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风筝贴吧

风筝贴吧

2016-09-07 13:25: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风筝贴吧(共5篇)让风筝飞吧让风筝飞吧14级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孙锦提到阿富汗,不知道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战乱?塔利班?本拉登?在以前我觉得那是人间的炼狱,那是鲜花不愿盛开的地方,那是有许许多多儿童却没有一个童年的凄凉地。在细细品读《追风筝的人》时,我慢慢发现我错了,错的一塌糊涂。阿米尔的童年,和阿米尔...

让风筝飞吧
风筝贴吧 第一篇

让风筝飞吧

14级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孙锦

提到阿富汗,不知道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战乱?塔利班?本拉登?在以前我觉得那是人间的炼狱,那是鲜花不愿盛开的地方,那是有许许多多儿童却没有一个童年的凄凉地。在细细品读《追风筝的人》时,我慢慢发现我错了,错的一塌糊涂。阿米尔的童年,和阿米尔同时期的阿富汗儿童的童年绝对可以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一道浓墨重彩。

小时候,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爬上白杨树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把阳关反照进邻居的家里,惹得邻居很恼火,在那高高的枝丫上,他们相对而坐,没穿鞋子的脚丫晃来晃去,裤兜里满是桑葚干和胡桃。他们有时爬上“病玉米之墙”欢快嬉闹。而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放风筝了,每次哈桑都能追着风筝第一个找到风筝的着陆点,为他的主人阿米尔赢得荣耀。但这两个形影不离的伙伴在地位上却有天壤之别,哈桑的父亲阿里是阿米尔家的仆人,哈桑自然也成为了阿米尔家的仆人,因为他们是受环境排挤和侮辱的哈扎拉人,即使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阿米尔的童年在哈桑的陪伴下充满了欢乐,但他更想得到的是父亲的认同,因为父亲经常对他很冷漠甚至怒目相对。

看着阿米尔和哈桑快乐的玩耍,我开始羡慕他们了。童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能有一个知心的伙伴,哈桑就是这样一个童话般的童年伙

伴,对于阿米尔的要求他从不拒绝,如果阿米尔要求他吃土,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去完成,因为他不想阿米尔少爷不开心,他不想失去阿米尔的信任。阿米尔对哈桑的情感是复杂的,他并没有摆出恶狠狠的大少爷姿态,大多时候把哈桑当做朋友对待,但有时他又是排斥哈桑的,因为父亲似乎对哈桑喜爱有加,他不想其他人得到父亲的赏识,他要牢牢的拴住父爱。

慢慢地,阿富汗天空乌云密布,和平的钟声渐渐模糊,枪声不断向这个安宁的国度靠近。阿米尔和哈桑的“蜜月期”也即将结束。

在一次外出游玩中,他俩遇到了一生的敌人——阿塞夫,一个狂热喜爱希特勒的孩子,他嘲笑、辱骂哈桑的身份,阿米尔挺身而出,在被阿塞夫挟持后,哈桑拿出了他的弹弓,为了保护阿米尔,他可以不顾一切,即使注定惹上一生的麻烦甚至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感人至深,比地震得到的震撼还要大。他们艰难逃过了这次挑衅。1975年冬天,风筝巡回赛在阿米尔所在的街区举办,阿米尔等到了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最佳机会,精心的准备和高超的放风筝技术让阿米尔在父亲面前大展风采,他的风筝战斗到了最后,他几乎赢下了比赛,剩下的就是哈桑的事情了,在阿米尔割断自己风筝线后,哈桑需要在其他人之前拿到风筝并把它带回家,而这对于哈桑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哈桑是如此的智慧,他不用抬头就知道风筝最后会掉到哪里,并早早的在那里等待。但这一次,哈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死胡同、破布瓦砾、蓝风筝、哈桑,但是还有可恶的阿塞夫和他

