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

2016-01-06 09:40: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一《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社会道德的话》,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一
《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

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陈泽环

2013-3-18 15:52:06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2012年5期

【英文标题】Traditional Discourse in Moral Life: Considerations upon Carrying Forwar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作者简介】陈泽环(1954-),男,浙江宁波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伦理学(上海200234)。

【内容提要】 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生活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要特别关注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的联系。中华民族具有“特重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形成了一种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系统。但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道德话语却严重缺失。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重拾传统道德话语的一项关键措施,道德建设应该注重把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并积极吸取西方科学精神和自由个性的积极因素,拓展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合理要素,以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微观个人道德和心理结构。

【关 键 词】中华文化/道德生活/传统话语Chinese culture/moral life/traditional discourse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

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1](P1)毫无疑问,这些论述为我们在21世纪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自觉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并由此实现社会的道德进步,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有鉴于此,本文拟基于“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的视角,从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话语缺失和传统断裂、回归根基和综合创新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一、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

所谓“道德生活”,作为一个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广义文化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活动类似,首先指整个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维度,即从“善”(仁)和“正义”(义)之维度界定的社会生活。其次,这种社会生活既不同于主要由信仰维系的宗教生活,也不同于主要由强制维系的法律生活,它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善”(仁)和“正义”(义)观念的“体认”(体验和认同),并由之向各个社会领域的渗透而实现的。毫无疑问,就像其他类型的生活和活动一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道德生活也承担着重大的功能,它不仅维系着社会秩序,凝聚着民族人心,而且也是社会成员个人安身立命的所在,与经济生活中交易成本的降低,政治生活中善治的出现,社会生活中良风美俗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文学艺术的由艺入道等等,都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加强道德生活的建设,无论在哪个国家和社会,无论对于精英还是大众,都是极为重要的。

而为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特别关注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的关系,即当代人对祖国和民族的优秀伦理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么说的根据在于,各种社会生活,既有世界性和人类性的一面,也有国家性和民族性的一面;与科学技术活动、经济和政治生活等相比,道德生活与本国和本民族传统的联系显然是最为紧密的。例如,虽然自然科学规律及其技术应用一般是普遍适用的,而中医却“不一定符合现在所谓的科学概念,但它本身是科学的”[2](P224)。这一事实表明,即使最具普遍性的科学技术活动也与民族的思维和实践方式有关。还有,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体制和政治生活中的人权和民主,也具有世界性和人类性。然而,如果要在具体时空中实施市场或人权和民主的制度的话,显而易见,其涉及的国家性和民族性的程度要远远超过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至于道德生活,当然有其世界性和人类性,如前现代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全球化时代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模仿和趋同;但是,由于与国家和民族的生活习

俗、礼仪举止、价值观念以至心理语言和信仰认同等直接和深度相关,道德生活的国家和民族相关性则又是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借鉴和移植所不可比拟的。

进一步说,如果把道德生活本身区分为三个层面,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方面的关系,那么,这三个方面所体现的世界性、人类性和国家性、民族性也是不同的。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人运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显然最具世界性和人类性,但是,如果就这一活动中的哲学—伦理观念而言,还是有所谓近现代西方的“主客二分”与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区别。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自由个性、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然也体现出一种世界性和人类性的趋势,然而,这一趋势在“先有了部分,乃始合成为整体”之西方和“先有了整体,才始有部分”之中国[3](P3)的实现,其路径和结局,显然会有极大的差异。至于人对“人与自身关系”的理解,直接涉及道德生活的核心,即“终极关怀”(最终的道德信念和宗教信仰)问题,则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例如,尽管有些民族能够接受一种原本并非属于自身的宗教信仰,中国汉族也能够接受中国化了的佛教,但是,如果要一个有着几千年不中断的文明、人口数以十亿计的民族完全放弃自身的道德信念和宗教信仰,特别是作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的优秀伦理传统,那么,无论如何就不仅是难乎其难的,而且是毫无意义的。

以上关于道德生活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的外部比较,以及道德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方面关系的内部比较意在说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其各种活动自然有着世界性和人类性,但人类首先是在各个民族和国家的范围内发展起来的,而且其各种活动本身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它又具有国家性和民族性。与其他类型的人类生活相比较,道德生活不仅有世界性和人类性的一面,而且更有国家性和民族性的一面,特别是道德生活中的以伦理信念和宗教信仰形式出现的“终极关怀”,则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因为它和国家及民族成员的心理结构和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因此,为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就必须处理好世界性、人类性和国家性、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性、民族性的伦理根基之上,积极地吸取世界性、人类性中的合理因素,既不“墨守故纸”、僵化封闭,又不“心醉西风”,自截根基,而是与时俱进,在道德生活中自觉地实现世界性、人类性和国家性、民族性的综合创新。

如果上述关于在各种社会生活中,道德生活更具国家性和民族性,特别是道

德生活中的以伦理信念和宗教信仰形式出现的“终极关怀”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的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就加强道德建设而言,当代中国人原本应该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因为,至少从周公“制礼作乐”以来,中华民族及其国家就形成了一种“特重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这一点,不仅为一些中国学者始终坚持,更为20世纪西方的一些文化伟人充分肯定。例如,被我国20世纪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复观称为“西方圣人”的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就说过:“中国伦理思想千百年来对于个人和全民族的教育的功绩是伟大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有这样一个建筑在伦理思想之上的文化来与中国这块土地上存在的相匹敌。欧洲思想中——由于基督教的关系——也存在理想的典型,但它没有像中国思想那样在一个持续的、繁荣的和细致的文化中得以实现。”

[4](P26)对于施韦泽的这一中国伦理思想评价,也许有人会认为太高了,但笔者认为,施韦泽对中国伦理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的高度评价,与其说是出于想象而把中国伦理传统理想化,毋宁说是基于其对西方文化和西方现代性弊端的深刻反思。他系统地研究西方、中国和印度思想史而得出的深思熟虑的结论,值得当代中国学术界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话语缺失和传统断裂

中华民族及其国家的这种“特重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或者如施韦泽所说,千百年来对于个人和全民族的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伟大功绩的中国伦理思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除了制度建构等等之外,特别可贵的是它还逐渐地发展成为了一种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系统,既源远流长,又深入人心,发挥着在千难万劫中维系中华民族及其国家“可大可久”之生存的功能。这一话语系统,就其为文献经典而言,如楼宇烈所说,主要体现在“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三玄”、“四书”、“五经”以及佛教经典“三论”、“九经”和“一录”中。[5](P452)其次,与凝聚为上述经典相比,这一话语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曾经成为被无数民众所普遍接受的道德信念和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伦理语言。在此,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尝察吾国多数人之心理,有三种观念焉,由数千年之遗传熏染所构成,定为一切道德所从出,而社会赖之以维持不敝者,谨略发明之,以资身教言教之君子审择焉。一曰报恩。„„二曰明分。„„三曰虑后。„„以上三义,骤视之若卑卑不足道,然一切道德之条目,实皆自兹出焉。有报恩之义,故能使现在社会与过去社会相联属;有虑后之义,故能使现在社会与将来社会相联属;有明分之义,故能使现在社会至蹟而不可乱,至动而不可恶

