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寺庙怎么描写

寺庙怎么描写

2016-03-28 11:00: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寺庙怎么描写(共4篇)福建寺庙汇总 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福建寺庙汇总 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提起福建,人们就想到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花圆城市的厦门,海上丝路各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八闽大地不但有山川之胜,又有圆林之美,更有寺、塔、桥、土楼等古代建筑。其佛像雕刻制作工艺也堪称...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寺庙怎么描写》,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福建寺庙汇总 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

福建寺庙汇总 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

提起福建,人们就想到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花圆城市的厦门,海上丝路各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八闽大地不但有山川之胜,又有圆林之美,更有寺、塔、桥、土楼等古代建筑。其佛像雕刻制作工艺也堪称世界之最,座落在仙游的木雕铜雕佛像及高档仿古家具起古至今让诗人墨客,吟咏舒怀,留下了许多瑰丽的篇章。只要游客有时间和心情慢慢品味,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佛教是福建境内最有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以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信徒多,香火鼎盛。境内现有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42座,位居全国前列。著名的有福州涌泉寺和西禅寺、崇福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莆田广化寺等。

福建有代表性的大寺庙普遍离市区不远,坐落之地环境清幽,是闹市参祥拜佛的绝佳之地。寺院建筑普遍经过仿古修葺,完整而不失岁月沧桑之美.

1.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妙相庄严,海内外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千手观音工艺精绝,千手千眼,金光闪耀。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

2.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雪峰崇圣寺

雪峰寺全称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大湖乡雪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

雪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义存(822-902年),精通佛理,从者遍布全国,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绝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古人有诗赞曰:太华凝结素芙蓉/隔崦流云淡复浓/夏入伏中微觉暑/时移秋半便如冬/银锄错落千重岭/玉砌嵯峨百丈松/几度雨花台上望/光摇楼阁起霜钟。

作为当今福州五大禅林(鼓山涌泉寺、西门西禅寺、雪峰崇圣寺、北峰石牌林阳寺、象峰山崇福寺)之一的雪峰寺始建于乾符二年(875年),原名应天雪峰禅院。该寺比鼓山涌泉寺还早建三十余年,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乃义存的高徒。乾宁元年(894年)移址陈洋(今址),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为今名。该寺屡经兴废,鼎盛时有殿堂房屋千余间,僧众1500多人。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建造,规模宏大,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禅堂、客堂、藏经阁、方丈室等。寺内藏有《碛沙藏经》、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全寺及其周围流传雪峰二十四景,有首七律古诗概括景名,浑然天成,录缀如下:雪峰(山)宝所(亭)近兰田(庄)/枯木(庵)三球(堂)一洞天(岩)/半岭(亭)化城(亭)无字石(碑)/万松(关)雪峤(路)有龙眠(坊)/文殊(台)古镜(台)金鳌畔(桥)/罗汉(岩)梯云(岭)象骨巅(峰)/香石(磨)放生(池)池蘸月(泉)/望州(亭)卓锡(泉)应潮泉(泉)。

3.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泉州开元寺

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曾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宋、元代有支院百二十所,“食指常万”。现存十分之一、二,面积尚有百余亩。开元寺中轴自南至,建筑群依次为:照墙“紫云屏”、山门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又名百柱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西塔。大雄宝殿始建于垂拱二年,名紫云大殿。屡圮屡修,现存为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宽9间,进深6间,原应为石柱百根,故别称百柱殿。庭中有唐至明历代所建各种小型石塔13座。其中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建造的金涂式小石塔一对,最为重要。大殿后为甘露式坛。据载,明末清初泉州甘露戒坛与此京戒坛寺,杭州昭庆寺为全国仅存三大戒坛。寺两厢有长廊。东侧有檀樾祠、准提寺(俗称小开元)、东璧寺,西侧有功德堂、尊胜院(又称阿弥院殿),后改为水陆寺,现改建为泓一法师纪念馆。西长廊外侧有唐植古桑树一株。两廊外草坪上有东西双塔凌空对峙。 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是泉州侨乡的徽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塔名镇国塔,始 建于唐 咸 通元年至六年(860—865),原为九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77)重建为七级砖塔。南宋嘉熙二年 至 淳 佑十年(1238--1250)改建为今之五级石塔。西塔名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初为七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27)重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 (1228—1237)改建为现存的八角五层仿木楼阁攒顶式建筑,东塔高48.27米、西塔 45.05 米。双塔项弥座、塔身、塔盖内外全用白色花岗石构筑。塔刹铁铸、从刹座到鎏金葫芦,高度分别为11.10米和10.65米,各系八条大铁链于刹顶与檐角间。翘檐角系金属铃铛共80只。双塔壁上分布160尊人物浮雕。双塔檐间雕有80尊守望神将。其须弥座雕有佛传图37 方,龙凤狮鸟花卉 48 图,负塔侏儒16尊。台阶两侧象眼板有浮雕。

