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2016-10-12 10:07:3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共8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哀 悲哀、悲伤: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涉江》) 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爱 爱护: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吝惜: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 安 安稳: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

第一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用法

哀 悲哀、悲伤: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涉江》) 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

爱 爱护: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吝惜: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 安 安稳: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

安定: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赤壁》)

拔 提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

拔出: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

突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

报 报告: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报答: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 报复: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

备 完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 预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准备: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殽之战》)

本 本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

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书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

根本: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原本: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 比 等到: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壁》) 放在:起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比较: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褒禅》)

比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

策 马鞭: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政策: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过秦论》) 计策: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

鞭策: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登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乘 乘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登上:鄂渚而反顾兮。(《涉江》)

加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

驾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明月几时有》) 坐车: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赤壁》)

一车:马 约车骑百余乘sheng,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

四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

持 拿着: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

维持、坚持: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 扶持: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治理: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

出 出来: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指南录》) 离开: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指南录》)

产生: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

超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出产: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

辞 言辞: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

命令: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告别: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推辞: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借口:动以朝廷为辞。(《赤壁》)

从 跟从: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听从:从其计。(《廉颇》)

使跟从: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 同宗: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

介词: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

合纵: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当 应当: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赤壁》)

恰当: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执政: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

对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抵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当作: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

道 道路: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指南录》)

规律: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儒家:想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

人道: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

说 :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

得 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

能够: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

需要: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恰当:此言得之。(《六国论》)

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褒禅》) 度 越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度过: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

度量: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

考虑: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o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 发 送出: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

征发:世元年七月,发闾左ß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涉》)

打开: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出发: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荆轲》)

散发: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

头发: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

抒发: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

伐 讨伐: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砍伐: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自夸: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屈原》)

功劳: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

负 背东: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

背弃: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

承担责任: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

倚仗: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

固 坚固: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赤壁》)

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

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

故 旧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缘故: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察今》)

老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故意: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信陵君》) 仍然: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

所以: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顾 回头: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

照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顾及: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

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但是: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信陵君》)

看 :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黄花冈》)

观 看 :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考察: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

观察: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信陵君》)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乐阳楼记》)

宫殿: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廉颇》)

归 回来: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

去到: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

使回去: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 归向、归属: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聚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

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

过 经过: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指南录》)

拜访: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

错误: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 超过: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合 符合: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赤壁》)

集合: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赤壁》)

会合: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

合并: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促织》)

还 返回: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指南录》)

归还: 计时以还。(《东阳》)

还要: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环绕: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

回转: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an走。

患 忧虑: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患难: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

灾祸:纵敌,患生。(《殽之战》)

假 借助: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虚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东阳》)

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

兼 同时: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汇合: 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加上: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

兼任: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

加倍: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壁》)

间 中间: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

隔离: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an隔。(《桃花源》) 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

空隙:彼节者有间jian,而刀刃者无厚。(《庖丁》)

悄悄:侯生乃屏人间jian语曰:(《信陵君》)

夹杂: 中间jian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口技》)

间隔: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an隔。(《桃花源》) 参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an焉?”(《曹刿》)

机会: 至京口,得间jian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指南录》) 进 前进: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送上: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信陵君》) 在朝廷: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

就 走向: 使吾勇于就死也。(《与妻书》)

成就: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

靠近: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活板》) 完成: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计 计算: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计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陵君》)

办法: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

打算: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

决 决定: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

决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壁》)

一定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

诀别: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诀)而行。(《信陵君》)

绝 断绝: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

消失: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横越: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完全: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堪 胜任: 不堪吏人归,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

忍受: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五人墓》)

能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北固亭怀古》)

乐 快乐: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

乐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褒禅》)

音乐:王之好乐yue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

累 积累: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

连累: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屡次: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屈原》)

通“缧: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殽之战》)

类 类别: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雁荡山》)

类似、像: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礼 礼节: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信陵君》)

尊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六国论》)

礼仪: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 立 站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

立即: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廉颇》)

竖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墓碑》)

设立:内立法度。(《过秦论》)

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赤壁》)

君主即位: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 利 锋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利益: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

快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利润: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

顺利: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 条件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

怜 同情: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

可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 烈 功业: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火猛: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