也。„„之三义者,不学而知,不虑而能,而我国所以能数千年立于大地经无量丧乱而不失其国性者,皆赖是也。”[6](P2336-2340)事实确实如此,诸如伊尹的“天民先觉”、勾践的“卧薪尝胆”、曾子的“任重道远”、孟子的“舍我其谁”、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诸葛亮的“扶病出师”、玄奘的“西行取经”等成语典故,通过教育和艺术等各种形式,广为传播,成为老少皆知的伦理语言,极为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道德生活。

进一步说,在重庆渣滓洞纪念馆的展室中,就有一篇革命烈士陈然写的短文《论气节》:“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中国知识分子凭着这种精神,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尽了他所应尽、所能尽的责任„„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先贤用头颅、热血、齿、舌,在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狂妄、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之间,筑起一座崇高的界碑!这界碑指引着历史走向进步的一边„„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态;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笔者认为,这篇短文典型地反映了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道德和心理结构,特别是身为知识分子的革命先烈的道德和心理结构。为什么当时许多革命先烈能够“威武不屈”、“视死如归”,从《论气节》一文中,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具备了中国革命者优秀的道德和心理结构:“仁以为己任”的儒家人生哲学和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之有机结合。一方面,这些革命先烈自幼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不为所动;另一方面,他们在接受了共产主义理想之后,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这里,儒家人生哲学正是革命先烈对自己选择的政治理想忠贞不渝的个体道德和心理基础,而共产主义理想则使这些革命先烈的忠贞不渝获得了社会、历史和道义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使他们的牺牲奉献不致无谓,而是真正做到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这种儒家人生哲学和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的道德和心理结构,不仅成为当时革命先烈英勇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后来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确立了典范。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人们把目光投向现实,就会发现: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上述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二
《语言伦理学》

语言伦理学

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陈汝东

[摘 要] 本文以对当前我国公众言语交际实际情况的调查为基础,提出了建立语言伦理学的基本构想,并探讨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阐述了该交叉学科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该学科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语言学 伦理学 语言伦理学 言语交际 语言文明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研究和探讨社会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的研究和探讨不再局限于一门学科、一种方法,而是采取多种角度多样方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语言伦理学就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它从伦理学角度研究和探讨语言以及言语交际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以揭示言语交际中的道德伦理规律。

道德伦理是关涉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系统,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和言语交际也不例外,它们也受道德伦理的制约。语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语言、言语交际与道德伦理的交叉部,主要是语言和言语中的道德伦理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是非、善恶问题。因此,广义上说,语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语言和言语问题,但又不是纯粹的语言和言语问题,而是语言和言语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所以,语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研究语言同社会道德的关系。通常我们只是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很少考虑语言与道德意识系统的关系。语言同社会道德有没有关系?这种关系该如何解析呢?这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考虑。语言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变化、发展,就离不开社会意识的影响,因此,就必然同社会的道德意识以及伦理关系有联系。比如说,每一个社会都有称谓系统,否则就无法来区别人际关系。而每个语言体系中的称谓系统的确立,又都是同其道德伦理密切相连的。所以,深入解析一个语言体系中的称谓系统,探究它形成以及沿革的规律,特别是称谓的语义的道德伦理价值,就涉及到了语言和道德伦理两个方面。此外,语言体系中的其他成分,特别是语言单位中蕴涵的道德伦理观念,也是有必要深入研究的

第二,探讨言语行为同社会道德的关系及其道德价值。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不可能超越社会道德的约束。无论是日常言谈,还是文学创作、新闻报道、电视广告,都不是绝对自由的。言说者言语行为的实施应负一定的社会道义责任,并受公众道德规范的制约。言语动机的善恶、话语信息的虚实及其社会价值,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言语主体和社会公众的道德评判。因此,言语行为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应该成为语言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言语行为主体的品德、修养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话语的功能、效果往往决定于交际双方的道德评价。

第三,综括言语道德规范体系。人们运用语言组织话语,实施言语交际行为,进行社会互动与合作,必然要以一定的道德伦理秩序为基础。在言语交际中,人们运用语言组织话语时,除了使话语符合语言结构规范之外,究竟要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这些准则的运作机制是什么?它们以何种方式影响社会公众的言语行为?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除了说写行为以外,人们在理解话语时,要不要负一定的道义责任?是只根据他人的话语来褒贬事物、臧否人物,还是言、行结合,以事实为根据?生活中,许多社会纠纷往往在于话语理解动机的是非善恶。有的人听到风就是雨,偏听偏信;有的人望文生义甚至断章取义,脱离语境任意曲解别人的话。这些现象都有碍社会合作,影响人际关系。因此,探讨话语理解的道德准则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社会是以各种道德伦理关系为结构方式的。各种社会角色的言语规范是什么?这也需要研究。

第四,研究言语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言语道德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总结出言语交际的道德规律,促进公众的言语道德修养,提高公众言语行为的质量和交际效率,建立和完善整个社会言语交际的道德伦理秩序。所以,调查目前公众的言语质量和言语素养状况,分析言语道德品质的结构,概括、归纳和阐释公众言语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方法,也是语言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五,研究语言文明和语言文明建设。日常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语现象,比如污言秽语、流言蜚语、造谣说谎、欺骗诬告、曲解诽谤等等。这些言语失德现象造成了许多社会冲突。分析这些不道德的言

语现象的社会心理基础,寻求改善的途径、方法,加强言语道德建设,提高公众的言语道德评价能力和自律能力,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也是语言伦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言语道德涉及诸多的言语交际领域。因此,深入探讨语言伦理学理论在各种言语交际领域(如日常言语交际、文学创作、新闻报道、商业广告以及行政管理等)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伦理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社会基础和科学理论基础的。首先,语言伦理学的产生是现实社会言语交际生活的需要。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言语交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频度、广度大大增加,因此,掌握言语交际的基本规律,提高话语效果,促进人际合作,显得更加迫切。此外,随着国际竞争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语言知识,特别是言语知识、言语交际能力等,作为国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社会重视。言语道德素养作为言语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民整体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提高人们话语的适切性和交际质量,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构造一个言语文明、温馨和睦的言语交际环境,就成了语言伦理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其次,语言伦理学的产生,也是近年来我国公众言语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科学阐释和管理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汉民族的传统道德受到强烈冲击。话语生产领域也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现象。日常言语交际领域中的污言秽语、谎话假话、诽谤诬陷等现象时有发生,文学领域中肆意的色情描写、商业领域中的虚假广告也屡见不鲜。这些有悖于言语道德规范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人际合作,而且破坏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言语道德秩序。这些言语现象需要从社会道德角度加以阐释和管理,因为有些言语行为的管理只靠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不够的,更多的言语行为的约束属于道德层次,只有靠社会道德价值评价和道德自律来处理。比如粗话、脏话、流言蜚语、曲解甚至谗言等不礼貌、不文明的言语行为,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道德教化加以规范和改善。对上述现象的分析研究,及其理论的系统化、社会化,也促成了语言伦理学的建立。

