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2016-10-08 11:23:1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共6篇)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我们采用甘草的根茎部位入药,是一味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它的根部是圆柱形,甘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甘草的食用方法是多种多样。它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症状,有补脾益气...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第一篇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我们采用甘草的根茎部位入药,是一味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它的根部是圆柱形,甘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甘草的食用方法是多种多样。它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症状,有补脾益气,健脾胃之功效。通常人们会搭配菊花、枸杞子等泡水喝。下面就来看看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吧。

甘草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的根部呈圆柱状,清热解毒是甘草最大功效之一。夏天的时候最适合喝甘草茶,

因为夏天人比较容易干渴,吃东西也比较容易上火,喝上一杯甘草茶绝对是清热解毒的最好办法了。

祛痰止咳,甘草的另一大功效;有时候我们感冒或者是热伤风,会出现咳嗽、多痰的情况,而用甘草泡水喝可以很大程度减轻这些症状,能够化痰止咳,使得喉咙更加舒服畅通,同时也可以缓解咽喉肿痛,对口干舌燥的人也可以选择甘草茶。

甘草除了以上功能,还有缓解疼痛、减轻乏力、补脾益气、脾弱胃虚等症状,虽然甘草的副作用较小,但是也不应该长期大量饮用,否则会导致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甘草泡水喝也是需要注意一下禁忌的。

甘草泡水喝的禁忌

甘草的主要功效就是治疗咳嗽、回肠炎、口腔溃疡以及胃溃疡等等疾病。甘草的使用方法有很多,可以直接入药服用,也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不过由于甘草具有微量的毒性,所以服用的时候千万不要过量,并且最好也不要长期服用,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 甘草的价格不贵,服用之后还能够快速的起到止咳祛痰的作用。在平时,复方甘草片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不过如果长期大量的服用,容易导致身体对于这种药物出现依赖。所以,建议日常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科学服用。

腹部胀满病症患者也不宜食用甘草。而且在服用中药大戟、甘遂、芫花期间,也不宜食用甘草;此外,甘草不宜与羊栖菜和海藻一起食用。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第二篇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甘草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土地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光果甘草生于荒漠或带盐碱草原、撂荒地,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胀果甘草生于盐渍化土壤处,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茎基、枝叉、须根,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一小捆,再晒全干。栽培品于种后3至4年秋季采挖。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抗酸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2.镇咳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3.抗炎、抗过敏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防治肿瘤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甘草的选购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以皮紧密,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为佳。气微,味甜而特殊。 发霉变质等不宜选购。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1.甘草根呈长圆柱形,长25至100厘米,直径0.6至3.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外皮松紧不一,具明显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有裂隙,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纹明显,有放射状纹理。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其去皮者,表面淡黄色,为粉甘草。

2.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表面灰棕色;断面纤维笥性,裂隙较少。【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3.胀果甘草根及根茎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劣,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差,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味甜或带苦。

甘草的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可用作甜味及芳香高赤,有增甜、增香的作用。多用作食品、饮料和糖果的调味。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第三篇

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功效:润肺 排毒解毒 止痛镇痛 清热 补气 止咳

禁忌人群:湿阻中满、呕恶及水肿胀满者禁服甘草。

适宜人群:甘草适宜胃溃疡者、十二指肠溃疡者、神经衰弱者、支气管哮喘者、血栓静脉炎患者。 适宜体质:气虚质

详细信息 相生相克

目录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甘草的食物介绍甘草的保存秘诀甘草的选购技巧甘草的搭配宜忌

甘草的食物介绍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甘草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土地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光果甘草生于荒漠或带盐碱草原、撂荒地,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胀果甘草生于盐渍化土壤处,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甘草的保存秘诀

甘草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甘草的选购技巧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为0.6--3.5cm表面暗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外皮松紧不一,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 1.甘草呈黄白色,有粉性,横断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 2.光果甘草 根茎质地坚实,表面灰棕色,断面纤维性,裂隙小,气微。味甜。 3.账果甘草 根茎及根木质粗壮,多灰棕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纤维性粉性少,味甜带苦。 4.粉甘草 表面淡黄色,平坦,有刀削及纵裂纹。 药材鉴别

甘草粉末淡综黄色.纤维成束细长,直径8-14微米,微弯曲。末端渐尖,具缘纹孔导管较大,草酸钙方晶呈略扁的雷双锥形。甘草呈长方形,或类方形,淀粉粒多为单粒,椭圆形,卵形。或球形,脐点点状或短缝状。

