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2016-07-21 14:06:3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共6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来源:上传者:JLIW时间:2009-8-12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市根据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围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按照拉动龙头化、产业集群化、生产链条化、要素集聚化、布局园区化的五种模式,积极发展集群经济,提高发展质量,培育**产业,全面...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来源:上传者:JLIW时间:2009-8-12

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根据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围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按照拉动龙头化、产业集群化、生产链条化、要素集聚化、布局园区化的五种模式,积极发展集群经济,提高发展质量,培育**产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目前,基本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特色产业。2008年,四大主导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645796万元,占全市比重79.82%;实现利税528306万元,同比增长22.55%,高于全市平均值3.9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82.38%;利润336227万元,同比增长25.93%,高于全市平均值7.53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87.69%。其中,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2586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29.9%,占全市比重21.06%;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405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31.1%,占全市比重16.16%;机械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3249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13.93%,占全市比重39.94%;食品饮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441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10.8%,占全市比重

【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2.65%。自进入10月份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其中交通装备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影响最大。截止12月份, 交通装备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较同期增幅环比分别下降8.93、

7.9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减慢;占全市比重环比分别下降0.19、0.48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市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6664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6%,占全市比重76.36%;其中,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13396万元,比去年同期降低3.7%,占全市比重15.27%;机械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71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占全市比重38.89%;精细化工

【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101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2%,占全市比重18.15%;食品饮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59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86%,占全市比重4.04%,同比提高

1.47个百分点。

一、我市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及经验做法:

(1)拉动龙头化。按照“前端拉龙头、后端强配套”的产业布局模式,努力改善投资、选资结构,以现有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带动现有配套企业近距离配套协作发展为目的,以推进内源型企业与大公司的合作,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融合为重点,着重引进重型化、高科技型、资本型的高端项目,特别是价值链的高端项目,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的空白,拉长本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迅速提升竞争力。交通装备业引进了重汽、中集、实力客车等项目,机械制造业引进了济钢机械、丰汇铸造等项目,精细化工业引进了中氟科技和华氟科技等项目,食品饮料业引进了可口可乐、银鹭、康师傅、宏全等项目,完善了产业前端布局。目前这批引进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进行与当地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调整,拉动了这批企业的产能迅速扩增。

(2)产业链条化。按照众多相互关联企业围绕某一特定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把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定位为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拓展,以现有骨干企业、骨干产品为依托,进行纵向延伸开发和横向相关开发,努力扩大产业、产品产能。按照地缘相近、产品关联、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集聚产业优势。对明化、造纸、热电厂、**明化工四家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拉长了煤-电-化工(造纸)产业链,扩大生产能力一倍以上;结合公有资产退出,拿出优势资产,采取挂靠联合的办法,推进**集团和日月化工成功挂靠****煤集团,吸纳战略投资1亿元以上,彻底解决了原料煤来源问题,为企业的快速膨胀打下了坚实基础;**电

机公司划转海尔集团后,吸纳资金1.2亿元,承接扩散家电电机产品近40个品种,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通过产业整合,全市形成了煤-电-化工、煤-电-造纸、合成氨-双氧水-甲醇(精醇)、铸锻-机械加工-整机组装等四大产业链条。

(3)产业集群化。根据产业相近、产品关联的原则,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积极引导同产业企业的同区域集聚,逐步形成了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一是以圣泉、**、日月化工为主体的刁镇化工产业集群,产能达到50亿元以上;二是以大汉、明威、大成、丰汇等20余家吊装机械为主体的**沿济青路吊装机械产业集群,总产能达到10亿元;三是以中集车辆、重汽、**汽配等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区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能达到100亿元以上;四是以可口可乐、康师傅、**银鹭为主体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产能达到12亿元以上;五是以**建工、天润新型材料为主体的枣园建工建材产业集群,产能达到20多亿元;六是以荆山、桑园、宝华、华民、**阳为主体的相公庄、普集和官庄机械锻造产业集群,产能达到12亿元。这些集群产业内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订单联动、技术共享的思路,进行行业内部的要素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优势,实现了共赢式的快速发展。