再次,语言伦理学的产生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综合化、多维化交叉发展,特别是语言与道德研究多角度、多层次化发展的结果。从语言学角度看,本世纪中叶以来,语言研究的言语转向大大拓宽了语言研究的领域。语言研究已不再满足于对语言结构体系的静态描写。言语,特别是言语行为,已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综合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语言和言语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成了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语言伦理学的产生正是人们在这种形势下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言语规律的结果。从伦理学角度看,伦理学研究也应该突破学科本体的研究,而转向与其他学科接壤的领域,探讨具体社会领域中的道德问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说,语言伦理学的出现具有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

语言伦理学是语言学与伦理学的交叉,是语言学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两门学科交叉视角下的结合。它不仅能够解决语言学中的言语交际规律问题,同时也能解决言语交际中的道德问题。语言伦理学不仅为现代语言学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新领域,同时也为现代伦理学开拓了新领域。因此,它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双重意义。首先,它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观念,开辟了新领域。它把语言放置在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研究语言单位和言语行为与社会道德观念之间的共变关系,可为语言意义的形成与发展找到社会价值观念理据,为言语规律找到道德伦理参照系统,因此说它突破了语言研究局限于语言体系本身的传统观念,把语言研究特别是言语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它所阐述的理论,有助于推动语言研究的综合化、多维化发展,其所揭示的言语道德规律,对语用学、修辞学有积极的启迪作用。其次,语言伦理学也为伦理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伦理学是以人的行为品质和行为规范为研究对象的。在所有的人类行为中,言语交际行为最具有普遍性,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因此,语言伦理学研究人类言语交际行为的道德品质及其行为规范系统,综括言语交际行为的道德准则,不仅开拓了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丰富了道德伦理规范研究的内涵,对伦理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言伦理学的建立同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它能为公众提供科学的言语交际理论指导,对提高公众的言语素养和言语交际效率、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建立和维护文明的言语交际秩序,具有积极作用。言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言语规律,而且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这样才能提高话语的效果,促进人际合作。语言伦理学所揭示的言语道德规律,对此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此外,语言伦理学关于言语道德评价、言语道德修养的理论,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积极作用。其次,语言伦理学有助于阐释和解决近年来我国公众言语交际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如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言语交际领域出现的言语失德现象,严重干扰了社会正常的言语交际秩序,损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这些现象,社会不仅应该加强法制管理,同时还应该从道德角度加以阐释并施以道德教化。语言伦理学所阐述的理论,对改善上述状况也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三
《儿童的道德语言》

儿童的道德语言

摘要

本文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道德语言分析引入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视野,运用语言哲学的意义分析方法分析儿童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道德语言,阐述了儿童道德生活的特征。 本文的理论背景是符号学原理、言语行为理论和黑尔的道德语言理论。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它指导人们作出行为选择和原则决定。道德语言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祈使句和价值词。本文分析了儿童使用祈使句和“好孩子”这个价值词的具体特征,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采用的一些行为策略、道德评价标准和儿童的“善恶图谱”。最后,本文通过对儿童自己的伦理生活与教育为儿童创设的制度化生活的对比,得出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自由生活的结论。

关键词:道德语言儿童的道德语言祈使句价值词好孩子

第一章道德语言分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将语言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该说并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它在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当中一直不受重视也是事实。在道德、道德发展、道德教育诸领域中,借助语言进行分析的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但是,因为这些方法都遵循着归纳逻辑的原则,总的特征是通过若干个别的研究来得出一般性的或抽象性的结论,所以语言只是被看作原始材料,它要么是一般性结论或原理的例证,要么是意识、行为或人性的表达工具,语言总是处在附庸的地位上。因此,可以这么说,在道德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忽视了道德语言,而不是忽视了通过语言的方法来研究道德意识、道德心理。

我认为,道德语言分析是道德研究和道德发展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方向。这意味着,首先“语言”本身成为研究的对象。语言因参与观念的形成、构建心灵世界和解释客观实在而获得本体性地位,道德研究的目标就是揭开道德语言的全部秘密。其次,道德语言的意义分析成为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理论是西方语言哲学研究语言的核心问题,因此,它将为道德语言的研究的方法的建构提供理论背景。从本质上说,道德语言的意义分析是为了揭示道德语言的本质,揭示道德语言在道德发展中的本体性地位,那么意义分析是切入道德语言的唯一视角。

在这一章中,我将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德语言的研究取向及其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节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一一已有研究的概述

认知发展心理学从皮亚杰开始到科尔伯格一直到新皮亚杰学派,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时候都采用分析儿童语言的方式,但是,他们只是把语言看成表达内部道德推理结构的工具。吉利根采用“叙述法”(narrat1veaPproaches)研究个体的道德发展,通过倾听个体讲述他们生活中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冲突的方式来认识他们道德意义的建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向,

它标志着对于语言与道德意识、语言与个体道德意义建构的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的进展,语言不再只是道德意义建构与道德意识发展的渠道、窗户和工具,个体所建构的道德经验和道德意义就是一个语言的世界,语言成为个体心灵的建筑者,于是,道德发展的研究开始从对内部道德推理发展阶段的研究转向对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中建构道德意义以及社会的文化和伦理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研究。话语心理学(Diseourse/DialogiealPsyehology)、语言社会化(languagesocialisation)的研究者和常人方法学分别开始研究基于语言的日常交流活动以及话语的不同形式如何影响儿童道德意义的建构。

一.语言与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范式一方面是沿用了道德哲学的形式化传统,另一方面是基于皮亚杰开创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传统。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者主要是通过分析儿童的口头报告揭示道德推理的结构和阶段,重点在于关注认知结构的发展。语言只是一个表达内部结构的手段。语言交流与表征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语言只是一冷沟通的渠道,一种装置,它用于把思想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但是表征活动、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个体内部独立的进行的。他们不是把语言看成儿童建构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而是认为语言只是观察儿童内部心理的窗户。

范畴理论的研究者(Turiel,Nucci)根据不同的领域和结构研究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发展,他们认为儿童从很早就能区分出道德规范、社会习俗和团体的规则。“领域理论”(范畴理论)在对语言的认识上与认知发展理论持相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儿童的不同认知领域,包括道德的、社会的和团体的,是独立进行发展的,语言并不参与这些领域构建和发展,他们只是运用语言去分析内部的认知领域。

以上两种研究取向都没有认识到语言在儿童建构生活经验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只是把语言当成一个反映和表现内部认知结构和领域的渠道或窗口。他们收集道德语言资料只是用于揭示内部的结构或领域。所以,他们也就不会去认真考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与道德的意义建构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成为话语心理学、语言社会化和常人方法学的中心问题。

二.语言对心理活动的调节

在认识语言与道德意义建构的关系的过程中,认识到语言对心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观点主要是前苏联的两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巴赫金提出来的。 维果茨基和巴赫金在认识心理活动的符号化过程方面有相似的看法,他们都认为生活经 验是通过语言和话语的不同形式形成的。