的两个同伴。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哈桑就像一只野兽,正在无奈地等待阿塞夫的驯服。阿米尔看到这种场面,安静地、慢慢地呼着气,全身麻木。哈桑捡起一块石头,高高举着拿着石头的手,解开了自己的外套,一副视死如归的刚烈姿态,阿米尔张开嘴,几乎喊出来,如果他喊出来了,他生命中剩下的光阴将会全然改观。但阿米尔没有,他只是看着,浑身麻木。石头还是扔出去了,击中了阿塞夫的头,被激怒的恶狼扑向了哈桑,阿米尔紧握拳头,闭上双眼。哈桑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屈辱、痛苦、血迹遍布全身。阿米尔不忍看下去,跑开了。就这样,阿米尔的内心埋下了内疚与惭愧的种子。

其实,哈桑看到了巷头的阿米尔。但他没有告诉阿米尔,更谈不上责怪他。为了不再忍受内心谴责的折磨,阿米尔又用一种栽脏的方式逼走了哈桑父子。随着战争的不断逼近,阿米尔和父亲也去了美国的旧金山,在那里,阿米尔邂逅了索拉雅,在父亲的帮助下阿米尔和索拉雅喜结连理,健康的两人婚后却一直没有孩子。有一天,阿米尔接到了拉辛汗叔叔的电话,拉辛汗叫阿米尔去巴基斯坦白沙瓦见见他,并告诉阿米尔: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到达白沙瓦的阿米尔从拉辛汗叔叔那里知道了一切。哈桑是自己的父亲与他的母亲所生,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知道自己站在巷口看到了发生的一切,自己默默忍受着一切。知道这一切的阿米尔内心是奔溃的,他要去找到哈桑,为自己救赎。但是哈桑父子却被塔利班残忍杀害,只留下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一次,阿米尔不想再次心有惭愧,他要去喀布尔找到侄子。艰难的找到侄子索拉博后,却发现侄子被儿时的

宿敌阿塞夫控制着。这一次,阿米尔没有退缩,以死相博,在索拉博的帮助下两人侥幸逃脱。经过死亡的威胁,阿米尔决定带索拉博回美国,妻子索拉雅也十分赞同,但政策并不允许阿米尔这样做,在一次次失望后,索拉博在浴室绝望的用刀片割开了自己的手腕。惊险抢救后,阿米尔告诉索拉博,索拉雅在美国移民局的亲戚能帮他移民到美国,但索拉博似乎对旧金山不再憧憬。无奈的阿米尔决定必须要带索拉博去美国,因为他不想索拉博再受任何伤害。到达美国的索拉博始终沉默不语,对一切都没有兴趣,直到一次阿富汗人的聚会。天空飞过两个风筝,阿米尔已经有四分之一个世纪没放过风筝了,阿米尔买了一个风筝,毫不陌生的用猛升急降的方法击败了其他人,阿米尔问索拉博:“要我去追那个风筝吗?”阿米尔看到了索拉博上翘的嘴角,索拉博第一次露出了微笑。阿米尔转身,追着风筝而去,心中念到:“为你,千千万万遍。”

《出版商周刊》评价说: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同时兼具时代感与高度文学质感,极为难能可贵。

是的,这是一部政治史诗。丰富的石油资源、纷繁复杂的宗教关系、极度难解的组织关系,这些让原本平静的阿富汗注定不安宁,让本可以享受幸福童年、完整人生的阿富汗人家破人散、混沌一生。塔利班,政府军,极端组织,外国军队,阿富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统一的政府组织,没有共同的大众向心力,

阿富汗人饱受痛苦,尝尽艰难。昨天,2022年冬奥会花落北京,刘延东副总理在最后陈述中说道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北京举办冬奥会的一大优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为什么阿富汗人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什么无数阿富汗儿童不能有快乐无忧的童年,阿米尔算是幸运的,至少他有过快乐的回忆,那天空中翩翩飞翔的风筝依然保留着他和哈桑的珍贵记忆。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一下这个贫穷的国度了。

