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2016-11-08 09:43: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共5篇)紫苏子与它的效用紫苏子与它的效用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多系栽培。主产于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紫苏子与它的效用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紫苏子与它的效用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多系栽培。主产于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3~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禁忌】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抗癌作用:给由7,12-二甲基苯并蒽和1,2-二甲基肼诱发的乳腺癌、结肠癌和肾母细胞瘤的大鼠喂饲含10%紫苏油(富含α-亚麻酸)的饲粒有抗癌作用。

其他作用:给易于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紫苏油可延长其存活率,使生存时间延长。紫苏油还可提高大鼠学习能力。 功能主治:下气,清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药性论》: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 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本草通玄》:治蛇犬伤。

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紫苏子2.3-15.5g/kg喂牛,可产非典型间质性肺炎,但紫苏子在霜冻期后则无此毒性。

【摘录】《中国药典》

药理研究

1. 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它能促进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且该作用与小鼠脑内的核酸蛋白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2. 苏子有降血脂作用。

3. 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4. 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5. 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

6. 苏子有抗癌作用。

7. 苏子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紫苏的营养与食用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在嫩叶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萝卜素7.94~9.09毫克,维生素B1 0.02毫克,维生素B2 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55~68毫克,钾522毫克,钠4.24毫克,钙217毫克,镁70.4毫克,磷65.6毫克,铜0.34毫克,铁20.7毫克,锌1.21毫克,锰1.25毫克,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 ,汉代《七发》赋中的“鲤鱼片缀紫苏”有可能鱼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鱼脍,即鱼生;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便嗜食“生鱼脍”),而紫苏则用来增香去腥。由于紫苏汁液是紫红色的,许多食品加工厂还将紫苏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将紫苏洗净、晒干、切碎,拌入醋蘸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则风味别具。更多内容请登录中国紫苏油交易网(zisuyouw.com)查询。

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之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这些东西可保存4一5天。此外,干紫苏还可以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晒酱时仍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坛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

菜别有风味。

紫苏作菜,一般用嫩叶凉拌或作羹、汤,或挂糊炸食。将紫苏叶、嫩梗洗净,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调辅料,吃起来别有风味。紫苏叶、紫苏子还可用来煮粥、做汤圆,或做紫苏饮。

紫苏子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紫苏子

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 、缁醇、磷脂等。

【化学成份】 紫苏种子含蛋白质17%、油51.7%,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56.8%,亚油酸(linoleic acid)17.6%[1]。

回回苏种子含脂类25.7%,其中包括三酰甘油占0%-80%,二酰甘油,一酰甘油,甾醇,甾醇酯,结合脂及游离脂肪酸。结合脂中包含卵磷脂(lecithin),溶血卵磷脂(lysolecithin),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onogalactosyldiglyceride),脑甙脂(cere-broside),脑磷脂(cephalin)及磷酯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甾醇中主要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ey gku vlf sgyb(.exj od r exj eyn sgc xeg dn yg sv yl fgh wty dmd dg oqd sgc (45%-50%)此外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一烯酸,十六碳酸及十八碳酸。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给由7,12-二甲基苯并蒽和1,2-二甲基肼诱发的乳腺癌、结肠癌和肾母细胞瘤的大鼠喂饲含10%紫苏油(富含α-亚麻酸)的饲粒有抗癌作用。

2.其他作用 给易于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紫苏油可延长其存活率,使生存时间延长[2]。紫苏油还可提高大鼠学习能力。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3.毒性 紫苏子2.3-15.5g/kg喂牛,可产非典型间质性肺炎,但紫苏子在霜冻期后则无此毒性。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之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这些东西可保存4一5天。此外,干紫苏还可以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晒酱时仍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坛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有风味。

传统中医上,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紫苏叶、茎、花、种子和根,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含有紫苏醇、芳樟醇、薄荷醇、紫苏酮、柠檬烯、丁香酚等化学物质,具有特殊芳香和杀菌防腐等多种作用,其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均可入药,为常用中药。

