇的综合文化站2016年要建设成为全市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典范。到2016年,市文化馆、图书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馆标准;以红花套为代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要设置多功能活动场所和文化科普培训室、图书及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有室外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单位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群众能比较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二)二期目标(2016-2016年)。到2016年,形成以谜语、红花套遗址等为率先突破的文化标志,构建比较完备的突出本土特色,具有现代服务型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按照在全省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普遍均等、城乡统筹、结构合理,完成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三期目标(2016-2020年)。到2020年,达到:地方特色文化鲜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各类文化设施先进、城乡居民素质优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在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突破

1、编制城乡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在全市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编制《市公共文化事业沿江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率先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围绕市级建设注重规模导向,乡镇建设注重综合功能,村级建设注重实际实用,农户建设注重辐射带动的总体思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红花套、两镇,率先建立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团为龙头带动,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桥梁,流动演出车电影放电车为纽带,村农家书屋(文化室)、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市-乡(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

3、率先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一是发挥市“三馆”的龙头辐射作用。2016年完成“三馆”扩建项目申报工作,2016年,投资280万元扩建市文化馆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016年,投资850万元,按照一级馆标准完成市图书馆扩建;2016年,投资580万元,完成博物馆即杨守敬故居维修扩建。到2020年,红花套、成为市“三馆”最直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乡镇。

二是投资建设维修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2016年,投资20万元完成镇镇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继续配套5万元,把红花套综合文化站建设成全市的典范。到2020年,把文化站建成集文化、广电、体育、成教、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三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村级农家书屋。优先建设红花套两镇农家书屋,全市2016年建成31个,2016年建成40个,2016年建成28个,实现一村一家农家书屋目标。到2016年,实现以村级农家书屋为“点”各村文化中心户成“面”的农村图书网络。

四是率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辐射作用,2016年在乡镇覆盖率60%的基础上,红花套、率先完成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2016年实现“村村通”。到2016年,形成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

(二)在开展城乡公共文化互动上率先突破

1、严格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将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纳入市相关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文化工作目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积极组织或参加全市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农村文艺汇演、民间文艺大赛、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努力将一些文化活动培育成有影响力、示范性、导向性的公共文化品牌。

3、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积极配合市直文化单位每年坚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创作“文艺精品”,多排练演出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文艺节目,每年送戏下乡150场;电影放映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在2016年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为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开展流动性文化宣传服务。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学习、科普教育、职业培训活动。以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广场等基层文化场所为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和节日文化,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

(三)在抓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率先突破

配合市直单位全面启动并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6年,完成文物田野调查;2016年至2016年,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做好野外文物保护,健全完善市、乡、村、组、保护员五级文物保护网络。

根据我市农村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加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生存环境和存在问题,编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至2016年,完成资源普查和普查成果上报工作。2016年至2016年,为全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到2020年,建立起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四)在加强城乡文化市场管理上率先突破。

1.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简化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文化市场,重点扶持农村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支持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业向农村延伸,改变城乡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击色情淫秽表演和零售、出租、放映淫秽色情音像制品活动,查处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和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行为。

3.以查处大案要案和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促进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严格取缔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者。始终把打击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彻查、彻究、彻办,决不姑息。

(五)在推进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上率先突破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基本方向,充分利用谜语、红花套遗址、城背溪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经营大众娱乐项目,实行文化产业投资体系的多元化,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重点建设“十公里精品柑橘园生态文化”、谜语民俗渡假村等文化产业项目。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组建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在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分类指导、制定措施,完善政策。对文化建设及重点文化工程,加强督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认真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财政投入政策,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1%;及时足额地落实兑现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税收的减免和返还政策。安排专项的文化经费,重点配套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建设,支持全市重大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扶持专业剧团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确保人才培养、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物保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业务经费有保障。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按编制配齐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团专业工作人员;充实市级文化市场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村文化员,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大力扶持文化科技中心户,构筑农村文化建设新舞台。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绩效工资制和人事代理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市、乡文化单位要面向市场,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制订年度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社会办文化的途径,主动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努力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相关热词搜索: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 2016年发展趋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年公共文化发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6028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