关于语言如何调节心理活动这个问题,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就像心理活动的工具。当一个儿童在解决一个困难问题的时候,他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语言与行为在提出解决方法方面是同样重要的。“思维不仅是用言语表达;思维是通过言语才开始产生并存在的。”语言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儿童不运用语言,他们就不能完成给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儿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既要借助于眼和手,也要借助于语言。巴赫金提出了相似的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内部生命的符号材料,不过他关心的是“话语”,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具体的话语。内部的心理活动只能表现在具体的话语中,他提出了“内部语言”(innersPeech)的概念,内部语言大多数时候是在头脑中默默进行的,内部语言控制着一个人的思想、感受和行动。但是,内部语言并不是个人的独白,而是在内心进行的一种对话语言。另外他还关注了外部话语如何成为内部语言,并调节着内部的心理活动。

维果茨基和巴赫金关于心理活动的符号化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语言或者话语调节着心理活动,那么包含着这种语言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就决定着心理的发展,因为语言本来就是一个社会一文化的范畴.因此,他们分别探讨了在某个社会一文化环境中,不同的语言

交流方式和社会关系如何影响高级心理活动的形成。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过程经过了从社会化的或者说交互心理(interPsychological)的层面到个体化的或者说内部心理(intraPsyoh。

1。gical)层面,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源在于社会活动或社会关系。巴赫金更加明确的表达了语言的社会化观点,他认为种系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从社会化层面到达个体化层面的,因为语言根源于社会环境中。

三.语言对个体道德意义的建构

根据维果茨基和巴赫金的观点,语言在儿童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道德问题与其他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它们应该与其他问题区分开来。因此,道德语言应该放在具体的社会交流情境中去认识,才可以认识到它与大的文化一伦理环境的关系。

话语心理学主要从日常的语言交流活动中(如谈话、对话、叙述)寻找道德意义形成的原因。话语心理学采用的道德发展研究方法称为“叙述法.或“话语法”(discursive aPProches),这种方法明确了个体道德意义的建构是基于语言叙述和对话活动的。但是,他们并没有仔细的探讨语言形式、话语活动与道德意义的建构的关系,他们只是关注了文化模式和社会活动对个体认识道德和自我的意义,但没有深入研究具体的日常语言活动与道德意义建构的关系。

语言社会化的研究者们则研究教养者与儿童的日常谈话的微观语言层面与儿童所生活的大的社会中社会价值观和理想体系的关系。他们的研究更加细致,他们开始从语言的不同形式与功能入手(如代词、提议、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研究某个群体的社会交往活动(如问候、玩笑、侮辱、逗乐、祈求、流言、解释和协商)。ochs认为不同的索引性意义(indexicalIDeaning)(诸如时间的、空间的、社会地位的、社会行为的、社会活动的、情感的、认识的)会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如疑问的形式、提高音调等等)。各种语言形式不单是指向一定的社会情境,而且它们的本身就在创造着某种社会情境。所以,她认为各种语言形式(如疑问句和陈述句)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不同的认识意义(ePistelnicstan。emeaning)川。研究者还具体考察了印第安的教养者和儿童之间不同的话语形式(包括祈使句和陈述句)对儿童形成道德意义的过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作用。

常人方法学在对规则问题的论述中引入了“索引性表达”这一概念。索引性表达的含义,Leiter认为“索引性指对象的和事件的情景性”。索引性表达的特点就是无尽的索引,一项表达的意义必须诉诸其它行动或表达的意义才能理解,而这些被索引的行动或表达仍然具有索引性,因此,任何一个表面上孤立的表达或行动都是一个无穷的索引链上的一环,永远也没有一个不受索引困扰的最终的基础。既然每一个行动或表达都必须借助索引才能理解,那么把行为抽象为规则式的就是不恰当的,每个人并不是按照规则行动,每个个体的行动都是个人的努力,具有权宜性。规则并不是对行为的预设,而只是对行为的解释和说明。常人方法学的研究已经不再把道德问题简单的归结为儿童对既有规范的继承问题,而是把道德发展的研究与复杂问题而丰富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描基儿童生活的原貌,而不是用简单的规范给生活划上问号。

吉利根和她的同事采用倾听个体讲述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和道德选择的方法研究语言与道德意义建构的关系,与语言社会化的研究者不同,她们关注语言所反映的道德的内容,而不是语言的形式方面。她们更加集中在道德语言与其他语言的不同,以及道德经验形成的特殊方式.吉利根认为有两类道德的语言(moralvoice):公正和关怀(justiceandcare)。这两种道德的语言分别表现了人们表现人际关系的不同方式,描述道德问题的不同方式,理解道德问题的不同方式和解决道德问题的不同方式:“公正”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惠和公平,而“爱”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依恋、爱与被爱、倾听与诉说。这两种道德的语

言基本上表达了人们在道德问题上的言说方式。

以上介绍了有关道德语言已有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的选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 背景和方法论的支持。

第二节道德语言的研究取向及其方法

从己有的这些研究中,我们认识到语言建构了个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经验,道德的意义世界是一个语言符号的世界。同时,这些研究者更加关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往和活动建构道德意义的过程,注重还原道德在日常语言中的原生态,而以前采用理性的归纳和抽象的概念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消解了研究的对象。“抽空了情境的语言是空洞的、无意义的,只有将它们放置到一定的语用情境之中,它们才可能发挥上述功能。”川这些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己有的道德发展领域的研究是关注“语言”的研究,包括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不同语言形式中的道德认知意义,语言内容中的道德原则。这些研究所开辟的从日常生活情境中研究个体道德意义建构的思路,也是基于符号学对意义—情境这个问题的理解。“只有通过话语跟事物一起出现,话语在‘语境’中跟事物的联系,记号才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那么重要的角色。生活使记号不仅成为研究的合法对象,而且还成为我们控制外部世界的一切力量的源泉”I2J。语言符号是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并成为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印记。语言离不开生活情境,同时它也建构着生活情境。关于语言的交流性、交往性的认识也是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的研究论题是“儿童的道德语言”,研究的方向是道德语言的意义,我力图从“语言”的领域中为道德语言划出界限。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在语言哲学的视野中,“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语言符号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正如恩斯特·卡西尔所说,“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人类文明是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并且人类的心灵是和符号的作用不能分离的—既使我们不可以把心灵和这样的作用等同起来。”可以说,语言就是思想本身,语言就是被理解了的存在,它是人的认识能力建构起来的意义世界。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社会只有进入语言才能被理解和认识。所以,语言属于我,因为我生成语言,语言又不属我,因为语言是历代人所讲的话和讲话方式中形成和传递的,它对我起着限制作用。“语言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实存,这一实存虽然始终只能在每一次具体的思维行动中得以实现,但整体上井不依赖于思维。”l4]因此,语言既有主观属性,又有客观属性.那么,语言就在人的存在中获得了本体性意义,或者说构成了一个语言的世界。道德语言应该是语言中一个具有独特属性的组成部分,它完全可以成为道德研究的对象。这与以往的研究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相比,具有更明确的研究范围。当然,道德语言的意义分析离不开对语言的意义分析理论的借鉴,其实,黑尔正是在一般语言的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道德语言的特殊本质,但是这是对对语言中那部分与道德语言具有共同属性的语言的借鉴,并使它与其他的语言区别开来。

