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带非的词语

带非的词语

2016-02-08 12:27: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带非的词语篇一《人教版非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表(附带音标)》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带非的词语》,供大家学习参考。

带非的词语篇一
《人教版非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表(附带音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06高中

英语单词表(非新课标)

高一上英语单词 Unit 1

honest['ɔnist] adj 诚实的;正直的 brave[breiv] adj 勇敢的 Loyal['lɔiəl] adj 忠诚的;忠心的 wise [waiz]adj 英明的;明智的;聪明的

handsome['hænsəm]adj 英俊的;大方的;美观的

smart[smɑ:t] adj 聪明的;漂亮的;敏捷的

argue['ɑɡju:] vt 争论;辩论 solution[sə'lju:ʃən] n 解答;解决办法;解决方案

classical['klæsikəl] adj 古典的;古典文学的

Steve 史蒂夫(男子名) fond[fɔnd] adj 喜爱的;多情的;喜欢的

fond of 喜欢;爱好

△Sarah n 莎拉;萨拉(女子名) △Joe 乔(男子名) match[mætʃ] n 火柴 mirror ['mirə] n 镜子 fry [frai] vt&vi 油煎;油炸 gun [ɡʌn] n 炮;枪

hammer ['hæmə] n 锤子;槌 saw [sɔ:] n&vt&vi 锯 rope [rəup] n 绳;索;绳索 compass ['kʌmpəs] n 罗盘;指南针

movie ['mu:vi] n 电影

cast [kɑ:s, kæst] vt&vi 投掷;投射;抛

△Tom Hanks 汤姆·汉克斯(美国男影星)

△Chuck Noland 查克·诺兰德(男子名)

survive [sə'vaiv] vt 幸免于 从中生还 vi 幸存

deserted [di'zə:tid adj 荒芜的;荒废的

hunt [hʌnt] vt&vi&n 打猎;猎取;搜寻

hunt for 搜索,追寻;寻找 in order to 为了

△Wilson 威尔逊(男子名) share [ʃεə] vt&vi 分享 共有 分配n共享 份额

sorrow ['sɔrəu, 'sɔ:-] n 悲哀;悲痛

care about 担心;关心

feeling n.触觉;知觉;感觉;情绪

such as 例如 airplane n 飞机

parachute ['pærə,ʃu:t] n 降落伞 lie [lai] n 谎话;谎言

speech [spi:tʃ] n 演说;讲话;语音

adventure [əd'ventʃə, æd-] n&vt&vi冒险 冒险经历

notebook ['nəutbuk] n 笔记本;笔记本式电脑

scared [skεəd] adj 恐惧的 △e-pal ['i'pæl n 网友

△South Carolina 南卡罗来纳州(美国州名)

drop sb a line 给某人写信(通常指写短信〉

△formal ['fɔ:məl] adj 正式的;正规的

error['erə] n 错误;差错 Unit 2

△Nancy 南希(女子名)

bathroom ['bɑ:θrum]n 浴室;盥洗室;厕所

make oneself at home 别客气 towel ['tauəl] n 毛巾

△landlady['lænd,leidi] n 女房东;老板娘

closet['klɔzit] n 壁橱;储藏室 △Karen 卡伦(女子名) pronounce[prəu'nauns] v 发音;宣告;断言

△Thompson 汤普森(姓氏) broad [brɔ:d]adj 宽的

repeat[ri'pi:t] vt&vi 重做;重复;复述 n 重复;反复

△Dave 戴夫(男子名) △ketchup['ketʃəp] n 蕃茄酱;蕃茄沙司

majority [mə'dʒɔriti] n 多数;大半

native ['neitiv]adj 本国的;本地的 n 本地人;本国人 total['təutəl] n 总数;合计 adj 总的;全部的;整个的 in total 总共

△the United Kingdom 英国 tongu[tʌŋ]e n 舌头;语言;口语 △mother tongue 母语

equal['i:kwəl] adj相等的 胜任的vt 等于 比得上

government['ɡʌvənmənt] n 政府;内阁

situation[,sitju'eiʃən, -tʃu-] n 情形;境遇; (建筑物等的)位置

△Pakistan n 巴基斯坦(南亚国家)

△Nigeria n 尼日利亚(非洲国家)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共和国;

菲律宾群岛

except[ik'sept] for 除了„„之外 international[,intə'næʃənəl] 国际的;世界的

organization [,ɔ:ɡənai'zeiʃən] n 组织;机构;团体 trade[treid] n 贸易;商业 tourism ['tuərizəm]n 旅游;观光 global['ɡləubəl] adj 全球的;球形的

communicate[kə'mju:nikeit]

vi

交际;沟通;传达(感情、信息等) communication[kə,mju:ni'keiʃən] n 交流 通讯;通信

exchange [iks'tʃeindʒ] vt&n 交换;交流;兑换

service['sə:vis] n 服务,服务性工作

signal['siɡnəl] n 信号

movement['mu:vmənt] n 运动;动作;运转

△peg[peɡ] n 钉;栓;桩 commander[kə'mɑ:ndə] n 司令官;指挥官

tidy['taidi] vt&vi 整理 收拾 adj 整齐的;整洁的

stand[stænd] n 台;看台;摊,摊位

stay up 不睡,熬夜 come about 发生 independent 独立自主的

fall[fɔ:l] n 秋天;瀑布

expression[ik'spreʃən] n 短语;表情

end up with „告终 typhoon[tai'fu:n] n 台风 △tornado[tɔ:'neidəu] n 旋风;龙卷风

[,indi'pendənt]adj

adj

△Spanish n 西班牙语;西班牙人 adj 西班牙(人、语)的 △Noah Webster 诺厄·韦伯斯特(美国词典编纂家)

publish['pʌbliʃ] vt 发表;出版;公布

southern['sʌðən] adj 南方的;南部的

statement['steitmənt] n 陈述;声明;综述

president ['prezidəntn 总统;校长;行长;会长

European adj 欧洲的;欧洲人的 bring in 引进;引来 a great many 许许多多;极多 howl[haul] vi&n 嚎叫;怒吼;嚎哭

cookbook['kuk,buk] n 食谱 compare[kəm'pεə] vt 比较 replace[ri'pleis] vt 替换 Unit 3

conside[kən'sidə] r vt 考虑;照顾;认为

means[mi:nz] n 手段;方法 transportation[,trænspə'teiʃən,] n 运输;运送

board[bɔ:d] n 上(船、飞机等) △destination [,desti'neiʃən]n 目的地

experience[ik'spiəriəns] vt&n 体验;经历;经验

simply['simpli]adv仅仅 只不过 简单地 完全 简直 get away from 逃离

△raft[rɑ:ft, ræft] vi 乘筏 n 木筏

vacation[və'keiʃən] n 假期;休假 nature ['neitʃə]n 自然;自然界;本性

为某人送行

eco-travel['trævəl] n 生态旅游 basic['beisik] adj 基本的 n 基本;要素

equipment[i'kwipmənt] n 装备;设备

simple['simpl] adj 简单的 △backpack['bækpæk] n 背包 tip[tip] n 指点;忠告;尖端;小费

watch out 注意;当心 △spide['spaidə]r n 蜘蛛 poisonous ['pɔizənəs] adj 有毒的;有害的;恶毒的

protect[prəu'tekt] sb/sth from 保护、保卫某人(某事物) △cellphone['selfəun] n 手机 paddle ['pædl]vi 划桨 涉水vt 用桨划n 短桨 划桨

stream[stri:m] n 溪;川;流 normal['nɔ:məl] adj 正常的;正规的;标准的 n 正规;常态

excitement[ik'saitmənt] n 刺激;兴奋;激动

adventurous [əd'ventʃərəs] adj 喜欢冒险的 充满危险的 handle['hændl] vt 操作; 处理 n 柄;把手

similarity[,simi'læriti] n 类似;类似处

particular [pə'tikjulə] adj 特别的;特殊的

poison['pɔizən] n 毒药;毒害 vt&vi 毒害;投毒

separate['sepəreit, 'sepərit] adj 单独的;分开的

vt 分开;隔离

see sb off 到火车站、飞机场等处

combine[kəm'bain] vt&vi (使)联合;(使)结合 on 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 △responsibly[ri'spɔnsəbli] adv 负责地

as well as 也;还;而且 task[tɑ:sk, tæsk] n 任务;作业 △unpack[,ʌn'pæk]vt&vi 打开(包裹、行李等)卸货 Unit 4

unforgettable[,ʌnfə'ɡetəbl] 难忘的

△seismograph['saizməɡrɑ:f] n 地动仪;测震仪

△Howard Carter 霍华德·卡特 king n 国王

△King Tut 图特王(古埃及国王) host[həust] vt 主办或主持某活动 n 主人

△Hank Stram 汉克·斯图拉姆 take place 发生;产生 on fire 失火

scare [skεə]vt 恐吓 vi 受惊吓 disaste [,di'zɑ:stə] r n 灾难;灾祸 finally ['fainəli] adv 最后;终于 rescue ['reskju:] n &vt 援救;营救

△Flora 弗洛拉(女子名) △roar [rɔ:] n 轰鸣;咆哮;怒号 advance [əd'vɑ:ns] vt&vi前进 提前 n 前进;提升

upon [ə'pɔn prep 在„„之上 seize [si:z] vt 抓住;逮住;夺取 swallow ['swɔləu] vt 咽;淹没;吞没 n 吞咽;燕子

drag [dræɡ] vt 拖;拖曳 pull sb up 把....往上曳

struggle ['strʌɡl] vi 努力;挣扎;

adj

奋斗

n 竞争;努力;奋斗 get on one’s feet 站立起来 fight [fait] vi 搏斗;斗争;争吵 flow [fləu] n&vi 流动 fright [frait] n 惊骇;吃惊 shak [ʃeik] e n&vt 震动;颤抖 vt 摇动;摇

