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2016-08-19 09:36: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共6篇)传染病及疫情网报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传染病及疫情网报知识考试试卷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16、17题答对1种1分,共66分)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希望能帮助到你。

传染病及疫情网报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第一篇

传染病及疫情网报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16、17题答对1种1分,共66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日开始实施。

2、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种,其中乙类 种, 丙类

种,甲类传染病包括 、 。

3、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

为 、 、

4、传染病管理遵循 的原则,实行谁接诊,谁报告。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 年.

5、传染病报告病例有 、 、 临床诊断病例 、 病源

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

括 、 、 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6、霍乱病例诊断分类由疑似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时,同时还应订正报告

卡中的 。

7、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本次就诊疾病 日期,不明确

时应填 日期。

8、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要求,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应

该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

别、 、发病日期、初诊或复

诊九项基本内容。

9、疟疾混合感染病例,按1例病人报告;种类按通常认为的临床症状较重

者报告,如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按 报告。

10、2、登革热主要传染源为 ;传播媒介主要

为: 和 ,主要通 传播。在我国主要发生在 季;

11、梅毒的病例分类只能为 和 ,淋病的病例分类只

能为 和 , 尖锐湿疣的病例分类只能为 和 ,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

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12、登革热的预防是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

的预防措施

13、乙肝病例网络直报中,不允许出现 、 、和 的病例分类。

14、肺结核诊断分型和病例分类要规范对应,其中涂(+)、仅培阳选择 诊断病例,菌(-)、结核性胸膜炎选择 诊断病例,未痰检选择 或 诊断病例。

15、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 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2009

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纳

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类传染病。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 笔或 笔

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19、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小时内以电话和传真的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20、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划

分为特别

、 、 四级。

二、选择题(可多选)(每题1分,共29分)

1、医疗机构在发现乙肝病例后,如已知该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被报告过,是

否需要报告( )

A.需要每年报告1次; B.超过半年需要再次报告;

C.登记但不需要网络报告; D.不需报告

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以下哪些要求是不正确的( )多选

A.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B.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可填写同一张卡片;

C.病人的疾病诊断发生变化时,在原报告卡上进行相应修改;

D.已填写了传染病登记本的时候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订正报告时,以下哪些诊断日期需要订正为确诊的日期( )多选

A.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 B.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

C.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

阳”时);

D.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

4、以下哪些传染病需要分型报告( )多选

A.炭疽、病毒性肝炎 B.梅毒、疟疾 C. 肺结核 D.血吸虫病

5、肺结核分为哪几型( )多选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A.涂阳 B.仅培阳 C. 菌阴 D.未痰检

6、乙肝病例分类为( )多选

A.携带者 B.疑似病例 C.临床病例 D.实验室确诊病例

7、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 )多选

A.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 B.疾病控制人员

C.乡村医生 D.个体开业医生

8、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 )多选

A.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

B.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C.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

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D.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9、以下哪些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 )多选

A.梅毒 B.疟疾 C.血吸虫病 D.乙型肝炎

10、“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1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纳入“麻

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

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 )

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

例;

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

进行订正;

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该信息将在“疾病监测信息

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

D. BC都对。

11、我国已把艾滋病规定为哪类传染病?( )

① 甲类 ② 乙类 ③ 丙类 ④ 不知道

12、艾滋病是由哪种病毒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 )

① 结核杆菌 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③ 流感病毒

④ 不知道

1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 )

①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②接

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③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14、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感染者下列哪些体液中?(可多选)

( )

① 血液 ② 精液 ③ 唾液 ④ 阴道分泌物 ⑤ 汗

液 ⑥ 不知道

1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可多选)( )

① 性接触传播 ② 呼吸道传播 ③ 母婴传播 ④ 血液传

播 ⑤ 不知道

16、下列哪种人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可多选)( )

①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 ② 卖淫和嫖娼者 ③与他人同用针筒、针头

注射毒品的吸毒者

④性病病人 ⑤带病毒母亲新生的婴儿 ⑥多性伴侣且不使用安

全套者 ⑦不知道

17、下列哪种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可多选)( )

① 空气 ② 握手 ③一同工作、学习 ④同乘交通工

具 ⑤ 进食

⑥ 交谈 ⑦ 公用洗手间或泳池 ⑧ 蚊虫叮咬 ⑨ 不知道

18、您认为“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 )

①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任何HIV阳性的患者的接触

②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HIV阳性患者的体/血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被污染的针头等刺破皮肤 ○3不知道

