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乡思的大意

乡思的大意

2016-09-30 09:42:1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乡思的大意(共6篇)诗词赏析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2011·滨州市)(一)古诗词鉴赏。(3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8 这...

诗词赏析
乡思的大意 第一篇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2011·滨州市)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3分)

7.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8.思念故乡 评分:共1分。

(2011·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答案】

一、(4分)

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11·达州市)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答案】

(三)(4分)

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18.C(2分)

(2011·大连市)

(三)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5.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三)15.(2分)“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1分)。

(2011·德州市)

(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乡思的大意】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8、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10.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2011·东营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题。

(一)(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7.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1·佛山市)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3.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4、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2011·广安市)

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0.D

(2011·河北省)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乡思的大意】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011·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乡思的大意】

(2011·湖州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 。(2分)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一)(4分)

15.(共2分,各1分)逐 移

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2011·黄冈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11·济宁市)

(一)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3分)

(一)6.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怀乡、思友(3分)

(2011·江西省)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二)(4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2011·金华市)(2011·衢州市)(2011·丽水市)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㈠(4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8年级上册古诗赏析及答案
乡思的大意 第二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一)

春日偶成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6.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分)

7.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

答案 6.(2分)徐徐春风 飘飘淡云 依依杨柳 簇簇春花

7.(2分)宁静恬淡 无忧无虑

(1分)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二)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完成下列题目(5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分)

(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简要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2分)

答案:

9.(1)对朋友的留恋,对友人离去的惆怅。

(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3)第一、二句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诗人想到的是在于朋友分别后,朋友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就连梦中也无法排除。这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及惆怅的别情。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

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7.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

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

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

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济宁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3分)

6.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怀乡、思友(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乡思的大意】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①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来源:学科网ZXXK]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答:

2.(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

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

3.(共4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

趣。(2分)

(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意对即可)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来源:学科网]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23.(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湖州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 。(2分)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③①②

15.(共2分,各1分)逐 移

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丽水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②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评分标准:第18题2分,意思对即可。 第19题2分,答出“烘托”的意思即

可。

台州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①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②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一)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温州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 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

15.(2分)依恋(不舍、挽留)

16.(2分)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舟山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4题。

(一)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乡思的大意】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16.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义乌

1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来源:Zxxk.Com]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

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

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

分)

金华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②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㈠(4分)【乡思的大意】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
乡思的大意 第三篇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

奉贤区古华小学 朱琴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能背诵古诗。

2、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体会诗意。

教学重点:熟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任务

1、开火车——搜罗你记忆中的经典古诗。

(有兴趣有能力的可以简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理由)

2、师:的确,唐诗宋词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赅却

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出示诗题《乡思》《中秋月(之二)》并齐读)

说明:学习古诗,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习以为常了,因此“求新求变”地开始古诗的

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对之前自己识记的古诗来一番好好地复习。

这里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一般学生只需背诵,而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说说理由。

二、学习古诗《乡思》

(一)初读古诗《乡思》,正确流利

1、欣赏古诗画面,感受浓情

师:悠扬的琴声,唯美的画面,这就是唐朝诗人李觏的诗作《乡思》寥寥几字背后表达的无

尽意蕴。

2、简介作者:李觏

1)读准字音:觏(gou)

2)补充文字资料:李觏,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北宋思想家、诗人,世称盱江先

生。

3、初读古诗

1)谁愿意读一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音。(正音:暮mu)

2)指名再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3)自由朗读

说明:虽说是五年级,但对一些字的读音和书写依然应该加以重视,必须正音正形,毕竟“先

入为主”。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情景渲染再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教师点拨

落日:太阳下山的地方;

极:尽;

暮云遮:傍晚的云彩挡住。

3、再读古诗,说说你的理解

读完整首诗,联系诗的题目,你是否能说说古诗的大意呢?

说明:在大致理解古诗大意的过程中,其实也教会学生如何理解一首古诗的大意,既有学生

的“自主性”,又有教师的“引导性”,两者皆有体现。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同桌互读,边读边注意停顿

2)集体交流停顿,齐读古诗

2、感悟诗意

1)自由读并思考:作者李觏通过这首五言诗,想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感情?

