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2016-12-19 11:59: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共9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申 报 书特色产业园名称: 园区地点:申报单位:通讯地址:申报单位联系人:电 话: 手 机:邮 编: E-mail:园区归口管理部门:申报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一、基本情况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希望能帮助到你。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一篇

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

申 报 书

特色产业园名称: 园区地点:

申报单位:

通讯地址:

申报单位联系人:

电 话: 手 机:

邮 编: E-mail:

园区归口管理部门: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 1

二、园区特色 .................................. 8

三、装备设施 .................................. 12

四、运营情况 .................................. 15

五、综合效益 .................................. 17

六、今后建设计划 .............................. 19 附件:

1、动物防疫合格证 ............................. 25

2、营业执照 ................................... 26

3、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 27

4、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 ......................... 28

5、荣誉证书 ................................... 31

6、商标注册证 ................................. 36

7、专利证书 ................................... 37

8、企业宣传资料 ............................... 40

9、XXXXXXXXXXXXXXX养殖基地分布图 .............. 44

*****************

生态养殖产业园

一、基本情况

本生态养殖园在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政策指引下,立足于市场需求趋势,以发展为主题,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规划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环境保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确定了园区规划总体目标,重点建设内容和方案。示范园区规划从2011~2013年,已实施三年。建设主要内容:⑴ 建立12000套规模的金凤凰土鸡父母代种鸡场,年可向社会提供金凤凰土鸡鸡苗120万羽;⑵ 建立金凤凰土鸡生产基地50个,年出栏瑶乡金凤凰土鸡40万只。2013年,示范园区实现养鸡产值2484.72万元(其中种鸡场864.2万元,商品生产基地1620万元),纯收入364.8万元(其中种鸡场124.8万元,商品生产基地240万元)。

本示范项目提出的利用林地生态养鸡技术,是根据辰溪县瑶乡山区具有丰富的柑桔果园、油茶、刺槐等生态林地资源条件,采取建立简易鸡舍,天然放养饲养方式,肉鸡通过采食林地散落的花瓣、草茎、蚯蚓及各类昆虫等动植物,补以适当全价饲料,从而达到生产环保、纯天然、高品质、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公害绿色鸡肉产品之目的。同时,采用该技术后,可节约饲料、水电、高标准建栏费用及用工等成本开支,进一步提高了山区养鸡综合效益。此生态养鸡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加快肉鸡产业化发展,建设优质、高效、环保型畜牧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园区建设情况

示范园以XXXXXXXXXXXXXXX为技术依托,在该公司种鸡场龙头带动下,以该县后塘瑶族乡为中心产区,向周围的苏木溪、上蒲溪等山区瑶族乡镇,幅射推广金凤凰土鸡林间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已建立养殖示范基地50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50户。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饲养方式(公司种鸡场集中育雏40天,农户林区建栏放牧4个月)、统一收购、统一品牌上市销售“五统一”的生产模式,着力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生产格局,开辟出一条科技创业、品牌兴业,产业扶贫的新途径,为加快养鸡产业化进程,帮助少数民族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区家禽产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园区建设进度

瑶乡金凤凰土鸡林间生态养殖示范园,分布在该县后塘、苏木溪、上蒲溪等3个山区瑶族乡镇,以后塘乡为中心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二篇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贵州省党委、政府,制定《贵州省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

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以高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科技支撑的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宁夏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引黄灌区,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加速我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竞争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立足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创新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二)建设原则

1、发挥优势的原则。按照地域主导产业及优势农产品,选准园区发展方向,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升级,带动当地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2、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优先选择商品率高、市场竞争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品,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

3、示范带动的原则。园区建设运用现代设施、现代技术和新型运行机制,体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4、市县(区)主导原则。园区建设以市县为主导,自治区进行宏观指导。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新园区建设的运行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形成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园区建设机制。

5、集约规模经营原则。园区要与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衔接,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生产设施、技术装备先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现代农业技术取代传统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发挥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聚集效应,实行集约经营。

6、产业化原则。园区建设要与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科技型企业、产业协会和其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提高园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一系列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管理。

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标准

(一)总体目标以现有的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逐步建设15-20个集中连片、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从管理模式、组织形式、科技应用、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探索、创造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格局,把现代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以此推动我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2005年启动奶牛、优势粮食、肉羊、枸杞、蔬菜、现代节水、葡萄、马铃薯等14个集中连片、有较大规模、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功能强的专业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6年在引黄灌区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布局,推动10个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不同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2008年对达到建设标准的园区进行总结、考核、验收。建设期各园区都要有1-2个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总产值年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同类地区30%以上,综合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80%以上,生产设施完善,良种全面覆盖并保持持续更新,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农业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健全。