紫苏全株谓之全草,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等症。

最新研究发现紫苏是世界上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资源。美国心脏协会官方网站显示: α-亚麻酸具有:调节血压;调节血脂;抑制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视觉功能和学习行为活动起促进作用。营养科学最新成果显示:紫苏醇、柠檬烯(紫苏的成分之一)是一种被发现具有抗癌特性的天然化合物。美国威士康星大学Micheal N. Gould博士认为:“已表明柠檬烯、紫苏醇等单萜可防止乳腺癌、肝癌、肺癌以及其它癌症”。据《加拿大—中国商会论坛》研究文章介绍:紫苏的提取物——迷迭香酸(Rosemarinic Acid),具有非常好的祛除自由基抗炎效果。性能:已获得美国FDA认可为公众安全食品原料。活性高,种类多,可用于营养科学食品及特殊食用产品。功能:【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1)抗氧化性,

(2)抗病毒活性,

(3)抗炎作用,

(4)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

(5)抗菌。

1.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它能促进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且该作用与小鼠脑内的核酸蛋白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2. 苏子有降血脂作用。

3. 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4. 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5. 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

6. 苏子有抗癌作用。

7. 苏子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炮制方法】【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1、紫苏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2、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表面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3、蜜紫苏子: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紫苏子内拌匀,稍闷,用文火加热,炒至深棕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紫苏子,用炼蜜10kg。

4、苏子霜:去净紫苏子,碾如泥状,加热,用布或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黏结成饼为度,研细。

【炮制作用】

1、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能。生紫苏子润肠力强,多用于肠燥便秘或气喘而兼便秘者。

2、炒紫苏子:炒后辛散之性缓和,温肺降气作用较佳,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气喘咳嗽。并炒后气香、质脆,易于粉碎和提高煎出效果。

3、蜜紫苏子:药性缓和,不易耗伤正气,长于降气平喘,润肺止咳。用于肺虚喘咳或肾不纳气的喘咳。

4、苏子霜:能降气平喘,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3~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禁忌】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紫苏子提取物

【名称】:紫苏子提取物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ZI SU ZI

【拉丁】:Fructus Perillae

【别名】:苏子、黑苏子、野麻子、铁苏子

【规格】:5:1 10:1 20:1

【性状】:精细棕黄色粉末

【提取部位】:成熟果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或煮粥。

【禁忌】: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建议用在白宝粥或红宝粥上。

紫苏油的功效与作用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紫苏(植物)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是一种归肺经和脾经的中药,是一种温性的中药。以茎、叶及子实入药。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即可药用,是临床常用药,又能食用,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叶又称苏叶,解表,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植物学史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叶面和面背都呈紫红色,有特异芳香,又称香苏、苏子,原产我国。紫苏茎叶清香扑鼻,嫩叶可生食,作汤或煎炒。我国食用紫苏的历史相当悠远。紫苏在中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代,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性状性味

紫苏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紫苏有叶、子、梗三类,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

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

本品气清香,味微辛。以叶大、色紫、完整、香气浓郁者为佳。辛,温。肺、脾经。

生长特性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为好。果树幼林下均能栽种。

来源产地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片,或带部分嫩枝。若叶、茎同用,则称为全紫苏。分布全国,以江苏、湖北、两广、河南、河北、山石、山西、浙江、四川为主产区。

主要营养价值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中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在中国种植约有2000年历史,明代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可见紫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很常见。中国人用紫苏烹制各种菜肴,常佐鱼蟹食用,烹制的菜肴包括紫苏干烧鱼、紫苏鸭、紫苏炒田螺、苏盐贴饼、紫苏百合炒羊肉、铜盆紫苏蒸乳羊等。

韩国的紫苏变种的叶片比日本青紫苏要更大、更圆、更为平坦,而且锯齿较为细密,一面是紫红色,一面是绿色。韩国人用紫苏制作泡菜,基本上在全世界的韩国货商店中都有紫苏泡菜罐头销售,在这种罐头中,每两片紫苏叶包裹着一个红辣椒。新鲜的紫苏叶可用来制作沙拉。紫苏子用作肉类食品的调料,也用来制作紫苏芝麻

盐。韩国人在吃烤肉习惯用新鲜的紫苏叶或辣椒叶搭配,而韩国人掀起了用紫苏叶补钙的热潮,因为紫苏叶富含钙质。

越南人用在炖菜和煮菜中加入紫苏叶,或者将紫苏叶摆放在越南米粉上作为装饰。他们使用的紫苏品种的叶子一面红中带绿,一面是紫色,与日本紫苏品种相比香气更浓。

医用

1、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2、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3、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临床应用

