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家有虎妈

家有虎妈

2016-09-07 09:12: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家有虎妈(共5篇)家有虎妈家有虎妈“虎妈”走红,并不偶然。教育是地球两端的共同兴趣。美国人说“中国虎妈”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太可怕,中国人则反驳说蔡美儿并非真正的中国人,并且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早已改变……一时争得不可开交。“自由”、“个性”、“自尊心”固然重要,但是,一定就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吗?美国教育或许真不如我们原来想...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家有虎妈》,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有虎妈
家有虎妈 第一篇

家有虎妈

“虎妈”走红,并不偶然。教育是地球两端的共同兴趣。美国人说“中国虎妈”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太可怕,中国人则反驳说蔡美儿并非真正的中国人,并且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早已改变……一时争得不可开交。

“自由”、“个性”、“自尊心”固然重要,但是,一定就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吗?美国教育或许真不如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美妙,PISA检测结果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妈妈们有理由骄傲地说一句:我们培养出了更优秀的人才。但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是戴着应试教育的枷锁起舞,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童年的快乐重要,还是长大成人后的成功更重要?帮助孩子做出选择才是负责的妈妈,还是任孩子自我发展才是值得感恩的妈妈?应该禁止孩子做父母认为不该做的事,还是让孩子冒险尝试然后“碰鼻子转弯”?……这样的讨论可以持续很久,或许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钱亦蕉)

“悍母”自白

蔡美儿的书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版,但书名值得玩味。中国出版商把它当成育儿经来卖,抱着一种学习借鉴的心态;德国版书名比较中性,叫《成功之母》;而在美国叫做《虎妈战歌》,更像是一种挑战,而且这个时候出版“不是巧合,是操作”。

记者/邵乐韵

《虎妈战歌》,一本在正式出版前就已经炒得火热的书。

1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官网率先刊登了一段书摘,挂的题目很噱头:中国妈妈为何胜人一筹?这段看似揭秘的育儿文章果然引起无数人的好奇 (美国人当然占了很大一部分),紧接着,论坛里掀起了“难以置信”的尖叫甚至咆哮:怎么有这样无情的悍母,如此苛待自己的孩子,居然还自鸣得意地写成书!

属虎的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成长于精英家庭,为了杜绝“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自家应验,将父辈的森严家规一脉传承,和两个女儿约法N章:不许在外过夜;不许参加玩伴聚会;不可以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不能低于“A”;不许不学钢琴和小提琴…… 在这位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索菲娅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小女儿路易莎在12岁那年,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生活中的那么多规矩以及虎妈逼迫女儿练琴的细节俨然吓坏了一向“宽纵”的美国父母,两个小姑娘成为音乐神童不是重点,蔡美儿的“狠”才是问题,比如当面拒收女儿“没有用心制作”的生日贺卡。有人甚至发出倡议,别去买《虎妈战歌》。美国《时代》周刊由此探讨“严格管教是不是出路”的时候,封面配图是这样的:一个拉着小提琴的女孩,怯怯地仰视叉着双臂的母亲,母亲的脸并没出现,套句现成的台词,却是“霸气外露”。

虎妈事迹被美国主流媒体轮番报道,漂洋过海,也吸引了中国读者的关注。在“育儿宝典”越来越走俏的图书市场,中译本《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在1月中旬发售后不久,就登上了某图书销售网站非虚构类首位。中国读者也好奇:如何证明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

对于这一切,蔡美儿回复《新民周刊》采访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于我的书,外界存在许多误读。

我的书到底讲了什么?

《虎妈战歌》在美国社会引起热议后,各种评论和媒体邀约如潮水般涌来,让蔡美儿“倍感压力,精疲力竭”:一边要在学校教课,一边要安排媒体访问,周二是NBC频道的谈话节目《今日秀》,周三是《早安美国》的录制,然后是Fox电视台的采访和夜间脱口秀《科尔伯特报告》,接着要飞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言……

而即便在达沃斯论坛上,美儿也避不开育儿的话题。与她同场发言的哈佛大学教授、奥巴马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表达了对虎妈教育方式的不认可:“谁是过去25年来最瞩目的、让全世界改变看法的两个哈佛新生?是比尔·盖茨和马克·苏克伯格,他们都没毕业。”

美儿不得不在采访中辩解:与你可能在其他媒体上了解的内容——有些媒体取了误导性的标题《中国妈妈为何胜人一筹》——相反,我的书不是育儿指导,只是一本自传,记录了我如何使用“混血”方式——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最好的一面结合起来——教育孩子。有些在读者看来可能过分的地方,是想在美国文化语境中显得幽默些,带有一种自嘲。