(4)布局园区化和要素循环化。按照同一产业集中布局、相关企业集聚布局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依托,采取城区企业集中搬迁、乡镇分散企业向城镇园区搬迁等措施,先后建起了五个特色产业园区。开发区机械工业园集聚了海尔电机、汇丰集团、济钢机械等一批机械制造企业;化工工业园集聚了圣泉、**化工、日月化工、中氟科技、胜邦绿野等一批化工企业;褚山工业园集聚了腾龙排气管、大汉塔机、中集车辆、兴美造纸机械等一批铸锻和机加工企业;**工业园集聚了双山塔机、**重工、丰年机械等一大批塔机和机械加工企业;桑园工业园集聚了桑园锻造、荆山锻造等一批铸

锻企业。这五大工业园区围绕各自的特色产业,有选择的选企业进园区、选产品上项目,产业特色日益明显,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资金、技术、项目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园区内企业产品的采购、运输、存储成本等费用明显降低。刁镇化工工业园在圣泉-胜邦绿野-中氟等企业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要素循环链条。圣泉集团利用工业废料糠醛渣为原料的热电联产项目除企业自身用电外还可供园内其它企业正常用电,企业每年生成的5万吨水蒸汽通过为园内企业提供廉价资源,由过去无效排放转为年可增收2000万元以上。胜邦绿野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氢气可作为圣泉集团生产原料,为企业增加了额外收入。园区整体竞争力的增强,资源共享格局的形成,使园区集聚效应日趋凸显。

(五)技术高**。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技术平台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品同构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通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密切跟踪世界同行业先进技术水平,以突破关键技术改造、突破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按照“集约投入、连续投入、滚动发展”的办法,对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逐一制定发展规划和3一5年项目建设计划,确定主业和产品、技术开发方向,逐年加大投入,积极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迅速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鼓励企业积极挂靠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广泛开展科技横联活动,加快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的引进、转化和消化吸收,努力积聚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总体是好的,但还存在许多很突出的问题。一是以“堆”代“群”,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和战略。很大一部分产业集群目前只是把同类企业吸引到了一定区域内,但相互之间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状态尚未形成,产业链的设计打造缺乏国际视野,区域的个性化、【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特色化还没有很好地体现。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滑。总体上我市传统、低端产业多,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萎缩、资金告急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急剧下滑。1-6月份,亏损企业共29家,同比增加8家,累计亏损14267万元,同比增加1551万元,亏损面达到6.53%,同比增加

1.6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投入不足,项目达产滞后。由于市场变化,年初确定的技改、引办项目缓投或转产,造成开工不足,仅约占实际生产能力的70%。上半年,完成工业投入44.7亿元,仅占年计划的35.7%,高科技、高效益、节约型项目仍然偏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中小企业资金矛盾突出。贷款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不明显,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更加谨慎,而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预计下半年贷款难问题会依旧突出。加上我市多数企业因属专业化配套企业,受主机厂货款结算不及时的影响,流动资金缺口较大,预计缺口将在10—15亿元。

二、未来发展规划。立足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导向,发挥本市能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势,膨胀壮大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

1、交通装备产业。围绕拉长机加工—配件—整车的汽车产业链,以重汽为龙头,对外加强合资合作,对内加速资源整合,依托中集、实力客车、萨博特种车及**汽配等大中型企业,今后五年重点发展重型车、改装车及商务车等产品,加快整车生产和配套体系建设,打造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形成整车制造与原材料同步推进、整车与零部件协作配套、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利税45亿元、利润23 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0%、32.7%、33%。

篇二: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坚持集约高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坚持集约高效发展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淄博市沂源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沂源县城东部,下辖16个行政村,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6万余人。近年来,沂源县把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阵地,立足发展基础和产业禀赋,坚持走产业集群化、集群专业园区化的集约发展路子,园区承载能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开发区入驻企业达78家,实现生产总值69.1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0.5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2.4亿元,增长39.6%;地方财政收入89078万元,增长14.6%。2012年在全省综合排名中上升11位。

