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网络创业 >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2017-07-03 11:50:5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共7篇)深水网箱黑鲪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北方深水网箱黑鮶鱼养殖技术(20120221)黑鲪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含量少,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之一,是网箱养殖的优良鱼种,它具有生长快,易饲养,抗病力强等特点。黑鲪鱼最低可耐受0摄氏度,尤其适合于北方沿海养殖。本期农广天地视频详细介绍北方地区深水网箱黒鲪鱼养殖技术。...

篇一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深水网箱黑鲪鱼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北方深水网箱黑鮶鱼养殖技术(20120221)

  黑鲪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含量少,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之一,是网箱养殖的优良鱼种,它具有生长快,易饲养,抗病力强等特点。黑鲪鱼最低可耐受0摄氏度,尤其适合于北方沿海养殖。本期农广天地视频详细介绍北方地区深水网箱黒鲪鱼养殖技术。

  为什么要用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呢?

  它抗风能力比较强,水体利用率比较高,每立方水体能养殖的尾数能达到30~40尾,比相同的传统网箱利用率要提高50%以上,养殖出来的黑鲪鱼味道比较鲜美,因为它水比较深。

  黑鲪鱼属于冷温性鱼类,自己能够安全越冬,这样给渔民省去了很多麻烦,正是由于这一点,现在在大钦岛深水网箱规模已经发展到150个。

  黑鲪要养到多长时间才可以把它收上来卖?

  它依黑鲪鱼苗的大小而定,要是半斤以上的鱼苗,现在客户要求1.2斤以上的商品鱼,这样得养一年半,商品鱼正常都得养一年半,按过去要求0.8斤的商品鱼,半斤的鱼苗,春天收上来以后,年底就可以卖,现在不行,现在都是要求1.2斤的商品鱼,就得一年半,更小的鱼苗都得养两年。

  本期农广天地视频详细介绍北方地区深水网箱黒鲪鱼养殖技术。

  相关新闻:

   近年来,长岛县利用其北部岛屿地处渤海海峡深处的地理优势,以及良好的海域生态环境特点,摸索出的新的养殖方法。2002年,该县投资20万元,利用两个深水网箱进行黑鲪鱼养殖实验,次年,便销售黑鲪鱼20吨,实现产值60万元。

  随着国际市场的复苏,黑鲪鱼等活鱼需求量不断增加,长岛县12月一个月时间就外销黑鲪鱼8船次共计200多吨。截至目前,全县共销售黑鲪鱼1099多吨,实现经济收入3300多万元,还有近百吨的黑鲪鱼、黄鱼等经济鱼类准备外销。

篇二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黑鮶鱼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黑鮶鱼养殖技术(20150217)   

  黑鮶鱼养殖技术   

  黑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本片介绍黑鮶鱼养殖技术,介绍了黑鮶鱼在繁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设备,黑鮶鱼亲鱼的饲养过程,产仔过程,仔鱼饲养的过程,稚鱼饲养过程,幼鱼饲养过程,商品鱼海水网箱的饲养过程。

  黑鮶又称黑鱼、黑石鲈、黑寨。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东海都有,北方沿海终年可见。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软硬适口,尤适清蒸和做汤。生长快,适应性好,是网箱养殖的较好种类。黑鮶身体延长,侧扁。体长一般为20~30厘米,体重100~300克。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眼大,高位。背鳍一个,中间有缺刻,具13鳍棘、12软条。尾鳍圆形。身被细圆鳞。背部及两侧灰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纹。胸腹部灰白色。背鳍黑黄色,其余各鳍灰黑色。   

  该鱼系冷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浅海岩礁间或海藻丛中。不喜光。春秋季可结成小群,作短距离洄游。较耐低温,适温范围8~25℃,14~22℃生长最快。5~6℃停止摄食,致死温度为1℃。黑鮶为肉食性鱼类,属游泳摄食。十分贪食,摄食量大,胃饱满度高。低龄鱼的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7.5%,饱食量达 11%左右。生长较快,人工苗种养殖第二年可达250克,第三年达600~800克/尾。寿命一般为5~8年,最大体长50厘米,体重超过10千克,5龄以前生长快,5龄以后下降,8龄以后明显下降。繁殖年龄为3~14龄,其中3~4龄鱼中雄鱼占优势,5~7龄则雌鱼占优势。山东近岸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中旬。繁殖初期水温约11℃,盛期13~16℃。通常在近岸。内湾口外有礁石且潮流畅通、水质清新处产仔。卵胎生,仔鱼自母体产出时即可自由游泳。  

  一、黑鲪亲鱼的培育有工厂化培育和深水网箱培育两种模式。

  1.工厂化培育

  (1)培育池设施 黑鲪亲鱼培育池一般选择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1.2米左右的圆形或八角形、有独立进排水口的水泥池,池底锅底形,水泥池内均匀布有纳米气石。

  (2)环境条件 黑鲪亲鱼培育场址应选择靠近黑鲪自然分布区的海岸,水质良好、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和有淡水水源的地方。冬天有升温锅炉升高培育用水温度,夏天有制冷机降低培育用水温度,如果能有地下井水也可。其中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培育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必须使用沙滤海水。

  2.网箱培育

  (1)网箱设施 目前培育黑鲪亲鱼的网箱可选择多种规格,较小规格有3米×3米×3米,中等规格有3.5米×3.5米×3.5米,较大规格有5米×5米×4米。亲鱼培育网箱的网衣一般采用聚乙烯或尼龙材料。尼龙网衣质地柔软、耐磨损,抗老化时间长,价格稍贵;聚乙烯材料偏硬,用聚乙烯材料编织成的有结节网,宜在海中粘附少量附着物后再放鱼种,聚乙烯无结网减少了对鱼体的摩擦,但抗磨损程度相应降低。

  网目大小以鱼不能逃逸为准,因此应根据鱼体的大小而定,一般网目大小为3~6厘米,把网衣利用绳索固定在框架上。网箱各角及底边中间拴有5~10千克重的坠石,使网衣在水中充分展开和防止漂移。//农村致富经网

  (2)海区选择 海区要求最低潮水深在15米以上,水流通畅、风浪较小、水质清新、远离工业污染区,以泥沙底质为宜,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二、黑鲪的饲养与管理

  1.鱼种的来源

  一是来自持有国家发放的黑鲪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经过人工专门培育的黑鲪成鱼作为亲鱼的鱼种来源;二是从沿海收购定置网捕获的1000克左右、2~4龄经检疫的野生鱼作为黑鲪亲鱼鱼种的来源。要挑选那些体形完整、色泽正常、体质健壮、摄食良好、活力强、无病、无伤、无畸形的鱼种作为亲鱼的培育对象。严禁挑选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

  运回的鱼种入池前必须进行体表消毒处理,一般用浓度为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1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2.鱼种的培育

  (1)鱼种驯化 从海里捕获的野生鱼种应经过中间培育与驯化,首先放入水泥池中精心饲养一段时间,使其适应摄食人工投喂的小杂鱼、小杂虾和人工配合饲料。等适应人工投喂以后再分池培育或放到网箱中培育,培育密度一般为10千克/立方米左右。

  在驯化过程中,一定要耐心细致,采用少量多次投喂的方式,使鱼种尽早地形成集中抢食的索饵习性,网箱培育前期每次投喂前敲击一下框架或以泼水作为信号,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2)鱼种的投喂 培育黑鳃一般投喂新鲜或冰冻的小杂鱼、小杂虾或人工配合饵料。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尽量均匀投喂,以使90%以上的鱼都能吃到、吃饱,小杂鱼、小杂虾在投喂前要用清洁海水洗干净,严禁投喂过期变质的饵料。

  小杂鱼、小杂虾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配合饵料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具体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海况、水温及鱼体自身健康情况而定,一般每10天按鱼的生长情况调整一次投饵量。由于黑鲪属卵胎生,所以交尾前与交尾后要强化培育,产仔前的特定阶段可以少投饵料甚至不投饵料。

  饵料投喂最好间隔一定时间投喂一定数量的配合饵料,如果长期只投喂一种或少数几种小杂鱼、小杂虾,易使集中培育的黑鲪因营养不良而引起各种病症,降低成活率。配合饵料应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40%。

  3.黑鲪的培育管理

  养殖期间每天都要做好水温、盐度、摄食等记录,并定期测量鱼的体长及体重等生长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勤于观测鱼的摄食、活动和生长情况,发现病鱼及死鱼要及时捞出并对其进行解剖及显微镜观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要经常检查网箱的安全,正常一周一次,如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并定期更换网衣,遇大风等特殊情况要及时进行安全和加固处理,保证网箱安全,例如遇大风要及早盖好网箱上口,将网箱沉降到水下距海底1~2米处。