△stair [stεə] n (阶梯的)一级;楼梯

△boom [bu:m] n 隆隆声 vt&vi 发隆隆声

strike [straik] vt&vi 击打;打动 △crack [kræk] vi 发破裂声;劈啪地响

go through 通过;经受;仔细检查 destroy [di'strɔi] vt 摧毁;毁坏 tower ['tauə] n 塔;城堡 national adj 国家的;民族的 deadline ['dedlain] n 截止时间;最终期限

fear [fiə] n 害怕;担心 vt&vi 害怕;畏惧

opportunity [,ɔpə'tju:niti] n 机会;时机 on holiday 在度假 △Kevin 凯文(男子名) article ['ɑ:tikəl] n 文章;论文 △couch [kautʃ] n (坐卧两用的)长沙发 △

workaholic

[,wə:kə'hɔlik,

'wə:kə,hɔlik] n 工作狂 Buddha ['budə] n 佛; 佛像; 佛陀

agent ['eidʒənt] n 代理(商), 经纪人

travel ['trævəl] agent 旅行社代理人

temple ['templ] n 庙;寺;神殿

touch [tʌtʃ] vt&vi 触摸; (使)接触;感动 n 接触;联系

naughty ['nɔ:ti] adj 顽皮的;淘气的

peanut ['pi:nʌt] n 花生

note [nəut] n 笔记;注释;纸币 Unit 5

silver ['silvə] n 银;银子 silver screen 银幕;电影(业) △Bicentennial [,baisen'tenjəl Man 《变人》(电影名) △Jurassic Park 《侏罗纪公园》(电影名)

△Mulan 《花木兰》(电影名) hero ['hiərəu] n 英雄;男主角;男主人公

scene [si:n] n 场面;情景;布景 △Malcolm Langland 马尔科姆·朗兰(男子名) law [lɔ:] n 法律;法学; career [kə'riə] n 事业;生涯 △Meryl Streep 梅丽尔·斯特里普(美国著名女影星)

drama ['drɑ:mə, dræmə] n 戏剧;戏剧艺术 role [rəul] n 角色 actress ['æktris] n 女演员 award [ə'wɔ:d] n 奖;奖品 △Julia 朱莉娅(女子名) △Oscar n 奥斯卡

Kramer vs Kramer 《克莱默夫妇》(电影名)

prize [praiz] n 奖赏;奖金;奖品 △Sophie ['səufi] 索菲(女子名) choice [tʃɔis] n 选择;抉择;精选品

△Sophie’s Choice 《索菲的抉择》(电影名)

△Keanu Reeves 基努·里维斯(美国男影星)

△Lebanon n 黎巴嫩(亚洲国家) degree [di'ɡri:] n 学位;度数;度;程度

△Hollywood ['hɔliwud] n 好莱坞;美国电影业

△stepfather ['step,fɑ:ðə] n 继父 director [di'rektə] n 导演;主任;理事;董事

speed [spi:d] vt&vi 加快;速飞;飞跑 。 n 速度

△Speed 《生死时速》(电影名) △The Matrix ['meitriks] 《黑客帝国》(电影名)

△Hardball ['hɑ:dbɔ:l] 《临时教练》(电影名)

△Steven Spielberg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美国著名导演) script [skript] n 剧本;手稿;手迹

actor ['æktə] n 男演员;行动者 academy [ə'kædəmi] n 学院 studio ['stju:diəu] n 摄影棚(场);演播室;画室;工作室

take off 成功;成名;脱掉(衣服);(飞机)起飞

△Jaws [dʒɔ:] 《大白鲨》(电影名〉 △blockbuster ['blɔk,bʌstə] n 消耗巨资拍摄的影片;大片轰动;巨型炸弹;一鸣惊人者

creature ['kri:tʃə] n 生物;动物 outer ['autə] adj 外部的;外面的 △ET 《外星人ET》(美国科幻影片)

△Elliott 埃利奥特(男子名) adult ['ædʌlt, ə'dʌlt] n 成人 ; 成年人

go wrong 走错路,误入歧途;

带非的词语篇二
《带语气词бы的非现实式句型》

带非的词语篇三
《阅读任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阅读任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索词汇记忆的方法,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词汇教学的不同要求来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词汇,在学习词汇时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 阅读任务 任务型教学 词汇附带习惯

1.引言

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困扰学生已久的问题。laufer and hulstijn 在2001年提出了投入量假设理论,即投入量多少和词汇记忆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个理论已经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得到了解释,包括需要、搜索、评估三个方面。词汇习得研究发现,仅仅单纯的阅读是不能够完全习得词汇,而是需要进行相关的阅读练习才能达到词汇记忆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投入量假设理论的进一步实践,使之运用于中等学生水平的英语学习中,希望通过这个方法来加强词汇习得。这个方法的实践在学习中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它为学生的词汇记忆提供了新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其次,它加深了词汇习得方面的知识。最后,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

2.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的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任务型教学出自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任务”一词原指语言课堂上的练习。由于不同学者

对任务的表述不同,侧重点不一,目前仍有学者将任务和技能

(technique)相提并论,认为任务是“技能的一种特殊形式”。 关于任务型教学,布朗有如下表述:“任务型学习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焦点的中心。它视学习过程为一系列直接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其目的超越了为语言而练习语言(brown,h.d.1994:83)。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教学。它与交际教学的本质相同点在于都把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但交际教学采用功能意念大纲来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而任务型教学采用任务大纲,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单元,以任务的完成为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通常一个任务组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全部教学活动围绕任务进行,服务于任务的完成。完成任务需要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参与。由于任务目标明确,学习者专注于“用语言做事”,“完成任务是首要考虑”,因而能够把意义的表达看做第一性,而不去过多关注语言形式。

任务型教学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焦点的中心,它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交际教学的交际活动任务化倾向是不同的。活动任务化是为了使活动更具目的性,从而保证真实交际的产生,而不会停留于为语言而语言。因而,这里的任务只是着眼于语言教学复杂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教学单元可由若干任务组成。它们实为学习活动,根据教学目标组合在一起。然而,由于都强调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它们与任务型教学的任务一样,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而课堂中的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语言习得;(2)无论任务的执行或者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也就是说和写的技能;(3)任务的完成或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参照尺度,并且使学习者体验到成就感。

总之,任务型教学或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或学习活动,而是整个系统(或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或综合的)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

3.阅读理解

心理学家nuttal(1982)提出,阅读是“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交流是双向的过程),而非单向的过程。作者将其信息进行编码,读者通过译码来获取信息的含义,这是一条读者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获取信息的途径。在读者进行解码时,该过程是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创造性行为。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图式理论和信息处理阅读理论,都是把阅读看做一个认知心理过程,读者被视为与语篇打交道的个体。

阅读过程包含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阅读

(top-down mode),即读者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语篇知识及常识来对该篇章进行解码,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阅读(down-top mode),

即通过字、词、句解码来获取信息。在教学中,前者的顺序为“篇—句—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将文章作为具有完整意义和情节的有机整体,把注意力集中在通过文字符号获取信息上。后者的教学顺序是“词—句—篇”,把重点放在篇章中出现的词句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及特征上,这是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事实上,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是“自上而下”,之后与“自下而上”同时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语言的阅读教学亦应遵从该模式。语篇的理解仅凭语篇的表层结构是不够的,它需要读者的参与及读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4.词汇附带习得

什么是“词汇附带习得”?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人们较多地认同laufer(1998)的定义,她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而言的,“刻意学习”(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指学生刻意地背记单词,如通过背词汇表或者做词汇练习来记忆单词;而附带习得则是学生在进行其他学习任务时,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等,附带习得了单词。这可能不是该词的全部知识,譬如,只记住了拼写形式或只知道词性,等等,但多次遇见后,便可以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gibson(1975)做的“零散故事排序”(strip story)实验,可能是早期的词汇附带习得实验。但在当时,他并未提出词汇附带习得概念。后来,nagy、herman和anderson(1985)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词汇的基础上,提出了词汇附带习得概念。他们认为,母语

词汇的学习,不可能完全通过刻意学习习得,相反,很可能母语词汇的大多数都是附带习得的。广泛阅读对于词汇增长很有帮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这是词汇量快速增长的最佳途径。母语词汇学习情况如此,那么第二语言学习情况怎样呢?很多研究者将此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范围比较广,在培训各种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的同时,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词汇附带习得。据笔者调查,有关阅读促成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最多(mason & krashen 1997;dupuy& krashen 1993;nagy,anderson & herman 1987;nagy,herman&anderson 1985)。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因素很多,如文章的语境线索、学生的猜词能力、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等,下面分别介绍有关这些因素的调查研究。 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laufer & hulstijn (2001)做了很多词汇附带习得调查。他们认为,阅读中促成的词汇附带习得与阅读任务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的阅读任务,学习者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这种努力程度用“投入量”(workload)来表示。他们分别在新西兰和以色列,进行了平行实验,要求三组学生完成三项投入量不同的阅读任务。实验结果印证了“投入量假设”,即投入越多,习得越多,保持得越久。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词汇的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超纲词汇和积极词汇。因此可以对不同要求的词汇设计不同的试题,做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背单词的效率。教师和