4.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西禅寺

西禅寺又名长庆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据《三山志》记载,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闽,宿栖怡山练丹修仙,每遇饥荒岁月,便“金运米食贫者”后得道成仙。唐贞元间观察使李若,在其居住处修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成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和延大安禅师来居首开法席,定名为清禅寺,住僧三千人,后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 西禅寺殿宇巍峨壮观,拥有大雄宝殿、明远阁、念佛堂、无尽藏、放生园、大方堂、钟鼓楼、库房等一套完整的建筑物,占地百余亩,廊庑相通庭院广阔、红梅翠竹、清松古荔环绕其间。其中大雄宝殿规模比鼓山涌泉寺更大,正中三尊巨佛,衬垫石雕莲花座,旁列十八罗汉,造型洒脱。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门外有铁塔长灯。藏经阁后新建玉佛楼,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为全国最大的玉佛。

西禅寺还以盛产荔枝驰誉遐迩,每逢荔红季节,省城文人名士,多携侣邀友前来相聚,品尝佳果,吟诗题字。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土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西禅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如新加坡的双林寺,为光绪年间微妙禅师之徒贤慧、性慧所创建,其规模与西禅寺略同,为海外最大寺庙。另外,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寺的厩院,并派僧师常住管理。西禅寺现存数座建筑物中,有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所留的遗迹

5.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漳州南山寺

南山寺——在漳州市南郊的丹霞山麓,原名延福禅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闽南著名古刹之一。“南山寺”三个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黄道周手书。

据《漳州府志》记载,该寺原是唐太子太傅忠顺王陈邕的住宅,因建筑规模过于宏大,有人密告其犯有僭越之罪,朝庭派钦差大臣前来查办。祸将及身,其女金花急中生智,劝父献宅为寺,自己则削发为尼。钦差见寺释疑,陈邕方幸免于难。宋乾德六年(968年)和绍兴八年(1138年),陈邕的裔孙刺史陈文灏及状元陈俊卿先后重修南山寺,并分别改名报劬院、崇福寺。明代,郡守章大任题匾曰

“南山法窟”,遂称南山寺。清光绪元年(1875年),该寺住持僧佛乘又募捐修缮。现存的建筑群为清末重修,保留一定的唐代风格。近年当地政府又拨款整修。

6.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晋江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五里桥旁,又称“天竺寺”、“观音殿”,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在东南亚及台湾也有一定的影响,为闽南名刹。

龙山寺创建于随大业十四年(618年),以后历代都有修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龙山寺派僧人祖派、智渊等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县水头镇之间营造石桥,“后因工程浩大,未完成。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郡守赵今续建,经一年完成”(据《泉州府志》)。这座由僧人倡建的石桥长五华里,称五里桥。经过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但这座用花岗石建造的大桥仍横跨田间,成为晋江一景,桥上水心亭中有一石刻对联曰:“天下无桥长此桥,世间有佛宗斯佛。”

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龙山寺得以重修香火并分传台湾及东南亚。寺僧肇善法师至台湾鹿港修建龙山寺,此寺采用闽南石料修筑。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少移居台湾的闽南人士在台湾宝岛上创建龙山寺,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至今,台湾全岛竟有四百九十多座龙山寺,这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佛教因缘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不少台湾同胞来晋江龙山寺参拜。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建了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道光、同治、光绪年间数次修葺,蔚为壮观。