甘草的搭配宜忌

忌:

1. 甘草不可和鲢鱼搭配,这样容易引起腹泻。

2. 甘草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第四篇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是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肋胀痛、寒热往来、疟疾、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1、柴胡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清胰汤i号)
2、柴胡治劳黄,
3、柴胡治口糜生疮:柴胡(去苗)、地骨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细细含咽之。(<圣济总录>柴胡汤)
4、柴胡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二钱。水二碗,煎八分。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不拘时候服。(<本草汇言>)
5、柴胡治舌本强,两边痛:柴胡(去苗)、升麻各一两,栀子仁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熟水调下,日三。(<圣济总录>柴胡散)
6、柴胡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煎服。(<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7、柴胡治眼暴赤肿痛:柴胡、苍术、甘草等分。上为末。白水煎;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服)。(<朱氏集验方>柴胡散)
8、柴胡治积热下痢不止:柴胡、黄芩各四钱。水煎服。(<圣惠方>)
9、柴胡治肾虚牙齿龂肿,膈上热:柴胡(去苗)一两,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各三分,黄连(去须)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分二服。(<圣济总录>柴胡汤)
10、柴胡治肺疟,烦热呕逆:知母一两,柴胡二两(去苗),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11、柴胡治妊妇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一两,黄芩、人参、甘草 (炙)各一分半。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黄龙汤)
12、柴胡治眼赤痛微肿,眦赤烂多:柴胡(去苗)、蕤仁 (去皮,研)、黄连(去须)、升麻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滤去滓,微热淋洗,如冷再暖,洗三两遍。(<圣济总录>柴胡洗眼汤)
13、柴胡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方>)
13、柴胡治大人小儿口疮:柴胡、吴茱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一钱,好酒调敷脚心。(<普济方>)
14、柴胡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二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15、柴胡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16、柴胡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半两。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局方>柴胡散)
17、柴胡治耳聋不闻雷声: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医林改错>通气散)
18、柴胡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19、柴胡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二钱,川芎、枳壳 (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20、柴胡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一两,大黄一两,朴硝一两,甘草半两,枳壳一两(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博济方>柴胡散)
21、柴胡治肝黄,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爪甲青色: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决明子半两,车前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柴胡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煎服,3--9g
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柴胡散
主治:妊娠心烦,头目昏重,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或呕吐。
组成:柴胡45克 ,赤茯苓、 麦门冬各30克、 枇杷叶(去毛) 、人参 、橘红 、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柴胡散2
主治:瘴疟十四日外,寒热不已,不潮时脉弦数者。
组成:柴胡10克(去芦)、 半夏4。5克(汤泡) 、桂心4。5克(去皮)、 白芍4。5克(炒) 、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来源:<瘴疟指南>卷下。

柴胡散3
主治:劳黄。证见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不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
组成:柴胡30克(去苗) 、茵陈15克 、犀角屑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 鳖甲60克(涂醋,炙微煮,去裙襕)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柴胡散4
主治:伤寒百合病,羸瘦,不食少力。
组成:柴胡(去苗)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瓢,焙)1两,知母1两,桔梗(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百合2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三。

柴胡散5
主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胸膈痰壅,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组成:柴胡30克(去苗)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 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 、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 、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锉) 、麦门冬60克(去心) 、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 、紫菀22克(洗,去苗、土) 、黄芩22克 、赤芍药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知母22克、 木通22克(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柴胡散6
主治:妊娠心烦,头昏躁闷,不思饮食,或时呕吐。
组成:柴胡1两半(去苗),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柴胡散7
主治:伤寒后肺萎劳嗽,连连不绝,四肢烦热,两颊色赤,饮食全少。
组成:柴胡3分(去苗),桔梗3分(去芦头),紫菀3分(洗,去苗土),知母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诃黎勒皮3分,乌梅肉半两(微炒),百合3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下地黄汁半合,搅匀,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四。

柴胡散8
主治:时气5日,热毒不除,心神烦闷,大小肠秘涩,或时头痛。
组成:柴胡(去苗)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石膏1两,大青1两,川芒消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五。

柴胡散9
主治:大肠实热,气壅不通,心腹胀满,发歇寒热。
组成: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汉防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六。

柴胡散10
方剂主治:眼目暴赤肿痛。
药物组成:柴胡、苍术、甘草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
处方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九。