强烈: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东阳》)

令 让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

命令: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信陵君》)

法令: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屈原》)

县令: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长官: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廉颇》)

美好: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 尊称:不堪吏人归,岂合令郎君?(《孔雀》)

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靡 没有: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促织》)

倒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

退却: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代词: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

名 名字: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

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

名义: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 名声: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

闻名: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命名: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

谋 谋划:陈胜、吴广乃谋曰:“„„等死,死国可乎?”(《陈涉》)

图谋:诸侯恐俱,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思考: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计策: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墓碑》)

内 里面: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

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出师表》) 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

通“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年 年龄: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信陵君》)

寿命: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一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第二篇:《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

>>> 2008年第12期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实录作者:彭俊姣字体: 【大 中 小】 个人简介

彭俊姣,特级教师。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南宁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南宁市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曾获“桂林市十佳中青年教师”“桂林市教坛标兵”等称号。有十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为广西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情境教学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研究”负责人。

教育观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要学生还爱问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葆有生机、充满活力。而当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对知识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引起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精心营造问题情境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为了解救赵国的危难,拿着如姬从宫中偷得的虎符,来到晋鄙屯兵的边境上,要取代主帅晋鄙,然后统领十万大军去抗秦救赵。晋鄙对此举产生怀疑,朱亥椎杀晋鄙。当分析到这里时,学生或惋惜或惊异。老师可顺势问:“如何评价椎杀晋鄙一事?有没有既不杀晋鄙又能解救赵国的办法,比如说把晋鄙软禁起来,等击退秦军、解救赵国之后再把他请出来?”学生经过思考、论证,最后说:“不行。因为晋鄙德高望重,有很强的号召力,如果被软禁,士兵一定会为他而死!”

老师再问:“如果秘密软禁呢?”

学生回答:“也不行。必须让士兵们知道晋鄙已经死了,所以晋鄙必须当众死,这样才能慑服军心,才能调动军队。”

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摆脱老师的“权威”,打破经验的束缚和影响,这是非常可贵的。

营造问题情境,最大的收获是能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让他们不盲从教师,不盲从教材,甚至连课文的注解也敢于大胆质疑。如有学生提出:“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注解中,把‘遍赞宾客’解释为‘(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是否有误?当时是向侯生介绍客人,还是把侯生介绍给客人?”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发现文中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相机引导学生质疑,培养他们不拘于教材、不依赖老师、大胆提出自己见解的良好习惯。

二、赞赏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习的乐趣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在发现并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中。当学生发现了问题时,我们要由衷地欣赏并予以肯定。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有学生问:“林黛玉进贾府时到底是多少岁?”我们不能否定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林黛玉多大进贾府也是红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据说有位专家用计算机来研究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九岁。这位专家收集了《红楼梦》中的800多条信息,包括饮食、服饰、心理等,经过统计和论证,得出了这个结论。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跟学生说林黛玉是九岁进贾府的,如果非要那么精确,那它就不是艺术了。

三、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

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认真探讨,会极大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说:“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国境上,这是国家交给我的重大任务,你一个人来取代我,没有别的特使来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学生问:“晋鄙为什么要‘举手’?”

这个问题课本没有注解,教参也只是照录不译。我对学生说:“‘举手’的‘手’,应该通‘首脑’的‘首’,‘举手’有可能是‘举首’即‘抬起头来’的意思。”我还对学生说:“这个解释也许不是最好的答案,以后你们如果找到了更好的解释,请务必告诉老师。” 学生看到,他们不经意提出的一个问题,居然能让老师认真地思索,这使他觉得自己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毫无疑问,这会给学生带来自信。从而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并和老师一起探究的兴趣。

文学本身往往是模糊性和多义性的集合体,这为我们“唱反调”提供了条件。“唱反调”实际上就是逆向思维,原则上它属于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认识,在逆向思维中认识他人尚未认识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教学实录

(屏幕展示维纳斯雕像,配乐循环播放,营造情境。)

师:今天我们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我想请同学们介绍一下米洛斯的情况,哪位同学来介绍?