带非的词语篇四
《辨别和使用正式与非正式词汇》

辨认和使用正式与非正式词汇

戴维德 帕克

有位准备雅思考试(国际英语测试系统)的考生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知道“spark off”是否是正式用语。怎样才能辨别出正式用语和非正式用语呢?”以下就是我的回答:

英语中有三种主要文体格式:正式英语,非正式英语,流行英语。

正式英语

正式英语主要应用于写作中。这种文体格式通常带有学术性的写作口吻,通常见于学术课本,大学论文,商业信函和合同中。

在口语表达方面,正式英语通常只用于官方或正式场合,例如,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正式欢迎来宾。

正式英语比日常用语使用更多的复杂词汇。例如,正式用语常常比日常对话使用“更庞大”的词汇。如以下几个多音节词compensate, ascend 和 interrogate。 正式用语还常常使用单个动词(如establish)来代替简单的短语动词(如set up)。此外,在正式用语中还要尽量避免俚语和口语的出现。

当正式用语应用于写作中时,句子通常较长,较为复杂,也应严格遵循语法规则。正式写作中,通常较为客观,经常使用it这样的非人称代词和动词的被动形式。应该尽量避免缩略语和缩写单词的出现。

非正式英语和流行英语

非正式英语是大多数人们日常所说的英语。非正式英语广泛应用于电子邮件和朋友书信中。

使用非正式英语的人们对词汇的选择不太在意,如:非正式英语使用很多较短的单词(如fire, climb和 ask),使用许多口语词汇(如stuff, a lot of, thing和 sort of),还很使用一些短语动词(如使用set up ,而不用establish)。非正式英语在语法上没有正式英语要求严格,常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和比较松散的句子或短语。

在写作中,非正式英语比正式英语常常使用更加个人化的文体,常用第一,第二人称(例如I ,you, we)。缩写单词(如常常使用it’s,而不是 it is)也常常见于非正式英语之中。而且,非正式英语比正式的写作句式通常更短。在正式英语写作中,常常使用较为正式的标点符号---而避免分号(;)和冒号(:)的出现,非正式英语则可以出现。

流行英语很少应用于写作中,大多是用于口语之中。非正式英语中包括大量的俚语。俚语就是一些非正式的,在礼节性的演讲和正式场合常常被看作不合适的单词或短语表达。俚语常常由固定的社会团体或职业人群使用。

关于短语动词

人们使用非正式英语谈话或写作时,经常使用短语动词(也叫做多个单词或多部分动词)。以下是几组例子。括号中是其对应的正式用语。

短语动词在口语中较为常见。然而,比起其对应的单个动词不太正式。 在正式写作中,作者常常更倾向于使用单个动词,例如 examine和devise,而不使用短语动词,如look at 和come up with。请对比下页表格中的每对动词。

虽然在正式英语中,倾向于使用较短的短语动词,但是如果真的使用了这些短于动词句子也不为错误。然而,如果有比短语动词更为简短的单个动词,最好使用单个动词。

不要认为在雅思写作考试中使用多个短语动词会使文章不太正式。实际上,在许多情景之中---甚至是在非常正式的文体中---短语动词依然是确切表达文章主旨的方式。例如,put on 比起其更加正式的用语don来说,更加自然贴切。 非正式用语

他调查了(checked up on)他的会计。 较正式用语 他调查了(investigated)他的会计。 他们容忍了( put up with)邻居们。

她很快就理解了(caught on)。 他们容忍了( tolerated)邻居们。 她很快就理解了(understood )。 为了弥补(made up for)它,她早早的睡为了弥补(compensated)它,她早早了。 的睡了。

他发烧了( went down with)。 他发烧了 (contracted )。 生活费上升了(went up)。

生活费上升了(contracted)。

辨别不同

通常很容易的决定一个词是正式用语还是非正式用语。非正式用语就是人们每天使用的那些共同的,普通和熟悉的词,而正式用语则是更加“严肃”和较少常用的单词。 通常,正式词比非正式用语较长。单个动词比它们所对应的短语动词也较为正式。

例如,称某件东西是极大的enormous是正式的,但是要说whopping是不非正式的。象一方面on the one hand 或如上所示 as indicated above,这样的词组是正式的,但是,如顺便说一句by the way 或那提醒我that reminds me就是非正式的。

请注意:一些非正式单词比其他一些非正式的单词更为正式。例如,非正式用语understand,比非正式用语get更为正式。然而,二者均不如正式用语comprehend更加正式。

雅思考试使用半正式文体格式

雅思考试网站(

这就意味您雅思学术文章写作中可以使用稍加正式的词汇 (例如 ,可以使用spark off 而不用 cause 这样的短语动词),还可以使用更加正式的用语。可以使用正式英语中常常使用的复杂语法,也可以使用更加简单的语法结构。

但是,越使用正式词汇和更复杂的语法结构,雅思的考试得分就会越高。,例如,在词汇方面,评分标准之一就是---当使用“不太普通”或“不普通”的词汇,也就是使用较正式的词汇时,考生就会得到较高的分数。考生可以登录一下网址 来查看详细的评分标准。

这是我对参加雅思学术写作考试的考生在使用词汇方面的几点建议:

• 如果使用一个更加正式的单个动词,比其相对应的短语动词听起来更加贴切自然,最好使用正式的单个单词。

• 避免使用个人化的或会话样式的文体格式(听起来好像正同考官聊天)。因此,尽量不要使用词,如I, me, my, you, we, us 和 our这样的单词。虽然这些单词广泛应用于非正式用语和口语中,通常认为在正式的学术性写作中,这些单词太过个人化,太过随意。

如果考生愿意,考生可以使用代词I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开篇和文章结尾使,尽量避免I的出现。这样,考生就可以避免使自己的文章太过个人化,具有太多的会话风格。

• 避免使用经常在日常会话中出现的单词和短语,因为这些单词或短语不太适合应用于学术写作中。字典中经常在这些词的前面标有“informal.(非正式)”的标签。考生在写作中,要使用更加正式得单词和短语。举例如下:

避免使用 应该使用

孩子们(kids)

好的 (OK)

许多(a lot of)

很多(heaps) 孩子们 (children) 好的 (all right; acceptable) 许多 (much; many) 很多 (many; a great deal)

• 不要使用口语化的英语或俚语。 口语化的英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英语类型,它包括词像gonna 或 wanna这样的缩写单词,还有例如ain’t nothin’和dead as a doornail这样的短语。 字典中通常在口语化英语前面标上“colloq.”这样的注解。由于口语化的英语和俚语通常是应用于口语而不是写作中,如果出现在正式的学术写作中, 文章就会太过口语化,而且缺少信度。

• 虽然在非非正式的写作中,常常使用缩写单词(如., can’t, won’t, shouldn’t 和 hasn’t),但考试一定要避免在正式的学术写作中出现类似的缩写单词。

• 避免在正式的学术写作中使用缩略语。 不要写yrs, e.g.这样的单词 (分别代表原始的拉丁文中的exempli gratia和“for example(例如)”的意思)。也不要使用i.e. (原始的拉丁文id est的缩略语,意为“that is(也就是)”)。 而应该写出这些单词相对应的形式(years, for example 和that is)。

戴维德.帕克设计并教授雅思考试个人和团体课程;

由英国文化协会提供此文章

雅思考试由英国文化协会 (在中国称为英国使馆或总领事馆文化教育代表处),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高校国际开发署共同管理。

您可以登录

带非的词语篇五
《非谓语动词对应一带答案》

带非的词语篇六
《非词语化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表现研究》

非词语化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表现研究 作者:陈丛梅

来源:《辞书研究》2014年第02期

摘 要 非词语化现象是指语言中的高频词在搭配过程中丧失全部或部分语义内容,词义融合于语境中。文章以come, give 为例,对比分析发现,与语料库相比,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现象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如下:第一,作为“语言的词库”的词典难以表现语义融入语境的非词语化现象;第二,学习词典中位于关键词词条下的搭配信息尚不能明显表现非词语化高频词的普遍特征;第三,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尚不能建构非词语化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最后我们提出改善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现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非词语化 语料库 学习词典 搭配

一、引 言

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表明,使用中的大量常用词在搭配过程中都有丧失其全部或部分语义内容的倾向,这些词的意义已融合或半融合于整个搭配意义之中,单独的词义很难确定,如make up a quorum 中的make,词义就难以从语境中分离出来;置身于一定语境中的相邻词语会相互传染和影响,如make decisions中的make, 词义逐渐丧失在decisions 中,意义已相对模糊。这种现象被新弗斯学派代表人物Sinclair(1991)称为“渐次性非词语化”(progressive delexicalization),也可译为“逐步非词汇化”。

自从Sinclair 提出“非词语化”概念之后,语言中的非词语化现象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Biber等人(2001)用“朗文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对have, make, take等非词语化高频动词做了研究;Altenberg & Granger(2001)对比分析了法国、瑞典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非词语化高频动词make的情况;Brems(2002)探讨了度量名词结构的非词语化和语法化的程度。国内学者张淑静(2002)、缪海燕等(2005)、王立非等(2007)均对中国学生使用非词语化高频动词现状做了基于语料库的调查研究;卫乃兴(2007,2009)通过研究英汉两种语料库中部分动词的非词语化特征,从语法化理论和词语学理论角度分别讨论非词语化现象,还专门研究了形容词性修饰语的非词语化特征;钟珊辉(2010)以常用词gain, run 为例,研究了外语教学中非词语化现象及其对词汇产出的影响。

非词语化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正如Sinclair(1991)认为,一般文本由高频词和词的高频意义构成,因此,一般文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非词语化的。然而,高度非词语化的意义潜势又极大,绝非一般词典的义项描述所能穷尽。(卫乃兴 2007)由此看来,非词语化语言现象是语言工具书诸如词典等必须表现却又难以表现的语言真实面貌,那么,“作为词的一份单子”的现有词典(黄建华 2000),特别是以“给使用者学习外语用”为编纂目的的学习词典又是怎样表现基于语境的非词语化现象的呢?

