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2016-05-09 10:25:3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共5篇)韩国和朝鲜之比较[1]韩国和朝鲜之比较2014-02-19 作者:白志强本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有过她的辉煌。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两个小国,且两国局势一直紧张。近期笔者简略地对韩国和朝鲜的有关资料做了简单梳理,数字如下——韩国人口5000万。面积...

韩国和朝鲜之比较[1]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一)

韩国和朝鲜之比较

2014-02-19 作者:白志强

本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有过她的辉煌。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两个小国,且两国局势一直紧张。

近期笔者简略地对韩国和朝鲜的有关资料做了简单梳理,数字如下——

韩国人口5000万。面积996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7人每平方公里。

朝鲜人口约2500万。面积12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96人每平方公里。

从两国的人口密度对比中,可以看到,朝鲜人均土地面积是韩国的2倍半多。朝鲜处于优势。两国气候类似。

人均土地面积大,人均矿产资源多,从概率上看,应该如此。但是,朝鲜半岛的资源分布,竟如此不均。资源大部分几乎全分布在朝鲜境内。

(此为复制粘贴的资料原话——朝鲜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产蕴藏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0%,已探明矿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最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钨、钼、铅、铝、镁、锌、铁矿;石灰石、云母、石棉、重晶石、萤石、石墨和菱镁矿,以及煤炭等。朝鲜自古以来

就有“产金国”之称,而且金常与银、铜等矿共生。菱镁矿和石墨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大约为49万吨的菱镁矿储量在世界占最大比重,占全球储量的40%~50%。)

(另一个地方的内容,铁矿石以茂山铁矿为首的20多个矿山进行生产。其中茂山铁矿埋藏量约10亿吨,是年生产能力达800多万吨的朝鲜最大的铁矿山,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矿山。特别是菱镁矿的埋藏量在全世界处于第一位,排名在世界前十位的矿物还有钨,钼,石墨,重晶石,萤石等7种。)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们会很吃惊,原来朝鲜相对韩国矿产资源如此丰富?几乎每种矿物的储藏量都比韩国多,有些是远远的多。韩国人口总量是朝鲜的二倍,朝鲜人均矿产资源,就更比韩国更多了。一般比较为:朝鲜人均比韩国人均矿产资源多10倍以上,有些会更多一些。

一个小小的朝鲜,竟然还有占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前十名的就有约七种,还有世界排位第一名的菱镁矿藏,可见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是多么不均。天公的造化是多么的不平等。

拥有资源确实是好事,因为有利于这样的小国本土的经济长足发展。从矿产资源上看,朝鲜相对于韩国具有压倒优势,应该经济发展的更快一些。

朝鲜半岛没有石油,这对于韩国与朝鲜都很平等。

从能源上看,朝鲜拥有几乎足够用的燃料煤。(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储量约为79亿吨(据韩国统一部

统计)。)主要缺乏炼焦煤。而韩国却是无论哪种煤炭全缺乏。

朝鲜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河流发电能量估计约在1000万千瓦以上。韩国压根没有这么多水能。毕竟朝鲜多山,且国家面积大,在气候相似时,水能一般要多一些。由于朝鲜人口总量少,那么,朝鲜人均的水力资源,就比韩国更多了,应该至少多出数倍!这看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一个压倒优势。

淡水资源,也是朝鲜人均比韩国大。不过,淡水一般都是过剩的资源。因此,人均多一些淡水资源,也不见得能沾多大便宜。 朝鲜的森林面积目前约有930万公顷,韩国森林面积只有640万公顷。朝鲜森林面积比韩国的多290万公顷。朝鲜人均森林面积几乎是韩国的3倍。森林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资源,在土地资源中,仅次于耕地的价值。这应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的一个优势。

在朝鲜国土面积中,农业用地约为20%,其中耕地只占16%,因此,可以概算出朝鲜耕地面积2775万亩,人口约2500万,人均耕地1.16亩。韩国现有耕地2925万亩耕地,人口约5000万人。人均耕地只有0.6亩。朝鲜人均耕地面积几乎是韩国的2倍。考虑到朝鲜的气候冷一些,朝鲜耕地就是打八折,打折以后,朝鲜人均拥有的耕地照样也比韩国多些。这应该也是一个优势。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由于战争因素,这两个小国在二战后人口锐减。经过几十年来的休养生息,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都很快。短短几十年内人口就翻番再翻番。

