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德国的婚姻观念

德国的婚姻观念

2016-12-16 13:05: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德国的婚姻观念(共6篇)德国结婚习俗10大细节德国,一个神秘而又让人向往的国家,那么德国又有什么值得我们那样去探索与追寻呢,那就先一睹其风采吧。 德国文化,带着中世纪日尔曼“条顿骑士团”的威严、峻峭山岩上古堡的神秘、科隆大教堂尖顶的至尊和勃兰登堡门的壮阔,从青少年时期便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德国诞生了很多世界名...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德国的婚姻观念》,供大家学习参考。

德国结婚习俗10大细节
德国的婚姻观念 第一篇

德国,

一个神秘而又让人向往的国家,

那么德国又有什么值得我们那样去探

索与追寻呢,那就先一睹其风采吧。 德国文化,带着中世纪日尔曼“条顿骑士团”的威严、峻峭山岩上古堡的神秘、科隆大教堂尖顶的至尊和勃兰登堡门的壮阔,从青少年时期便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德国诞生了很多世界名牌产品,足以证明德国人的性格严谨、认真和勤奋的特性,而且德国人也非常讲究秩序。严肃沉稳且不浮夸的德国人婚礼习俗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呢?

德国结婚习俗10大细节:

1、撒米粒:婚礼后,客人要向新人身上撒米粒。据古老传说,撒米粒象征丰收。

2、抛花束:新娘将其手中的花束抛向周围尚未结婚的姑娘,谁接到花束,将是下一个新娘。

3、新娘伴娘:新娘伴娘须是未婚女孩,她陪新娘走进教堂,其作用是把妄图加害新娘的恶鬼引开。为此,她的着装要与新娘相似。

4、花束送子:将鲜花置于花瓶中,这是一种非基督教的古老习俗。因花的香气可引来丰收女神,预示新婚夫妇将来多子多孙。

5、车挂铁盒:在新娘的花车上,挂许多铁皮盒子,开车时便发出叮当声响,告诉路人,有对新婚夫妇由此经过。

6、劫持新娘:婚礼队伍行进途中,由一位要好的男性朋友带人将新娘“劫”走。当然,这都是在客人的陪伴下进行的。若新郎未能立刻找到新娘,他必须花些小小的代价赎回新娘,如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唱一首歌,或保证婚后头4个星期洗碗等。

7、跳面纱舞:午夜时分,面纱舞开始。这时,大家争抢新娘的面纱并将其撕成碎片,分给伴娘和每位嘉宾,象征着分享新人的新婚祝福。

8、、背新娘过门槛:传说,恶鬼会躲在门槛下,当新娘迈过门槛时,则伺机夺去她的幸福。因此,由新郎把新娘背过门槛。

9、零钞买鞋:婚礼上,新娘要着一双用零钱买的鞋子。此源于过去生活艰苦、人们为准备嫁妆精打细算的习俗。用零钱买鞋,也是向丈夫保证,他娶到的是一位既节俭又忠诚的好太太。

10、四样物品:举行教堂婚礼时,新娘需穿戴四样物品,即一样新的,一样旧的,一样借的,一样蓝色的。如一个新的结婚戒指,一个老的家庭装饰品,一条借来的项链及一对蓝色吊袜带。

德国婚礼习俗之一:摔坏东西越多越吉利

德国人给人的感觉是严谨、认真,但是德国婚礼却是热烈而疯狂的。按照当

地传统习俗,新婚之前要举行辞旧迎新的仪式。应邀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们,每人都带着几样破碗、破碟、破盘、破瓶之类的物品。仪式上在新娘新郎进入婚礼现场后,来宾就开始了摔碗砸盘大赛。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代表新人婚后生活越幸福。

德国婚礼习俗之二:按照德国传统,婚礼费用由女方家长负担。

【德国的婚姻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父母把女儿养大成人,现在要把她嫁出去,从此就要由男方负责她的一切。作为女方父母要有始有终。而今时代变了,老的传统观念已经被破除,目前德国婚礼一般都是双方家长协商共同出资。

德国婚礼习俗之三:被邀请的客人也要随“份子”,或赠送礼物。

百货商场挑选结婚所需用品,然后拟好清单,注明价格发给亲友,便其赠送

德国人的婚姻、生育与性观念
德国的婚姻观念 第二篇

德国人的婚姻、生育与性观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国人的婚恋、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德国健全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以及优质的生活环境使德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受现代生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德国人的婚龄不断往后推迟,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德国人对待婚姻很谨慎,一方面是婚姻在他们的社会体系中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不再必需,大家可以光明正大地未婚同居生孩子;另一个方面是他们认为婚姻会限制自己的自由,增加很多义务,一旦离婚就必须负担起法律上的义务,赡养弱势一方(主要是女方)。这样,德国人只有确定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再和对方分开,才会考虑结婚。

许多人不愿意去领结婚证的另一原因是德国人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以至于累及到德国各珠宝公司的婚戒销售纷纷陷入低谷。不过,这种情况在去年开始有所好转,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尽管德国人的婚姻有超过1/3最终归于失败,但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的离婚率较此前一年有所下降,而且夫妻双方维持婚姻的时间较20年前也明显延长。

总体而言,与低结婚率、高离婚率相伴而生的则是德国出生率持续的下降,在整个欧洲,德国人口出生率属最低之列。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曾警告,人口老龄化是德国本世纪最大挑战。

其实说到底更大程度上不愿意结婚的一方是德国的男人们。因为很多妇女结婚后,就基本成为全职太太。德国政府鼓励妇女在生育后亲自带养自己的孩子至2岁,否则不能拿到2年的父母教育金。这样很多女性3年后也不容易找到工作,有的甚至直到孩子9岁后,那时就更别说找到工作了。

而这种情况下,法律保护妇女儿童,因此,一旦离婚,男方的三分之一的工资要支付给女方,直到她找到自己的工作,还要看工作的收入是否足够,另外还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而这就成了德国男人们对结婚止步的根源,同时我们也能间接地看出德国出生率较低的关键因素即职业女性在面临生育时缺乏经济方面的安全感。

据德国媒体统计报道导致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民众普遍不支持母亲工作。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德国人普遍认为,孩子3岁前,母亲应该在家照顾孩子,而父亲则不具备和母亲一样抚养孩子的能力。那些执意上班的母亲是“乌鸦妈妈”,即“坏妈妈”。

另据相关统计,一个孩子平均每月抚养费用大概在550多欧元,到18岁成人的各种必须费用加在一起,最少要花费12万1千欧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德国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是的,政府给每个孩子每个月有184欧元(第二个孩子会多几十欧元,以下如此类推,各个州有自己的规定,但基本差不多)的补贴,但是和孩子需要的费用来比,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个家庭有两