柴胡散11
主治:肝脏风热,眼中生疮肿痛。
组成:柴胡(去苗)1两,川升麻1两,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车前子1两,决明子1两,防风(去芦头)1两,羚羊角屑1两,马牙消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玄参1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圣惠>卷三十二。

柴胡散12
主治:小儿寒热往来,面色萎黄。
组成:柴胡半两(去苗),石膏1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麻黄1分(去根节),秦艽1分(去苗),常山1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桂枝柴胡汤
主治:寒疟。寒伤少阳,寒多热少者。
组成:桂枝, 柴胡。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效: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来源:<伤寒论>。

柴胡饮子1
主治:大便闭,有寒热,元气弱者。
组成: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大黄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柴胡饮子2
主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组成: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三服。
来源:<宣明论方>卷四。

柴胡饮子3
方剂主治:岚瘴。
药物组成: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参、茯苓、枳壳(炒)、半夏(汤浸7次)各等分。
制备方法:焙干,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半,加乌梅3枚,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食后温服,逐日1服。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九九。

柴胡膏
主治:五劳七伤,肢体烦倦,日渐消瘦,行步稍难,饮食不进。
组成:柴胡半两(去芦),红芍药1两1分,蒺藜根1两1分,青橘皮半两,川附子(炮)半两,吴茱萸半两,陈橘皮半两,青木香1分,乌鸡1只(净,去骨皮毛肠肚,唯择肉)。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乌鸡肉内再杵成膏,于瓷器内收贮。
用法用量:每用膏1匙头,食前用盐酒1盏调服。常令患人有酒容,只服2日,便见效验。
出处<博济>卷一。

柴胡黄连膏
功效主治:盗汗,潮热往来。
处方:柴胡(去苗)、胡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为丸,如鸡头子大。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五

柴胡泻肝汤
方剂主治:郁怒伤肝,胁助痛在左者。
药物组成:柴胡1钱2分,甘草5分,青皮(炒)1钱,黄连(炒)8分,山栀(炒)8分,当归(酒制)1钱2分,芍药1钱,龙胆草1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处方来源:<便览>卷一。

柴胡二连丸
方剂主治:小儿痘后,因肝经实火而致寅、卯、申、酉时热甚,或兼搐。
药物组成:柴胡、宣黄连、胡黄连。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白汤送下。
处方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九。

柴胡降脂粥
功效:适用于两胁胀满、情志不畅、烦躁易怒的患者。
材料:柴胡8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粳米20克。
做法:加水量煎至糜烂,每日1次。

加减柴胡汤1
主治:伤寒少阳证,胁痛痞硬,脉弦数者。
组成:柴胡8分,黄芩钱半,枳壳钱半(炒),牡蛎3钱,半夏1钱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加减柴胡汤2
主治:实热凑上,心腹作痛,发热不止。
组成:柴胡1两,黄芩7钱半,半夏7钱半,枳壳1两,赤芍1两,山栀子(去壳)4两(半生半炒)。
用法:上锉1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

柴胡青叶粥
功效:清泻肝火。
材料: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做法: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用法: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柴胡茶
功效:疏肝、升阳,和解表里;解热,镇静,镇痛,降压。
主治:少阳症寒热往来(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材料:柴胡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煎
功效主治:小儿脑热肺壅,鼻干无涕,喘息不得。
处方: 柴胡(去苗)1两半,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1两半,甘草(炙)1两半,木通(锉)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五味子1两半,大青干1两半,百合1两半,款冬花3分,蓝叶3分,人参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大黄(锉,炒)半两,酥1斤,蜜(炼熟,去白沫)1升。
制法:除酥、蜜外,上锉细。水7升,慢火煎至3升,去滓入酥、蜜,同熬成煎,瓷器盛。
用法用量: 5-6岁儿每服1钱匕,食后温熟水调下,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