阿米尔和父亲在去白沙瓦的途中碰到了俄国士兵,父亲为救一位妇女差点死在俄国士兵的枪下。他们对于俄国士兵充满了厌恶。1973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国王流亡国外,阿富汗共和国宣告成立。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再次发动军事政变,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次年,苏联出兵阿富汗,阿米尔和父亲开始逃离这个灾难现场:米格战机在头顶轰鸣,断断续续的的枪声,旁边有驴子的昂昂叫,一阵铃铛的声音和羊的咩咩叫,车轮压上砂砾的响声,黑暗中孩子的哭嚎,汽油、呕吐物和粪便的臭味。阿富汗人民的平静生活被彻底击碎,俄军直到1989年才全部撤离。苏联撤离阿富汗之后,阿富汗境内各派爆发内战。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后,阿富汗游击队接管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拉巴尼任总统。1996年9月,阿富汗伊斯兰武装“塔利班”攻占首都喀布尔,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领土,总统拉巴尼流亡国外,其他各派游击队在马扎里沙里夫建立其政治中心,建立反塔利班联盟。1997年10月27日,塔利班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

风筝
风筝贴吧 第二篇

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风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

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

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

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

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

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

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

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

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

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

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

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风筝贴吧】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③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风筝的图片、歌曲。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

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

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

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

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

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设置一个典型环节——合作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

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

的活动。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

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

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

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

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

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

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

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投影课

题并出示目标:见课件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做笔记。

(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1)检查预习,订正字词。(见课件)

(2)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

课件显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

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

些感受? (可从“我”的角度,也可从小兄弟的角度谈。)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

论、补充。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再启发提问。)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

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

“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因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生

共读。(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结构的?) (2)讨论明确:看

风筝——忆风筝——议风筝。 (板书)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学生与作品

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

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投

影仪展示学生的问题卡片。) (2)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

拨、补充。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

发下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可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其独特理解与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

(2)准备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句。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对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

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究。 师生与作品对话:

(1)师范读1、2自然段,生思考 [问题情境一]:

1、“我” 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 2、“四面都【风筝贴吧】

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

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角度探究)

[讨论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

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

到悲哀。

[讨论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

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

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指名朗读课文(3—4段) ,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情境二]: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板书] “我”:嫌恶 小兄弟:喜欢 2、从

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

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天真、活泼、聪明。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明确

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

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3)自由朗读第5—11段。思考[问题情境三]: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 答案在第几

段?(划出并自读之。) 2、“我不幸偶而

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

幸”?(自主探究,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

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明确后在书上划出,这是本文重点,可让学生自由感悟。)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

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

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

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兄弟已全然忘却,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呢?

(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

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

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

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4)[问题情境四]: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集体朗读)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可以适当提示背景资料。)

[讨论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

风筝
风筝贴吧 第三篇

《风筝》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憔悴( )( ) 诀别( ) 什物( ) ....

虐杀( ) 恍然( ) 荡漾(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⑪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

⑫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

⑬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

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9.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

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已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们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10.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悲哀”是因为

1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12.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14.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15.“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气”,不仅指 ,而且指 。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

16.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17.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二)

我以为放风筝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人生在世上,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远走高飞一下的。出门旅行,游山逛水,是一个办法,然亦不可常得。放风筝时,手牵着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然后停在高空,这时节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我想这也许是自己想飞而不可得,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罢。春天的午后,看着天空飘着别人家放起的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终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较为亲切,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真是的,在把风筝收回来的时候,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游罢归来,虽然不是扫兴,至少也是尽兴之后的那种疲惫状态,懒洋洋的,无话可说,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

放风筝还可以“送幡”(俗呼为“送饭儿”)。用铁丝圈套在风筝线上,圈上附一长纸条,在放线的时候丝圈和长纸条便被风吹得慢慢地滑上天去,纸幡在天空飞荡,直到抵达风筝脚下为止。在夜间还可以把一盏一盏的小红灯笼送上去,黑暗中不见风筝,只见红灯朵朵在天上游来游去。

