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耶鲁大学死亡公开课观后感

耶鲁大学死亡公开课观后感

2015-11-26 12:36:18 编辑:ruan18650468816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耶鲁大学 观后感在网上下载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哲学-死亡》。耶鲁的薛力教授是把关于“死亡”的这些内容用严谨、逻辑、细致、形象化、理性的语言综合的讲授了出来。学习过程就像一次...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耶鲁大学死亡公开课观后感

  在网上下载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哲学-死亡》。耶鲁的薛力教授是把关于“死亡”的这些内容用严谨、逻辑、细致、形象化、理性的语言综合的讲授了出来。学习过程就像一次险。

  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苏格拉底在审判自己的法庭上这样辨述:“没有人知道死亡对于人来说是否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们害怕死亡,就像他们可以肯定死亡是最大的邪恶一样,这是一种应该受到惩罚的无知。如果我声称自己在任何方面比自己的邻居更聪明,那么我也就和他们一样了。我不拥有关于死亡之后的真正知识,我也意识到我不拥有这种知识

  没有人拥有死亡之后的真正知识,这其实是我们讨论谈论死亡的一个前提。在谈论死亡时,死亡之后的话题又是无法回避的,不管是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抑或教授薛力,他们关于死亡之后的论述是人类理性思考的一种描述,不代表真实不代表真理。到底如何定义死亡,我觉得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不管死亡本质上最合适的定义该是什么,但是人类关于死亡的普遍的认同概念就是:心跳停止,血液循环结束,大脑不再工作,人体生理功能无法回复。我也相信大家就是在接受这个普遍认同的死亡概念的前提下谈论死亡的,否则必须另行说明,不然概念就混乱了,沟通就变得更困难。

  公开课中,一开始提出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人是否可以获得永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人:二元论者,物理主义者。

  二元论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

  物理主义者认为人就是一个以某种方式运行的奇特的肉体,一个具有特殊功能能够完成一些特殊任务的肉体,这个肉体让我们有了人的功能。

  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类何其渺小,但是人类自己不会也不可能去自卑的漠视自己的智慧理性,我们从未停止对一切未知的求索。对于灵魂存在与否,任何直接的论证似乎都不可能,人们根据“最佳解释推理”的原则,来论证灵魂存在的可能性,论证越充分灵魂存在的可能性自然就越大,在人类智慧理性范围内当论证无懈可击时,这种可能性也许就是真实事实。公开课中讲述了数个灵魂存在的论证。

  第一个

  1、 我们有自由意志

  2、 任何服从决定论的系统都没有自由意志

  3、 所以纯物理系统都遵守决定论

  4、 我们不是纯粹的物理系统

  决定论:服从物理定律,物理定律具有决定性,给出前因,必有后果。

  公开课中薛力教授认为随着科技发展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所以物理系统也可以拥有自由意志。这一点在科幻电影尤其是黑客帝国里有着突出的表现。

  第二个论证

  笛卡尔曾经讲过一个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故事:一天早上,我起床来到洗刷间,对着镜子准备洗涮,但是我惊讶的发现,镜子中并没有自己的影子,我看到了水龙头,正常情况下,水龙头是应该被身体挡住的。我伸手去摸自己的脑袋,却什么也没摸到,我去看自己的胳膊腿,却什么也没看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身体消失了。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着迷的故事,如果人仅仅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肉体,意识信仰记忆等等仅仅是肉体的功能肉体的一部分,那么我怎么可能想象在所有意识还存在的情况下肉体已经消失了呢?就像你不可能想象“微笑”可以脱离身体而单独存在。一个东西不可能既存在又消失,要么存在要么消失。所以既然我们可以想象意识可以独立于身体之外而单独存在,也就说明,意识和身体亦即灵魂和身体在逻辑上是截然不同的,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薛力教授认为可以想象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正可以存在的东西。你可以想象一个存在独角兽的世界,逻辑上也确实可以有这样一个世界,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世界。薛力教授似乎也有一点困惑,他认为可以举出众多这样可以想象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正可以存在的东西的例子,但有点谎报想象的意味,实际你根本无法想象。但在笛卡尔的故事中那样的想象似乎顺理成章完全可以认可接受。我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困惑,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实际上都希望有灵魂的存在,而且任何人都无法证明灵魂不存在或者说没人可以否认灵魂存在的可能性,而且这个可能性不小。所以当我们想象灵魂真的完全独立于身体而存在时正好符合了我们意识中的渴望,解脱了意识中的困扰,从而有一种顺理成章之感。