生:米洛斯是希腊边上的一个小岛,在公元前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1820年,在那里发现了一尊雕像,就是维纳斯雕像。她现在收藏在卢浮宫,是卢浮宫三宝之一。 师:哦,维纳斯雕像是卢浮宫三宝之一,另外、两宝是什么?

生(齐答):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雕像。

师:请再简单介绍一下维纳斯这座雕像。

生:维纳斯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是爱与美的女神。传说她非常漂亮,而且是主神宙斯的女儿。维纳斯雕像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没有双臂。

师:要点抓住了——是一尊大理石雕像,她的原型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一尊全身半裸像,双臂残缺。这尊雕像在艺术家的眼里集中了古典的抽象美和崇高的精神美。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观赏者,我们一方面赞叹她的美丽绝伦,另一方面可能还会为她失去双臂感到遗憾。大家认为遗憾吗?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生(齐答):不遗憾!

师:哦?那你们的看法和今天这篇课文的作者清冈卓行是一样的。清冈卓行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美丽必须失去双臂。什么是美丽?到底什么是美?德国人温克尔曼这样说—— 生(齐读):“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作用,可是要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明白的一般概念,这却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真理。”

师:按照温克尔曼的说法,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比如说,我们都觉得健康是美的,但有些人却认为,林黛玉的美就在于她的病态;我们都觉得健全是美的,但是清冈卓行则认为维纳斯的美就在于她的断臂。今天我们欣赏这篇课文,要探讨的就是“什么是美”的话题。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把重点语句或者疑难语句画出来。

(学生默读5分钟)

师:下面看看大家都画了哪些句子。

生:我画的是第一段的“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还有最后一句“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

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师:好!请坐。大家觉得这些句子重要吗?

生:重要。

师:对,这些是作者阐述观点的句子。请下一位同学回答。

生:我画的是第二段的“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我想知道,为什么是“无意识地”。还有倒数第三段“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恐惧、空虚的感觉”。

师:好的!下一位同学。

生:我画的是第四段的“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我想知道的是:到底哪个地方,有什么变化?

师:哦。我们把机会让给其他组的同学吧。你们看看,还有哪些更重要的、阐述了作者观点的、可以帮助我们探究问题的语句。

生: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还有:“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师:对!这是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前面同学画的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探究问题。除此以外,大家看看还有吗?

生:“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师:噢,课文的最后一句!还有吗?

生: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师:好的,请大家把这一句也画起来。老师在阅读课文时认为重要的句子和刚才大家所说的大致相同。

(屏幕展示6个疑难语句)

(1)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2)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3)人们„„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

(4)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5)在这里从别的意义上讲,令人饶有兴趣的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6)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师:以上这些句子就是我们要探究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先从维纳斯雕像的诞生开始探究吧。维纳斯像是哪一年出土的?

生:1820年。

师:在哪里出土的?

生:米洛斯岛。

师:出土时她的双臂还在吗?

生:不在。

(有部分学生回答“在”)

师:到底在还是不在?

生:应该是在的。我曾听说,当时那个农民挖出来,她是有双臂的。右臂提着她的襟摆,左臂绕过头,托着一只苹果。后来法国总督想花重金买下这尊雕像,而希腊农民又偷偷把她

卖给了另外一位希腊商人,„„在争夺中,维纳斯被砸断了双臂。

师:也就是说,维纳斯失去双臂是意外的,是令人痛心的,但是清冈卓行却赋予这个令人扼腕的细节以美学含义。看看课文怎么说。

生(齐读):“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师:谁能解释最后一句?

生:可能是说,维纳斯只有失去这两条玉臂,她的艺术魅力才能穿越更久的时代而流传到今天。

师:你是说,她失去双臂才会有更动人心魄的魅力。这种魅力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失去双臂她才能“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这一点,解释还不够到位。那么,等我们探究完了再解释吧。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欣赏卢浮宫里这尊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屏幕展示维纳斯雕像)课文里有一段描写了这尊雕像的美丽。

生(齐读):“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师:好,刚才读到的是清冈卓行的审美感受。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感受。你们觉得这尊雕像美吗?