一、强化规划政策引导,打造特色专业化园区

沂源县按照“全域一体、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理念,全面审视县域工业发展基础和产业禀赋,明确发展定位,统筹制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培育打造医药、节能新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主导产业,并按照专业园区进行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安排,逐步实现了“一个园区聚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发展格局,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共享,拓宽了发展空间。期间,沂源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医药和新材料两个产业集群发展意见》、《关于扶持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加大了企业“退城进园”和“退镇进园”的工作力度,明确了财政、信贷、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了集约发展的鲜明导向,从而引导新项目向专业园区布点,老企业向专业园区转移。目前,新材料产业园区聚集了以鲁阳公司为龙头的企业18家,2012年集群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44亿元、10.5亿元;医药产业园区聚集了瑞阳、药玻为龙头的企业4家,集群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116亿元、22.5亿元;高分子产业园区聚集了瑞丰、慧科为龙头的企业11家,集群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1亿元、2.5亿元。在集中培育主导产业集群的同时,专门设立了小微工业园,引导其他行业企业向园区聚集,优化了整体布局。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近年来,沂源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医药、节能新材料、高分子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把拉长集群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作为着力点,进行连续密集的项目投入,努力实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每年全县新上项目中70%以上为两大产业集群项目。一是以项目推动既有企业拓展发展领域。积极引导企业瞄准新兴市场和产业高端,丰富产品结构,带动产业优化升级。鲁阳公司通过新上“玄武岩纤维建筑保温板项目”,一举实现了由工业节能材料领域向前景更为广阔的建筑节能材料领域的延伸,产品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满足住建部建筑节能和公安部建筑保温隔热双重要求,全部达产后,产能为国内最大。药玻公司通过新上“年产6000万只带针玻璃预灌封注射器项目”,实现了从传统医药包装材料领域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领域的转型升级,解决了玻璃瓶包装和塑料一次性注射器的缺点,成为我国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新型药用包装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进口产品替代。二是以项目催生壮大企业群体,拉长产业链。近几年来,着眼于找准并放大产业链中的某个关键链条,引进项目、企业,为集群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如医药产业,着力培育发展了医药中间体这一产业链中的重要子行业,鑫泉公司由一家制鞋企业转型进入医药中间体行业,入区后通过持续上项目,3年累计新上项目投资近10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与国内排名前12位中的9家医药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国内头孢类抗生素医药中间体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为集群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医药产业集群为例,该集群形成了医药、医药中间体、药用包装材料三个紧密衔接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生产终端医药产品的瑞阳公司,吸纳了鑫泉公司头孢曲松钠医药中间体75%以上的产品,同时,药玻公司的模抗瓶等产品直接为瑞阳公司提供药品包装材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十二五”末,三大产业集群将发展成为500亿级的国内领先产业集群。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沂源经济开发区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立区之本,把创新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县里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科技项目基金,专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的工业项目和科研平台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工业经济步入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县拥有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4处,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处;牵头组建了山东省医药包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帮助企业与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设立了20余处产学研基地。聘请6位院士、30余名专家教授为科技顾问。比如,瑞阳制药公司在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2010年又被批准设立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岗位和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011年获准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创新平台,瑞阳制药公司的“抗生素类新药美洛西林钠产业化项目”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瓶颈,制备工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6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完全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之首;起草的美洛西林钠国家质量标准超过美国药典33版,载入《中国药典》,引领了我国该类药品整体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四、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园区发展保障能力

受区域条件限制,沂源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空间相对不足。为此,管理者坚持不乱铺摊子,把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约化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整合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三大产业集群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度和企业聚集度。一是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制约和引导作用,在开发区大的平台上,以医药、节能新材料、高分子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为依托,实施专业化园区布局。以节能新材料产业为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以鲁阳公司为核心的陶瓷纤维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园区占地1057亩,成为亚洲最大的陶瓷纤维制造基地。同时,为促进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专门为鲁阳公司预留500亩土地,用于建设更为集约、专业的工业园区。瑞阳公司、药玻公司、鑫泉公司等医药集群龙头企业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化园区,构建了开发区内的小园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类基础资源的共享。二是加大资金保障供应。实施银行信贷向产业集群、集群重点企业的集中投放,突出做好借力资本市场文章。一直以来,沂源县把企业上市作为破解资金“瓶颈”、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按照“上市一批,培植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目前,全县6家上市企业中,有5家(药玻、鲁阳、瑞阳、联合化工、瑞丰高分子)在沂源经济开发区;另有5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通过上市,为企业开辟了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融资渠道,促进了项目建设,加快了企业规模扩张,提升了经济开发区整体实力。