目前韩国人口的增长率小于朝鲜,由于生活富裕,生育率已经

很低。

朝鲜的生育率依然比较高,但是死亡率也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比中国与韩国要大一些。

如果从上面的一组数字对比中,可以看出,朝鲜要占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各类资源,真的能决定自己的人口数量的话,那么,朝鲜相对于韩国,人口的压力应该更小。如果韩国没有人口压力,那么朝鲜就更应该没有人口的压力了。

韩国目前确实没有人口压力,因为,韩国在大力鼓励自己的国民生育,那是韩国的国策,和我们的国策截然相反。如果存在人口压力韩国就不会这样做了。既然这样,那么朝鲜就更不会有人口压力。

但是,朝鲜的现状是如此的残忍或者叫做恶化,人民忍饥饥饿,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按照中国的人口理论,就是朝鲜人口太多了,资源太少了,需要减少人口。看来,朝鲜如果想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似乎只有学习中国,通过计划生育减少自己人口这一条路。中国也似乎应该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计划生育经验输送给朝鲜。或者把计生系统的人员或者专家,输送给朝鲜,来解决朝鲜的饥饿贫困问题。如果朝鲜只有很少的人,就不会有饥饿现象了。并且,朝鲜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一举两得。

是这样么?!

否。

以下是经济文化及实力数字比较——

经济方面:

朝鲜人均一个月的工资折合人民币40元钱

韩国人均一个月的薪水折合人民币8555元

两国人民的工资悬殊是200多倍!

韩国2004年GDP是6670多亿美元。

朝鲜2004年GDP只是韩国的6%~12% 。

(查阅了很久时间,只有十年前的数据。现在的差距也许会更大!)

两国的经济实力悬殊是10倍!

如果按人均实力计算则悬殊更高。

文化方面:

“韩流”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我们没有听说过朝流。

似乎应该就两国的典型代表作品做一简略展示:

以电视剧为例,韩国生产制作出来的《大长今》,在世界各地影响力不小。当然这样的文化产品是赢利的,赢利多少?是生产制作成本的数倍。此数据也不好查阅,可能涉及商业秘密。

而电影方面,韩国瞄准的是世界市场,瞄准的是美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因为他们国内的市场实在太小,他们的文化产品只能在起步点上就必须盯着国际市场。

而朝鲜方面的文化产品为《阿里郞》。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这是一部集舞蹈、体操、杂技、歌唱为一体的大型广场演出作品。

韩国与朝鲜的对比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二)

韩国与朝鲜人口形势对比【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韩国与朝鲜人口形势对比

韩国与朝鲜是朝鲜半岛的两个国家,是邻居兼兄弟,共同属于同一个民族。50年前,朝鲜人要比韩国人富裕,因为。朝鲜的工业相对于韩国要发达许多。为什么发达呢?原因是,朝鲜半岛,的朝鲜部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在共同被日本人统治期间,半岛北部得到了更多的开发,因为有可以被开发的东西。比如,修了大量的水电站,一些煤矿,等其它矿藏。有了能源与矿产资源,就可以开发工业了,因此,半岛北部工业化程度高一些,自然要富裕一些。虽然朝鲜战争时,这些东西基本被打毁,但是,停战以后,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基本都完全恢复了。因此,50年前的朝鲜人要比韩国人相对要富裕。2005年的形势就变了。从汇率GDP上看,朝鲜人均GDP80美圆,韩国可以达到170个80美圆。人均GDP达到1万多美圆。已经变成发达国家了,成为东亚第二个发达国家。而朝鲜变成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连平均智商比朝鲜人低21点的印度,其人均GDP也可以达到600美圆。真是苍桑巨变啊!社会制度的魅力原来如此之大,令人惊叹!

2005年韩国有人口,4856万。面积996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7人每平方公里。 2005年朝鲜有人口,约2400万。面积12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96人每平方公里。 从韩国的人口密度对比中,可以看到,朝鲜人均土地面积是韩国的2倍多。朝鲜处于优势。两国气候类似。

人均土地面积大了,可能,就人均矿产资源多,从概率上看,应该如此。但是,朝鲜半岛的资源分布,竟如此不均。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朝鲜境内。

(这是粘贴的原话,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产蕴藏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0%,已探明矿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最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钨、钼、铅、铝、镁、锌、铁矿;石灰石、云母、石棉、重晶石、萤石、石墨和菱镁矿,以及煤炭等。朝鲜自古以来就有“产金国”之称,而且金常与银、铜等矿共生。菱镁矿和石墨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大约为49万吨的菱镁矿储量在世界占最大比重(占全球储量的40%~50%)。)