生:我觉得不美!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断了两条手臂,给人一种很遗憾的感觉。我看到这尊雕像时就觉得,如果两条手臂能够恢复回去的话,也许会更美。

生:我有些同意她的意见。我也觉得,失去双臂是一种遗憾,给人一种残缺的感觉。但我也觉得,她有美的地方,比如说她身体的曲线,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我感觉她的皮肤很真实,好像能感受到血液在她的身体里面流动一样。

师:哦,是雕塑艺术使你感觉她非常美。

生: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我第一次看到雕像时,也感觉不美,因为我觉得不管怎样,残缺的东西。总是让人感到遗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因为她失去了双臂,所以我在脑海里才会为她把双臂恢复到她原来摆放的那个位置。然后有无数的想象。当我为她构建双臂时,我觉得无数的想象都是美的。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她头部以上不美!

师:为什么?

生:她的头发我觉得不美!

师:哦!你不认可她的发式。

生:不过我觉得她脖子以下很美。尽管她失去了双臂,但仍然很美。如果给她安上双臂,,就会是一种累赘。

师:大家说得很好!从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还是涉及“什么是美”的问题,按照传统的美学原理:“美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均衡、对称、和谐等物质属性。——亚里士多德”(屏幕显示)完整是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所以残缺不能算作美。但作者为什么说维纳斯失去双臂正是她美的所在呢?现在可以回过头去解答刚才我们找出来的那些疑难语句。理解课文要注意:一要抓住关键句子,二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之后融会贯通,整体把握。

刚才同学们找出的第一个疑难语句里,有一个构成理解障碍的词:“某些东西”。“某些东西”指什么?第二句,“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如何理解?第三句,为什么说人们会“畏惧”胳膊重新出现在维纳斯雕像上?我们就讨论这三个句子。你可以选择其中理解最深刻的一句来解答。

生:我想说第二句。

师:好的。

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也就是说她失去双臂就可以得到人们心目中的、想象中的、关于她的双臂的无数种完美的形象。也就是说,她失去双臂,反而得到了人们心目中的无数种完整的美。

师:你是说,她给了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去想象断臂的形态。大家觉得他的解释好不好?

生:很好!

师:还有第一句和第三句,谁来解答?

生:第一句中的“某些东西”在第三段中可以找到答案——“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神秘气氛”就是“某些东西”。下文解释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某些东西”就是指“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师:这位同学提到的“某些东西”“神秘气氛”“艺术效果”,三者所指相同吗? 生(齐答):相同!

师:更具体地说,这三个概念所指的都是人们的想象——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让这尊雕像更完美而发挥出来的种种想象。还有第三句,谁来解释?

生:我觉得人们会“畏惧”胳膊重新出现在维纳斯雕像上,是畏惧雕像在自己脑海中的想象遭到否定,担心自己的想象遭到破坏。因为胳膊出现在雕像上后,无数的想象就会被否定,人们就会失去对美的体验。

师:好的。我理解你的说法。大家读过《红楼梦》吗?

生(部分):读过!

师:看过《红楼梦》电视剧吗?

生(部分):看过!

师:我读《红楼梦》时。想象林黛玉的形象是这样的——很有才气,品位很高,既懂棋理,又会创作诗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的少女。但电视剧里的林黛玉,只会流眼泪,耍小脾气,语言尖刻,性格孤僻。我觉得很失望。也就是说。我头脑中所创造的林黛玉的形象和电视剧中的不吻合。所以说,人们会“畏惧”胳膊重新出现在维纳斯雕像上。人们的想象是多种多样的:我可以把她想象成一个激情飞扬的女子,所以觉得她的双臂应该抱着乐器,或者拉着小提琴;而另外一个人,他可能这么想,既然她是爱与美的女神,那么她应该是母亲的形象,她的双手应该抱什么?

生:婴儿!

师:那么,问题就来了。要给她复原双臂,如果让她抱乐器,那么,那个认为她应该抱孩子的人就会非常失望;而如果让她抱孩子,那么那个认为她应该抱乐器的人就会不仅失望,而且是愤怒了:这根本不是维纳斯,维纳斯哪里会这样俗不可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第四、

五、六句,第四句和第六句刚才大家都已经说到了。现在我们重点讨论第五句:“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为什么?谁来说?