五、深化各类服务,提升园区管理水平【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沂源县坚持把服务作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从体制机制、行政效能等多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将开发区体制理顺、管理做实。将县城规划区内16个村划归开发区管委会管辖,设立了7个管理服务单位,明确了管理职能和权限,按编制配备了干部,使经济开发区真正成为服务经济、管理企业的行政主体,从而理顺了村企关系,为土地征用、社区化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提高集约服务水平。目前,正在依托小微工业园,建设集经济服务部门办公、工业产业发展展示、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工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实行行政审批部门集中办公,同时,落实项目建设的“一口代办”制,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促进了项目的加快建设。三是实施项目领导挂包负责制和部门承办制。每个项目,确定了一名县级领导进行挂包,分工负责领导,深入企业一线,靠前指挥,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确定一个县直部门作为承办单位,具体靠上服务,提高了项目推进水平。四是实施工业项目建设年、企业现场管理年等活动,健全完善部门服务机制、建立项目要素投入机制等多项保障机制;围绕提升产业集群的管理人才竞争优势,组织部分重点骨干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参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沂源经济开发区尽管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园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项目单体规模相对不大。下一步,开发区将按照全域一体、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开发区东展扩容,顺接石桥工业小区,拓展园区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提升园区经济发展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着力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要素完善、功能完备、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篇三: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2016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区情

****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亿元,实现税收5.54亿元。

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能耗由2016年的2.79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1.6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6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8.5%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16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热)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三)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给予奖惩。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严格管理抓执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环保飓风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30余家“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建议

我们在循环经济中,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循环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建议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能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巩固提升循环链条,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篇四: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2016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韦主席、袁常委、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海安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县近期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由于受能源、材料价格、用地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使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为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先机,我县集中资源优先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六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6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1000亿以上,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190亿元,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287.6亿元,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458亿元。

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总体要求,强化产业培育工作,实施新兴倍增计划,把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我县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新兴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新兴产业对全县经济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大。

新能源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光伏产业链。除最前端的硅料提纯,我县已形成从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光伏应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垂直一体化覆盖。新能源产业增幅领明显先于其它产业。卡姆丹克、全晶光电科技、欧贝黎新能源、吉阳恒基伟业、浚丰太阳能、福克斯新能源、欧贝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持续拉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县光伏配套产业也快速发展,主要有凯瑞得光伏的光伏镀膜玻璃、欧得利新材料的太阳能背板薄膜、超益能源公司的电池板,礼德铝业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及中联科伟达太阳能电池线设备制造生产线项目等。

新材料产业转型提升。(1)磁性材料,以万宝实业、晨朗电子、鹰球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其中鹰球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同行业前三强。(2)高分子材料,以中平神马、三禾铜箔为代表引进了一批高新项目,优化了产业结构。

节能环保产业后劲十足。我县目前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三大领域,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1)高效节能装备:主要包括江苏鹏飞集团生产的4.8m以下管磨机、5.2m以下回转窑和2m油砂油页岩绿色提油水平干馏炉等10多个系列60几个产品;江苏飞鹏生产的Fpp系列新型磨机;江苏瑞安特的高效、节能、环保型复混肥成套设备;江苏恒通的钻杆、春光自控的变频调速皮带杆;亚威重工的节能港口机械;江苏涞森的大型风机等。(2)高效节能产品:主要包括同天能源的真空绝热板芯材;华源氢能、欧贝黎的太阳能电池;华飞电器的空气能热水器;江苏菱安的绿色照明产品;汇能环保的节能环保建材;万宝的高性能大弧度永磁气体磁瓦等。(3)资源循环利用设备:主要包括天楹赛特的垃圾焚烧发电装备;天楹赛特、联源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巨邦的垃圾压缩机、垃圾压缩车、垃圾运输车;**环海的压缩机后处理净化设备;以江苏绿叶为代表的各类收尘器;以中港涂装为代表的涂装设备;明诺机械的电动驾驶式扫地机等。下半年,随着天楹赛特环保项目的全面竣工投产,环保特色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产业规模水平将进一步释放。