放风筝有时也需要一点点技巧。最重要的是在放线松弛之间要控制得宜。风太劲,风筝陡然向高处跃起,左右摇晃,把线拉得绷紧,这时节一不小心风筝便会倒栽下去。栽下去不要慌,赶快把线一松,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来,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放松一步,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放风筝亦一例也。技术差的人,看见风筝要栽筋斗,便急忙往回收,反而加强其危险性,以致于不可收拾。风筝落在树梢也不要紧,这时节也要把线放松,乘风势轻轻一扯便会升起,性急的人用力拉,便愈

纠缠不清,直到把风筝扯碎为止。在风力弱的时候,风筝自然要下降,线成兜形,便要频频扯抖,尽量放线,然后再及时收回,一松一紧,风筝可以维持于不坠。

⑪好斗是人的一种本能。⑫放风筝也可表现出战斗精神。⑬发现邻近有风筝飘起,如果位置方向适宜,便可进行争斗。⑭法子是设法把自己的风筝放在对方的线兜之下,然后猛然收线,风筝陡的直线上升,势必与对方的线兜交缠在一起,两只风筝都摇摇欲坠,双方都急于向回扯线,这时候就要看谁的线粗,谁的手快,谁的地势优了。⑮优胜的一方面可以扯回自己的风筝,外加一支俘虏,可能还有一段的线。⑯我在一季之中,时常可以俘获四五只风筝,把俘获的风筝放起,心里特别高兴,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胜利品。⑰可是有时候战斗失利,自己的风筝被俘,过一两天看见自己的风筝在天空飘荡,那便又是一种滋味了。⑱这种争斗并无伤于睦邻之道。⑲这是一种游戏,不发生侵犯领空的问题,并且风筝也只好玩一季,没有人肯玩隔年的风筝。

18、抄出能概括这四段文字内容的中心句。

19、第2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风筝贴吧】

20、第3段中,作者从放风筝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段中文字回答)

21、概括第4段的⑬⑭⑮句每句话的内容,并用3个字的动宾短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 第⑬句:

第⑭句:

第⑮句:

这三句话的内容可概括为: 。

22、仔细揣摩第4段的⑱⑲两句的意思,简略说说这两句话间的内容联系。

(三) 废墟上的花朵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

然而新路却久久没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晾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到了这里,他们发现,有这一片多年来未见天日 的旧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

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都是英国从来没有见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有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

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了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一个人,不管他经历了多少苦难,一旦爱的阳光照耀在他的

身上,他便能治愈创伤,便能重新获得希望,便能萌生新的生机,哪怕是有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23、在下面各个字的后面加上拼音。

废墟( ) 恶劣( ) 萌生( ) 治愈( ) ....

24、解释下列两个词。

废墟:

生机:

25、细读全文了解花草种子的来历及恢复生机的经过。

①它们通常只生长在 ②它们是由 ③它们在 。 时带来的。 人,进功 的一处废墟上又恢复了生机。

26、用“一旦……就……”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27、认真体会文章结尾一段的含义。

《忆读书》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笸箩( ) 消遣( ) 天罡( ) 朦胧( )( ) .....

2.本文选自(《冰心选集》),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3.释词:

⑪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

⑫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

⑬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风花雪月:

4.作者渐渐明白要看什么样的书?用文中原句回答。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6.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你读了哪些书?请作简单的介绍。

风筝与线
风筝贴吧 第四篇

筝风与线

目 录

1、对现代家庭主妇之我见(3) 2、善恶果(5)

3、一块田地(7)

5、随时管教(11)

7、谈家庭礼节(16) 4、爸爸!不要用念的(10) 6、压岁钱(14) 8、开学了!(19)

9、爸爸!今晚要不要聚会?(21)

10、爸爸!我们来查经(23) 11、妹妹的新衣 (25)

12、老二读经记(27) 13、肉瘤不见了(29)

14、给女儿的一封信(31) 15、妳无效啦!(34)

16、女儿的营养午餐(36)

17、爸爸!您已说一百遍了(38)

18、爸爸,我得圣灵了!(40) 19、爸爸的运动器材(42)

20、爸爸要打一下(44) 21、修理与谢谢(45)