柴胡煎2
功效主治:小儿频惊,壮热欲作痫。
处方: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栀子仁3分,芍药3分,钓藤1分,凝水石(研)1两,黄芩(去黑心)1两,知母(切,焙)1两,生葛汁1合,甘草(炙)1分,蜜2合,淡竹叶(细锉)3握,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别研)半两。
制法:上10味为粗末。以水3升,入银石铫内,文武火煎至1升,绵滤去滓,再入锅内,下蜜并葛汁、杏仁等,煎如饧,以瓷器盛。
用法用量:百日儿每服如绿豆大,1岁儿如杏仁大,温浆水化破服,每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柴胡煎3
功效主治:热毒痈肿,血不散,初觉憎寒干渴,四肢烦闷。
处方: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1两,木通1两半,淡竹叶100片,瞿麦穗1两,连翘1两,防己2两,大黄(生)2两(细锉),生麦门冬汁3合(汤成下),生藕汁3合(汤成下),甜消4两(汤成下)。
制法:先将8味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半,去滓,下甜消令散,次入麦门冬、藕汁等,共分为8服,空腹2服。以溏利为度,余药食后缓缓服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柴胡汤
主治:口糜生疮。
组成:柴胡(去苗) 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柴胡汤2
主治:气分有热发斑者。
组成:柴胡9克 黄芩6克 半夏(姜炒)6克 人参3克 紫草6克 黄连6克 茯苓6克 甘草6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柴胡茯苓汤
主治: 腹胀瘦病,不下食。
组成: 柴胡1钱2分,茯苓1钱2分,枳实(炙)6分,白术6分,人参6分,麦门冬(去心)6分,生姜(合皮,切)6分。
制备方法: 上切。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1升八合,绞去滓,分温2服。服别相去7-8里,吃1服。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三三。

柴胡丸1
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酸痛,心躁烦热,气满腹胀,腰膝无力,经候不调。
组成:柴胡(去苗) 黄连(去须) 知母(焙) 赤芍药 龙胆 黄芩(去黑心)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掐) 茯神(去木) 甘草(炙)各30克 槟榔(锉)22克。
用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 温酒下,不拘时。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柴胡丸2
方剂主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食饮。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1两,桔梗(去芦头)1两,子芩1两,赤芍药1两,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备方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六。

柴胡饮1
主治:小儿骨蒸疳气,五心烦热,日哺转甚,口干无味,渴多身瘦,胸满痰多,小便黄色,食减神昏。
组成:北柴胡(去芦,净洗) 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各30克 大黄(生用) 桔梗(去芦,锉,炒) 北五味(去梗) 半夏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乌梅1个,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温服。
来源:<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柴胡饮2
功效: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主治:小儿无辜疳。其证颈项生疮,或项内有核如弹,按之转动,软而不疼者。
组成:赤芍药 柴胡 黄连 半夏(姜制) 桔梗 夏枯草 龙胆草 浙贝母 黄芩 甘草(生)
用法:引用灯心,水煎服。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二。

柴胡饮3
方剂主治:消渴,上焦虚热,心中烦躁。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3分,葛根(锉)3分,芦根(锉)3分,地骨皮3分,百合(干者)3分,桑根白皮(锉)3分,知母(切,焙)3分,萎蕤3分,贝母(去心,炒),茅根(锉),犀角(镑),甘草(炙,锉),木通(锉)半两。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地黄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柴胡饮4
方剂主治:伤寒柔痉,四肢逆冷,汗不止,腹中痛,筋脉急。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槟榔(煨,锉)半两,五味子(炒)半两,桂(去粗皮)1分,高良姜1分,羌活(去芦头)1分。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柴胡知母汤
主治:热疟及瘅疟。
组成:柴胡1钱半,知母1钱半,苍术1钱,黄芩1钱,干葛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川芎1钱,甘草(炙)7分。
用法用量:上锉作1帖。加生姜3片,乌梅2个,水煎,清晨服,午前又1服。
加减:久疟,加人参、当归。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引节斋方。

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第五篇

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

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据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功效与作用。红枣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红枣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较好疗效;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大枣能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还能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等。我国著名的大枣品种有山西黄河滩枣,五佛大枣,山东大枣,泗洪大枣,阜平大枣,

大枣用法用量
果:6-15克 。树皮、根:10-15克。
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功效与作用
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澼。"
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
⑦<珍珠囊>:"温胃。"
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
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⑿<本草新编>:[通九窍,和百药,养肺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乃调和之品,非补益之味。<本经>曰其补者,亦因其调和之故也。"