个以上的孩子,那么在没有其他帮助的情况下将会非常困难。尤其对一个离婚的单亲妈妈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德国,基本上离婚后孩子是跟母亲生活。常常看到很多单亲母亲带着几个孩子生活,而很多孩子的父亲不是不给孩子抚养费就是用各种方法逃避支付。一个离婚案件,往往立案到开庭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这期间男方可以分割、转移自己的收入,女方往往不能证实男方的实际收入,而最终事实上得不到孩子的抚养费(这样的案例也非常多,本文就不例举了)。

生育率低的原因之二是德国人的工作时间固定及个人事业发展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导致德国人放弃要孩子的主要原因。有了孩子之后,各种花销很大,让小家庭难以承受。而如果夫妻双方都去工作,又会面临孩子没人照看的问题,德国幼儿园位置比较紧张,而且孩子三岁以后才能进入公立幼儿园,之前要么父母一方留在家里照看孩子,要么花高价去私立幼儿园。所以很多妇女要么不要孩子,比如某大企业人事主管,结婚后多年不敢要小孩,因为生孩子就得把工作交给其他人,等她半年后再回来,主管的位置就不会再是她了。

生育率低的原因之三在德国养孩子成本很高,对于很多工薪族来说就意味着养不起。可能你会问在发达国家,怎么还有养不起一说,你要知道,越是发达国家其国民生活水平就越高,对教育、对生活的要求和标准也相应很高。生个娃,不仅要给TA吃饱还要想着营养均衡无公害的有机的;想给TA最好的教育,玩具、书籍、课外兴趣班、好学校都是高成本;加之医疗技术的发达,以前很多不能治的病都能治了,但是医疗费用相应很高,等等。这些七七八八的开销与政府的补助相比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其实,德国人非常喜欢孩子,但是同时他们也认为,如果自己条件不具备,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那么就不应该要孩子,否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所以德国人虽然喜欢但不愿意要孩子。

德国的出生率得不到保证加剧了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比如1965年德国有132万个孩子出生,到了2011年就只有66.3万,出生率降低了近一半。由此可见,德国社会老龄化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为了缓解老龄化问题,德国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再比如提供税务上的优惠鼓励生育,甚至直接发放儿童抚养金。孩子从出生到18岁成人可以获得国家提供的补助,如果是上大学一直到大学毕业,目前每个孩子每月为184欧元;而且从第三个孩子开始,孩子越多获得的补助越高。

除此之外,为了解除年轻父母工作上的后顾之忧,近几年德国还推出了父母补助金项目,孩子出生后除了正常的产假之外,父母还可以享受一年的育儿假,在这期间由国家按工资的67%发放生活费。

同时,由于现在德国人也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两性关系,包括同居生孩子,未婚妈妈也不像以前那样受歧视了。德国还逐渐取消了法律上一些关于孩子身份不平等的条款,例如非婚生孩子

和普通孩子在福利以及入学等方面享有同样的地位和待遇。德国前家庭部长兼任劳动部长冯德兰女士还以身作则,共生了七八个孩子,为此还经常被德国媒体拿来当笑话讲。

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德国人口老龄化大趋势。

同性恋与性

从人们对同性恋的广泛接受也可以看出社会道德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因为同性恋而受到惩罚的日子早已不再。在德国不仅合法而且已不再是个社会问题。

在2001年柏林市长竞选期间,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克劳斯·沃维雷特在竞选前“出柜”:“我是同性恋,我为此感到自豪。”选民没有因此放弃他,最后他以绝对的优势竞选成功。【德国的婚姻观念】

德国还有其他的同性恋官员,但新闻界不会对此大肆宣传。同样,婚外情或离婚次数也不会被新闻界拿来炸伤。曾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是有名的好色之徒,但这没有影响他的选举。曾经最爱欢迎的两个政治家,施罗德与费舍尔,两人各结婚四次,似乎并没有人在意这个。在美国媒体大肆炒作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桃色新闻时,德国的媒体也报道了此事,但德国媒体关注的重点是美国人对此事的激烈反应――多大个事儿啊?

德国人似乎比美国人在性、裸体方面更为开放。在夏季,成千上万的人赤身裸体躺在慕尼黑最大的公园草坪上晒太阳或在海边裸奔,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惊奇。

色情业也遍布各个城市。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对性的开放程度,虽然不及阿姆斯特丹,但同样遍地古灵精怪的性商店,各类用品钟名目繁多、目不暇接。绝大部分的性用品商店,还提供“私人空间”给顾客,而这种成人用品商店在法兰克福到处林立。

在现代德国人眼中,性权益也是人权之一,神圣不可侵犯。德国人因性生活不合而离婚的人很多,离婚率高达40%以上。同居和独身是大部分现代德国人的选择。同居者经济独立,彼此以感情维系。有的同居几十年,到老才结为夫妻。而结婚的年轻人中,大多数也有多年的同居史。独身者在事实上也有不固定的同居对象,维持性伙伴关系。

德国人在十四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性生理教育了。校园、性用品店里到处都是免费的避孕物品。曾有调查显示,在德国18岁的中学生中,90%以上有过性行为。

在德国这个一板一眼的国家,人们对于性快感的追求更加认真务实。成人用品这类让我们脸红心跳、欲说还休的私密物件儿在德国人眼里却同他们的机械工业类产品没什么两样儿,为此还有专门的德国柏林国际成人用品博览会(VENUS)呢!

德国可是色情业完全合法的国家之一。在德国一部名为《性——德国制造》(在长达2年的调查中使用隐藏的摄像机拍摄完成的)的纪录片中纪录了德国柏林妓院内幕,每天约有100万男人在德国“买春”,柏林已经成为“欧洲最大妓院”。

据悉,德国大城市的红灯区越来越出名,德国境内大约有3000到3500所妓院,卖淫已经成为德国重要产业。据工会统计,德国色情行业每年创收达1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89亿元)。

色情业一路绿灯向德国人开放,你说这会不会也影响德国人的婚恋观呢?