软件和服务外包发挥效应。海安软件园首期规划占地80亩,建成软件研发及服务外包产业用房及配套综合服务用房4万多平方米,目前入驻企业86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2016年8月开园,是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第一家软件园。园区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整合有效资源,以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获得迅猛发展。2016年9月与清华科技园签约,正式挂牌"启迪(海安)软件科技园"。海安软件园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是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软件服务业集聚区、省级软件科技园、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归国人员创业园。在新城内建设公共服务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区、教育培训区、综合住宅配套区、海关物流区、商业、金融服务区和休闲公园。

文化创意产业展示新意。"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是我县倾力打造的一个以油画创作、油画商品生产和销售为抓手,**学教育、景观艺术展示、休闲旅游、外贸出口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523"主题园位于海安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带,总规划用地1500亩,总投资人民币50亿元;首期用地50亩,商业总容量约3万平方米,"523"的文化产业链条已完整构建,成功循环,入园绘画工作室100多个,接待游客逾万人次。今年5月23日,"523"主题园交易会展出文化产品20多万件,吸引了1000多家海内外采购商与会洽谈订购,签约文化产业项目59个,签约额达18亿元。

二、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16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5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

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小于50%,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占企业专利授权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60个,培育市级(含)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以上,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项目达到50项以上,实施重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25项,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

产业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到2016年,规模企业达40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100家以上,其中,销售10-30亿元10家,销售30-50亿元5家,销售超50亿元的企业3家,上市公司力争3家。到2016年,培育新兴产业领域的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省级以上品牌企业销售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中国驰名商标达3个,江苏省着名商标达6个、省名牌达6个,**市知名商标达12个、市名牌达10个。

人才队伍支撑作用明显。到2016年,引进10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10000名高校毕业生、10000名蓝领技能人才和若干团队,力争把海安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具有高品质人才环境的人才高地。

三、新兴产业发展举措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紧紧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高起点规划建设载体平台,促进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强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从纵向和横向扩展产业链,使"东区西园"在项目支撑下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形成"区中园"和"园中园"的格局,具备功能完善、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特征。在海安工业园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园,在海安开发区着力建设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使每个新兴产业获批一项省级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按照有发展重点、有重大项目、有创新载体、有系统支撑的要求,将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园建成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业园发展水平,以海安软件科技园、江苏华新高科技创业园为主体,加快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

强化招引重大项目。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等部门要共同制订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围绕生产营销环节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的要求,细化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产业招商目录,尽快排出相关领域领先的国内外企业,梳理出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并组织精干专门队伍,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开展专题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载体招商,重点突出产业招商,力求在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要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洽谈,承接、实施一批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抓好在手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程,确保按项目建设周期达产达效,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完善新兴产业支持体系,推进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平台共享机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多层面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校企联盟"等合作载体。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集成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技术加快向新兴产业转移和转化。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增强企业对自主研发产品的专利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对发明专利的保护力度。推进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我县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需要,实行多方联合柔性引才机制,加快实施高端人才、国际性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工程。(

四、新兴产业发展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工作领导组,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开发区、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国土局、人社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具体负责政策措施研究、重点项目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典型经验推广等工作。

加大政策支撑。加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现有政策资源,优先项目审批建设,优先土地供应,优先金融支持,优先人才支撑,在技改贴息、财税返还、培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健全统计制度。科学界定统计范围,建立和完善各大产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积极做好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分析研究工作,加强前瞻性研究,引导全县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考核奖励。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强化对产业重大项目、特色园区和创新平台等重点内容的考核。每年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篇五: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2016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2016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6年底获市政府“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授牌,一步一脚印造就了一个农机产业园。目前,正值产业园区建设关键期,或为鼓劲呐喊,或为抛砖引玉,本文将试论其发展之路。