7. 龙岩莲山寺

莲山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创建于宋朝,法脉属曹洞宗。《龙岩州志》载,此处怪石“有若莲瓣》,故名“莲山招提”。寺内供养观世音菩萨,香客如云,屡现灵异,清朝龙岩知县王有容礼大士有验,即捐金置香灯田,并立碑记其事,此碑至今矗立于寺前。

历代以来,此寺屡废屡建,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所以规模不大。只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殿堂,两间平房,历代法师只能照顾殿堂香火,维持生计,自己修持而已。清初此寺有法师教拳,拳法至今尚流传民间。

1987年,龙岩市统战部延请闽南佛学院光炳法师住持莲山寺,并划拨三十亩土地扩建寺院,莲山寺寺名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现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阁、回廊、素食部、法物流通处,尚在施工的有藏经楼、法堂、地藏殿、僧舍、客房、接待处、停车场、放生池等。按丛林规格设计,木石结构,大殿三个门墙上刻有释迦牟尼传,天王殿、大悲阁、钟鼓楼前全部用石雕龙柱,屋檐翘角,龙凤花鸟栩栩如生。龙岩地区书协副主席林坚隶书题写”天王殿“匾额。殿塑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工艺精湛。最有特色的是一尊滴水观音,大雄宝殿后面挡墙上,有一天然石顶,泉水下滴,即在此因地制宜塑造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使清泉从大士手中的净瓶中流出,滋润众生,信众惊叹不已。

莲山寺现任方丈光炳法师,毕业于闽南佛学院。

8.莆田仙游九座寺

九座寺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凤山乡,距县城43公里,有大路直达寺门。寺处九座山,故名九座寺。唐朝智广上人创建咸通六年(865年)。智广上人系仙游县度尾镇人,咸通十年(869年)奉诏进京,参加唐懿宗迎奉佛骨盛典,敕封本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并钦命智广禅师为太平禅院方丈。智广禅师圆寂于光启二年(886年),谥正觉禅师,荼毗后,获舍利四千余粒,晶莹似冰雪。宋元佑六年(1091年)加封慈应禅师,隆兴元年(1163年)又加封普济禅师。禅师的舍利一半为泉州、建州二太守请去供养,一半塔葬于溪西双峰之下,宋崇宁年间敕封“无尘塔”。1996年,该塔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怎么描写

9.福州连江宝林禅寺

宝林禅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镇东平村,独觉禅师始建于唐大中六年,著名方丈有宏净法师、妙有法师等,法系临济宗。现有法堂、西归祠、齐堂、僧寮等。重要文物有唐朝石佛、石柱、独觉禅师塔、普同塔及石碑二通。

宝林禅寺现任住持明通法师。74岁,福建省罗源县人,1974年出家,师从悟慧法师

10.居士家乡的寺庙——连江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东岱镇山堂村云居山之巅,又名上庵寺,云居山位于闽江与鳌江之间,距县城7.5公里。唐代即建寺于此,宋元屡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建,到民国年间,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部分倒塌。民国六年(1917年)圆庆上人和明性法师驻锡于此,着手修缮寺宇,开荒种地,初创业基。

1981年明性法师圆寂后,由理通法师继任住持,扩建大雄宝殿,修七星井和生活用房。1988年理通法师圆寂后,由比丘尼理顺法师任住持,理实法师任监院,1993年开始对总体布局进行全面调整,将原有殿宇全部拆除,重新设计仿古结构,屋顶有琉璃瓦面,殿内1989年重塑的释迦牟尼第三尊佛像,高3.4米,肩宽1.2米,全面用金粉装饰,鲜艳夺目。塔井浮雕九龙八凤心,工艺精巧。大雄宝殿廊前换上九根浮雕青石龙柱,殿堂高度从原来8.3米加高为13.8米,深度增加4.3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大雄宝殿前方留有一块575平方米正方形广场,内建七星井和千佛塔。广场前面是天王殿,建筑面积135平方米,殿前为月爿池。在大雄宝殿和广场两旁建有齐堂、祖师殿、伽蓝殿、西归堂及生活用房等建筑面积1562平方米。大雄宝殿后座为法堂、藏经楼、僧房等,建筑面积441平方米,殿宇围墙长300米,高2.8米。近数年来的修缮总计耗资五百多万元,全部都是信徒捐献,其中胡雪金家族一百六十多万元,郑玉英家族五十多万元。现拥有殿堂5座,大小厅室56间,总建筑面积2818平方米。寺庙怎么描写