********************************************

德国:婚姻已成为附加品
德国的婚姻观念 第三篇

想移民德国的的中国女士都知道德国人对待婚姻很慎重,一旦选择结婚就不会离婚,所以对女士来说跨国婚姻选择德国是个有保障的选择。郁金香国际婚恋网觉得德国人对待婚姻之所以慎重,一个原因是婚姻在他们的社会体系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不再必需;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离婚后要付大笔的赡养费。这样,德国人只有确定自己一辈子都不再和对方分开,才会考虑结婚。德国的法律上给了女性的婚姻保障。

其实中国现在的婚姻观和德国的婚姻观在本质和精神方面一致的,不同的是德国社会是一种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两性关系,包括同居和生孩子,但是在中国这方面还是比较保守,而且中国现状城乡思想差别很大,在中国城市中思想相对比较开明,婚前同居已不奇怪,可是在乡里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女孩子就会成为乡亲们饭后一号议论对象,很自然这女孩在本地是不容易待下去了。

虽然婚姻已不再是德国人的必需品,但是好多数德国人还是希望找个人陪伴,他们会慎重选择,选择一个性格、爱好、生活方式都比较相配结婚,一旦结婚不会选择离婚,离婚的成本他们付不起。而在中国婚姻还是必需品,只是中国离婚的成本不是特别大,而且在当下离婚率这么高的情境下,一旦发觉它不合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他们就会通过别的途径来满足自己,包括放弃自己的婚姻。

在中国和德国的观念中,婚姻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不能单纯从离婚率来说明哪个国家的人更重视婚姻。从各自的法律规定来说,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男女双方能真正幸福地一起生活。

婚姻,其实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能保障,郁金香国际婚恋网觉得真正保证双方的是男女双方内在的约束。一段婚姻不能说,我和你结婚了,万一离婚我能得到什么?难道就没想过一旦结婚就是一辈子?不论是哪个国家只要你付出真心,男女双方对婚姻都比较真诚,我们相信婚姻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德国情侣不结婚
德国的婚姻观念 第四篇

德国情侣不结婚

? 盐盐【德国的婚姻观念】

周末去汉堡的朋友家拜访。两口子住在易北河边的复式公寓内,男主人在汉堡市议会工作,是位政治家,女主人在一家公司里做文秘。年纪都在35岁上下,收入不错,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他们有3个小孩,一对双胞胎男孩,7岁了,刚上学,前几年又生了一个小男孩,4岁,上幼儿园。我去做客时,3个小家伙正在撒欢,一边追逐打闹,一边“爹地、妈咪”地叫个不停。

男女主人十分恩爱,一家人其乐融融。奇怪的是,他们却称对方为“男朋友”和“女朋友”。“你们……还没结婚吗?”我问。“是的,我们生活在一起十多年了,我们不是夫妻。”他们回答。

在德国,情侣同居数年,生儿育女却不结婚的实在太多了。2014年的统计数字称,有父母和小孩的传统家庭在德国还不到三成。一方面德国年轻人独立早,观念开放,很少有父母逼婚或者女方大龄未嫁的社会压力,非婚生子女也不会被歧视。另一方面,在德国离婚的成本太高,光是赡养费、养老金平衡权这些法律条文就把人折腾得够呛。因此,对于德国人来说,进入围城不是那么必要的事。

“难道你们之间不需要承诺吗?不愿意为彼此的未来负责吗?”我问。“我们有一份同居协议,例如房租的分配,双方对生活费及抚育小孩的贡献,都写得很清楚。”女主人说,“这保证了我们关系的平等,如果有分歧,也可以通过协议来解决。但对于爱情的忠诚,根本不需要通过婚姻来体现。”

这不仅仅是德国70后、80后的生活选择。我的房东是一对75岁的老年情侣,同居二十多年,保持AA制生活,连一顿饭你吃了仨土豆我吃了俩土豆都会算清楚。不过前不久他们决定领证了。

“恭喜啊,可……为什么?”我尴尬地问道。“哈哈,因为我前些日子高血压住院了,我老伴不是法定配偶,没法来医院探视我啊。”房东说,“于是,我们干脆就领证啦!” 稿件来源:辽沈晚报 迟桂花

德国风俗
德国的婚姻观念 第五篇

【德国的婚姻观念】

德国婚礼传统————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埋头苦干,讲求踏实,重实惠而不尚浮夸的民族,这些特征从他们的婚礼习俗中也可明显地反映。

小伙求爱姑娘家 扛来一株白桦树

德国人选择配偶的方式别句具一格。在波恩地区,小伙子爱上一位姑娘,便于4月30日或5月1日将一株白桦树放置在姑娘的家门前。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爱慕之意,便将白桦树放到家中的客厅里。小伙于得知后,立刻给姑娘送一枚宝石戒指,姑娘收下戒指,并亲吻小伙子,以表示对他的谢意,接受他的求爱。当双方情投意合、难分难舍之时,便互相赠送一枚银戒指,表示订婚。举行婚礼时,双方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感情永远象金子一样纯真。

位于柏林西南面有一个名叫希乔贝克的城镇,因全镇酷爱国际象棋比赛,素有"棋镇"之称。在这个地方,棋艺高强者,倍受人们敬重。年青小伙子们总是刻苦钻研棋艺,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棋艺能够更胜一筹,以此讨取姑娘的欢心。小伙子欲向某位姑娘求爱,便捎信给姑娘,希望能同她的父亲对弈一盘。姑娘如果对小伙子怀有好感,便约定一个时间,邀请小伙子到家里来。当小仪子同未来的"泰山大人"比赛时,姑娘及全家人都在一边观战。小伙子使出自己十八般武艺,"泰山大人"认认真真地对待。经过一番较量,小伙子取胜了,"泰山大人"不但不会生气,反而表示祝贺。于是,伙子会受到姑娘全家的厚待,求爱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

婚介旅馆住40天 未婚男女来聚首

在福尔岛上,有一座设备豪华的旅馆,所接待的对象是未婚男女,其目的是为这些对婚事羞于启齿的人提供接触机会,在旅馆登记住宿者必须具备为人忠厚、作风正派、孤身一人的条件,居住时间不超过40天。在这期间,旅馆工作人员利用各种机会让男女接触,彼此相识。居住者也可以通过房间里的专线电话向陌生者通话求爱,以避免出现面对面求爱遭到拒绝的情景出现。许多人在这里居住期间,能达到喜结良缘的目的。

姑娘拍征婚电影 缺点当然不暴露

电影择偶深受德国女性欢迎。一些姑娘因种种原因在解决婚姻问题方面存在困难,于是花钱拍一部征婚电影。在导演和摄影师精心安排下,姑娘的烹调、缝纫、住房以及容貌、身材等方面的优势和才能活灵活现地在银幕上表现出来。即使是一位很平常的女子,在银幕上也会变成秀丽可爱的姑娘。至于姑娘有哪些不足之处,只有婚后他的丈夫清楚。

如同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那样,德国青年男女大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在家里举办结婚宴会。男方支付教堂里的费用,参加婚礼的宾客名单多由新娘的父母拟定。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新娘的父母总是同新郎的父母共同商量,各自提出一半的宾客姓名,这样可以避兔在喜庆的时刻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一般规模的婚礼,宾客名单通常包括两家的家庭成员,双方父母的朋友,新郎和新娘的朋友,大体上按相等的比例拟定。