本文将通过对比英语语料库以观察英语学习词典对英语常用动词表现非词语化现象的方式。

二、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的方式

非词语化是基于语料库可观察数据的产物,语料库是存放真实语言的基本文库。Sinclair(1991)认为,语料库是对自然发生的语篇的收集,收集的目的在于描述一种状态或某种语言中的变体;现代词典却是在大规模语料库及较完备语料的基础上,依据词典编写目的、使用对象以及词典编纂理论和传统,实现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系统描述,两者联系紧密,又相互区别。 根据Carter & McCarthy(1988)所讨论的重任动词(heavyduty words), 我们选择come,give 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查阅以世界英语语料库为主要语料编纂而成的《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2005,以下简称《麦克米伦》),(该词典以提供丰富的语境及详细的用法说明著称),以及拥有一亿多词级的英国国家语料库(BNC)。

1.动词come的非词语化现象

根据《麦克米伦》提供的释义菜单,come具有9种基本意义并能构成一定数量的短语动词,其基本义为:

1)move/travel (to) here; 2) reach particular state; 3) start doing sth; 4) reach particular point; 5) be received; 6) happen; 7) exist or be produced; 8) be somewhere in order; 9) reach sexual excitement

同时,BNC显示,与come共现的前25个最显著的名词是:reply, cropper, way, circle, sound, second, morning, week, courtesy, face, top, month, day, afternoon, night, cry, minute, voice, rain, surprise, dancing, answer, mile, running, hell。 也就是说,这25个名词是英语本族语者与come结伴使用的最常用名词。

根据《麦克米伦》提供的9种基本意义,我们可以把BNC显示的这25个最常用名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名词与come共现,表现come的基本义:其中,morning, week, month, day, afternoon, night, minute, mile, running以表时间和距离的名词为主,反映人与动物“来/旅行”的时间、距离或状态(1,2义);cry, sound, voice, surprise 与come共现时,come 表示声音和情感的产生、发生(4,6义);second 与come共现,come 表示先后到某地(8义)。come 与这类名词共现所产生的意义和用法均能分别在《麦克米伦》和BNC中表现出来,这时,词典与语料库表现一致。

语料库中显示的25个最常用名词的第二大类名词与come结伴后,come 只能部分实现或完全不能实现词典中所显示的基本意义,其用法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中。以way为例,BNC索引行显示:

1)and I’ve just come all the way from Loch Lomond to propose

2)is it being said that every time a vote comes this way

3)I do seem to come quite a long way

三例中,只有第一例体现了come 的基本义“来”(1义),第二例的意义已融合于其搭配词way的意义之中,搭配整体意义为“以某种方式实施,实现”,come已具有非词语化的倾向;第三例中的come已完全非词语化:“come quite a long way” 意为“取得明显进展,显著提高”,非词语化的渐次性特征在以上三个例子中明显表现出来。

具体来说,这第二类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两组,第一组与come搭配后,come义已部分融合在搭配中,如:come the reply, come the answer, 词义已融合在相邻词语中,搭配义实际上就是关键词reply, answer 之义。再如:come full circle, 兜了个圈回到原地;come courtesy of , 承蒙……的好意,由于……的原因;come face to face, 直面,敢于面对,针锋相对;come top of/in, 居首位,领先。搭配义相对固定完整,come的个体义已模糊,融合在搭配义中。

第二组名词与come搭配后,情况如下:come a cropper, 猛摔一跤,遭到惨败;come rain or shine, 风雨无阻,不管发生什么情况;come hell or high water, 无论艰难险阻,下决心做。come 已高度非词语化到习语之中,其本义已完全丧失。最有趣的是 come dancing, 看似意义明显,BNC索引行中,除一例表基本义外,所有例句均大写come和dancing的首字母,特指BBC的一档舞蹈比赛节目,整体意义显著,come 的个体意义已经不重要。

BNC中的这第二大类名词在与come共现的前25个显著名词中所占比例为44%,体现了非词语化现象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以《麦克米伦》为代表的英语学习词典在表现词目词基本意义的同时,习惯于表现语词的短语动词和一定数量的常用语块,在come词条下,“come+小品词”所构成的短语动词收录充分;“as nice/big etc as they come”, “the best/worst is yet to come”, “come good/right”等常见语块也有所收录,然而与常用名词搭配因而丧失部分或全部语义的非词语化现象在词典中呈现不明显。与BNC中25个显著搭配名词相对照,《麦克米伦》在come条中只收录了与way搭配的“come a long way”,在face的内词条“face to face”中显示了搭配信息“come face to face”,并配有一例。经笔者搜寻,“come full circle”收录在《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2006)的happen条中;《韦氏大学词典》(2005)收有“come a

cropper”;《剑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2005)收了“come rain or shine”和“come hell or high water”。

2.动词give的非词语化现象

《麦克米伦》为give提供的释义菜单如下:

1) provide sb sth; 2) make sb owner of sth; 3) put medicine in sb; 4) cause

effect/experience; 5) communicate; 6) allow sb to do sth; 7) pass illness to sb else; 8)pay money; 9) stretch/bend/break; 10) change decision; 11) use all time/energy

BNC中与give 搭配的前25个显著名词是:rise, impression, evidence, advice, birth, detail, priority, notice, information, indication, reason, consideration, way,

opportunity, example, attention, support, answer, name, instruction, chance, thought, account, permission, warning。

BNC中的这25个名词同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与give搭配,实现give的基本意义,它们是:detail, reason, opportunity, example, information, chance, impression, attention, priority, 共9个,占总数的36%。第二类同样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与give搭配后,give 显示出非词语化倾向,这组搭配往往具有V+Nominalization的结构特征,即give与名物化词搭配,其原有意义已内嵌于名物化词当中,它们是:advice, notice, indication,

consideration, support, answer, instruction, thought, permission, warning。第二组名词与give搭配,形成习语,意义固定,give 在这些习语中已完全非词语化,它们是:give rise to, give evidence, give birth, give way (to), give name to, give good/bad account of。第二类名词共16个,在25个名词中所占比例高达64%,其中只有4个习语give rise to, give birth to, give way(to), give good/bad account能够分别通过查阅习语关键词词条的搭配信息(rise, birth, way, account)在《麦克米伦》中找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词语化现象在英语学习词典中表现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并且缺乏系统性。

三、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不足的原因

首先,作为“语言的词库”的词典难以表现语义融入语境的非词语化现象。词典是按字母顺序等方式编排的语词表,用以提供语词的意义和词类等信息。虽然一些词典将自身描写成“语言的图像”,是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系统描述,但现有词典大多是有选择地描绘“语言的词汇”,因而词典其实是“语言的词库”。英语学习词典是为英语为外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编纂的积极型词典,词典的关注点在于语词的基本意义,英语学习者习惯于借助词典查阅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词难题,包括词目词的拼写、发音、意义、用法等。

然而,非词语化现象是大量高频词在不同语境中受共现词词义的传染或影响而丧失其基本意义的语言普遍现象,是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受到重视的。这些高频词的词义无法从语境中切分出来,其意义难以确定,因此,就极高频词而言, 我们只能谈论它们的用法, 而不能谈论它们的意义。(卫乃兴 2007)虽然词语搭配、短语、习语性等始终是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的重要内容,但词典编纂传统模式始终是建立在意义驱动基础之上的。怎样表现词的非词语化现象,或者说,怎样表现高频词的语境用法,而非其词义,是学习词典编纂者面临的最新难题。这也是现有品牌学习词典仍然不能充分表现非词语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其次,学习词典中位于关键词词条下的搭配信息尚不能明显表现非词语化高频词的普遍特征。上文通过BNC库和《麦克米伦》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词典表现非词语化不充分,但在习语关键词词条下,词典也收录了少数语料库中所反映的一定数量的重任动词和其搭配的显著名词所构成的非词语化。如:give rise to, give birth to, give way(to), give good/bad account等。这样的处理是词典编纂传统使然。法国语言学家Hausmann(1989)就认为,搭配中的两个成分地位并不平等,其中之一是搭配的基础,其语义自治,另一成分为“搭配词”,是在与关键词的组合中获取意义的。因此,他提议搭配应放在关键词词条内,而非搭配词词目下。Hausmann等语言学家及后来的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搭配,是词语共现而形成的成对词语的整体意义,即语块意义。现有词典将这样的语块放在关键词词条内供使用者查阅,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弗斯学派对搭配的研究。然而基于语料库研究所发现的高频词基本语义在语境中融化或半融化的趋向十分明显,这一语言现象已成为高频词的普遍特征,但却还未能引起词典编纂者的足够重视,词典使用者难以从高频词词条中发现非词语化信息,词典呈现搭配的现有方式还不能较显著表现极具普遍性的非词语化现象。

第三,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尚不能建构非词语化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上文观察发现,《麦克米伦》在come条中收录了与way搭配的“come a long way”,当我们查阅关键词way时,仅能发现“come sb’s way”,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在与give共现的显著名词中,《麦克米伦》分别在rise, birth, way, account这4个词条中提供了“give rise to, give birth to, give way (to), give good/bad account”四条习语信息,但在give条中没有相关信息,两者之间缺乏相互参见。目前,建立词典中观结构的观点已深入人心,学习词典除为使用者提供词目的音形义之外,还关注词条与词条、义项与义项、正文信息与外部信息之间的系统关系,常常采用同义对释、反义对释、上下义关系释义,以及各种易于理解的参见符号构建语词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章宜华,雍和明 2007)然而,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所形成的非词语化并未被纳入词典的中观结构中,致使一般文本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非词语化在词典中缺少清晰的关联。