22、家庭聚会与家庭教育(48)

23、悟性祷告(51)

25、责备所喜爱的女儿(56)

27、节制(61)

29、骗囝仔(65)

31、电视机与我家(69) 24、班长之家(53) 26、无怨无悔的爱(60) 28、不要惹儿女的气(63) 30、童子哭了(67) 32、旷野里的家(70)

33、在地如天──记家庭聚会(72)【风筝贴吧】

34、炼(74) 35、恶魔走开!(76)

36、在神面前渐渐长大(77) 37、天国人(79)

38、老幺的生日(81) 39、曾经(82)

40、好香与好臭(84) 41、零食(85)

42、水鬼是什么?(87) 43、含羞草长大了(88)

44、苦涩的路(90) 45、总是爱看的书(91)

46、书迷的成长(93) 47、神的灵运行(95)

48、创意课表(97) 49、我很乖(99)

50、焦点的背后(101) 51、难忘那年暑假(103)

52、一句熟悉的话(106) 53、好不(107)

54、风筝与线(109) 55、母亲(110)

56、我一周岁(111) 57、爸爸早安!(113)

58、因为祂与我同在──我的推甄路(114)

59、用处(118) 60、查经与我(119)

61、纸鸢的对话(一)(121) 62、纸鸢的对话(二)(122)

63、纸鸢的对话(三)(123) 64、风筝的呢喃(124)

65、莫斯科娃娃(126)

67、墙上的一幅画(128) 66、新好儿女(127) 68、滴下脂油的路径(130)

1、对现代家庭主妇之我见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关键期”的实验。当小鸭子破壳后,在特定的时间内,它会跟随所接触的动物。平常小鸭在这时间内所接触的是母鸭,所以我们可看到它跟在母鸭后面走,但若把母鸭移走,让它在这段时间内接触人类,小鸭竟也会跟在人的后面走;因此,这个特定的时间称为“关键期”,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影响作用或其作用甚小。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也是由许多类似这种关键期所累积而成现有人格。例如:一个人是否会爱别人,也因着他从小是否获得足够的爱。

另有一种就是关于爱的实验。动物的母爱常令人感动,母猴爱小猴,甚至有母猴为了爱小猴而宁愿牺牲自己的故事;但若让小猴从小就离开母猴,代之以一具人造的假猴,身上同样有温暖的毛,当小猴肚子饿时,同样可在假猴身上得到乳吃饱。这只小猴在只有物质的供应而没有母爱的情况下成长,以后,当它成为母猴时,居然不会像一般母猴那样爱自己的小猴,当自己的小猴接近时,还会把它赶走。

以上二个实验虽是动物的实验,却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动物对于己身所生的孩儿,都要好好地付出时间、精力,才能得到爱的回馈,何况是称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

人类因人文思想而受到启蒙,开始重视人性的尊严,不只男人讲求人权,女人亦不例外,时常要求女男平等,因此,女人的地位提升,不再像古代被视为婢女,无理地遵守三从四德,也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在如今这个工业社会,女人为了与男人一较长短,纷纷走出厨房。的确,男女都是人,都是照着神的形象样式被造的,都如

同神那样地尊贵,因此,人性的尊严都要被尊重,都要一律平等的看待,不能有厚此薄彼的现象;但是,并不是走出厨房就代表女人地位的提升。男主外,女主内;男有分,女有归,这是男女平等最好的诠释,因为男女的生理情况本来就不一样,在这分工合作的世界里,各人守住自己的岗位,彼此尊重,乃是最实际的平等。

由圣经上看人类的由来,也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当初,造物主造了人类的第一代祖先,是用泥土所造的男人;而后,神看他独居不好,就从他身上取了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再带她到男人面前,他就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夫妻二人要成为一体。这些事在人看来似乎是神话,但却可以从此获得婚姻美满幸福的真理。