治感冒

取鲜紫苏叶30克,放入煮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叶服食粥。此粥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养胃护气,对老弱儿童伤风最为相宜。

治头痛

可取紫苏叶若干,放在茶杯中,用滚开水冲服,2——5分钟后取叶,滴去水液,涂于太阳穴、大椎穴或头痛处,有止头痛之效。

治身痛

因气血不和,活动量少,以及伏案过久,常见身疼不适,可取全株紫苏300——500克,煎水浸浴后以被覆盖,得微汗即念。

治胃痛

取紫苏老梗30克,生姜25克,花椒20粒,放入一猪肚内炖服。此方可治胃寒疼痛,对气郁呃逆、胸肋胀满亦有效。

治痰喘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用紫苏子30克以布包好,烧肉服用,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治虫伤

被虫蛾咬伤或受其毒,皮肤发痒,可取新鲜紫苏叶捣烂,或用干紫苏叶研成粉末,调食醋少许,敷于创面,即可止痛止痒防感染。

治妊娠呕吐

取鲜紫苏20克,或干紫苏10克,煎水加少许食糖服,有较好的止吐效果。

紫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紫苏油是从紫苏中压榨出来的食用油,紫苏又名赤苏、苏子、也有叫白苏,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消痰、润肺、止痛、解毒等功效。

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紫苏叶叶面呈绿

色或紫色,叶背则皆呈紫色,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中、止咳平喘、利膈宽肠、解诸毒之作用。现代营养学发现紫苏油主要成分:α-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维生素E,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尤为丰富。 紫苏油是以紫苏籽为原料榨出的油。

紫苏油是一种以紫苏为原料提取的食用油。紫苏油的养分价值说到养分价值,咱们一定会认为紫苏油的养分价值很高,其实不然,紫苏油贵,并不是由于它的养分价值高,是由于紫苏油合适现代人的身体需求。紫苏油是目前所知α—亚麻酸(a-LNA)含量最高的食用植物油,而以紫苏籽油品质最好,油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70%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鉴于α—亚麻酸的重要性和人类普遍摄入不足的状况,建议专项补充α—亚麻酸。

紫苏的抗癌作用除去其通过免疫机制或其他途径所引起的作用外。还有直接地抑制癌细胞作用以及阻断致癌因素的作用。

紫苏对胃癌的防治作用。紫苏籽油中的D-葡萄糖试为抗胃溃疡的有效成分。能有效保护胃粘膜及抑制胃酸分泌,使胃粘摸受损程度降低,紫苏籽油还有抗炎生肌、促进组织再生、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紫苏对肝病的防治作用。通过高科技手段从紫苏籽中萃取出的紫苏籽油是一种非常好的保肝、护肝保健食品,紫苏籽油对四氯化碳、乙醇、扑热息痛所致的肝损伤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肝丙二醛含且升高。其机理是紫苏油对抗了三氯化碳自由基的攻击,保护可肝细胞膜。

紫苏对心IIU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紫苏与紫苏叶中提取的总黄酮。是含有了种黄酮的一组化合物,可使心绞痛缓解,心功能及缺血性心电图好转,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肌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对冠状动脉阳塞引起的心肌梗塞的面积能明显缩小。

紫苏的抗衰老作用。紫苏的有效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同时又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紫苏的护肤养肤作用。紫苏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碳氢化合物、幽醇总含里、磷脂、VE,VA、类胡萝卜素等这些护肤的主要成分的含里很高,比其它植物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

紫苏治疗神经衰弱,并且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助于大脑蛋白质的合成及神经递质ACH}NA}DA及S-HT的合成,这对改善睡眠质、提高记忆力及维护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十分有利。

紫苏油对烧伤、烫伤等疗效。紫苏油具有神奇的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台的作用,临床上和民间用于治疗烫伍、烧伤刀伤和冻伤均取得极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治疗轻度的烫伤、烧伤。也可治疗二度、三度烧伤,每日在烧伤面涂敷2}3次。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而且一般不留疤痕,对于化学烧伤同样有效,紫苏籽油治疗烫伤、烧伤等皮肤损伤其效果也非常不错。

降脂降压作用 紫苏油里丰富的亚麻酸具有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赛和脑梗赛,另外α-亚麻酸还可以降低血粘稠度、增加血液携氧量,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体内各种脂质的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大便不通功能。苏叶可食用,辣味苏叶咸菜,粘豆包、馒头熟底食用,清心开胃