1。服用大枣时,如用煎煮的方法,一定要将大枣破开,分为3-5块,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可增加药效2-3倍。
2。大枣味甘性温,食用过多会助湿生痰蕴热,有湿热痰热者不宜食用。
3。鲜枣进食过多可引起腹泻。
4。食枣后应及时漱口,否则易引起齿黄或龋齿。
慢性疾病或大病后身体虚弱,大枣30克,花生30克,羊肉100克,调料少许,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血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羊肉洗净切为小块,放入花生大枣及调料,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煮2小时,食肉喝汤。
中老年人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须发苍白者,用大枣30枚,制首乌10克,桑椹10克,大米100克,红糖少许,有补肝肾,养精血,乌须发的功效。
服用方法:先将制首乌用水煎煮40分钟,然后在首乌药液中放入大枣、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食前加红糖少许调味,早晚服。
中老年人肺肾虚损,有疲倦乏力,咳嗽气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症状者,用大枣20枚,杏仁10克,白果仁10克,核桃仁10克,鸡肉200克,调料少许,有补肺肾,止咳喘,益精血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鸡肉洗净切小块,与诸药用文火炖煮1小时,分早中晚食用鸡肉、诸仁及大枣,喝汤。
病后躯体虚弱,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头晕目眩等症状者,用党参10克,大枣20枚,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两药煎煮2次,每次40分钟,合并药液后代茶饮。
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有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者,用大枣肉200克,龙眼肉200克,核桃仁100克,西洋参薄片10克,蜂蜜50克,有益气养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大枣、龙眼肉、核桃仁、西洋参等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煮至烂熟后,捣烂加入蜂蜜再用文火煮沸后,冷却装瓶。每日早中晚各服1汤匙。
中老年人脾肾不足,身体瘦弱,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用大枣30枚,羊胫骨的骨髓10克,制首乌10克,大米100克,有滋补脾肾,填精补髓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制首乌煎煮40分钟,于药液放入洗净的大枣、骨髓及大米等,同煮成粥,早晚食用。
中老年人性功能减退,有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遗精阳痿等症状者,用大枣20枚,全虾50克,韭菜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气壮阳,提高性功能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全虾(不去头及外壳)洗净切段,大枣破开去核,韭菜洗净切小段,与大米同煮为粥,早晚食用。
老年人心气不足,心悸气短,精神恍惚,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者,用大枣100克,石菖蒲50克,人参10克,低度白酒500克,有补气醒脑,安神益智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石菖蒲及人参洗净切片,大枣破开去核,放入白酒中,浸泡2周后饮用,每日早晚饮用20-30毫升。
癔病性精神恍惚,哭笑无常,心烦失眠,情绪波动较大者,用大枣15枚,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以上3味药洗净,煎煮1小时,去甘草后食用。
中老年人低血压症,大枣20枚,太子参10克,山药30克,薏米20克,莲子10克,大米50克,有补中益气,健脾升压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以上诸药洗净,与大米同煮为粥,早晚食用。
神经衰弱患者,有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疲倦无力,精神萎靡者,用大枣20枚,龙眼肉10克,莲子50克,白糖少许,有健脾养血,益心安神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大枣、龙眼肉及莲子洗净后加水适量,煮烂熟后加白糖调味,早晚食用。
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的辅助治疗,用芹菜200克,大枣30枚,有健脾养心,降压降脂的功效。
服用方法:将芹菜与大枣洗净,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食芹菜及枣喝汤。

大枣食用禁忌:
宜: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心慌失眠,神经衰弱,妇女癔病,贫血头晕,白血球减少, 血小板减少者宜食;慢性肝病肝硬化者宜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过敏性疾病患者宜食,包括过敏性紫癜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血管炎等,可以调整免疫功能紊乱;各种癌症患者宜食,尤其食肿瘤患者放疗、化疗而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者。
忌:痰浊偏盛,腹部胀满,舌苔厚腻,肥胖病者忌多食常食;急性肝炎湿热内盛者忌食;小儿疳积和寄生虫病 儿忌食;齿病疼痛者亦忌。糖尿病患者切忌多食。