(另一个地方的内容,铁矿石以茂山铁矿为首的20多个矿山进行生产。其中茂山铁矿埋藏量约10亿吨,是年生产能力达800多万吨的朝鲜最大的铁矿山,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矿山。 特别是菱镁矿的埋藏量在全世界处于第一位,在前十位的矿物还有钨,钼,石墨,重晶石,萤

石等7种。应该是世界前十位。)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会很吃惊,原来朝鲜相对韩国矿产资源如此丰富。几乎每种矿物的储藏量都比韩国多,有些是远远的多。韩国人口总量是朝鲜的二倍,朝鲜人均矿产资源,就更比韩国多了。一般是,朝鲜人均比韩国人均矿产资源多10倍以上,有些会更多一些。一个小小的朝鲜,竟然还有占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前十名的就好几个,还有第一名的,可见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是多么不均。拥有资源确实是好现象,因为有利于自己经济的发展。从矿产资源上看,朝鲜相对于韩国很有优势,应该经济发展的更快一些。

朝鲜半岛没有石油,这对于韩国与朝鲜都很平等。从能源上看,朝鲜拥有几乎足够用的燃料煤。(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储量约为79亿吨(据韩国统一部统计)。)主要缺乏炼焦煤。而韩国是那种煤都缺乏。

朝鲜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河流发电能量估计约在1 000万千瓦以上。韩国大概就没有这么多水能了。毕竟朝鲜多山,且国家面积大,在气候相似时,水能一般要多一些。由于朝鲜人口总量少,那么,朝鲜人均的水力资源,就比韩国更多了,应该至少多一倍吧!这看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一个不小的优势。

淡水资源,也是朝鲜人均比韩国大。不过,淡水一般都是过剩的资源。因此,人均多一些淡水资源,也不见得占多大光。

朝鲜的森林面积在2005年大概有930万公顷,韩国森林面积在2005年有64-0万公顷。朝鲜森林面积比韩国的多290万公顷。朝鲜人均森林面积几乎是韩国的3倍。森林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在土地资源中,仅次于耕地的价值。这应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的一个小优势。

在朝鲜国土面积中,农业用地约为20%,其中耕地只占16%(1997年总耕地面积约为185万公顷),因此,可以估计出2005年的朝鲜的人均耕地。耕地2775万亩,人口2400万,人均耕地1 .16亩。韩国2005年有耕地2925万亩耕地,人口4865万人。人口密度490人每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 .6亩。朝鲜人均耕地面积几乎是韩国的2倍。考虑到朝鲜的气候冷一些,朝鲜耕地就是打八折,打折以后,朝鲜人均拥有的耕地照样也比韩国的多。这应该也是一个优势。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前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都很快。短短几十年内人口就翻番。现在韩国人口,由于生活富裕,生育率已经很低了。朝鲜的生育率依然比较高,但是死亡率也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比大陆与韩国要大一些。

如果从上面的各个资源对比中,可以看出,朝鲜要占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源,真的能决定自己的人口数量的话,那么,朝鲜相对于韩国,人口的压力应该更小。如果韩国没有人口压力,那么朝鲜就更应该没有人口的压力了。韩国现在确实是没有人口压力,因为,韩国在大力鼓励自己国民生育,如果有人口压力就不会这样做了。既然,这样。那么朝鲜就更不会有人口压力了。比朝鲜人口密度更小的大陆也不会有人口压力了。但是,朝鲜的现状是那么的不理想,人民经常饥饿。按照大陆的人口理论,就是朝鲜人口太多了,资源太少了,需要减少人口。看来,朝鲜如果想解决自己的讥饿问题,似乎只有学习大陆,通过计划生育减少自己人口这一条路了。大陆现在应该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计划生育经验输送给朝鲜。或者把寄生系统的人员或者专家,输送给朝鲜,来解决朝鲜的讥饿问题。如果朝鲜只有很少的人,就不会有讥饿现象了。并且,朝鲜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一举两得。

朝鲜与韩国的对比,是很有意思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见,制度是多么重要。私有制度加市场经济,与勤劳节俭的民族相结合。其力量神奇无比。纵使有再少的人均资源,也是不愁经济发展的。计划生育理论在这里显的非常滑稽。也许就是无知与无能的结晶。