  三、黑鲪的病害防治

  在黑鲪鱼种培育过程中,坚持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原则,勤观察,勤检查,严格日常操作管理。做好如下工作:

  1.做好黑鲪养殖池、工具及鲜活饲料的消毒,保证不投喂发霉变质饲料,对病鱼、死鱼做深埋处理。

  2.严格检疫,防止病毒、致病菌、寄生虫传播。

  3.保证优良的培育环境,采取调温、水质处理、增加流水量等综合措施,保证优良的培育环境。

  4.疾病治疗过程中,做到对症用药,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禁用国家违禁药物。

  5.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免疫制剂防病。

  相关资料: 

  1、黑鮶鱼豆腐汤(适合夏天的鱼汤做法)  

   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飞的,天上飞的不如水里游的,你应该知道什么汤最适合夏天了吧。  

   原料:黑鮶鱼、豆腐、葱姜蒜、猪油、胡椒粉、盐、白酒。  

  做法:将鱼去鳞去腮去内脏,清洗干净。  

  豆腐切块后,放热水里焯一下,捞出后浸泡在清水里。 葱姜蒜切片。 锅烧热后,在锅里放一勺猪大油,将鱼放进去煎一下,一面煎好翻面再煎 煎好的鱼喷半勺白酒,加入葱姜蒜 。倒入大半锅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将豆腐块放进锅里,和鱼一起炖。等到鱼骨酥肉烂,即可加入适量盐和胡椒粉。  

  注意:鱼和豆腐同炖确实是很经典的做法,很鲜美。豆腐要先用热水焯一下,放清水里浸泡,去掉豆腥味。用猪油煎鱼可以减轻鱼的腥味,让鱼更鲜美。煎的时候加入一点白酒,也可以去腥增鲜。  

  让鱼汤奶白的窍门:用猪油煎鱼,倒入沸开水炖鱼,可以炖出白色的鱼汤。  

  2、酱烧黑鮶鱼     

  原料:黑鮶鱼、面酱、盐、白酒、葱姜蒜等  

  做法:  

  鱼要提前腌制,放入几大勺面酱,再加入适量盐(腌半小时)  

  锅里放一大勺油烧热,再把蒜粒先放锅里炸一下,油里就会有蒜香,用这个油做鱼味道特别好,把鱼放进去两面煎一下,淋入少许醋和老烧去腥~~~~  

  加入半锅开水炖鱼,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的过程中,要时不时铲一下底,防止糊锅。直到汤汁收干,即可撒适量韭菜和香油出锅。  

  注意:  

  鱼要提前腌制才能充分入味。炖新鲜的海鱼时切忌别加太多调料,什么大料之类都不能放,会影响鱼本身鲜味。老烧必不可少,最好是高度老白干,试试你就知道,海鱼的腥味变鲜味。一定要小火炖鱼,炖的时间长点才好吃。要时不时铲一下底,防止糊锅。   

篇三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陈丰 网箱养殖

我国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探索历程

专业:07水产养殖 姓名: 陈圣丰 学号:0740801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的近海网箱养殖到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历史,并指出我国传统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深海网箱养殖的必要性,并为我国深海网箱养殖的发展道路提出可行和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我国 深海网箱 水产养殖 抗风浪

1.国内外深海网箱发展概况

1.1 国外概况

最初的网箱养殖始于19世纪中叶, 最早出现在柬埔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开始利用网箱暂养储运水产品,到了六十年代,扩大了网箱养殖范围,主要养殖真鲷、鰤鱼等。1948年,前苏联在大型湖利用网箱养技术养殖鲤鱼并取得极大成功。此后,美国开始发展网箱养鱼,主要养殖虹鳟、鲹科鱼等。随着该项技术由亚洲传入欧美,网箱养殖逐渐成为世界性渔业产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尝试深海网箱养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主要有挪威、美国、日本。其中挪威最为成功的,挪威地处北欧,拥有2万多km海岸线以及有着沿海众多岛屿、海湾的国家,这为发展网箱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挪威着重发展大型深水网箱,己经解决、了大型网箱制造以及养殖技术上的一系列难题,主要养殖大西洋蛙以及少量的蝶、鳕等。1982年产量仅1万吨,到1999年己达到9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达26%,创造了水产养殖业界的又一个神话。

1.2我国概况

深海网箱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正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1998 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大型深海网箱的系统研究力度,现在设立的“863”“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项目的研究已近完成,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我国深海网箱的制作也全部实现国产化,并建立了多个大型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网箱的数量也开始从国外引进的10 多个发展到如今的2 000 多个,并以每年近1 000 个的速度快速发展,深海网箱的养殖年产量达3 万多吨,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但是在深海网箱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的网箱养鱼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了九十年代取得了迅猛发展。最初为淡水养殖,到了1980年,广东的惠阳、珠海开始海水养殖。具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海水网箱数目一超过70万个。其养殖产量占我国海水养殖鱼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1998年,我国海南首次从引进挪威全浮式重力网箱,并取得了养殖的初步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上深海网箱养殖的道路。紧接着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相继引入了该类网箱。近几年,深水网箱养殖在我国沿海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

我国开始自行设计研制HDPE浮式网箱。2002年,由我国自研发的HDPE升降式深水网箱获得成功,并批量投入生产。2003年, 我国又成功研制出4种类型的深水网箱研制成功,并通过农业部的验收和省级技术鉴定。据统计,到2004年底, 我国拥有4种类型深水网箱数量已达2 300 只, 其中绝大多数为科技含量较高的HDPE类型网箱,养殖水体超过200万m3。这些网箱主要分布在黄渤海、东海和南海。不仅如此,目前国内已网箱生产企业已实现商品化运营, 并开始将自己的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

2.我国发展深海网箱养殖的必要性

2.1传统网箱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结构单一,技术落后

从总体上讲,我国海水网箱养殖技术水平较低,所使用的网箱绝大部分为内湾浮排式竹、木结构网箱。这种网箱型体小,构造简单,价格低廉,制作维修方便,易于普及推广,适合小规模经营。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这种简易木制网箱确为我国养殖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网箱已无法满足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其弊端也日益突显。主要原因是此类网箱使用年限短,只适合安置在近海岸港湾内或者有天然屏障的海区。

2.1.2种质不齐,品种退化

目前,我国网箱养殖对象幼苗大部分种采自海区的野生苗种.这些苗种生长地不同, 大小规格不一,苗种量不均以及人工饲养难度大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业的发展。养殖对象经过多代近亲繁殖后, 导致种质资源退化,出现个体小型化, 性成熟提前, 肉质变差等性状明显变化。2006年,孟伟等指出乳山市养殖的黑鲪就出现了明显的种质资源退化。

2.1.3无序进行养殖,管理不够完善

网箱主要分布在半封闭的内湾,布局不合理, 设置的密度过大, 往往超过当地海区的养殖容量。养殖生物密度过高,水流不畅,容易造成局部缺氧。残饵及养殖生物的排泄物难以迅速随水输送出去,加速了水体污染,导致网箱内养殖生物大量窒息死亡。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当投饵,滥用药物,不仅污染水域,还会引发多种病害。

2.1.4水体污染严重,养殖病害增多

2004年8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辽宁省长海县的网箱养殖海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海网箱养殖海域的底质、水质以及大环境已经发生了严重污染, 个别区域的水质甚至超过了三类及劣三类标准。由此可知,网箱养殖确会污染海域, 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究其原因,可能跟未吃净的饵料以及鱼类自身的一些排泄物沉积在海底有关, 同时由于网箱多集中在浅海区域,水流不畅, 海洋物质交换缓慢, 很容易对局部海域造成严重污染[9]。伴随着养殖负荷日益加重,网箱养殖海区的碳、氮、磷含量严重超标。碳的增加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开始阶段,会促进底栖生物群落的发展;但长期的碳高碳负荷会引起高的细菌丰度,养

殖水区中大量有机物质分解的加剧,结果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下降[10]。氮、磷含量偏高,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区发生赤潮。当鱼类分泌的NH+4-N以UIA 形式的大量存在时,还会对养殖生物产生很强的毒性。

海水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日趋恶化的环境加剧了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我国养殖鲈鱼就遭受了多种疾病的危害,病原涉及寄生虫、细菌、真菌、病毒。据郑钦华等[15]报道,200年8月在福建宁德市三都青山海区因疾病发生多起大黄鱼暴发性死亡事件, 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2.2 深海网箱的性能优点

近海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能实现网箱养殖安全生产, 容量大、无污染, 是提升产品质量、发展现代渔业的主要措施之一, 是实现海水网箱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深海网箱带有沉浮系统,当台风及大浪来临之时,可沉入海中来抵御其袭击。该系统装备不腐蚀,耐老化使用寿命长,抗风浪能力强,养殖区域范围扩大,水体交换能力强,不受近海水质污染,不受病害侵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养殖方法先进,提高了养殖品种的质量.这类网箱摆脱了地域束缚,使得养殖区可以向无限的海域扩展。由于深海网箱设置在离岸较远的开放或半开放海域,水流畅通,远离淡水源,不受陆源污染和赤流的影响,养殖鱼类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疾病危害少、经济效益高。