在德国的一些地方,至今依然沿袭着某种古老婚礼的习俗,例如波恩地区流行的婚前摔盆砸碗的"普特阿班"仪式便是一例。

砸碗盆以图吉利,新婚夜不得安宁

庄重喜庆的气氛中,身着笔挺礼服的新郎和身披白色婚裙的新娘手挽手,在男女傧相护送下,进入婚礼现场,宾客们向新婚夫妇表示祝贺,新郎新娘一一向客人表示谢意。突然间,"叮叮咣咣"的砸盘、摔碗的声音响起,而且接连不断,持续很长时间,犹如中国春节除夕之夜的鞭炮声一样。原来,按照当地传统习俗,新婚之前要举行辞旧迎新的仪式。应邀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们,每人都带着几样破碗、破碟、破盘、破瓶之类的物品。仪式上,人们竞相摔盘砸瓶,此起彼伏,响声不息。客人们带来的破烂物品被摔得满地,新娘的父母笑嘻喀地将这些碎片破纸扫成一堆,装进一只破旧的铁皮箱里,在院子中央点燃,众人围着唱歌跳舞,欢呼雀跃。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喜庆的日子里是忌讳打破东西,德国人的传统观念恰好与此相反。他们认为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可以帮助新婚夫妇除去昔日的烦恼、迎来甜蜜的开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夫妻俩能够始终保持火热的爱情、终身形影相伴、白头偕老。更为有趣的是,新婚夫妇不能享受静谧的初婚之夜,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密切注视四周的动静。左邻右舍总有人隔一会摔碎一件瓷器,新婚夫妇听到后,必须立刻砸碎一件物品响应。仿佛对方砸一件物品是对他们恭喜祝贺,他们砸一件物品则是表示谢。

德国传统服饰 ————

德国人在穿着服饰上其民族特征并不明显,只有在少数几个地区,那里的居民还保留了一些本地独特的服饰风格。比如巴伐利亚地区,那里的男人多戴一种有羽毛的小毡帽,身穿皮裤,挂着背带,脚穿长袜和翻毛皮鞋,上衣外套没有翻领,而且颜色多半是黑绿色。巴伐利亚的妇女着装多以裙装为主,上衣敞领、束腰,袖子有长有短,领边、袖口还镶有花边,并以白色为主。裙子的样式类似围裙,以显示劳动妇女的气质,裙子的颜色有的鲜艳、有的素雅、还有的则深沉庄重。在裙边多用刺绣、挑花来点缀,腿部再配上以白色为主的长袜。传统的女装常常要佩有帽子,帽子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妇女干脆用鲜花编成花环带在头上,十分娇艳。巴伐利亚的这种民族服装除了在偏僻的山村常见外,其他地区的人们平时很少穿用,它们被作为宝贵的民族遗产而小

心地珍藏着,只有在遇到节日、喜庆活动或表演传统节目时,才被拿出穿在身上。人们用这五彩缤纷的传统服装为欢乐的气氛涂上艳丽的色彩。

在德国北方的港口城市汉堡,人们爱戴一种小便帽,这种小便帽已成为汉堡人服饰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就是汉堡人,他的头上常戴着汉堡小便帽,以致这种小便帽成了这位德国总理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德国,男人们一般喜欢蓄连腮大胡子,而且样式还多种多样。人们根据自己的脸形、发式及胡须的疏密长短经常不断地修整和梳理胡须,通过不同样式的胡须来体现自己特有的风度和气质。

柏林传统节日————

一月 国际绿色周

其实是一个国际农业博览会,但是成千上万的柏林人涌入了展厅,目的是品尝一下其他国家的饮食。

自行车比赛

来自各国的自行车运动明星在起点上准备好了,参加比赛。“六日自行车比赛”在兰茨贝格林荫道边崭新西伯利亚云杉铺成的椭圆形自行车运动场上开始。运动员并非日夜兼程。不过使古老的体育传统得到了延续。

二月 国际航船展览会

柏林傍水而建,有许多水户,因而国际航船博览会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国际电影节

【德国的婚姻观念】

从1951年开始,1956年起变成二年1次颁发金熊奖和银熊奖,遗憾的是多次都在冬季。电影节的影院里播放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影片,虽然来柏林的明星并不多,但是为此赶来的观众依然不少。

三月 国际旅游交易会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博览会,参展者来自各国,有些国家的名字也许还没有听过。有许多彩色的纸页可以带回家,同时许多专家在一起讨论,怎样刺激旅游城市的更大发展。

五月 文化狂欢节

【德国的婚姻观念】

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族服装。传统风格和舞蹈风格——这个节日于1996年首次举行,克罗依茨贝格因此变成了人们想象中的样子:移民和外来客人的五彩斑斓的混合。 六月 爵士乐节

国际爵士音乐节,在世界文体大厦举行。

戏剧节

评审团从所有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戏剧中选出大约10部作品后在施普雷河畔作为德语精华戏剧上演。闭幕时有引人入胜的佳作汇演。

七月 露天古典音乐会

在柏林最美的露天舞台上音乐、音乐、还是音乐:音乐会是在音乐厅前的集市,在森林里,在英式花园(蒂尔加股区)里,甚至在最美的霍普花园里举行的。

柏林巴赫纪念日

来自各国的独奏和合奏——只演奏巴赫的乐曲。

德国赛马周

在马林多夫赛马场举行的比赛,奖金高达50万马克。

乡村音乐会

露天音乐会,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艺术家演奏古典音乐和爵士乐。

宫廷音乐会

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在柏林的宫廷里轮流演奏。

国际手风琴节

每两年一次,在围绕着库达姆大街的节日游行后,美丽至极的大风琴演奏,是国际手摇风琴节的高潮。

八月 国际无线电展览会

娱乐电器和通讯电器的世界最大的博览会。无线电发射员和电视发射员在“透明”的工作室里,明星比坐在第一排看还近。

国际舞蹈节

国际舞蹈先锋的顶尖舞者在喜剧歌剧院、赫贝尔剧院、哈勒什河畔剧院以及波德威尔剧院翩翩起。

德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德国大大小小的民间节日有一千多个,平均每天就有三个节日。节日庆祝得范围小到村镇,大至全国乃至全世界。象全国性的圣诞节、狂欢节、复活节、射手节等;地域性的有慕尼黑的啤酒节、斯图加特的感恩节、巴伐利亚的民间服饰节;行会之间也有很多的节日,象五朔节、渔民节、牧羊人节、厨师节、葡萄农节等。

狂欢节是德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关节日的来历众说不一。从每年的11月11日11时起就算狂欢节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复活节为止,前后要持续两三个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是这周的前三天,在这发狂的三天,德国的狂欢节达到了顶峰:他们进行化装大游行,进行大型的狂欢集会和舞会,还有“星期四女人节”,这一天许多的妇女手拿剪刀上街,专门去剪男人的领带,特别是一些漂亮的领带,她们把剪来的领带作为战利品订在墙上自我欣赏。

世界杯城市汉诺威的射手节就是在世界杯决赛期间举行的。每年七月初举办的下萨克森州汉诺威的射手节是德国规模最大也是最为隆重的射手节,有近万名射手参加。节日期间,由近万名射手、120个乐队和无数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的市民组成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一辆辆彩车花团锦簇,鼓乐齐鸣、旌旗翻舞,美不可言。节日会持续十天,其盛况并不亚于狂欢节。

2016法学院毕业致辞
德国的婚姻观念 第六篇

法学院毕业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只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遵循强世功老师的教导,在湖光塔影之间,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

亲爱的亲友团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们,祝贺你们的孩子毕业了!我想,也许你们不会有异议的是,你们身边的孩子,是你们一生最大的成就。特别是今天。

尊敬的嘉宾和校友代表,也祝贺你们。因为有一批和你们当年一样优秀,甚至可能更加优秀的北大学子,马上要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一起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当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们也会来抢你们的饭碗、逼你们退休……正如你们当年一样!