一、粗略看前景,抉择之路乐观

(一)较大的市场蛋糕。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以及市场内在需求的拉动,农机行业行情持续看涨。2016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3382.4亿元,是2016年的3倍;据预测,2016年将达4000亿元以上。我市正在申报“中国微耕机之都”,现有相关生产企业100家左右,年产量100余万台,2016年实现产值50亿元;按规划,2016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武陵山区农机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我县虽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但2016年底农机综合水平也仅为44.01%)。经调查,我县周边27个市县(重庆市6个、贵州省10个、湖南省8个、湖北省3个)2016年有农业机械约70万台,初步估计5年内市场需求将达100万台以上,市场空白至少在30万台、60亿元以上。此外,本地区规模性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较少,区域外企业也尚未有效渗透, 2016年地区农机工业产值为10.9亿元,仅占全国的0.38%,可谓一块“处女地”,为本地企业发展留足了成长空间和时间。

(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外出务工人次全国约1.5亿人、我市约700万人、我县约20万人),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演愈烈,农机的大规模使用有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已成必然,提升机械化普及率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机具生产、购置、更新等方面的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空前,一般情况为每台机器补贴总价的30%(总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由摩托车行业拓展而来的农机企业特别是微耕机企业发展较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和小型农机产品集散中心,极大地刺激了农机市场,也为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可贵的区域优势。仅就小范围特别是武陵山区而言,我县在农机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从交通区位方面看:我县地处渝、鄂、湘、黔4省市边区武陵山中心腹地,500公里半径内有4个省会城市、10多个地级城市和200余个县市;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及国道319线、326线贯穿县境,是我市东南门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从政策支持方面看:武陵山扶贫攻坚和我市关于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中,都将机械工业列为区域重点支持产业,农机发展契合政策。同时,我县农机产业园被定位为“重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其发展得到市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就县级层面来说这在周边区县是绝无仅有的。另外,我市体制机制优势突出,比如对农机的补贴方面,对相同农机,我市的补贴标准为35%左右、湖南为17%左右、贵州仅为15%左右。从产业基础方面看:我县农机产业在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已顺利起步:就产业规划而言,按“园中园”思路将农机产业园布局于县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1500亩,为武陵山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就招商引资而言,已正式入驻企业7家、意向入驻企业10余家,其中富福锻压公司将投资20亿元;就基础建设而言,年内将累计完成投入1.25亿元。目前,已投产徐州宋氏车业有限公司电动三轮车等项目12个,农机具交易中心入驻农机经销企业21家、农机品牌22个。

二、冷静析现状,发展之路漫漫

(一)看外部,竞争激烈。表现有二:其一,行业霸主根基已稳,不会轻易割舍一城一池。在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趋动下,国外知名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且其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如占据北美50%市场的迪尔公司,已在津、京、豫等地扎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销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凯斯纽荷兰公司,已在黑、沪等地立足;产品畅销世界140余个国家的爱科公司,已在疆、黑、桂等地站稳。同时,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加速膨胀发展,鲁、浙等地的农机气候已成。如潍坊被誉为“中国农机城”,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500余家、2016年产值达1500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其二,行业新军群起夺食,免不了一番激烈竞争。从宏观上看,各省市在国家大政策和产业市场的引导下,纷纷各显神通,积极抢夺农机市场蛋糕;从微观上说,周边湘潭的“湖南农机产业园”、武汉的“中国武汉国际农业装备交易中心”、成都的“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都是各自省份的战略性农机产业基地,我市梁平的农机产业园也风头正劲。这些园区或在技术、物流、投入等支撑,或在区位、交通等条件,较我县有优势,决定了我县农机产业的崛起之路免不了激烈竞争,注定一路荆棘。

(二)看内部,支撑尚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问题。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很高。为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产业工人等支撑是重中之重,而这方面恰是我们的最大短板。二是物流问题。物流事关生产资料的“进”和生产产品的“出”。目前,我县正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且初显成效,但总体来说仍处于“物聚而不流、物流而不畅”的初始阶段,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小。三是配套问题。农机产业涉及到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机械组装、调试检测、产品展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需要集群式招商或是引进整条产业链方能支撑其发展。但目前,整机生产大企业对落地我县兴趣不够,零散的小企业也持有疑虑,导致我县在项目引进上比较困难,整个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三、沉着谋发展,崛起之路可待