3.如何发展我国的深海网箱养殖产业

3.1推广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先进技术

深海网箱通常安置在开放或半开放海域,这些海区风浪大,易受台风影响。这就要求网箱设计要合理,结构要坚固。大型深海网箱能满足这一需求,其自身带有的沉降设施,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网箱的沉浮。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大型深海网箱可以拓展养殖海域,节约养殖成本,养殖环境接近自然生态,更有利于提高鱼类品质[17]。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箱周长达180m ,网深达40m ,能容纳有效水体7000m3 ,养殖产量可达300t。【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3.2 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道路

随着现代化微机集成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得网箱的自动化养殖管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瑞典的FARMOCEAN网箱,可完全不需要人工的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要实现深海网箱养殖规模化和工业化,开发相应的配套设施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发了各类多功能工作船、各种自动化监测仪、自动喂料等配套设施,研制出高效的配合饲料,解决鱼苗育种的技术难题,把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推向了更高的层次。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初步研究。宋协法(2006)在对旋转盘内部涡旋水流水动力模型的建立与设计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了清洗网箱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网箱清洗网箱样机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他还设计

出了养殖网箱用投饵机,以及深海抗风浪网箱太阳能电池的供电系统,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网箱配套设施奠定了基础。

3.3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开展多元化养殖经营模式

传统的养殖模式较为单一,只是为了追求养殖产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开展深海网箱养殖,还可以注入文化元素,挖掘旅游潜力。冯正平等认为海洋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作为人类实践客体的海洋对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发生影响和作用:二是作为主题的人类在征服、改造和利用海洋的事件过程中,也同时不断改变着人类自身和人类的内在世界,诸多观念、情感、思想和能力等”]。

在养殖区投放人工礁,吸引鱼群前来栖息,随着生物量的增加,可消除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及残饵,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形成生态型海洋牧场。“发展休闲渔业不仅使渔业经济效益倍增,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刘佳英, 黄硕琳. 我国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渔业经济 , 2006,(05):28-32

[2] 何丰, 朱威. 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及建议[J]. 中国渔业经济 , 2002,(04) :39-40

[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调查表明--网箱养殖确会污染海域. [ EB /OL].http: / / /news /200412 /13721c.htm, 2004- 12- 31

[4] Cravedi J P. 1987. Digestibility of chloramphenicol , oxolinic acid and oxytetracycline in rainbow trout and influence of these antibiotics on lipid digestibility. Aquaculture ,60 :133~141

[5] Axler R ,Tikkanen C ,Mcdonald M, et al . 1996. Water qualit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aquaculture :A case study in mine pit lakes. Water Envi ron Res ,68 :995~1011

[6] 张璐, 李静. 海水网箱养殖花鲈的主要病害与防治[J]. 水产养殖 , 2004,(02):51-54

[7] 闵信爱. 海水网箱养殖[M ].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1: 1-2.

[8] 郭根喜. 我国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基本对策[J]. 南方水产, 2006,(01) :66-70

[9] 李大海.深水网箱与传统网箱养殖海水鱼类的比较经济学分析[D].【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10] 王玉堂. 试析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的发展前景[J ] . 中国水产,2001 , (7) :24 - 25.

[11] 权娅茹.我国海水网箱养鱼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2( 2) : 180- 183.

[12] 孟伟, 姜守轩, 夏翠翠. 乳山市深水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齐鲁渔业 , 2006,(01):9

[13] 金珊,王国良. 花鲈的病毒性疾病及控制对策[J]. 中国水产 , 2002,(04):49

[14] 卓华龙, 王国良.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 海洋渔业 , 2000,(02)

73-75

[15] 徐君卓. 深水网箱养鱼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海洋渔业 , 2004,(03):225-230

[16] 吴子岳, 范狄庆. 深水网箱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 水产科学 , 2004,(01):14-18

[17] 郑钦华, 刘家富, 林永添.浅析闽东死鱼事件与养殖环境的保护对策[ J] .福建水产, 2004, 1: 62- 64.

[18] 孙岁寒,余世和. 饶平探索深海网箱养殖新模式[N]. 南方农村报 , 2007

[19] 徐君卓. 深水网箱养鱼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海洋渔业 , 2004,(03):225-230

[20] 吴子岳, 范狄庆. 深水网箱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 水产科学 , 2004,(01):14-18

[21] 宋协法. 网箱养殖配套设备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 2006

[22] 冯正平, 徐泽智, 卢传曼. 开发深海网箱渔业的休闲观光功能[J]. 齐鲁渔业 , 2005,(05) :53-54

[23] 张本. 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水产 , 2002,(05):28-29

[24] 叶昌臣. 渤海秋汛对虾渔业的最大经济效益[J ] .水产科学, 1984 , (1) .

[25] 费鸿年. 研究水产资源数理模式的发展和应用[J].国外海洋水产, 1974 ,(1) : 1 - 15.

篇四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海钓钓黑鲪早知道

海钓钓黑鲪早知道

黑鲪是我国沿海分布非常广泛的石斑类鱼种,无论是在港口的防波堤、沿海的岸边、海中的明暗礁周围,只要是有礁石缝隙的地方都是它们的藏身之所。

黑鲪

1、时机

黑鲪喜欢在黑暗环境中伺机猎食,所以垂钓时间宜选在每日的太阳落山之后到次日的拂晓之前,即所谓的“钓时选暗”。

2、钓位

礁石群、砾石区、疆质海草茂盛区、人工防浪堤坝下、养殖船航道等处是岸钓黑鲪的好钓点。

3、鱼饵

黑鲪对死饵极少问津,见到活饵则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上去就是一口。钓饵经常选择有各种小鱼(如泥鳅、高粱叶子),还有六线鱼肉、紫根子鱼肉、鱿鱼肉、海虾、海蟑螂、新鲜软猪皮等。

4、钓具

钓黑鮶鱼多数乘船、筏垂钓。以船钓为例,钓竿通常选用2—3.6米中硬调海钓竿,竿不宜太长,太长使用不方便,也不宜太短,太短则抛投和中鱼的敏感性较差。绕线轮可根据个人使用习惯,选用旋压式绕线轮或叉齿型绕线轮均可。山东青岛、烟台一带

许多钓友进行海钓,仍习惯使用叉齿型绕线轮,因其抛远的熟练程度和抛准的准确率不亚于旋压式绕线轮,且操作方便,有鱼动轮动的灵活性和被拉曳不丢竿的好处。主线使用单丝尼龙线,贮线100米以上,直径0.50—0.60毫米(8—12号);脑线直径0.35—0.40毫米(4.5—6号),长度30—50厘米,在容易挂钩的区域则短些,钓点在较平坦海底可长些,具体应根据实地和个人垂钓经验选取。渔钩通常使用钩柄有倒棘的长柄钩,其好处是摘钩方便、挂饵抛远时不易脱落,宜选择15—18号钩(钩门宽度0.95—1.1厘米)。铅坠多数使用廉价的舍弃坠,坠的重量视钓场水流和深度而定,以下阻水、能较快沉入为原则,底层复杂的钓点应备足用坠。另外要备有几幅手线钓具,在抛钓的闲暇垂直施放,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有人戏称为“副业收入”,垂钓应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时,专用手线垂钓也不失为好方法。

黑鲪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简单,尤以清蒸更适口,刺少,特别宜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篇五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黑鲪亲鱼培育技术研究

黑鲪亲鱼培育技术研究

  黑鲪(Sebastodes fuscences)又称“许氏平鲉”、“黑寨”、“黑石鲈”,属鲉形目、鲉亚目、鲉科、平鲉亚科、平鲉属,为卵胎生鱼类。其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国外见于朝鲜、日本及鄂霍次克海南部。黑鲪属于广温性、近礁栖性鱼类,营半定居式生活。较耐低温,适宜生长水温8~25℃,14~22℃时生长最快,5~6℃停止摄食,致死温度为1℃。适宜生长盐度18~35。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个体较大、生长快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经济鱼类之一。

  关于黑鲪生态、病理、遗传以及早期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报道,而在亲鱼培育方面却少有报道。究其原因是亲鱼的来源少,主要靠采捕于自然海区即将产仔的黑鲪作为亲鱼。

  我们对黑鲪亲鱼培育技术方面作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希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黑鲪增养殖及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黑鲪亲鱼的培育有工厂化培育和深水网箱培育两种模式。