19、你认为下列哪些环节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可多选)( )

① 没有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② 没有遵守安

全操作规程

②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④ 工作中发生

意外

20、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多少?粘膜表面

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多少?( )

① 459/10万、1/10万 ② 0.33%,0.09% ③

不知道

21、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时间应不超过几小时,最好

在几小时之内?( )

① 4小时、12小时 ② 4小时、24小时 ③ 6小时、24小时

④ 不知道

22、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部位处理方法:(可多选)( ) ① 被污染的皮肤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水清洗 ②不需处理

③ 被暴露的粘膜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

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

洗;然后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5%碘伏等)涂抹消毒,并包扎伤

口。

23、标准防护是针对那些接触可能感染HIV或肝炎病毒的患者的医务人员?( )

① 对 ② 错 ③不知道

24、考虑到抗病毒药物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怀孕的医务人员在被针头或锐器

意外刺伤后不能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理。( ) ①对 ②错 ③不知道/不清楚

25、怀孕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可阻断HIV从母亲传给孩子。( )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不清楚

26、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 )

①人工喂养 ②母乳喂养 ③混合喂养。

27、如果标准防护所需的材料不能获得时,医护人员有权利拒绝为感染了HIV

的患者提供服务吗?( ) ① 能 ② 不能 ③ 不确定

28、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信息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

的规定应予以处罚。(

① 是 ② 不是 ③不确定

29、是否应该在感染了HIV患者的病历上注明其感染状况,以提醒所有的医护人

员采取防护措施预防艾滋病毒的传播?( )

① 应该 ②不应该 ③不确定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5分)

1、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2小时通过网络直报,其它乙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 )

传染病试卷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第二篇

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知识问卷检查表

单位名称: 科室 姓名

您是: ①临床医生 ②护士 ③技师/士 ④防保科医生 ⑤其他 年龄: 岁; 本岗位工作年限: 年

文化程度:①初中 ②高中/中专 ③大学/大专 ④大学以上 ⑤其他 职称:①初级 ②中级 ③高级 ④无职称

每空10分,总分10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几类几种( )

A.甲类2种、乙类26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3类36种 D.4类40种

2. 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 )

A. 霍乱、鼠疫 B. 麻疹、疟疾 C.肺炭疽

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E.人禽流感 F.乙脑、血吸虫病

3. 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几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

A. 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

A.1 B.2 C.3 D.n

5.传染病报告卡上的病例分类包括( )

A.临床诊断病例 B.病原携带者 C. 疑似病例

D.实验室诊断病例 E.阳性检测结果

6.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 )

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进行网络直报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7.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以下哪些情况,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 )

A.诊断变更 B. 已报告病例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

C.填卡错误 D. 已报告病例死亡

8. 目前卫生部明文要求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 )

A.脊髓灰质炎 B.霍乱 C.乙肝 D.艾滋病 E. 伤寒副伤寒

9.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病人“现住址”是指( )

A.病人户籍所在地址 B.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C.病人发病时居住的宾馆、旅店 D.病人就诊时的居住地

10. 以下哪些传染病需分急性和慢性填报( )

A.乙型肝炎 B.疟疾 C. 血吸虫病 D. 梅毒

答 案

1、 B

2、 ACDE

3、 A

4、 D

5、 ABCDE

6、 B

7、 ACD

8、 ABD

9、 Bc

10、 AC

2015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第三篇

第1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1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

7、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8、传染病管理人员,每日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卡进行登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

9、如发现传染病漏报l例要扣罚当事人当月奖金50元,传染病登记不认真或迟报疫情者,予以通报批评。

10、感染办公室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情况,改进工作。

第2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管理

卫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

3、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通报

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执行。

1、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单位、政府和有关领导报告并通报本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边省份和地区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爆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通报。

3、卫生院当辖区内发现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暴发、流行时,及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互相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4、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五大部分。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时限及内容

1、报告程序防保科接到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发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时,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同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话记录表》后,报相关部门。

2、报告内容主要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可能传播途径等),疫情发生简要经过,当地卫生机构对疫情处理措施等。

3、报告时限从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1)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如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2)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3)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五)调查

卫生院接到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接到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六)卫生院及有关科室和个人应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分配给科室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将负责人名单报信息管理科疫情室备案,如发现帐户和密码信息泄露,请立即报告疫情室,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后果自负。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疫情资料对外公布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泄露疫情资料,如有违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八)质量控制