(二)建设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上要具有较高的现代装备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科技应用水平、资源环境水平、现代管理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管理企业化、产品标准化、生态良性化的“五高五化”要求。建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企业孵化为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要突出、示范技术要先进、装备现代化和机械化程度要高、运行机制要符合市场要求、配套服务体系要完善、综合效益要好、投入体系要多元化的要求。以此指导和规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并按以下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一是要有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基本生产条件和装备,现代设施栽培,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配套设施等;二是要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系统。建立起依靠科技进步,能不断生产出品质优、种类多、产量高的农产品,有高效综合的农业生产体系;三是要形成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合理开发各种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农业生态资源,化害(废)为利,构筑农业生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四是要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和有力的技术支持系统。使农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建立起包括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副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运行系统和良种、化肥、农药、农机以及信息、教育、金融、保险等在内的服务体系,以及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四、宁夏现代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布局根据《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要求,围绕枸杞、清真羊肉、奶牛、马铃薯四个战略性主导产品和设施蔬菜、专用玉米、优质稻麦、酿酒葡萄等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以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核心区为重点,兼顾山区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和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中心区域的不同类型、不同产业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带聚集。 ——在枸杞产业带的核心区中宁县和贺兰山东麓地区选择集中连片、集约化生产水平较高,与龙头企业联系紧密的优质枸杞生产基地,建立枸杞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枸杞产业快速发展。 ——在奶产业带核心区吴忠市和银川市周边县区及有一定集约化生产水平的农垦平吉堡奶牛场,建设奶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奶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农垦集团和灌区有关市县,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清真优质肉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南部山区马铃薯产业带的核心区域西吉县,以马铃薯研究所为中心,建立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设施蔬菜和脱水蔬菜产业带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选择有一定规模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高的种植基地,建立设施蔬菜和脱水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原产地域范围内,选择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基地,建立酿酒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酿酒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优势粮食产业生产精华地带的吴忠等地,选择生产技术水平高、与粮食转化和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基地,建立优势粮食产业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优势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部干旱带毛乌苏沙地退化草原禁牧地区,选择配套设施完善,技术水平高的种草养畜基地,建立草畜高效转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草畜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灌水紧缺的贺兰山东麓沙质淡灰钙土地区,选择综合运用现代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的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现代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

五、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点内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既是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外延的扩展,也是对其内涵的进一步提升,要以近几年建设的各类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创新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建设辐射力更强,内容更丰富,技术更密集,产品竞争力更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协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有一定规模基础和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的园

区进行择优扶持,加快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思路,规划建设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运行方式和经营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确定建设重点和主攻方向。

(一)枸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建设目标以提高枸杞产量、品质和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枸杞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主攻方向,以高标准沟、渠、路、林、电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的病虫害统防设施、高效枸杞烘干和质量检测设备技术,集成先进节水、施肥、修剪和新品种选育的技术,专家诊断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建设重点,把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产技术和设备先进,中介组织和社会化服务健全,产加销、贸工农、教科研一体化的枸杞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08年,建成以中宁县、贺兰山东麓为中心的万亩枸杞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灌区优质枸杞基地建设和枸杞南扩工程,加快红色枸杞长廊产业带的形成。

2、主要建设内容

(1)条件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以机械耕作设备为主的万亩枸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以节水灌溉设施为主的枸杞高效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厂化烘干设备为主的高效烘干配套设施。以统防统治机械设备为主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条件建设。检验检测中心和干果速测点建设为主的枸杞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2)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示范推广枸杞新品种,枸杞高产优质生产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经济平衡施肥技术,枸杞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种植技术。扩大应用环境质量检测适时监控、农药残留测定标准方法,枸杞生产环境及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先进的枸杞制干、贮藏包装、精深产品加工等生产加工工艺及设备。推行枸杞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储藏包装深加工等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枸杞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技术。

(二)奶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申请书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三篇

一、基本情况

1、区位条件:宁乡县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西大门,辖33个乡镇,总面积2906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县城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万。宁乡是第一批省直管县,开放包容度高,享有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国家“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重要板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升至全国第56位,工业整体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中部第三位。宁乡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寒冷期短,炎热期长。宁乡物华天宝,先后被列为全国优质米、瘦肉型猪、水产品生产基地,牲猪和粮食产量分列全国第五位和第九位。宁乡拥有3个国字号品牌,分别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旅游强县、

全国百强县。

宁乡处于“3+5”城

市群空间结构的核心和

交通网络的中心,从宁乡

县城出发,一个小时车程

可以到达黄花国际机场、

京广高铁长沙南站、长沙火车站、长沙霞凝深水港等中心交通枢纽。两小时交通圈可以辐射湖南、湖北、江西3省11市6000多万人口,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 公路交通系统由长常张、长韶娄、京珠西、宁韶株和益娄衡五条高速形成“两横三纵”的高速路网格局;长常高速、319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国道、金洲大道、宁梅大道(在建)等城际干线南北并行,

将宁乡县城、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长沙高新技术发开发区、长沙市区连成一片。

2、园区简介:宁乡湘菜食材产业园成立于2013年5月,由宁

乡县资福镇人民政

府主导,是集湘菜食

材生产、加工、销售、

物流于一体的现代

食材产业园,被省市县定位为朝阳产业、

富民产业、两型产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业。湘菜食材产业园设在宁乡县金玉乡镇工业集中区,远期规划用地6000亩,前期规划1500亩,计划3年内引进食材加工企业60家,投资50亿元,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完成税收1.5亿元,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种养业面积30万亩,解决农民工、种养业从业人员20000人。现已签约引进绿盛食品、恩农食品等8家企业,总投资金额6.2亿元。

县委、县政府成立宁乡县湘菜食材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陈永高同志任组长,县政协副主席杨志武同志任副组长,资福镇党委书记张立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办、政府办、县国土局、 建设局、财政局、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参与的湘菜食材产业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联系有关具体工作,并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大量支持。