  1.工厂化培育

  (1)培育池设施 黑鲪亲鱼培育池一般选择面积20~50米2、池深1.2米左右的圆形或八角形、有独立进排水口的水泥池,池底锅底形,水泥池内均匀布有纳米气石。

  (2)环境条件 黑鲪亲鱼培育场址应选择靠近黑鲪自然分布区的海岸,水质良好、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和有淡水水源的地方。冬天有升温锅炉升高培育用水温度,夏天有制冷机降低培育用水温度,如果能有地下井水也可。其中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培育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必须使用沙滤海水。  2.网箱培育

  (1)网箱设施 目前培育黑鲪亲鱼的网箱可选择多种规格,较小规格有3米×3米×3米,中等规格有3.5米×3.5米×3.5米,较大规格有5米×5米×4米。亲鱼培育网箱的网衣一般采用聚乙烯或尼龙材料。尼龙网衣质地柔软、耐磨损,抗老化时间长,价格稍贵;聚乙烯材料偏硬,用聚乙烯材料编织成的有结节网,宜在海中粘

附少量附着物后再放鱼种,聚乙烯无结网减少了对鱼体的摩擦,但抗磨损程度相应降低。

  网目大小以鱼不能逃逸为准,因此应根据鱼体的大小而定,一般网目大小为3~6厘米,把网衣利用绳索固定在框架上。网箱各角及底边中间拴有5~10千克重的坠石,使网衣在水中充分展开和防止漂移。

  (2)海区选择 海区要求最低潮水深在15米以上,水流通畅、风浪较小、水质清新、远离工业污染区,以泥沙底质为宜,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二、饲养与管理  1.鱼种的来源

  一是来自持有国家发放的黑鲪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经过人工专门培育的黑鲪成鱼作为亲鱼的鱼种来源;二是从沿海收购定置网捕获的1000克左右、2~4龄经检疫的野生鱼作为黑鲪亲鱼鱼种的来源。要挑选那些体形完整、色泽正常、体质健壮、摄食良好、活力强、无病、无伤、无畸形的鱼种作为亲鱼的培育对象。严禁挑选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

  运回的鱼种入池前必须进行体表消毒处理,一般用浓度为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1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2.鱼种的培育

  (1)鱼种驯化 从海里捕获的野生鱼种应经过中间培育与驯化,首先放入水泥池中精心饲养一段时间,使其适应摄食人工投喂的小杂鱼、小杂虾和人工配合饲料。等适应人工投喂以后再分池培育或放到网箱中培育,培育密度一般为10千克/米3左右。

  在驯化过程中,一定要耐心细致,采用少量多次投喂的方式,使鱼种尽早地形成集中抢食的索饵习性,网箱培育前期每次投喂前敲击一下框架或以泼水作为信号,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2)鱼种的投喂 培育黑鲪一般投喂新鲜或冰冻的小杂鱼、小杂虾或人工配合饵料。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尽量均匀投喂,以使90%以上的鱼都能吃到、吃饱,小杂鱼、小杂虾在投喂前要用清洁海水洗干净,严禁投喂过期变质的饵料。

  小杂鱼、小杂虾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配合饵料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具体投饵量还要

马氏珠母贝池塘育珠及其水质调控

黄 甫1 邓陈茂1 符 韶1 孙永敏2 黄邦双2

(1.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 湛江 524006;2.徐闻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 524100)

  随着高位池养虾技术的推广普及,大量低位养虾池塘被丢荒。利用这些丢荒的池塘进行珍珠贝的养殖与育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利用丢荒池塘养殖与育珠技术,我们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在广东省徐闻县西连镇大井村广东岸华集团珍珠养殖基地,利用丢荒的低位养虾池塘改造成的育珠池塘,采用浮筏吊养的方式进行马氏珠母贝育珠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重点把握好水质调控这一稳产、高产的关键环节,取得了较显著的育珠绩效,现将试验过程中的水质调控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

  1.池塘与设施

  面积500亩,近似长方形,池水平均深度2米左右,泥沙底质,池堤为水泥沙石结构,排灌方便。主要设施有木桩、胶丝绳、浮球组成的吊养浮筏。  2.养殖水源

  靠潮差纳排自然海水。海水盐度28.3~31.1,pH值根据天气、海况、水温及鱼体自身健康情况而定,一般每10天按鱼的生长情况调整一次投饵量。由于黑鲪属卵胎生,所以交尾前与交尾后要强化培育,产仔前的特定阶段可以少投饵料甚至不投饵料。

  饵料投喂最好间隔一定时间投喂一定数量的配合饵料,如果长期只投喂一种或少数几种小杂鱼、小杂虾,易使集中培育的黑鲪因营养不良而引起各种病症,降低成活率。配合饵料应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40%。

  3.培育管理

  养殖期间每天都要做好水温、盐度、摄食等记录,并定期测量鱼的体长及体重等生长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勤于观测鱼的摄食、活动和生长情况,发现病鱼及死鱼要及时捞出并对其进行解剖及显微镜观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要经常检查网箱的安全,正常一周一次,如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并定期更换网衣,遇大风等特殊情况要及时进行安全和加固处理,保证网箱安全,例如遇大风要及

8.2~8.6,水温年变化范围15~32℃,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3.试验用贝

  为当地自然海区全人工养殖的马氏珠母贝,植核母贝1.5~2.0龄,壳高5.5~6.0厘米,贝体健康无病害者;小片贝1.0~1.5龄,壳高5.0~5.5厘米,贝体健康、体表鳞片生长旺盛、放射肋清楚、无病虫害者,壳内边缘珍珠层颜色以银白色且虹彩伴色明显者。  4.珠核

  淡水丽蚌壳切块,经磨圆抛光制成圆形珠核,直径6.5~7.0毫米。  5.笼具与工具

  笼具为锥形笼:底径30厘米,高15厘米,网目30毫米×30毫米;插核工具包括栓口器、夹贝台、小片针、送核器、平板针、取片刀、切片刀等。  二、方法  1.术前处理

早盖好网箱上口,将网箱沉降到水下距海底1~2米处。如果台风袭来,则必须将鱼转移到车间培育池内,将网箱转移到陆地,才能确保安全。

  三、病害防治

  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坚持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原则,勤观察,勤检查,严格日常操作管理。做好如下工作:  1.做好养殖池、工具及鲜活饲料的消毒,保证不投喂发霉变质饲料,对病鱼、死鱼做深埋处理。

  2.严格检疫,防止病毒、致病菌、寄生虫传播。  3.保证优良的培育环境,采取调温、水质处理、增加流水量等综合措施,保证优良的培育环境。  4.疾病治疗过程中,做到对症用药,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禁用国家违禁药物。

  5.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免疫制剂防病。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胡凡光  王志刚  吴志宏  张 育 聂爱宏

邮编 266002

篇六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我国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管理经济中国渔业经济

2006年第5期No.5,2006

ManagementEconomicsChineseFisheriesEconomics

我国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佳英1,2,黄硕琳2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

摘要:本文从网箱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网箱养殖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网箱养殖对捕捞渔民生产的影响和网箱养殖给水域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网箱养殖管理的对策,如政府要提高认识增加养殖管理研究的经费投入,加强对养殖管理制度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殖管理法律和经验,完善我国的养殖法律法规;加强执法,促进网箱养殖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网箱养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06)05-0028-06

一、研究背景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发展海水鱼类网箱

四十年的发展,网箱养殖已经在我养鱼以来,经过三、

国的大江南北以及近岸和近海海域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网箱养殖的种类包括大黄鱼、牙鲆、香鱼、匙吻鲟、彩虹鲷、罗非鱼、四大家鱼等。网箱也不断改良,由传统网箱向深海抗风浪网箱发展。据初步统计,到2002年我国已有传统网箱100多万个,其中,广东30多万个,福建60~70万个,浙江7.5万个,海南4万个,山东2万多个[1]。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科技攻关的进行,我国已经具备生产深海抗风浪网箱的技术。目前,自行研发生产的抗风浪网箱已经实现了应用。据2004年《中国渔业年鉴》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拥有的深海抗风浪网箱

“无序网箱养殖,威胁生态环3529821立方[2]。林志强在

境”一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象山港大规模发展海水网箱养殖,截至目前,海水网箱养殖数量已经达到66万余只[3]。江毅海在“福建省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一文指出,截至2003年底,福建省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已发展99组396口,其中:沉浮式76组304口,浮式23组92口[4]。但是,根据2004年

资料显示,我国2003年海水网箱和工《中国渔业年鉴》

厂化养殖产量和养殖体积如下(表1):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表1我国2003年海水网箱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和养殖体积

通过对比以上数据,我们无法确定我国网箱养殖

的数量和规模,假如按照权娅茹论文所述,到2002年我国已有传统网箱100多万个,那么用渔业统计年鉴2003年的数据,普通网箱的体积除以100万,每个网箱的体积就是15.2m3左右。普通网箱一般规格是3m×3m×3m=27m3。因此,要么是我们的网箱数量远没有100万个,要么是网箱的体积统计不齐全。即使渔业统计年鉴本身的数据,经过平均单位体积产量的计算,也让我们产生疑惑。如果深水网箱每立方水体只产3.7kg的产品,那么同深水网箱巨大的投入相比(每个网箱价格在50万元左右),岂不是投入产出比太低?那么深水网箱是否还值得大力推广,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只想问一句,为何我们看不到权威的、可信的有关渔业的统计数据?