朝鲜与韩国人均gdp对比表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三)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朝鲜与韩国人均gdp对比表》(单位:美元)

1960年:朝鲜 253,韩国 82, 前者是后者的3倍

1970年:朝鲜 400,韩国 410, 后者追上前者;

1980年:朝鲜 700,韩国 1592, 后者超前者约1倍;

1990年:朝鲜 980,韩国 6482, 朝鲜落后6倍以上;

2000年:朝鲜 130,韩国 8840, 朝鲜落后78倍;

2004年:朝鲜 86, 韩国 12431,朝鲜落后900倍。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97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1984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朝鲜从2000年以来已把强国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然而,由于半岛目前的不战不和的态势,朝鲜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沉重的军费负担仍将继续拖累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朝鲜只能继续采取“建设与军事并举”的方针。朝鲜自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对与军事工业直接相关的重工业的高投入,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军工生产却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目前,朝鲜人口总数为2300多万,朝鲜拥有现役正规军105.5万,准军事部队18.9万,预备役470万。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朝鲜每年的军费支出约占其GNP的20—25%左右,1994年其军费支出为56.6亿美元,占GNP的26.7%。这种巨额的军费不能不严重阻碍并延缓朝鲜现代化的正常进程。

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使朝鲜失去了原来与这些国家协作保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停止与朝鲜进行易货贸易后,朝鲜又没有足够的外汇继续进口石油、棉花、焦炭等战略物资;而这些国家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又使许多朝鲜商品失去了竞争力。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进一步缩小了朝鲜的国际经济空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东欧剧变后,在美国要求停止与朝鲜进行贸易,否则西方国家不提供贷款的压力下,东欧等国家都停止了与朝鲜的正常贸易,导致出现了朝鲜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无处输出的局面。1995~1997年连年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朝鲜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和工业生产的瘫痪,使朝鲜不仅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而且不得不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和民用能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循环。与美国进行的核对峙,使安全问题陡升为最紧迫的课题,致使朝鲜无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结果更加恶化了经济困境,逐渐降低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解决方法和越南一样: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国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如---裁军放权,改变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模式,逐步将经济管理权下放,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提高国民劳动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扩大市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1948年成立的政府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

1954年韩国政府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政府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事实上,在这个时期政府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开始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计划开发。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1962年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计划结束时的197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四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继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针对韩国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提出“各地区均衡发展”、“划时代地扩大出口”、加紧“重化工业建设”等目标,改善了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为了继续扩大出口,1973年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将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及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创造了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纪录。同时,产业结构向工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31%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24.8%。“四五”计划期间(1977年~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

5.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朴正熙总统遇刺,1980年光州事件及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重化工业投资失控,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尽管如此,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在“新村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当局在宏观调控上的失误,出现了工业投资过猛,工业设备运转率过低等问题。1971年至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95亿美元增至614亿美元,增加5.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年均增长39.7%。

进入80年代,韩国政府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五五”计划(1982年~1986年)和“六五”计划(1987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于出现盈余。1984年~1985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美元

(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1992年开始实施第七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可是,1992年12月当选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选总统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后提出了“新经济五年计划(1993年~1998年)”。在此计划中提出行政改革、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与中国建交。由于韩国具有的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对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

设备投资增加等因素,199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1995年也保持了这种良好势头,增长甚至超过1994年,达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10037美元)。1996年由于日元升值导致韩国出口下降和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回落为7.1%,可是,在这一年韩国成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这标志着韩国基本上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1997年10月开始韩货价值暴跌,被卷入亚洲金融危机漩涡之中。97年11月末,韩国可用外汇储备降至73亿美元,陷入无法支付外债之困境。韩国政府不得不于当年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金融救助,并于12月1日与IMF签订了金融救济协议。55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救助计划实施后,不稳定的外汇状况随着1998年1月韩国政府同国外债券组织签订短期外债向中长期转换的协定后开始趋于稳定。以IMF的金融救济为契机,韩国摆脱了全国范围的危机。而受到金融危机洗礼的韩国经济,九十年代末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于2000年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长3.8%。2002年新当选的卢武玄总统提出了四大方面的经济施政纲领。2002年经济年均增长7.0%。而2003年仅增长3.1%,国内生产总值为6012亿美元,人均为12646美元。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根据霍利斯·钱纳里(H.B.Chenery)的研究,韩国经济的主要转换增长时期(transitional growth)为1963年~1983年。1963年随着第一次经济五年计划的制定实施,工业化正式启动。1970年韩国成为了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ation country)。1983年韩国经历了1979年的第二次危机,1980年负增长后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经济稳定基础上促进自律化、开放化。”而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挫折之后,韩国经济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韩国不同历史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评价