卫生院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应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承担疫情资料收集、上报和反馈工作。对辖区内个体诊所和下级卫生所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培训、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九)奖惩措施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2、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流行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4、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各责任报告单位对周末及节假日加班进行疫情报告、监测和分析的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排补休并给予补贴。

第3篇: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地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南金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园长z为我园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副园长z为具体负责人;各班班主任为疫情报告人,幼儿园其她教职员工、家长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联络员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2、具体负责人负责指导卫生保健工作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全园幼儿的晨检、班级幼儿的出勤统计情况进行巡查;

3、各班班主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全园卫生保健工作,每天两次对师生做好晨间检查和全日观察。晨间检查时发现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全日观察中发现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园领导。凡发现法定传染病(甲类、乙类、丙类)、新发传染病和其他相关文件要求报告的传染病进行汇总后,向教育局、妇幼保健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需要报告的传染病时,应立即完整、清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报告卡送到同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在2小时内通知同安区疾控中心疫情报告人员。

5、乙类传染病(除上述病种外),应在6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6、丙类及其他要求报告的传染病,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7、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幼儿园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幼儿园报告,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8、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教育局、妇幼保健院、区疾病防控中心报告。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幼儿园建立幼儿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班主任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各班班主任要加强对本班幼儿的观察询问,如发现幼儿有发热、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幼儿请假时认真登记,并将存在有以上可疑症状的幼儿及时告知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幼儿因病缺勤情况登记日志上(

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加强晨检,由值班教师负责对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做到一看二摸三查四问,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对因漏检的幼儿,各班教师应及时反馈给保健医生。

4、如果幼儿在治疗后返回幼儿园,教师应主动询问患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如经正规医疗机构确诊为患传染病的幼儿,须查验治愈证明

,并报告给园长,确定无传染性后方可入园。

第4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幼儿园园长为幼儿园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教师是幼儿园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每天要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各类卫生消毒、食品监督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即幼儿园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园长报告,随后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根据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教育局——办公室、学前科;卫生局——儿保、疾控、卫监等、公安局——警署等)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3名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疫情发现人和疫情报告人应当第一时间报告园长并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幼儿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3、在幼儿园同一班级中,如果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3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幼儿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违者将根据有关法律条文酌情处理。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发现人应当及时以最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园长和疫情报告人同时向有关部门(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区儿保所、街道医院等)报告。(若发生食物中毒还要报区食品监督所)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幼儿园要建立“来园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幼儿园老师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由卫生老师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晨检记录上。如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园长,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2、班级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当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及时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

第5篇: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杜红梅

副组长:耿孝寅

组员:印志静、黄亦平、各年级组长与教师。

二、具体措施:

1、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员(张薇),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对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情况外,学校按照情节严重与否将与当月和年终奖金挂钩。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学校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员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第6篇: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工作制度。

一、校医为学校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本校常见病的诊治,就诊的病人必须登记在门诊登记簿上,传染病还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当地疾控机构。

二、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要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三、执行晨检制度,每日早晨上班前对每位教职员工、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状况及卫生状况检查,并留有详细记录。

四、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每位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向在校疫情报告人员报告,疫情报告人员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五、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六、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认真学习20xx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二、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脑、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脑、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

丙类: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政教处配合、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应当立即报告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由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统计后报告校领导,最后经确认和领导审批后由学校报告员上级教育主管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及时报告校卫生室,由校卫生室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报告顺序:学生→班主任→校卫生室或卫生工作人员→校领导→镇防保科和镇教委→区教委体卫科和区疾控中心。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201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第四篇

第1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1、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三)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四)采供血机构。

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三)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3、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四)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

、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三、报告数据管理

(一)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二)订正。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

(三)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四)查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市(地)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

五、资料保存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zhèng fǔ 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七、考核与评估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考核。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2015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第五篇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一)

一、医院感染监测: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

《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文章《医院感染工作计划》正文开始》一、医院感染监测: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三、督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五、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七、医院改扩建工作:

供应室、手术室的改建,应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污染物品的清理、消毒和灭菌必须有明确的循环路线,不能逆行;墙面、屋顶要光滑平整,以利清洁消毒。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二)

在院部、支部领导下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控制院内感染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搞好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结合震后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及业务学习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传染病管理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今年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和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各两次,理论知识考试两次,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到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对有漏报、迟报者,经检查发现一次扣发活工资10元,发现第二次扣发20元,依次类推。填写传染病报告不完善的,缺一项扣发活工资5元,二项扣10元,依次类推。对瞒报、不报告者,一经查到,扣罚当月活工资。

