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人员培训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2016-10-02 10:19: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人员培训制度(共7篇)人员培训制度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强化培训 严格考核 认真做好大厅人员的管理工作信息来源: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 为有效提高窗口服务人员素质,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近日,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结合机构改革和上级要求,对纳税服务各工作岗位和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加大了对大厅新聘学员岗前培训和岗位...

人员培训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第一篇

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强化培训 严格考核 认真做好大厅人员的管理

工作

信息来源: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 为有效提高窗口服务人员素质,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近日,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结合机构改革和上级要求,对纳税服务各工作岗位和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加大了对大厅新聘学员岗前培训和岗位考核力度,实施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作为办税服务厅的窗口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为此,该局严格落实周一例会制度,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组织窗口人员尤其是新聘学员,认真学习办税服务厅的各项制度和服务规范,强化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分析讲评上周窗口人员的工作表现和服务态度,模拟办税场景即时练习处理办税难题的技巧。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新聘学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都有了明显提高。近日,通过满意度测评系统的统计,该局窗口的纳税服务满意度达到100%,保持了零投诉的良好态势。

二是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岗位操作技能。为了有效提高新聘学员办理涉税业务素质,该局把电子版的《办税服务厅岗位职责和岗位流程》,一一对应放置在不同岗位人员的电脑桌面,供新聘学员随时查看和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导和提醒的作用;同时,还采取以老带新、互结对子的培训方式,及时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辅导。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操作,新聘学员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加强岗位考核,确保管理到位。为确保管理落实到位,该局制定了《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岗位考核管理制度》、《服务明星评选办法》,把各项工作指标细化,对应具体的扣分和加分,既有利于考核,又有利于执行;同时,还结合工作进程,采取定期与抽检相结合的形式,适时进行考核检查、督促讲评。通过严格考核督导,及时兑现奖惩,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强化了全体人员爱岗敬业意识,提升了办税窗口的纳税服务水平。

对办税服务厅人员有效激励的思考

2011-01-11 14:34:41 | 来源:江西省国家税务局 | 作者:赖俊勇

办税服务厅人员是税务机关在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纳税服务的专职人员。据《中国税务报》报道,截至2008年底,全国税务系统共有办税服务厅18206个,其中,国税系统办税服务厅7144个,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11062个。基于办税服务厅队伍的庞大,和办税服务厅人员在完成税收工作任务、融洽税收征纳关系、树立良好部门形象等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时下,研究办税服务厅人员有效激励问题显得尤为紧要。

一、存在问题

在有效激励方面,当前,基层办税服务厅人员还存在着“六个不满意”和感觉到“七个有差距”。

(一)“六个不满意”。一是对大厅制度和政策不满意。表现在有关办税服务厅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激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办税服务厅人员认为参与度还比较低。二是对监督和控制不满意。目前,较多人员认为对办税服务厅的考核和监督过于严格,并且,认为现在开展的层出不穷的明查暗访也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三是对环境不满意。认为在大厅工作影响了其参加单位的集体活动和与外界交往,希望进一步优化办税服务厅环境的大厅人员比较多。四是对物质激励不满意。认为要么缺乏必要的物质激励措施,要么激励的标准偏低。五是对社会地位不满意。办税服务厅人员对自己在本单位和社会上的地位感到不如意。六是对工作稳定性和工作保障不满意。要么认为在办税服务厅工作的时间太长,要么认为在办税服务厅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保障。

(二)“七个有差距”。一是在工作成就感方面感觉有差距。认为在办税服务厅工作缺少成就感和自豪感。二是在工作认可和赞赏方面感觉有差距。认为在办税服务厅努力工作后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赞赏。三是在使办税服务厅工作有挑战性方面感觉有差距。一些人员认为在办税服务厅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或者对提高自己的能力帮助不大。四是在工作责任感方面感觉有差距。一些人员认为办税服务厅工作权利小、责任大,甚至没有权利。五是在使办税服务厅人员有发展前途方面感觉有差距。认为接受的培训太少,在办税服务厅工作发展前景不佳。六是在使办税服务厅人员有职务晋升机会上感觉有差距。目前,办税服务厅人员职务晋升的机会相对太少。七是在激励的及时性、公平性上感觉有差距。

二、原因分析

造成办税服务厅人员激励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存在以下“七个缺乏”:

(一)缺乏对激励理论的正确把握和运用。主要是未能遵循有效激励的原则和方法,具体表现在:一是未能充分发挥自主激励的作用。如在制定办税服务厅相关政策、制度特别是激励政策方面,未能让办税服务厅人员充分参与进来。二是在激励的及时性、公平性上把握不够。“雪中送炭”更少,“雨后送伞”更多,并且在“横向公平(相同情况相同处理)和纵向公平(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分配性公平(分配的结果)和程序性公平(决定分配结果的方法)”上把握不够。三是负激励的使用存在偏差。一方面,目前各级税务机关还存在对负激励的度把握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对负激励手段缺乏比较到位的引导和化解的问题,给大厅人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二)缺乏对主体需要的了解和满足。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需要调查制度还未真正建立,更谈不上抓住并满足办税服务厅人员的主体需要。比如,未能满足办税服务厅人员的社交需求;比如,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岗位轮换太少,使其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既感觉不到工作的挑战性,又产生了一些职业倦怠现象;比如,平常对办税服务厅重视不够、宣传推荐不够,忽视了办税服务厅人员提高社会地位的需要。

(三)缺乏对激励因素的把握和用力。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有许多因素影响人的行为。这些影响因素按其作用可划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不具有激励作用,激励因素才具有激励作用。而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在六个激励因素(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上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富有责任感、工作有发展前途、有职务晋升的机会)方面用力较少或调和不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激励工作中未能紧紧把握住激励因素,这就使得激励工作事倍功半,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缺乏对岗位特点的深入分析和积极应对。笔者认为,办税服务厅岗位具有法定的服务性、鲜明的公开性、工作的相对集中和简单重复性、时空上的固定性、工作的非自主性、广泛的受监督性、问题(矛盾)的聚集性、绩效反馈的直接性和绩效感知的个体差异性八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分析并把握了这些特征,就能很好地理解办税服务厅人员不满意、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税务机关针对上述岗位特点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激励活动的效果。

(五)缺乏对群体特征的深入分析及积极应对。比如说,目前,多数办税服务厅的工作人员都呈现比较明显的知识型、女性化特征。知识型员工具有能力的创新性、劳动的复杂性、工作的自主性、追求的超越性、流动的意愿性等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其与办税服务厅岗位所具有的鲜明的服务性、工作的相对简单重复性、时空上的固定性、工作的非自主性等岗位特点存在着冲突或矛盾。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在调和这些矛盾上明显存在差距或不足。而大厅中女同志居多的特点,也决定了基层税务机关必须在物质利益、休闲时间、个人生活状况、工作环境等方面着力改善以及在激励的及时性、公平性方面更加注意,但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在这方面的应对经验也明显不足。

(六)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由于国家用于公务员激励的资源相对有限,同时,其国家行政管理者的身份也决定了公务员必须具有服务于民的观念和淡泊名利的胸怀。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税务机关还缺乏对办税服务厅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忽略“公共精神”培育的问题。同时,“痛苦源于比较之中”。现实中,办税服务厅人员通过比较更多的是看到了自己的“失”。对此,基层税务机关未能像私人部门一样,“正确引导员工的个体需要符合客观条件、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导致办税服务厅人员在比较中迷失了自我,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

