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2016-07-18 15:03:5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共6篇)20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20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好,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也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特别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由于这三大理论成果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而每一个阶段必然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各个阶段所形成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所侧重。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三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按照其内在逻辑联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梳理,是非常必要和很有意义的。

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上,强调思想路线是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发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问题上,排除了一系列错误观点,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因此,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问题上,强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强调要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作为战略重点;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21世纪的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实行改革"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通途。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问题上,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努力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

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问题上,强调现代化建设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者都得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抓住机

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为此,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总之,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问题上,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问题,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此,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十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问题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种专家,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篇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16年新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2.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3.知道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

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三)情感目标: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教学难点】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2011年10月18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新授内容

【知识体系构建】

【基础知识梳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含义、表现和要求?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有什么特征?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3) 为什么要坚持这一道路?

【探究2】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陆贵山提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欲在世界竞争中去弊兴利,需要一个新的文化自觉运动。“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材料二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1)上述观点说明了什么道理?

(2)材料中提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易错易混点】

1.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发展先进文化。

4.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三、 课堂反馈

1.毛泽东曾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 )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B.指导思想是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

C.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的根本

2.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某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运用小品、相声、地方戏曲等形式,积极开展民间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完全保障 ③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采取群众 喜闻乐见的形式 ④发展农村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对文化的独特功能做出的形象概括。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④发展大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A.①④ B.②③ C. ①②③ D.②③④

5.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面对这一阶段性特征,要实现文化自强,我们必须( )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③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十八大报告当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是在2011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必将激励“文化强国”建设。中共中央之所以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②当今,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④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2年第12期《求是》发表文章指出:针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观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努力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探究1

(1)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坚持这一道路的原因: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探究2】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 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8(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人民。实现文化现代化,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要注重互通有无,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因子,以我为主,中体西用,以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精神与开放的创造精神进行脚踏实地的建设。

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201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

反思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解读内容分析中,本课是中国现代史第八个学习要点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设计描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理论性知识很强,学生掌握吸收较困难。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故而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中来,师生共同合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各项教学任务。现在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本着初中历史新课标新理念,我主要从“教学中的亮点”、“教学中的不足”、“再教设计”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回顾本节课的点点滴滴,我的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的亮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课导入时,我先利用课前学生进教室、做上课准备前的这段时间,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上课后通过对《春天的故事》中的一个老人的提问,讲解引入新课。在讲解邓小平南方讲话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让学生感受邓小平这一伟人形象和他讲话的重要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在授课结束后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走进新时代》,让学生更好感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正确的,使学生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多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使本课的学习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再通过板书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线。

二、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还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由于本课知识理论性强,政治色彩较浓,学生普遍不好理解,而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讲授这一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怕加深学习的难度。

2.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情绪上有所波动,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有点紧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大部分同学都能主动参与,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3.我自己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上处理的不是很好,还是欠缺教学经验。

4.在课堂练习的连线问题的处理上,原本的设计是由会议连内容,但由于紧张变成从内容连会议,就没有处理好。

三、再教设计:

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处理好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使自己不再紧张,尽量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量多地展示他们的机智,让课堂更加和谐。在讲课改革开放的成就时,可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来归纳,明确本课所需记忆的知识点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四次会议。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遗憾才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才可以使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前进,才能促使我不断地进行学习。这次的教学竞赛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努力方向不会变,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好每一节课。

反思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⑴知识与能力:①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②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激励人民为现代化建设努力拼搏。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2、对教学模式、过程的反思:

本课是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同学也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新理念的渗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对比分析、批判思辨,来完成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在课前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展示(分组派代表回答与抢答等回答问题的形式),这样可能会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可行的,学生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

3、对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能力、情感培养完成的反思:

本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总结,经课后的作业检查,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同学掌握不是太好,这与教师的单独指导较少、学生本人知识的狭窄有关。

本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一节综合探究课,多数学生区别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遗憾的是个别学生依赖性强,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对教学媒体应用的反思:

本节课我全程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次运用大量的教学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5、教学中最大的遗憾:

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有两点遗憾。首先:因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且有次问题比较深奥,例如:“什么是市场经济和什么是计划经济?”,在教学此知识点时我举例作了说明,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后来下课了还有课后练习(材料解析题)没有完成。其次:从学生做课后的选择填空来看,正确率很低,说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不够,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的课堂设计还存在不足。

6、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反思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本单元重点,理论性强,吸收较困难,

本课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本课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导入语设置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建成一条适宜中国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半命题反思,建设____的社会主义,要想解答这一个半命题反思,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再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子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总能将危机很好的解决,并把它转换成生机,学生好奇,哪些危机被他化解了?