“要申明一点,我没有说过自己是个„传统的中国母亲‟,也没有说过所有中国家长都是像我一样教育孩子的。我的父母是中国移民,我只是按照他们教育我的传统方式来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的确,蔡美儿在书的开头就说,她是宽泛定义“东方母亲”和“西方母亲”的。 祖籍福建的蔡氏家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移民菲律宾,蔡美儿的父母又在60年代移民美国,美儿自己则嫁了一个美国犹太裔丈夫,实在算不上正宗的“中国妈妈”。她只是借“中国妈妈”指代自己的教育方式:中式传统的严教圈养,取代西式一贯的宽松放养;尽早为孩子的未来作打算、培养好的习惯、树立信心,而不是像西方家长信奉的尊重孩子个性、鼓励他们自由发展。

书籍引发的一大讨论是关于“选择”。蔡美儿认为,传统的美式教育法给予孩子过多自主选择权,即所谓的“个人自由”。理论上,听起来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就表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决定吃什么、玩多久的电子游戏、看多久的电视。“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我相信,在孩子们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前,没办法自己做出明智、成熟的决定。”

即便她那管头管脚的教育方式遭到不少f美国母亲的排斥,她还是觉得,美国家长或许能从传统中国教育方式中学习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孩子幼年“塑形”阶段。另一方面,她也

提到,在许多东亚文化中,孩子的选择权太少,“对于中国家长,包括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长,我倒希望向他们强调一下给孩子放权的重要性”。

书中另一个争议点是,强调“死记硬背”还是强调“开发创造性”。美儿说,如今许多美国学校一味强调创造力,却忽略了记诵和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学方面。“美式教育把„死记硬背‟看成是„创造性教育‟的对立面,两者不能并存。但我觉得它们并不互相排斥,应该把它们合二为一,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同样的,中国教育对死记硬背的强调胜过创造性,个人认为可以增加对„创造力‟的开发。” 美儿家的平衡法是:爸爸关注创造力和自由度,妈妈负责传统的亚洲教育方法,有点红脸白脸的味道。要强的她希望女儿也学会自强,让她们看到激发潜能的可能性。

“让我最伤心的是有人说这种严厉教育下得到的只能是机器人。我的孩子不是机器人。她们很有魅力。”美儿说。大女儿索菲娅也曾在《纽约邮报》以公开信的方式为母亲辩护:我承认我有一位不可违抗的母亲,但现在18岁了,即将离开老虎笼上大学,我很高兴你和父亲如此教养我们。许多人指控你只会培养不会自我思考的机械化小孩,但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你的严格作风让我们更独立;每个人似乎认为艺术属于天分,但你却教育我们,即使是创意亦需努力;另一个我经常听到的批评,是指你造成子女视野狭隘,但事实上,你和父亲却教导我为求知而求知,不附带其他条件或目的。

各国看虎妈

中信出版社负责引进《虎妈战歌》一书的策划编辑王菲菲说,该书去年年中就在欧美国家引发了激烈的竞价,除美国外,在英国、丹麦、意大利等国家均以最大的关注、最快的速度被授权引进。

留德14年的教育学博士后俞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蔡美儿的书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版,但书名值得玩味。中国出版商把它当成育儿经来卖,抱着一种学习借鉴的心态;德国版书名比较中性,叫《成功之母》;而在美国叫做《虎妈战歌》,更像是一种挑战,而且这个时候出版“不是巧合,是操作”。

与新书上架几乎同时的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年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启动的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出炉,第一次参加测评的上海学生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震撼国内外。

《华尔街日报》称,过去十年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十年,对美国而言则是相对衰落的十年,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引起了社会全方位的反思。单是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凡是谈及教育议题,必然谈及中国;凡是谈及未来竞争,也必然将中国作为激励国民的靶子。

这次的PISA结果更让美国坐不住了:他们自己的学生成绩几乎在中游水平。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认为,中美青少年成绩的对比让美国暗淡无光,《纽约时报》援引里根政府时代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

的震撼感。虎妈确实刺痛了美国人的神经,《洛杉矶时报》把她的书描绘为“像病毒一样蔓延”。

德国媒体几份大报也纷纷发表评论。《世界报》的书评写道:“《虎妈战歌》在美国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在于,在大西洋彼岸,对于世界历史衰落的恐惧在蔓延:中国似乎是地平线上的新强国,向中国人学习,就意味着学习胜利,至少有些美国人这样相信。但德国没有这种借口。要是蔡美儿的宣教手册也在我们这里成功的话,就得认真地为德国的孩子们担忧了。”