一、道德语言的界定

从宽泛的意义上讲,道德语言(MoralLanguage)指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标准和道德词。它也指道德实践,以及描述、评价道德行为、描述道德现象的语言。上述的各种情况中,抽象的观念总是与具体的实践密切相连。这种宽泛的道德语言的定义也包括各种道德教材,诸如小说、戏剧、诗、日记和其它的文字材料,以及图画、玩具、游戏、摘录等非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材料111。(道德语言植根于生活方式中,而且不只是局限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单一生活方式中,也可以说在各种生活方式之间和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道德语言都不存在严

格界限。这种定义使道德语言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的范畴。

从狭义上讲,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121,它是对理性主体提出的“我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道德语言的规定性是指它指导人进行行为选择和原则决定,它至少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是人对道德语言的认同就意味着按照道德语言的规定去做,二是道德语言规定的行为方式具有超越个人经验之上的普遍意义。这就使它既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黑尔认为,从形式上说祈使句和价值词都属于规定语言,道德语言的分析也就从祈使句(道德原则规范也是祈使句)和道德价值判断(善、正当等)两个方面进行语言意义的分析。

国内的研究中,陈升使用过“道德语言”的概念,“我把表述道德概念、规范、原则、精神的字词句,统称为道德语言”[31。陈升主要是澄清了一些道德规范,诸如“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内涵,是从内容的角度研究道德原则,而不是从意义的角度研究。因此,与黑尔的定义有区别。

本文主要是采用狭义的,也就是黑尔的道德语言的定义,并从祈使句和价值词两部分入手分析儿童的道德语言。以期认识语言是如何为儿童建立起一个道德的意义世界以及儿童所建构的道德语言具有什么特性。

二、本论题的研究方向及意义

本文的理论背景将以黑尔的道德语言理论为核心,同时借鉴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对语言意义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语言的两大部分,祈使句和价值词的意义分析。另外,道德语言具有主观性特性,也就是说道德语言既是个体选择的行为方式,是个体确定的语言;又受既定的行为规范和原则的限制,是在一定范围中的选择,个体的行为选择与现存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意义的动态运动。这就是道德语言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自由性,个体具有建构道德语言的自由。康德把道德称之为“实践的自由”本文对儿童道德语言的分析将从祈使句和价值词两个侧面进行。具体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祈使句和价值词的使用方式来理解道德语言的规定性意义。

2.通过分析儿童社会中特定的语言情境来研究儿童的道德行为策略(或行为方式)。

3.通过一些日常习惯话语的分析理解儿童如何理解和建构道德原则,粗略描述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发展变化趋势。

本研究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l.方法上的意义:本文采用了语言哲学的意义分析方法,分析了道德语言的意义。同时,深入到儿童日常生活实践中,对儿童在日常的对话交往和活动中出现的道德语言的进行收集和意义分析。

2.新研究对象的确定:本文提出将“儿童的道德语言”作为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对象,使它与以往的道德认识结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的研究相并列,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

另外,本文收集的资料是儿童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料,这些资料不只是服务于我自己的分析、解释,它也可供以后的研究者参考。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四
《一次关于道德义务和法律的谈话》

一次关于道德义务和法律的谈话 这次谈话,非虚构,真人原话(A、B、C分别是不同身份人,真是姓名已经隐去)。谈话中的观点你或许比赞同,或许你觉得很粗糙,或者你觉得看着有点混乱,但那没关系,因为这是原话,希望我们的这次交流能对你的思考有一点点的启示!那么,我就足以。

谈话内容如下:

A:哪样才是义务??

B: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

B:法律上一般只是要求你别损害别人,道德上要求你还要去帮助别人

C:我觉得道德不一致啊??义务是不是也不一致呢?

A:帮助别人是义务??

B:那是道德要求

A:那不帮助别人就不道德?帮助别人就道德高尚?

B:也有些道德要求在国外上升为法律义务

B:比如关于见危不救问题

A:总是感觉生活中自己都搞不清楚那样才是该尽的义务 B:在有些场合是的

A:那帮助别人是道德的吗?

B:对

A:道德不看行为的动机???

B:看

C:为了利益而帮助就不道德???

B:但不管出于怎么样的动机,出手帮助总比袖手旁观要好得多 A:那如果一个人觉得帮助别人能够获得荣誉,觉得自己能受人敬仰,才去帮助别人,那他道德吗?

B:其实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

B:一切都只是相对的

C: 呵呵

A:或者,这个世界上还真有人“助人为乐”,帮助别人仅仅只是为了得到快乐,那他还是道德的吗?

B:对

只是层次不一样而已

道德包含的很广

A:我再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一盆洗脚水从楼上倒下来了,他的动机是他懒,觉得这样很方便

1.楼下刚好走过一个人,浇了一头洗脚水

B:那是缺德了

就是损人利己了

A:2.楼下有一堆即将引起火灾的火,可就被这一盆洗脚水给浇灭了,整栋楼因此免于火灾

A:这个。。。。还不道德吗??

B:这个一直有分歧

一个是动机论,一个是结果论

A:其实我觉得,会不会是有一些行为它根本就不是道德能够包括得了的

所以纠结。。。。

B:动机还是结果是道德评价中的一大难题

A:其实联想到前不久的佛山小悦悦事件,那些人到底道德不道德? B:某些人是必须要尽义务的

C:哪些人

B:而某些人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也不能过于苛责

比如司机

因果归因

如果把道德要求提高一点的话,则所看到的就有义务

在某些国家就是这样的

没有上去帮助的是要入刑的

A:我觉得,人类的很多行为是游离于道德之外的

道德不道德,行为的动机很总要

不是所有的做好事都是道德的,也不是所有的做坏事都是不道德的 C:那该怎么办啊?没有规律可循了

A:所以评价并不容易,这里没有一个现成的公式告诉我们:算这个,如果大于7的就是道德的,小于7的就是不道德的。不存在公式,但存在启发式。我觉得吧,当我们在评价一件事情时,我们可以说某人

做了好事,做了坏事,但还是少骂别人道德不道德,这个问题不好说,需要慎重的思考。我们自己的做法,就是搞清楚自己这个身份的义务,明白了自己的义务,好好去履行义务,不管你喜不喜欢,做到了,那就是道德了

C:不管别人怎么说啦??