通过韩国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促成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宏观角度来讲,韩国处于后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更发达国家技术革新成果,“浓缩”工业化进程之优势地位;以及超越传统贸易理论所指出的一个出口国需先在本国国内市场上充分收集消费者偏好使其成熟后再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漫长过程;还有对像韩国这样资源匮乏国家,战后节约资源型技术得到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发展中资源匮乏束缚得到大大缓解;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即“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将使双方受益,而后者比前者受益更多”又一次得到部分验证。而从韩国本身来讲,政府实施的以下几种经济增长战略不能不为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所谓政府主导是指政府的“定向”和“导向”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作用。对韩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政府规划、指导、管理和调控经济。其主要手段是:首先,运用经济开发战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韩国政府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经济活动重点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外。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重点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提出“重化工业化”经济开发战略,80年代以后,又提出“技术立国”等。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制定五年经济开发计划,以自由与计划相结合为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政府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开发计划。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及措施并加以执行。第四,韩国政府首脑亲自干预经济。由于政府将干预经济活动视为其重点职能之一,所以,政府最高层直接干预经济、直接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其经济发展初期是比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韩国当时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由政府充当其经济活动的总指挥。政府主导经济的主要手段为宏观经济决策、计划指导、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这种依靠政府主导,3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自有其弊端。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演进存在路径依赖。由于政府主导的企业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业对政府的强力依赖。韩国大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政府优惠,竞相不计后果地扩张,沿着规模扩张的路径走下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大企业集团没有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负债、财务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集团的制度缺陷,终使企业管理失控。到1997年金融危机时,大企业集团纷纷倒闭也就不难理解了。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体制上表现显著。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是一个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信号运用市场运行规律,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相关部门中去,推动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可是在韩国,其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使然,金融业的职能仅是行使政府指令、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政府决定利率、存贷、投资等,使金融机构丧失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因,大量的呆账成为其沉重的负担,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融扭曲与滞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将其所有弊端都展现给国人,使其始于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决心的改革调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轨道。政府由此转向旨在减少干预、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上。政府这种由主导经济向重点规划经济的角色转变,使如三星电子这样的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韩国现任总统卢武玄当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经济施政纲领,并非言之无物。首先提出确立自由公正的社会秩序,具体包括建造易于创业的环境、构筑透明公正的竞争机制、构筑先进的金融基础系统和进行财政税收改革。在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中,提出要用东北亚时代的视野,构筑以物流中心基地与国际化金融为两翼、围绕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商务中心。而建设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社会和面向广阔未来的农渔村社会都有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为其历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六十年代初韩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继续发展以进口替代产业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和人民所需要的产品尽量不进口或少进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选择后者,使韩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韩国当时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资本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势,为韩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来讲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源于其采取的正确方针和措施。概括起来韩国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其一,以比较优势为其出发点。针对缺乏原材料、资金不足但劳动力丰富的现状,韩国决定了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其二,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够适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三,实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出口。尽管这些优惠政策,如直接补贴,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但在出口企业的发展初期,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韩国在增长方式的选择上,理论上受经济学家哈士曼

(A.D.Hirschmann)的“不平衡发展论”的影响,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牺牲部分产业和工业部门而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业,通过发展重点产业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整个

为什么朝鲜与韩国经济差距那么大?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四)

朝鲜一直到90年代初期,也就是金日成去世前,朝鲜即完成了独立的现近代工业
体系的建设,水平也只比韩国略低,在70年代更是在产业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指导之下,经济迅速发展,大有超越韩国之势,但是89年金正日逐渐执政后,特别是金日成猝死后,朝鲜的政策突然激进化,可能是金2世想突击搞出点成绩,可惜大量工业投资后,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在建的停工,刚投产的没钱买原料,/>更要命的是受苏联的影响,轻视轻工,特别是农业的发展,粮食这东西很邪乎,
一丰收,让你能吃饱,但消费是有上限的,余粮又不能总是存着,于是把余粮
卖了,投资工业,想的很好。终于随着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倒塌,工业
刚出雏形的朝鲜撑不住了,在加上连续的天灾,农业受到重大打击,救命粮又提前卖钱买机器,最终导致在短短的90年代初期,从小康迅速跌落到贫困,再到赤
贫化,金2世水平真不咋样~~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五)

