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柴胡佛手

柴胡佛手

2016-05-17 12:27: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柴胡佛手(共3篇)柴胡剂应用《伤寒论》柴胡剂的临床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郝万山一、少阳病的若干问题1、少阳病的病位:足少阳经、足少阳胆腑、手少阳三焦 2、有关少阳的生理:胆经循行头身两侧,经脉和其分支循行部位涉及到目、耳、胸胁,络肝属胆。经别入季胁,布胸腔,过心脏。胆腑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少阳相火...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柴胡佛手》,希望能帮助到你。

柴胡剂应用
柴胡佛手(一)

《伤寒论》柴胡剂的临床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郝万山

一、少阳病的若干问题

1、少阳病的病位:

足少阳经、足少阳胆腑、手少阳三焦 2、有关少阳的生理:

胆经循行头身两侧,经脉和其分支循行部位涉及到目、耳、胸胁,络肝属胆。经别入季胁,布胸腔,过心脏。

胆腑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少阳相火,也就是少阳的阳气,为一阳,后世称小阳、稚阳、嫩阳、幼阳。如日初出,不亢不烈,温煦长养,其作用部位在全身。少阳的四大生理功能,对脾胃的升降、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和精神情志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促进和控制作用。故《素问》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手少阳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元气之别使,内寄相火。

《六书》:焦,燔之近炭也。

三焦,是人体多处具有能量代谢,能量转换的场所,人身处处是三焦。

《内经》: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三焦气机调畅,则表气调和。

可见少阳经脉,少阳胆腑,虽然在人体的一侧,但其阳气影响所及,却是表里内外无处不及的,所以《内经》言少阳为枢。

3、少阳病的特点: ① 易经、腑同病

② 易化火、易气郁 ③ 易生痰、生水、生饮

④ 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不和以及心胆不宁 4、少阳病的治法和治疗禁忌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治疗用发汗之法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治疗用清下之法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治疗用和解之法以畅达枢机,所谓和解,就是和枢机、解郁结。

二、小柴胡汤的应用

1、小柴胡汤的组成和方义 柴胡:解经邪,舒气郁

黄芩:清胆热,清郁火

半夏、生姜:辛散助柴胡以解郁;化痰消饮去水;和胃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助少阳正气以祛邪;补太阴正气,防止邪传太阴。 原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伤寒论》用小柴胡汤

①少阳受邪,经腑不和:(96、97、263、264、265、266、379 ) 经证:目赤,耳聋(两耳无所闻),偏头痛,胸中满而烦,胁下硬满,往来寒热。

腑证: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呕而发热。 苔白或淡黄、薄黄。脉弦细、沉紧。

或见证: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咳,或身微热

②三阳同病: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③少阳不和兼太阳表邪: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101) ④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⑤少阳不和,兼阳明胃热: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⑥伤寒差后复发热: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⑦热入血室(胞宫)见寒热交作者: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临床用之,常加茜草、丹皮、赤芍等凉血活血药。 3、后世和现代用小柴胡汤

①解热:治疗往来寒热,头痛发热,呕而发热,发潮热,差后复发热,热入血室寒热交作。

②用于肝胆胃胰肠等消化系统疾患: 例: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病4方

A 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茜草、土鳖虫、海螵蛸、叶下珠、苍术。

疏肝清热、解毒利湿,治乙肝,见口苦,心烦,胸胁满闷,饮食不馨,恶闻荤腥,体疲懒惰,小便黄赤、味秽,脉弦,苔白腻,辨证属病在气分者。甲肝、丙肝,转氨酶居高不下,黄疸指数升高,也有显效。

B 柴胡活络汤:柴胡、黄芩、土元、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凤尾草、白术、海螵蛸。

治疗乙肝病已经入血分者,见肝脾肿大,胁中刺痛,昼轻夜重,腹胀,体疲,睡眠不佳,齿龈流血,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脉弦而沉,舌有瘀斑,或边尖绀紫,面目黧黑。蛋白倒置,TTT上升等。【柴胡佛手】

C 柴胡鳖甲汤: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元。 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治疗乙肝,肝、脾肿大,早期肝硬化,舌有瘀斑,颜色紫暗,脉弦而沉涩。十剂为一疗程。轻者两个疗程,重者四个疗程,可收到一定效果

D 宣络化瘀汤: 藏红花、茜草、桃仁泥、郁金、苏子霜、旋覆花、当归须、降香、公丁香、佛手。

本方与柴胡鳖甲汤交替服用,屡见奇功。

③用于精神情志疾病

柴胡桂枝汤加减用于治疗精神抑郁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精神躁狂症、精神分裂症。 ④用于妇科疾病:

合桃红四物、逍遥散用于治疗闭经

三、柴胡桂枝汤的应用

1、组成和方义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用量的1/2相合。

2、仲景用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3、现代用柴胡桂枝汤 ①外感病

②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 ③痹证伴肝气郁结

④神经官能证,见周身串疼,疼无定处 ⑤精神抑郁症;郁证 ⑥脂膜炎

⑦不安腿综合征

四、大柴胡汤的应用 1、组成和方义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有和解少阳,清泻里实的功效。2、仲景用大柴胡汤

①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104)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36) ②少阳胆腑热实证

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与胆腑精汁相结,而成少阳胆腑热实之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发热,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③代大承气汤用于阳明腑实和杂病腹满属实证者 《可下病篇》: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④代调胃承气汤用

《可下病篇》……宜大柴胡、调胃承气汤。

⑤治病后余邪未尽,脉沉者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可下病篇》: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3、现代用大柴胡汤

①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可加大叶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郁金、元胡一类药。

②胰腺炎:天津南开医院清胰汤:柴胡 黄芩 白芍 大黄 黄连 木香 元胡 芒硝

③急性肝炎:加茵陈

④急性阑尾炎:加冬瓜子 桃仁

⑤肠梗阻(可用于单纯性肠梗阻,不可用于绞窄性肠梗阻) ⑥其他:流感 肺炎 高血压 急性胃炎 肋间神经痛 精神疾病 热厥里热已经成实者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1、组成和方义:

柴胡40 黄芩15 桂枝15 甘草10 干姜10 牡蛎10 栝楼根20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生,日三服。

今用量。治疗内科杂病柴胡用量适当减少,牡蛎用量适当增大。 功效:和少阳,畅气机,助心脾,升津液,散结聚。 2、仲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3、现代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①慢性肝病:见胁痛、口干、便溏――病人肝胆湿热未退,脾阳气虚,津液不足。

②糖尿病:症见口渴、便溏、情绪低落。加养阴生津之生地、玉竹、麦冬、山萸肉、五味子、人参、沙参。

③慢性结肠炎:腹泻伴口干、胸脘痞闷、腹痛。加白术、山药。若有结肠过敏现象,或结肠过激现象,见腹痛而泻,喝水后泻。加炒陈皮、炒白芍、防风炭、乌梅、藁本

④乳腺增生,肋软骨炎:见胸肋疼痛、口干、便溏。加软坚散结之夏枯草、牡蛎、海藻、昆布。

⑤发热性疾病:如疟疾,寒多热少可去黄芩;热入血室,寒热交作如疟,加赤芍、茜草、丹皮。

⑥胸膜炎、胆囊炎:见发热、便溏、口渴(抓三个主症)。 ⑦感冒发热兼心脾阳虚者。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

1、组成和方义:

柴胡 黄芩 生姜 半夏 人参 大枣 龙骨 牡蛎 铅丹 桂枝 茯苓 大黄

和少阳,畅三焦,利膀胱,泻阳明,镇心胆、安神志。

佛手先生运用一二三辩症法讲解伤寒论第六讲
柴胡佛手(二)

佛手先生运用一二三辩症法讲解《伤寒论》

第六讲

上星期讲了第十四条至二十二条的内容。

十四条主要是讲了太阳中风的“脉症病治”一主脉是:浮缓。二主症是:发热汗出,恶风,三病因病机是:阳浮而阴弱,四中风的主方是:桂枝汤的方症学。

十五条是太阳中风的头项强痛发展到了背部的肌肉紧张,即有太阳中风的柔痉症状,也有太阳伤寒局部的刚痉症状,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减了桂枝的量后,加入了葛根与麻黄,很明显桂枝汤的减量仍是以调和阴阳营卫之气血的基础上,进行相辅相成的,桂枝汤减量后,以治疗全身性的津伤阳释所致的柔痉,用麻麻葛根升发宣透太阳局部闭滞的刚痉,桂枝汤调的营卫布于表阳,麻黄表而透发之,使津液得以敷布于周身,葛根鼓舞三阳之气,从阳达表,以舒畅筋脉的阴液之气,使三阳在合一的基础上,调和表阳症中的柔与刚之痉。 第十六条