网箱养殖是近十多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如果我国渔业相关管理部门能够依据加强对网箱养《渔业法》

殖的管理,依法对从事网箱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发放养殖证,那么,我们就能看到权威的统计数据,至少可以看到我国拥有网箱的具体数量。

网箱养鱼在我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主体。然而,我国的网箱养殖从一开始出现至今,无论是国家相关的渔业管理部门还是一线的养殖业者,都在关心网箱的养殖经济效益,网箱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如何扩大网箱养殖的面积,提高网箱养殖的产量,至于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却关心较少,更没有考虑到网箱养殖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网箱养殖的合法性以及如何对网箱进行规范化管理等。

我们知道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一个行业的快速发

规范管理可以使一个行业健康、有展,同时制度建设、

序、持久的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随着汽车制造技

收稿日期:2006-7-26

作者简介:刘佳英(1968-),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法、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研究,Email:jiayingliu888@yahoo.com.cn。

28

2006年第5期No.5,2006

中国渔业经济管理经济

ChineseFisheriesEconomicsManagementEconomics

术的普及,汽车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汽车越来越大众化,汽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交通管理规则,不对交通进行管理,势必会导致车辆在道路上的无序行驶,从而造成道路交通阻塞,但是,如果不对汽车制造技术进行规范,势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可能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此,不论是车辆的质量还是交通的无序都可能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从而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到该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网箱养殖也是这样,如果不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规范、不对网箱养殖进行规范,势必会因为某些养殖技

局部水域环术落后的养殖者管理不善,造成病害频发、

境污染等事件。与此同时,如果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网箱养殖泛滥,网箱布局不合理,无序使用养殖水域现象的发生。

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反过来也能促进技术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我国在网箱养殖方面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却忽视了网箱养殖管理的制度建设,阻碍了我国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我国各级政府一味鼓励渔民及其他业者从事网箱养殖,忽视了对该养殖的规范管理,已经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二、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网箱养殖自身出现的问题1.网箱养殖布局不合理

网箱通常设置在近岸及内湾中,由于这些地方风浪较小,水流较缓,适于网箱养殖,但是大部分地区的网箱布局不合理,网箱设置的密度过大,往往超过当地海区的养殖容量。

2.养殖对象种质资源退化

养殖对象由于多代近亲繁殖,导致性状明显变化,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提前,生长缓慢,肉质差,抗逆性低。孟伟等在“乳山市深水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谈到该市养殖的黑鲪就出现了明显的种质资源

另外福建和浙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也不同程度退化[5]。

的出现了种质资源退化的现象。

蔓延,或突然大面积死亡,造3.养殖对象疾病爆发、

成惨重损失

李大海等在中“海上网箱越冬花鲈大批死亡探因”谈到2003年l1月青岛市黄岛区小岔湾海域有网箱2000余个,存养各种鱼100余万尾,其中花鲈占所养总量的60%以上。2003年春季3月中旬起,小岔湾网箱越冬花鲈出现暴发性疾病,开始大批死亡,到4月初,死亡率超过80%。经过综合分析,该海域花鲈属细菌感染而死,

[6]

养殖密度过大和养殖技术不规范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郑钦华等在“浅析闽东死鱼事件与养殖环境的保护对策”中谈到,2000年8月下旬,宁德市三都青山海区发生多起死鱼事故,十几家渔排网箱养殖的尾重250g

以上的大黄鱼先后发生暴发性死亡,死鱼量达6万kg以上,其中最严重的一家死鱼2万余kg,损失惨重;青沃某一渔排4个大箱,尾重300~400g的大黄鱼约12000尾,8月25日下半夜突然全部上浮翻白死亡,死鱼达4000多kg。[7]

2001年7月间,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海上网箱密集区的养殖鱼暴发了刺激隐核虫引起的“白点病”,并发生批量死亡。黄湾海区约3万箱,计损失2万箱(含少量为阻止病情蔓延而被迫起捕的网箱,下同);虾姑弄海区约6万箱,损失万余箱,其他网箱密集区也有部分发病死亡。经研究认为是网箱布局不合理,造成养殖对象直接缺氧死亡和水体富营养化引起造成死亡[7]。“白点病”

根据以上实例,我们真切的感到的网箱养殖存在

有序、诸多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了网箱养殖的和谐、

持续发展。

(二)网箱养殖对局部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8月在辽宁省长海县的调查表明———网箱养殖确会污染海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当严重,大有“今日游活鱼,明朝成死海”之忧。具体的监测结果表明:长海网箱养殖海域的底质、水质以及大环境已经发生了严重污染,个别区域的水质甚至超过了三类及劣三类标准。据潜水员反映,养鱼网箱附近的海水污浊不堪,底部海域几乎成了“不毛之地”,鲜有海藻和其他生物生存。专家认为:网箱养殖持续时间长了,未吃净的饵料以及鱼类自身的一些排泄物沉积在海底,同时由于网箱多集中在浅海区域,水流不畅,海洋物质交换缓慢,很容易对局部海域造成严重污染,这样的水域环境也不利于养殖业的持续发

贾后磊等在中提展[8]。“哑铃湾网箱养殖自身污染状况”出网箱养殖增加了水体的DIN、DIP含量,加速了养殖水体及邻近水域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并且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这种现象更明显。这说明短期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而长期养殖会对水体中的各环境因子产生明显的影响。哑铃湾海域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日趋加重[9]。

安鑫龙等在“受污染海水养殖水域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中谈到张晓平对厦门海水养殖等主要海上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海水养殖排放的氮和磷分别达到538.4t和200.4t,磷的排放量已超过了生活污水,几乎与城市污水排放磷的总量相当。钱宏林等对广东沿海1980~1992年发生的66起赤潮事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指出海洋污染和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赤潮发生频繁的根本原因[10]。

由此可见,我国网箱养殖水域环境污染严重。

法规现象普遍(三)网箱养殖从业人员违反法律、

根据第二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9

管理经济中国渔业经济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2006年第5期No.5,2006

ManagementEconomicsChineseFisheriesEconomics

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生态渔业建设,推广多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新建、改建、扩建海水养殖场,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海水养殖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并应合理投饵、施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11]。

据初步调查,我国的网箱养殖业者在进行网箱养殖时基本上都没有对将要进行的网箱养殖进行环境评价,在这一点上,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至于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更是无从谈起,对一种鱼类的养殖,每立方水体养殖多少尾或者多少公斤是科学的养殖密度,这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而养殖业者自身是不可能从事这样的基础研究的。至于合理投饵、施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对于养殖业者来说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困难,这些同样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

根据NY/T5061—2002《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的规定,网箱区应选在可避大风浪的海区,水深5m以上,潮流畅通,海区流速小于1.5m/s,流向平直而稳定,经挡流等措施后网箱内流速小于0.2m/s,其周围环境应为无直接的工业及农业、生活、医疗废“三废”

弃物等污染源。水环境因子应符合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养殖的网箱为浮动式网箱,根据其大小以及潮流和风浪的不同情况,每100个左右网箱连成一个网箱片,由数十个网箱片分布的局部海区形成网箱区,每个网箱区的养殖面积不能超过可养殖海面的15%,各网箱片间应留50米以上宽的主港道和多个20m以上的次港道,各网箱片间的最小距离为l0m以上,每个网箱区之间应间隔500米以上。每个网箱区连续养殖两年,应收上挡流装置及网箱,休养半年以上[12]。

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发现,网箱养殖业者根本没有达到网箱区之间间隔500m以上,网箱片间留50m以上宽的主港道和多个20m以上的次港道,各网箱片间的最小距离为l0m以上这样的标准要求。当然网箱养殖业者可以说他们没有从事无公害养殖,所以没有符合标准,但笔者认为,国家应强制要求网箱养殖业者将从事无公害养殖作为其从业的必需条件之一。

我国的和只规定了养《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

殖业者应该怎样怎样,却没有规定违反以上条款的处罚办法,这就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即养殖业者虽违反了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他们照常生产和生活,无人来监管和处罚他们的违法行为,即养殖执法空白。