瑞士《新苏黎世报》认为,“在全球霸主地位的争夺中,中国和西方平起平坐。这个角力早就涉及了社会制度。目前,资源之争似乎尤其激烈地在教育领域迅速展开。对于精英大学耶鲁的华裔法学女教授的新书,西方的愤怒反应就是其表现。”

在前三届PISA测试中,北欧国家芬兰始终保持第一,引得不少国家向它取经。“在芬兰,教育理念是鼓励和引导孩子取得最好的成绩,而不是靠惩罚性手段逼迫。”芬兰教育委员会高级顾问克里斯蒂娜(Kristiina Volmari)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估计大多数芬兰家长和老师对蔡美儿的做法会反感。“如果在芬兰,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可能还会被诉诸有关部门,因为我们有着非常严厉的儿童保护法,包括禁止肉体惩罚。”

也有中国家长不赞同蔡美儿的做法,并认为她完全不能代表中国妈妈。洪晃就撰文称,“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 “蔡美儿的育儿之道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文化的写照;这种文化以吃苦为荣,没个人权利的什么事,而且教导母亲们——她们的价值全系于孩子身上”,不过“大部分的华人母亲在育儿之事上的思维已然更为开明”。还有网友在论坛里指责,蔡美儿口口声声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其实是为了给自己挣面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本书充斥着与孩子的斗争,是反面典型案例。

当然,虎妈也绝对不会缺乏知音。有位叫“Hidudu”的中国年轻妈妈在网上发表了千余字感想,“注意到这本书也是因为国内众多的负面评论引起了我的好奇”。“最近一段时间,至少是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这段时间,西方的快乐教育极为流行。诚实地说,我也是一个受到鼓舞的执行者……但是我并不赞同散养。好像很多人都把快乐教育和散养当成一个概念。其实,我是一个被散养养大的孩子。小时候很快乐,这段快乐的岁月很长,但是现在在我的脑海里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这位妈妈赞同虎妈的那句话: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我个人认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设置一些困难对孩子还是很有好处的,毕竟那个时候,您还能在他身边,您还能有所作为。虎妈的做法是亲自出马给女儿设置严格的规则,执行过程中困难自然一个接一个,只不过,虎妈的严格和执行力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力。”

“我也是带着一把批评和好奇的„剑‟去看这本书的。但是看完后,我的想法有了些改变……虎妈的书让我感动,因为她的真实和激情。尽管她和女儿们都认为她是一个爱炫耀的

人,但是,我在她的书里没有看见任何的炫耀,只有真实而幽默地陈述和细致的反思。这本书值得所有的妈妈拜读和思考。”

“猫爸”教出“哈佛女儿”f

学校教育要体现的是普世性教育,达到培养通才、社会人的目的,家庭个性化教育,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蔡美儿只针对技艺上培养,我认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个性品德更重要。 记者/任蕙兰

向来,教育方法优劣是以“教育产品”说话。

“虎妈”蔡美儿有两个很拿得出手的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姐姐索菲亚14岁把钢琴弹到世界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厅,妹妹路易莎12岁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姐妹俩还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记录。两个小家伙不但迷人可爱,身怀绝技,还很有情商,索菲亚知道关键时刻在《华尔街日报》上发文力挺风口浪尖的妈妈。

《虎妈战歌》中,姐妹俩每一张照片都笑容甜美,但想到笑颜背后的耳光、辱骂和超负荷练习,西方人凌乱了:敢情“中国妈妈”都是“虎妈”,那下一代美国人的日子咋过?中国人也凌乱了:只有做“虎妈”才能把孩子教好?咬咬牙,看来下手的棍棒要重一些。

教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可不这么认为,他很满意自己的新称呼——常帅的老爸,女儿常帅在与美国最优秀学生的竞争中获胜,去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当地报纸称常帅“跳舞跳进哈佛”,这个女孩坚持跳了12年舞。更让莘莘学子“羡慕嫉恨”的是,这个经常因跳舞出访或者演出而翘课的女孩,在上海七宝中学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年年都获得奖学金。 又一个“虎爸”?常爸爸摇摇头,又摇摇头。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虎妈至多只成功了50%

新民周刊:您怎么看蔡美儿的育儿法?