二、园区特色

湘菜食材作为长沙市和宁乡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宁乡产业发展中居首位,是宁乡“十二五”规划和即将启动“十三五”规划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建立食材产业园既是满足湘菜产业整体提升与扩张、降低成本、提升品牌、溯源品质、增加税收的需要,又是生态保护和“两型”产业建设的要求。宁乡资福湘菜食材产业园的建立刚好填补了这项空白。 宁乡湘菜食材产业园按照食品安全的示范、振兴湘菜的平台、农业发展的龙头、乡村旅游的支撑功能定位进行开发建设,园区规划为生产加工区、冷冻储藏区、物流配送区、食品检测区、污水治理区、产品展示区、办公生活区,计划3年内引进食材加工企业60家,投资50亿元,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完成税收1.5亿元,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为全县带动种养业面积30万亩,解决农民工、种养业从业人员20000人。通过园区方式,既能确保食材食品的安全,又能满足食材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

三、装备设施

宁乡资福湘菜食材产业园注重从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优化管理、提升功能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条件,高起点打造产业聚集区。

园区正在实现“七通一平”,具体情况是:投资4000万元建设园区

主要道路,形成“三纵两横”格局;投资5000万元建立污水处理厂极其附属设施;投资6000多万元完善绿化、亮化、排水工程;投资500万元建设110KV变电站1个;投资2000万元建设天然气管道;投资1000万元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投资300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1000万元建设技术培训中心。同时,总投资2000万元的园区管理服务中心规划方案已形成,即将开工建设。

四、运营情况

1、建立特色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任何产业园区都不能孤立地存在,新型产业园区实际上和周边的生活环境、社区形成一个共同体。简单说,产业园区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

路的一种表现形式。基于这个运营思路,我们建立如下的运营模式:

2、完成湘菜食材产业园整体概念性规划设计

资福镇作为宁乡县重点打造

的“湘菜食材名镇”建设,致力

开发建设湘菜食材产业园。宁乡

县成立了湘菜食材产业协调领

导小组,在资金、土地、政策等

方面给予资福湘菜食材产业园

大量支持,并与省湘菜产业促进

会形成密切战略合作,打造湘菜食材产业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建设在金玉工业集中区,选定规划4平方公里,形成特色区中园,近期规划1500亩用地,园区可研分析、规划设计、集中评审均已全部完成。

3、省、市、县积极扶持湘菜产业园建设。

农业园区建设及作用发挥如何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四篇

农业园区建设及作用发挥如何

近几年,台安县的农业园区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应该说是走在全省的前列。目前已建成县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桑林现代农业园区、西佛现代农业园区、黄沙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台安镇反季葡萄生产示范区等近10个农业园区。其中县高科技农业示范园,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规划面积10000亩,中心核心区100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00栋,科技企业中心楼主体已完工。名贵花卉、苗木、特种蔬菜等项目已进入园区。桑林、西佛两个现代农业园区,按省级园区标准规划设计,完成了农田基础设施和路、涵、桥等配套工程,开发了高效种养业生产,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已进入国家农业部农业项目数据库。 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标准不够高。受资金等因素制约,我县的园区建设与沈阳、大连等地区的园区相比标准低,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园区缺乏龙头企业。目前园区的建设和运作基本靠政府来完成,没有一个园区是靠企业运作完成的。而且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而小,带动能力差。三是园区的主要产业不突出,不能形成对外有竞争能力的名牌农产品。四是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园区内生产相对零散,缺乏现代管理机制,政策不到位,服务不完善,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进展。

如何发挥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的跨跃式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向高科技、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坚持高科技、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相连。园区要体现出一个“高”字,要依托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目前国内外最新、有发展前途、适合我地区自然、生产条件的新品种和实用技术。做到采用一流技术,组织一流的生产,建设一流的环境,实行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效益。同时园区要体现一园多能,综合发展。要含概生产示范、科技开发、旅游观光、出口创汇、科普教育等多项功能。使园区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真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

2、以绿色食品生产为重点,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农业园区建设要注重特色化和产业化,做到一园一品。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有利于创名牌,有利于实现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根据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新变化,我县农业园区的生产定向应该是绿色食品的生产。如绿色蔬菜、绿色瓜类、绿色花生、绿色杂粮及绿色水稻等。对于不搞绿色食品生产的园区,今后在投资上政府不予支持。

3、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投资,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制定出有关土地使用、减免(返还)税收、简化审批程序、信贷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五篇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范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

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范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

集聚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先进科技示范区和安全生产展示区

3、打造一批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推动已建肥东白龙长王、肥西官亭马河湾、丰祥、肥西严店苏小、西郑岗、长丰造甲宋岗,在建的肥东八斗大张、长丰杨庙十井、长丰朱巷庞孤堆、梁圩七个万亩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项目园区建设;着力推动包河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产业园、包河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观光园,肥东陈集乡陈集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肥东民族乡万亩亩设施栽培产业园、元疃镇丰宝万亩食用菌产业园、撮镇镇建华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长丰以水湖为核心万亩设施草莓产业园、吴山车左、桥冲万亩南冬瓜旱作农业示范园,肥西以高刘为核心万亩大葱种植产业园、三河以西湖为核心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发展:将大圩镇东大圩现代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园区与烟墩丙子渔场、万亩湿地生态保护区和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融为一体,打造环巢湖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立足庐阳、蜀山区生态区位优势,将庐阳蓝斯凯、禾润农业园区、千亩设施栽培园区和千亩早西瓜基地,与蜀山区汤氏园艺、林艺园艺、蜀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串联成珠,打造环北城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以马鞍山