(七)缺乏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具体来讲,一是文化环境不浓。正确激励理念的形成需要以良好的行政文化为依托。目前,基层税务机关还未能形成具有办税服务厅特色的文化体系,现行的办税服务厅文化在激励大厅人员和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方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制度环境不牢。就税务系统而言,普遍存在着税务机关员工绩效评估体系模糊,与绩效挂钩的利益激励难以实行的问题。而专门针对办税服务厅的工作设计和分析制度、岗位轮换制度、职务晋升制度、沟通交流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也还不够健全完善,使得激励工作的开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根本性的保障。三是外部环境不佳。突出表现在:公务员的物质激励手段有限,难以实行个性化激励;税务系统乃至整个公务员队伍,都还存在“公务员精神激励资源稀缺”和“精神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相对办税服务厅人员而言,税务机关其他一些岗位人员确实还存在着权力大责任小、自由多约束少的现象,由此造成了办税服务厅人员心理上的一些不平衡。

三、对策

(一)更加注重对岗位特点和群体特征的分析应对。要针对办税服务厅的岗位特点和群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办税服务厅工作宣传。使税务系统乃至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重视、理解办税服务厅工作,使大厅人员感受到做好大厅工作的荣光。二是进一步优化大厅工作环境。包括:提供资金、物质及人员调用等方面的充足资源支持;积

极推行多元申报缴税方式,大力清理简并各种涉税资料,在为纳税人减负的同时为办税服务厅人员减负;加强征、管、查业务的衔接与配合,加强税收宣传和纳税咨询,尽可能避免或化解一些征管矛盾或问题;实行弹性工作制,在不影响纳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办税服务厅人员一些额外的休息时间;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给予办税服务厅人员更多参加单位集体活动和“走出去”的机会。三是更加积极地推动岗位轮换,从横向上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具体应建立办税服务厅内部每年轮岗一次,和办税服务厅人员与非办税服务厅人员每2—3年轮岗一次、每年轮岗面不低于30%左右的轮岗制度。四是采用“工作丰富化”的思路设计办税服务厅岗位,从纵向上赋予员工更加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自由度和自主权。具体要更加积极地推进“一窗式”全职能窗口服务模式,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给予更加充分的授权。五是重视办税服务厅人员人格特点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协调一致,使人适其岗、岗得其人,努力实现“人岗相符”、“让适当的人干适当的事”。

(二)更加注重把握激励的主要因素。要更加发挥三种激励手段的作用:一是更加发挥认可和赞赏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激励作用。基层税务机关不要吝啬一些头衔、名号,要多开展一些专门针对办税服务厅及其人员的类似最佳办税服务厅、税收服务先进个人、纳税服务明星(标兵)等方面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内部一些常规性的评先评优活动中,要多给办税服务厅及其人员一些“阳光雨露”;要更加重视榜样激励的作用,积极向地方党政及其部门推荐,争取在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青年卫士等评选中有办税服务厅人员的一席之地;要更加重视办税服务厅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每年至少有一次听取办税服务厅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安排并妥善加以解决。二是更加发挥培训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激励作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制推动对办税服务厅人员每年由县局机关、每2年由市局机关、每3年由省局机关轮训一遍的培训制度,切实将“培训是一种福利”的阳光普照到办税服务厅每位人员。三是更加发挥职务晋升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激励作用。基层税务机关在干部提拔使用上要真正对在办税服务厅工作或曾经在办税服务厅工作过的同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尽量给其更多的职务晋升机会;要建立内部提升制度,规定办税服务厅内部出现职务空缺时必须由办税服务厅内部提升填补;对拟提拔或本单位产生的一些后备干部,凡未在办税服务厅工作过的,规定都必须交流到办税服务厅锻炼至少一年以上。通过落实上述措施,使在办税服务厅工作的同志真正感觉到有人爱、受尊重、有发展。

(三)更加注重对需要的满足和引导。“激励的起点是激励对象的需求。”因此,今后基层税务机关:一是每年应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需要作一次调查,在总体上把握办税服务厅人员的需要及其类型。二是对各种需要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五划分法(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进行分类,之后采取由低到高的顺序,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加以解决。三是实施差别化激励。如对年龄大的给予更多生活上的保障,对年纪轻的给予更多成长的机会;给予学历高的更多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给予学历低的更多基本需求的满足。四是加强对需要的引导。引导办税服务厅人员正确认识到,“在公共精神面前,公务员只能把自己的利益与得失放在第二位,也只有把自身的利益与得失放在了第二位,公务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人员”,使其需要更加符合客观条件、单位整体发展的需要。

(四)更加注重激励的及时性、公平性知觉。激励的及时性,包括对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的办税服务厅及其人员及时给予表扬,让大厅人员及时享受到“吃瓜子仁”的喜悦并有“吃下颗瓜子仁”的迫切愿望;包括对工作中出现较大失误的同志及时给予惩罚,使其产生“火炉”效应,本人及他人都不敢犯同样的错误。激励的公平性,包括采取有别于其他岗位人员的做法,对办税服务厅人员发放额外的岗位津贴,并且在具体发放上注意县级税务机关间的基本平衡;包括将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岗位津贴、轮休时间等与其工作质量完成情况挂钩,实现办税服务厅内部物质激励的相对公平等等。

(五)更加注重教育和管理工作。要坚持激励和管理两手抓,在一手抓激励工作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教育。具体要加强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责任感教育。教育办税服务厅人员增强事业心、使命感,自觉履行作为一名公共管理者所赋予的行政责任义务、法律责任义务和道德责任义务。二是加强自豪感教育。当单位在取得成绩、获得荣誉时,充分肯定办税服务厅及其人员所作的贡献。三是加强服务观教育。教育办税服务厅人员牢固树立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四是加强“窗口观”教育。教育办税服务厅人员充分认识到办税服务厅是展示单位形象的一个门面和重要窗口。五是加强公共精神教育。在办税服务厅人员中大力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共精神。

(六)更加注重发挥负激励的作用。一是要切实控制明查暗访等负激励的使用次数,将负激励的使用频度与办税服务厅人员可接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使负激励的使用尽量控制在办税服务厅人员可接受的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二是要引导办税服务厅人员正确认识到,负激励的目的不是为了惩处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只要坚持了依法征税、按章办事,就不要害怕监督,从而使其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理性态度正确接受和对待负激励手段,真正把负激励作为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改进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三是要正确地对待和分析来自各方的监督结果。对负激励手段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经查证属实的,要更多的在着眼于分析原因和今后如何改进方面下功夫,而不是纠缠于如何惩处;若属一些无中生有的举报、中伤,则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澄清或反对,以保护办税服务厅人员。

(七)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要建设有效的组织文化。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精神支撑作用,着力引导建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办税服务厅文化品牌,并为激励办税服务厅人员、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要有健全的制度基础。除了如前所述建立需要调查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职务晋升制度等外,还要建立起办税服务厅人员绩效考核、工作设计和分析、沟通交流等制度。三是要加强对非办税服务厅人员的约束。包括: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力的监督,尽可能让享受更多权力的非办税服务厅人员承担与其相对等的责任;加强对非办税服务厅岗位人员执行考勤制度、外出报告制度等方面的日常督查,以消除办税服务厅人员因固定坐席由此引发的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加强对非办税服务厅人员的考核力度,特别要对一些爆发在办税服务厅、但根源在其他部门的问题实行“倒查”制度,使得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考核与对其他岗位人员的考核处在一个相对水平的状态。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第二篇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1 目的

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发扬本公司的企业精神,特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1.2 适用范围

公司各层级员工以及各职能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及相关活动均适用于本制度,员工参加或组织相关培训的情况,将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范畴,作为个人薪资及岗位(含职级)调整的依据之一。

第二章 培训机构和职责

2.1 公司的培训工作实行计划财务部归口管理,各部门配合实施的原则。

2.2 计划财务部为公司的培训主管机构,计划财务部应该依据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公司的全年工作安排制定出公司总体的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考核。

2.3 公司的各部门为公司的培训分管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计划财务部提交本部门的培训需求计划,并积极配合计划财务部开展培训工作。各部门内部应定期主旨交流会,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4 计划财务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4.1 公司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制定与修订;

