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阶级平等

阶级平等

2016-10-27 11:51: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阶级平等(共6篇)平等观平等观------读《反杜林论》有感摘要:平等问题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问题,我们可以从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与杜林作斗争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历史发展和阶...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阶级平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平等观
阶级平等 第一篇

平等观

------读《反杜林论》有感

摘要:平等问题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问题,我们可以从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与杜林作斗争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正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到“平等”问题时,首先批判了杜林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先验主义,认为杜林用这种先验主义方法建立起来的道德和法的学说,是抽象的、空洞的。指出研究社会生活领域问题不能用先验的方法,而必须尊重社会事实及其历史发展,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杜林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第一步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第二步把同样简单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应用于这些最简单的要素,然后是要素加上公理就得出他的结论。杜林认为对待社会问题、历史问题、道德和法的问题也“应当从单个的、简单的基本形式上,按照公理来解决,正如对待简单的⋯⋯数学的基本形式一样。”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种方法就是先验主义方法,其基本特点是:研究某一对象的特性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它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是从观念推论出现实。”先是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颠倒过来,再用对象的概念去衡量对象。这样研究的结果,不是概念应当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去适应概念。

关于平等问题,杜林同样根据他的先验方法,首先把社会分解为它的最简单的要素,而且在这里他发现最简单的社会至少由两个人组成。然后,杜林的公理是“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就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由此,杜林得出他的结论“道德上的正义的基本形式就被表达出来了”;同样,“法上的正义的基本形式也被表达出来了”,因为,杜林认为“为了阐发法的基本概念,我们只要有两个人的十分简单的和基本的关系就够了”。也就是说,按照杜林的观点只要有两个人这样简单和基本的关系,而不需要别的什么,道德上的正义和法上的正义就可以实现了。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两个人”只能是“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关系,摆脱了一切性别的和个人的特性。”最后只剩下“人”这个光秃秃的概念的两个人。显然,这样的两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只能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杜林

所提出的“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公理不可避免的使自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自相矛盾之中。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通过“三个退却”揭示批判了杜林平等学说的自相矛盾性。

杜林的第一个退却是,两个人意志实际上存在不平等。首先杜林肯定“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对此,恩格斯假设如果两个人在一个孤岛上组成社会,他们的意志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没有一方能命令另一方。但在实质上却存在着毅力和萎靡、怜俐和愚笨的不平等,这就会发生强者的意志强加于弱者的统治和依附的关系。为此,杜林在提出“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公理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存在着“可以允许的隶属关系”。

杜林的第二个退却是,两个人在道德上也是不可能平等的。杜林不顾实际的说:“在野兽和人混合在一个人身上的地方,人们可以以第二个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的名义提出问题:他的行为方式,是否应当像所谓只具有人性的人相互间所表现的那样呢⋯⋯所以我们关于两个在道德上不平等的人——其中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带有特有的兽性——的假定,就是依照这种区别而可能在人的集团之中和各个集团之间⋯⋯出现的一切关系的典型的基本形式”。在这里,杜林的“两个人”不仅变成了其中一个是“在某种意义上带有特有的兽性”的人和另一个是“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而且只能是“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提出要求,支配、统治“带有特有的兽性”的人。恩格斯批判了杜林把人截然分成具有人性的人和具有兽性的人不同的两类的荒谬的理论,这种理论抹杀了人来源于动物界的事实。

杜林的第三个退却是,两个人在精神上也不可能平等。杜林说:“如果一个人按照真理和科学行动,而另一个人按照某种迷信或偏见行动,那么⋯⋯照例一定要发生相互争执⋯⋯一定程度的无能、粗暴或恶癖,在任何情况下总要引起冲突⋯⋯暴力不仅仅是对付儿童和疯人的最后手段。⋯⋯异己的意志在这里也被认为是有平等权利的。”也就是说,按照真理和科学行动的人可以用暴力征服按照某种迷信或偏见行动的人,使其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这种通过暴力恢复平衡,对异己意志进行压服被认为是有平等的。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揭示了杜林把从虚构的概念出发去推论对象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和道德现象是错误的。恩格斯强调,研究社会现象,包括研究道德现象,只能遵循辨证唯物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出客观的、正确的结论。恩格斯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要“从对象本身去认识”对象; 二足要“从人们的现实社会关系”去研究道德和法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二、恩格斯的平等观

