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内心无一物

内心无一物

2016-08-31 12:53: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内心无一物(共3篇)心中无一物篇一:本来无一物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圣严法师 发布时间:2010-10-12 23:38:13 繁體版 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时常被人引用,请师父为我们说明它的精义。师:凡是读过《六祖坛经》或听过禅...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内心无一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内心无一物
心中无一物

篇一:本来无一物

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圣严法师 发布时间:2010-10-12 23:38:13 繁體版 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时常被人引用,请师父为我们说明它的精义。

师:凡是读过《六祖坛经》或听过禅宗故事的人,对这句话都耳熟能详。神秀禅师曾写了一个偈子给五祖弘忍大师看,内容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的师弟惠能看到之后,觉得作者心中还有很多挂碍,尚未大彻大悟,所以也念出四句话,请别人帮他写在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境界是那么的洒脱,那么的自在!很多人希望开悟,开悟在梵文叫‘觉’,也就是‘菩提’的意思。也有人认为为了明心见性,必须时时将心擦拭干净,像镜子一样,能将之保持干净就是开悟,是智慧的表现。因此,对没有开悟的人而言,‘智慧’这个东西是有的,必须追求,并且可以执着。但六祖认为没有开悟、智慧这些东西,一执着有智慧,本身就不是智慧;所以他说‘本来无一物’。

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既没有烦恼,也没有智慧。愚痴的烦恼和菩提的智慧是相对的,生死的痛苦和觉悟的涅槃 是相对的。心中有执着就没有真正开悟。不要认为有像镜子一般的自性,当心中什么都摆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悟。这就是《心经》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才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是心中无一物,才是真正的悟境现前。

平常人虽然没有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的心胸,可是少一点牵挂总是好的。自己所拥有的,不论是权势、名利、眷属等等,虽有而不要患得患失;这样就能活得愉快一些、自在一些。该有的不需拒绝,不该有的不需非得到不可;如此心中坦荡荡,白天不紧张,晚上睡得熟,不是很好吗?

篇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内心无一物】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内心无一物】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

【内心无一物】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 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

主旨在心

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篇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活就这么平淡无奇的过着??

走在路上的人们都在用冷漠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好像水冷到冰点时才发出的寒光。 10月9日一个平淡的日子。长假结束后的人们又开始了忙碌,走在廊坊的大街上总能感受到廊坊人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像在寻找着什么,而我就被夹杂在其中,呼吸着同一片天空下的空气,从彼此的口中呼出吸入?? 长假几乎被雨水浸泡的有些发霉了,计划外出的人们也许在哎怨吧。

随他们去??

拿起电话给久未联系的朋友播了过去,问候一下。 “忙什么呢?”(开始怎么都是这句话?好像人们都得以忙碌来证明些什么)【内心无一物】

【内心无一物】

“没什么,在家呢,十一放了七天假,几乎都在下雨,郁闷!”

“二号不没有下吗?”

“那3——6号呢?”

“哦,那时我们已经上班了所以没太注意”

匆匆聊了两句就挂了电话。放下电话,我在想,现实的人们啊,忙碌了一天为的什么?不就是为自己或家人的生活过的更好一点吗?想到这里我想起了曾经有个朋友给我讲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农民,其中一个农民顶着烈日在田地里劳作而另一个却在地头的树下乘凉喝茶,那个辛苦劳作的农夫于是走到乘凉的人面前用教育的口吻问道:“你现在不去劳动秋天怎么收获?你又怎么生活?”

其曰“那你收获又为的什么?”

“为的是我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其曰“那你衣食无忧了又为的什么?”

“为的是再有这样的烈日天气我就可以不用如此的辛苦劳作,可以乘凉休息”

其曰“那我现在不就是正在享受你所说的最终的生活吗?”

他无言??

我也在思考??

突然有种看破世俗的超然感觉,其实人就是这

样往往在走过之后才发现所追求的正是原来最初的生活,于是有了看破红尘出家修行之说。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谈起我的观点他却说,“其实人活着就是一个参透的过程而终其一生也不能明了,因为人活着就会有了不去的纠缠,而‘出家’与‘在家’之间并没有太明确的差异”

我诧异??

他笑着说,“人就是在不断的释然着心中的悲苦酸甜,出家人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专职’的方式在参透和领悟悲苦,而‘在家人’选择的是一种‘兼职’的方式了断过往,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出家’与‘在家’不过是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已,本无太大的差异。” 我于是很矛盾,而后又觉得很明了,其实人不就是在观点与观点的纠葛中终其一生的吗?这真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篇二:内心无一物
禅语—心无一物

人活着,哪里有什么圆满,想想一生的事,遗憾太多,从过去到将来,选择单纯的相信宗教甚至迷信,就是为了弥补现实无法填补的缺憾。

人活着,哪里离得开什么孤独,即使看着爱的人或物死去或离去,悲伤也只会渐渐散去。留下将来的空虚和寂寞,偶尔才会忽然产生思念的疼痛。

人活着,哪里换得来什么平稳安详,一生磕磕绊绊,临终前回首过去,觉得把一切希望和梦想延续给下一代,才获得一点心安,笑着离开人间。

人活着,哪里都能指望的到社会上的爱与正义,光的背后是影子,每一分政府的政绩背后是数亿的民生,是几十年难以填补的贫富差距。

人活着,哪里说得出太多实话,人与人灵魂永不相融,亲子、夫妻、手足、挚友,若能飞升得所最欲,啖其肉又有谁不能做?

人活着,哪里有什么最强大的法律、道德、良心?哪张钞票上没有欺骗、剥削、背叛、尔虞我诈?哪块土地里没有寸寸血汗斑痕?弱者所泣,强者所弃。

人活着,哪里不能且歌且殇,离人常有,悲愿更常有。每个贱民都在仰望这这世界最灿烂的殿堂,却不曾发现身上有着更加多的腐烂腥臭,使贵人掩鼻。

人活着,哪里可以找到真实长久的感情,我们嘲笑疯子和傻子,我们又不停的寻找场合疯癫和放纵。天地之大,奇人怪事,细细品咂,竟全是苦味。

人活着,哪里等得到什么天下富足,哪里用的到在乎什么统治和贵族。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肉食者谋之;天下民族兴亡,匹夫有责。

人活着,哪里有那么些苦难是理所应当,哪里有那么多障碍是求生必经,成功的路,有长有短,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梦想。人与人怎可能完全互相理解。

人活着,哪里有什么不自由的,束缚的从一开始就是思维,所谓的忠诚、热爱、坚信、习惯,都是打碎便有一片新天地。逆其一生,可斩因果。

该悲哀吗?从坠地至入土,追求一生的意义是什么?传承后代、创造价值、改变世界还是及时行乐?【内心无一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写完这些我为什么要哭呢。

篇三:内心无一物
佛学语录摘抄

随笔吧为您精选佛学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2、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3、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4、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5、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不可说。

7、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8、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9、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0、一切皆为虚幻。

11、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2、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3、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14、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15、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7、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8、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1、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2、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23、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24、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25、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26、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27、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9、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3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1、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32、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3、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3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35、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36、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37、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38、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39、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40、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41、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4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43、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4、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5、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4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7、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48、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50、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51、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52、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53、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5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5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56、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57、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8、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59、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60、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以上是关于佛学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内心无一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本来无一物 空无一物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内心无一物”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内心无一物"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6032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