大枣实用选方
1、大枣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2、大枣治反胃吐食:大枣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头翅)入内喂热,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纲目>)
3、大枣治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红枣,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为止。一般每人约需红枣一至二斤。(<上海中医药>(4):22,1962)
4、大枣治走马牙疳:枣(去核、包信石,烧)、黄柏。同为末,布患处。(<海上方>)
5、大枣治诸疮久不瘥:枣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数洗取愈。(<千金方>>
6、大枣治风沿烂眼:大黑枣二十个(去核),明矾末五分,和枣肉捣成膏,湿纸包,火内煨二刻,取出,去纸,水二碗,将枣膏煎汤,去渣,将汤洗眼。(<本草汇言>眼科方)
7、大枣治疗秋季咳嗽偏方:萝卜蜂蜜饮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8、大枣补气:大南枣十枚,蒸软去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匀为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醒园录>枣参丸)
9、大枣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大枣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枣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济总录>补益大枣粥)
10、大枣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大枣十枚,甘草三两,小麦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11、大枣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枣四十枚(去核)。上三味台捣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尽。日七、八度,尽,更作。(盂诜<必效方>)
12、大枣治悬饮: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渣,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日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利之后,糜粥自养。(<金匮要略>十枣汤)
13、大枣治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二十枚,葱白七茎。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顿服。(<千金方>)
14、大枣治肺疽吐血并妄行:红枣(和核烧存性)、百药煎(煅)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三因方>二灰散)
15、大枣治卒急心痛:乌梅一个,枣二个,杏仁七个。一处捣,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中药党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第六篇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党参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党参有治脾胃虚弱、四肢乏力、肺虚喘咳的作用,党参治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党参、炙黄芪各15克,白术9克,升麻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常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管花党参、球花党参、灰毛党参的根,党参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党参主治脾胃虚弱、四肢乏力、肺虚喘咳、食少便溏、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

1、党参治疗气虚咳喘:肺为气之主, 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发生短气喘促、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易患感冒、咯痰无方等症。中药党参的功效与作用。对气虚咳喘常以本品配合麦冬、五味子、黄芪、干姜、贝母、甘草等同用。
2、党参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的证候(气短、懒倦、面白、舌淡、甚或虚胖、脉细弱等),可用本品配合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如八珍汤),以达气血双补的作用。再者,前人经验认为益气可以促进补血,健脾可以帮助生血,所以在治疗血虚证时,
3、党参治原发性低血压:党参6克,黄芪6克,五味子、麦冬、肉桂各3克。中药党参的功效与作用。研粉吞服,每次6克,每日3次,连服30日。
4、党参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党参一斤(软甜者,切片),沙参半斤(切片) ,桂圆肉四两。水煎浓汁,滴水成珠,用磁器盛贮。每用一酒杯,空心滚水冲服,冲入煎 药亦可。(<得配本草>上党参膏)
5、党参热病口渴,口干舌燥:党参与枸杞子(2:1的比例)混合制成参杞冲剂服用,有益气生津之效。
6、党参抑制或杀灭麻风杆菌:党参、重楼(蚤休)、刺包头根皮(楤木根皮)各等量。将党参、重楼研成细粉;再将刺包头根皮加水适量煎煮三次,将三次煎液浓缩成一定量(能浸湿党参、 重楼细粉)的药液,加蜂蜜适量,再将重楼、党参细粉倒入捣匀作丸,每丸三钱重;亦可作成膏剂。日服三次,每次一丸,开水送服。(北京中医学院<新医疗法资料汇编>)
7、党参治小儿口疮:党参一两,黄柏五钱。共为细末,吹撒患处(<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8、党参治泻痢与产育气虚脱肛:党参(去芦,米炒)二钱,炙耆、白术(净炒)、肉蔻霜、茯苓 各一钱五分,怀山药(炒)二钱,升麻(蜜炙)六分,炙甘草七分。加生姜二片煎。或加制附 子五分。(<不知医必要>参耆白术汤)
9、党参治服寒凉峻剂,以致损伤脾胃,口舌生疮:党参(焙)、黄芪(炙)各二钱,茯苓一钱,甘 草(生)五分,白芍七分。白水煎,温服。(<喉科紫珍集>参耆安胃散)
10、党参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 可出现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症。本品能增强脾胃功能而益气,可配合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五味异功散)或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肉、苡米、茯苓(参苓白术散)等同用。
11、党参治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党参、炙黄芪各15克,白术9克,升麻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党参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熬膏、入丸、散。生津、养血宜生用;补脾益肺宜炙用。
禁忌: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

党参鲜鱼
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胃气、促进神经传导
材料:鲜鱼1尾(约400克)、党参12克 姜1段、葱2根、盐1小匙
做法:
1、鱼刮净鳞,去鳃和肠肚,洗净,切成两段。
2、党参冲过水,盛入汤锅,加4碗水煮沸,改小火熬高汤,约熬20分钟。
3、姜洗净,切丝,葱洗净,切段。
4、将鱼加入锅中,并下姜丝,改中火煮至鱼熟嫩,加葱段、盐,再煮沸一次即熄火。
用法:每周可食用1--2次。