恩格斯的平等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之上的平等观。

首先,恩格斯认为平等观是历史发展着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

平等观。在最古老的原始公社中,人类社会还没有分化出阶级,私有观念还没有出现之前,公社成员内部由于财产的公有因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时候的平等观表现为一切人都应当是平等的。但是在产生私有制后对妇女、奴隶和外地人就没有平等可言,甚至在一个家庭里也没有完全的平等。在奴隶社会,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平等只是有限的特殊现象,不平等要比平等更受重视。谁在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公民和臣民之间讲平等,在当时的人看来他必定是发疯了。在封建的中世纪,基督教只承认一切人的一种平等,即原罪的平等。此外,最多还承认作为上帝的选民的平等。作为被压迫者的早期基督教还有财产平等的观念,要求富人必须放弃财产才能进天国。后来,基督教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出现了僧侣和俗人的对立,很快就使这种基督教平等的萌芽消失了。与此同时,封建制度的不平等发展起来,深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使得不平等达到了顶峰。从封建社会生长出来的市民等级,要求成为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所有者,要求有在各地、至少在当地有自由、平等交换的权利。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平等观,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要求商品所有者都有进行商品交换的平等权利;劳动力买卖双方的权利是平等的;所以人的劳动,作为都是人的劳动是平等的,都具有同等效用。这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平等观成为反对封建制度不平等的有力武器,并且被宣布为普遍的人权,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但事实上,资产阶级把平等宣扬为一种天赋的人权的观念,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平等,一个阶级的特权。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不彻底的,它要求的只是消灭封建阶级的阶级特权。恩格斯指出,从资产阶级由封建时代的市民等级破茧而出的时候起,伴随着资产阶级出现而出现的阶级还有无产阶级,“同样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也由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伴随着。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的要求。”因此,无产阶级平等观不仅要求消灭封建阶级特权,其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本身,“它是对明显的社会不平等,对富人和穷人之间、主人和奴隶之间、骄奢淫逸者和饥饿者之间的对立的自发反映。”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可见,平等的观念,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出现,恩格斯强调“其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总之,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决不是永恒的真理。

其次,恩格斯认为平等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在阐述资产阶级平等观和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时候,他说:“平等应当不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正如资产阶级向封建社会提出的是实际的而不是表面的平等要求,是在国家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实行的平等一样,无产阶

级也必然针锋相对地向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提出自己的平等要求,也就是要求有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提出公民权的平等后,这种平等的要求就成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斗口号。并且平等不只是一个空洞没有实际内容的口号,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提出并在现实中得以贯彻实行。恩格斯说,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或者它是对极端的社会不平等,对富人和穷人之间、主人和奴隶之间、骄奢淫逸者和饥饿者之间的对立的自发的反应,或者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可以进一步发展的平等要求“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要取得平等的权利就必须要实现消灭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

再次,恩格斯认为平等观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观念,一种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平等观的发展跟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历史上每一种平等观的出现与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平等要求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变革发生相应的改变,平等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发展对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并不是空中楼阁的幻想,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又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有其本身科学的具体的内容的。经济生活融入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就有了经济的平等要求,政治生活融入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就有了政治权利平等的需求,同样,在文化、种族、信仰、法律、道德以及各种社会规则方面,都有人们对平等的追求。这些平等的要求包括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中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也包括地位和资格平等。

【阶级平等】

综上所述,恩格斯认为平等观不是抽象的,永恒的真理,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在人们思想中的一种观念反映,是人们对切身利益的一种实实在在追求。平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任何社会平等的诉求,大多是针对等级、制度性压制和歧视。平等的信仰要是想避免乌托邦的命运,就必须致力于以平等为价值取向社会变革,就如恩格斯所说:“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不仅仅是无产阶级,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等级制度、阶级的对立,平等就只能是少数特权等级的平等,在阶级社会中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因此,恩格斯平等观的实质就是要消灭阶级,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