还有尊敬的法学院的同事们,也祝贺我们自己。今天,我们的产品光荣下线了。所以,对我们来说,今天也是一个秋收的盛典。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戒慎恐惧的日子,因为我们的产品要进入流通了,如果产品有缺陷,类推适用《侵权责任法》第41条,我们是要承担产品连带责任的。

很荣幸,今天能够再一次作为你们的老师,来说几句话。只有这么一点时间,说些什么呢?我想,作为一个法学教授,还是让我们来聊一

聊社会心理学吧。Why not?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的远期目标是研究德国人是否更倾向于服从权威,并且因此而导致他们轻易地顺从了纳粹政权屠杀犹太人的命令。为此,他准备先在美国做实验,将来再去德国。

被招募的志愿者被告知:这是一个教学实验,目的是测试“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果”,你们扮演的是教师;如果坐在隔壁房间的学生答错了你们测试的题目,作为惩罚,你们应当按一下机器上的按钮,对其进行电击,而每次电击的电压都要升高,从45伏一直升高到450伏。在实验中,假扮的学生故意答错问题,并在受到电击后,发出了越来越凄厉的惨叫和哀求。实验发现,尽管教师们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担忧,但是在工作人员告知其无须承担任何后果,并且指令其继续测试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选择了继续测试并继续施加电击惩罚,直到450伏。只有少数人中途拒绝接受指令而退出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后,米尔格拉姆不无感伤地说:“我不认为还有必要去德国进行实验了。”的确,此后在美国以及很多其他国家的类似实验都表明,当存在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人士或者制度,特别是,当它声称要追求一个高尚的目的时,大多数人会轻易地听从它所发出的不合理的、残酷的甚至邪-恶的命令。而人类的历史,包括20世纪的中国历

史,也印证了实验结论。

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通过观察纳粹暴行的实施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平庸的恶”。她认为,很多时候,邪-恶只是一种很肤浅的、平庸的状态,也就是一种“拒绝思考”的状态。一个人,可能将自己同化于一个体制、一个权威,服从它的命令与安排,成为它顺从的执行者,而不再思考这个体制所可能带来的不道德。即便有良心的不安,也将过错推给这个体制,而不认为自己应当负担任何的道德责任。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要警惕人性中的幽暗。你可能从未有意地放弃你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当你的社会角色处于服从者的地位的时候,这种角色可能会悄悄地瓦解你曾经的信念,甚至将你变成一个你从来不认识的冷漠甚至残酷的人。你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挣脱这可怕的无形之手。而这个努力的起点,用阿伦特的话来说,就是思考。 亲爱的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思考,永远不要丧失思考的能力。

法学的训练,应当是一种思考的训练。你们学习了很多复杂的专业知识,比如犯罪构成理论,物权行为,还有对赌协议。但是,这些知识是为了武装你们,而不是束缚你们;是你们继续思考的起点,而不是让你们停留在那里。

你们要思考,为什么法律会成为这样,它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法律是否可以或应当是其他样子。我们知道,正当的目的,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达成,于是,我们理解了公法上的比例原则。我们学习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学习过拉德布鲁赫、富勒和哈特的学说,也学习过刑法上的共同犯罪理论,所以我们知道,在道德上,甚至在法律上,所谓“履行职责”、“执行命令”甚至“执行法律”不能简单地成为免责的理由。我们要忠实于法律的目的与价值来解释法律,也知道法律本身,包括法律价值本身,同样是反思、批评的对象。

所有这些,都需要独立、谨慎、理性的思考。而法律人的这种思考的训练,这种思考的能力,是中国最稀缺、最宝贵的。 可是,当你走出校园,进入法院、检-察-院,进入政府,进入律所、银行、企业、跨国公司,你只是或大或小的社会机器中最新的零件,也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当然,你会成长,但是仍然不能摆脱这种宿命。即使你变成更加重要,也仍然只是一个零件而已。在学校,你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获得高分。可是,走出校园后,你的观点必须要服从领导、服从机构,甚至,你连提出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你唯一的任务就是执行。

毫无疑问,对权威的服从是一个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得以运转的的

必要条件。但是,仍然请你记住,不要忘记思考。请你记住,不要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够让你努力去辨别是非,让你知道羞耻,让你和各种声称的真理保持距离,让你不会简单地服从。思考,还可以让你迸发出力量。

当然,阿伦特的理论,不应当成为对普通人进行道德绑架的工具。社会充斥着各种问题,我们无法成为事事“较真”的刺猬。也没有人有资格要求我们成为英雄、烈士。我们只是普通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来赚取收入、获得体面的生活,我们希望自己的职位能够晋升,获得社会的尊重。我们都希望家庭平安,而不是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些都是最正当的需求。 但即使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我希望你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要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让你的良知如同刚刚走出校园时一样新鲜、一样敏感。并且把它传递给你的下一代,传递给身边的人。如果你感到了良心的折磨,请保持这种折磨,因为那是你还活着的最好证据。 我希望,如果代价可以承受,请坚持你的专业判断、坚守你的良知,不要沦为任何人、任何组织的驯服工具。各种社会体制都有反映意见的渠道,你有没有妥当运用,而非仅仅因为担心领导不高兴而保持沉默?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体制让你良心上的冲突达到极限,并且你无力改变体制,你会怎么选择?比如你是一个薄熙来时代的重庆检察官,当领导将李庄案或其他更可耻的案件交给你提起公诉,你

怎么办?或者,你被任命为主审法官,你怎么办?你能否确信,你真的不是在参与一个道德甚至法律意义上的“共同犯罪”?是的,即使你辞职,你也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总会有人承担起这个任务,而且比你更冷漠。但是你能否说服自己,你的所得与所失,真的合乎比例原则? 我希望,在你们自己或者亲人成为不公平的社会机制的受害者的时候,请选择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抗争,而非默默忍受。