2、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日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每月底及时将传染病月报表XX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并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今年主要一抓医护人员知识培训,二抓应急处置培训,三抓医疗救治培训,四抓病例监测培训。

4、进一步加强发热、腹泻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坚持发热病人每日零报告制。

三、加强死亡病例报告和死亡证明书的管理,

按照《XX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加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出现居民死亡后,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内容,填写完后由门诊办公室盖章,证明书第三、四联交由死者家属,第一、二联由门诊办公室通知预防保健科收取,保健科将第二联进行网上直报,第一联保存在死者病历中。凡是我院收治的病员死亡后,才能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外死者原则上不得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情况需经院长、分管院长同意后方能开具。如因医师私自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概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一)加强院内感染核心科室管理。

1、加强供应室管理,保障消毒灭菌包质量。供应室要认真组织学习、掌握各项灭菌监测技术,定期进行效果监测,并作好各种监测登记,认真按照《供应室工作质量标准》执行,保证灭菌物品质量,拒绝不合格的灭菌物品进入临床科室,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保障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供给。

2、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器具必须做到一用一灭菌,手术器械尽量采用高压灭菌,须化学消毒剂浸泡器械首选2%戊二醛,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非手术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3、加强产科感染管理,预防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区域划分应相对明确,分娩结束做好消毒处理。

4、加强临床医技科室管理。

(1)胃镜室使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清洗消毒应严格按照《内窥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要求做好内窥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2)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凡进入口腔内的所有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对进入病人无菌组织的器械必须采用高压灭菌,对需浸泡的器械必须使用高效消毒剂浸泡。

(3)病理科要认真做好废弃组织无害化处置登记等工作。

(4)检验科使用压脉带坚持一人一根,用后必须浸泡消毒。(

(5)加强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对各类衣物应分类清洗,对感染性衣物要经消毒后单独洗涤,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视同感染病人的衣物等同处理。洗衣机要定期消毒。供应室要做好洗衣房指导、监督工作。

(二)积极开展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今年拟邀请疾控中心对我院开展生物监测两次。院感科对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产科等重点科室的消毒灭菌物品,消毒液进行不定期监测,每季度对各科室紫外线灯进行强度检测,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考核一次,并对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部位感染率,各种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体及其赖药性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消毒灭菌效果和医护人员的不良习惯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给予有效控制。对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安全 隐患加以系统分析,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给各科室,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三)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院内感染卡片,按时上报,如有漏报、不报者将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进行处理。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各科室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垃圾分类。加强对清洁工的培训管理,作好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登记,交接记录工作,严防医疗废物向外流失。

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工作

1、今年将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拟定开展健康宣传活动4次,办传染病专栏4期。

2、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3、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做好学校、社会群体大型预防接种。

六、搞好医院环境消杀工作

每月对周围环境进行一次消杀处理,特殊情况遇环境污染随时消毒。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三)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配合三级中医院的评审,今年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 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灭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3、完成实习人员、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八、加强对洗衣房、污水处理的院感监督和指导

九、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十、规范供应室工作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医院感染暴发

如有感染流行或暴发时立即上报,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及控制疾病蔓延。

2016卫生局霍乱监测工作方案
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第六篇

2016年我区根据省卫生厅要求,设立省级霍乱监测点。具体方案如下:

一、监测点的设立

根据我区具体情况,将设立肠道门诊的医院、卫生院定为腹泻病人监测点;将区内农贸市场、酒店、四十米路海产品批发市场和区内养殖场定为海(水)产品监测点;将有可能受污染的水源设立为水样监测点。

二、职责分工

1、各监测点具体承担监测任务。

2、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的督导,每年开诊时和开诊中期全面检查1次。

3、市、区在抽查时,将随机抽取医疗机构每月连续3天的门诊病例登记资料。

三、监测内容与任务

监测工作以腹泻病人为主,同时采集海(水)产品为主的食品和水体等外环境标本。

(一)常规监测

1.疫情报告

1、霍乱病例的法定报告

(1)病例发现:可以用胶体金试纸条、制动试验、pCR等方法作为初筛。“逢泻必登、逢疑必检”,以县为单位腹泻病人的检索率不低于腹泻病人总人数的10%。

(2)病例报告:2小时内(2小时、6小时)

(3)个案调查:调查结束后2天内填写《霍乱病例个案调查信息一览表》(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密切接触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等)

2.暴发疫情监测

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发现有与霍乱病例症状相似的多例病例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

实验室人员发现分子分型一致的多个菌株,要及时告知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以便调查核实。