A:你履行好了自己的义务,难道还有哪个傻叉骂你不道德? 除非他真是个傻×

B:关于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

在“好心做好事”和“坏心做坏事”这类动机与效果一致的情况下,我们既可以根据动机也可以根据效果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不论依据什么,在结论上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在“好心做坏事”和“坏心做好事”这类动机与效果分离的情况下,动机与效果并重的评价方式有两个要点:

首先要根据效果去判断行为的道德与否。这不仅是社会的功利性考虑,即好的效果总对社会有利,坏的效果总对社会不利,而且也因为人们应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负责,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其次要区别对待有意和无意的行为。“好心做坏

事”属于无意做了坏事,“坏心做好事”则属于无意做了好事。区别对待就是在评价时,对无意做的坏事的否定应轻于对有意做的坏事的否定;对无意做的好事的肯定应弱于对有意做的好事的肯定。这样做的理由是:道德评价的目的旨在提高评价者的道德觉悟。既然无意的行为与行为者的品质无关,所以过褒过贬都不恰当。此其一。其二,

好的动机都趋向好的行为,坏的动机都趋向坏的行为。对动机好坏在评价中区别对待,符合扬善抑恶的社会要求。

对目的与手段的处理

在个人的那些较为复杂的行为过程中,尤其是在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活动中,常会遇到目的与手段的价值相悖问题。这也需要从道德方面做出判断和评

价。

目的与手段的价值相悖分两种情形:一为“目的正当手段不正当”,一为“目的不正当手段正当”。对于以正当的手段达到不正当的目的这种道德现象,一般人们较易做出道德判断,因为能使不正当目的得以实现的所谓正当手段,必定是靠钻社会规则的空子,而不正当的目的的实现则必定包含着对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侵占。所以在这里留下的通常困惑是:可否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正当的目的?或者说,一个正当的目的是否可以为其不正当的手段辩护?

有所谓正当与不正当之分的手段,其实就是行为方式。任何行为方式总出自于一定的目的,所以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纯粹为手段的手段。既然如此,对手段的任何正义性规定,都一定是基于某种正当目的性的考虑:有利于这一目的的手段属于正当,不利于这一目的的手段属于不正当。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人们经常是有多种追求而不只是一种目的。在多种追求、多种目的并存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如此情形:某手段虽利于A目的却不利于B目的,从A目的考虑可谓正当,从B目的考虑则可谓不正当。例如我国对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五
《有关道德的作文 道德作文素材》

有关道德的作文 道德作文素材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7.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

8.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1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1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2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2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转载自百分网

2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二)妙语集锦

24.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首先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道德是讲“应当的”,社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应当”。比方说,市场经济诉诸的是效益手段,多劳多得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公平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维护人们正当获得利益、权利的同时,还主张要维护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社会所实行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其中就表达了道德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做客强国论坛接受嘉宾访谈时说。

事例类

﹡学子风采﹡

学海扬帆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5月11日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由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代表教育部向我国在加拿大自费

留学的优秀博士生颁发奖金和证书,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优异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

在张白羽从卢大使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得满面生辉,让每个在场的人都感染到她的蓬勃朝气和兴奋心情。座谈时,她满怀激情地一连道出五个“何其幸”:“何其幸,我拥有一个伟大祖国!祖国繁荣昌盛,蓬勃发展,让每个海外儿女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何其幸,祖国关爱我们,祖国令我感到温暖,祖国就在我心中;何其幸,有那么多可尊敬的师长,教我治学之道。同窗可爱可敬,他们的激昂上进令我振奋„„”发言结尾,情浓而诗成:韶华数载纸上留,家国万里沐春风;扬帆学海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点拨]在这则感人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祖国都没有忽略她的每一位儿女,所以当这些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们在获得中国大使馆奖励的时候,深深地被包围在温馨的“母爱”中,有如此慈祥的母亲,谁能不心生爱国之心,回报之志呢?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爱国”“感恩”“回报”等主题和话题。

﹡历史亮点﹡

千年独舞

1405年7月11日,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这一天,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百余艘大小船只,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历时28年,七下大西洋。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

有关道德的高中作文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行业事关生命安全,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资本,更要讲道德和良心。然而,通览“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为追求利润,一些企业置婴儿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了让母亲泣血、令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

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企业的“无德”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普通百姓对“问题奶粉”议论纷纷,不少消费者因此疑惧丛丛。连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雷厉风行深查原因、追究责任,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放心走路,是因为我们相信车流会在红灯前停下来;我们安心睡觉,是因为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受“问题奶粉”影响,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信任度骤降,不仅奶制品企业产品销量大幅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广大奶农也因企业减少原奶收购面临损失。沉痛的教训告诫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记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

道德话题:公平

公平

思路领航2)生活待人又是不公平的:有时我们明

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我们明明真心待人,得到的却是冷漠与刻保在生活的不公面前,我们该怎么办?是否真的有命运的存在?

3)可以用具体的叙事来表现"公平"的主题:如母亲重男轻女,对我和弟弟不平等对待;老师有偏向,对优生和差生不公平对待,等等。

4)可以幻想一个"公平国",那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东西都是平分的,一丝一毫都不差。人们都有公平的意识,只要有一点不公,人们便扭打上公堂,于是衙门便成了肥差,人们便整天生活在为"公平"而战之中„„

5)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

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其实不用我说,想来便知那第三个人的人生是最充实的。他没有刻意去挑拣好坏,而是相信自己的双手,相信自己的选择,勇于面对未知的一切。

生活,本来就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框住你身心的工具;人生,本来就是一种选择,无论好坏都是真实。

我欣赏第三个人,他看似洒脱不羁,其实他身上所闪耀出来的是一种坚忍、一种执着、一种对人生的希冀与渴求。面对生活,我不会祈祷一生与风险危机无缘,我拒绝享受波澜不兴的安逸,我更不愿用"平庸"来概括自己的一生。

面对耶和华送上的人生葡萄,我想我会像第三个人那样潇洒:"我们来下盘棋吧!"他定会被我杀得一败涂地!

我多么想告诉老师一句话英语成绩还靠你顶着呀!"听着这些不冷不热的话,我感到委屈、无地自容,但我还是忍住了那将要降临的"小豆豆"。

下午,英语试卷发不来了。当我看到卷子上那鲜红的"97分"时,我露不出丝毫的微笑,因为我明白"暴风雨"又来了。果然,当外语老师报出"QQ,97分,全班第一名"时,全班哗

然,接着,又是一场"暴风雨"。"有老师的特殊辅导,傻子也变天才了!""哼,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我也有那样的'私人辅导',我也„„"我尽力地捂住自己的耳朵,但那嘲讽声还是传进来。我彷徨,我苦恼,我无地自容,我不知所措,终于,两行泪水如泉水般地从我的眼眶中涌出来,这泪流在脸上,滴在桌面上,又溅到心中,湿透了我的心„„

老师,您知道吗?我多么想告诉你一句话:请少给我一些"爱"吧!我不需要拥有比别人多的关怀,请把多余的"爱"分分给大家吧!让我们共同拥有同样多的"爱"!

老师,请您放平心中那杆秤2.记叙差生受到老师不公平对待的遭际来抒发自己渴望平等的心声。

远远地,就看见您来了,我一猫腰,转身下了楼梯--我不想撞见您,更不想对您道一声"老师好!"那些,只是成绩好的同学的专利。

的确,一个学生对老师不该产生恨,只该是敬佩、爱戴。但是,老师对学生呢,难道就可以鄙夷、唾弃,甚至侮辱吗?

有件事,您也许早就忘了,但在我却刻骨铭心。那是在校春季运动会上,我参加的项目是女子800米跑,和我一起参赛的还有班长。上场之前,您对她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小心一点,不能跑就中途下来,拿不到好成绩不怪她,还给她送来了橘子水和八宝粥,真可谓关怀备至。而站在她身旁的我,您却看都不看一眼,可是您知道吗,当我看见班长那张写满幸福的笑脸时,我心里是什么感受,我多希望您能过来看一下,哪怕只说一句话:"争取为班级争光!"那么,那天的冠军不会是别人,只会是我!