生:手是人体最富于变化的器官,能给人无数想象的空间,而其他器官的位置则是固定的,只有一种可能,不能给人以想象。

第三篇:《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语文考前赢分30天 第24天》

2013年江苏栟茶中学高三语文考前赢分30天 第24天

【常见文言实词用法】

归 回来: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

去到: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

使回去: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

归向、归属: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聚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

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

合 符合: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赤壁》)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集合: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赤壁》)

会合: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

合并: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促织》)

还 返回: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指南录》)

归还:计时以还。(《东阳》)

还要: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环绕: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

回转: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患 忧虑: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患难: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

灾祸:纵敌,患生。(《殽之战》)

兼 同时: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汇合: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加上: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

兼任: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

【名句名篇默写】

庄子《逍遥游》(节选):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考前赢分第24天 爱练才会赢

【试题精选】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

2.读下边两首诗,做后边的题目。

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生长在屋面瓦缝中的一种矮小植物,外形像松。

(1)填空。唐诗中的“九日”是指农历每年的 。宋诗说菊花是生长在“疏篱”

之下,是因为陶渊明在《饮洒(五)》中有这样两句:“ , 。”

(2)这两首咏菊诗在表现手法上除都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外,还有两点共同之处,请指出这两点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共同处并作简要说明。

【详解答案】

【作文冲刺】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往往让自己难以忘怀。他们的行为使人敬佩,使人感动。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竖起了高高的标杆。

请以“总想为你唱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第四篇:《高三语文同步检测(十五)》

高三语文同步检测(十五)

第四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缧世(lãi) .

愠色(yùn) . 囹圄(wǔ) .刎颈(wěn) .

渑池(miǎn) .

汤镬(huî) .

濯淖(nào) .

啜醨(lí) .

执辔(pâi) .

俾倪(pì) .B.传舍(zhuàn) .列观(ɡuàn) .C.帝喾(kù) .惨怛(dá) . D.馁虎(něi) .昭王薨(hōnɡ) .

2选出不含错别字的一项()

A.轻于鸿毛 画地为牢

B.隐忍苟活 雕琢词句

C.德艺双馨 形容憔粹

D.前据后恭 刎颈之交 引决自裁 博闻强知 完璧归赵 一蹶不振

3选出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直上载公子上坐 ②辞决而行 ③人穷则反本 ④乃以秦王属吏 ⑤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⑥臣愿奉璧往使 ⑦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⑧大兴师伐秦

A.①③⑤⑦

C.③④⑦⑧ B.②③⑥⑦ D.④⑤⑥⑧

4选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若望仆而不相师 .

B.权倾王伯 .

C.宁许以负秦曲 .

D.皆谦而礼交之 .望:盼望。 倾:超过。 负:使„„承担。 礼:谦恭地,以礼相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  然后是非乃定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  时不我与

而君幸于赵王

C.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因持壁却立

D.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意气勤勤恳恳 ..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C.璧有瑕,请指示王 ..

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使人遗赵王书

A.  ②大王遗一介之使至赵

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B.  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①此王霸之伐也

C.  ②平伐其功

,无所辞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D. ②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8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译: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B.计未得,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拿不定,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没有找到。

C.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译:一个国君没有愚昧、聪明、贤能、不贤能,没有不想寻求忠臣、任用贤臣来辅佐自己的。

D.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译: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

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9比较下列加点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十表①草创未就..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A.两个“就”字意思相同,两个“为”字意思不同

B.两个“就”字意思不同,两个“为”字意思相同

C.两个“就”字意思相同,两个“为”字意思相同

D.两个“就”字意思不同,两个“为”字意思不同

10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目的是()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偿前辱之责。

第Ⅱ卷(共90分)

三、(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且庸人尚羞之”一句中“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恐其破璧 .

B.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C.稍稍宾客其父 ..

D.相如廷叱之 .

1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相如闻,不肯与会

C.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3根据要求,填写课文原句。(6分)

(1)“负荆请罪”:廉颇闻之, , ,

曰:“ , !”