  第三个论证

  1、理念或者说型相是永恒的非现实的

  2、永恒和非现实的事物只能被永恒和非现实的事物所认知

  3、能理解理念和型相的事物只能是永恒和非现实的

  这个论证在公开课中是要说明灵魂是永恒的,但我觉得同时也可以作为灵魂存在与否的论证,因为我们可以推导出第四条,4、我们可以理解理念和型相是因为我们拥有永恒和非现实的东西-灵魂。

  薛力教授认为条件二没有让人确信的理由,他认为实际上同类互知并不代表异类之间不可互知,就像人可以研究动物。

  柏拉图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是直接默认灵魂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纯粹的事物,完美的正义不存在于经验和现实中,但是人类却可以思考完美纯粹的东西,因为我们有灵魂,灵魂是永恒和非现实的。

  第四个论证

  1、 只有合成的东西才能被毁灭

  2、 只有能改变的东西才是合成的

  3、 只有能改变的东西才能被毁灭

  4、 无形的东西是不会被改变的

  5、 灵魂是无形的

  6、 灵魂是不可毁灭的

  薛力教授对第四条进行了反驳

  无形指的是什么?

  看不见,看不见的东西如琴声是可以被毁灭的。

  感觉不到(五官),感觉不到的无线电波可以毁灭

  检测不到,找不到无法检测到的东西。问题是,如果如此定义无形,那灵魂是可以检测到的,就像我们自身可以检测到一个人的各种情绪。

  如果我选择接受物理主义,理由将是非常简单:找不到证明灵魂存在的无懈可击的理由。但是实际上我的内心深处是希望接受二元论,希望人的确有灵魂存在。在理性和感性上我确实偏向于二元论。

  深邃的宇宙太神秘深奥了,已经超出了人类认知的极限。银河系之于宇宙如一粒微尘之于银河系;太阳系之于银河系如银河系之于宇宙;美丽的地球之于太阳系如弹丸之地之于七大洲;在地球上一个人又是何其渺小;一个人之于宇宙简直就渺小到无法形容了;如此渺小的人又是由几何级数的细胞有机的组合而成,每一个细胞里又有着神奇的组成部分—DNA,就是这个浩瀚宇宙中微乎其微的DNA保存着生命的密码。一切何其精灵奇妙智慧不可思议。如此深奥的宇宙完美的运转着,我实在无法想象它是自然存在,自然运转的结果。存在一位超越自然凌驾规律的神就是自然而然的最佳解释推理,尽管这无法证明,但这远远比无神论更加可信合情合理。有神,存疑但信,深信!这就是我的态度,关于无神论和有神论之间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我以后不要再有任何争论了,我相信有神,这是我最终的选择!

  关于这点,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有过这样的表述:“所谓遗传基因,无论是人类、动物、植物或者微生物酶或大肠杆菌等原始的生物,全都使用由四个文字构成的“密码”,写入各种信息。令人惊叹的是,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也是由这四个文字组成的信息构成的。 人类的每一个细胞中,写入了30亿个的遗传基因信息,把此信息量用书籍的厚度来换算的话,竟然有1000册厚达1000页的书那样庞大。在构成人类基因的60亿细胞中,每一个细胞都被写入了如此庞大的信息。 更应该惊叹的是,写有这些遗传基因信息的DNA相当地精致细微。地球上居住的60亿人的所有DNA聚集在一起,也只不过一粒米粒的重量。 在如此细小的空间里,整然有序地写入了如此惊人、庞大的信息,没有丝毫的杂乱无章。而且,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物,都由相同的四个文字构成的遗传基因密码形成。 这简直就是奇迹,很难想象那是因为某个偶然原因自然形成的。若不假想存在着超出人类想象、掌管宇宙整体的“某种伟大的东西”,就无法做出说明——村上先生把这种存在取名为“somethinggreat”。 Somethinggreat,虽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它是创造宇宙和生命的伟大的存在。种种说法因人而异,有人说是神,而我认为是宇宙的潮流或意志。无论是什么,这些单凭人类有限的能力是不可知的。 但是,我认为应该肯定存在着“某种伟大的东西”。否则的话,就不能说明宇宙的生存发展以及神秘精细的生命结构。我们人类只不过是从这个伟大的存在那儿借来生命力并加以使用。亦即宇宙遍地存在着成为造物主神奇之手的生命能源,给任何事物不断地注入“生命”。这就是“使所有存在都有生命”的宇宙的爱和力量。“