有关责任的作文素材

1.并没有结束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这是一句名言,似乎是英国的一个社会学家说的。

责任不是上帝馈赠给你的礼物。当你悄悄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责任便成为你无法推却的一种义务。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所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类的伟大。

十九世纪末,一位家住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筹备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与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还是回答说,“是的,在法律上我是没责任的,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偿还一切。”他用三十九年的时间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当他偿还最后一笔“债务”时,他感叹说“现在终于无债一身轻了。”虽然语气中透出无奈和辛酸,但他以他自己的行动为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退却了,逃避了,结果一事无成。相反,许多人承受了,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戴上了胜利的桂冠。

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我们感动于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天黑了,别的孩子早散了,可是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宁愿站着哭泣也不愿离开,因为他觉得他得尽自己的责任。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如果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成人们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也如那个站岗的孩子那么认真地对待,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变得何其的美好。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在这个社会上,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服务于社会,同时也谱写自己生命光辉灿烂的篇章。

2.责任“四上”

人人都说责任如何如何重要,殊不知责任于人尚有四重境界,即“四上”。

挂在嘴上的是叫嚣责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公众面前摆出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高尚面孔,动辄叫嚣“为人民服务”是他们应负的责任,也是他们无上的荣光。一句句“我们有责任”说得何其轻松,何其流利,做的却不尽如人意,可真是应了那句话:“说的比唱的好听!”因此,挂在嘴上的责任,是沽名钓誉的工具,实为责任的最下一重。

记在心上的是常怀责任。范仲淹一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最好的诠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份责任感,这份责任感虽有大有小,但只有心怀责任的人,才会做出于己于人于社会皆有益的事情。孩提时,常听人讲放羊姐妹在暴风雪中仍坚持看护羊群的故事,当时虽只有三分敬意,如今看来,却是心怀责任的绝佳证明。记在心上的责任,虽屈居责任的第三重境界,却是其上两重境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只这一点,就比那些空谈“我们有责任”的人好上千万倍。

在肩上的叫担负责任。到了这一重,是难能可贵的。人的能力和精力千差万别,一些有心人空嗟叹“有志无力”,这也并不奇怪。担负责任,靠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一种能力。清末的中国腐朽衰败,维新派曾“志在救国”却只成就了“六君子”;孙中山曾“志在推翻满清帝制”却只成全了“袁大头”;只有共产党真正担负起了拯救危亡中国的历史重任,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创立了如雄狮般觉醒的新中国。担负责任即使不是最高境界,也能让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追求向往。担负责任这一重,可以说是任何人都能也都应该达到的境界了。

放在手上的是履行责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嘴上的、心上的、肩上的责任都付诸行动,并努力使其成为现实,真真正正地让责任成为为世人造福的原动力,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体会责任对于人的重要意义,这才是我们所必需的。尤其我们青年一代,历史把复兴中华的重任放在我们肩上,“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才是我们肩负的最大责任。责任到了这一重,已是最高境界。人人尽心于履行职责,相信中国腾飞之日已不远矣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六
《关于道德》

关于道德

————论职业道德缺失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忘记了这句话从何而来,但是足以看出道德之于人之重要。马克思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全集》第二卷,p166)。茅先生《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也认为:“职业道德仍渊源于利益考虑的监督关系”。但只有当利益生产、分配有序而又公正时,人们才能形成对利益的“正确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但当今中国社会处于剧变时代,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断地受到社会变更产生的冲击。当今又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时代也正深入地转变中国。社会上产生的道德问题的影响由于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而空前宏大。因为金钱、利益、人心冷漠种种原因,致使三鹿奶粉、瘦肉精、环法新冠王兰蒂斯被兴奋剂拖下马、教授虚假学术成果等等职业道德缺失事件频频出现。

1、关于媒体

2003年山西繁峙金矿矿难报道中发生记者受贿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我国传媒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的关注。这便是俗话说的受贿无闻。这种现象最近几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即在一些恶性事故或其他不利于既得利益者的较大事件中,为了封住记者的嘴而收买采访记者使其默不作声。这是金钱的利益驱使,导致职业道德的沦丧。再者就是媒体的道德失范带给事件当事人的二次伤害,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小悦悦事件”中大家集体指责“18个冷漠的路人”见死不救并“人肉”这18人的籍贯、住址、电话还有网友上门拿着摄像机边拍边骂。“不幸”成为“十八分之一”的广佛五金城的那几个店主生活完全被打乱。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强大的冲击,部分新闻工作者受其影响,为迎合受众的猎奇、偷窥心理促使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电视收视率迅速飙升,从而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新闻对社会及受害者的负面影响,只求自身眼前实际利益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2、关于食品安全

2005年3月4日,北京有关方面检测出亨氏中国某批号的辣椒酱中含有“苏丹红一号”。继而富有影响力的肯德基的鸡翅中也检测到了苏丹红,红心鸭蛋在那段时间频频在电视中曝光。“瘦肉精”事件尘埃未定,“染色馒头”“牛肉膏”“绝育黄瓜”等又接踵而来。思念的水饺中吃出了创可贴,果粒橙中漂浮着黑黑的果蝇,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大家不禁质疑我们吃的用的到底还有多少危险潜伏在我们身边?难道我们只能回归到从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

只要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这许多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不是自然天灾所致的,而是人为故意造成的。不法之徒为谋取最大商业利益,不择手段,明知那么做有害,却故意

为之,结果酿成伤人死人事故后才被发现被曝光,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而且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同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相比,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仍然是一条短腿。道德文化建设的滞后,导致当今国人中拜金主义的盛行,尤其是某些商人为追金逐利,不惜以身试法,不择手段,前赴后继,放肆而为,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线或职业准则,上演一幕幕震惊国内外的食品安全事件。虽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关系甚大。然而,客观来看,无论建立多么庞大的监管队伍,如果不从道德上解决问题,就难以挡住有人钻监管漏洞,或变换花招,继续干缺德之事,炮制出新的更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前文,以两个典型职业作为例证,举出了这些职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其实当今社会职业道德滑坡,底线失控,其重要、核心的一点就是责任缺失和淡薄。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管辖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不能尽职尽责,甚至渎职、失职,更有黑白不分,是非颠倒,昧着良心,让自己应有应付的责任失之流水,导致社会上无人管事,无人敢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一句话,私心大于公心,公心被私心冲击的荡然无存。

中国,应该加强理念教育,理念就是信仰,理念就是目标,理念更是精神动力。正确的理念,高远的目标,长效的规划,高尚的品质都是提高公民职业道德的关键。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高尚的精神,更没有前进的动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有了好的理念,有更强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也变得更加易于遵守。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因此,如何重建基本道德诚信,不光是职业道德,成为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中国社会秩序的现实问题。只有重新建立道德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全民族都不能容忍道德沦丧的环境,才能确保越来越多的国人自觉自愿地遵守和维护道德诚信,摆脱金钱至上观念的诱惑,避免出现伤天害理的食品安全事件、及对各种受害人的二次伤害问题等等。只有当道德的血液流淌在所有社会成员的身上,才能真正实现市场淘汰,无道德者寸步难行,有道德者行遍天。