(2)“将相和”:卒 , 。

(3)蔺相如对廉颇每每相让最主要的原因: , 。

四、(1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

第五篇:《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语文考前赢分30天 第24天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江苏栟茶中学高三语文考前赢分30天 第24天

【常见文言实词用法】

归 回来: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 去到: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

使回去: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 归向、归属: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聚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

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

合 符合: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赤壁》)

集合: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赤壁》)

会合: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

合并: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促织》)

还 返回: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指南录》)

归还:计时以还。(《东阳》)

还要: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环绕: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

回转: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患 忧虑: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患难: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

灾祸:纵敌,患生。(《殽之战》)

兼 同时: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汇合: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加上: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

兼任: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

【名句名篇默写】

庄子《逍遥游》(节选):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考前赢分第24天 爱练才会赢

【试题精选】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

2.读下边两首诗,做后边的题目。

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生长在屋面瓦缝中的一种矮小植物,外形像松。

(1)填空。唐诗中的“九日”是指农历每年的 。宋诗说菊花是生长

在“疏篱”之下,是因为陶渊明在《饮洒(五)》中有这样两句:“ , 。”

(2)这两首咏菊诗在表现手法上除都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外,还有两点共同之处,

请指出这两点共同处并作简要说明。

【详解答案】

【作文冲刺】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往往让自己难以忘怀。他们的行为使人敬佩,使人感动。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竖起了高高的标杆。

请以“总想为你唱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第六篇:《课内文言专题训练(附答案)》

课内文言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魏公子列传(节选)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①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候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

公子从其计,如姬②果盗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噬啃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节选自《魏公子列传》,有删节)

注:①胜:平原君名胜。②如姬:魏王最宠爱的妃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欲以客往赴秦军 ②空以身膏草野

B.①复引车还,问侯生 ②虞常果引张胜

C.①何功之有哉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①公子过谢侯生 ②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公子“能急人之困”的“高义”品行的一组是

①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③我岂有所失哉

④公子再拜,因问 ⑤往恐不听,必当杀之 ⑥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危急关头,平原君多次写信、接连派使者到魏国请求救援,魏王才派晋鄙带兵救赵。

B.魏公子无忌被平原君斥责,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心想要救援赵国,在得不到魏王允许的情况下,决定率领自已的门客去和秦军决一死战。

C.侯生不愿“赴死”一事,引得魏公子反思自己是否对侯生还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而侯生认为公子又回来见自己肯定是因为恨自己。

D.侯生献计给魏公子:请如姬盗出兵符,让朱亥椎杀晋鄙。他的行为只有一个目的,即报答魏公子无忌的知遇之恩,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3分)

(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3分)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苏武传》)(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着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辩,退之遂为熙载矣。

(节选自《梦溪笔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痰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

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痰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麾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日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信)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选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建大将之旗鼓——建:建造

B.诸将效首虏——效:呈献

C.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顾:只是

D.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连:联合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信用兵“用权谋”的一组是( )

①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②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

③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④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⑥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

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及说今日破赵会食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

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

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地形,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

D.井陉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之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 -1 1题。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10、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

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生:单独生存。

C.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 他端:别的办法。

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资之:出钱悬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12、下列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称代赵平原君“赵胜”

B.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称代前文的“邯郸旦暮降秦”

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称代下文的“虎符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称代前文侯生“无一言半辞送我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 ) 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引车还问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15、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篇:《“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15分)“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15分)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 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勒兵下令军中曰勒:约束

B.矫杀晋鄙矫:假托

C.高祖始微少时 微:卑贱

D.赵王扫除自迎除:清除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阅读答案及翻译“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阅读答案及翻译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 ) (3分)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

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阅读答案及翻译文章“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阅读答案及翻译出自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魏王对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B.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

(2)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3分)

参考答案:整理

2.D 3.D 3.A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答案

译文: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 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hao,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第八篇:《《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

《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

魏公子列传》出自《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作者司马迁。魏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前243),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因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且为四君子之首。

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音同“希”) 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音同“配”)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公子闻赵有处 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文章《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出自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睢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 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来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地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 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 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要去到秦的军队(同他作战)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默认分类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

魏安厘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常跟女人厮混,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这一年,魏安厘王也去世了。

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骜进攻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邑,开始设立东郡。从此以后,秦国逐渐地像蚕食桑叶一样侵占魏国领土,过了十八年便俘虏了魏王假,屠杀大梁军民,毁掉了这座都城。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相关热词搜索:疑视的意思 疑视的近义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疑之,举手视公子的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826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