我国的网箱养殖从业人员也违背了联合国的《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要求。

要求各国应当促进负责任地发展和管理水《守则》

产养殖业,各国应当确保当地社区的生计及其进入渔场的机会不会受到水产养殖发展的不利影响[13]。还要求各国应尽量减少把非当地品种或水《守则》

产养殖(包括以养殖为基础的渔业)利用的遗传变异鱼类资源引入水域的有害后果;在可能时应促进采取措施来尽量减少逃脱的养殖鱼类对野生品种产生不利的遗传、病害和其它影响[13]。

(四)网箱养殖影响了渔民在传统作业水域入渔的机会

原来近岸和近海未开展网箱养殖和吊养时,渔民可以在这些水面从事捕捞作业,但是随着网箱养殖的开展,渔民的传统作业水域越来越小,并不断外移,增加了捕捞渔民的作业成本和作业难度(作业时间延长、柴油用量增加等),但是从未有人对他们的隐性损失给予补偿。同时,由于网箱养殖污染了水域,造成局部环境的恶化,也会使天然水体中自然渔业资源面临严重的问题,造成该类资源的减少和衰退,从而影响捕捞渔民的收益,此类损失的补偿捕捞渔民也从未获得。

(五)开展网箱养殖的局部水域生态环境面临风险网箱养殖对象大面积发病时,有将该病传染给水域中野生物种的危险。当养殖对象逃脱网箱时,存在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生物入侵和同当地野生物种杂交的危险,降低天然水体中当地物种的纯度,而这种情形造成的损失是我们目前无法预知的。

网箱的从业人员一般会在网箱的顶部再覆盖一层网,以防止养殖对象的逃脱,但这仅仅是从养殖业者的收益来考虑的。一旦养殖对象逃脱,进入天然水域,养殖对象就有同当地水域中的野生物种杂交的可能,也有将本身携带的疾病传染给其他野生物种的可能性,那么就会破坏野生物种种质资源的纯度和健康状况。如果养殖对象是非当地所有的品种,那么,养殖对象的逃脱还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入侵。因此,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箱养殖规范对其进行管理,网箱养殖势必会使当地的水域生态环境面临风险。

看到以上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那么是不是网箱养殖就一无是处了呢?其实不尽然。大家都知道挪威的网箱养殖三文鱼就一直轰轰烈烈的开展,从1970年的年产100t到2004年的年产63万t[14],经过35年的发展,2004年的三文鱼产量是1970年三文鱼产量的6300倍,一举成为世界三文鱼养殖的老大,为世界树立了网箱养殖的典范,不仅为本国解决了一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为挪威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使挪威的渔业一举成为该国除石油产业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我们仔细研究其成功的因素发现,挪威完善的养殖管理法律、严格的执法、扎实的基础研究、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其网箱养殖成功的法宝。

程炎宏在一文中指出,挪“挪威鲑鱼养殖业概述”

威鲑鱼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除了其固有的独特自然条件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严格管理、企业完善的质量保

30

2006年第5期No.5,2006

中国渔业经济管理经济【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ChineseFisheriesEconomicsManagementEconomics

证体系及坚实的科学研究后盾对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5]

同挪威相比,我国也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比如我们拥有18000多km长的海岸线,14000多km长的岛岸

内湾多,适宜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483万线,岛屿、

ha。[16]

同时,我们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我国涉及养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众多,科研从业人员数量相当庞大,国家对养殖相关的科研投入巨大,包括海洋863、市的相关经费投入,形成了973以及各省、国家、省、市甚至县、区等多层面、多方位的立体研究网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方面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国政府对“养殖管理”

的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研究不深入,造成了我国特有的与网箱养殖相关的自然科学研究红红火火开展,网箱

却严重滞后,导养殖生产遍地开花,而“网箱养殖管理”

致了网箱养殖面临诸多问题的现象。

三、网箱养殖管理存在的不足

养殖管理法律不(一)养殖管理的基础研究薄弱、

健全

我国对于水产养殖管理的研究经费资助,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社科联公布的项目看为零,基本上找不到相应的研究项目。国家尚且如此,地方恐怕就更不会关注这类问题的研究了。那么,我国水

养殖产养殖管理(包括网箱养殖管理)理论基础研究、

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建议政府对水产养殖管理研究进行立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进而用于指导养殖管理实践,提高我国养殖管理的水平。我国第十九条规《渔业法》

定从事养殖生产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饲料。第二十条规定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

施肥、使用药物,不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

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第四十条规定使用全民所有

滩涂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无正当理由使水域、

荒芜满一年的,由发放养殖证的机关责令限期开发利用;逾期未开发利用的,吊销养殖证,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未依法取得养殖证擅自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的,责令改正,补办养殖证或者限期拆除养殖设施。未依法取得养殖证或者超越养殖证许可

行洪范围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妨碍航运、

的,责令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17]。

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在我国的和中找《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不到对于违反第19条和第20条的处罚规定。《渔业法》

也就意味着假如养殖业者使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

施肥、使料、饲料,没有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

用药物,造成了水域的环境污染,我国渔业的相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都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处罚。那么,这样的法律会具有威慑力吗?会起到对水产养殖业的规范管理吗?这也是我国目前水产养殖自身造成了养殖水域的污染,而又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原因之一。

二是关于养殖许可。到目前为止,还未出台完善的养殖许可的法律。2002年,为了把核发养殖证与养殖环境、苗种、渔药、饲料、水产品质量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养殖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真正有效指导和规范养殖生产,整体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水平,为此农业部制定并下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推动和完善养殖证制度建设。

除此以外,就是第十条,国家鼓励全民所《渔业法》

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发展养殖业。第十一条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核发养殖证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17]。

综上所述,站在国家法律的高度,我国缺乏对养殖的规范管理,而2002年农业部颁发的《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最多算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高。即使在这个规章中,关于养殖证申请条件的规定也不够完善,一些关键的制度缺失,例如,申请人应

知识的要求和财政能力的具备的资格(包括养殖技术、

要求);保证金制度;养殖证失效的情况规定;养殖违法的处罚规定等。

(二)相关管理主体未依法履行职责

由于我国关于养殖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健全和有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致使相关管理主体对养殖管理关

就明确要求,在国注不够,例如1986年颁布的《渔业法》

有水面和集体所有水面从事养殖生产要向县级人民政府申领养殖使用证,但是自那时开展的水产养殖生产大多未领取养殖使用证。

和对养殖再者,由于《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

违法的处罚规定不明确,致使相关管理主体一直未能很好的实施对养殖业的监督管理。

四、对策讨论

(一)认识到位,增加投入,加强研究根据加拿大的,加拿大在5年“DFO养殖行动计划”

法规和政时间内投入2.25亿美元加强养殖管理的法律、

策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与动物栖息和航行有关的法

31

管理经济中国渔业经济

2006年第5期No.5,2006

ManagementEconomicsChineseFisheriesEconomics

律、法规和政策的应用[18]。建议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认识到位,增加水产养殖管理的研究和操作经费投入,加

学强引导对网箱养殖管理的研究,特别是鼓励渔民、

者、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不断为我国的养殖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素材,促进我国养殖立法的进行。

(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我们来看一看国外的养殖立法有哪些?加拿大有《养殖法规》、《养殖和商业渔业许可政策和程序手册》。

贝类养殖法》挪威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鱼、(该法规定

了养殖许可证的发放条件和范围、许可证的内容以及养殖业与农业、环境、海岸管理部门之间的解决途径),从2006年1月1日起挪威实施新的《养殖法》,新《养殖法》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与合理,该法首次确认许可证可以转让和抵押,将所有类型养殖许可证的申请程序进行简化,三文鱼养殖许可证可以通过申请和拍卖的形式取得等。美国1980年颁布了《国家养殖法》,1985年颁布了,2005年颁布了《美国养殖离《国家养殖进步法》岸法》。我们从这些国家有关养殖的法律条款中发现,这些国家对于水产养殖都进行许可管理,并且具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法规的健1.建议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着手养殖法律、

全。特别是在我国养殖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养殖许可制度。建议我国建立养殖保证金制度(防止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养殖业者应具备造成局部水域污染时,对其进行赔偿的能力。提供保证金担保,养殖业者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主动控制养殖活动,使其不污染水域。因为其清楚,一旦污染水域,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消除,否则政府将动用其保证金来做相关的工作。这个制度会促进业者自律。

2.要严格养殖证的发放,不能无限制的发放养殖证。根据各地养殖水域区划,确定可养水域面积,根据可养水域面积发放养殖使用证。

3.规定养殖证失效的情况,例如违反什么条款,养殖证自动失效。

何时购进4.要求养殖业者要对养殖活动进行登记。

种苗、投喂饲料的种类和使用的数量、饲料的生产企业名称、使用的鱼药的种类、厂家、用药的时间等。

鱼逃逸5.要求养殖业者要主动及时报告有关鱼病、

事件。一般应在察觉事件起24小时内口头报告、一周内书面报告。

(三)严格执法,促进网箱养殖的规范化管理

我国的渔业执法部门不应将时间、精力都放在对捕捞渔业的管理,像在休渔、禁渔、捕捞许可证、渔业船舶、水生野生动物、渔业资源等的管理上,应该拿出一半的精力对水产养殖进行认真、细致的管理,毕竟养殖产量已经占据了我国渔业产量的半壁江山还多。渔业

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网箱养殖进行检查和指导,每年至少对网箱养殖检查两次,指导养殖从业人员依法开展养殖活动,促进我国网箱养殖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权娅茹.我国海水网箱养鱼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2):180-183.