常智韬:我挺能理解她,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看她付出了多少,花的心思,投入的时间、资金,尤其投入的感情,她的付出很多父母未必能做到。但蔡美儿的方法有待商榷,她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在她眼中,孩子始终是被动的,是个被教育者,被塑造者,因为有个假定,我是为你好,你是不是愿意,是什么样的反应,我的付出和将来在你身上的收获是不是匹配,我都可以不考虑。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她至多成功了50%,小女儿就很逆反。

新民周刊:父母的身份是不是天然使这种意志强加正当化?

常智韬:不,一般而言,每一代在相同年龄段总是胜过前一代的,他的知识面,他的见识超过父母年轻时,将来都是会胜过父母的,所以你不要认为父母的身份就代表一辈子比他

“狼爸 虎妈”教育模式不适合所有家庭
家有虎妈 第二篇

“狼爸 虎妈”教育模式不适合所有家庭

孩子们面临中考、高考,压力都不小,12月16日本报“家长学校”公益大讲堂第四期活动迎来了不少初中、高中孩子家长,家长们很想知道,如何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

广西心理卫生协会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林洁菁表示,看到一些“狼爸”“虎妈”教育下出现优秀孩子的做法,家长们又开始觉得,严格要求能够带来效果,其实并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这些做法,相对于不断施压,而不断暗示刺激,反而让孩子保持良好情绪更能增强学习动力。 “狼爸”“虎妈”模式在我家为啥没用?

提到“中国狼爸”萧百佑,可能很多父母并不陌生。

他的四个孩子不仅品学兼优、才艺双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儿子萧尧、女儿萧君曾同时考上北大,2011年,老三萧箫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萧百佑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就是,以“打”为法宝。

“对待我的孩子,我也是这样啊,不听话、成绩不好我就打,但为什么越打他情况越糟糕呢?”当林洁菁给前来听课的父母展示“狼爸”、“虎妈”的教育做法是,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 林洁菁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认同,孩子倘若没有幸福的童年,就难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童年的经历影响人的一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教育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适合其他孩子的好方法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林洁菁告诉家长们,高压教育并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孩子。

适当的压力才能有助于孩子成长

“过于严苛的教育模式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林洁菁给家长们分析,有些教育伤害不会一下子显现,但伤害就是伤害,它一定会隐伏在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北大也有跳楼自杀的,还比如一些人身上发生的偏执人格、抑郁症、癌症等,很多都和童年所受的强权教育有关。

对于给孩子的压力和学习动力的关系,林洁菁通过“弹簧论”来讲解何为适度压力。“一根弹簧,什么时候才能弹动?上面压住过重东西;上面东西过轻;重力适度?”直观三个观点,家长们很容易就得出“重力适度,弹簧开始上下弹动”。林洁菁总结说,“压力和动力的关系也是如此,家长们要把握好度,只有压力适当的时候,才可能转化为动力。”

作为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光芒,还要看到孩子内心的痛苦,关注孩子承受的压力究竟有多重。“当你看到孩子突然变得闷闷不乐、或者出现过激行为的时候,就应该介入干预,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了。如果是孩子不堪重压了,家长要懂得正确疏导。”

给孩子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吧

那么,怎样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呢?这才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林洁菁对此给出了“秘诀”:从“心”开始、从“态度”开始转变。

“孩子追求完美、走极端,那么家长不能在一旁视而不见。不应用"你为什么差几分没得满分"这样的施压手段解决问题,家长更应该先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你们是允许孩子失败的,并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最安全的人。慢慢的,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己的缺点。”林洁菁告诉家长们,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让孩子更有动力学习,“情绪也是一种生产力。”

适合的目标,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必须的,与其给自己重压来达到无法达成的目的,不如给自己定上一个合理的目标,通过努力就可以达成,然后再顶一个,这样一次一次不断进步,允许过程存在。“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有信心,学习的动力才会越来越强。” 父母同一“阵线”才让孩子不摇摆

“家庭教育一个声音”,这是林洁菁的又一个观点。顾名思义,也就是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

问题上,需要观点、做法一致,这样孩子才不会左右摇摆,弄不清该听谁的。而且孩子也会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会利用父母对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说,谁护着自己,他就倾向谁。

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甚至会有意识地“你唱白脸我唱黑脸”,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严厉教育的角色,这对孩子是很不好的,可能造成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而这种能力是孩子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了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辩论
家有虎妈 第三篇

【家有虎妈】

经由“虎妈”引发的家庭教育模式大讨论一出现,上海很快就出现了“猫爸”现身说法,他对自己女儿从小实施“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这场关于“虎妈”“猫爸”孰优孰劣的辩论,从网络延伸到全国两会会场。 支持:竞争实在太激烈

别怪家长成虎妈,应试教育压力大。

上学竞争太残酷,孩子天真被挤垮!