[篇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范围;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范围及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理解我国为什么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能举例说明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

(三)学法指导

(1)调查法。可以对自己父母所在的单位性质进行调查、分类,这样有助于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并且发现这些貌似深奥的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比较分析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本框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要准确把握这些概念,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点、不同点。

(3)例证法。能够用实例说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点拨

(一)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大有裨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表现是本课的重点。要把握这一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对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shuì的比重为41、2%、57、6%。

材料二:2007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铁路83、1%、冶金64、4%、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长到2007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明确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概况

结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展示结构图,见课件)

公有制经济问题:公有制经济包括那些成分?地位如何?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不同

国有经济问题:国有经济的地位、含义和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知识理解

探究深化展示材料:通过材料说明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名次地区企业名称纳税(万元)

1黑龙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3146569

2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753151

3北京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459126

4山东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1371656

5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279719

学生讨论、感知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结论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作用:

1、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2、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有关键作用。(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展示材料:问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材料:2006年,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非金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09亿元,比2004年增加380亿元,增长36、86%;利润总额65、69亿元,比2004年增加28、46亿元,增长76、44%;资产总额3006亿元,比2004年增加480亿元,增长18、97%;所有者权益1117亿元,比2004年增加163亿元,增长17、09%;国有资产总量1061亿元,比2004年增加185亿元,增长21、12%。一批事关广西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带动作用明显。2007年上半年,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利润总额6、84亿元;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和44亿元。目前,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地方铁路和内河航运建设占有主导地位,有色金属、林业和林产工业、农垦等领域的国有企业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汽车机械、钢铁锰业、电力工业、水泥建材、石油化工、机电物资经营等行业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广西同行业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学生讨论分析:

作用——主导作用

体现在控制力上。

表现:

1、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2、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深化理解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集体经济材料:有个街道办的食品厂,原来不大景气。后来实行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员工股东大会的批准,职工的收入既与自己的劳动贡献挂钩,又与出资的数量挂钩。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工厂办得红红火火。

这家食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说说它有些什么特点,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依据材料分析集体经济的作用和特点认识集体经济

探究论证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分合作制企业等。

作用:

1、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2、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知识区分问题: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同属于公有制经济,他们有何不同?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异同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不同点地位

作用

公有化程度

相同点

学生对比分析知识对比

混合所有制经济材料:我国有家生产手机的公司,从不同渠道广泛筹集资金,成为国家、集体、私人多方持股的新型企业,仅用10年时间,就成为我国手机产销量最大的公司之一。

问题:这家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公司的国家股和集体股属于什么性质?阅读分析材料

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

结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它里面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材料: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六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总资本为90、11亿元人民币,国有资金占80%,民间投资占20%。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充分体现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力和带动非化有制经济发展的能力。

1、上海电气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什么所有制类型的企业?

2、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成有什么样意义?

3、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

明确股份制改造的意义认识股份制改革

结论1、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股份制的性质:如果国家、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实行股份制的意义: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案例论证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进行的跟踪调查统计,截止2001年底,所调查的重点企业中已有3322家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改造面为76%;2002年底,完成公司制改造的为3488家,改造面接近80%。目前由重点企业改制形成的3000多家股份制企业中,国家投入771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但所支配的资本达13304亿元,扩大了近一倍!

公有制主体地位问题:1、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这一地位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我国不断的对公有制经济改革,缩减其数目,这样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认识主体地位的含义与体现难点挖掘

结论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某一局部地区、局部行业也可能不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和重要缺有资源。

[篇三: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突破]

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强调要积极发展,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再度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拓宽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决定>重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并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意味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强调要积极发展,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再度提升。

非公有制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据国家工商联的数据,到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超过60%,就业贡献超过80%,税收贡献超过50%。如果从新增就业来看,它的贡献达到了90%。2012年,非公有制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00亿元(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959、6亿元,同比下降5、8%),过去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21、6%。

非公有制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基础,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是新提法,意味着更加强调竞争,进一步引入竞争,对非公有制经济去歧视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融合发展。交叉持股还意味着不同所有制经济可以双向或多向持股,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决定>指出,“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个提法也有突破。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的比例可根据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并随着改革深化而逐步提高。同时,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也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阐述。<决定>还指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在经营性、竞争性的大部分行业,非公有资本的平均占比已经超过国有资本,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高。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形态就是现代公司制度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形态就是现代公司制度。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将整体完成建立现代公司(企业)制度的历史任务。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资产权利的委托—代理制,由此形成了权利的分离和相应的权利主体多元化。