(一)抓规划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简单随意的“无头苍蝇”式发展和反反复复的“折腾”式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大忌,易浪费资源、耽误时机和挫伤信心。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建立目标体系。按照短期、中期、长期分别对产业产值规模、发展定位等方面予以明确和细化,到2016年,园区建设形象初显;到2017年,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产业产值100亿元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站稳武陵山区区域市场,初步打开南方丘陵片区市场。二是确立功能分区。按照“功能完善、集约发展、分区布局”的原则,重点打造“一个基地、四个中心”功能分区,即农机产品制造基地和农机展销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心。三是树立主打产品。农机产品有几千种,就短期而言,应围绕“能适应本区域地形地貌条件、能满足本区域主要经济作物农机化需求”的原则,着重发展小型农机,重点打造中小型微耕机、水稻烘干机、小型农用三轮车等“拳头产品”,拓展金银花烘干、植物油料榨取、蔬菜脱水保存等内销性强的农机产品。

(二)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活跃园区。没有企业生产、毫无活力的园区顶多只是一片厂房。2016年10月,时任副市长童小平在我县《关于建设“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的请示》上就指出农机产业基地的关键是“抓到重大项目”。对此,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积极“筑巢”。巢好凤自栖,要迅速完成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厂房、公用设施等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发展条件,使企业能够“拎包入住”。二是全力“引凤”。以产业化、集群化为目标,大力引进技术先进、竞争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要做好产业转移承接,主动接受农机产业辐射;要真正地“走出去,请进来”,创新项目跟踪落实和服务机制,为重大项目报批、落地、建设、投产提供全方位“一条龙”优质服务,力争大项目、大企业入驻,打造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三是加速“集群”。生产要素配套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规模再大、实力再强的企业也需要互助合作。要积极发展协作配套企业,聚集和培育发展关联度高、配套性强、互补性好、产业链长的中小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园艺植保、农业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降低物流成本,夯实产业基础。

(三)抓配套完善,进一步强化支撑。产业配套往往决定着产业成败。市上指出我县农机产业到2017年“整个产业要形成100亿级的生产能力,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超60%”、“全市行业占比达20%以上”。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机具、农艺种植、经营管理技能知识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类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作用,为园区发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和“蓝领”工人,实现园区、学校的良性互动和共赢。二是升级服务能力。按照“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的要求,以“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为平台,大力培育发展金融、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加快构建农机大市场、大服务、大品牌。以参加品牌展会等方式展示、推荐园区,到2016年,初步形成规模较大、影响较好的区域性农机产业园形象。三是突出技术创新。要加快建成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平台,推进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科研开发、主机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一体化产业体系。

(四)抓保障强化,进一步增强后劲。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要从组织领导、税费扶持等方面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把农业制造打造成百亿级支柱产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组建农机产业园议事协调机构,落实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从信贷、资金帮扶、税费减免返还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吸引更多“外商”前来投资。创新思路,探索采取“工业地产”模式平衡产业园区资金瓶颈。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研究组建主要开展农机融资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制定农机产品输出物流补贴政策,全力争取将生产的农机纳入国家、市级农机补贴目录。三是抓好向上衔接。我县的农机产业园是得到市级层面认可的,已明确由市经信委、市农委对该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并评估验收。要主动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搭上我市“500亿元农机产业”规划和发展的东风,真正把我县产业园打造成“市级基地”。

实事求是地讲,我县的农机产业是“凭空”造就的陌生产业,此前毫无相关产业基础和工作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凡事都需摸着石头过河,加之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其发展壮大之路注定艰辛而漫长。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其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需要全县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共同努力,培育其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崛起武陵、走向全国”。

(编辑:华华)

篇六: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2016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产业园区按照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加快平台拓展,增强功能保障,狠抓项目建设,培育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再掀新高潮。

一、主要成效

1-6月,全市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54.8亿元,同比增长35%。新增建成面积15.2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77户,全市园区入驻企业达617户。累计完成投资139.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基础设施投入33.5亿元,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08.8万平方米。XX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邻水经济开发区分别进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1000亿培育园区和500亿培育园区。