云居山是连江县内四大名山之一,青山堆翠,碧岫绕云,兀峦幽谷,奇岩怪石,松树萧森,绿茵馥郁,正如云居寺前崖刻有所言“天上云居,人间仙境”。西北向有仙人迹,传说仙人曾到云居山,岩壁尚留一尺多长的脚印。北面有金猫戏鼠、尼姑洗脸、和尚貌台诸胜。云居寺左边有大字“彤云碧海”的刻石。附近有流米岩。寺侧有一小冈,首尾昂起,形好马鞍,叫马鞍山。每届秋日,游者多宿云居寺,以待翌晨登普光塔以观日出。普光塔又称云居塔,在云居山顶,游人在此极目东海,气象万千。高僧海筏法师有联云:“海自混茫能蓄日,山无古今独居云”,生动概括了“云居观日”的独特景色。“云居观日”是鳌江十二景之首。塔旁有一巨石,呈半笏状,底部附着贝壳,上刻“海上飞来”四字,称飞来石,对考察云居山地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满山怪石,知名者还有“美女梳妆”、“莲花台”、“杜鹃岩”等诸胜。

云居寺虽处群山峻岭之中,现有一条石面公路接通连晓公路而进入104国道,交通十分方便,四方信士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11.连江青芝寺

青芝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城南约10公里的青芝山。青芝山在连江县官司头镇,原名“百洞山”。山上多奇石怪洞,因产灵芝得名青芝山。前人有诗赞:“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此山开辟于明万历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经历代修建已成一大名胜风景区。山中的松、岩、峰、峦、泉、洞,天然成趣。山水秀丽,有“一百零八景”之称,其中较著者有五峰、十洞、十六岩、三十五石及一湖、三泉、三台、三室。山中青芝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朝廷董尚书主持兴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后殿,1934年林森重修前殿。外观似西式楼房,内部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殿宇,风格别致。四周有梅花楼、松风阁、啸余庐、藏骨塔、第一亭、半山腰、栩园、慕园、观光亭、同乐亭等亭台楼阁十余处;并有数十处古代崖刻,有篆、隶、楷、行、草等字体,以明朝万历年间宰辅叶向高的草书诗刻最为著名。

青芝寺著名的祖师为觉非禅师,传承法系为临济宗。寺院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大雄宝殿、大悲楼、观音大士殿、玉佛洞、三圣殿等。该寺最重要的文物是由一整棵楠木雕刻的佛像及九世班禅送给林森先生供奉的白玉佛,均被寺僧视为镇山之宝。

本寺自明朝建寺以来,一直只有一二僧人住持。光绪年间,兴福禅师兴建大士殿,僧人多至十五人,后渐衰落。至1984年10月,界修法师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住持青芝寺,兴建东西两客堂,住僧十五人,1990年,界贤法师应界修法师之邀前来住持青芝寺,先后盖起大悲阁、选贤楼、玉佛阁等,住众二十人。

青芝寺现任方丈界贤法师,40岁,浙江人,1982年出家,师从世孝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兼任福建省连江县佛教协会副会长,连江县政协委员。现任监院门辉法师,28岁,福建人,1985年出家,师从界修法师,毕业于灵岩山佛学院。

12.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漳州平和三平寺

平寺是闽南一所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唐代高僧广济大师曾卓锡于此,后又圆寂于此。因而成为闽南佛教圣地,每年海内外香客朝山进香达数十万人之多。

三平寺距漳州市区约60华里,从前香客朝山进香须从塔潭登山,其间“岩谷深邃,结曲奇危”。据《漳州府志》记载:“登者必历三险三平,乃至岩顶”,故名为“九层岩”,苟非心诚志坚者不能至焉。寺院建在大柏山两峰对峙一处昂起的蛇头上, 叫做“下水蛇”,溪的下游处有一“上水龟”,龟蛇相对。群山环抱,清溪回映,茂林修木 。