危机1、如何发展国民经济?生机1、改革开放。

危机2、资产阶级自由化,想要摆脱共产党,放弃社会主义,怎么办?生机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危机3、建设成什么样子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机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符合中国国情。

危机4、怎样来一步步实现,需要多久?生机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

这样,这个半命题反思我们就能给它加上标题了,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第二子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危机5、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认为特区越发展,私有成分越多,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越不利,面对这一思想观念,邓小平是如何处理的?生机5、他将这一问题,分割来看:首先,特区姓“社”不姓“资”,特区就像风筝,线在国家手里,国家可以进行控制;其次,发展才是硬道理,当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候,谈及分配平均是很可笑的,只有当生产力水平发展较高时,谈及公平分配才能够更好的协调发展。特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局部带动全盘,催促国家经济发展才有可能。讲到这里,学生对邓小平更加钦佩,认为其理论对国家现代化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论升华: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中共“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学生就明白了。

篇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201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第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准确把握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们党治国安邦的生命线,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第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靠党带领人民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靠党带领人民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党用自身的先进性来引领、用过硬的执政本领来推进。因此,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

篇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2016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实质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发展理论的角度去研究邓小平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中国的发展路线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内容非常丰富,这里只阐述一个基本框架。

1. 发展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苏联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影响很大。虽然学习苏联模式曾对我国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了一整套西方化的发展模式,并在拉丁美洲不少发展中国家进行尝试。但这些国家的实践并不成功,带来的只是动乱、灾难、倒退,陷入了所谓“拉美化陷阱”。邓小平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必然是多元的;“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中国怎么办?逻辑的必然结论是:中国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就是说中国要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他认为,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必须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发展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讲“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其基础是邓小平强调的“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底,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非常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其他的任务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绝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讲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发展。

3. 发展战略。如何实现发展目标?需要有发展战略。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步骤,二是发展重点。

首先,关于发展步骤。1979年,邓小平考察了很多地方,带着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鲜感受,他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1987年提出来的。邓小平在1987年8月29日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谈到:“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邓小平的建议之下,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两步走的基础上再走一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发展战略应该讲是既充满了雄心壮志,又比较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实际上到上世纪90年代末,前两步目标提前实现,现在正在向第三步目标奋力前进。

其次,关于发展重点。在我国这么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齐头并进发展不现实,而应当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国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什么?现代化的重心在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有重点,那就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对此,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现在看来,这一思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指导价值。

4. 发展动力。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对内改革,二是对外开放,三是科技发展。关于改革和开放,他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而且,他认为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邓小平特别关注科技的发展对中国发展的巨大作用。他认为,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就是科技的发展。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1986年3月,北京几位科学家提出要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动态。邓小平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做出批示,由此产生了“863计划”。“863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发展形式。在经济发展形式方面,邓小平指出:“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据此,他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强调非均衡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需要勇气的。

6. 发展环境。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国内政局的稳定和国际和平的局面。199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的谈话时明确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可谓一言中的。

政局要稳定,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十分重要的前提与条件。邓小平强调,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首先是中央要有权威,其次是政局稳定,其三是政策稳定。1980年,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以后,一些知识分子包括青年学生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大,闹起学潮。对此,邓小平多次严肃指出,西方的民主体制在中国是不合适的,如果引进西方的民主体制必然导致中国的混乱,现代化事业也会毁于一旦。所以,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他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提出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一切从大局出发,中国发展的关键是政局稳定。

邓小平讲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要维护世界的和平,防止世界大战爆发;另一个是要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因此,他提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维护国际和平,邓小平提出,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有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7. 发展机遇。机遇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特别重要,抓住重要机遇就意味着成功,失去了重要机遇就意味着挫折。邓小平非常强调机遇意识,他提出,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他在总结国际经验时指出,像日本、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若干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中国也应该有这么几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他觉得当时国际环境比较有利,国内政局比较稳定,政策对头,老百姓拥护,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这么一个优势,中国在某个时期加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经济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8. 协调发展。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协调发展。总体上讲,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为此,邓小平具体指出,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使社会能够协调发展: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者的关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两者要配套,经济体制改革如果不配套政治体制的改革,不但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深入,而且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三是发展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如果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这个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叫有增长,而无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四是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一方面强调经济增长,一方面还要强调质量、效益,要协调发展。

二、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他对现代化的历史贡献主要有:

1.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上开拓了新的理论体系。他在阐释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时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2. 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1991年7月2日,李光耀在一次接受访谈时说:“再过20年,中国就可能不同了,因为邓小平把中国推向前,不可能再走回头路。转折点的确在于邓小平。他已经打开了窗,不可能把窗再关起来。”在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人们的思想习惯与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如1988年6月22日邓小平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图斯的谈话中所说:“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3. 创立了中国特色发展理论。邓小平理论促使中国经济发展与各项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邓小平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阐述,基本上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理论问题,可以被称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印度学者苏地生评价道:“美国《时代》周刊已经两次把邓小平选为当今世界风云人物,没有什么人对此提出异议。全世界还应该认识到,邓小平是当代最伟大的发展经济学家。”应当“把下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邓小平。邓小平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学家的信誉是确定无疑的。他砸碎了空想主义的枷锁,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新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今天所需要的”。

4.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具有方法论意义。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篇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20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在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应忽视、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总书记的这一论述首先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对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消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同于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的认识误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它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重大问题,为人们展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它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重大问题,为人们展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它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一重大问题,为人们展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愿景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政治保障;实现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愿景目标。我们党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时,曾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其中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念,“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和谐”观念,“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法治”观念,“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公正”观念等。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重要命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命题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灵魂,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格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建设格局与价值目标、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向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价值目标完全一致、内在统一。只有通过“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然,我们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同时,也须承认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特殊性(中国特色)有机结合原理,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相关热词搜索: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6"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4958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