神用土造男人,并不用土再造女人,却从男人身上的肋骨造女人,所以女人是从男人身上出来的,二人就成为一体,既为一体,自然就应彼此保养顾惜,因为从来没有人会恨恶自己的身体;所以,丈夫爱妻子乃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为妻子丧命都在所不辞,怎会因一点小磨擦就不能忍受而告仳离呢?夫妻既为一体,就各自为肢体,但肢体的功用却不一样,脚不能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手也不能说:“我不是脚,所以不属乎身子。”手脚乃是彼此配搭而成为四肢健全的身体。夫妻的工作性质虽不一样,却能彼此配搭,而使家成为爱之窝。

再者,男主外,女主内,二者并无轻重之别,就如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造成,肋骨是管心脏,心脏的地位虽是隐藏,其重要却不容忽视;女人如同管理心脏的肋骨,当她将家整理得井然有序,使回到家里的丈夫犹如进了避风港,身心为之盎然,如同心脏有力,呼吸顺畅,身心愉快。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贴吧 第五篇

科学的种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

2.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

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而且种子已经萌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来细细品读一下《科学的种子》这首诗歌。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我想也会成为大家的心

声。放声读读全文,想一想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二、走进文本: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乘飞船探访天涯、潜入富

饶的大海,去采矿、牧鱼、安家)

2.小组交流,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3.汇报

(1)师:多么伟大的奇思妙想呀,但愿将来有一天能实现,体会读,感受“我”的奇思妙想。

(2)为什么称我的想法是奇思妙想呢?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引导与爸爸妈妈的想法的不同。

(3)补充牛顿小时侯奇思妙想、长大后创造的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类似的事例。师小节:看来,小时侯的奇思妙想,会为他以后成为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小时侯的奇思妙想就犹如科学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最终为人类做出贡献。难怪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大家齐读,自己再

读读,看有没有疑问。

学生质疑

(4)指导体会最后一节。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报效祖国的决心)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最后一小节

(5)试着背诵四五六小节。

三、走出文本:

1.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说出来让你的小伙伴听一听。(说自己的理

想)

2.仿写一小节诗歌。

3.交流创作。

四、课堂小结:

但愿大家的奇思妙想都能成真,记住:只要坚持不懈,种子总会发芽、长大。

五、作业:有语气地背诵课文,并把自己心田中的科学的种子完善一下,也成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爸爸:木枪耍妈妈:布娃娃

1、科学的种子———科学之果————献给国家

探访天涯

我:奇思妙想

潜入大海

教学反思:

学生读文兴致比较高,但在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时不知说什么,可看出学生平时是不关注科学知识的。所以在这节课后应开展课后阅读活动,搜集科学家小时侯好问、好想、好做的小故事,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启迪学生。

假如我可以变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字。

2、展开想象,说一说假如自己也可以变,想变成什么。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意为人们做好事的愿望。

教学重点:感受“我”变成小动物后的乐趣。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说一说假如自己也可以变,想变成什么,能够把语言组织完整,有条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可以变化,那么你们都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我可以变”这篇课文,看看我们的小主人他想变些什么?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思考小主人都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书上是怎样写的?(先说想变什么,再说怎样生活,最后说想为人们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各组汇报,互相补充。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三)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1、想想你想变成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驰骋,按照书上的表达方法说出自己的想象。)

2、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3、汇报,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好,都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而且都考虑到了为人们做好事,希望你的愿【风筝贴吧】

望有一天能够得以实现。

四、作业:把你们说的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板书设计:

4、假如我可以变

蜻蜓 除害

青蛙 捉虫

蚯蚓 翻松泥土

游天坛公园

学习目标

1.认读10个字,默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祁年殿和回音壁这两个景点的构造及特点。

2.了解祁年殿为什么是古今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迹,知道天坛是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

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依据本课认读字较多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使学生真正能做到正确、流利读

通课文;

2.依据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教给学生写游记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古老的首都北京有许许多多举世闻名的建筑,回忆一下。我们都了解哪些?