三平寺与一般寺庙制格局不同,少建了座天王殿,所以说只建“两殿半”。一进山门便是大雄宝殿,后进就是祖殿,最后半殿是塔殿。

三平寺历史悠久,蜚声海外,长期以来吸引了海外广大的僧众和香客。1979年以来,国际友人和各地的佛门弟子、宗教团体,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盛况空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宗教信仰虔诚,年年来朝拜,岁岁来访问。他们目睹大陆寺院在迅速修复,宗教活动开展正常,十分高兴。纷纷捐资,表示愿为修建工程作奉献。三平寺就像一座通向海外的桥梁,为沟通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地作出贡献。

13.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鼓山涌泉寺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部的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位于山腰海拔455米处的涌泉寺,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为福州五大禅寺之首。 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因寺前曾有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成祖赐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大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至今高悬寺门上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佛教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工作,多次拨款维修涌泉寺,以后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僧人们在这里潜心修行,晨钟暮鼓,时时不掇。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14.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莆田广化寺

广化寺座落在市区西南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闽中古刹,也是福建佛教大丛林之一。最近又被评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 寺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后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赐名“灵岩寺”,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额,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宋太宗皇帝改名“广化寺”。

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僧众达千余人。“檐楹相摩,轩宇层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现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重修的。近年来,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广化寺又进行全面的整修扩建。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已达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为中轴线,坐北向南,全长385米,气势磅礴。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紧密地连成一体。左厢依次为卧佛阁帝的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至钟楼;右厢依次为卧佛阁旁的般若堂、看山楼、方丈、烟霞窟、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至鼓楼。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伟的观音阁,内供一身高达八米的观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地藏殿。在放生池左右两侧。新建了四座五百罗汉堂。寺的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表现出闽南古寺院建筑传统风格。 主殿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为抬梁式殿堂结构。殿高22米, 面积达837平方米。 天王殿前有两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径幢,高约3米,其中一座刻有《佛顶尊胜陀罗

篇二:《泰国寺庙介绍》

哇素温寺(วัดสุวรรณ;Wat Suwan)

北纬13.7244度13°43'27“,东经100.5085度100°30'30”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之空讪县的乍能纳空路(Charoen Nakhon Road)。邻近「空讪运河」(River in Khlong Sarn),它有一座美丽的佛像及壁画。并有一座中国式建筑的神坛供奉「观世音菩萨」,附有的对联:「慈云布西土士农工商沐恩光;法雨注天南天山川草楷秀色。」

泰国寺庙整理之哇萱蒲寺(วัดสวนพลู;Wat Suan Phlu)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的然那哇县之石龙军路 42/1号,邻近石龙军42街。

暹罗风格的木造建筑物,使用许多蓝色玻璃砖。

大殿供奉一尊大卧佛

观世音菩萨宝殿。

围墙尽是精美彩绘壁画,展示各种佛教故事。

巴吞哇那南寺(Wat Pathum Wana Ram)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之巴吞旺县的拍喃一路(Rama 1 Road)的佛寺,此佛寺由暹罗君主拉玛四世在1857年建筑,毗邻沙炎商业中心(Siam Square) 及群侨商业中心(Mah Boon Krong Centre)。它是泰国皇室的佛寺。亦是火葬场,在1996年3月,已故泰国皇太后火化后的遗体被转移到这里。在2008年11月,已故泰国甘拉雅妮瓦她娜皇姐殿下亦在这里处理。寺庙怎么描写

庆云寺(Wat upairachbumrung)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之挽叻县的石龙军路864号的佛寺。1877年4月14日(星期日),暹罗国君拉玛五世莅临此佛寺,把印度政府送给他的菩提树苖,裁种在牌楼的右方。