从本质上讲,现代公司制度就是产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度。就目前的情况看,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然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当经济转轨进入到一定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一定的阶段任务以后,企业改革就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从中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改革不仅涉及国有企业,还包括了非国有企业,而对于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上市公司,又有其特殊性;从企业制度来看,不仅涉及企业的产权制度,还应该包括企业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因此,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

现代公司制度将有助于增长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初次分配的优化。具有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公司,将形成激励和约束相对均衡的格局,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经营和投资的效率。实践表明,现代公司是企业家的企业,或者说,是有着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它们的优越性是其他形式的企业难以企及的,由此就为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微观基础。

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其一,进一步形成竞争性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决定>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决定>还要求,“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项目核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需要及时跟进,否则“负面清单”也会落入与两个非公36条类似的尴尬境地。

其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现代公司制度的瓶颈。<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由此表明,我们将更加关注资本的效率与回报率,而非资产规模,并为国有股份减持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国有企业可以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决定>还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举措也将在客观上起到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现代公司发展的作用。

其三,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根据目前企业税负的现状,各方面对于减轻企业税负的呼声很高。<决定>指出,“推进增zhí shuì改革,适当简化税率。”由此将通过税制改革产生的联动效应,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当然,还需要其他税种、税率的改革,以减轻企业税负,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篇四: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验作出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还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全面部署。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着力改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推动民营企业引进国有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优化产权结构;政府新投资项目要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企业员工持股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断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的重要任务。

(一)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着力改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推动民营企业引进国有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优化产权结构。政府新投资项目要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这是推动国有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体制基础。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推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三)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减少国有企业直接持有股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收益分配的重要体现。中央企业从2007年开始上缴红利,如资源性行业10%,一般竞争性企业5%。2012年,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1093、5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利润收入950、64亿元,国有资本收益平均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为8、57%。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中央企业税后利润(净利润扣除年初未弥补亏损和法定公积金)的收取比例分为5类执行:第一类为烟草企业,收取比例20%;第二类为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垄断型特征的行业企业,收取比例15%;第三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收取比例10%;第四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11年和2012年新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企业,收取比例5%;第五类为政策性公司,包括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中国储备棉总公司,免交国有资本收益。符合小型微型企业规定标准的国有独资企业,应交利润不足10万元的,比照第五类政策性企业,免交当年应交利润。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50亿元。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开透明度,向行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不同类型或者不同领域的国有企业所担负的功能不同,有的担负社会公共职能,有的负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职能,有的直接以盈利为目的。国有资本要加大对公益性企业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自然垄断业务,要按照独立性原则设立监管机构,对其实行特许协议性契约化管理。对自然垄断行业中的竞争性业务,要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二)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要在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要增加外部董事占董事会的比重,以防止内部人控制。要进一步提高公开透明度,向行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加强外部公众监督。对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要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除少数自然垄断、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负责人实行行政任命外,其他国有控股企业原则上要建立市场化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全面的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对经营管理者的聘任、考核和奖惩,落实资产经营责任。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抓紧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和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以参股、合作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和垄断行业,以及金融、电信、铁路等服务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在行业准入方面,要对各行业的具体管理规章和办法进行清理,消除以资本实力、企业规模和从业资历等抬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做法。在获得资源、平等竞争等方面,包括获得银行贷款、土地和矿山等资源,要取消所有制限制,特别是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要按照公平原则,合理配置给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城市户籍准入、社会保险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要给予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以利于民营企业吸引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在这里,特许经营,是指由政府机构授权,准许特定企业使用公共财产,或在一定地区享有经营某种特许业务的权利。比如,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户外广告载体使用权、公共设施冠名权等。为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公共资源,保障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抓紧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推出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范围、经营形式和期限、申请程序、权利和义务以及监管制度等。

(三)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把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变为多家持股甚至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鼓励和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以参股、合作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和垄断行业,以及金融、电信、铁路等服务业。

(四)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适合于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是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引进国有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改善企业股权结构。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改制上市,使企业走上管理规范化轨道。


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相关热词搜索:韩国和朝鲜的经济差距 朝鲜和韩国经济现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韩国与朝鲜经济对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998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