2.4.2 公司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2.4.3 对各部门培训计划实施督导、检查和考核;

2.4.4 培训教材、教具的购置、保管;

【人员培训制度】

2.4.5 培训所需仪器设备的申购,保管;

2.4.6 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及相关教学资料的制作分发;

2.4.7 对培训师的选聘,确定及协助教学;

2.4.8 外派培训相关事项的管理及外派参训员工的管理;

2.4.9 年度、月度培训报告的撰写、呈报,培训报表,资料的收集、汇总、

整理与归档。

2.4.10 参训员工的出勤管理。

2.5 各部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5.1 本部门培训需求计划的制订;

2.5.2 积极配合计划财务部实施培训工作;

2.5.3 本部门年度、月度培训工作总结与培训资料的汇总、整理及归档;

2.5.4 本部门员工的上岗、在岗培训及其考核;

2.5.5 本部门参训员工的组织与管理;

2.5.6 培训工作报告的撰写与呈报。

第三章 培训需求与实施管理

2.1 培训需求的确定

2.1.1 公司整体培训需求的确定

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经较为充分的培训需求调研后,拟定公司年度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或将相关内容在年度工作计划中予以体现,报公司审核确认。

2.1.2 部门培训需求的确定

【人员培训制度】

各职能部门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根据本部门现状和未来1年内的工作及岗位需求,提出本部门的培训需求。另对于阶段性或临时性培训需求,应及时向计划财务部反馈或上报主管部门负责人。

2.2 拟定培训方案或计划【人员培训制度】

2.2.1 年度培训计划的拟定

每年1月30日前,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整体经营战略,并结合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拟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计划中应包括全年拟计划实施的培训项目、培训形式、预计开展时间、培训经费等相关细则。

2.2.2 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的拟定

计划财务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当期各部门工作实际情况,拟定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体现出本季度拟开展的培训项目、参训对象、项

目责任人、开展时间、费用预算、培训目的等相关内容。

2.2.3 月度培训计划的实施

计划财务部不单独拟定公司月度培训培训计划,但在计划财务部经理的月度工作计划中,应对本月开展和实施的培训项目进行阐述,并在工作中对相关细节予以落实。

2.3 培训方案或计划的审批

2.3.1 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

计划财务部拟定的年度培训计划,须报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执行。期间如实际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计划内容进行调整,则在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中予以体现。

2.3.2 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的审批

计划财务部拟定的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须报上级主管领导和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如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内容或项目进行调整,须经上级主管领导同意;如涉及费用超过2000元的调整,须报公司总经理同意后方可执行。

2.4 培训方案的实施

2.4.1 计划财务部负责的培训的实施

对于按季度培训计划开展、以计划财务部为实施主体的各类培训,由计划财务部培训主管填写《培训项目审批表》(附件1),计划财务部经理和行政人事总监审核确认,其中培训费用在2000元以上,或参训人员为部门经理及以上层级人员,须报总经理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2.4.2 其他部门负责的培训的实施

对于公司各部门自行组织业务学习或相关培训活动,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如涉及其他部门人员(含兼职讲师),则须报公司计划财务部审核备案;

对于各部门因工作需要,派本部门人员外出参加相关商业培训,或邀请外部专家到公司开展相关商业培训,须到计划财务部领取《培训项目审批表》,按表格要求填写后提交至计划财务部,按2.4.1规定的程序办理。

2.5 培训时间的安排及管理

由公司组织安排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安排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并兼顾培训对日常工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对于有公司驻外人员参加的集中式培训,尽可能与公司有关会议相结合,以节省时间和费用。另如因综合因素,需利用非工作时间开展的培训,对于参训人员,则不计为加班。

第四章 培训方式与内容

3.1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方式分为内训(内部培训和外聘培训)和外训(外派培训)两种。

3.2 参加外训员工必须在本公司工作满一年(含)以上。

3.3 外派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以后,必须及时将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和培训资料上交到计划财务部进行归档,作为培训素材供公司内训时使用。否则对外训员工予以记过处分,并且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3.4 依据公司员工的不同级别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分类如下:

3.4.1 部门经理和主管级人员的培训:

3.4.1.1 公司的重大改革;

3.4.1.2 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3.4.1.3 综合技能的提高培训;

3.4.1.4 参加计划财务部组织的有关专业方面的培训、讲座等。

3.4.2 普通员工的培训:

普通员工的培训主要包括企业理念教育、管理制度、岗位技能、业务知识、作业规范、新技术培训等内容。

3.5 新聘员工培训包括企业培训和岗前培训:

3.5.1 企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历史、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

3.5.2 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描述、工作程序、工作表单、工作技术规范等。

4 培训的实施

4.1 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前,计划财务部应对公司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分析,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1.1 公司的经营方针与策略,人力发展规划,可运用资源等;

4.1.2 各部门日常工作业务培训需求;

4.1.3 重点岗位所需人才培养需求;

4.2 公司各部门应与每年12月1日前一周制订出本部门下一年度的培训需求计划,经本部门最高负责人审核后,报送计划财务部。

4.3 各部门提交的培训需求计划应详细、具体,主要包括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师、参训员工和培训需求等项目。

4.4 计划财务部应仔细审核各部门的培训需求计划,结合公司的培训需求调查报告,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上报总经理审批。

4.5 计划财务部将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分解为月度培训计划,上报总经理批准后,下达给各部门实施。

4.6 负责培训的培训师分为外聘培训师和内部培训师两种。培训师由计划财务部根据培训计划统一选聘和确定。

4.7 内部培训师的聘用:对于内部培训师,采用各部门提供候选人,由计划财务部统一审查、考核的方式。经计划财务部考核合格的培训师,由计划财务部发放聘书,聘为公司内部培训师。

4.8 内部培训师由公司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培训补助的标准和核发由计划财务部负责,具体补助标准为10元/课时。

4.9 计划财务部负责员工培训出勤管理。培训期间的出勤作为参训员工的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4.10 培训出勤管理要求如下:

4.10.1 自收到培训通知当日起,所有参训员工均应合理安排工作及私人事务,确保准时出勤。

4.10.2 培训期间所有员工上课均应维护本公司员工形象标准,并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4.10.3 员工培训时,须在培训记录表上签到。学员迟到/早退视同上班迟到/早退。培训记录表由计划财务部存档备查。

4.10.4 员工如因特别公务或其它紧急事宜确实不能参加培训的,须填写《参训员工请假单》,经部门经理审批后,于开课前一天交计划财务部备查。因

人员培训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第三篇

人员培训制度

一、目的

为提高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保障员工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营造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氛围,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职责

1、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公司级培训的组织实施,并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计划实施 资料存档以及本制度的执行。人力资源部设有专职培训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培训管理人员负责公司员工 培训规划的起草、上报(人力资源部主管和总经理)和组织实施,并对各部门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 持、 指导;各部门主管协助本部门培训计划的实施。公司的培训组织体系图示如下:

2、各部门负责公司级本部门职能业务及知识课程的讲解,负责组织本部门内部培训,并对内部培训的组织实施记录与资料存档:

3、总经理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各部门临时专项培训计划的审批。

4、培训产生费用的,组织部门应及对将产生费用及培训人员名单及具体金额报总经理,并根据培训内容与参加培训人员签订《培训合同》,其中在公司任职期间获取证书,获证人员需与公司签订五年的培训合同,对未满服务期离职或未满服务期将证书转出的,将根据未满服务期的期限,要求员工支付培训费,造成公司损失,公司可另行要求赔偿。 三、 培训的对象及分类

1、 培训类别:为方便管理,本制度将员工培训按照培训的组织实施机构(或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部

培训和在职学习两大类;按照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的不同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转岗和晋升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综合类培训。