“不能对孩子太溺爱了,有时候需要严厉。”新浪网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宝贝”在微博上如是说。

“虎妈”的教育方式虽然看起来稍嫌严格,但是在互联网上像这样的拥护者还是颇多。

网友“依万”就大呼支持严格教育:“这叫先苦后甜。小时候苦点,长大一旦成为社会精英,就体现虎妈价值了。”

网友“傻老汉”则无奈地发布了自编“打油诗”:别怪家长成虎妈,应试教育压力大。上学竞争太残酷,孩子天真被挤垮!

支持“虎妈”的网友大多认为孩子缺乏自我选择的能力,新浪网友“abuabua”认为:“虎妈的教育方式还是有一定道理,那种放羊式、任其自由发展的做法纯粹是扯淡。以学乐器为例,枯燥技法几乎没有孩子感兴趣,贝多芬也是在父亲棍棒下练成的。”

反对:不信“输在起跑线上”

我不赞成虎妈的教育,只要儿子快乐健康每一天就足够。

支持“猫爸”的网友多是希望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快乐的童年。腾讯网友“tiffanyliu”的话代表了这种心声:“我不赞成虎妈的教育,只要儿子快乐健康每一天就足够。”

网友“薛萍”同样赞同“猫爸”式放养教育。“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所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网友“邓沁芸”在反对“虎妈”式教育时,语带愤激:“你要是我妈,我早就跟你拼!”

中国孩子学习辛苦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代表王洪军这样描述孩子们繁重的学习生活:周六和周日早晨8点半前在马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上各类辅【家有虎妈】

导班的;工作日晚上8点半以后还在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下了辅导班回家的。

国内某知名网站就“孩子幸福指数”发起一项网络调查。在参与调查的31584位网友中,44.3%的网友认为“学习任务太重,考试压力太大”是中国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23.8%的网友选择“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位居第二;“‘中国式’的严肃课堂教育”列第三,有22.6%的网友投票。

糊涂:教育孩子很头疼

“让孩子快乐也是让自己快乐,可想想孩子的未来,又不敢让这短暂的快乐影响了,矛盾啊!”

@网友把酒东篱下

在《南方日报》与3G门户网共同发起的投票中,关于“虎妈PK猫爸,你支持谁”的问题,有34%的网友选择了“虎妈,社会残酷,必须如此教育”,支持猫爸的网友则占了40%,认为“关爱成长,孩子幸福重要”。

对于“你觉得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能力”这个问题,有42%的网友选择了“严格督查,孩子的自律性差”,36%的网友选择了“正确引导,顺应孩子的天性”。 有意思的是,每个问题都有20%到30%的网友选择了“说不清,教育孩子很头疼”。而每个问题正反观点大抵平分秋色也真切地反映出教育方式的确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

网友“把酒东篱下”就说:“宝贝在练琴,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但毕竟是自己主动去练的。看了‘虎妈’,觉得自己堪比虎妈,惭愧。让孩子快乐也是让自己快乐,可想想孩子的未来,又不敢让这短暂的快乐影响了,矛盾啊!” 核心:与孩子共同成长

对于孩子的培养应该培养他的自主能力。给孩子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一个条件,一个问题,一个困难。

【家有虎妈】

@网友candy

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家长问得最多的3个问题是: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和谁出去了,男的女的?这些看似关心孩子的问题恰恰体现出对孩子精神层面关怀的缺失。

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说:“我虽然不太赞同‘虎妈’式教育,但它反映出家庭和家长在整个教育中仍然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教育体制应该给家庭和家长教育留有空间,而不是简单要求和指挥。”

【家有虎妈】

网友candy则列出了教育孩子的几条心得:“对于孩子的培养应该培养他的自主能力: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挥;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猫爸”常智韬就曾坦言:不管虎妈妈猫妈妈,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前段时间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后来,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猫爸,与虎妈相对,是针对自己子女采用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父亲的统称。他们宽容、善于和子女沟通。他们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女儿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育儿真经

音乐绘画难道不算玩吗?