  多数有神论者支持二元论,多数无神论者支持物理主义,多数有神二元论者支持灵魂不灭,无神二元论者当然不相信灵魂不灭。

  公开课中薛力教授用机器人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来反驳“所有纯物理系统都服从决定论而没有自由意志”,从而认为拥有自由意志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

  机器和纯物理系统自然不是一个概念,机器是纯物理系统的一种,机器与生物当然也是根本不同的事物,人的肉体是一个纯物理系统,但他绝对不是机器。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金属元素很微少;人体的细胞活跃精密,每一个都有保存着人体密码的DNA。我觉得不管机器人如何发展,它的主要组成元素至少它的核心部位的组成元素应该永远都是金属或化学物。无法想象,人类有能力创造出类似人体细胞一样的某种类型的细胞组装成机器人,机器人的细胞像人一样的活跃精密,且拥有机器人的DNA。我认为这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即便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天真的能创造出这样的机器人,我认为要想让机器人拥有像人一样水平的自由意志、丰富情感、信仰追求、理解记忆、渴望脾气、人格自尊,像人一样去恋爱性交怀孕生子,是不可能的!怎么可能呢?实在无法想象!我认为在人类智慧和认识范围内,任何生物整体上表现出的奥秘神奇都将无法完全模仿复制。如果真能做到,到那时估计就几乎没人相信二元论,而认可人就是拥有特殊功能的肉体了,但是不可能做到的!

  机器与生物是根本不同的事物,机器人所表现出的“自由意志”与人所表现出的自由意志我认为根本上是不同的概念。机器人表现出的所谓“自由意志”实际就是已编程序的表现,根本就不是自由意志。一个塑料球看起来像是鸡蛋,但它还是塑料球而绝不是鸡蛋,机器人的某些表现像是自由意志,但它只是固定程序的反应而绝不是自由意志。

  1、 我们有自由意志

  2、 任何服从决定论的系统都没有自由意志

  3、 所以纯物理系统都遵守决定论

  4、 我们不是纯粹的物理系统

  重新审视第一条灵魂论证,不能说绝对可信,但无疑是可信的。因为自由意志,生物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因为自由意志的高级,人类所以是万物之灵。

  因为自由意志,根据最佳解释推理原则,二元论无疑是可信的。人由肉体和灵魂组成,宇宙中存在物质、能量、时空,那构成灵魂的成分是什么?没有任何一点一丝一毫的证据说物质能量时空存在于灵魂的成分中!那作为二元论者,是不是可以大胆认为:灵魂和物质、能量、时空一样是宇宙中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在我看来这就是最佳解释推理,我认为这也是《斐多篇》中所说的灵魂无形的意思--非物质非能量非时空,

  而不是公开课中薛力教授所认为的五官察觉不到,任何方式无法检测到。

  物质是循环的

  能量是守恒的

  空间是自由的

  时间是绝对的

  灵魂是无形的

  物质是不灭的

  能量是不灭的

  空间是不灭的

  时间是不灭的

  灵魂是不灭的

  不会无中生有

  不会有中变无

  万物既存不灭

  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原子,万物都将循环回归到原子进行重新分配组合。人类在死后肉体和物质一样回归到原子状态参与重新分配组合,亦即原先组成肉体的原子四分五裂变成花草树木、风霜雨雪等等的一部分,有些物理主义者以此感到安慰。但是正如薛力教授的感觉:这样的说法并未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安慰。

  能量分大小多少,可以储存,能量和物质之间是否可以转换?记得曾经有报道称在极端特殊情况下理论上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无法确定。