四、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的几点思考

英语学习词典所采用的词汇控制理论,收录常用词及动词模式的详尽信息,大量习语、搭配和惯用语等均是为满足学习者对英语理解和产出的需求而特别设计的。然而,前文已经提到,与语料库相比,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在表现英语中大量存在的非词语化现象时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并且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英语学习词典在保留词典编纂优秀传统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语料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以便更好地表现英语中普遍存在的非词语化现象。

1.重视非词语化现象,增设非词语化栏目

由于非词语化在日常语言使用中所占比例极高,学习词典编纂者应高度重视学习词典对非词语化现象的表现。高频词数量不多,可以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安排熟悉语料库的专家,负责收集50~100个高频词,对照语料库,根据与该词目经常搭配的前20~25个搭配词,梳理非词语化现象,在词条的搭配栏、习语栏,以及例证中分别表现。如果是新编词典,可以考虑增设

带非的词语篇七
《非自主动词的自主用法》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年#月

,-./012-34.156758-1290:.;</=>71?@7/;8-227A7

)E@52-;-F@=10:G-?512G?570?7;*

B-2C+$D-C’H76C#$$!

非自主动词的自主用法

单宝顺’,肖

玲#

(’C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IJ;北京’$"#$")#C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摘要:自主和非自主是汉语中重要的语法范畴,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两类词语的区别上,而对其联系缺乏

关注。主要考察非自主动词在一定条件下的自主用法,从而揭示二者的联系。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主要区别在“起点可控”“过程可控”“终点于生命体意志的隐现上,而生命体意志的隐现同词义、语境等有关。把自主义分为可控”三段,通过考察一些能够容纳非自主动词的自主格式、自主语境等来试图揭示其中的规律。

关键词:动词;自主;非自主中图分类号:4’K"C#

文献标识码:L

(#$$!)文章编号:’$$+&#’+K$’&$$!"&$"

引言一、一些容许非自主动词的自主格式本节只是对一些主要的容纳非自主动词的自主格式进行讨论,并非穷尽所有的格式。

“别OB”格式’C

“别OB”格式在马文中是作为自主动词和非“‘别’后面的自自主动词的区别格式来看待的,

‘了’主动词带不带后缀字是自由的;而非自主动词一般要带上后缀‘了’字,前面才有可能出现‘别’“了”“别”字”。M#N+K但我们认为,无论带与否,字本身的意义都强调主观上的控制性,凡可以在“别”后出现的词语,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自主的性“你小心点,“留点神,质。如别感冒了”,别塌了”等,其强调的是主观上采取某些措施来防止动作“小心”“留或状态的发生,在语义上可以和自主的神”搭配,可见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主动词不同的是,这种自主的意义是由“别”自身的语义特征MO劝阻N赋予的,而不是词语自身所具有的,其侧重表示通过主观努力来避免客观结果。

“别OB”同时,非自主动词出现在格式中,并“了”不一定要带,尽管光杆非自主动词不易进入“别OB”“宾语”“补语”“状语”格式,但是如果有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是%$年代出现的一《自主对术语,吸纳于藏语语法论著,其中马庆株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文是最系统最权威的论文。M’N在该文中,其不仅明确了自主动词与非自主动词的概念,也从语法的角度给出了判定的标准,并进一步列举了两类动词对立的几种语法表现,认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是直属动词的两个次范畴。

马文中提到了自主动词的非自主用法。从意义上讲,自主和非自主的区别在于人主观上的控制,如果有意忽略这种控制,也就成了非自主的用法,因此,大量的自主动词都有其非自主的用“去死去”法。同时,马文也注意到了如这种非自主动词的自主用法,但是仅仅将其归为“临时活

M#N#+

用”,而没有做进一步地阐释。本文认为,非自

主动词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有自主用法,即使认“活用”为是,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和语义、语境等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图发现并阐述这一规律,以更好地揭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这对范畴之间的联系。————————————————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单宝顺,男,辽宁沈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肖玲,女,湖北十堰人,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助教(硕士。

!"

等成分参与的话,很多非自主动词可以不带“了”进入这一格式。如:

(#$)别叫,别耽误人家睡觉,看看有没有没

睡的!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留神点儿,千万别漏掉那条信息。(#&)这次考试你可别不及格,要不还得挨板子。

三例中的“耽误”“漏”“及格”都是非自主的,但是其可以不带“了”而出现在“别’(”格式中。可见“别’(”格式带“了”与否并不能严格检验

“(”的自主性,相反,我们认为,凡是出现在这一格式中的

“(”都带有自主的性质。(#))别烦了。(#*)别着急。(#+)别太生气。

“烦”“、着急”“、生气”也都是非自主动词,但是在例句中却表现出了自主用法。这一类动词都是表示人的心理的状态动词,一般来说,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是由外界引起的,是主事不可控制的,但该状态发生以后,主事应该具有对该情绪加以控制的能力,即该状态的发生不可控,但是其结束却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在表示劝阻某人结束某心理状态时,非自主的状态动词表现出了自主的意义。

在允许带宾语、时态等成分的情况下,大多数非自主动词都可以用这种用法。

,-“甭’(”格式马文中,“甭’(”也是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区别格式,“自主动词之前可以出现‘甭’字,而非自主动词之前不能出现‘甭’字”。.,/01本文认为一些非自主动词也可以出现在“甭’(”格式中,表示自主的意义。如:

(,$)看你那成绩,你也甭毕业了,直接读“高四”算了。

“毕业”是非自主动词,“毕业”与否是个人所不能控制的,但“毕业”需要一定的成绩,而成绩的好坏和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因此“毕业”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思,即“成事”的结果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但“谋事”的过程却是需要人控制的。因此,其可以有意地强调其“谋事”的一————————————————

!本文的例句没有注明出处的为自拟例句。

面,而凸显自主性。

“甭’(”和“别’(”有相通之处,具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义的词语,在“别’(”格式中也同样显得较为自由,如:

(,%)如今事不宜迟,别耽搁啦!(姚雪垠《李自成》

)(,&)我现在对你说,我委身于你时,还是个处女,我求你,千万别误解我。(.奥地利/茨威格著2张玉书译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里的“耽搁”“误解”都是非自主动词,尽管作为结果是客观的,但也和人的主观有关,如“耽搁”可能因为贪玩儿、“误解”因为不理解。

能进入“甭’(”格式的非自主动词不多,进入该格式后,表示的意义是说话人认为主事主观上的不努力,将必然不会导致某一结果,因此该结果的出现也即“不必要(甭)”的。

0-“((”“、(3(”和“(3下”“((”、“(3(”和“(3下”具有相近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在马文中都是作为自主的语法格式来阐述的。同时,马文也提到了几个非自主动词重叠的例子如:

(0$)让他也知道知道你的厉害。(0%)他再长长就跟他爸爸一样高了。(0&)醒醒!

马文说“第一句有使动义,第二句‘再长长’是

条件,第三句是用于祈使的重叠(只此一例)”。

.,/0,

但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这几个例子也同样可以用

“(3(”“(一下”来表达。我们认为,出现在这三种格式中的非自主动词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体现了自主用法。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如:

(0))她非常难受,你就让她哭哭吧。(0*)等路上的冰化化,车就好走了。(0+)他这个人太滑头了,早晚得让他吃吃亏。(04)气温再回升一下就暖和了。

(05)输一下球没有关系,下次好好打就行了。“醒”是一个特殊的动词,将在下文论及,本节主要讨论其他情况。

能够进入“((”、“(一(”和“(一下”格式的动词都要求具有动作性,因此进入该格式的非自

!"

主动词主要是变化动词。

非自主动词进入该格式主要表示以下几种意义:

!未然尝试义

非自主动词进入该格式,大多是表示未然的情况,而“##”、“#一#”和“#一下”本身又具有尝试义。如($%)($&)等。

"未然持续义

表示动作或状态在将来的持续,其中“##”、#一#”表示相对较长的持续,如($’)($(),“#一下”表示相对较短的持续,如($))。

#减弱动作的量、

舒缓语气很多具有消极意义的非自主动词能够进入该格式。出于交际的礼貌原则,对消极意义的表达应该尽可能减弱其消极意义、舒缓语气,##”“、#一#”和“#一下”的短时量语义特征正好满足这一需求。此时,表达的可以已然行为,如$*),也可以是未然行为,如($+)。

$增强非自主动词的自主性

非自主动词进入该格式,可以使得整个句子成为,至少在主观上希望成为可控的事件。一些不能进入“来,去-#”

格式的动词,在重叠后则可以进入,如“’去认识”“去认识认识”“去认识一下”等。可见该格式具有增强非自主动词自主性的作用。

以上四种意义并非泾渭分明,同一句子可能具有几种意义。

./#吧

马文认为,非自主动词进入“#吧”格式时,吧”只能是表是非问的“吧1”而不能是表祈使的吧0”。但我们发现,在特殊语境下,非自主动词也可以带

“吧0”,表示自主意义。如:(.%)你自己在这郁闷吧,我走了。(.’)你一个人陶醉去吧,我不陪你了。这里的“郁闷”“陶醉”都是非自主动词,但是这两例句中都体现出了自主的用法。一般来说,非自主动词进入这一格式大多表示让主事继续进行某一状态,当主事是人时,则认为尽管这一状态的发生不是主事所能控制的,但结束还是继续则是主事所能控制的,因此,当说话人的意思是让主事持续某一状态时,就表现出了自主性的用法。!"