党参粥
功效:补脾益气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气虚喘促以及病后血不足等症。
材料:党参10--15克,粳米100--1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党参用温水浸泡2小时,再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加入红糖再煮沸即可服食。
用法:每日早晚服。

党参杞子炖胎盘
功效:补肝肾,益气血。
材料:党参30克,枸杞子20克,甘草3克,胎盘1/4个,瘦猪肉100克。
做法:将前三味装入纱布袋,猪肉切块,与洗净的胎盘一起放入锅内,加生姜片、料酒、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去浮沫,改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用法:随量食用。

党参白酒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虚泄泻,四肢无力,食欲不佳,脾虚气喘,血虚萎黄,头晕心慌等。
材料:党参5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党参拍裂,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时,随量。

党参羊肉
功效:健脾补虚,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
材料:党参30克,羊肉250克。
做法:将黄羊精肉切成薄片,选上好党参。锅内放素油、生姜丝、盐及水,煮沸后加入党参,再煮10分钟,倒进羊肉薄片,加料酒、五香粉等调味,稍煮即可。
用法:以上为一日量,可分次食完。
禁忌:肠胃湿热下痢者忌食。

党参小米粥
功效:益气升提,适用于子宫下垂,气短乏力。
材料:党参30克,升麻10克,小米50克。
做法:先煎党参、升麻去渣取汁,入米煮为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来源:<家庭药膳>

党参红枣炖鸡
材料:鸡、党参、红枣、枸杞、姜
做法:
1、整鸡剁成块,焯水;
2、党参清洗干净后切片;
3、稍微用油爆一下鸡块,加入沸水中煮开;
4、半小时后加入老姜、党参,小火炖2小时;
5、最后加入红枣、枸杞;
6、约20分钟后调味起锅。

苡仁党参粥
功效:健脾利湿,补气补血,高血压气虚湿阻型患者食用。
材料:苡仁30克 党参15克 大米200克
做法:
1、把苡仁洗净、去杂质,党参洗争、切片,大米淘洗干净。
2、将大米、苡仁、党参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45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次,早餐食用。

党参麦冬瘦肉汤
功效:增液润燥,养胃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症见口渴、便秘,舌干红,或老人阴液不足诸症,或糖尿病渴饮者。
做法:
1、党参、生地黄、麦冬、红枣(去核)洗净。
2、猪瘦肉洗净,切块。
3、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水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

党参红枣饮
功效:补益脾胃,适用于慢性胃炎患者。
材料:党参30克,红枣10枚。
做法:取党参、红枣加水煎取其汁,代茶饮。

党参杜仲西米粥
材料:党参40克、杜仲30克、西米50克。
做法:将党参、杜仲用纱布包好,与西米同煮成粥。
功效:此粥具有滋阴补气、安胎的作用。

小米党参茶
功效:助消化,健胃益脾,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材料:小米100克,党参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小米炒至焦黄。党参烘干研成末。把小米、党参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中火煮50分钟,加入冰糖待其溶化,取其清液饮服。每日l剂。

党参牛肉汤
功效:补中益气。
材料:党参100克,五花牛肉500克。
做法:将党参用纱布袋装好扎紧,牛肉切块,同时放入锅中,加入姜、葱、料酒及适量水,大火烧沸,去浮沫,改小火炖3小时,至牛肉熟烂,取出党参,调味即成。
用法:可佐餐,也可单独食肉喝汤。

党参膏
方剂主治:体倦气怯,食少便溏。
药物组成:党参960两。
用法用量:将党参煎汁3次榨净,将各次所煎药汁澄清过滤,蒸发成浓汁,加冰糖20斤收膏。每次1羹匙,开水化服。
处方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黑米党参粥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虚弱而致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
材料:党参15克,茯苓15克,生姜5克,黑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党参、生姜、茯苓切片,加水煎汁去渣,取药汁与黑米共煮为稀粥。
用法:佐餐食用。
禁忌:湿热、胃热者忌用。

鳙鱼党参汤
功效:温补脾胃、扶脾养胃、补中益气、健身的作用,并配以陈皮、草果,能理气、化滞、祛燥湿,使此汤有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之功效。
材料:鳙鱼1000克,党参10克,草果2克,陈皮、桂皮、干姜各3克,胡椒10粒,油盐适量。
做法:将鳙鱼剖开,去掉内脏和腮,洗净备用;党参、草果、陈皮、桂皮、胡椒和干姜分别洗净,与鳙鱼一起放进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开,改用文火煮至鱼肉熟烂,放精盐调味即可饮用。