2、内部培训

本制度所称内部培训是指公司内部各部门集中上课、野外训练的培训活动,由公司内部培训负责人,内部培训师/外聘培训讲师讲课、教练指导,或采用放光盘、录音方式上课等。

3、在职学习

本制度所称在职学习是指经公司批准的包括各类学历教育、研修班、参观考察、特殊岗位资格培训等需要到外部培训机构(院校)参训的培训。

3.1新员工入职培训及公司管理制度培训

(1)培训目的:使新员工迅速了解公司状况、融入工作环境,知晓本单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

(2)培训内容:公司及各部门的基本情况,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3)培训责任部门:

①企业文化,企业概况介绍:人力资源部;

②部门业务及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执行部门。

(4)培训方式:个别沟通或集中上课。

3.2专业技能培训

(1)培训目的:提高员工的争业技能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2)培训内容不限于:建造师、职称考试、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三类人员考试。

【人员培训制度】

(3)培训责任部门:企管部。

(4)培训方式:在职培训、内部培训。

3.3转岗和晋升培训

(1)培训目的:使员工适应岗位需要。

(2)培训内容:岗位技能培训。

(3)培训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组织和员工所在部门负责培训材料及师资。

(4)培训方式:内部培训

3.4 管理技能培训

(1)培训目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

(2)培训内容:根据公司的管理需求和管理者的能力状况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

(3)培训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

(4)培训方式:在职培训、内部培训。

3.5综合类培训

(1)培训内容人:涉及通用类、综合性的培训。

(2)培训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人员培训制度】

(3)培训方式:内部培训。

四、培训计划制定

1、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密切围绕公司战略与当前阶段的需求,以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公司培训管理的根本原则。

2、每年10月,人力资源部组织制定下一年度公司层面年度培训计划;各业务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并报送人力资源部备案。

3、制定培训计划前,需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依据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4、培训计划需报报总经理批准。

五、培训计划实施

1、培训组织者根据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联系师资、场地,发放通知,准备培训资料等。

2、培训组织者做好培训考核记录。

3、人力资源部组织参加培训的人填写《培训效果调查表》,或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

4、人力资源部负责监督公司培训工作落实情况。

六、培训资料存档

1、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层级培训课程所有相关的资料的收集存档,及各部门白主培训资料中《培训签到表》、培训课件及教材、培训照片的收集。

2、各部门:负责收集汇总本部门组织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培训签到表》、培训课件、教材等培训材料,考核试卷、《培训效果调查表》、《培训满意度统计表》;

七、师资队伍及资源共享

1、内、外相结合的|讲师队伍建立。

2、为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培训需求的讲师队伍。讲师来源主要以内部为主,内外并举的形式。

3、内部讲师指经过公司内部认证的员工,公司每年聘请一次。内部讲师享受一定的待遇,按课程和课时给予适当奖励(专业课程)。

4、外部讲师指从公司外部聘请的专业讲师,该类讲师的聘请事先需经人力资源部进行资质确认后方可到公司授课。

5、建立员工内、外部“导师制” 新员工必须由中心/部门负责人指定“导师”,导师原则上应具有

一年以上的入司工龄,高度认同企业文化且业绩优秀。

6、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建立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分析和总结各部门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整合培训资源,对部门效果较好的培 训项目,加以总结并组织推广。

八、培训费用管理

1、本制度所称培训费用分为内部培训费用和专项培训费用两大类。【人员培训制度】

2、内部培训费用指用于员工培训的教材、器材的购置、内部培训师费用等。

3、专项培训费指用于培训的报名费、考试费、培训费、资料费、学费、交通费、住宿、汽油费、过 路过桥费、停车费、租车费、所使用车辆的车船使用税、差旅费、手续费、工时费、与培训相关的费用 (培训期间的工资、补贴、补助、社会保险、、福利费等)及因受训员工补充所支付的人工成本付费用等。

4、培训费用的使用原则:先审批后使用的原则。

九、培训组织

1、培训组织责任人应在开课前到达培训地点,并在培训课前做好培训教材、教具、器材,培训评估 资料等的准备工作。

2、培训责任人和讲师应在开课前到达培训地点,检查教具的准备情况。

3、学员应在开课前到达培训地点,并签到。

十、培训纪律

1、准时参加培训签到,因特殊情况需缺课的,应经培训负责人同意办理请假手续。

2、学员、培训责任人在课间应关闭手机铃声,不准在讲课时间说电话,有妨碍他人听课的行为。 十一、相关附件

附件《培训合同》

附件《培训确认书》

附件《培训效果调查表》

培训合同

甲方:某某有限公司

乙方姓名: 身份证号码: 系甲方 部门员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就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的培训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根据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劳动合同期间,甲方有权

选派乙方参加培训,乙方同意接受培训选派。

第二条 甲方应为乙方支付培训费用,培训费用包括:

1、培训期间的报名费、学费、资料费、证书费等与培训相关的费用;

2、培训期间的差旅费、交通费、生活包干费及其他补贴等配合培训的

相关费用;

3、培训期间发生的参观、考察、接待、游览费用由乙方支付,如因特

殊原因,甲方已支付此类费用,则一并列入培训费。

4、其他与培训有关,由甲方支付的费用。

第三条 乙方同意履行以下义务:

1、严格遵守甲方和培训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

2、出国培训的,应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和培训所在目法律,培

员工培训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第四篇

[篇一:公司员工培训制度]

第一条员工培训的目标与宗旨

1、为提高员工素质,满足公司发展和员工发展需求,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建立学习型组织。

2、培训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能动性,把因员工知识、能力不足和态度不积极而产生的人力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幅度,使员工达到实现自我的目标。

3、公司的培训制度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促进公司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4、培训方针是自我培训与传授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员工培训制度

第二条培训的组织策划和实施

1、总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活动的统筹、规划。

2、各公司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具体实施。

3、公司其它各部门负责人应协助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培训的实施、督促,同时在公司整体培训计划下组织好本部门内部的培训。

第三条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1、公司的培训形式包括公司内部培训、外派培训和员工自我培训。内部培训又分为员工职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员工态度培训。

2、职前教育:公司新入职人员均应进行职前教育,使新入职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公司发展历程、管理规范、经营业务等方面内容。职前教育由各公司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和评估。员工培训制度

3、岗位技能培训: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各部门工作的需求,按专业分工不同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可视其实际情况合并举办。岗位技能培训由人事行政部门协同其它各部门共同进行规划与执行。由各部门提出年度岗位技能培训计划,报人事行政部门,再将其汇总报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根据需求统筹制定培训方案,6、培训中心、各部门、各分店要及时掌握培训需求动向,在公司统一培训的基础上,适时合理的调整培训内容。各部门、各分店等单位和个人也可以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培训要求和建议。

五、培训种类和内容

(一)新员工岗前入职培训是对新员工入职前进行的上岗培训,包括军事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三个部分。时间7天(收银员10天)。

1、军事训练时间1天,学习立正、稍息、各种转法和步伐。目的是培养员工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吃苦精神。

2、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间4天,内容如下:

(1)企业文化和制度培训,目的是使员工了解企业发展史,熟知企业宗旨、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和经营范围;学习和掌握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业务工作制度和道德行为规范;了解公司、部门、分店和所属公司的地点、内外环境、单位的性质、各种视觉识别物及其含义。

(2)岗位培训,培训部门要对新员工拟任岗位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岗位职责、业务知识、日常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操作要领。

(3)案例研究及模拟实习,以案例形式讲解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使新员工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而后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实习。

3、实际操作训练主要由优秀老员工按照公司员工“传、帮、带”责任制度,到分店跟班定向操作训练,通过运用和实践,巩固提高专业技能。时间2天(收银员5天)。

4、培训后进行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结合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成绩综合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对于补考不合格者,公司不予以录用。

(二)在职员工的培训

1、岗位培训是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知识、专业技能、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培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水平,每次培训集中解决一至二个问题,边学习边操作边提高。采用部门(分店)内训与培训中心组织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让员工了解每个岗位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等。时间3天。