[2]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2004[K].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14-218.

[3]林志强.无序网箱养殖威胁生态环境[J].钓鱼,2006,6:10.

[4]江毅海.福建省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水产,2004,4:28-29.

[5]孟伟,姜守轩,夏翠翠.乳山市深水网籍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鲁渔业,2006.23(1):9.

[6]李大海,潘克厚,刘光胜,薛清儒,陈文教.海上网箱越冬花鲈大批死亡探因[J].水产科学,2003,22(6):36-37.

[7]郑钦华,刘家富,林永添.浅析闽东死鱼事件与养殖环境的保护对策[J].福建水产,2004,1:62-64.

[8]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调查表明--网箱养殖确会污染海域.[EB/OL].http://www.soa.gov.cn/news/200412/13721c.htm,2004-12-31.

[9]贾后磊,温琰茂,谢健.哑铃湾网箱养殖自身污染状况[J].海洋环境科学,2005,24(2):5-8.

[10]安鑫龙,张秀文,徐春霞.受污染海水养殖水域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J].北京水产,2005,4:42-4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EB/OL].http://www.envir.online.sh.cn/law/10.htm.

[12]NY/T5061-2002《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S].[EB/OL].http://www.zgyy.com.cn/shuichan/infodetail.asp?2003-11-27.

[13]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文本.[EB/OL].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http://www.fao.org/documents/

show_cdr.

[14]HelgaPedersen.TheNorwegianPerspectiveonMaritimePolicy[R].CPMRProject"EuropeoftheSea",BergenSeminar16th-17thJanuary2006.

[15]程炎宏.挪威鲑鱼养殖业概述[J].现代渔业信息,1999,14(3):6-8.

[16]乐美龙.渔业法规与渔业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4.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EB/OL].http://www.foodmate.net/law/jiben/1727.html,2005-03-17.

[18]DFO'sAquacultureActionPlan.[EB/OL].http://www.dfo-mpo.gc.ca/aquaculture/ref/AAP_e.htm.

(下转第36页)

32

篇七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匙吻鱼养殖的几个注意点

匙吻鲟养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阶段为鱼苗培育阶段。是从刚孵出的鱼苗养成体长5厘米小鱼种。第二阶段为鱼种培育阶段,是从小鱼种养成体长15—20厘米大鱼种。第三阶段为成色养殖阶段,是从大鱼种养成体重1公斤以上的食用鱼。养殖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匙吻鲟养殖生产过程中—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难度较大的一个阶段,稍有疏忽会造成苗种大量死亡,直接影响整个养殖生产。鱼苗可以在池塘中培育,由于刚开口的鱼苗,摄食能力弱,又因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和水中溶氧难以掌握好.往往会因缺饵或缺氧造成大量死亡,成活率极不稳定,高的可达到50%,最低的成活率为零,一般在25—30% 。现采用水槽培育匙吻鲟鱼苗,苗种成活率明显提高,成活率超过50%,鱼的体制健壮。现将水槽培育方法介绍如下: 1、准备工作 (1)水槽 水槽是培育鱼苗的主要设备,用砖或石块和水泥、砂搅拌成混凝士砌成,也可用不锈钢制成。一般为长方形,长度为5—6米。宽度为1.5米,底部呈斜坡.前端深度为 1米,后端深度为1.3米,槽长壁底部两端高于中间约5厘米,排水口直径为3英寸,离排水口50厘米处设置一座拦鱼栅,是由木框和403网布制成。池壁要光滑,排水口连接阀门或活动水管进行排水和调节槽内水的深度。也育圆形水槽,直径约5米,排水口设在中间,内部设施和长形水槽相同。还可利用现有四大家鱼圆形产卵池和孵化环道代替水糟。 (2)饵料 刚开口的匙吻鲟鱼苗,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鱼苗在开口第一天必须要吃到饵料,否则会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在鱼苗没有开口前、必须贮存足够适口的天然饵料。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小水面培养大量浮游动物,随时需要可随时捞取。也可以从市场购买红虫贮存,此外还需要贮备一些微型配合饲料,以补充天然饵料89不足。 (3)机电设施 水槽中培育鱼苗必须不断有新水流人,同时将多余的水排出,而且还要充气,使水中一直保持有充足的溶氧。注水和冲气设备为水泵、充气泵和发电机。 (4)必要的用具和药品 鱼苗培育期间常用的工具和药品有小网箱、刮污板、吸管、天秤、盆桶和福尔马林 。 2、培育方法 保持水中高浓度溶氧、控制适宜水温和投喂足够的适口铒料是培育匙吻鲜鱼苗成功的关键。在鱼苗培育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 ( l)放养密度 每立方米水体放养鱼苗500—600尾为宜,6米长的水槽一般放养鱼苗3000—3500尾 。鱼体长度达到4—5厘米时,如果发现咬尾鱼较多的情况、应将水槽中的鱼及时分稀。 (2)水量 鱼苗刚放入水槽时水量不宜过多,水

槽内的水深保持40—50厘米时,有利于鱼苗摄到饵料。每个水槽每小时进水和排水量各为l立方米左右,并在每个水槽中安放二个气头冲气。随着鱼体长大,水槽的水量必须逐渐增加,鱼苗放入水槽10天后、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 (3)水温 匙吻鲟虽然是广温性鱼类,但在鱼苗时期对水温十分敏感,水温低于13。C会逐渐死亡,水温高于26。C对鱼苗生长不利。鱼苗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范围为20—24℃。 (4)投饵 在匙吻鲟鱼苗培育期间,投喂饵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影响鱼的生长和成活率。首先要投喂适口饵料,让开口的鱼苗都能吃到饵料。每天需要投饵9—10次,即每隔2小时投饵一次。开始每千尾鱼苗每次投喂红虫或其他小型浮游动物3—5克,随着鱼体长大而增加投饵量。投喂活饵料时,每天可以投喂4—5次,第一天可以多投喂一些,以后在每次投喂前需要观察水槽中活饵料的情况后,再决定下次的投饵量。 (5)清污 清污是培育鱼苗期间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水槽底部往往沉积着不少残饵和鱼的粪便等污物,投喂冰鲜饵料以后补充配合饲料的水槽底部,沉积物会更多,如果不及时清除掉,会直接影响水质。 (6)防治鱼病 匙吻鲟很少得病,在鱼苗阶段,偶尔有车轮虫寄生,鱼体和鳃耙上车轮虫数量过多,直接影响鱼的生长,造成鱼体衰弱,严重者造成苗种大量死亡。防治方法:用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杀除。切忌使用硫酸铜杀除车轮虫。 (7)生长速度 匙吻鲟在鱼苗阶段的生长速度十分快,经过25—30天培育,平均体长可达到5厘米。 (8)咬尾 匙吻鲟体长达到4—5厘米时,在水槽中往往可以发现有大鱼咬小鱼,强壮鱼咬瘦弱鱼,也有咬相同大小的鱼,养鱼者称这种现象叫“咬尾”。造成咬尾的原因是水槽内鱼密度过高、饵料不足。如果发现“咬尾”应增加水量和饵料量。严重“咬尾”应立即将大小鱼分开和分稀。 二、鱼种培育 有池塘培育和水槽培育两种,培育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池塘养育池塘培育一般采用单养。 (l)池塘大小 大小池塘都能培育匙吻鲟大鱼种,但若池塘太小,水中的溶氧和浮游动物量变化较大,对鱼种不利,培育大鱼种的池塘面积以5—15亩为宜。 (2)池塘整理 清塘消毒 在放养鱼种前必须将塘内原有的鱼类、有害昆虫和水草除掉,并杀灭塘内病菌。方法是将搪水全部排干,让它在阳光下曝晒10天以上,在池塘底部和四周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难以将水排干的池塘,可带水清塘。每亩投放生石灰100—150公斤或每亩水面,水深 1米,投放漂白粉17公斤,都采用全搪泼洒。 注水施肥