主殿:供奉释迦牟尼的佛像。

富贵亭:供奉弥勒佛的像。

九龙殿:供奉观音的像。

思恩堂:佛教徒供奉先人的地方。

怀德堂:佛教徒供奉先人的地方。

风调堂:佛教徒供奉先人的地方。

敕赐普门报恩寺(Wat Bhoman Khunaram)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的然那哇县之十九街(Sathupradit 19)323号。由原籍中华民国的广东省之揭阳县的中国之国民党的军人黄先生(1902年至1986年),他的别号为「普净 Phochang」法师,在他的一生里,曾经建造十多栋佛寺,敕赐普门报恩寺亦是他建成的中国西藏式之佛寺。

在1959年开始兴建,当时占地面积约5公顷,耗资泰币30亿铢,在1965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包括:祖师殿、观音殿、地藏殿、古佛殿、诸佛殿、立化菩萨殿、功德林、五观堂、僧寮、静室、办公室及会客室等。梵宇巍峨,宏伟庄严,为曼谷华人佛寺之冠。

1965年3月12日举行开山晋寺大典,由泰国君主拉玛九世敕赐奠界。 其后,完成第二期工程,包括:学法堂、中泰云水堂及南北云水堂等建筑物。

而其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则於於1969年落成,横匾:「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供奉一尊巨型释迦牟尼的雕像,并有84,000多尊小型释迦牟尼的雕像被供奉於四壁。亦有500尊黄金罗汉的雕像被供奉於罗汉堂。

1986年,普净法师圆寂后,建造七层的「怀念普净大尊者大楼」。 每天上午 7:00 至 晚上 6:00开放

泰国寺庙整理之百苦禅院(หัวตะเข้มหนองค์เซียน)

ต าบลแขวงลาดกระบัง เขตลาดกระบัง จังหวัด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

Lad Krabang Road, Lad Krabang District, Bangkok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之东部的叻甲挽县之叻甲挽路(Lad Krabang Road)的一所信奉大乘佛教之著名佛寺。根据大殿里的「百苦菩萨史略」,百苦菩萨是中国的广东省之潮阳县的刘成仙先生在暹罗出生的儿子,原名是刘益丰(年仙),他在少年时代曾经回到中国去结婚产子,然后在20岁时独自回到去暹罗的首都曼谷之东部的叻甲挽县进行大乘佛教的修行生活,圆寂后,人们把他的尸体制成真身来供奉。每年的3月15日之晚上都有举行盛大的庆典。

它是中国式建筑的佛寺,布满精致的雕塑。

主祀:多尊释迦牟尼的雕像

坛前的文字:慧灯高照犹如日月长明

左祀:百苦菩萨,背景为1905年书写的「百苦菩萨史略」史略 即刘益丰先生的真身,泰国的民众喜欢把糖果供奉在他的砵头里。 坛前的文字:沾濡妙药故教人世免沉病

右祀:观世音菩萨及鳄鱼的雕像

坛前的文字:宝座莲花渡尽人间善心宕

殿外花园里饲养有许多狗及龟。

泰国寺庙整理之金山寺 (วัดสระเกศ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Wat Saket Ratcha Wora Maha Wihan)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之邦巴沙都拍县的一座人造山上,设有318级楼梯连接山顶的佛塔(78公呎);塔基的圆周约360公呎,它是泰国著名的佛寺,由暹罗君主拉玛一世建於19世纪;拉玛二世再进行修葺20世纪初期,后来暹罗君主拉玛四世,加建金山,设山道直达山顶。顶端建佛塔一座,此项工程延至拉玛五世才能完成,把并将暹罗皇室珍藏的佛齿供奉於塔里。大殿供奉一尊泰国最大的坐立释迦牟尼的铜雕像,后方的一幅壁画,由於佛塔里供奉著释迦牟尼的遗骨舍利子,因此成为佛教的圣地,据说该骨是1868年在靠近尼泊尔的印度境内一座古塔里发现。每年11月下旬均举行礼佛盛会。金山的圆周长330公呎,由山麓至塔尖的高度为63公呎,登临顶峰可鸟瞰曼谷的市容。 开放时间 每天上午8:00至下午5:00。

5、8、15、47、56及121 路线公车可到达寺庙怎么描写

龙船寺(วัดยานนาวา;Wat Yannawa;其他的中文译名:然那哇佛寺;龙船越)

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之然那哇县的石龙军路1392号,介乎石龙军42/1及44街之间的湄南河畔。