“#吧0”还有一种情况,即出现在“诗歌语境”中,该情况将在下文论及。

2/不肯-#

“肯-#”是马文中的自主格式,“不肯-#”,马文并没有涉及,本文认为,“不肯”表示主观上的不愿意,在其后的动词也相应体现出自主的用法。如:

(2%)她能感觉得到这婴儿就在她的身体里,这无力的小东西孱弱地不肯长大成人……(3澳大利亚4考琳・麦卡洛著5李尧、李轶群译5《荆棘鸟》

)(2’)谁都不肯成为那个被抛弃的人。(26)可是,由于戴成江总不肯耽误工作,戴娟和爸爸同去一次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心愿,始终没有实现。

(人民日报1!!.年0月)(2+)他是外国人,他的眼睛不肯忽略任何东西。

(老舍《四世同堂》)(2()这女孩应该在涨大水时降生的,可是她迟迟不肯出生。

(戴厚英《流泪的淮河》)(2&)他是一个死也不肯吃亏的人。

(2))她是海底世界的山巅,却不肯彻底显露其峥嵘与秀丽,只随潮起潮落,若隐若现。(人民日报1!!.年0月)

能进入“不肯-#”格式的非自主动词多表示结果意义,该结果客观上是不可控的,但是客观的强制性并不能消除主观的能愿性,如(2’)(2&)等,成为”“、吃亏”是客观的结果,客观上总要有一个人被抛弃,有人会吃亏,这是不可控的,但是在主观上,没有人愿意这样的结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正是这种主观上的“不愿”,在句中赋予了“成为”、吃亏”一定的自主性。这些非自主动词多表示及于人的消极结果,这种结果是客观的,但主观上的不情愿却有可能避免这一结果,如“不肯吃亏”的人往往也“不会吃亏”。不及于人的或表完全由客观决定而与主观无关的消极结果的非自主动词则不能出现于该格式,如“着火”“、遇难”等。不及于人的该类动词在拟人语境中则可能进入该格式。

有些词语表示的结果是客观的,但该词语同时也表示一种过程,如果在该过程中人主观力图避免某一结果,则该结果有可能不会发生,这类非自主动词也能够进入“不肯-#”格式,如(26)2+),和“成为”“吃亏”相比,“耽误”“忽略”似乎自

““(““(““

身就带有自主的一面,如我们可以说“有意耽误”“、有意忽略”,通过自主性的“有意”来使其自主的一面凸显出来。

还有一些词语在客观上是非自主的,但是人们主观上却可以认为其有一定的自主性,如("#)("$)的“长大”、“出生”,其也可以进入某些自主格式,下文将详细论述。

二、容许非自主动词的自主语境非自主动词在正常的语境中一般是不能被有意识地控制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则是可以被控制的,因此可以表现出自主的用法。

%&祈祷语境

我们说非自主动词表示的动作是不能被控制的,这只是对人自身而言,而人却相信世界上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主宰,人不能控制的事件,它却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人们在祈求主宰给予控制时,非自主动词也可以表现出自主用法。如:

(’#)快点下雨吧!(’()别生女孩!(’))刹车别失灵!

这里的“下雨”“生”“失灵”都是非自主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但人们相信“主宰”可以控制一切,因此当向“主宰”祈使时,它们也可以进入祈使句,表现出自主用法。

这里所说的祈祷语境并不限于祈祷,而是泛指以超生命的主宰为祈使对象的语境。

*&诗歌语境

所谓诗歌语境并不限于诗歌语体,而是指所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抒发某种强烈思想感情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中,说话人带有一种控制一切、掌握全局的气势,常常使用“+吧*”等格式,表达内心的强烈感情,此时的“+”不限于自主动词,很多非自主动词也可以进入。如:

(,#)你们这些可诅咒的东西,快灭亡吧,你们配生养于这美丽世界的空气和阳光中么?(苏雪林

《棘心》)(,()诗人啊,飞翔吧!(曾卓《诗人的两翼》)(,))你们死亡吧。

(古兰经)这里的“灭亡”等都是非自主动词,而在说话人的浪漫主义气质下,其都成为可被操纵的动作或行为,临时具有了自主的用法。在这样的语境中,使用非自主动词的自主用法,能够更强烈、更

尽情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出最有力的呐喊,具有不一般的表达效果。

-&拟人语境

所谓“自主”,指的是动作或行为具有可控性,因此要求其主事要具有./生命0的语义特征,多是人或动物,个别的可以是植物。.1生命0的词语做主事时,相关的动词不能体现自主性,除非是说话人认为其临时具有了./生命0的特征,即处于拟人语境中。如:

(2#)小树苗不肯快快长大,我们也不能揠苗助长啊!

(2()一位诗人惊叹黄尘之大惊叹那黄尘浮悬在空中久久不肯降落。

(人民日报%!!3年3月)(2))又因为避孕丸是外罩胶套的,竟浮在水面上,不肯消失。

(梁凤仪《弄雪》)“长大”“、降落”“、消失”都是非自主动词,在拟人的语境中却具有了自主用法。这些动词都是表示无生命事物自身变化的动词,当说话者赋予该事物以生命后,这些变化也就成为其可控的了。

3&希冀语境

希冀语境指说话人在表达一种主观上的希冀,希望某事能够发生或尽快发生时的语境。尽管某事件能否发生是客观的,但说话人认为自己的主观希冀可以促使该事件的发生,因此赋予了一些非自主动词自主性的用法,以表达强烈的主观愿望。如:

(!#()

樵夫在砍树)“倒!”(!()(工人拆房子)“塌!”

在这一语境里,说话人是认为自身的主观希冀能够作用于客观并改变客观的进程,因此使非自主动词具有了自主用法。这一组动词都是表示结果性的行为,且多为单音节动词,如“断”“、沉”、开”等,而意义相近的多音节动词如“倒塌”、“折断”、“沉没”等则不见此用法。原因大概和这一用法口语色彩极强、语气短促强烈有关,单音节动词比双音节的更适合于这类口语表达。

多音节动词很少构成独词祈使句,但不代表其不能在希冀语境出现,如:

(!))快开学吧!(!4)快毕业吧!

这里的“吧”也是“吧*”,因此非自主的“开学”毕业”都表现了一定的自主性,表示主观上的希

!!

““

冀,希望可以促使该事件尽快发生。

“别#$”格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希冀语境,“别”表示劝阻,即不希望该事件发生,而希望通过主事的主观努力去改变或避免某一结果。

%&目的语境

马文中提出的鉴别自主动词的语法框架为“来’去#$#来’去”,无论是否构成祈使句,只要动词可前加或后加

“来’去”,即可认定为自主动词。我们认为,该框架主要凸显了动词的“目的”性,“目的”多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的,具有可控性,因此能够进入“目的框架”的动词应是自主的。但我们发现,一些非自主动词也可以进入该框架,如:

(!"()他试图去发现行星运行的规律。(!"))我会慢慢地去了解他的。(!"*)去找到他,找不到就别回来!(!"+)我是去赢钱,不是去输钱!

“发现”、“了解”、“找到”、“赢”、“输”是非自主动词,但都可出现在“来’去#$#来’去”框架中。这一组动词都表示某一结果,但我们可以忽视其结果,而着重其过程,此时则赋予了这些词语一定的自主特征,即尽管结果不能改变,可是我们强调的是主观能动的过程和目的。和“希冀语境”类似,这种“目的性”,在语义上实际上也凸显了说话人的一种希望。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由结果转向目的,正是转喻机制在起作用。表示结果状态的词与表示行为目的的词处于同一认知图式之中,因此可以相互激活。

这种希望大多为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如:

(!",)你怎么还不快去死!

(!"-)我来做什么?我就是来挨打的吗?以目的代替结果,从而使非自主动词获得自主用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其不限于“来’去#$#来’去”

格式,如:(!".)大家勇敢一点,坚强一点!

(!"/)(导演对演员喊叫)“快掉到水里去!”“勇敢”“、坚强”“、掉(到)”都是非自主动词,可是在上面的两个目的语境中,其都具有了自主意义。

三、有自主意义的非自主动词

有些动词客观上是非自主的,但在人的认知!""