现代牧业2万头奶牛养殖园区、民族乡万亩设施栽培基地为核心,新安、健达、旺盛、宏峰、桂和、鑫华、鑫顺、发忠众多养殖园区,及丰宝、福泉、金色大地、汇景农业、新世野等众多种植园区星罗棋布,打造全省一流店白路20公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低碳农业,与肥东新城农产品加工园区遥相呼应;将三岗苗木产业园、严店万亩露地蔬菜产业园、三河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链接成带,两侧一公里分布着存安苗圃、山河园林、湖光葡萄、田野菌业、景南农业、西湖莲藕、丰隆莲藕、昌隆莲藕等众多农业园区,着力打造合铜路15公里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四、工作重点

1、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结合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土地复垦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主体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70%以上。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

2、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

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3、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4、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

2016农业示范园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六篇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倾力支持,各相关镇常抓不懈之下,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有效措施,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思路不清、主业不明、融资困难、效益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思路,转变方法,提高效率,对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和运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概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匮乏,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加之农民老龄化、大量青壮年劳力走出农村转入非农产业,致使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等现象日益增加。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收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成为摆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确立了“三化同步、三农统筹、富民为先”的思路,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产业示范园”目标,将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核心,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标志,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配套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出“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这样一条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的好路子。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面积2.33万亩,流转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天宝、中营两个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晨合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引领,中厂苗木花卉、卡子木瓜、卡子茶叶产业等示范园区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农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1、健全园区包联帮建机制。一是县上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作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置新的统一攻坚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决策事宜。三是每个园区明确了包抓单位和包抓领导,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办的措施狠抓落实。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县采取“主攻重点、集中投入、抓点示范、带动全局”的办法,把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围绕“11135”(打造1个宜居县城、11个重点集镇、35个生态社区)的城镇规划体系,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2000名职业农民,形成了“有示范园区引领,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组织推进,有家庭农场支撑,有职业农民经营”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县紧抓陕南移民避灾扶贫搬迁政策机遇,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围绕农业示范园建设移民安置社区,按照整片区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布局,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山下建设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初步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产业示范园建设模式,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在这种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4、聚集合力强化帮扶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实行项目、资金倾斜,帮助园区搞好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工作。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累计支持园区项目40多个,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协调贷款1000余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撑等方面对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形成良好的支持企业建设的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从园区建设实际出发,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项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农民;通过指导产业大户发展产业,发展了一批农业经营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融合助推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倾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促使农业产业增产达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入农业产业兴建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服务功能,村组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了“工商资本下乡建设,返乡能人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工农融合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明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理念,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态度,存在长期规划和短期建设衔接不到位,发展思路不明晰,定位不明确,主业不突出,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了园区持续高效发展。

2、经营主体力量薄弱。企业为主园区主体,在农业基础投入过小,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要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将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力量很难办到,必须注重培育新型园区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与经营。

3、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业主在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园区建设捆绑项目也非常有限,且项目管理的条件限制及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需抵押等具体问题,使园区建设失去自主性、科学性,支持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瓶颈。

4、园区功能尚需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应该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等特点。目前,我县示范园区还处于基础建设,重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还未得到体现。最有影响力的天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已注重生态观光功能提升,但还处于初始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较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具有竞争性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园区产品销售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对市场评估也存在偏差,在建设前,市场调研不够充分,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产品销售打开局面难。

6、科技支撑急需强化。园区经营者文化层次不高、技术人才匮乏,产业工人素质偏低,还没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队伍,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与生产工作需要青壮年劳力和高端技术人才支撑,但是本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条件艰苦又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亟待规范。园区发展中存在“只进不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推广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与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利益联结不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激励政策落实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有滞后性,建设主体需要大量垫资完成项目,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入园区建设见效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来支撑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扶持措施;园区建设具体相关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园区建设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发展路径和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载体。为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经营水平,促进园区在带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动力,业主在产业选择上应与木瓜、黄姜、畜牧、茶叶、中药材等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便于后期的项目资金的争取。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业态。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做好主辅业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具有市场前景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培育。茶叶、木瓜、中药材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必须在培育产业基地上下工夫,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三是提高产业质量水平。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努力构建生命力旺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体。在园区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由园区集中流转土地,引入产业大户在园区建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农民进场务工,让农民能够切实受益。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养一批能够建设、运营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一是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流转土地,建立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 农民”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牵头创办园区。由村组干部或者是创业能人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的经营模式,兴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社员集中力量发展规模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三是农村社区规划创建园区。抓住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型农村社区生产要素聚集为基础,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为目的,以发展产业为核心,在新建农村社区周边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认真策划、包装、规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四是家庭农场经营园区。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凡是有意愿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主体都可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来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特别要注意引进具有经营意识的产业大户或创业能人,在示范园内建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能,实现园区规模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包装、申报和资金争取,扶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加强生产要素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加大银行对园区的信贷投放,解决园区持续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逐步形成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融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休闲提升就是将融合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建设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提升观光功能: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建设具有观赏、品尝、购物、娱乐功能的等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统筹考虑建设和辐射区建设,如周边村庄可考虑延伸发展民宿、餐饮和农家乐等休闲活动,沿路、沿河、沿山可延伸发展休闲度假景观等。三是活动提升。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及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庆活动。四是景观提升。通过园林造景手法,加强示范园区观赏效果、景观特性,营造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游览空间。