鱼种放入池塘前10—14天应注人新水并投放肥料,常用牛、猪等畜类粪肥和陆上的绿肥,以发酵的混合堆肥为好。每亩水面第一次施肥量为75—100公斤,还可以全塘泼洒豆浆、渣,每天每亩水面用量为5公斤,连续投放4—5天,黄豆浆、渣既可作为追肥,又能作为鱼种的直接饵料,有利于塘内浮游动物的繁殖和鱼种的生长。过早注水或施肥,塘内不仅会滋生有害昆虫,而且会浪费肥料,鱼种刚下塘时,水深保持 l米左右,随着鱼的生长,每周加水2次,每次增加水深10厘米,两星期后,池水深度保持在1.5米以上。 (3)放养和生长 鱼种下塘时需要测定水中溶氧,每升水体中的含氧量必须在4毫克以上。也可先放5—6尾匙吻鲟鱼种在塘内的小网箱中试水,观察半天或一天,如果试水鱼游动正常,证明池水良好,水中溶氧丰富,可以将需要的鱼种全部放人搪内。每亩池塘水深1.5米以上,可放养鱼种1000—1500尾。要选择有水源的池塘并安装增氧机或充气泵和气管。饲养期间,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有条件的单位应在每天清晨和傍晚测定水中的溶氧,当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下时,必须立即注水或开动增氧机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如不及时在池塘中注入新水或用机械增氧,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会因缺氧而死亡,常有全搪的匙吻鲟鱼种死亡的情况发生。有害水生昆虫能直接伤害和咬幼鲟,大型水生植物和丝状藻类能缠住幼鱼造成死亡,必须及时清除掉。小鱼种经一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体长可以达到15厘米。 (4)捕捞和收获 小鱼种经过30天饲养。有的鱼生长快而有的鱼生长慢,为了使长得慢的鱼能正常生长,必须及时将大、小鱼分开。捕捞方法有带水捕捞和干塘捕捞两种。干搪容易损伤鱼体,不宜采用。带水捕捞是用围网让围住的鱼自动进入网箱,然后用手将大小不同的鱼分开。操作时,动作小心,以免损伤鱼体。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的鱼,可以转移到其他水面养殖成鱼或向外销售。体长在15厘米以下的鱼,将规格差别较大的鱼分成2—3个等级,分别放至各个池塘中继续培育,直到大部分鱼的体长达到]5厘米时,再一次进行分鱼和转养。 2、水槽培育 水槽培育大鱼种的方法可参照培育鱼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放养体长5厘米的鱼种70—80尾,在水温20—28。C情况下,经过30多天培育,平均体长可达15厘米。水槽培育大鱼种的优点是容易掌握水质,水中溶氧充足,易于观察鱼的活动,随时需要随时容易捕取,成活率高。缺点是生产费用较高。 三、成鱼养殖 l、池塘养殖 匙吻鲟可采取混养,分两种方法:一是在养殖食草性和食肉性鱼类的塘中混养少量匙吻

鲟。在养殖食肉性鱼类的塘中,匙吻鲟的规格必须大于肉食性鱼类。每亩水面混养匙吻鲟15—20尾,第二年底,匙吻鲟体重可达1.5公斤左右;二是主养鱼为匙吻鲟,塘中混养食草性鱼和食肉性鱼,混养鱼种类有草鱼、青鱼、沟鲶和鲈鱼等,每亩水面放养匙吻鲟鱼种200—250尾和混养鱼150尾左右。混养鱼的规格必须小于匙吻鲟。饲养期间需要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混养食草性鱼类的池塘还需要投喂鲜嫩牧草或水草。匙吻鲟也能摄食一些配合饲料,一旦塘中的浮游动物不足时,需要投放混合堆肥和黄豆浆、渣来繁殖浮游动物。经过一年时间养殖,匙吻鲟平均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 3、湖泊、水库养殖 湖泊和水库是放养匙吻鲟最好的水面,以大、中型湖泊和水库为最好,可采取粗放即在湖泊和水库中放养适量的鱼种,首先选择已放养花鲢而且已有良好效果的湖泊和水库。每亩水面放养 l—5尾匙吻鲟,在不影响湖、库原有鱼的产量下增产匙吻鲟,提高了经济效益。要不了多久,匙吻鲟人工繁殖将会在我国获得成功,将会生产大量低价的匙吻鲟苗种。这时可以在已养花鲢的湖泊和水库中增加匙吻鲟鱼种放养数量,逐步减少花鲢鱼种放养量,湖泊和水库养鱼的经济效益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有了大量的低价匙吻鲟苗种后,还可以开发尚未放养鱼类的湖泊和水库以及江河等水面放养匙吻鲟鱼种,开发这些水面可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湖泊和水库养鱼成功的关键:(一)建好拦鱼设施,不让放养的匙吻鲟外逃。(二)经常清除凶猛鱼类,减少匙吻鲟的损失。(三)确定合理放养密度,根据湖泊和水库中浮游动物数量以及现有花鲢生长情况来决定匙吻鲟合理的放养数量。 大水面放养的匙吻鲟,其生长速度一般都快于小水面中的匙吻鲟。当年鱼体重可以达到0.75公斤以上,第二年底可超过2公斤,第三年底可超过3公斤。 3、网箱养鱼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网箱养殖匙吻鲟的报道,1998年湖北省英山县大别山能源发展公司进行了网箱养殖匙吻鲟试验。7月5日他们在湖北白莲河水库一个库湾中设置两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体长15厘米的匙吻鲟10尾。因遭受到水葫芦的灾害,当地花、白鲢网箱中的鱼已不能生存。两个网箱中匙吻鲟完全依靠摄食水中的浮游动物而生长,经4个多月,于1998年 11月18日检查,网箱内的匙吻鲟体质强壮,全部成活,平均体长已达40厘米,试验初步获得成功。今后需要在合理放养密度和提高产量上进一步试验   饲养方法:   1、池塘混养。每亩水面搭配10—15厘米规格的匙吻鲟鱼种40—50尾,在混养的池塘不得放鳙鱼,因为匙吻鲟与鳙鱼属

同一个食性,在混养的池塘中,只能让匙吻鲟占领鳙鱼的位置,否则会相互争食,影响匙吻鲟的生长。在生产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池塘一定要安装增氧机,夜晚要注意多巡塘,确保安全性。匙吻鲟在混养过程中,一般不发病,因此,只要注意水质管理,防止缺氧浮头。在不额外增加饵料的情况下,匙吻鲟当年个体可达2—3斤以上,经济价值可观。   2、池塘主养。每亩水面投放10—15厘米规格的匙吻鲟鱼种500—800尾,搭配鲢鱼种80尾,鲫鱼种50尾,不搭其它鱼,池塘中安装一台增氧机,或安装一台潜水泵抽水循环可达到增氧效果,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规格在10—20厘米时,水质可以适当肥一点,用青蒿子草培肥水质,每亩水面一次投放200斤,每隔7—8天更换一次,连续更换3次必须停止投放蒿子草,经过蒿子草的培肥后,水中有大量的浮游动物供匙吻鲟食用,但必须精心管理,加强白天和夜间巡塘,防止缺氧死鱼,白天和夜间均不得看见匙吻鲟在水的表面平游,如果白天看到匙吻鲟在水中平游,说明水中严重缺氧,必须及时开机增氧或加入清水增氧。匙吻鲟生长速度很快,投放10厘米的鱼种下塘,在浮游生物丰富的情况下,只需15天左右就可达到20厘米以上,当匙吻鲟的规格达到20厘米以上时,要淡化水质,水的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之间,20厘米以上的匙吻鲟完全可以投喂专用饵料,每天喂4次,早上7—8点,中午12—1点,下午4—5点,晚上8—9点,专用料为膨化饲料,根据鱼吃食的情况决定投喂量,人要守在塘边投喂,鱼抢食凶的情况下,可以多投料,喂到半小时后鱼会慢慢离去,当鱼抢食不凶时,要及时停止投食,要求将饵料投到池的中间,饵料投完后,饲养员必须在塘边多停留一些时间,观察饵料剩余情况,以利于决定下次的投饵量,必须将这项工作坚持到底,这是养殖的关键之一。除此要多巡塘,多开机增氧,勤消毒,每隔20天左右用灭虫灵或杀虫灵杀一次虫,每1个月用生石灰消毒一次,除投饵时能看得见匙吻鲟外,其他时间不得在水面看见匙吻鲟,一旦看见说明水中缺氧,但不要害怕,此时你只要开动增氧或加入清水(井水也可)就可以解决缺氧问题,安全生产是养殖的关键之二。在精心饲养管理下,只需0.8—1市斤饵料长1斤匙吻鲟。目前,2市斤左右的匙吻鲟零售价在50元左右,产品可销售城市宾馆、酒家、休闲农庄、山庄、度假村垂钓,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当年的匙鱼规格可达2斤以上。   3、水库网箱养殖。20平方规格的网箱一次投放10—15厘米的鲟鱼种


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相关热词搜索:深水网箱养殖技术 广西的深水网箱养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深水网箱养殖黑鲪鱼"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angluochuangye/8594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