最初为一栋暹罗皇家佛寺,原名为:Wat Kok Khwai 及 Wat Kok Krabue。 中国的明朝时代,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水路交通,皆依靠一种大帆船,船身漆上红色,船头两边绘著腾跃的龙,俗称:「红头船」。由於中国的华侨对暹罗的建设作出贡献,在19世纪初期,暹罗君主拉玛三世使用钢筋及混凝土建造一座仿照红头船,以两个佛塔代表桅杆,并御赐「龙船寺」的新名称,供市民瞻仰兰花。

打恼路玄天上帝庙(Chao Phor Seua Shrine)

位於位於泰国的首都曼谷之拍那空县的打恼路(又名:四枋厂(ถนนตะนาว Tanao Road))468号,在暹罗君主拉玛五世的年代,由於扩阔马路,把原本位於公司廊路(Bamrung Muang Road)的道观,迁移到拉玛五世捐出的现址。

全栋中国建筑风格,木制的屋顶遍布历史故事的雕塑,横匾:「圣寿无疆」;对联:「玄通天地风调雨顺;帝并山河国泰民安。」供奉玄天上帝、关羽及天后,主要的穹苍顶为金漆木刻雕塑有龙、鱼、葫芦、书籍及剑。玄天上帝诞(农历10月)、钱币铸造仪式及水灯节均有大

篇三:《如何记住寺庙神名字》

如何记住寺庙神名字

某日与同事去红螺寺游玩,同事见神就拜,回来时我问:“你知道那些神的名字和管什么吗?”她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到寺庙就烧香拜佛。”我对烧香拜佛既不迷信也不反对,但总觉得什么都不知道就拜,有点怪怪的,而且,中国是个佛教国家,很多旅游景点都和寺庙有关,稍微知道一点这方面的常识,也可以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露一手,有人说那些神太多了,记起来太麻烦了,其实什么都有规律,按规律去记就不难了。

北方的寺庙,大体上近似,一般进门的地方叫山门,有的地方利用山门卖票,大

多数寺庙这里没有神像,有一些特殊的大寺

庙(比如香山碧云寺),山门外塑有两位门

神,有的是在山门里边画在墙壁上的壁画,

这就是“哼哈二将”,从他们的口型能看出

哪位是“哼将”,哪位是“哈将”,他们两

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

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一种十

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保

卫佛国的夜叉神,中国的寺庙则多用明代小

说《封神演义》里描写的两个有法术的督粮

官代替:

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只要

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

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

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只要

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

寺庙怎么描写

过了山门,第一个殿就是天王殿,天王殿里正面供奉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的后面是韦陀菩萨(也有叫韦陀天王的),两侧是四大天王。

弥勒佛:原是弥勒菩萨,本名阿逸多尊者,又称慈氏,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位佛,就是未来佛。

中国大肚弥勒佛的原型是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据《宋高僧传》载,契此是五代明州 (今宁波)人,号长汀子。他体态肥胖大腹便便,常常锡杖上挂着布袋游方化缘。故称“布袋和尚”。圆寂前留下一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

人自不识。”后人以为他是弥勒转世,所以在

以后的寺庙中大多都有大肚弥勒的佛像。

韦陀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

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手中的金刚杵怎么

放很有讲究,一般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手

握杵柄,杵尖着地,像拄拐杖似的,代表此寺庙

非接待寺庙,可以接待香客,但不允许留宿,一

种是双手合什,杵放在两臂弯曲的地方,代表

此寺庙是接待寺,可以供云游僧人食宿,还有

一种比较少见,杵尖向上,这是皇家寺院,一

般僧众都不接待,比如承德的普宁寺,北京的雍和宫。

四大天王:比较好记的是四大天王各管一方,分管东南西北,手中的法器代表的是风调雨顺,可是哪位天王管哪一方,手中又持哪种法器,天王的名字又是什么呢?这就难记一些了,我告诉大家一种办法来记忆,我们把东南西北反过来记,也就是按北西南东来记,对应的含义则是雨顺风调,对应的法器就清楚了,雨—雨伞;顺—蛇(顺溜的意思);风—宝剑(锋利的谐音);调—琵琶(取调弦之意),天王的名字是多闻、广目、增长和持国,也是按北西南东的顺序记,先要多听(北方多闻天王),然后多看(西方广目天王),然后知识增长(南方增长天王),最后达到持国(东方持国天王),这样是不是好记了呢?