内容是三阳中的太阳为病,也就是表中之表阳症,本当责之以汗,却与了攻下剂,攻下正虚邪陷,当观测其所陷之邪气,处于三阳三阴中的那个频率的振荡之中,再以法治之则愈。 此攻下后,其气上冲之势不减,邪上冲于胸脘腹胁而不得畅通者,当仍用桂枝汤法,调开阴阳之路,使上冲之气得以敷布则愈,这个“其气“是指三阳之气,携扶着三阳中的太阳之气,“上冲”是指攻下所致的太阳之气机的逆乱,也是标志太阳之气,因为上冲之势而没有下陷之诊。

第十七条

是三阳中的表阳症,虽经过了四种的误治方法,病已离了三阳病中的太阳病与桂枝汤的方症学,当细观其脉症的发展情况,以测知邪气所犯在阴与阳中的那个频率上,找出方症学的对应点上的阴阳属性。

【柴胡佛手】

第十八条

【柴胡佛手】

是桂枝汤与麻黄方症学的辨症应用方法,三阳中的太阳病者,是邪气所调来的元阳气出于受邪之处,因为阴寒闭滞表阳症时,是用麻黄汤的方症学,因于风寒释放性的表阳症,则是桂枝汤的方症学,两者的立方,立法是不相同的,而且是常须认识到这二个处方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的桂枝汤方症,是太阳受邪气后处于释放而不能固敛的表阳症;太阳中寒的麻黄汤方症,是太阳受阴寒之邪气后处于闭固敛的表阳症,二张处方是不可误用,且是要常须识此,不得有误。

第十九条

如果是酒客所伤而致的自汗出,脉浮,发热,恶风,头项强痛者,是因为酒毒内滞外泄所致,当以清泻湿热以解酒毒之法,还例举了内经治疗酒风的处方以供朋友们参考。第二十条

是说了太阳中风症又兼见了喘咳的病患,而且是素来就有喘咳病,太阳中风是新感,所以当标本同治法,用了桂枝汤加入厚朴于杏仁以宽肃胸脘之气机,是最佳的选择择性的用药。

第二十一条

是太阳病因为汗不得法,造成了汗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是太阳表阳释而不敛不固的桂枝加附子汤的方症学,让我们从汗法中,看到阴阳受邪气后的具体变化。

同时还讲了二个案例:

案例一是一个较少见的许姓案例,舌上苔癣,癣斑色白紧缩,簇拥,高出舌体,脉象沉弦滑,舌中间有很深一道直性的裂纹,这均是在说明着,一阳化热,脉从弦而增至滑象时,是风火气热,以动阴湿而生癣苔,而且两腮溃疡,病人除此外,一切均正常,所以我们当以清枢一阳为务,用了柴胡汤加入了甘温以除大热的术芪,其实术芪,也是帮助一阳的升发之气,以释放至三阳中的,同时正与邪是势不两立的,有增水行舟之考虑,再加入一些茜草,生牡蛎,天花粉,板兰根即清且降,是化热的阳热气火得以清散,整体气热得以枢启,即内经所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外干,虽有大风苛素。不能为害“是也。

案例二是田姓的脉案:脉滑大浮洪,是夏天的脉,至冬而没有潜敛之脉,也就是内经上说的“脉大则病时进,脉满则形衰”,也与金匮上所说的“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相符合的脉象,所治疗时用桂枝龙牡汤加上清降直析所郁之气火,全瓜蒌从上宣发,怀牛膝从下引降,茜草根从中清解,同时加甘枸杞,山萸肉即滋补真阴之液,也固敛潜收浮动之阳,以达阳热气火下潜内藏的总目的,否则正是内经运气篇所曰:“少阳阳明加临,水泉涸,物焦槁,水流不冰,蛩虫早见”之险。

桂枝汤法阴阳路,一分为二均宣透。

桂枝去芍去桂有,三阳三阴相对候。

桂麻各半表阳输,三阳气悍太阳舒。

还有邪气闭塞久,服桂反烦剌风府。

桂二麻一汤法柔,寒热如疟即刻休。

汗后化热白虎留,清热生津二阳够。

桂二越一汤法够,能让表阳荣卫走。

表中表阳三阳奏,加减随时定位数。

今天接着讲第二十三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误用攻下之法,脉促胸满(闷)者,表阳受挫,胸阳不布,当与桂枝汤去芍药主之,取辛甘秉阳火之气,以复伏遏之荣卫,还表阳之气津,去芍药之甘苦性者,因芍药在阴不在阳,在痛不在满,在血不在气,有碍胸阳之敷,促脉之畅。