2、转岗培训。对公司一般干部、员工进行内部调动时进行的培训,为其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技能。时间3天。

3、待岗培训、下岗培训:对考核不合格人员,或不胜任本职工作人员,或经常违规违纪屡教不改人员的培训,以期达到胜任本职工作为目的。时间7天。培训期间不享受工资和各项补助,费用自理。

4、升职培训:员工职务晋升后的培训,针对新岗位的要求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技能,以尽快胜任新工作。时间3天。

5、专业培训是对从业人员就某一专题进行的培训,目的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内容为行业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等。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派公司员工到优秀商场去参观学习;邀请供应商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公司、分店等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聘请权威性的专家、教授来公司、分店等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等。时间3天。

(三)管理人员的培训

1、经理助理及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的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充分了解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提高市场预测、决策、组织、执行和控制能力。培训内容主要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系统管理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培训形式以聘请专家、教授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为主,自学和内训为辅。

2、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学习公司管理手册,熟练掌握岗位知识,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针对财务人员、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等,目的是了解政府有关政策,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业务操作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培训时间3天。

以上各种培训内容除外请人员讲授外,均依照公司<岗位培训大纲>执行。

六、培训方法

1、以自办为主,外请为辅,采取培训中心讲师授课与各分店、各部门的专项培训相结合,相对集中的办法进行。

2、授课人以培训中心讲师为主,亦可通过聘请方式从公司技能明星、优秀员工、专业能力强的资深老员工中出任兼职讲师。

3、聘请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为员工讲课或组织训练,重点是军事训练、法律知识、卫生知识、商品知识和伪钞辨认等方面。

4、各部门、分店、所属公司的专项培训由单位自行组织,以内训的形式进行。

七、培训要求

1、培训工作要准备充分,注重过程,讲求效果,防止形式主义。

2、授课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参加培训的员工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准时参加培训,认真听课,细作笔记。实习时要尊重老员工,严格按规程操作。

4、培训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转正、升(降)级、晋(降)职、转岗的重要依据之一。参加培训的员工未经批准无故不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扣除培训期间的工资、奖金和补助,并作降级、降薪或辞退处理。

5、参加培训的员工培训过程中所获得和积累的技术、资料等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得私自拷贝、传授或转交给其它公司或个人。

八、其他

本制度从公布之日开始实施,同时废止公司旧的<员工培训制度>,此前公布的与本制度相抵触的规定、办法等也停止执行。

[篇三: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以达到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和政策

(1)公司培训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人员分层化、方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培训政策。

(2)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和脱产外出培训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员工通过突出的业绩和工作表现获得激励性培训和发展机会。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正式员工。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

第四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

(1)知识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挑战所需的新知识。

让员工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基本政策等,是员工掌握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技能培训

不断实施在岗员工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的应用、发挥、提高。

(3)态度培训

不断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及政治觉悟的培训,建立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五条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分为员工自我培训、员工内部培训、员工外派培训和员工交流论坛。

1、员工的自我培训。

员工的自我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公司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愿望 和条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公司会尽力提供员工自我培训的相关设施,如场地、联网电脑等。

原则上对员工自我培训发生的费用,公司不予报销。

2、员工内部培训

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

(1)新员工培训。

(2)岗位技能培训。

(3)转岗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公司员工调换工作岗位时,按新岗位要求对其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4)部门内部培训。部门内部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由各部门组织,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汇报培训情况。

(5)继续教育培训。公司可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培训。

3、员工外派培训。

员工外派培训是公司具有投资性的培训方式。公司针对员工工作需要,会安排员工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在公司以外进行培训。员工个人希望在公司以外进行培训(进修),需填写<员工外派培训申请表>,并附培训通知或招生简章。由人力资源部审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名。外派培训人员的工资待遇、费用报销由人力资源部决定。

4、员工交流论坛

员工交流论坛是员工从经验交流中获得启发的培训方式。公司在内部局域网上设立员工交流论坛。

(三)被培训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被培训者的权利

1、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员工有权利要求参加公司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

2、经过批准进行培训的员工有权利享受公司为受训员工提供的各项待遇。

第七条被培训者的义务

1、培训员工在受训期间一律不得归于规避或不到。对无故迟到和不到的员工,按本公司考勤制度处理。

2、培训结束后,员工有义务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3、外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员工应将其学习资料整理成册,交由人力资源保管。并将其所学教给公司其他员工。

4、员工自我培训一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如需占用工作时间的,在人力资源部备案后,需凭培训有效证明,经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做相应处理。

5、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受训员工必须与公司签定培训合同。

(1)外部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

(2)公司支付培训费用3000以上的。

(四)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基本程序如下:

1、培训需求分析。

2、设立培训目标。

3、计划培训项目。

4、培训实施和评价。

第九条其他各部门负责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培训的实施、评价,同时也要组织部门内部的培训。

[篇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通常来讲,即是为管理服务,这套培训管理制度就牵涉到两个方面:一是培训,二是涉及到与企业规章制度中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及培训整个过程的管理。

那么,本培训管理制度就包含了企业开展培训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诸如制定此管理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培训各流程中大大小小的各项具体事务,最后还应包含本制度执行的监管情况及制定后执行时间等等。

当然,单从理论上讲朋友们读完之后大多依然不知道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应从何处下手,具体如何制定。下文中,世界工厂网小编汇总了一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范本,与您分享如下:

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范本一

(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以达到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和政策

(1)公司培训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人员分层化、方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培训政策。

(2)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和脱产外出培训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员工通过突出的业绩和工作表现获得激励性培训和发展机会。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正式员工。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

第四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

(1)知识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

让员工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基本政策等,是员工掌握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技能培训

不断实施在岗员工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的应用、发挥、提高。

(3)态度培训

不断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及政治觉悟的培训,建立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五条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分为员工自我培训、员工内部培训、员工外派培训和员工交流论坛。

1、员工的自我培训。

员工的自我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公司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条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公司会尽力提供员工自我培训的相关设施,如场地、联网电脑等。

原则上对员工自我培训发生的费用,公司不予报销。

2、员工内部培训

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

(1)新员工培训。

(2)岗位技能培训。

(3)转岗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公司员工调换工作岗位时,按新岗位要求对其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4)部门内部培训。部门内部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由各部门组织,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汇报培训情况。

(5)继续教育培训。公司可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培训。

[篇五: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打造最优秀的企业员工团队,建立学习型企业,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适应公司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指导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即所属各分公司、各分厂)深入细致、有序高效地开展岗位培训和专项培训、技术练兵工作,使公司培训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2、培训工作基本原则:

(1)全员性: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所有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管理层到员工层都要积极参加培训、不断学习进步。

(2)针对性:培训要有目的,针对实际培训需求进行。

(3)计划性:培训工作要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4)全程性:培训工作要贯穿岗前、在岗、转岗、晋职的全过程。

(5)全面性:培训内容上把基础培训、素质培训、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培训方式上把讲授、讨论、参观、观摩、委培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6)跟踪性: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要有结果与奖惩,要定期、及时检验、评估培训效果。

二、培训组织体系

1、人力资源部是公司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培训组织体系的领导与管理,公司培训的计划与综合、组织与协调、监督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考核考察以及各部门培训工作的指导与管控等。

2、为保证实现公司整体培训任务以及督促各单位内部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公司内建立自上而下、权责明晰的培训组织体系和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保证公司以及各部门的培训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在培训业务上由人力资源部统一指导与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培训工作的贯彻落实到位。

3、各部门、各单位设立兼职培训管理员,各部门培训管理员一般由经理或助理兼任,各单位可由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兼任。原则上培训管理员尽量由内部培训师兼任,要求必须有能力有时间承担培训任务。兼职培训员在做好本岗位工作的前提下,业务上接受人力资源部指导,负责本单位训前需求调查、培训计划的制定与上报、组织实施及训后跟踪评估等工作,并完成公司交办的培训任务。