梅凯(化名)今年4岁,除了每天上幼儿园,周末仍无休,妈妈带着他奔走于各类培训班。妈妈周丽(化名),33岁,现为某高校在读博士。她说:“我不是‘虎妈’,只是想让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得到大家的尊敬。”

“以前孩子上的幼儿园学费是每月3500元,双语教学。现在为了接送方便,上社区幼儿园,学费是每月1800元。虽然现在的幼儿园也是双语教学,但我觉得可能教得不够扎实,又在外面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半年6000元。”周丽告诉记者,现在其他孩子也都是上双语教学幼儿园,如果不能课外加码,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虽然有人说,这么小的孩子对语言的记忆不会太深刻,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强大的,我只希望他从小就能对英语有兴趣,等到真正学习的时候就会如鱼得水。”周丽说。除了英语,钢琴、绘画、轮滑、舞蹈,梅凯一样都没落下。“男孩子弹钢琴很好,我一直这么觉得,培养优雅的气质。至于绘画,他有这个天赋,对着白纸总喜欢涂鸦一阵。现在给他报的绘画班也不贵,80元一节课。”在周丽看来,只要孩子能全面发展,再贵再忙也得学。

“梅凯还在上舞蹈班,一周去一次,和一群小女孩一起学跳舞。我希望他能懂得欣赏艺术和美,也不会害怕陌生人或者异性,培养更阳光更健全的人格。”周丽说,想让孩子胆子更大一点,锻炼运动细胞和身体协调能力,马上还会给他报一个轮滑班。

对一些质疑“虎妈”的声音,周丽表示不解。“我对孩子并不严厉,反而有时候还是很宠爱的。当然,如果他达不到我的希望,我会让他知道妈妈不高兴。我没有看有关‘虎妈’教育的书,只知道‘虎妈’也无犬子,如果我的孩子能足够优秀,我不妨也当一当‘虎妈’。”周丽说。

“有人说我们家对孩子要求高,我也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乐,但音乐和绘画难道就不算玩乐吗?”周丽反问记者。

大学生村官:2015大学生村官时政热点之从虎妈猫爸看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家有虎妈 第四篇

大学生村官:2015大学生村官时政热点之从虎妈猫爸看家庭和

谐的重要性

大学生村官:2015年大学生村官考试时事政治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更是面试中常常涉及的。为了帮助2015年大学生村官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大学生村官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汇总,为2015年村官考试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时事备考资料,今天的主题是从虎妈猫爸看家庭和谐的重要性。更多大学生村官考试信息,请关注大学生村官网。

【时政热点】

最近,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的夫妻和谐问题成了观众热议的话题。尤其是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吐槽的队伍是越发强大了。

在《虎妈猫爸》里,有虎妈与教育专家的对垒,有狼爸与猫爸的对峙,有农村学校校长与高大上优雅老太太的明争暗斗,还有夹杂了太多现实所迫和内心蠢蠢欲动的男女情感纠葛。这些真实反映生活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中,故事的主线,就是如何才能教育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是天使,本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然而,现实很残酷,天使坠入人间,就要“入乡随俗”。电视剧以小主人公茜茜儿童抑郁症发作的剧情设计,将各种教育方式的争论推到了令人心疼的高潮。

茜茜最后怎么会抑郁呢?真如茜茜奶奶说的那样,是被虎妈她们家人害的。显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总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在这部电视剧里,爷爷奶奶对茜茜“公主式”的溺爱,让茜茜承受委屈和挫折的能力大打折扣,姥爷的“必胜诀”加深了茜茜对父母不和的负罪感,但这些都只是压垮茜茜的“最后一根稻草”,茜茜心理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虎妈猫爸的不和谐关系。

虎妈对社会竞争压力的自我解读和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她“望女成凤”的心理几近“变态”,将孩子的成绩等同于孩子的未来,而猫爸对虎妈教育方式的不认同,及对初恋女友教育理念的认同,使得本该承担起“责任”和“担当”角色的爸爸,却在孩子认知形成的关键期,给茜茜提供了“两个日记本”的故事。

茜茜夹在爸爸和妈妈之间,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也搞不清学习的目的。但是,她显然想做一个好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开心。当感受到妈妈与爸爸不和,不再回家以后,她将这一切都归结于自己的学习不认真,最后孩子抑郁了。看到这样的剧情,与其说,虎妈猫爸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了感情分歧,倒不如说,是孩子在为父母的不和谐买单。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父母生活的一份责任。在这点上,父母必须形成共识,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

父母履行责任,就是要促进孩子成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绩虽不代表成功,但扎实的基础教育却是必要的。在孩子心理和身体都未成熟的情况下,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孩子成长,父母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范围内,在学习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压力是很有必要的。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在这点上必须要达成共识。

父母履行职责任,就是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正如国际教育专家唐琳所提倡的那样,要想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父母就必须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却有自己坚定的选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自己成长的标杆、是方向,更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宝贝。所以孩子最希望地永远是父母感情和谐,一直在一起。