桂枝汤的方症学的第一次分裂是桂枝甘草汤方症学与芍药甘草汤相提并论的比较中,我们才发现其在分裂中的阴阳属性与方症学的紧秘关系的。

【柴胡佛手】

太阳病,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之者,是一个因为汗出过多过急后,引发的一个急性心衰的病症,也可与附子干姜汤方症学相对的比较,也是在比较中认识原文的精神境界。

如桂枝甘草汤的方症学是以急救心衰,那么这个干姜附子汤就是急救肾衰,一个救急于离火,一个救急于坎水者,均归属于少阴为病的范畴,是一个体阴而用阳的损伤过程的轻重不同而已。

从桂枝汤的阴与阳离合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病机在变化中,反映出来的频率振荡的阴阳属性,也是一二三辨症法中,体现出全书的整体恒动观的高度统一性,均是指元气所处的病所而言的。

这一条也是桂枝汤主症学的第二次分裂,是桂枝汤法中,去了芍药保留了生姜,大枣,甘草者,是取其辛甘温柔之性,以扶阳畅阴,是以三阳的动力,以复太阳透气于胸,转气于背,胸闷则解,脉促得畅,三阳中的太阳得以达阳还表而愈。

只得提出的是,此条正是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形成正比,使桂枝去芍后与桂枝去桂后的一对完整的相对方症学。

如果是卫恶寒者,阳虚已露,去芍药方中加入附子汤主之,温阳复火,助营卫之悍。 桂枝去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内去芍药,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歌曰:

太阳为病攻下药,脉促胸闷无夸何。

桂枝去芍甘温多,复载三阳虚离火。

桂枝去桂相对说,碍阴碍阳分明妥。

微恶寒者元阳弱,附子秉热阴枢和。

少阴坎离主水火,体阴用阳随症拨。

阳随正气三阳托,伏遏脉症自解脱。

第二十四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此条是可以分为三个自然段的,第一阶段是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二段是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柴胡佛手】

第三段是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我们先看第一段: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之久,如同疟状,发热恶寒,发热多恶寒少,有正胜邪却之象,其人不呕,无少阳症,清便自可,则无阳明症,正邪之气俱相争于三阳中的太阳,为表中之表阳症,正邪这气离表,离外最近,有正胜则邪却后,邪气从表阳而解之象。

如果一天发作二三次,脉由浮紧,逐渐转为卫缓者,知邪气衰,正气已复于脉,正阳之热已复于表,此为欲解之象,言外之意,热多者,已聚水津为汗之源,充沛于表阳之中,可随发热而得汗出则解。

这个脉微缓者,一是正气受挫后,脉微缓者,正阳之气冰伏,以复聚阳热气火之用,复出于表阳之中,使脉短暂出现微缓之象。

二是太阳病得之八九天之后,邪气已衰于脉象,正阳之气已复于表阳,症以发热多,热多者,驱邪气之象,邪气衰于脉,脉则静,热多于表阳,正阳之气,欲宣透于表阳之中,则出现热多而寒少之象,是为欲解之佳象。此乃后世所曰:身有病,脉已无邪。

身病者,正阳之气,还阳达表,则邪气随发热之多而得汗出可解,因为脉微缓者,邪气已衰于脉是也,所以原文有: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此欲已是也,也有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之象,所以医圣的脉象也是阴阳的频率振荡而已。

第二段是:如果是脉卫而且是无热恶寒者,此阴阳俱虚,邪气已内陷少阴,是属虚寒性的病变,不可再进汗,吐,下之法。

二个脉微,一个脉微缓者,是指脉微缓欲出之佳象,卫缓也是对浮紧的脉象相对而言,是指浮紧之脉,相对的处于微缓的冲剌阶段,微是处于动词中,指浮紧脉的力减中增强之势,并非真微缓,脉缓也以为着正阳秉承胃气,缓是处于名词中,指的是脉,是浮紧之脉处于微缓的程度,是浮紧之脉的力量,相对性的处于稍缓的阶段。

一个脉微者,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之病,这个脉卫与细者,均是指的脉象之体而言的,是邪气进入三阴中的少阴之为病的阶段中。

第三段是:如果病人脸面上反而出现红赤的热色象者,是风阳上郁,言外之意,风阳上郁于颜面,不得通身之畅,这与但头汗出,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不浆,而不得通身之汗与尿而解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一个从里阳化为湿热之为患,一个从表阳化作魄汗郁滞之骚痒,故曰:以其不得小一点的汗出,邪气留恋于表中之表阳,而引发全身性的皮肤骚痒之症。