4、部门经理和各单位负责人要积极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培训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项目长抓不懈。定期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应知应会、提高工作能力与方法的培训,督促、指导培训员完成部门培训任务。如果培训员工作出现疏漏,部门主管要负有连带责任。

5、各部门、各单位培训管理员要随时收集与培训工作相关的基础信息,积极对公司培训工作提出反馈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作为培训员年度考核依据之一。

6、每年年终,公司将根据各部门的培训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实施专项奖惩,对于培训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培训管理员本人,分别给予奖励;反之,对于培训工作开展不力、未达到规定培训要求的部门,对该部门、培训管理员予以处罚。

三、培训作业流程

1、建立规范的培训作业流程,使培训工作程序化、制度化,保证公司培训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进行。

2、参训对象分析。培训前要对参训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工作经历、知识掌握程度等,掌握参训对象的整体概况。通过人事基础数据收集、与参训对象上级和代表性人物面谈,了解当时企业在该岗位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法。(附表一:<参训群体分析表>)

3、培训需求调查。在参训对象分析基础上,展开对参训对象客观、准确、细致、全面的培训需求调查,明确培训要解决的问题与培训目的。(附表二:<培训需求调查表>)

4、编制培训计划。根据对参训对象的分析以及培训需求调查结果,由培训部门结合受训部门实际情况,制订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明确参训对象、参训人数、培训目的、培训内容。要确定本次培训负责人、主持人、讲师、助教(现场音响师、纪律稽查、道具、联络),做到分工明确、保障有力,保证培训计划的可执行性与必执行性,做到形式庄重、气氛活跃、效果达到。(附表三:<培训计划表>)

5、培训计划的贯彻落实。培训计划一旦通过,负责部门要严格实施计划,不得随意更改计划内容,不得半途而废。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定期对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负责人、助教人员提前15分钟到达培训地点,检视人员到场情况、现场布置、音响电器调试、教材道具等做好培训准备工作,参训人员提前10分钟到达培训地点签到,讲师提前10分钟达到培训地点熟悉现场环境,保证培训准时按计划按要求进行。大型培训应提前邀请公司领导或参训人员上级领导到会致辞典礼,向学员明确培训目的、意义、纪律要求、考核奖惩等。小型临时性培训可以简化操作,人员分工可以兼任,但不能出现责任缺项,降低培训工作要求。

7、培训效果评估。

(1)训中评估:对于时间较长的培训和外训项目,在培训中场休息、第一天结束后,培训负责人要随时与关键学员交谈,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学员的期望、有关领导的进一步要求,并与讲师及时沟通局部调整,确保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2)讲师评估:公司级别的培训结束后,由参训人员对讲师的讲课效果进行打分测评,测评结果录入讲师档案(附表四:<讲师授课效果调查表>)。

(3)跟踪调查和回访:在培训结束后两周或一个月后安排讲师、培训负责人与参训人员及其上一级领导回访面谈,通过跟踪调查表、谈话等方式了解培训目标达成与否,参训人员行为改进、技能提高程度、新知识接受领会情况,作为培训工作考核和改进的依据。对于驻外单位的调查,可以委托该单位培训管理员实施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8、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要有考核,以强化、检验培训效果。有关部门要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参训人员如果对考核过程存在疑义,可随时到人力资源部反映情况,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调查落实,并要在一周内将调查结果通知提议人员。

9、培训结果。培训完毕后要检验是否达到了培训目的。考核结束后要有结果,成绩优异者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成绩不合格者给予处罚,奖励和处罚情况录入员工档案,作为晋升或增薪的依据之一。由培训负责人对培训过程所有的原始资料要做汇总与记录,培训记录统一交人力资源部备案。(附表五:<培训记录表>)

10、培训档案。一次完整的培训,必须要有培训计划、签到表、培训记录、请假条、出差条等原始记录,各部门未按照要求保存培训原始资料的,公司不承认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一次完整培训结束后,要把一切相关的培训原始资料编号入档,人力资源部保存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与培训结果成绩单,培训相关部门保存培训调查、培训考核试卷、奖惩情况等其它一切原始资料。

11、培训汇总。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要作出专项培训总结。各部门、各单位兼职培训管理员负责按时间顺序每月整理、汇总本环节的所有培训,作出月份培训工作总结,每月25日前上报人力资源部培训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每月按时间顺序整理、汇总公司级的培训。各培训管理员每年12月15日前预报本环节下一年度培训需求,12月25日前总结全年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制订年度整体培训计划,并上报公司高层领导审批后执行。(附表六:<月份培训汇总表>)

四、培训管理职责

1、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级别培训、岗前培训、外出培训和大型专项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做好各环节部门培训、部门内部转岗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培训落实情况。

2、公司培训种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晋升培训、公司培训、部门内训、外出培训、参观考察、业余研习会等。培训方式包括:授课式、操作训练、观摩、观看录象、案例分析、讨论、自学后互相交流、外出受训、参观以及外出受训后进行再培训、技术比赛等。

3、岗前培训与管理方法

(1)岗前培训:即员工在上岗前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目的在于使新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熟悉公司组织结构,理解企业文化,学习公司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为上岗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所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均要接受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岗前培训,各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要积极配合做好培训工作。

(3)成批员工录用(人数在50人以上),人力资源部与各用人部门沟通,在确定参训人员、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讲师后,结合用人部门意见制定<岗前培训计划>(见附表七),人力资源部提前两天将培训计划下发相关用人单位与讲师,并做好培训保障工作(如培训场地的确定,白板、电源的保证等),保证培训工作按照培训计划顺利进行。

(4)生产部培训管理员负责统计生产系统未经培训而上岗的零星新招员工,人数达到100人后,由生产部管理员负责口头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岗前培训申请,人力资源部与生产部结合制定岗前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讲师、安排培训课程、落实培训场地,生产部负责组织参训人员,按时达到培训地点参训。

(5)对于因岗位急需而零星进入公司的人员(20人以下),各部门的培训管理员负责登记本部未经岗前培训而上岗的员工,经人力资源部与各用人部门协调,累计60人以上后统一安排岗前培训。

(6)岗前培训:公共课程,包括<企业简介与发展史>、<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保险、安全常识>等,原则上不低于16个课时。专业课程:(1)生产人员应知应会知识、操作规程等;(2)供应人员采购常识、谈判技巧、合同法等。其他需在岗前培训中增加部分专业知识技能、岗位特殊要求的,由该部门在训前3天提供培训内容、要求及考核试卷,必要时应由用人单位推荐培训讲师,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岗前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考试合格到所派部门报到,考试不合格者暂时到所派部门上岗,下期培训时接受补训、补考,考试合格转为正式上岗,考试不合格予以解聘,不参加者立即解聘。考核成绩与试卷存入员工挡案。

(8)岗前培训期间由人力资源部安排生产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体检,结合公司对外办确定体检时间,不参加体检者不允许上岗。

(9)人力资源部负责保存:岗前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受训人员签到表、培训效果评估表、考试试卷、参训人员成绩单等培训原始资料。

4、转岗培训与管理办法

(1)转岗:即在公司内部转变岗位的工作调动。转岗人员须接受转岗培训,培训完毕后,考核合格方可转岗。

(2)转岗培训目的在于使转岗人员熟悉新岗位的基本工作情况,掌握新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与方法,为上岗后顺利工作奠定基础。

(3)部门内部之间转岗,由所在部门进行培训与考核。

(4)跨部门转岗,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由接收部门进行培训与考核。

(5)培训实施部门要保存以下培训原始资料:转岗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培训人员签到表、考试试卷、受训人员成绩单。