经验中,其也包含了自主的一面,即该词语是自主的还是非自主的,取决于说话人的认识和态度。语言反映客观世界,却不是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人的认知起着重要作用。如:

(!!()快醒醒,该起床了。

(!!))他每天晚上睡得早0没事还打打呼噜0让其他人睡不得。

这里“醒”和“打呼噜”实际上都是不可控的,但同时“醒”又可以只是自身的一个反应,而与外界无关。此时,在旁观者的角度,“醒”完全是主事自身的自动性行为,应该是可控的,即在旁观者的认知经验中,“醒”是可控的。同样,“打呼噜”也是如此。因此,“醒”和“打呼噜”等词语从意义上看应该是一个兼类,而不仅仅是活用。

有一类表示事件结果的动词,属于非自主动词,但说话人可以有意强调这种结果的获得是人的行为使然,使该动词带有自主意义。如:

(!!*)肯定他的功绩和价值,并非有意忽略或淡化他的不光彩的一面,而是要把它们各自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读书》第!1%卷)

(!!+)你应该把这些数据也包括进来。“忽略”“、包括”等是非自主动词,但其本质上并不排斥自主性,因此,在合适的语境中,其自主性的一面可以被凸显,获得自主用法。其也属于兼类词。

四、心理动词

心理动词是一类特殊的动词,其虽具有2#心理32#述人3的语义特征,但在是否自主的问题上,语法学家的理解却很不一致,如马文并没有明确心理动词的属性,但自主动词的举例中未见心理动词;而李临定(!44")论及非自主动词时也未见心理动词用例253;袁毓林(!445)把“爱”、“恨”、相信”等作为自主动词,“害怕”、“着急”、“后悔”等作为非自主动词263;王红斌(7""7)把心理动词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但把“别#$”格式作为鉴别方法。2%3

陈昌来

(7""5)认为心理动词具有28自主3的语义特征。293我们同意陈文的观点,从意义上讲,心理活动多由外界引起的,但引发后的心理活动又大多是可以控制的,如“害怕”多认为是非自主的,但是我们经常对别人或自己说“不害怕、不害怕”,这就是试图去控制“害怕”这一心理活动的表

带非的词语篇八
《人教版非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表(附带音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06高中

英语单词表(非新课标)

高一上英语单词 Unit 1

honest['ɔnist] adj 诚实的;正直的 brave[breiv] adj 勇敢的 Loyal['lɔiəl] adj 忠诚的;忠心的 wise [waiz]adj 英明的;明智的;聪明的

handsome['hænsəm]adj 英俊的;大方的;美观的

smart[smɑ:t] adj 聪明的;漂亮的;敏捷的

argue['ɑɡju:] vt 争论;辩论 solution[sə'lju:ʃən] n 解答;解决办法;解决方案

classical['klæsikəl] adj 古典的;古典文学的

Steve 史蒂夫(男子名) fond[fɔnd] adj 喜爱的;多情的;喜欢的

fond of 喜欢;爱好

△Sarah n 莎拉;萨拉(女子名) △Joe 乔(男子名) match[mætʃ] n 火柴 mirror ['mirə] n 镜子 fry [frai] vt&vi 油煎;油炸 gun [ɡʌn] n 炮;枪

hammer ['hæmə] n 锤子;槌 saw [sɔ:] n&vt&vi 锯 rope [rəup] n 绳;索;绳索 compass ['kʌmpəs] n 罗盘;指南针

movie ['mu:vi] n 电影

cast [kɑ:s, kæst] vt&vi 投掷;投射;抛

△Tom Hanks 汤姆·汉克斯(美国男影星)

△Chuck Noland 查克·诺兰德(男子名)

survive [sə'vaiv] vt 幸免于 从中生还 vi 幸存

deserted [di'zə:tid adj 荒芜的;荒废的

hunt [hʌnt] vt&vi&n 打猎;猎取;搜寻

hunt for 搜索,追寻;寻找 in order to 为了

△Wilson 威尔逊(男子名) share [ʃεə] vt&vi 分享 共有 分配n共享 份额

sorrow ['sɔrəu, 'sɔ:-] n 悲哀;悲痛

care about 担心;关心

feeling n.触觉;知觉;感觉;情绪

such as 例如 airplane n 飞机

parachute ['pærə,ʃu:t] n 降落伞 lie [lai] n 谎话;谎言

speech [spi:tʃ] n 演说;讲话;语音

adventure [əd'ventʃə, æd-] n&vt&vi冒险 冒险经历

notebook ['nəutbuk] n 笔记本;笔记本式电脑

scared [skεəd] adj 恐惧的 △e-pal ['i'pæl n 网友

△South Carolina 南卡罗来纳州(美国州名)

drop sb a line 给某人写信(通常指写短信〉

△formal ['fɔ:məl] adj 正式的;正规的

error['erə] n 错误;差错 Unit 2

△Nancy 南希(女子名)

bathroom ['bɑ:θrum]n 浴室;盥洗室;厕所

make oneself at home 别客气 towel ['tauəl] n 毛巾

△landlady['lænd,leidi] n 女房东;老板娘

closet['klɔzit] n 壁橱;储藏室 △Karen 卡伦(女子名) pronounce[prəu'nauns] v 发音;宣告;断言

△Thompson 汤普森(姓氏) broad [brɔ:d]adj 宽的

repeat[ri'pi:t] vt&vi 重做;重复;复述 n 重复;反复

△Dave 戴夫(男子名) △ketchup['ketʃəp] n 蕃茄酱;蕃茄沙司

majority [mə'dʒɔriti] n 多数;大半

native ['neitiv]adj 本国的;本地的 n 本地人;本国人 total['təutəl] n 总数;合计 adj 总的;全部的;整个的 in total 总共

△the United Kingdom 英国 tongu[tʌŋ]e n 舌头;语言;口语 △mother tongue 母语

equal['i:kwəl] adj相等的 胜任的vt 等于 比得上

government['ɡʌvənmənt] n 政府;内阁

situation[,sitju'eiʃən, -tʃu-] n 情形;境遇; (建筑物等的)位置

△Pakistan n 巴基斯坦(南亚国家)

△Nigeria n 尼日利亚(非洲国家)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共和国;

菲律宾群岛

except[ik'sept] for 除了„„之外 international[,intə'næʃənəl] 国际的;世界的

organization [,ɔ:ɡənai'zeiʃən] n 组织;机构;团体 trade[treid] n 贸易;商业 tourism ['tuərizəm]n 旅游;观光 global['ɡləubəl] adj 全球的;球形的

communicate[kə'mju:nikeit]

vi

交际;沟通;传达(感情、信息等) communication[kə,mju:ni'keiʃən] n 交流 通讯;通信

exchange [iks'tʃeindʒ] vt&n 交换;交流;兑换

service['sə:vis] n 服务,服务性工作

signal['siɡnəl] n 信号

movement['mu:vmənt] n 运动;动作;运转

△peg[peɡ] n 钉;栓;桩 commander[kə'mɑ:ndə] n 司令官;指挥官

tidy['taidi] vt&vi 整理 收拾 adj 整齐的;整洁的

stand[stænd] n 台;看台;摊,摊位

stay up 不睡,熬夜 come about 发生 independent 独立自主的

fall[fɔ:l] n 秋天;瀑布

expression[ik'spreʃən] n 短语;表情

end up with „告终 typhoon[tai'fu:n] n 台风 △tornado[tɔ:'neidəu] n 旋风;龙卷风

[,indi'pendənt]adj

adj

△Spanish n 西班牙语;西班牙人 adj 西班牙(人、语)的 △Noah Webster 诺厄·韦伯斯特(美国词典编纂家)

publish['pʌbliʃ] vt 发表;出版;公布

southern['sʌðən] adj 南方的;南部的

statement['steitmənt] n 陈述;声明;综述

president ['prezidəntn 总统;校长;行长;会长

European adj 欧洲的;欧洲人的 bring in 引进;引来 a great many 许许多多;极多 howl[haul] vi&n 嚎叫;怒吼;嚎哭

cookbook['kuk,buk] n 食谱 compare[kəm'pεə] vt 比较 replace[ri'pleis] vt 替换 Unit 3

conside[kən'sidə] r vt 考虑;照顾;认为

means[mi:nz] n 手段;方法 transportation[,trænspə'teiʃən,] n 运输;运送

board[bɔ:d] n 上(船、飞机等) △destination [,desti'neiʃən]n 目的地

experience[ik'spiəriəns] vt&n 体验;经历;经验

simply['simpli]adv仅仅 只不过 简单地 完全 简直 get away from 逃离

△raft[rɑ:ft, ræft] vi 乘筏 n 木筏

vacation[və'keiʃən] n 假期;休假 nature ['neitʃə]n 自然;自然界;本性

为某人送行

eco-travel['trævəl] n 生态旅游 basic['beisik] adj 基本的 n 基本;要素

equipment[i'kwipmənt] n 装备;设备

simple['simpl] adj 简单的 △backpack['bækpæk] n 背包 tip[tip] n 指点;忠告;尖端;小费

watch out 注意;当心 △spide['spaidə]r n 蜘蛛 poisonous ['pɔizənəs] adj 有毒的;有害的;恶毒的

protect[prəu'tekt] sb/sth from 保护、保卫某人(某事物) △cellphone['selfəun] n 手机 paddle ['pædl]vi 划桨 涉水vt 用桨划n 短桨 划桨

stream[stri:m] n 溪;川;流 normal['nɔ:məl] adj 正常的;正规的;标准的 n 正规;常态

excitement[ik'saitmənt] n 刺激;兴奋;激动

adventurous [əd'ventʃərəs] adj 喜欢冒险的 充满危险的 handle['hændl] vt 操作; 处理 n 柄;把手

similarity[,simi'læriti] n 类似;类似处

particular [pə'tikjulə] adj 特别的;特殊的

poison['pɔizən] n 毒药;毒害 vt&vi 毒害;投毒

separate['sepəreit, 'sepərit] adj 单独的;分开的

vt 分开;隔离

see sb off 到火车站、飞机场等处

combine[kəm'bain] vt&vi (使)联合;(使)结合 on 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 △responsibly[ri'spɔnsəbli] adv 负责地

as well as 也;还;而且 task[tɑ:sk, tæsk] n 任务;作业 △unpack[,ʌn'pæk]vt&vi 打开(包裹、行李等)卸货 Unit 4

unforgettable[,ʌnfə'ɡetəbl] 难忘的

△seismograph['saizməɡrɑ:f] n 地动仪;测震仪

△Howard Carter 霍华德·卡特 king n 国王

△King Tut 图特王(古埃及国王) host[həust] vt 主办或主持某活动 n 主人

△Hank Stram 汉克·斯图拉姆 take place 发生;产生 on fire 失火

scare [skεə]vt 恐吓 vi 受惊吓 disaste [,di'zɑ:stə] r n 灾难;灾祸 finally ['fainəli] adv 最后;终于 rescue ['reskju:] n &vt 援救;营救