我还希望,对于那些比我们更有勇气的人,我们至少可以给他们一点温暖,比如在默默点个赞,转个微博、刷个微信。因为围观也是一种力量。

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说: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要完成从帝制到民治的转型,自鸦片战争开始,至少需要两百年。这是一个惊涛骇浪般的大转型,就像航行在凶险的长江三峡。但是,历史三峡总有通过的一日。我们有幸从1978年之后,迎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正航行在最后一个险滩,那就是宪政与法治。所以,我们法律人,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我相信,经过一代一代北大-法律人、中国法律人和中国人的努力,法治会渐渐在中国扎根,会从书本走进现实。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就此别过,互道珍重。你们会继续成长,并且像你们的老师一样,也会渐渐老去。北大见证了你们的青春年华,也还会伫立在这里,见证你们下一次归来时的人生故事,也见证中国的

成长。希望我们每次重逢的时候,除了知道你们一切安好,我还依然能够在你们的眼睛里,看到青春和理想的光芒。也希望我们的每一次重逢,中国都离那历史三峡的出口越来越近。甚至,也许我们都可以活到那一天,中国已经完成了这漫长而痛苦的旅程,并且,我们还有机会共同举杯,为她庆祝、为她骄傲。

而我们,都曾经为了这美好的一天,奉献过我们的泪水和汗水!

法学院毕业致辞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亲历清华大学法学院2016届毕业盛典,并受邀演讲,这对我本人来讲,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首先,我要向2016届即将毕业的同学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 !

向你们伟大而光荣的家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4年前,你们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进入清华;如今学成毕业,即将带着清华人的光环走进新的人生旅程。

你们高兴吗?你们自豪吗?

水木清华,闻名遐迩。始建于1929年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有着光荣的法学传统,孕育和培养了民族的法治先驱,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执教于此毕业于此的法学泰斗星光璀璨,张奚若、钱端升、燕树棠、王化成、王铁崖、陈体强、端木正,等等,无以悉数。

自1995年恢复法律学系,1999年重建法学院以来,新一代清华法律人秉承传统,筚路蓝缕,精诚奉献,再造辉煌。今天的清华法学院,适逢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大潮,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成绩斐然,这是法学院全体师生的骄傲。

我与清华有着很深的情缘。远在1995年,出于对清华人的尊重和敬意,在我的倡导下,刚成立2年多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在复建的清华大学法律学系设立了金杜奖学金,结下不解之缘。那时的金杜只有10多名律师;今年,为纪念清华百年华诞,金杜再拨专款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法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事业;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有毕业于清华法学院的杰出年轻法律人加入金杜律师事务所,包括今天在座的2016届的同学中,也有即将加入金杜的同学。此外,这里有很多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学长、学弟,其中就有我著名的学长,崔建远教授,车丕照书记;几年前,我和我所敬仰的贾春旺检察长、张福森部长等一道被聘为清华法学院的顾问,成了法学院的家里人。

收到来这里演讲的邀请后,连日来我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刚才听了振民院长的讲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振民院长对即将离校的各位弟-子们的爱护与期望,令人感动与振奋。 今天,在这样一个时刻,面对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新一代法律人,作为年长于你们的同行,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们,讲给你们,告诉你们?

我想我无法做到振民院长那样的华章文采,但我可以和他一样的真诚,实实在在地和各位年轻朋友们说说心里话。

我想讲三点内容。

第一,我想谈谈全球化、国际化,谈谈年轻一代应该如何看待和面对全球化与国际化。 你愿意,或是不愿意,已在国际化里。不能拒绝,不能逃避。

全球化、国际化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美国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全球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我们今天所处的即是第三阶段,那就是随着互联网等其它高科学技术发明的应用,人类社会的全球性伸展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任何形式的自我封闭,无论是个人、企业,国家还是社会,都是不可能的。地球上的人类从来没有变得如此紧密和息息相关,我们惟有怀着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认识世界,学习、认同、积极融入,充分地把握与利用,并在其中奋力赶超,逐步发挥引领作用。 1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10周年,国家的进步与成就明显。但在国际化的浪潮里,在国际大家庭中,中国仍然被妖魔、围堵与边缘。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如何在国际融入、国际交往与国际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与发展空间,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与崛起之路上面临的重大挑战。

最近,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位置的南北之争。“二战”后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包括IMF、世界银行等在内的众多国际金融组织的领导权一直控制在欧美发达国家阵营。尽管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已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此次IMF总裁的争夺中,看不到中国候选人的身影,因为我们并没有准备好。几十年来,放眼联合国的各类众多机构,不要说秘书长等高层管理班子,就是一般层级的官员当中也几乎看不到占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中国人的身影。那么,中国的全球领袖在哪里?实在的讲,能引领群雄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领袖人才,我们目前基本上看不到。这里的因素很多,是我们中国人不才吗?当然不是,那就表明我们的政治、经济、法治、文化、教育等综合环境发展不够,我们的国际化程度不够,我们融入国际社会的能力不够,甚至国际化的观念和意识都不够。

你们知道当今国际社会最流行或最通行的语言是什么吗?是法律!因为国际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就是清晰完备的国际规则。法律语言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政治交往、国际贸易活动、国际军事互信的基础和最受尊重与信赖的交流方式,一个不了解国际规则或不尊重法律的国家或个人,无法真正地融入国际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国际领袖人才决不仅仅只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职业外交家和政府官员,具有创新意识,精于法律思维,拥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法律精英在其中必有担当,这是一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的担当。

今天,做好中国的事情,要有全球视野,做好个人的事情,须有全局眼光。面对全球化,今天的青年一代,一定要有开阔的眼界,坚定的理想信念,渊博的学识,良好成熟的品格人格,超强的国际融入能力,富于发展意识、责任意识。

我相信,未来的国际领袖中一定能够看到清华法律人的身影,也许,他们就在今天即将毕业的清华法学院2016届的各位同学当中。

同学们,全球化不仅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传统的法律体系与法律观念。近20多年来,法律全球化演变发展为跨国法律规范的大量涌现。一个国家的法制影响力在其综合影响力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与显著。事实表明,正是英美等国法律的发展适应了后工业社会以及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社会需要,推动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进步。清华法学院令人尊敬的何美欢老师曾说过,“法律全球化意味着中国必须拥有一支有能力在最尖端层面上运用法律去改变和影响世界的精英法律人队伍”。说句实在话,就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而言,还远远没有跟上深入发展的全球化步伐,和影响、改变与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国际社会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句话,面对国际化,年轻一代法律人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第二,我想谈一谈法治进步和法律职业的精神。

除了全球化、国际化之外,法治是当代人类社会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过去30多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举世瞩目。今年两会期间,吴邦国委员长向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的法治水平与快速增长变化的社会需求相比,与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与老百姓心中的法治理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