大雄宝殿:再往后走,就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是供奉佛祖的地方,一般是三尊佛像,有的供横三世佛,即西方阿弥陀佛、中间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我们只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另外就是信徒总是念阿弥陀佛,这样就记住了西方阿弥陀佛,中间的释迦牟尼佛不会忘记,剩下东方药师佛也就好记了;有的寺庙里供奉的是纵三世佛,也就是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前面我们说过了,未来佛是弥勒佛,剩下要记住的是过去佛,

过去佛是谁呢?

是燃灯佛,

先由燃灯

佛点燃了

佛法之灯,

然后才有

释迦牟尼

佛,再然后

才是弥勒

佛。

上图为北京大觉寺大雄宝殿横三世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居中,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居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居左。

北京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供奉铜像竖三世佛(清1747年),释迦牟尼佛居中,燃灯佛居释迦佛左,弥勒佛居右。

篇四:《描写寺庙的句子

1、来到了寺庙的中央,一座“大雄宝殿”我情不自禁进了大门,一位头戴黑珠、伸手张指,的“如来佛祖”呈现在我的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

2、走出建筑物,立马就看见了一座旧得不能再旧的寺庙,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满了尘土,看起来十分阴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栋“鬼屋”。

3、走进寺庙,我看见一尊巨大的佛。描写寺庙的句子。走出寺庙,就看见一个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乌龟,它游得可真“快”,可称“游泳健将”了。

4、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5、寺院周围,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峦,像正在开屏的孔雀,那艳丽迷人的尾巴环抱着孔雀头——潭柘寺。

6、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

7、张飞庙是长江上游的一颗明珠,它位于云阳县城南岸,号称巴蜀第一胜景。

8、走进寺门,跨过门槛,在前面有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样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个鬼脸。旁边有几个和尚一边念经,一边打坐。描写寺庙的句子。妙果寺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头。这些建筑物的木桩经过时间的侵蚀,有一些外皮已经剥落,显得十分破旧。

9、离杭州西湖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听不到念经诵佛之声,也听不到悠扬钟声的寺庙,它,就是岳王庙。

10、走到大院中央,抬头便是一望无际的天空,寺虽小,却有一种不衰的感觉。寺里若无他人,寂静的空气中,几只鸟儿唱歌,听着就十分悠然。这时,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向他一拜。刚拜完,老和尚便疾步离开。我有一点好奇,想出跟踪一计,偷偷跟着老和尚前行。

11、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这时香烟缭绕,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他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平扑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许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12、抬头望庙顶,令人眼花缭乱。那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也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

13、寺庙一定藏在深山中,我画了一步步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顶,路上,有挑水的和尚,有络绎不绝的香客,他们手提篮子,篮子里装了水果、食物、香……他们一直往前走,看起来非常虔诚。

14、恒山悬空寺,全寺紧紧贴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上,仅用一柱支撑,十分惊险,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令人望而生畏。

15、远远望去,普先禅寺就像天宫一样。那一排排、一栋栋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大门,啊!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筑物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颜色鲜艳夺目。

16、比起喧闹的城隍庙,静安寺,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佛门净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只为在那颗由整木雕琢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前三叩大拜,以祈求平安别看叫静安寺,但它是上海很繁华的地方。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八七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可是中国最大的玉佛像哦!

17、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诗人落榜之时之情之景,别有一番意境。

18、古老的司徒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面临碧波万顷、银光闪耀的西太湖,背靠诸峰连绵、重岩叠翠、巍峨高大的邓尉山。园中有相传为汉朝大司徒邓禹亲手栽植的四棵古柏。

19、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20、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雕刻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21、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了“当、当”的钟声,真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2、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

23、古老的寺庙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24、花寺的院子比较小,更显得院中的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了,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寺庙的文章 描写寺庙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寺庙怎么描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寺庙怎么描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286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