苏子的功效:
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3-9g。
来源:该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苏子的作用:
苏子配伍杏仁:苏子辛温 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 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 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苏子配伍陈皮: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 功擅降气消痰 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 长于理气化痰 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 燥润并施 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 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苏子配伍紫菀: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 长于润肺.二者伍用 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 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1、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苏子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3、苏子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4、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5、苏子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6、苏子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炒白芍不

炒白芍的功效:
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别名: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6--15g。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炒白芍的作用:
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有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1、炒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2、炒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3、炒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4、炒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5、炒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炒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7、炒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8、炒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炒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白芍汤
药物组成:白芍药、炙甘草、莲肉、山药、扁豆、龙眼肉、青黛、麦冬。
处方来源:<麻科活人>卷四。
方剂主治:麻后元气不复,脾胃虚弱,羸瘦,身无潮热者。
方剂功效:调脾胃,平肝木。
用法用量:合3-4剂,水煎服。
主治:平肝润燥
配方:茵陈蒿、柴胡、栀子炒各3克,白芍、赤芍、陈皮、麻仁(碾)、蜜炙甘草、麦冬、天冬各9克。
方解:茵陈蒿、柴胡、栀子、赤芍清热,白芍、麻仁、甘草、麦冬、天冬滋阴润燥,陈皮行气。

白芍茶
原料:白芍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抗菌。
用途:胸胁疼痛;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

白芍桃仁粥
材料: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
做法: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颈椎病晚期瘀血阻络者。

白芍炖乳鸽
材料: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乳鸽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乳鸽斩块汆水,白芍洗净,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姜片、乳鸽、白芍、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晕、眩晕,阴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治疗营养不良、表虚自汗。

白芍地黄汤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生地、白术、茯苓、黄连、地榆、人参、山栀、天花粉各1。5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内痔出血,大便干燥。
来源: <外科正宗>

归身白芍汤
组成:熟地黄、归身、白芍、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疮疡血虚之证。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药散
组成:白芍药30克 牡蛎30克(烧为粉) 熟干地黄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炮裂,锉) 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乌贼鱼骨30克 黄耆30克(锉) 龙骨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调下3克。
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青皮白芍汤
药物组成:青皮、白芍、柴胡、山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方剂主治:中风。风木太过,凌虐中州,脾土受攻,求助于食,善饥消食。
方剂功效:泻肝安脾。
本方用法:清水煎服。
处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

桂枝白芍汤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人参、黄耆。
方剂主治:出疹因麻黄药太多,或暑月服表药,汗出过多亡阳,表气空虚,邪往凑之,变成中风,冷汗大出,遍身凉,手足冷,身项强掣,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服药后,身温、汗止者,可治;身冷、脉微,汗不止者,不治。
处方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白芍金铃汤
组成:杭白芍酒炒10克,川楝子(酒炒)、白菊花、刺蒺藜(酒炒)、炒枳壳、鲜竹茹、番泻叶泡(兑)各7克,广陈皮、制香附、酒黄芩各5克,广木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连煎2次,去渣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胃达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脘痛甚,恶寒腹胀者。

首乌白芍汤
组成:制首乌9克 北沙参9克 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驴胶6克(蛤扮炒) 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来源:<镐京直指医方>卷二。

丹参白芍茶
原料:丹参5g、白芍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用途:妇女乳房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白芍汤
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丹参30克,板兰根3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湿,健脾。适用于hbsag阳性者。
随症加减:伴急性乙型肝炎初期,症见纳呆,厌油腻,身倦乏力,腹胀闷,舌红苔腻,加藿香、川朴等;出现黄疸者,加车前草20克,茵陈加至30克;属慢性乙肝或伴肝区疼痛者加川芎、川楝子。
资料来源:黄大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白芍黄芩木通汤
组成:白芍2钱,黄芩2钱,木通8分,白术1钱,泽泻1钱,茯苓7分。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水泻,小便短赤。
来源:<赤水玄珠>卷八。

黄连白芍汤
组成:黄连6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枳实4.5克 白芍药9克 姜汁25毫升(冲)
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效:辛开苦降,两和肝胃。
主治: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苏子油的功效与作用 炒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炒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93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