最后,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是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 可见道德的力量。具备了这一职业的职业道德,是加入这一职业的先决条件!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七
《普通话说话稿:谈谈社会公德》

普通话说话稿:

谈谈社会公德/谈谈个人休养/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谈谈卫生和健康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已经越来越近了 ,人们都习惯于在春节前进行一次大扫除 ,清除一些垃圾,那么思想上的 、行为上的“垃圾”又怎么扫除呢 ?咱们来谈谈社会公德的问题吧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关于公德的概述 ,几乎人所共知 。 可能有人认为 ,与人的其他品德相比 ,社会公德的自律水准属于较次要的地位 。我们不能因为简单就忽视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当这些细节被单个社会个体所忽视 ,它就会不断放大 ,进而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就会造成污染环境 、破坏公物 、不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扰乱人们日常生活 ,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 。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04年的海啸和05年的飓风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然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不仅要重视保护环境,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社会公德这些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试想,每个百万富翁如果能够慷慨解囊帮助贫困,每一个强壮青年都能细致入微帮助老弱病残,就不仅会使生活在贫困中的人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而且这些发扬公德心的人也会赢得社会的认可,每个工人如果都能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做集体的主人,那每个集体定都能蒸蒸日上。每个游人如果多走些路把垃圾丢进垃圾箱,每户人家都不把垃圾弃在马路旁,那就会拥有整洁的环境,也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不是污浊的空气,垃圾的恶臭。每一个企业如果都能改善废水处理和废气污染,他们就不仅会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且产品也畅销。如果发扬社会公德已蔚然成风,我们的祖国定会是人们互帮互助,生活美满幸福,环境整洁清新,风景优美怡人的国家。 社会就像一部大机器,要使其实现良性运

转 ,前提就是每一个部件乃至每一个螺丝钉都要处在良性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无数行为个体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基石,当人们有意无意淡化和漠视公共道德信条时 ,当人们在合理的公共价值观面前放任自流时 ,其损害的不仅是个体的道德形象和个人修养,同时也是对整个社会公德堤坝的冲击与侵蚀。

从现在开始,大家弯下腰捡一点垃圾,伸出手帮助一下弱小,只要发挥这么一点公德心,我们的明天定会更美好。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八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

基本道德。这个话题老生常谈。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在一个休息喝茶的公共场

所,而这位男子却将其鞋脱掉,将脚放在对面的

椅子上,是自己舒服了却不曾为周围的人考虑,

这种做法应遭受唾弃 是不道德的没有修养的表

现。

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设,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则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再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督,道德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制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设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速度。

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篇九
《从政道德十句话答案》

下试卷 考试《从政道德十句话》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标题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从政道德十句话》下 课程

倒计您的得分:87.5!恭喜,您通过了《从政道德十句话》39:48 时 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 (15 道)

1. 自重即自己看重自己。

正确

错误

2. 形象工程,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

正确

错误

3. 一个人从一般社会成员变成官,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

正确

错误

4. 做人就要有做人的样子,所谓人的样子就在于人有道德,道德是人之本。

正确

错误

5. 掌权和用权就是为了做事。

正确

错误

6.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正确

错误

7. 做官做事与做人三者互为统一,其中做事是基础。

正确

错误

8. 为了方便管理,人民赋予官一定的权力。

正确

错误

9. 做官就是掌权和用权。

正确

错误

10. 官,从本质上说是指权力。

正确

错误

11. 所谓情结是指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正确

错误

12.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从古至今赞美交友境界的一种方式。

正确

错误

13. 一个人自重不自重的衡量标准是合规不合规。

正确

错误

14. 孔子曾在《论语·泰伯》一篇中讲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者也。 正确

错误

15.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15 道)

1. 下述有关群众情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群众情结要不因岗位的调整而松动

B. 群众情结要不因职务的升迁而减弱

C. 群众情结要不因年龄的增长而消退

D. 群众情结可以不与领导生涯共始终

2. 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要摒弃的不良作风不包括()。

A. 形式主义

B. 实事求是

C. 弄虚作假

D. 文山会海

3.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A. 1976年

B. 1978年

C. 1980年

D. 1982年

4. 做人之本是指()。

A. 追求财富

B. 道德品质

C. 专门利己

D. 专门利人

5. 干部道德教育的方法很多,形式也灵活多样,基本方法不包括()。

A. 灌输法

B. 正面说理

C. 短期轮训

D. 慎独

6.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领导者重视君民关系的思想,该句出自()。

A. 《孟子》

B. 《论语》

C. 《荀子》

D. 《左传》

7. 在对外公务活动中如果对方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应当谢绝;确实难以谢绝的,所

收礼金、有价证券一律上缴()。

A. 国库

B. 人民

C. 上级机关

D. 本机纪检监察机关

8.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从政道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A. 80

B. 82

C. 85

D. 90

9.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规定,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出境团(组)中的共产党员,脱离组织出走时间超过()的,按照自行脱党处理,党内予以除名。 A. 半个月

B. 一个月

C. 两个月

D. 三个月

10. 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八荣八耻。 A.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邓小平

D. 毛泽东

11. 山西右玉县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感人事迹。体现出的理念和境界不包括()。 A. 急功近利

B. 领导干部的实干精神

C.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D. 功成不必在我任期

12. 干部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经济意识

B. 公仆意识

C. 社会主义事业心

D. 廉洁奉公

13. 领导干部道德理论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生态

14. 领导干部道德理论的创新内容广泛,其中不包括()。

A.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B.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C.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D.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5. 形式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是()。

A. 主观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

三、多选题 (10 道)

1.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的法规要求党员()。

A. 立党为公

B. 执政为民

C. 权为民用

D. 以权谋私

2. 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包括()。

A. 名利思想

B. 投机主义

C. 懒惰作风

D. 享乐主义

3. 领导干部要做到自警需构筑几道防线,具体包括()。

A. 道德防线

B. 纪律防线

C. 法律防线

D. 监督防线

4. 下述选项中属于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错误的荣辱观的是()。

A. 以权势为基础的荣辱观

B. 以金钱为基础的荣辱观

C. 以服务为基础的荣辱观

D. 以地位为基础的荣辱观

5. 孟良崮战役充分体现了群众的力量,下述人物中是孟良崮战役中的人物的有()。 A. 陈毅

B. 粟裕

C. 邓小平

D. 朱德

6. 下述选项中属于领导干部的责任的有()。

A. 为百姓排忧解难

B. 为自己谋私利

C. 为人民造福

D. 为亲人开辟绿色通道

7. 形式主义危害包括()。

A. 误事

B. 伤财

C. 毁容

D. 败德

8. 自警需要做到()。

A. 自我警惕

B. 自我警醒

C. 自我戒备

D. 自我告诫

9. 官员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包括()。 A. 忠诚

B. 责任

C. 诚信

D. 廉洁

10. 领导干部正确的道德信念包括()。 A.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崇尚科学

D. 顽强拼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社会道德的新闻 关于社会道德的论文 关于社会道德的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社会道德的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社会道德的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116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