2)指名交流。(板书:思乡之情)

3)体会诗人的心情后,再次吟诵(男女声配合)

(四)配乐、尝试背诵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三、学习古诗《中秋月(其二)》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老师吟诵古诗《风》,简介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对,他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中秋月(其二)》的

作者李峤。李峤,字巨山,唐代诗人。人们把他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2、释题。这是一组诗,古人常常以一个名字写一组诗,于是用其一、其二等加以区别。

3、自由朗读。

说明:这首诗及作者都是学生较陌生的,所以适当的补充和解释是非常重要的。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学生再读这首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教师点拨

圆魄:中秋节的月亮 皆:都

言:说 安:怎么,反问词。

3、再读古诗,说说你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

4、小结:的确,正像李桥所说的那样,中秋之夜未必每一个地方都是皓月当空,只是当时交

通不发达,无从考证,诗人李峤在诗中所说的在今天看来的确是非常正确和科学的。

(学生浏览一组中秋之夜各地的天气情况的画面)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自由朗读,边读边注意停顿

(2)交流停顿,齐读古诗

2、感悟诗意

(1)师范读

(2)体会诗人的心情,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展现了诗人敢于质疑的精神,

再次自由朗读,体会感悟。

3、尝试背诵

1)挑战背诵 2)开火车背诵

说明: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在一般的唐诗中是比较少见的,可以说体现的是作者的

一种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因此诗意的理解很有必要。

四、大家都来赛

1、简述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学的古诗的作者都姓李,那么接下去我们就来个李姓诗人诗作大

比拼,以小组为单位。

2、小组比赛。

说明:这样活泼的复习形式相信能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又撷取了浩瀚古诗海洋中的两颗明珠,相信又带给大家全新的感受,希望大家利

用课余的时间多读古诗,领略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给你的震撼和自豪感。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

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乡思》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

的浓郁乡思。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

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

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

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

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

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突出

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中秋月(之二)》这首诗则是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

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

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

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体现的是诗人的一种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教科书上的学习和课外阅读,学生的古诗已经积累了

不少,对于古诗的朗读、理解、背诵已经有了一定的习惯和方法。而且这类古诗仅限于学生

能背诵,大致知晓古诗的意思,因此学习本身不具备太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编写说明中,编者明确指出:“古诗诵读的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只要大致了解

古诗的意思,不要作过多的讲解。”,基于这一精神,将这两首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为:

1、熟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能背诵古诗。

2、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体会诗意。

四、教学分析

如今,我们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大量地加入落日“古诗诵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

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激发学生常读古诗、

爱读古诗的好习惯,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但“古诗诵读”的教学与之

前的古诗教学已经大不相同,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人文性,即不讲究字面讲读,而侧重于读、

诵、悟。因此,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1、兴趣激发很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

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要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于是,在课堂一开始就来一个“搜罗你记忆中的经典古诗”,

既是学生古诗积累的一种运用,也是其自信心的一种锤炼,在交流中享受成就感。

2.读诵诗文是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而且这也是如今“古诗诵读”的一大

教学重点和手段,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不厌其烦

地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而教师只作“雪中送炭”。 如在两首古诗的教

学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请学生再读这首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

哪些地方不明白。2)教师点拨。同时“读诵”始终贯穿其间,有初读、再读、范读、边思边

读等,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同时根据两首古诗的不同风格采

用不同的“催化剂”,帮助学生背诵。如《乡思》配以幽怨的乐曲,激发学生感同身受的思乡

古诗乡思的意思_乡思阅读答案_作者李觏
乡思的大意 第四篇

<乡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觏。其诗词全文如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译文]
人家说日落的地方是天涯,我能看见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却看不见我的家。古诗乡思的意思_乡思阅读答案_作者李觏。我已怨恨层层群山把我和我的家分隔,可层层的群山还是被无尽的云朵所遮盖。
[鉴赏]
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是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这首诗属于第一种写法。诗人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思乡诗大全
乡思的大意 第五篇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思乡诗大全

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诗大全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8、<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9、<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10、<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11、<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12、<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13、<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14、<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5、<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6、<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7、<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8、<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9、<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2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杜牧的诗全集
乡思的大意 第六篇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诗全集

3、<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诗全集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8、<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遥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9、<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0、<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1、<遣怀>

道泰时还泰,时来命不来。
何当离城市,高卧博山隈。

12、<送友人>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13、<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4、<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5、<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6、<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17、<雨中作>

贱子本幽慵,多为隽贤侮。
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
一褐拥秋寒,小窗侵竹坞。
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罂古。
酣酣天地宽,恍恍嵇刘伍。
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
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18、<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

19、<春思>

岂君心的的,嗟我泪涓涓。
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
自是求佳梦,何须讶昼眠?

20、<九日>

金英繁乱拂阑香,明府辞官酒满缸。
还有玉楼轻薄女,笑他寒燕一双双。


乡思的大意相关热词搜索:乡思的诗意 乡思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乡思的大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乡思的大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624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