  时间是连续不断的,空间是可以分割变化的,时空在现有认知理论上具有可穿越性,但穿越时空在我看来更像是人类的梦而已。

  灵魂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呢?人格、信仰、记忆、渴望、目标、感受、脾气……灵魂是否也有基本组成单位可以循环重组呢?是否也可以分大小多少可以储存呢?是否也是连续不断可以分割的呢?是否穿越时空呢?当然有这些可能性,但实际上谁知道呢,如果有谁可能知道的话,也只有上帝了。

  毫无疑问,我们也无法否认无神论、物理主义、毁灭论的可能性,但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最佳解释推理的脉络就是:有神-二元-不灭-?。

  关于死亡的思考,我在《难言信仰》和《价值观、人生观》里的论述如今看来还是很不严谨的,但是其中心思想仍然和我今天思考的观点吻合。

  “若不论言行善恶思想人死后同样轮回到最初的元素:尘埃、空气,除此别无他物,那生命何其不公,世界何其荒谬,宇宙何其怪诞,上帝何其暴残,一切何其无意……此理论下谈信仰就是扯淡。如果一个理论让我们知道的一切和能够想象到的大部分都变得毫无意义,那么我觉得这个理论成立的可能性很小,就不应该成立!所以就让一死百了的极度消极理论见鬼去吧”。

  “神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东西”?他都做了什么?他创造了物质,确立了规律,利用自然规律引导物质运转。他似乎无法完完全全控制物质和规律尤其是物质,但是不可控部分尤其是规律只极少部分,总体上一切尽在掌握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似乎从不或极少直接干预物质,更不用说个体或群体物质了,而是一切都交给了规律去办,让规律去服务去控制物质。

  他为什么要做这些呢?在无数想象的可能里还有什么比电影《黑客帝国》里的场景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吗,万物只是为“神”利用的“能量”,或是他无聊之时用来消遣的“游戏”。看吧,已经见鬼去的一死百了的极度消极理论又回来了!

  作为无比智慧至高无上的“神”他会无聊的拿我们消遣吗?怎么可能!不可能!如果他真是拿生物作为能量,为什么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存在生物的星球所占比例极小?以他的智慧能力完全不用这么麻烦吧?不会是这样的,绝对不会!再次让一死百了的极度消极理论见鬼去吧!

  那到底为什么?在无数想象的可能里还有什么比“爱”更合理更有说服力的吗?无比智慧至高无上的“神”只会因为最合理最有说服力的原因利用最合理最有说服力的手段做最合理最有说服力的事。原因是“爱”,手段是“规律”事情是“万物按规律运转,其中‘修炼’到足够高程度的将在天堂陪伴在他的身边”。“神”的心中充满了无比深厚博大的爱,他希望自己身边的“人”越多越好。

  在地球上,显然人是最高级别的生物。什么样的人有资格陪伴在“神”的身边?人人天生都有劣根,如何才能修炼到进入天堂的资格?只有爱之人,只有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识无极限,智慧无极限,规律认识无极限,而人生有极限,思维能力有极限。我们穷尽一生去思想信仰、价值观、人生观、灵魂、清净、规律……到头来却无法对它们下定论,即使我们充满信心,但是我们始终不能绝对确定“神”的存在,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得到救赎,不知道自己的灵魂归宿在何方……即便在人世间,我们的思想、言行也会受到种种限制、阻碍、压抑,人类何其缺乏自由!”

  人 类智慧、能力、自由有限,面对形而上学的无数困惑无法做出绝对的定论,一切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大多数人也只能是忍退着,妥协着,懦弱着,可耻卑鄙着,自私自残着……正因为这样,面对苍天、人生和死亡,人类中也就有了尴尬无奈抱怨愤怒疯狂恐惧等等的态度。在公开课中薛力教授在这方面给出了我认为比较恰当的分析。

  感恩苍天。公共课中薛力引用了作家库尔特.冯古内特小说里语句:上帝制作了泥人,上帝烦了,所以上帝对一些泥人说:“站起来,看我创造的一切,如山、大海、天空、星辰。”我就是那种会站起来环顾四周的泥人,幸福的泥人。幸福人我---一个泥人站了起来,看见了上帝创造的奇迹。这太棒了上帝,世界上只有您-上帝才能创造这一切,我当然不能,和您相比,我感到自己十分渺小。一想到有许多泥人未能站起来环顾四周,我便感到自己还有一点重要。我已经得这么多,而大多数泥人却一无所有,感谢您的重视。现在,泥人躺下睡了,泥人有多少值得回忆的事啊,我曾经和多少有能力站起来的泥人见过面啊,我爱我看见的一切。