(二)腹泻病人及外环境和食品监测

1、腹泻病人:各医院、卫生院于5月1日开展腹泻病门诊,腹泻病门诊应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的规范要求设立;对疑似病人及具有一定临床或流行病学指征的急性腹泻病人一律采集粪便送检,发现疫情后应转为“有泻必检”。监测对象以成人为主。当标本数量达不到要求时,也要采集一般性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粪便标本送检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各实验室对可疑菌落,均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医院、平民医院独立检测,其他医院、卫生院腹泻病人粪便样本均送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的好坏,对整个检验工作的质量影响很大。粪便标本的采集应争取在发病早期,服用抗菌药物之前并尽快送到检验室。标本以腹泻病人粪便为主。采便方法可用棉拭子采取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亦可用直肠棉拭子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采用后者应注意棉拭子大小适宜,避免采便量过少。一般要求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病人的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和尸体的肠内容物亦可作为检材送检标本时应填写“标本送检单”,写明姓名、地址、发病时间、采集时间、临床诊断等。标本管或小瓶贴上送检号和姓名标签;2、海(水)产品等食品:选择1-2家水产品批发市场,餐馆1-2家,开展水产品监测。即贝壳类(海蛎、蛏、蛤、蚮、螺等)、甲壳类(虾、蟹等)、两栖类(甲鱼、牛蛙等)、鱼类及其他海(水)产品,每份采取样本50克左右,记录采集地点和销售地点,尽可能登记上一级批发和/或养殖地点。流行季节每月检测50-80份,并根据流行病学的需要,采检一定数量的可能受污染的其他食品进行检测。

3、水体:采集海水、江河水和其他容易受到污染、容易造成人群感染的水体;每月采30-50份。水体标本采样时,现场收集每份水样的pH、水温、采样点环境温度三项基础指标。pH测定用范围在5.5-10.0的pH试纸,水温和环境温度以普通酒精温度计测定,并记录在采样送检单上。

4、公共厕所:发生疫情时要在疫点、疫区、交通要道和外来打工者聚居地等公共厕所采集腹泻病人新鲜粪便进行检测。

5、霍乱病人和带菌者追踪监测:发现霍乱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必需及时追踪传染来源,除采检粪便外,对病人的饮用水、剩余食物及采购点的可疑食品等也应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病后可能造成的污染物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避免产生新疫点。

四、监测时间及要求

1、各监测点要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霍乱监测和防治工作。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5~10月份,从5月1日起开始监测;发现霍乱疫情或在外环境中检出霍乱弧菌(CT+)菌株,应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3、疫情报告制度

监测点与非监测点均应严格按照《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实行霍乱病例和病原携带者网络直报制度,同时电话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监测数据报告制度:各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上报监测数据。各设区市也必须收集、汇总辖区内县(市、区)上月监测数据,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五、菌种管理

霍乱弧菌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各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记录数据库,填写霍乱菌株登记表,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

1、县区检出首例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带菌者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及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复核、分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

2、县区从海水产品等食品和外环境中检出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也应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及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毒力基因检测。

3、非首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应妥善保存,并在1周内分批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4、外环境、食品及动物等检出的霍乱弧菌,应全部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然后全部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5、严格执行霍乱菌种保存、运送、管理、销毁等规章制度,每次移交菌种均应填写交接记录。

6、医疗机构检出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鉴定,并负责收集和管理,不得擅自处理。

7、各级医疗单位、研究所及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卫生部批准均不得保存菌株。

六、结果与评价

1、霍乱监测结果与评价

1.1.霍乱疫情报告及时率;疫情调查处理率、及时率。

1.2.送检腹泻病人登记率、合格率。

1.3.疑似病人和霍乱病人菌株鉴定正确率。

1.4送检海(水)产品、水样等外环境标本登记率、合格率;检测正确率。

1.5.每月标本监测数量达标率。

1.6.监测内容月报表及年总结上报的及时率、正确率。

2、腹泻病门诊结果与评价

2.1.门诊腹泻病人登记率、合格率。

2.2.疑似病人粪检率、送检率、报告率。

2.3.疑似病人留验率、治疗隔离率。

2.4.霍乱病人治疗隔离率、出院合格率。

2.5.采样用具(保护液、棉拭子)合格率。

2.6.隔离区及门诊防蝇设施合格率;消毒药械合格率。

2.7.疑似病人及霍乱病人排泄物处理率。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消化道传染病病原 肝炎病原携带者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传染病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5712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