5、抓好科技服务支撑。一是建设专业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团队,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计划,开发公益岗位,实施定点服务,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二是积极应用新科技。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调控设施及计算机监控等的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同时,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产业大户为主要对象,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方法,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四是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按照市场需要哪类产品,引进哪类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的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提升。一是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农业环境等进行不定期抽检,保证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好我县“光皮木瓜”品牌和“xxxx春燕”茶叶品牌,安康市的“富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挂牌经营”的路子。三是做好市场营销与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直接向超市等终端市场配送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抓好特色品牌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抓住时机,做好网络宣传与营销。通过有效营销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7、规范运营管理机制。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营运管理要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释放土地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土地向示范基地、示范园区集中,解决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问题。二是规范项目管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和捆绑。三是规范市场管理。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管理园区;一方面强化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园区与市场接轨,参与市场竞争,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规范管理。

8、强化激励政策扶持。一是对农业园区建设业主,在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给予减免相关税费,降低成本;对其发展其他经营项目也可相应给予支持,鼓励其通过其他经营项目获取资金或收益,反哺园区建设。二是政府制定园区建设奖励办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有贡献的企业、镇村、能人大户进行奖励。三是在园区土地使用、建设资金筹措、税收减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提高业主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编辑:华华)

2015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七篇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二: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m。

六、科学排灌,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垂钓区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以上,落叶树占20%以上,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农业生态园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2、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3、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4、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

1、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1.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1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3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4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3、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3.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3.2、生态农业示范区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4.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4.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园林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2015街道年终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八篇

街道年终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

2015年度,某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区委二次党代会、区人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建设"经济、生态、活力、和谐"新某某为目标,基本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将1-10月份具体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一)经济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商税收任务目标为56.75万元,10月份实际完成46.6万元,占年计划的82.11%;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25077万元,实际完成21988万元,占年计划的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为7440万元,实际完成6950万元,占年计划的93.4%;实际利用内资目标为4300万元,实际完3100.3万元,占年计划的72.1%;农业产值目标为5802万元,实际完成5280万元,占年计划的91%。

(二)东部建材基地再创辉煌

在全区工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下,某某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顾大局、识大体、同努力、抓落实,街办主要领导和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全体同志主动放弃休假,夜以继日的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平稳进展,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目前,基地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基地范围内的租地款发放、地面附着物清理、迁坟工作已全部完成;5家企业入驻并动工建设。

(三)耶柿移民搬迁有序开展

某某街道耶柿村全村共498户1804人,其中18户56人居住在相对安全地带,无需搬迁;已累计搬迁146户613人;目前,已为耶柿村65户282人落实了宅基地,正在搬迁;269户853人搬迁用地已经解决,即将实施搬迁。目前统一了按危险程度分批搬迁的工作思路,制定搬迁实施方案;已对269户搬迁户建档;确定了第一批63户搬迁名单;完成了搬迁新址某某村5、6组的勘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新址81.8亩土地征地等工作;制定通过了新村建设规划方案。

(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1、农村道路建设扎实推进。今年在街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在"一事一议"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街道有7个村的14条路水泥硬化,"南横线"道路建设已全面施工,"南横线引线"道路工程已经立项划界,征地及附着物清理工作已近尾声,道路施工正在正常开展。

2、危房改造工作有条不紊。申报审核了94户群众的危房改造;争取扶持建设资金,对24户群众实施了灾后重建,目前已落实到位,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们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鼓励引导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1、浐水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发挥"浐水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作用,投资270余万元,新建两座10连栋21760平方米智能日光温室,500平方米的观光长廊;新增鑫懋种养殖合作社、果优特农业合作社等设施葡萄产业园区,完成投资550余万元,种植设施葡萄、樱桃300余亩,新打机井2眼,硬化水泥道路4000平方米。

2、白鹿塬优质核桃示范园。我街道结合实际,根据塬坡地带的地理特征,在耶柿村、白庙村、侯一村、侯二村等4个村新植核桃树150亩,累计达到2000余亩,发挥了规模效应,加快推进了示范园的建设。

3、养殖业。完成了李家窑生态养猪厂的建设,年出栏达到1500头,全面壮大我街道传统的生猪养殖业。利用浐河的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渔业养殖,目前,养殖面积已超过500亩。

(六)社会事业积极推进

1、新农村建设。2015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侯一村、侯二村、崔家街村均按照"六新"标准,累计完成投资254.5万元,累计硬化道路11300平方米、修建广场3860平方米、建排水渠1130米、安装路灯140盏、改厕300余户,各项建设指标基本达到上级要求。顺利完成了2015年朱村、长沟、古刘三个村的新农村建设的申报工作。