  库尔特.冯古内特的表述多么恰当,我们的一切都是宇宙之神给我们的,无论你得到了多少。有人买了巧克力,第一天送你三块,第二天送你两块,第三天送你一块,就因为以后他就不再送你了难道你就有资格有理由抱怨这个人吗?别人并不欠你任何什么,他一块不送你也没有错,你不能要求什么抱怨什么,更不要提愤怒了。

  正视死亡。薛力教授认为死亡的主要坏处是:爱你的亲朋好友将失去你,你再也不能经历和分享生命将可能会带给你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了,死亡剥夺了你生命中本该可以拥有的好处。薛力认为人不应该恐惧死亡,因为死亡是好事,否则永生将带来永远的乏味和痛苦。我认为人类惧怕死亡的更重要原因是死亡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死亡的威胁,你不知道它什么时侯来;另一方面我们不具备死亡之后的知识,即我们不确定死亡之后到底会怎样。不确定性、无知让我们对死亡心存恐惧。这是我的看

  充实正面人生。薛力教授多次声明自己是物理主义者,作为物理主义者,他把寿命长短作为横轴,幸福度作为纵轴,画出了人生幸福线

  幸 100

  福

  度

  0 生命

  -100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曲线,从曲线中可以引申出大量信息。薛力教授认为当幸福度为负数时,理性上讲自杀是合理的,尽管从道德角度看人们对于自杀是鄙视反感恐惧的;而当幸福度负数面积大于正数面积时,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失败的。薛力教授还介绍了另外一种观点:活着本身可能就有价值,这价值可能是无限的,无论人生多么不如意,但都无法抵消生命本身具有的价值,人生总体上永远是正面的。

  但是幸福度是没法量化的,本质上幸福是一种感觉,它是心灵情感的一种。外在的物质当然可以影响内在感受,但粗茶淡饭物质清贫的人仍然可以很幸福,锦衣玉食奢侈挥霍的人的生活总体上也可能是痛苦的。娱乐当然也能让人感到幸福,但是毫无疑问非娱乐才是人生的常态,娱乐之后的平淡会让人因巨大的落差感到痛苦。幸福感不会凭空产生,有内因外因,内外相互影响,也许最终我也只能用“道可道非常道”的感慨表达对幸福度的认识吧。

  幸福很重要但是人生需要追求的还有很多,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不能只是取决于幸福度的高低。仅仅以幸福度高低判断自杀是否合理,生活是否有意义、人生价值高低在我看来是偏狭隘的,决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可以有很多,幸福感当然是其中之一。幸福感尚且“道可道非常道”,更何况对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呢!没有标准规范,每一个人都必需做出自己的认识判断选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判断选择,高高低低、形形色色、是是非非、条条框框……“清净自由博爱公正幸福精进”,这是我的认识判断选择。

  人生幸福曲线不如改成人生价值曲线,这样才更加合理全面。

  在最后几课时中薛力教授主要讨论了自杀问题,对关于自杀的一些草率观点进行了分析辩驳,对自杀是违背上帝意志这个观点,薛力教授认为若认同这种观点,那救人也是违背上帝意志的,另外自杀也可以理解为是上帝的意志,所以上帝意志论是一把双刃剑,不能以此来批判自杀。我认为上帝关于自杀应该会有明确意志的,只是作为人类,我们是无法确定肯定上帝意志的,所以在人类正常思维内讨论自杀时只能把上帝意志看做双刃剑。对于自杀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薛力认为如果你收到的是一份糟糕的礼物或是现在变得糟糕的礼物,难道你还要强迫自己去接受它吗?送你的人难道要强迫你去接受一个糟糕的东西吗?除非这人是个混蛋恶霸,负恩之说薛力认为也说不通。我认为自杀实际上是辜负了一番美意,没有把握好机会,感恩说不如改成辜负论。从道德角度讲,薛力认为也不能简单给自杀做评判,自杀的结果是好的自杀就是合理的,否则反然,薛力认为结果论不能作为唯一标准,比如杀死一个健康人可以救活五个人,否则五个病危的人就会死掉,难道我们就可以杀死这个无辜的健康人吗?人都有生存权,任何人无权掠夺,除非别人自愿,即便别人自愿,也要看此人是否具备健全的判断能力思维意识。尊重个人权利、自愿、心智正常、知道后果、有理性担当。同意薛力的观点。