(6)转岗之前未参加转岗培训的员工原则上不得加薪、晋职,不得参加先进评选。

5、公司培训

(1)公司培训由人力资源部安排,针对公司多个部门或公司某个层次的干部员工进行,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逐步提高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素质与工作技能。

(2)人力资源部组织普遍性、广泛性的公司级别培训,各部门培训管理员要积极配合执行。可以根据公司经营需要临时增补专项培训项目。

(3)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管理人员、普通职员和后备干部的日常培训,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小的现场专业培训由各部门培训专员负责计划、组织、执行,各部门培训由培训专员负责将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考核成绩上交人力资源部备案。

(4)公司培训采取整体规划的定期培训和解决实际需要的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需要,每年至少安排一期提高部门员工素质或工作能力为目标的定期培训,至少安排二期以提高员工业务操作能力为目的不定期培训。

(5)公司管理人员每年参加日常培训时间不得低于80小时,普通职员每年参加日常培训时间不得低于50小时。

6、外出受训与管理办法

(1)为开拓视野,扩大干部员工的知识面,公司鼓励有针对性的外出学习培训。

(2)按公司统一安排外出受训。如有特殊需要时,事先纳入计划,经批准后落实。(附表八:<外出受训申请表>)

(3)外出参加培训要遵守培训纪律,注意个人言谈举止,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4)外出参加培训时领取的书本、光盘等培训资料属于公司财产,培训结束后要到人力资源部办理资料交接手续和借阅手续后方可使用。

(5)外出参训回公司一周内,参训人员填写<外出受训记录表>报人力资源部,作为参加外训的证据资料保存,参训结束后有结业证或其他证明材料的,要将复印件交人力资源部存档。(附表九:<外出受训记录表>)

(6)所有参加外出培训的人员,回公司15天内将受训内容向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传达讲授,传达讲授时间不得低于外出受训时间的三分之一。外出参训回公司后,未按要求进行传授培训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

(7)训后总结:参加外训人员回来第三十天至四十五天内,将培训感受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效果,要写出<参加外训工作改进报告>,经所在部门经理签字后报人力资源部。

7、部门内训与管理办法

(1)部门内训由部门主管牵头,部门培训管理员负责制定培训计划与落实方案,并要纳入到各部门年度、月度整体工作计划中,保证内训质量。

(2)部门内训讲师主要由部门主管担任,完成对本部门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与工作方法。亦可由培训管理员或培训讲师担任。

(3)培训方式采取授课式、电教、操作演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也可以会代培等,总之要保证培训按质按量进行。

(4)公司各部门内训每月不可少于8小时,由部门培训管理员负责,每月25日把本部门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月内部培训计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以便督促检查。

8、参观考察与管理办法

(1)为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公司将不定期组织干部员工外出参观考察,各部门也可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提出外出参观考察申请,交人力资源部及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后落实执行。(附表十:<外出参观考察申请表>)

(2)公司级考察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专业考察由部门负责。

(3)需要外出参观考察的部门,提前一周填写<外出参观考察申请表>报人力资源部,内容包括:考察负责部门与负责人、拟考察企业或单位名称、考察目的、参加人员、考察时间、考察费用预算等。

(4)外出参观考察结束后,所有参与考察人员要填写<参观考察体会>,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考察组织部门负责将考察中的图片、文字资料、光盘等报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附表十一:<参观考察体会>)

(5)参观考察人员回公司10天内要将参观考察内容向本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传达、讲授,将所见所闻和考察单位的先进管理方法介绍给本部门员工。

(6)外出参观考察部门与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外出参观考察进行评估,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五、培训计划

1、每年12月15日前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需要,向人力资源部上报本部门培训需求计划。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每年12月25日前制订出下一年的年度整体培训计划(附表十二:<年度培训计划表>),呈报主管副总批准后执行。每季度末月份28日前制订出下季度的培训计划(附表十三:<年季度培训计划表>),每月28日前制订出下月的月度培训计划。

2、公司级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制订,各部门培训计划由各部门培训管理员负责制订。季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为年度培训计划的分解与落实。

3、年末、季度末各部门要总结本部门的培训实施情况,连同明年或下季度培训计划上交人力资源部。

4、人力资源部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年度、季度培训计划的落实执行情况。

5、人力资源根据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需要,及时调整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保证公司培训工作紧张、有效的开展。

六、培训考核机制

1、公司内所有培训都要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跟踪,掌握参训情况,评估培训效果,促进参训人员行为改变,提高工作绩效,并与其晋升晋级有机结合起来。

2、建立标准试题库,主要岗位设置a、b、c三套动态试题以便考核时使用。题型分为:填空题——主要考察学员对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要点的掌握程度(每空1分,共30空30分);判断题——主要了解学员对重点难点事项的理解正确与否(每题2分,共10小题20分);选择题——适用于考察要点较多的应知应会问题(每题2分,共10小题20分);简答题——只需能够回答要点即可,不需要个人发挥展开(每题5分,共3小题15分);实务题——结合参训对象所在岗位特点和培训目的,制定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考察对培训主题和岗位要求的理解掌握深度、宽度(共15分)。

3、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书写心得体会、实际操作技能、沟通面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考核部门要负责试题的保密性,禁止在考核工作中营私舞弊。

4、考核评定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考核成绩应在考核结束一周内张榜公布并记入员工档案。员工如果对考核的结果或过程有疑义,可到人力资源部或监察委申述,人力资源部负责调查、落实和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保证培训考核的严肃性。

5、按计划要求参加定期日常培训的干部员工,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者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公司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认定、发放,部门内部培训由部门提出申请,连同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培训试卷、考试成绩一并交人力资源部,经核实认定后领取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参加培训时间未达到应参训时间80%以上的人员,视为不合格,不得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6、培训合格证书分为蓝色、红色、紫色三种级别,蓝色证书用于员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单项技能培训;红色证书用于专项技能培训以及部门级系统、定期培训;紫色证书用于公司级定期系统培训、日常培训、管理培训和其它高级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级别由人力资源部认定。

7、员工按照要求参加内部培训课程并考核合格者,公司人力资源部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在公司内与学历证书同等对待。两个紫色证书等同于中专毕业证书,四个紫色证书等同于大专毕业证书,八个紫色证书等同于本科毕业证书;二个红色证书等同于一个紫色证书;二个蓝色证书等同于一个红色证书。外出受训证书由人力资源部视具体情况认定。

8、建立员工培训档案,采用一卡式管理。对员工进入公司后参加的所有培训项目和成绩,包括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单项技能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公司级培训、日常培训、管理培训和其它高级专业培训等填卡入档,作为员工晋职、增薪、定级、评选先进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大型公司级培训和特殊专项培训,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颁发专门的培训合格证书。

七、培训师规范管理

1、为了提高公司培训专业化水平,规范内部培训师选拔、定等、晋级和培养程序,本着"宽进严出,培养激励"的原则,由人力资源部、总裁办、行政部、监察委等相关部门组成"培训师认证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培训师选拔、考核、定等、分级工作,推动企业内训工作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

2、培训师基本条件:(1)本人相关岗位工作至少9个月以上,知识水平、技术熟练程度、行业经验在培训对象岗位或上一级岗位处于领先地位。(2)对所在岗位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要了解我公司行业信息和所讲专业最新发展动态。(3)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生产车间操作技术特殊岗位可以为中专或正规高中学历。

3、申报、选拔、定级管理程序:

(1)报名:凡公司员工均可经部门或上级同意,个人上报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课程名称、教材大纲、讲义节选。

(2)初审:符合基本条件并且申报材料合格的人员,可以参加试讲。

(3)试讲:按照"内部培训师选拔考核定级标准",申请人员按申报课程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培训项目。由认证评委打分,满分100分。

(4)实习:凡是通过初审的人员,实习期1个月。必须积极配合公司培训主管人员的课程安排,按时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实习期间享受公司规定的初级讲师待遇。