2、社会事业。搞好科技培训工作,按照区信息中心统一安排,对全街道十五个村和两个龙头企业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先后组织了技术培训和葡萄栽植培训,有效提高了我街道农户种植的科技化水平。与区相关部门积极联系,认真做好我街道科技知识推广等科级支农工作。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实施内部装修。

3、文化产业。按照**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标准,我街道文化站选址工作已结束,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开工建设。全街道15个村已建立9个农家书屋,均配备图书管理员一名。15个村全部建成农民健身广场,文化共享工程器材也已全部发放到位,均已投入使用。组织了4次大型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书香长安·全民悦读"活动,定期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作。

4、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全员人口库集中整治"活动,确保全员人口个案信息的完整率、准确率和及时率。全面落实了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全街道已婚育龄妇女2490人,新出生82人,一孩64人,二孩1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100%,节育率94.5%,人口出生率5.6‰,死亡率4.78‰,计划生育率为100%,出生统计误差率为零。

(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目标为10685元,1-10月份人均纯收入达到9100元,占年计划的85.17%;劳务输出目标为3500人,实际完成3312人,占年计划的95%;劳动力培训年目标为1100人,实际完成1368人,占年计划的124%;技能培训年目标为800人,实际完成960人,占年计划的120%;实用性技术培训年目标为300人,实际完成408人,占年计划的136%;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复审工作已基本完成,省市社会救助管理动态监控体系已开始试运行。全街有农村五保户28户,31人,低保户256户,877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八)环境保护全面加强

1、环境卫生。结合国卫复审,针对个别地段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强度高、易反复的情况,定期与沿路村庄进行集中大整治活动。以"一次活动,一次成效"为标准,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对15个村和"三线一点"("三线"即魏鸣路、魏耶路、侯白路,一点即街办驻地)环境卫生进行逐村整治。至今共集中开展了7次环境卫生大整治,动用人力600余人次,清运土堆和垃圾1600余立方,清扫道路56公里,清理"三堆"125处,整理垃圾填埋点90多次,清理野广告、门店条幅等210多处。通过多次整治,辖区户外广告设置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村容村貌也同步提升,推进了我街道环境卫生质量的显着提高。在全街道15个村设立了专职保洁员56名,配齐了保洁工具,建立完善了《保洁员管理制度》,全街道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已全面落实。三夏防火工作已圆满完成,达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处烟,秸秆禁烧率达到100%。

2、土地管理。认真履行政府作为土地管理的主体责任,联系国土管理部门,认真抓好土地管理工作。一是针对目前农村宅基地纠纷较多的具体情况,积极与村干部深入实地,协同土地所妥善解决了多起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出路、水路等具体问题。二是按照区政府统一安排,对我街道涉及的7宗违法用地,与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强硬措施,积极拆除违法建筑,恢复耕地,全面完成卫片执法任务,确保辖区无土地违法行为,确保22180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面完成。三是继续加强省市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启动耶柿村滑坡搬迁工程。

3、道路绿化工程。为更好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积极动员干部群众在塬畔、浐河沿岸及交通干道两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完成共计6000多米的街道村道路绿化工作,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九)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已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司法所,投入20000余元,对四位一体办公硬件设施进行完善,确定司法所长1名,四位一体工作人员5名,落实办公面积120平米,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成立调解委员会16个,落实工作人员49名,每个调委会配齐办公用房和办公用具,制度、挂牌均已上墙,目前作用发挥良好。大力宣传平安建设,提升"两率一度",以入户宣传和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成立了某某街道专职治安巡逻队,配齐了警用设备,在全街范围内进行治安巡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落实率达100%;平安创建活动宣传入户率达100%;平安村创建达95%。被区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村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多次向辖区内企业和农村自建房户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知识宣传,共向企业下达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3份,下发安全生产整改通知书9份,到企业实地检查4次,组织企业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2次,大大提升了我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对辖区内灌装液化气站点和使用户进行检查,形成了每月两次的常规检查机制,责令液化气站点对所有过期液化气罐限期进行更换。

3、信访工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活动,落实领导带班接访制度,建立四位一体工作体制。截至目前,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4件,调解成功54件,接待群众信访20件次,调查处理了20件次,办理率为100%,落实上级交办信访案件3件次;不稳定因素排查率100%;处理信访事件领导及时到位率100%;信访交办案件按期办成率100%,结案合格率98%以上,息诉息访率达85%以上;有效地维护了全街道社会稳定。无进京非正常访,无赴省到市集体访,无一年以上信访积案。

4、食品安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在经济发展办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岗位,先后组织工作人员15次对辖区内的商店、饭馆、药店、小食品加工厂、幼儿园食堂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保证了全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切实做好以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全面完成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987例,黄牛口蹄疫免疫23例,羊口蹄疫292例,鸡禽流感、新城疫380例,免疫率达到100%。与15个村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先后两次下发了专题文件,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防疫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保证了我街道肉、蛋、奶生产、食用安全。

5、校园安全。成立了校园周边安全领导小组,4次组织专人协同中心校,对辖区内5所学校、2个幼儿园周边商店、食品小摊点进行了突击检查,共查获不合格食品11箱,存在安全隐患玩具100多件。4次对辖区内的私人小作坊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检查,查获不合格食品13箱,下达停业整改通知书7份,建立长效机制,与相关负责人签订安全协议书11份,并对查获的不合格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有力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三无"产品的违法行为,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整顿。