  在最后薛力对一学期的课程内容作了简单回顾,并重申了自己的观点:灵魂并不存在,我们只是机器,但我们不是一般的机器,我们是神奇的机器,我们可以恋爱能够梦想、创造、制定计划等等,我们是人,但本质上我们还是机器,当机器坏掉,那就是终结。面对死亡我们不应该恐惧,而是应该感到幸运进而有感恩之心,不管是感恩上帝还是大自然。

  上一段最后一句我同意,其它我并不认同,当然也无法反对和对其否定。

  一个人行善修行给自己制定价值观等等,目的只是想救赎自己的灵魂,得以最终解脱,带有目的性的行为甚至思维是否能让人最终解脱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言行思维完全出于本性,一切行善修行思维都是自然而然而非是有目的性的刻意,这才是最终解脱之道。

  让一种美德成为自己的本性,除了天生因素,后天的培养、自我努力需要付出极大心血。“反复学习,并掌握优秀的哲学思想,把它融入自己的血肉,才能提升并维持高尚的人格。不仅用理性去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去实践”。稻盛和夫在《活法3》中如此说。

  不管怎样,生命有限,我们应该小心、珍惜,尽量充实,集中精力做有限的事情。究竟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活法?最后还是看看柏拉图在《理想国》和稻盛和夫在《活法》中的看法吧。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砥砺人格,磨炼精神呢?是否需要深居山中或搏击逆流等特别的修行呢?其实不需要,相反,在这个凡俗的世界里,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最重要的。

  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尽的阐述,释迦牟尼论述了“精进”作为到达大彻大悟境界的唯一修行方法的重要性。所谓精进,是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提高自我身心修养,砥砺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常见的想法认为,所谓劳动,是指为获得生活所需的粮食、报酬的手段。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薪水,其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或业余爱好度过,这才是丰富的人生。在持有这种人生观的人中间,有人认为劳动似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但是,劳动对人类来说是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和意义的行为。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

  所以,专心致志、一心扑在日常工作上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磨炼精神、提高心性的尊贵的“修行”。

  例如,出生并成长在贫困之家的二宫尊德,虽然是一个毫无学问稻盛和夫《活法》

  的农民,但是,手上一根锄、一把锹,从早到晚披星戴月耕田劳作。最终,通过辛勤的劳动,他把一个凋敝的农村发展成为富裕的村庄,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因为这此业绩,不久他得到德川幕府的起用,在宫中与诸候平起平坐。尽管此前他并未学习任何礼仪,但是举止言谈自带威严,连神色也极尽富贵之态。

  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达到了更高境界。

  像这样专心致志于一事、努力工作的人,通过日常的精进,精神自然得到磨炼,进而形成厚德载物的人格。

  劳动这种行为的尊贵就在于此。也许说起精神修炼让人联想起宗教上的修行等,其实,热爱本职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就足够了。

  听说拉丁语中有句谚语,“与其完成工作,莫如完善做工者的人格”,人格的形成也是通过工作的完成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哲学产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炼。

  埋头干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不断努力。这样做就意味着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今天,珍惜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瞬间。

  我经常对员工说,必须“极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世上所谓的“名人”,在各自的领域达到顶峰的人,恐怕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劳动,就是这样既创造经济价值,又锻炼人格。

  所以,“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获一个美好的人生。我希望大家把这一点铭记在心。”

  “当一个人开始明白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就会想一些过去不愿想的事。从前听到那些关于地下世界以及人在阳世作恶,死后到阴间受惩罚的故事,他会笑着把它们当作无稽之谈,而到了这种时候,他的灵魂就会生出疑心,认为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的。这也许是因为年老体弱,也许是因为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不管怎么说,他满腹疑虑、猜测、惊恐,开始扪心自问有没有在什么地方害过人。如果发现自己这辈子造了不少孽,那么他会像小孩一样经常做噩梦,一次次从梦中惊醒,甚至连白天也疑神疑鬼,担心冤家对头报复。但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会怀着甜蜜的希望安度晚年,就好像有一位好保姆在照料他。苏格拉底,品达也是这样说的。这位诗人说得好极了,按正义和虔诚生活的人“有 希望 做他甜蜜的伴侣,会使他的心灵欢乐,会照料他的晚年,这种陪伴着人的希望统治着凡人多变的心灵。”