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刻地理解现代法治,如何科学的定义法治社会,如何认知法律职业的精神与其核心价值,及其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与定位;如何结合党和国家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与战略目标,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中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成功地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进步模式,从制度、体制、机制上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类社会问题,是当前我国法学理论研究、政治理论研究与司法行政实践上的双重课题。

我们知道,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因为它体现着人类社会进化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

法律职业是一个以法律为使命的群体。法律职业的精神是指曾激励如此众多伟大的法律人去热爱、研究、宣传、教授、实践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实现法治理想的那种信念。一个充满这种精神的法律人,从不迷失在自己的利益或是自己客户的利益之中,他超脱于世俗藩篱成为真理和公平正义的真正捍卫者。

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每当法律职业的影响力居支配地位时,就会产生杰出的法官、检察官、良好的政府公信力和行之有效的司法管理;而一旦那种影响力屈从于帝王、官僚机构、政治或商业的压力时,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因此,只有当这种职业精神避免了法律之外的任何支配时,我们说,法治进步的时代到来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腐-败问题、民生问题,等等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法治不张,根本出路也在于如何加强和运用法治的力量。

当代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即是法治精神,法律职业的精神。现在社会上人们对法治、法律职业认识不够,甚至误解误读,恰恰说明我们法律人做得不够。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时代英雄,当代中国呼唤职业精神指引下推动法治进步的时代精英。如果说过去百年,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是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那么,摆在今天中华民族面前的历史任务就是如何去继续战斗,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真正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法治国家。 同学们,这个过程不可能是和风细雨、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遗存和种种形式的桎梏与偏见。

唯其如此,更需要信心。“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法治衰,则国弱民穷;法治兴,则国强民富。法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了法治的理想,法律人当自强不息!

第三,我想和年轻朋友们谈谈人情世故。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典礼,意味着你们将从学校走进社会。如果说学校是书本知识传授的教室,那么社会便是实验教学的大课堂。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人类生活的载体,人在社会,不能不懂人情世故,不能不讲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人们社会生活内容的概括与总结,是每个人学习、理解、认知、融入社会的基础,是赖以生存的需要,也是创造并实现生命价值的基本要求。“人情世故”的学习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是精神力量积蓄与修养历练的过程。

在这样的时刻,与各位时代法律精英们谈学习人情世故,显然不是指低俗的交际、私利的交易或利用,更不是指社会厚黑,而是指如何历练个人的优良品格与加强精神修养。 你们今天完成了学业,即将真正意义上的进入社会,好比是年轻的水手在浅滩初识水性即将奔赴大海;好比是雏鹰展翅即将飞翔蓝天,真正的生活考验刚刚开始,真正的学习刚刚起步。像水手要搏击大海波涛,像雏鹰要经历电闪雷鸣,你们在社会大课堂中要一辈子不断

学习的一部大书就叫做“人情世故”,这是一辈子也无法读完、读全、读透的生命之书,也是一辈子都需要感知、感悟、感念的继续教育。

人情世故的学习,是指对人、人性、父母兄弟姐妹、婚姻、家庭、好友亲朋、单位同事、同学战友、社会礼仪、习俗习惯、利益利害、纷争、疑义、偏见等等一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总合的经历、体验、观察、洞悉、适应、了解、理解、融入,进而赢得改善、提升、发展和进步。它伴随个人生活、生存与生命的全过程。它是一个起点,一种底蕴,不高深,但很重要。

品格是凝结人情世故的结晶体。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有言,品格高尚的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人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

一。人性中的真善美,都最大限度地体现在高尚的人格中。亲爱的同学们,品格就是力量,就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完美人生的根基,是快乐的智慧,是让人尊重的源泉。

人立于社会,首先要注重从身边的人情世故学起,去砺炼完美的人格。我想,这也是清华大学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所蕴含的真义。无数人的生命经历表明,只有具备优良品格并拥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能被广泛和持久地尊重,才能最终走向成功,才能做出令人惊叹的贡献。

砺炼完美品格常常要从小处做起,要从利他、公益与无私做起,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随和,要懂得感恩与敬畏,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合作,如何与人Team work,要学会能享受快乐,要懂得忍耐、坚持、讲原则,要有理想、信念和意志。

同学们,今天的这番话,不是说教,仅是一位比你们年长的法律人,在这样一个圣洁庄重的时刻,怀着真诚,送给你们的人生感受。

你们不一定愿意去懂,也不一定愿意接受或认同,但当5年、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之后,你们在比较谁是社会这个实验教学大课堂里最优秀的学生,如何界定一个更成功的人生时,相信你们会分享我今天的感受。

同学们,再过几天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 华诞。站在这90年的两端,世界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一个大党的历程,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此深切地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命脉!当我们以炽热的情感去纪念这段伟大历程,去解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奇迹”时,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从回望中汲取营养,从追寻中找到力量,明白理想信念的价值,认清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好地把握国家民族的发展机遇,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一个更加文明富强的法治国家。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清华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他指出,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千万名优秀人才,对年轻一代清华学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马克思曾极而言之,只有一门科学,那就是历史学。追寻历史轨迹,我们坚信,最终的答案源于最初的理想,是信仰的旗帜造就了理想的传奇。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既是总结,也是出发。明天的答案,就蕴藏在这一刻的启动之中。“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花”;法治者,文明之基石,富强之翅膀。相信秉承优良传统、沐浴时代精神的清华人,会为国家、民族、社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祝福你们,骄傲的年轻清华法律人!去尽情释放青春,奋力拓展未来,为了国家的昌盛,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法治的理想,去谱写你们自己的乐章,活出你们的份量与精彩!

谢谢大家。

法学院毕业致辞 [篇3]

2016年7月5日,北京大学校礼堂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只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遵循强世功老师的教导,在湖光塔影之间,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

亲爱的亲友团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们,祝贺你们的孩子毕业了!我想,也许你们不会有异议的是,你们身边的孩子,是你们一生最大的成就,特别是今天。

尊敬的嘉宾和校友代表,也祝贺你们。因为有一批和你们当年一样优秀,甚至可能更加优秀的北大学子,马上要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一起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当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们也会来抢你们的饭碗、逼你们退休正如你们当年一样!