6、抓好"四位一体"建设。整合综治、司法、派出所、信访等资源,健全完善治保、调解组织及治安巡逻联防队等社会维稳组织,合理划分防控区域,逐步建立"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门机关和群众组织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并在各村建成便民服务站,形成每日坐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各村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做到制度上墙。组建了维稳信息员、人民调解员和专职巡防队三支队伍,实现了全街道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十)班子和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1、狠抓领导班子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坚持党工委负责制,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形成了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2、坚持依法行政。以工作规范年为载体,迅速组织编撰了《某某街道工作程序汇编》,规范服务流程,认真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严格照章办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按照全覆盖工作要求,建立全街道23个基层党组织台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全区唯一获奖基层党组织。今年共接收预备党员24名,转正15名,使党员结构不断优化。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79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开展庆祝建党91周年大会,认真搞好"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我街道示范村蚕姑沟村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同时实现了2个村党支部向一类晋级,2个村党支部向二类晋级。确保全街道各村远程教育站点的正常工作,切实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好务。

4、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街道党工委与各党支部及机关各站所签订了《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组织学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观看教育片《燃烧的石榴》、《信仰》,开展"清风伴我行"演讲比赛等活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街道15个村全部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监委会人员积极参与村务工作,有效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

5、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继续深入开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谐家园"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在彭村创建精神文明一条街,宣传文明乡风。着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新农村建设示范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创建文明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乡村建设。我街道蚕姑沟村李俊杰一家被区委授予"和谐家庭",彭村李开民被授予"好孝子"称号。

6、机关效能建设。扎实开展"工作规范年"活动,我们积极安排部署,制定活动方案,在学习动员阶段,开展了以"工作规范大家谈"为主题的专题演讲,编印《某某街道工作程序汇编》,开展专题调研,召开问题分析会,完善了制度体系,并开展整改提升。积极开展"五月保密月"活动,加强对保密工作人员的培训,多次对本单位涉密计算机系统进行清理清查。

(十一)扎实开展"工作规范年"活动

在"工作规范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按照区委活动安排,牢牢把握"规范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规范工作行为,提升文明形象"的总体要求,以"三破三立一转变"为载体,结合某某实际,创造性开展活动。一是迅速出台了《某某街道工作程序汇编》,并在机关院内醒目位置将涉及群众最切身利益的办事流程设立橱窗,确保机关干部和群众对机关办事的方法和要求了如指掌、清楚明白;同时承诺具体责任人和办结日期,透明、清晰所有工作,对全街道两级干部形成约束。二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狠抓机关纪律建设,动真格、出重拳、下猛药、狠下功夫,针对机关干部漠视群众、办事效率不高、消极怠工、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进行严厉整治,并在每月底公布全体机关干部出勤情况,彻底转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三是开展"工作规范年,我该怎么办"主题演讲比赛,让全体干部立足本职,围绕如何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标准、改变工作作风、提升个人形象等方面展开论述,进一步提升干部认识,加深了机关干部干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营造浓厚活动开展氛围,在机关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并设立"工作规范年活动"专栏,在区级媒体刊播报道16条,并邀请区外宣办组成的采访团,开展了"某某工作规范年活动"采风宣传报道,在全街上下形成了舆论鼓劲、干群互动的浓厚活动氛围。

(十二)扎实开展"进村组、驻农户、听民声、办实事"活动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对48户帮扶户进行梳理分类,解决一个问题确定一个办法,确保帮扶活动常态化。在这次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知民情听民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解民忧办实事扎实做好民生工程;解民困送真情,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活动开展至今,共慰问群众147户,发放慰问金38000元,发放春荒救济面粉550袋,为帮扶对象解决问题88个。为蚕姑沟、老凹庄、崔家街等村新修道路5条,总计2220平米,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供核桃栽植、核桃修建、残疾人种养殖等技术培训7次,技术短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提供帮扶资金38000元,有力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的问题;整修彭村、蚕姑沟等村水利设施1100米,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化解社会矛盾23起,给某某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平安、祥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二、2015年度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抓好对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并在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推动某某工作的发展。

(二)抓项目,促进工业发展。抓好东部建材基地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力争再引进10户企业,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幅增加某某经济总量,彻底改变区域产业结构,使某某由一个传统农业之乡成为工业强街。工业化是基础,城市化是目标,通过东部建材基地建设,走出一条某某跨越发展的实践之路。

(三)抓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着力抓好耶柿村滑坡搬迁,按照耶柿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统一进行用水、用电、道路建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5年底前完成第二批搬迁群众的安置搬迁工作,为2015年最后一批的安置搬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抓基础,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完成2-3条两村路的道路硬化,确保2015年"南横线"引线贯成通车,形成双"工"字路网。扎实推进朱村、古刘、长沟3个村的新农村建设,积极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健身广场、人饮工程、绿化亮化、改厕等项目,确保达到"六新"标准。

(五)抓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发挥"浐水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作用,扶持壮大老凹庄村的设施葡萄种植,力争总面积达到500亩,形成规模化发展。继续巩固长沟、老凹庄、耶柿等生猪养殖专业村,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养殖,力争全街道年出栏2000头生猪;利用浐河的水资源优势,继续扩大渔业养殖规模,力争达到1000亩,同时带动垂钓、烧烤、休闲、观光等综合项目的发展。大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林,力争达到3000亩,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的优质核桃产业。