(一)规划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建设理念,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配套”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园区的要素集聚和产业承载能力。XX经开区临港大道B、C段、广前路景观改造一期、新桥管理中心等项目顺利完工,103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已启动,完成了奎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通过市规委会评审。邻水经开区完成了经开区规划环评和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可研及产业规划,完成了城南机电园1300亩A、B、D线2公里道路黑化,园区供水管网完成了升级改造。前锋园区全线贯通了连接前锋片区与新桥片区的24米主干道,轻纺园区横八路建成通车。武胜经开区已完成翡翠大道道路主体、管网建设及路灯安装,正进行道路绿化。华蓥工业发展区全面完成了广华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机电四期整体平场、铜堡三期安置房基础平场全面完成。岳池回乡创业园大力提升园区形象,安装园区企业指路牌,实施九环线、科创路、兴园路及园区大道等人行道修建2.5公里,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各产业园区启动安置房建设4800余套,建筑面积达43余万平方米。

(二)项目推进成为新亮点。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1-6月,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投资105.9亿元,同比增长58%。竣工项目25个,新开工项目91个。XX经开区玖源化工设备已基本安装到位,预计于9月底投入试生产;鼎恒锂电池项目办公楼和钢结构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于9月底试生产;铜铝型材已安装完成部分生产线并试产;岳池回乡创业园科创产业园项目,正加快硬化厂区内道路及预埋雨污管网建设;五星金方药业已完成围墙、施工便道、厂区内雨污管网建设和2栋厂房地基圈梁浇筑;武胜经开区鸿岱科技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和工程队伍招标,正加紧进行厂房基桩开挖和板房建设;英明、千贻达已完成厂房主体及附属工程建设,预计9月初进行试生产。前锋园区耀业机械、国美汽配等7个机械加工项目快速建设。华蓥工业发展区万豪三期办公楼建设完成至三层;国雅二期完成宿舍楼建设,已启动办公楼主体建设;邻水经开区集中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达76.2亿元。

(三)产业招商实现新突破。XX经开区成功引进正威聚酰亚胺新材料、玖源聚苯硫醚、城市综合体、精密机械制造、华油二期、印刷包装6个产业项目,协议引进资金273亿元。重庆河北商会投资50亿元的河北工业园项目在邻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正式签约。武胜县引进投资50亿元的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整体入驻。西部牛仔产业园协议引进项目18个。1-6月,全市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79个,协议总投资428.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7个。

(四)功能配套有了新提升。积极规划布局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商业、学校、医院、污水处理、质量检测等项目,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快速提升。邻水经开区建设省级汽摩零部件质量检测中心和电镀园先后通过省上批复,已启动建设;华蓥工业发展区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进展顺利,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武胜经开区公共服务中心、银刚广场等项目即将投入建设,城市综合体和生态长廊项目已启动前期设计工作;岳池回乡创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确定BOT建设模式,正在编写设计方案;XX经开区积极跟踪华润集团希望小镇、北大教育城等项目,大力完善城市功能。

总体来看,园区建设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园区配套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垃圾中转、商贸、金融、物流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园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还有差距,个别产业园区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产业和产业特色。

二、下步要求

下半年,全市产业园区要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工业产值500亿元,拓展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20亿元。

(一)立足扩容升级,做好规划修编。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于承接转移,做好新一轮产业园区修编扩容,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要突出园区产业特色,明确每个园区2-3个主导产业定位,实施差别化发展,在园区供地、招商、优惠政策的兑现、运行要素的保障方面,给予调控。规划既要考虑切实可行,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更要注重土地利用率和投资产出率。

(二)加快项目建设,尽早达产增效。强化协调服务,全方位保障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早日竣工投产。要着重抓好15万吨铜杆、杂卤石钾盐矿风险勘探、4个总部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抓好群力汽配、渝腾锻造、英明、千贻达、超强连杆、贝德罗家具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玖源化工、锂离子电池、电积钴、五星金方药业、鹏扬食品包材、捷能新能源等项目建设进度。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提升配套功能。紧紧围绕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加快物流、商务、金融、居住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

(四)创新融资手段,切实加大投入。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用好用足省市出台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园区项目立项争取力度,争取国家相关产业项目资金。继续探索国家廉租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

(五)破解用地瓶颈,保障发展用地。建立完善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对上衔接,争取更多用地优惠政策。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关,对土地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贡献、容积率作出硬性规定,力促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加大土地开垦整理和清理力度,积极争取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城乡土地增减挂钩优惠政策,严厉打击违法违纪用地行为,积极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集约发展工作汇报 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汇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产业集约发展情况汇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5019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