阳上郁于颜面之局部,三阳中的太阳所调出的汗血水津不能敷布全身,是以阴性滞阳热之气,不得宣通透达于表中之表阳,也标志着汗尿之不畅,太阳表气不开,以阴湿滞阳热,是因为太阳不能得小汗出作解,其人身上必骚痒,治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用桂枝汤和调营卫之气,化作津液之源,麻黄汤发越表阳之郁,化作小汗之解。

麻黄桂枝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 切 甘草 炙 麻黄各一两 去节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方解:方以桂枝汤与麻黄汤合方用,各用原方半剂之量者,桂枝汤以和调三阳在表营卫之气,麻黄汤发越太阳之在表之邪。

桂枝麻黄各半汤,热多寒少如疟状。

脉象浮滑有紧象,正气趋表并三阳。

甚则烦躁或如狂,或衄或汗才通畅。

桂枝和营津血酿,麻黄调和卫气忙。

热郁面上红如妆,表阳不通身兼痒。【柴胡佛手】

脉力卫缓热衰象,其人不呕便清凉。

表中也有阴与阳,脉卫恶寒少阴祥。

刘力宏教授有一个病人,颧上起节红肿痛痒,他自已说是在未得阴阳真传之时,必定是要清肝火兼以解毒的,说不定就会选择用龙胆泻肝汤的,测之以脉浮滑偏紧,表中之表阳症,当以畅通三阳中的表阳之滞乃愈,后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一剂则病愈,病人持方还试问之,没有表阳症,为何作表阳之药,明明是疮痒性的热毒病吗?所以太阳病呢?也是三阳中的一个表阳症而已,这个红肿痒痛呢?也是三阳病中的一个表阳症而已,如果是太阳病呢?就会出现十四字决,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如果只出现浮脉呢?就是一个表阳症的脉,如果只出现头项强痛呢?只是三阳中的一个表阳症,所以上面我们讲了郝万山教授所说的,浮脉主表具有普遍性的临床指导意义,表阳症均是可以出现浮脉的,如同发热恶寒者,发于阳,至于发于三阳中的那一个阳呢?再找其位,然后定其性。

三种顽固性失眠验方有奇效
柴胡佛手(三)

三种顽固性失眠验方有奇效

方一:茯神15克、麦冬50克、熟地50克、丹参15克、黄连10克、生枣仁20克、肉桂10克、朱砂3克[冲]、琥珀5克[冲]、菖蒲15克、元胡粉5克[冲],水煎服用。

施治根据:白天不睡觉是肾不交与心也,晚间不睡觉是心不交于肾也,白天晚间都不睡觉是心肾不交也。心肾不交的原因是心过于热、肾过于寒,用黄连凉心、肉桂温肾,使心肾两相交于顷刻。

服用注意事项:此顽固性失眠验方服用时,配合大剂量的补药可见效神速。

方二:酸枣树根(不去皮)一两、丹参四钱,每日一剂,水煎2小时,分二次于午休和晚上睡前服。

方药制备注意事项:汤药中所用的酸枣树根为鼠李科植物。方中所用必须是经过一冬天休养的酸枣树的根,在树枝未发芽前所采集的树根。通常在农历的二月二至二月二十收集树根,必须注意收集到经过水泡冒充当年的陈年树根。采集好的树根要加工成方便煎熬的长条,并用陈米(最好是三年左右的)制成米酒并炮制,之后,装入大缸用泥封口45天,出缸阴干,待用。此药方主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和顽固性失眠。到目前治疗患者上万例,根据病情一般服10--20剂痊愈。

方三:酸枣仁、夜交藤各20克,党参、黄芪、熟地、杭白芍各15克,柴胡、佛手各12克,生甘草 6克。加水淹没超过3公分许,浸泡15

分钟,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再煎,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分早晚二次饭后温服。

治顽固性失眠方

处方 :炒酸枣仁、丹参各 30克、牡蛎、半夏、苦参各 15克 、石菖蒲、夏枯草各 10克、肉桂 5克。

加减 :气虚,合四君子汤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各 10克 ) ;血虚合四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 10克 ) ;痰多,舌苔厚腻,加枳实、竹茹、陈皮、半夏各 10克 ;阴虚火旺,舌苔少或无,加黄连 5克 ,阿胶 10克 (烊化服 );久病入络 ,加川芎、归尾、半夏、黄芩、黄连各 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 1剂。 6天为 1疗程。

本人应用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15例 ,全部有效,其中有十例在服用三剂后可入睡,五例在服药5付后睡眠渐好,请广大爱友试用。

配方二:失眠方

用药: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用法: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柴胡佛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柴胡舒肝丸 柴胡桂枝汤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柴胡佛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柴胡佛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139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