(5)定等:按照培训师标准a、b、c、d共四级,参考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培训学时进行综合考评,确定为最低级别d、

(6)晋级:培训师必须从最低级别d逐级考核,一季度考核一次,符合条件者晋升一级,即升为c级。依此类推,同时享受相应的奖励待遇。

(7)认证:内部培训师经人力资源部认定后,发放,取得证书的讲师方可进行培训。

安全培训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第五篇

[篇一: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安全教育意见与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安全教育制度如下:

一、安全教育领导机构

成立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解决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组长: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意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预防触电、溺水和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安全知识教育、校外活动安全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生活中各类安全常识教育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楼道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安全培训制度

三、安全教育主要形式

1、教师会。利用例会、教师安全专题会、暑期教师会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

2、学校集会。一般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校学生集会,总结本月安全工作,安排下月安全注意事项。

3、专题报告会。邀请铁路、交警、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电力等有关部门来校作专题安全知识报告。

4、班会。安全培训制度。各班利用班会,结合本班实际,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

5、利用广播、板报、图片展览、安全教育光盘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

6、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理化生实验课。课前有关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教育。

四、安全教育职责

㈠团委工作职责

1、利用广播、橱窗、板报、学生会、教师会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依法执教,热爱学生,面向全体,不得少于32学时。并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四级安全教育

人力资源部安排进厂的新员工(包括大学生、复员转业军人、外调人员、劳务工等)上岗前,必须进行公司级、单位级、车间(科)级、班组级的四级安全教育,并填写<新员工四级安全教育卡>(见附件1)交安全环保部安全教育科存档。

(一)公司级安全教育由人力资源部开据介绍信,受教育者持介绍信到安全环保部,由安全教育科负责组织,经闭卷考试合格后,由安全教育科开据安全教育介绍信,受教育者持介绍信和<新员工四级安全教育卡>和转入单位进行单位级安全教育。

公司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

1、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2、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4、有关事故案例等。

(二)单位级安全教育由各单位生产安保科负责组织,经闭卷考试合格后,由各单位生产安保科开据安全教育介绍信,受教育者持介绍信和<新员工四级安全教育卡>转入车间(科)进行车间(科)级安全教育。

单位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

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本单位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4、有关事故案例等。

(三)车间(科)级安全教育必须由车间主任(科长)负责组织实施,车间安全员协助,经闭卷考试合格后,由车间安全员开据介绍信,受教育者持介绍信和<新员工四级安全教育卡>转入班组进行班组级教育。

车间(科)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

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

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班组级安全教育必须由班长负责,班组安全员协助,教育结束后认真填写<新员工四级安全教育卡>并交生产部(安全环保部)存档,班组保存介绍信和培训记录。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有关事故案例;

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级安全教育结束后,由班组选定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与新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师徒期满前必须在师傅的监护下操作;师徒合同期满后,必须进行出师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工作。培训记录、考试内容必须建档保存。

第十五条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一)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二)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上岗。无证上岗的,按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要按照规定复审,逾期未复审或考试不合格者,<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予以注销。

(三)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取证、复审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安全环保部负责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和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的取证和复审;装备部负责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取证和复审。

(四)各单位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时取证、复审,持证上岗,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信息管理库。同时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

第二十一条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

(一)各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岗位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源辨识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培训具体安排列入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要做好记录,本人签字确认,并建档保存培训记录和试卷。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操作。

车间坚持每月一次、班组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班组要坚持每天班前安全会和安全交接班制度,并保存记录,参加人员要签字确认。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要结合每日的工作任务、性质,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各单位要设立固定的安全教育培训场所,并确保其正常运行,以提高安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生产设备检修和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部门要监督和检查各施工、检修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对施工、检修安全措施进行交底,并保存记录。

(三)各单位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和告知,并建档保存。

(四)各单位应根据季节特点、生产特点、危害因素分布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如安全比武、应急预案的演练、事故案例教育等。并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法制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五)各单位要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简报、标语、橱窗等宣传媒体,广泛地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单位安全动态,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第二十八条“四新”安全教育培训

各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前,应当对有关操作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并建档保存培训记录和考试卷。

第二十九条转岗、复工安全教育培训

职工调整工作岗位(包括调换工种)或离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相应的单位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十条对工种不变,一人多机(岗)操作的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车间应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查同意并确定相应的学徒期,进行安全、设备、工艺等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经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车间不得擅自安排一人多机(岗)作业。

第三十一条对严重违章作业人员的脱岗安全培训教育

应重新进行“四级”安全教育,经闭卷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发生工伤事故的人员,除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必须对其进行脱岗安全教育和学习。

第三十二条对外来参观、学习、实习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相关单位要按规定进行安全告知、并对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保存记录,并由专人带领。

第四十二条责任追究

对于未履行安全教育培训职责的行为以及造成事故的,依据<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考核办法>、<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办法>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解释权归安全环保部。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办法>同时废止。

[篇三: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教育和培训的时间

根据建设建教[1997]83号文件印发的<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如下:

(1)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每年不少于30学时;

(2)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

(3)其他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

(4)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

(5)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

(6)待、转、换岗重新上岗前,接受一次不少于20学时的培训;

(7)新工人的公司、项目、班组三级培训教育时间分别不少于15学时、15学时、20学时。

2、教育和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教育和培训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1)新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2)电工等特殊工种工人,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程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3)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3、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形式

(1)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三级安全教育是每个刚进企业的新工人必须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项目、班组这三级。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公司级。新工人必须进行初步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劳动保护的意义和任务的一般教育;

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

3)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等。

项目级。项目级教育是新工人被分配到项目以后进行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1)建安工人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纪律和文明生产要求;

4)在施工程基本情况,包括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作业部位及必须遵守的事项。

培训考核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第六篇

[篇一:员工培训考核制度]

为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创新化、强化其考核力度,特制定本员工培训考核方法。

一、培训领导机构

各单位上报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审定后实施,人力资源部是员工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并全面负责对各单位的考核工作。

二、考核标准

(一)安环知识标准

1、掌握安全生产、环保方针、政策和公司安环的规章制度及有关安全技术规定。

2、懂得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培训考核制度

3、基本掌握本岗位的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概况。

4、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工器具及本岗位的仪表设施、防护装置、安全装置等。

5、能准确掌握本岗位的安全规程。

6、掌握一般职工的安环职责。

(二)生产技术和工艺知识标准

1、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

2、掌握本单位和本岗位工艺流程知识。

3、懂得设备性能、原理、维护保养及操作。培训考核制度

4、熟悉本岗位安全生产、防尘、防毒知识。

5、做到“四懂”,即懂知识、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即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三、考核办法

本考核办法只从安环知识和生产技术知识方面考核,涉及其他方面由公司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加以考核。

1、各单位根据培训时间要求组织培训,结束后由公司安环部和生产技术部联合出题考试,并负责考试管理和试卷评阅工作,全过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考试成绩汇总各方面评定出优(95分以上)、良(80—95分)、中(60—80分)、差(60分以下)等,并按单位(可按车间统计)算出优秀率和及格率,评阅完毕后公布结果,并整理上报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特殊情况下考试成绩评定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

3、公司安环部和生产技术部负责对各厂进行培训考核,

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第七篇

[篇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内容

针对教育和培训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1、组织辖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简称“三类人员”)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三类人员”持证上岗。

a)、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的强制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生产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培训制度。经培训考核合格发放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

b)、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的安全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经培训考核合格发放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员<安全资格证>。

c)、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执行gb5306—85<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按国家、省、市各级和企业规定进行本工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上岗作业。

2、督促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企业拟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聘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a)、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实习生)必须进行公司、厂级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b)、特殊工种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种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c)、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第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学时

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2、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3、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4、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


人员培训制度相关热词搜索:医院人员培训制度 妇幼人员培训制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员培训制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员培训制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682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