作为父母,爱孩子,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和谐的家。作为夫妻,选择对方,就是要不忘初心,携手此生。生活很简单,用心体会处处美好,生活也很复杂,父母、孩子、邻里,但只要肩负责任,依旧美丽。

虎妈式教育及对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启示
家有虎妈 第五篇

目录

摘要 ............................................................................................................................................ 2

引言 ............................................................................................................................................ 3

1.虎妈家庭教育理论的概述及思想渊源 ................................................................................. 3

1.1 虎妈式教育 .................................................................................................................. 3

1.2 虎妈式思想归因 .......................................................................................................... 4

2.虎妈教育理念之争论 ............................................................................................................. 5

2.1 争论的背景 .................................................................................................................. 5

2.2 争论的焦点 .................................................................................................................. 5

3. 虎妈教育理念争论的缘由 ................................................................................................... 6

3.1中西方家庭教育目的的差异 ....................................................................................... 6

3.2 中西方家庭教育内容的差异 ...................................................................................... 7

3.3 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 ...................................................................................... 7

3.4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结果的差异 ................................................................................... 8

4.对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 9

4.1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 9

4.2 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 9

4.3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 ........................................................................................ 10

参考文献 .................................................................................................................................. 11 课题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献综述 .................................................................................................................................. 14 开题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虎妈式教育及对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启示

学 生:余觉先

指导老师:殷霞

教学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为了孩子的未来, 我们的

教育该怎么做?虎年岁末,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刊登了美籍华人教授蔡美儿的作品《虎妈战歌》,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 ,“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这样一本美国华裔妈妈的教子书为何把美国教育界搅了个天翻地覆呢?它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会有哪些启示呢?【家有虎妈】

【关键词】:虎妈 家庭教育 启示

【Abstract】: To the children what kind of future? Anyone hopes. For our children's future, our education is how to do it? The end of the year of the Tiger, the United States, "Wall Street Journal" title "Why Chinese mothers superior", published works of Chinese-American Professor Amy Chua child of " 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 " high-profile praise known as the "tiger Mom" mother demanding education Gentleman, "Chinese mother victory over American mom" 1:00 hubbub. Tiger Mom educational sensational American educators and caused a big discussion on Sino-US educational methods, discussion now almost reached a climax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ime" magazine. The story of the tiger mother boarded the cover of the latest issue of "Time" magazine. Godson books of a Chinese-American mother why the U.S. education stir stir it?, What insights do it our schooling there will be?

【Keywords】: Tiger Mom Family Education Inspiration

引言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又译《虎妈战歌》) 一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中美两国尤其是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在书中,蔡美儿开宗明义用十不准展示了自己作为中国妈妈所进行的家庭教育,她列举了从来就不允许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涉足的事情:①在外面过夜;②参加玩伴聚会;③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④抱怨没有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⑤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⑦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⑧除了体育和戏剧,其他科目不是第一;⑨练习除了钢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乐器;⑩不拉小提琴或不弹钢琴 。

这看似暴政专制的“清规戒律”加上虎妈采取的近乎冷血的严厉胁迫方式,让姐姐索菲亚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让妹妹路易莎l2岁就坐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头把交椅。此外,两人从进校门第一个学期开始,就保持着门门功课全“A”的完美记录。蔡美儿用这对姐妹的出类拔萃讲述着中国教育的成功。这不禁让美国媒体无比感叹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危机意识强大的美国,在被反恐战争消耗掉国家实力、被金融危机给予沉重打击之后,面对近十年迅速崛起的中国,感受到空前巨大的压力。虎妈的教育模式被作为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上升到精神层面,引发美国人对自身教育体系的集体反思。 [1]

1.虎妈家庭教育理论的概述及思想渊源

1.1 虎妈式教育

虎妈式教育是一个新出现的名词,主要为美国一个耶鲁大学华裔教授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严格地执行教育方法中规定的每个细节。她揭示了亚裔儿童为何如此出类拔萃的深层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中国母亲。她继承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育儿成功经验的一贯法则:严厉、传统、不向孩子妥协的价值观。

虎妈式教育其实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美国延续,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学生要用比较严格的方式进行教导,而在西方教育观念普[1] 蔡美儿.虎妈战歌[M].中信出版社,2011.1