  每个人都终将从人生舞台上退场,这就是人的命运,难逃此劫。即使你觉得你的戏还没有演完,新的演员已经代替你成为主角了,这里的忧郁就象卓别林所演的《舞台生涯》中那些老演员的心情:苦涩而又不无欣慰,黯然而又稍觉轻松;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高贵,因为我们可以体面、庄严地退场,因为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给新来者腾出了地方。


耶鲁大学死亡公开课观后感相关热词搜索:耶鲁大学 观后感

1、【第一篇】:《筑梦中国》观后感筑梦中国》观后感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仍然坚强,屹立不倒 筑梦中国观后感(共10篇)(2015-08-30)

2、【第一篇】:血战台儿庄观后感009级七班假期征文《血战台儿庄》观后感马尚二中 初三七班 郭绍涵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血战台儿庄》,它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共6篇)(2015-08-30)

3、【篇一】:《道士下山》观后感《道士下山》观后感民国乱世,军阀林立,江湖帮派,纷争不断。奇人异事,层出不穷,每个角落,都有传奇故事。 道士下山观后感(共9篇)(2015-08-31)

4、【篇一】:《筑梦中国》观后感《筑梦中国》观后感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仍然坚强,屹立不倒 筑梦中国(共10篇)(2015-08-31)

5、【篇一】:筑梦中国文献纪录片观后感 “筑梦中国”文献纪录片观后感——筑梦中国,历史见证我们的苦难辉煌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 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共9篇)(2015-08-31)

6、【篇一】:《大国工匠》观后感《大国工匠》观后感今天,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一档《大国工匠》节目,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 大国工匠观后感(共10篇)(2015-08-31)

7、【篇一】:捉妖记观后感 《捉妖记观后感》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晴今天,和姑姑去影院看了一部超赞的电影——《捉妖记》。 那 捉妖记观后感1000字(共10篇)(2015-08-31)

8、【篇一】:捉妖记观后感 《捉妖记观后感》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晴今天,和姑姑去影院看了一部超赞的电影——《捉妖记》。 那 捉妖记观后感(共10篇)(2015-08-31)

9、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共7集,每集时长30分钟,是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筑梦中国的观后感文章(2015-09-21)

10、《战火中的花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战时儿童保育会派出的《大公报》战地女记者、国民党将门之后的千金小姐沈君怡和第五战区上尉连长、中共地下党员方鉴明,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2015-10-12)

11、今天去看了期待已久的“栀子花开”,不为别的,只因这是亲爱的何老师导的,何老师是一个带给人正能量的人,对何老师充满敬佩与喜爱之情。今天是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去影院看电影,也栀子花开观后感(2015-10-12)

12、 放眼华语影坛,恐怕只有香港导演林超贤敢拍自行车励志大片《破风》,何况这种冷门题材都能拍出《速度与激情》那种商业巨制的感觉,绝对难上加难。同样是众人被胜败心破风观后感(2015-10-17)

13、《旋风九日》与《闯入者》一样,都具有穿越历史的力量,所不同的是,后者是艺术的纪录,而前者是纯纪录影像。《旋风九日》以邓小平1979年第一次访美为背景,讲述时任旋风九日观后感(2015-10-19)

14、如果没有《终结者1》和《终结者2》在前,《终结者5》或许可以算是可圈可点的爆米花片。拍热门系列续集和改编经典小说一样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导演抓破脑袋终结者5观后感(2015-10-19)

15、电影《可爱的你》是由香港名导陈木胜监制,关信辉执导,杨千嬅和古天乐携手五个可爱的小女孩主演的情感力作。谢永东(古天乐 饰)的妻子吕慧红(杨千嬅 饰)迎来了两人结婚十周年纪念日。提观后感《可爱的你》(2015-10-22)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耶鲁大学死亡公开课观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耶鲁大学死亡公开课观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5940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