(六)抓民生,解决群众困难。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完善城乡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做好抗灾救灾准备工作;按照便民救急的原则,认真落实医疗救助制度;做好新一年的合疗筹资、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等工作;力争开展5次有针对性的涉及养猪技能、保姆技能、核桃种植技术以及葡萄栽培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劳动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公办幼儿园的发展,做好第七次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表彰工作。

(七)抓稳定,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宣传平安建设,提升两率一度,积极创建平安某某,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落实率达100%;平安创建活动宣传入户率达100%;平安村创建达95%;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活动,落实领导带班接访制度,确保四位一体工作体制正常运行。确保2015年全街道无进京非正常访,无赴省到市集体访,无一年以上信访积案,力争连续四年创建"三无"街道。

(八)抓生态,强化环境保护。进一步建立完善保洁制度,全面落实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做好"三夏"、"三秋"禁烧工作,力争达到不着一把火,不冒处烟,秸秆禁烧率达到100%;积极动员干部群众在塬畔、浐河沿岸及交通干道两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力争完成道路绿化6000多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抓好保洁员队伍建设,创建"环境优美街道",加强土地管理,严厉查处非法买卖宅基地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毁田挖沙行为。

(九)抓党建,提升执政能力。继续坚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全面提升执政能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发展预备党员30名,转正党员25名;继续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农村书记、街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大学生村官队伍),(

(十)抓廉洁,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各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强责任落实,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述职述廉,绩效考核等制度,建立教育、监督、预防为一体的反腐败体系。通过"十八大"学习专题、"七一"庆祝活动、学习先进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纯洁思想,筑牢防线,踏实工作。促进村民监督委员会、便民服务中心、各村便民服务站等正常运转,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街村干部队伍。

总之,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深知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及兄弟街道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地域偏远不代表工作水准低,经济欠发达更不代表工作能力差,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诚团结,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推动我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6现代农业特色人才开发工作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第九篇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在现代农业特色人才开发上,立足区实际,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选拔与使用结合的原则,着眼于扩大农业特色人才总量、提升农业特色人才素质、优化农业特色人才结构、发挥农业特色人才作用,培育造就一大批技术精、业务强、素质高的特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大批懂业务、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特色实用人才,通过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开发计划,努力构筑农业人才优势,发展壮大区特色农业,努力把区建设成全省的农业大区、农业强区和全国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二、重点内容和计划目标

(一)重点内容。

现代农业特色人才开发,根据区农业产业特点,重点围绕区柑桔、茶叶、畜牧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和粮油基础产业,建设四大特色板块科技人才队伍;根据农业人才需求,重点培养三种类型人才:科技推广型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

(二)计划目标

培养一批科技推广型人才。从2016年至2016年,重点培养300名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50名农业学科带头人。

培养一批农村实用型人才。从2016年至2016年,选拔培养扶持3000名在农业生产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带头人,确保全区15万农户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培养一批经营管理型人才。从2016年至2016年,选拔扶持2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选拔培养扶持1000名农村经纪人。造就一支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产销衔接,繁荣农村经济。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抓好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扶持,以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轮训,显著提升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政策支持,通过人才引进和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培养一批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农技人员,使他们成为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的后备力量,不断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

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实施,组织开展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服务队,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提供全程式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智力支农活动。建立柑桔、茶叶、畜牧、粮油等产业重点科技示范户。着力培养专业生产大户,着力培养一批植保机防手、沼气工、农机手、畜禽、水产防疫员等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农村生产能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农村生产能手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

三是推动经营管理型人才培训。大力支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积极扶持农民创业兴业,培养造就一支了解农业政策、精通经营管理、富有社会责任、掌握服务农户技能的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示范带动农户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

(二)构建人才开发机制

一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拓展渠道,加大面向乡镇的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健全完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留住现有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在住房、就业和创业上给予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优先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多种途径稳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奖励办法,形成以业绩、品德、知识、能力和效益等要素构成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实行人才评价动态考核制度。

三是拓展开发途径。一方面以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农业科技推广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基础,加快探索人才开发新途径。以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培养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联合科技攻关、共享服务咨询和合作培训人才,加大信息和技术成果转化力度,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桔、茶叶综合试验站的岗位科学家为依托,帮助解决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企业开展新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和新工艺推广中的难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提升农业人才的开发效能,鼓励农业特色人才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一方面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国外先进农业科技企业合作,引进国外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对外衔接,做到跟踪发展,信息共享。

四是加大宣传,形成社会合力。以报纸、农业专题电视片、广播电台,网络和短信服务等多种媒体,把适用于农业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及时传到农民手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现代生态农业人才的开发。

(三)加强人才队伍管理

一是不断充实改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和交流,充实力量,改善结构,对现有推广服务队伍突出抓好素质提升,对新进人员突出抓好能力培养。

二是要完善各类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农技推广型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的开发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的方针,在农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农村各类人才实行分层次、分类、分级统一管理,建立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档案,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特色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营造干事兴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创业、兴业,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开发项目、科技攻关和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特色示范园的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838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