遍认为,让孩子有自己更多的自主发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虎妈的教育理论中有非常浓重的中国特色,严格要求孩子按照指定好的目标努力,不能松懈和半途而废。但是这一系列的不准是蔡美儿基于美国学校的情形来制定的,因为美国课余时间多,作业少。所以这与中国传统的直升机式教育是有差别的,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另外,据蔡美儿的访谈,她提出中国读者误解了她的十不准,如果她的孩子在中国,她会指定孩子要有固定的玩耍时间,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发展别的爱好。因此,虎妈式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还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和能力。

1.2 虎妈式思想归因

从以上归纳的虎妈的教育信条,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教育思想带上了非常强烈的中国传统教育甚至是封建教育思想的特点。产生这样的严厉的教育观念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主要在于她对西方教育观念的否定和因自身受中式教育而取得成功从而产生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认可。她说:第一:中国父母有两件事超越了美国的父母:(1)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美的梦想;(2)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能“跳多高”。第二:美国人对敢于反抗和被迫出局之类的事情,也似乎情有独钟、充满同情。而在美国的文化中,图书电视节目和电影,都在频频地为孩子敏捷的反驳、独立的个性特征拍手叫好。第三: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担忧颇多,但是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第四:然而举目四望,我看到的事实是,无数的西方家庭在崩溃——无数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和女儿并没有出现在父母身旁,甚至是最起码的口头上的关心都没有。那么,我很难相信,西方父母的养育方式在把孩子们引向幸福人生时能做得更好。第五:我的西方婆婆坚信,孩子们的童年就应该是一幅用顺其自然的随意、自由自在的天性、充满好奇的发现和丰富多彩的体验泼墨挥就的美丽画卷,而我认为貌似尊重的“信任”就意味着不负责任的“放手”。我把童年看做是一个进行基础训练、塑造个性和未来的投资阶段。

而虎妈对孩子们的近乎冷酷的教养方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丛林法则的生动演绎,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她教给孩子们的是在丛林中生存的必备技能,即训练孩子适合丛林生存。虎妈战歌,奏响的是战斗的圣歌,也是丛林法则“悲歌”。 [2][1]

[1]

[2] 蔡美儿,虎妈战歌[M].中信出版社.2011.1 赵春兰,虎妈“利齿”咬伤了谁[J].四川教育,2011(4)

2.虎妈教育理念之争论

2.1 争论的背景

《虎妈战歌》的作者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在她看来,虎代表着“强大、权威和凝聚力”,能够获得他人的“恐惧与尊重”,因此蔡美儿自称“虎妈妈”。不过也有异议,认为虎妈的中文翻译应该是悍母。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蔡美儿确实很强悍,非悍不能形容其育儿之道。纵观蔡美儿的育儿经,其思维逻辑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唬,吓唬,威吓!二是吓唬不成就实行严厉的惩罚性教育。蔡美儿的育儿经在美国受到冰火两重天的评价,褒之者认为“蔡美儿的教养方法是正确的”,培养出的孩子会更乐观、更坚定,能够应对逆境和实现目标;贬之者则指责她不尊重儿童,对待孩子方式残忍,充满歧视,甚至“惨无人道”。更耐人寻味的是,蔡氏育儿经被解读为中美两个国家的教育观之争,比如报道称,“中国教育方法”触到了美国人的痛处:美国人担心中国等其他国家兴起之时自己利益受损更担心下一代在全球经济中的生存能力。 [1]

2.2 争论的焦点

自 2011 年 1月份以来,《虎妈战歌》这本书关于家庭生活以及孩子教育的自传,是对自己严格苛刻的“虎妈式”教育方式的反思,但它出版后却在美国教育界、社会精英阶层以及普通民众中间引发了热议。究竟应当是以虎妈严厉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来培养小孩,还是以传统美国式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成长?一时间,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在美国兴起。

(1)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的冲突

虎妈教育中专制独裁的育儿方式与美国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尖锐冲突。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价值的国家,也经历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浸润,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在美国深入人心。而蔡美儿对女儿制定的“十不准”家规、 骂女儿垃圾等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与美国教育理念形成了尖锐的冲突,美国读者大开眼界, 感慨万分,不吐不快,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虎妈战歌》的出现及成功,却让美国读者对他们引以为傲的“自由宽松”的教育产生了怀疑。

(2)作者的身份不凡

作者蔡美儿的特殊身份———既是华裔又是美国人,从小接受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她,深知中国式教育的优势,自视她的个人成功与所接受的中式家教有密切联系。而她在小说中描述的大女儿的成功事迹在美国读者看来,似乎也有宣扬中国式教育要优于美国式教育的倾[1] 官晓清,美国人如何看待虎妈教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相关热词搜索:家有虎妻 有妈就有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家有虎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家有虎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210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