三、当代我国的平等观及意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批判杜林的绝对平等观,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科学内涵,在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实质就要消灭阶级,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式的平等原则,每个时代的平等原则和观念都取决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跃迁以及生活条件的变化,主要

是经济条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现实来探讨平等公平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的平等是有差别的平等。

恩格斯认为平等是历史的、有条件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提出了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的思想。现阶段承认和允许一定差别的存在是符合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质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提高,这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如何实现平等的思想是非常正确的。无产阶级平等观就是要消灭阶级,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我国目前强调的机会平等,给所有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是起点的平等,并不是没有差别的。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现阶段平等的重要内容。我们一方面承认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差别的平等,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这种差别的平等不能侵害人们的基本的平等权利。

(二)平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依据社会主义本质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是个公正、平等的社会。由此可见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新型和谐社会,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也是平等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阶级平等】

参考文献:

反杜林论 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 王宏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论社会平等和公民平等——解读《反杜林论》的社会伦理学 宋希仁 中国人民大学 平等、正义观念的批判与历史审视——对《反杜林论》的政治哲学解读 王广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恩格斯与杜林关于平等的对话——读《反杜林论》有感 赵燕林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浅析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 刘南燕 广西师范大学

女性不平等的根源:阶级还是性别?
阶级平等 第二篇

【阶级平等】

龙源期刊网 .cn

女性不平等的根源:阶级还是性别?

作者:万希平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不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当代女性的角色地位与作用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尽管如此,女性受歧视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对于女性不平等的根源问题的研究,女性主义倾向于用性别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倾向于用阶级分析方法。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凯瑟琳·A·麦金侬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为理论研究基础,结合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女性地位,把马恩的阶级观点与女性主义的性别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消解女性不平等的根源。

[关键词]女性不平等;阶级;性别;麦金侬;马恩妇女理论

中图分类号:D4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4)02-0029-0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逐步推进与不断深化,中国妇女地位与妇女权益保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女性角色与女性地位观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以及女性生理属性的制约,现代女性在积极参与社会分工与争取社会权益时,与男性相比仍然面临着诸多事实上的不平等。经典马克思主义把女性不平等的根源归结为阶级属性的不同,而传统女性主义则把其归结为性别的不同。那么,究其当代女性不平等的根源是阶级还是性别?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凯瑟琳·A·麦金侬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为理论研究基础,从社会性别(Gender)视角通过以女性地位为中心的性别批判,揭示在父权制下被制度化了的国家权力机制,在建构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国家观理论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究分析。

一、命题质疑的起因:批判矛头的转向——从阶级到社会性别【阶级平等】

作为第三代女性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确切地讲,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麦金侬特别关注马克思与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在女性不平等问题上的理论态度。经典马克思主义一直从阶级立场出发解释全部有意义的社会变迁,而传统女性主义坚持认为,与阶级对立同时发生的性别不平等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从传统女性主义的性别视角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视角来分析当代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不平等现象,是摆在麦金侬面前最棘手的理论难题。

为了便于厘清麦金侬对命题质疑的起因,可以简单回顾女性主义发展的基本脉络。马恩生活的年代,是第一代女性主义的形成发展期。在那个时代,由于受特定历史发展条件的影响,他们从经济因素出发考察妇女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把女性不平等问题的症结归因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即阶级社会中的阶级不平等。在马恩看来,在阶级社会,女性不是一个阶级,只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平等
阶级平等 第三篇

【阶级平等】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中国的社会平等

摘要: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在继承和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代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思想,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应对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的现象,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社会平等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产生

平等是一个古老的观念。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1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有极大的共同点,因此,他们之间可以要求平等,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在多数地方是无共同点的,因此,两者之间自然就无平等可言,在封建社会亦然。在这种原始观念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平等观”实际上是抛开“人”的平等权利,单从部分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去找寻其共同点,因此可视为“相对平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产品交换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规模贸易,资本家要求雇佣自主,工人则要求人身自由。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这种人的平等为人权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这种要求就自然地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自由和平等也就自然地宣布为人权。

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经济以及人权等角度对平等作出如下解释:“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2

虽然资本主义的平等观比古老的观念大大进了一步,可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始终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对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3