党参黑枣茶
功效:气血不足者可常饮用此菜,可改善食欲不振,健脾开胃。
材料:黑枣10颗,党参30克,水1000ml。
做法:
1、将党参、黑枣洗净,加水煮沸。
2、沸后转小火再煮约1小时,熄火盛出后即可饮用。

党参枸杞茶
功效:补脾健胸。
材料:党参5钱、枸杞子2钱、川椒0。5钱、生姜1小块、瘦肉3两。
做法:
1、将党参、川椒、生姜、3碗水,放入锅中,开小火煮约煮约25分钟。
2、将瘦肉放入做法1中续煮3分钟,撒入枸杞,即可。

灌肠党参方
功效:健脾肾,益气,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属脾肾两虚型。
组成:党参、黄芪各30g,青黛20g,白及、吴萸各30g。
用法:上药加水1500ml,煎至500ml,每次取50-100ml。肠内,每日1--2次。

党参健胃饭
功效:健胃消食,适用于慢性胃炎之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
材料:党参3g,山楂6g,陈皮2g,神曲,粳米280g,白糖30g。
做法:将党参、山楂、陈皮、神曲煎取药汁,加入白糖使溶,再加入淘净的粳米之中,酌加适量的水,煮熟即成。
用法:当正餐食用。

党参泥鳅汤
功效:益气扶阳,健脾利湿。
材料:活泥鳅100克,党参20克。
做法:将泥鳅去头尾洗净,入少许盐及姜腌渍15分钟。锅内放油烧七成热,入泥鳅炒至半熟,加党参、清汤适量,同炖至熟烂,加入姜末、盐、葱花、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党参田鸡汁
功效:健脾补肺,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可治慢性肾炎、身体瘦弱、食欲不佳、血虚面黄、中气不足、体倦乏力等病症,但孕妇忌服,空腹忌食用。
材料:田鸡2只,党参3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田鸡宰洗干净,去皮,斩件,装入小炖盅;
2、投入党参,加入沸水约1碗,炖1小时左右;
3、食用前除去药渣,调入味精和盐。

党参田鸡汤
功效:此汤可治久病、产后、年老或劳损过度所引起之衰弱。
材料:田鸡1斤、党参3两、生姜3片、盐少许。
做法:田鸡洗净,党参洗净,姜洗净拍扁。 砂锅盛适量清水,水滚放田鸡、党参及生姜同煲,水滚后转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枸杞党参乌鸡
材料:乌鸡1只(约重750克),党参、枸杞15克,盐、味精、料酒各适量,姜、葱各少许。
做法:
1、把宰杀好的乌鸡剁去爪,切去尾部,从背部剖开,去掉内脏和气管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枸杞放清水中浸泡,洗净;党参用刀切成段。
2、锅置火上,放清水1000毫升煮沸,放八乌鸡,用中小火煮15分钟捞出(锅内乌鸡汤待用)。
3、把乌鸡放八汤碗,放入党参和枸杞,放入煮乌鸡的汤,加上姜片、葱段、盐和料酒,上屉蒸30分钟至熟,放入味精,再蒸5分钟,出屉后直接上桌即成。
功效:补气,补肝肾,养阴培元,美容健身,是女性的至补汤品。

党参排骨汤
功效:健脾,益肺,祛湿。
材料:党参30克,淮山15克,薏米30克,排骨200克。
做法:排骨洗净,斩碎;党参、淮山、薏米洗净。将用料一起放入沙煲里,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味即可。

党参菊花粥
功效: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材料:党参15克,菊花15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太子参、菊花、粳米洗净,先把党参用温水泡2小时,然后把粳米、菊花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小火煮至参烂粥稠,临吃时加入红糖少许即成。

党参白芍汤
功效:养血柔肝, 缓和止痛, 收敛汗水, 治肝火盛, 补中益气
材料:党参(4 条), 白芍(一两), 炖肉(1块), 红枣(10粒), 水(5碗)
做法:党参切段, 红枣去核, 炖肉切片。 将材料放入煲内, 用慢火煲至2碗即可。


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相关热词搜索:甘草的作用于食用方法 中药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药甘草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735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