还有尊敬的法学院的同事们,也祝贺我们自己。今天,我们的产品光荣下线了。所以,对我们来说,今天也是一个秋收的盛典。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戒慎恐惧的日子,因为我们的产品要进入流通了,如果产品有缺陷,类推适用《侵权责任法》第41条,我们是要承担产品责任的。

很荣幸,今天能够再一次作为你们的老师,来说几句话。只有这么一点时间,说些什么呢?我想,作为一个法学教授,还是让我们来聊一聊社会心理学吧。Why not?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的远期目标是研究德国人是否更倾向于服从权威、并且因此而导致他们轻易地顺从了纳粹政权屠杀犹太人的命令。为此,他准备先在美国做实验,将来再去德国。

被招募的志愿者被告知:这是一个教学实验,目的是测试“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果”,你们扮演的是教师;如果坐在隔壁房间的学生答错了你们测试的题目,作为惩罚,你们应当按一下机器上的按钮,对其进行电击,而每次电击的电压都要升高,从45伏一直升高到450伏。在实验中,假扮的学生故意答错问题,并在受到电击后,发出了越来越凄厉的惨叫和哀求。实验发现,尽管教师们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担忧,但是在工作人员告知其无须承担任何后果、并且指令其继续测试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选择了继续测试并继续施加电击惩罚,直到450伏。只有少数人中途拒绝接受指令而退出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后,米尔格拉姆不无感伤地说:“我不认为还有必要去德国进行实验了。”的确,此后在美国以及很多其他国家的类似实验都表明,当存在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人士或者制度,特别是,当它声称要追求一个高尚的目的时,大多数人会轻易地听从它所发出的不合理的、残酷的甚至邪-恶的命令。而人类的历史,包括20世纪的中国历史,也印证了实验结论。

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通过观察纳粹暴行的实施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平庸的恶”。她认为,很多时候,邪-恶只是一种很肤浅的、平庸的状态,也就是一种“拒绝思考”的状态。一个人,可能将自己同化于一个体制、一个权威,服从它的命令与安排,成为它顺从的执行者,而不再思考这个体制所可能带来的不道德。即便有良心的不安,也将过错推给这个体制,而不认为自己应当负担任何的道德责任。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要警惕人性中的幽暗。你可能从未有意地放弃你的道德原则和社会

责任感,但是,当你的社会角色处于服从者的地位的时候,这种角色可能会悄悄地瓦解你曾经的信念,甚至将你变成一个你从来不认识的冷漠甚至残酷的人。你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挣脱这可怕的无形之手。而这个努力的起点,用阿伦特的话来说,就是思考。

亲爱的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思考,永远不要丧失思考的能力。

法学的训练,应当是一种思考的训练。你们学习了很多复杂的专业知识,比如犯罪构成理论,物权行为,还有对赌协议。但是,这些知识是为了武装你们,而不是束缚你们;是你们继续思考的起点,而不是让你们停留在那里。

你们要思考,为什么法律会成为这样,它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法律是否可以或应当是其他样子。我们知道,正当的目的,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达成,于是,我们理解了公法上的比例原则。我们学习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学习过拉德布鲁赫、富勒和哈特的学说,也学习过刑法上的共同犯罪理论,所以我们知道,在道德上,甚至在法律上,所谓“履行职责”、“执行命令”甚至“执行法律”不能简单地成为免责的理由。我们要忠实于法律的目的与价值来解释法律,也知道法律本身,包括法律价值本身,同样是反思、批评的对象。

所有这些,都需要独立、谨慎、理性的思考。而法律人的这种思考的训练,这种思考的能力,是中国最稀缺、最宝贵的。

可是,当你走出校园,进入法院、检-察-院,进入政府,进入律所、银行、企业、跨国公司,你只是或大或小的社会机器中最新的零件,也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当然,你会成长,但是仍然不能摆脱这种宿命。即使你变成更加重要,也仍然只是一个零件而已。在学校,你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获得高分。可是,走出校园后,你的观点必须要服从领导、服从机构,甚至,你连提出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你唯一的任务就是执行。

毫无疑问,对权威的服从是一个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得以运转的的必要条件。但是,仍然请你记住,不要忘记思考。请你记住,不要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够让你努力去辨别是非,让你知道羞耻,让你和各种声称的真理保持距离,让你不会简单地服从。思考,还可以让你迸发出力量。

当然,阿伦特的理论,不应当成为对普通人进行道德绑架的工具。社会充斥着各种问题,我们无法成为事事“较真”的刺猬。也没有人有资格要求我们成为英雄、烈士。我们只是普通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来赚取收入、获得体面的生活,我们希望自己的职位能够晋升,获得社会的尊重。我们都希望家庭平安,而不是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些都是最正当的需求。

但即使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我希望你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要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让你的良知如同刚刚走出校园时一样新鲜、一样敏感。并且把它传递给你的下一代,传

递给身边的人。如果你感到了良心的折磨,请保持这种折磨,因为那是你还活着的最好证据。

我希望,如果代价可以承受,请坚持你的专业判断、坚守你的良知,不要沦为任何人、任何组织的驯服工具。各种社会体制都有反映意见的渠道,你有没有妥当运用,而非仅仅因为担心领导不高兴而保持沉默?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体制让你良心上的冲突达到极限,并且你无力改变体制,你会怎么选择?比如你是一个薄熙来时代的重庆检察官,当领导将李庄案或其他更可耻的案件交给你提起公诉,你怎么办?或者,你被任命为主审法官,你怎么办?你能否确信,你真的不是在参与一个道德甚至法律意义上的“共同犯罪”?是的,即使你辞职,你也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总会有人承担起这个任务,而且比你更冷漠。但是你能否说服自己,你的所得与所失,真的合乎比例原则?

我希望,在你们自己或者亲人成为不公平的社会机制的受害者的时候,请选择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抗争,而非默默忍受。

我还希望,对于那些比我们更有勇气的人,我们至少可以给他们一点温暖。因为围观也是一种力量。

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说: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要完成从帝制到民治的转型,自鸦片战争开始,至少需要两百年。这是一个惊涛骇浪般的大转型,就像航行在凶险的长江三峡。但是,历史三峡总有通过的一日。我们有幸从1978年之后,迎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正航行在最后一个险滩,那就是宪政与法治。所以,我们法律人,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我相信,经过一代一代北大-法律人、中国法律人和中国人的努力,法治会渐渐在中国扎根,会从书本走进现实。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就此别过,互道珍重。你们会继续成长,并且像你们的老师一样,也会渐渐老去。北大见证了你们的青春年华,也还会伫立在这里,见证你们下一次归来时的人生故事,也见证中国的成长。希望我们每次重逢的时候,除了知道你们一切安好,我还依然能够在你们的眼睛里,看到青春和理想的光芒。也希望我们的每一次重逢,中国都离那历史三峡的出口越来越近。甚至,也许我们都可以活到那一天,中国已经完成了这漫长而痛苦的旅程,并且,我们还有机会共同举杯,为她庆祝、为她骄傲。

而我们,都曾经为了这美好的一天,奉献过我们的泪水和汗水!

相关热词搜索:现代婚姻观念 中国的婚姻观念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德国的婚姻观念”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德国的婚姻观念"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798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