马克思的这些精辟论断把平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里,已不再是某一阶级、某一阶层、某一集团的“人”,而是“一切人”,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在对历史上一切旧有的平等观做了批判之后,尤其是用唯物史观对资产阶级的平等观进行根本改造后,所确立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平等观。

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特点及核心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平等并不是天生的、永恒的,而是打着不同经济社会形态烙印的历史范畴,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

而马克思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社会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而无产阶级正是唯一一个把消灭阶级作为己任的阶级。因此,无产阶级的平等才是彻底的、真正的、全面的平等,是符合马克思对平等的描述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平等观。

平等不是平均主义。马克思历来都是反对平均主义的,他认为,平均主义所追求的齐一性在根本上是违背人的自由本性的,是以牺牲个人的自由为代价,这是绝对不足取的。因此他指出,资产阶级在被推翻以后实现的也是一种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是过程的机会平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2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3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6页

1 / 2

1

而不是结果上的均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社会公平是历史的和相对的;其次,社会公平作为道德和法的观念,其性质和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基础决定的;第三,真正的公平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彻底实现。

三、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中国的社会平等

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期,什么阶级,它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内部的公平问题尤其明显。

三十多年的大发展令中国确实改变了许多,但贫富差距也变得巨大,各种矛盾日益显现。这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差距明显扩大;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扩大;在行业与行业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除了经济领域外,教育不公、就业不公、性别不公、政治权利享有不公等等现象比比皆是。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对于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各个领域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阶级平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在我国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中意义更加重大。首先,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重复西方现代化、市场化的老路,必须把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中不可逾越的政治底线,从根本上说是防止两极分化、杜绝新的阶级分化的可能性,只有在坚定地维护这一底线才能保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其次,我们必须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现实状况。一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是难以避免的。当年邓小平根据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政策,而“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等待历史条件的成熟,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现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过程中,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有效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同时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政府的决策直接关系着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这才是最高形态的公平。

而“十二五”规划中,在对民生、改革、经济等问题的部署中,公平正义的精神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彰显出公平正义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这要求我们的政府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在各领域、各层次都能平等地享有各项基本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走依法治国之路,以维护社会的整体公平;最后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机会公平的实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同时,必须把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建设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总之,我们可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宗旨,通过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健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扶贫济困,从而让社会全体成员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共享社会主义公平发展的成果。

2 / 2

恩格斯名言
阶级平等 第四篇

1、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

2、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

3、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中吗?

4、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5、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任何异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

6、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

7、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

8、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

10、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41、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42、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43、辩证法是关于普遍关系科学

44、任何宗教教义都不足以支持一个遥遥欲坠的社会。

名人经典语录,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阶级平等 第五篇

1、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2、行使权力的[人民"和被人民行使权力的人民,不会总是同一类人。--约翰逊・斯图亚特・穆勒

3、高调慈善和低调慈善的爱心是平等的。--陈光标

4、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名人经典语录,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西塞罗

5、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培根

6、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商鞅

7、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密

8、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林肯

9、所有人都应该是兄弟,这只是那些没有兄弟的人们的幻想。--夏尔・尚肖那

10、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11、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名人经典语录,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恩格斯

12、想获得平等竟如此困难,原因在于:我们只想与上司共享它。--享利・贝克

13、一个社团的基本努力或许就是设法使其成员平等,但其成员个人的自尊心却总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在某处形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德・托克维尔

14、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15、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16、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一不得不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威・吉尔伯特

17、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严复

18、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19、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20、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巴尔扎克

21、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22、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所以试图平等待人纯属徒劳之举。--詹・安・弗劳德

23、斯巴达人原则是:[正义就是平等,但平等并不就是正义"。--爱献生

24、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亚里士多德

关于民主的名言警句
阶级平等 第六篇

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英]邱吉尔民主
(作者简介: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詹・拉・洛威尔
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关于民主的名言警句。柯尔律治
(作者简介: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柯勒律治还是坚持创作,确立了其在幻想浪漫诗歌方面的主要浪漫派诗人地位。)
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作者简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西・帕克
6、天下之权,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阶级平等》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 资产阶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阶级平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阶级平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121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