师: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座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天坛。

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及工具书。

2.考察学生对课文中生字及词语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

旷 怡 琉 镶 祈 殿 磅 礴 智 慧

(2)出示词语:

明媚 心旷神怡 祈年殿 镶嵌 殿檐 栩栩如生 时辰 气势磅礴 依然 皇穹宇 圜丘 恋恋

不舍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

4.谁愿意将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请你来评读

5.天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三、品味语言,产生喜爱之情:

1.默读课文、课文重点介绍了那几个景点(用----画出)

怎样介绍的(用~~画出)

2.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景点介绍给大家

祈年殿:

(1)远看:圆形、矗立

(2)近看:仰望、玉龙

(3)再近看:走进大殿、柱子

(4)谈谈感受

皇穹宇,回音壁:

说说回音壁的介绍中你最喜欢哪儿?

四、通读全文,体会游记的写法

1.自由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在写游览天坛是怎样将所见到的景点连到一起的?在每个景点的介绍中又是怎

样按序介绍的?

2.谁愿意和大家说说

五、延伸拓展

【风筝贴吧】

你还知道天坛有哪些景点?能再向大家说说吗?

六、作业

1.在第四段后按游记的方法续写其他景点。

2.写一写自己曾经游览过的一处景点。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5-07-05]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是感性的。阅读教学要尊重文本主旨和阅读者的感受,努力将学生心灵和材料意义直接连通起来。通过感知词语、文句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读表达、以读抒情,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和精神的交流。本课教学设计自始至终贯穿一份对鹅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初步产生喜爱之情的基础上,通过品词悟句,感悟喜爱

之情、抒发喜爱之情、升华喜爱之情。

阅读教学要“言意兼得”,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课教学设计通过比较阅读、联想表达等形式感悟“双

线交融”的构段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表达形式。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所在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这4篇课文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方法介绍了几种动物。通过对《翠鸟》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产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在《鹅》的学习中则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学生体验大白鹅

的可爱。

《鹅》写出了“我”家的大白鹅不仅漂亮,会生蛋,还能勇斗黄鼠狼保护鸡群,是个可爱的小动物。表达了“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鹅的可爱;另一条是小主人对鹅的感情线索。其中,第一自然段对

大白鹅的外形进行了描写,出了写出了大白鹅的颜色、姿态外,还抓住了大白鹅的额头与鸭子进行区分。第二自然

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了大白鹅的可爱、机灵和勇敢。

学生情况:

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大部分学生都通过电视或在动物园中见过鹅,但是没有仔细观察过鹅。班里学生大部分

是城里的孩子,没有真正养过鹅,所以对鹅的生活习性也不太了解。

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过写小动物的方法: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特点。对于文本这种使用两个具体事

例来写小动物特点的文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式

教学手段:教学课件

技术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引导学生抓住可爱这条主线,从漂亮、有趣、勇敢三方面感受大白鹅是个可爱的小动物。

2、通过朗读中体会、抓重点词句、想象拓展等不同方式,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动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词语导入,初步感悟大白鹅的“可爱”

多种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鹅的“可爱”

拓展想象,对比前文,体悟大白鹅的勇敢

抓重点词,转换角色,体会大白鹅的有趣

指导朗读,感悟形象,

感受大白鹅的漂亮

整合全文,梳理大白鹅“可爱”的线索

比较感悟,明确用事例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词语导入,初步感悟大白鹅的“可爱”

周身洁白、昂首挺胸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白鹅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在深入阅读之前,谁愿意当当小

老师,带领我们读读这些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学生带读:

回忆课文内容:谁能用这两个词语围绕大白鹅说一句话?从中感受到大白鹅的什么特点?

(预设:大白鹅周身洁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真是太漂亮了!)(教师板书:漂亮)

2、出示第二组词语,学生带读: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两眼圆瞪、引颈高叫(两组词语以不同颜色出示)

通过这两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你又感受到了大白鹅怎样的特点?(教师板书:有趣、勇敢)

二多种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鹅的“可爱”


风筝贴吧相关热词搜索:蜈蚣风筝贴吧 追风筝的人贴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风筝贴吧”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风筝贴吧"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229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