△Flora 弗洛拉(女子名) △roar [rɔ:] n 轰鸣;咆哮;怒号 advance [əd'vɑ:ns] vt&vi前进 提前 n 前进;提升

upon [ə'pɔn prep 在„„之上 seize [si:z] vt 抓住;逮住;夺取 swallow ['swɔləu] vt 咽;淹没;吞没 n 吞咽;燕子

drag [dræɡ] vt 拖;拖曳 pull sb up 把....往上曳

struggle ['strʌɡl] vi 努力;挣扎;

adj

奋斗

n 竞争;努力;奋斗 get on one’s feet 站立起来 fight [fait] vi 搏斗;斗争;争吵 flow [fləu] n&vi 流动 fright [frait] n 惊骇;吃惊 shak [ʃeik] e n&vt 震动;颤抖 vt 摇动;摇

△stair [stεə] n (阶梯的)一级;楼梯

△boom [bu:m] n 隆隆声 vt&vi 发隆隆声

strike [straik] vt&vi 击打;打动 △crack [kræk] vi 发破裂声;劈啪地响

go through 通过;经受;仔细检查 destroy [di'strɔi] vt 摧毁;毁坏 tower ['tauə] n 塔;城堡 national adj 国家的;民族的 deadline ['dedlain] n 截止时间;最终期限

fear [fiə] n 害怕;担心 vt&vi 害怕;畏惧

opportunity [,ɔpə'tju:niti] n 机会;时机 on holiday 在度假 △Kevin 凯文(男子名) article ['ɑ:tikəl] n 文章;论文 △couch [kautʃ] n (坐卧两用的)长沙发 △

workaholic

[,wə:kə'hɔlik,

'wə:kə,hɔlik] n 工作狂 Buddha ['budə] n 佛; 佛像; 佛陀

agent ['eidʒənt] n 代理(商), 经纪人

travel ['trævəl] agent 旅行社代理人

temple ['templ] n 庙;寺;神殿

touch [tʌtʃ] vt&vi 触摸; (使)接触;感动 n 接触;联系

naughty ['nɔ:ti] adj 顽皮的;淘气的

peanut ['pi:nʌt] n 花生

note [nəut] n 笔记;注释;纸币 Unit 5

silver ['silvə] n 银;银子 silver screen 银幕;电影(业) △Bicentennial [,baisen'tenjəl Man 《变人》(电影名) △Jurassic Park 《侏罗纪公园》(电影名)

△Mulan 《花木兰》(电影名) hero ['hiərəu] n 英雄;男主角;男主人公

scene [si:n] n 场面;情景;布景 △Malcolm Langland 马尔科姆·朗兰(男子名) law [lɔ:] n 法律;法学; career [kə'riə] n 事业;生涯 △Meryl Streep 梅丽尔·斯特里普(美国著名女影星)

drama ['drɑ:mə, dræmə] n 戏剧;戏剧艺术 role [rəul] n 角色 actress ['æktris] n 女演员 award [ə'wɔ:d] n 奖;奖品 △Julia 朱莉娅(女子名) △Oscar n 奥斯卡

Kramer vs Kramer 《克莱默夫妇》(电影名)

prize [praiz] n 奖赏;奖金;奖品 △Sophie ['səufi] 索菲(女子名) choice [tʃɔis] n 选择;抉择;精选品

△Sophie’s Choice 《索菲的抉择》(电影名)

△Keanu Reeves 基努·里维斯(美国男影星)

△Lebanon n 黎巴嫩(亚洲国家) degree [di'ɡri:] n 学位;度数;度;程度

△Hollywood ['hɔliwud] n 好莱坞;美国电影业

△stepfather ['step,fɑ:ðə] n 继父 director [di'rektə] n 导演;主任;理事;董事

speed [spi:d] vt&vi 加快;速飞;飞跑 。 n 速度

△Speed 《生死时速》(电影名) △The Matrix ['meitriks] 《黑客帝国》(电影名)

△Hardball ['hɑ:dbɔ:l] 《临时教练》(电影名)

△Steven Spielberg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美国著名导演) script [skript] n 剧本;手稿;手迹

actor ['æktə] n 男演员;行动者 academy [ə'kædəmi] n 学院 studio ['stju:diəu] n 摄影棚(场);演播室;画室;工作室

take off 成功;成名;脱掉(衣服);(飞机)起飞

△Jaws [dʒɔ:] 《大白鲨》(电影名〉 △blockbuster ['blɔk,bʌstə] n 消耗巨资拍摄的影片;大片轰动;巨型炸弹;一鸣惊人者

creature ['kri:tʃə] n 生物;动物 outer ['autə] adj 外部的;外面的 △ET 《外星人ET》(美国科幻影片)

△Elliott 埃利奥特(男子名) adult ['ædʌlt, ə'dʌlt] n 成人 ; 成年人

go wrong 走错路,误入歧途;

带非的词语篇九
《辨认和使用正式与非正式词汇》

辨认和使用正式与非正式词汇

英语中有三种主要文体格式:正式英语,非正式英语,流行英语。

正式英语

正式英语主要应用于写作中。这种文体格式通常带有学术性的写作口吻,通常见于学术课本,大学论文,商业信函和合同中。

在口语表达方面,正式英语通常只用于官方或正式场合,例如,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正式欢迎来宾。

正式英语比日常用语使用更多的复杂词汇。例如,正式用语常常比日常对话使用“更庞大”的词汇。如以下几个多音节词compensate,ascend 和 interrogate。 正式用语还常常使用单个动词(如establish)来代替简单的短语动词(如set up)。此外,在正式用语中还要尽量避免俚语和口语的出现。

当正式用语应用于写作中时,句子通常较长,较为复杂,也应严格遵循语法规则。正式写作中,通常较为客观,经常使用it这样的非人称代词和动词的被动形式。应该尽量避免缩略语和缩写单词的出现。

非正式英语和流行英语

非正式英语是大多数人们日常所说的英语。非正式英语广泛应用于电子邮件和朋友书信中。

使用非正式英语的人们对词汇的选择不太在意,如:非正式英语使用很多较短的单词(如fire, climb和 ask),使用许多口语词汇(如stuff, a lot of, thing和 sort of),还很使用一些短语动词(如使用set up ,而不用establish)。非正式英语在语法上没有正式英语要求严格,常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和比较松散的句子或短语。

在写作中,非正式英语比正式英语常常使用更加个人化的文体,常用第一,第二人称(例如I,you,we)。缩写单词(如常常使用it’s,而不是 it is)也常常见于非正式英语之中。而且,非正式英语比正式的写作句式通常更短。在正式英语写作中,常常使用较为正式的标点符号---而避免分号(;)和冒号(:)的出现,非正式英语则可以出现。

流行英语很少应用于写作中,大多是用于口语之中。非正式英语中包括大量的俚语。俚语就是一些非正式的,在礼节性的演讲和正式场合常常被看作不合适的单词或短语表达。俚语常常由固定的社会团体或职业人群使用。

关于短语动词

人们使用非正式英语谈话或写作时,经常使用短语动词(也叫做多个单词或多部分动词)。以下是几组例子。括号中是其对应的正式用语。

短语动词和其对应的单个动词

要求ask for(request)订约go down with (contract)

建立set up (establish)处理deal with (handle)

发现find out (discover)欺骗take in (deceive)

短语动词在口语中较为常见。然而,比起其对应的单个动词不太正式。

在正式写作中,作者常常更倾向于使用单个动词,例如examine和devise,而不使用短语动词,如look at 和come up with。请对比下页表格中的每对动词。

虽然在正式英语中,倾向于使用较短的短语动词,但是如果真的使用了这些短于动词句子也不为错误。然而,如果有比短语动词更为简短的单个动词,最好使用单个动词。

不要认为在雅思写作考试中使用多个短语动词会使文章不太正式。实际上,在许多情景之中---甚至是在非常正式的文体中---短语动词依然是确切表达文章主旨的方式。例如,put on 比起其更加正式的用语don来说,更加自然贴切。

非正式用语较正式用语

他调查了(checked up on)他的会计。他调查了(investigated)他的会计。

他们容忍了( put up with)邻居们。他们容忍了(tolerated)邻居们。

她很快就理解了(caught on)。她很快就理解了(understood)。

为了弥补(made up for)它,她早早的睡了。为了弥补(compensated)它,她早早的睡了。

他发烧了( wentdown with)。他发烧了 (contracted)。

生活费上升了(went up)。生活费上升了(contracted)。

辨别不同

通常很容易的决定一个词是正式用语还是非正式用语。非正式用语就是人们每天使用的那些共同的,普通和熟悉的词,而正式用语则是更加“严肃”和较少常用的单词。 通常,正式词比非正式用语较长。单个动词比它们所对应的短语动词也较为正式。

例如,称某件东西是极大的enormous是正式的,但是要说whopping是不非正式的。象一方面on the one hand 或如上所示 as indicated above,这样的词组是正式的,但是,如顺便说一句by the way 或那提醒我that reminds me就是非正式的。

请注意:一些非正式单词比其他一些非正式的单词更为正式。例如,非正式用语

understand,比非正式用语get更为正式。然而,二者均不如正式用语comprehend更加正式。

带非的词语篇十
《朝鲜语“itta”的非词汇用法考察》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带非的词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带非的词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174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