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黛玉之死阅读答案

黛玉之死阅读答案

2017-04-01 10:41:54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她姿容绝代,才压群芳,同时多愁善感。她心地纯洁,待人坦率纯真,在丫头面前,并没有主子的骄傲。她与贾 ...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她姿容绝代,才压群芳,同时多愁善感。她心地纯洁,待人坦率纯真,在丫头面前,并没有主子的骄傲。她与贾宝玉的爱情超越了世俗,二人的相爱是基于思想和精神上的高度认同。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黛玉之死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黛玉之死阅读答案

  黛玉之死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黛玉之死 高 鹗

  且说黛玉虽然服药,这病日重一日。紫鹃等在旁苦劝,说道:“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至于意外之事,是再没有的。姑娘不信,只拿宝玉的身子说起,这样大病,怎么做得亲呢。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天天三四趟去告诉贾母。鸳鸯测度贾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况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

  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无生理,因扎挣着向紫鹃说道:“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说到这里,气又接不上来。紫鹃听了,一阵心酸,早哭得说不出话来。迟了半日,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说道:“紫鹃妹妹,我躺着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紫鹃道:“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来又要抖搂着了。”黛玉听了,闭上眼不言语了。一时又要起来。紫鹃没法,只得同雪雁把他扶起,两边用软枕靠住,自己却倚在旁边。黛玉那里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撑着,叫过雪雁来道:“我的诗本子。”说着又喘。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诗稿,因找来送到黛玉跟前。黛玉点点头儿,又抬眼看那箱子。雪雁不解,只是发怔。黛玉气的两眼直瞪,又咳嗽起来,又吐了一口血。雪雁连忙回身取了水来,黛玉漱了,吐在盒内。紫鹃用绢子给他拭了嘴。黛玉便拿那绢子指着箱子,又喘成一处,说不上来,闭了眼。紫鹃道:“姑娘歪歪儿罢。”黛玉又摇摇头儿。紫鹃料是要绢子,便叫雪雁开箱,拿出一块白绫绢子来。黛玉瞧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有字的。”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紫鹃劝道:“姑娘歇歇罢,何苦又劳神,等好了再瞧罢。”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笼上火盆。”紫鹃打谅他冷,因说道:“姑娘躺下,多盖一件罢。那炭气只怕耽不住。”黛玉又摇头儿。雪雁只得笼上,搁在地下火盆架上。黛玉点头,意思叫挪到炕上来。雪雁只得端上来,出去拿那张火盆炕桌。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着他。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紫鹃唬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时紫鹃却够不着,干急。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那黛玉把眼一闭,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紫鹃连忙叫雪雁上来将黛玉扶着放倒,心里突突的乱跳。欲要叫人时,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时,自己同着雪雁和鹦哥等几个小丫头,又怕一时有什么原故。好容易熬了一夜。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儿,闭了眼歇着。紫鹃见他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1.第1段中“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黛玉的“笑”,表达了她此时什么样的心理?

  2.黛玉所焚之稿,一是她在从前病中寂寞时读《秋闺怨》有所思念而写在帕子上的《秋窗风雨夕》,一是大观园结社时所写之诗,试根据文中焚稿的具体描写,具体分析黛玉焚稿的心情。

  (1)黛玉焚帕:“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 (2)黛玉焚诗稿:“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

  3.黛玉临死之时:“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人们认为这是画龙点睛的神妙之笔,试具体分析好在什么地方?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紫鹃是黛玉的侍女,也是黛玉的知心,她处处照顾、安慰黛玉,是一个善良聪慧而又细心的姑娘。因此黛玉在临死前嘱托紫鹃一定要让她亲自把自己送回家乡。

  B.小说最后一段写黛玉死后“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以乐写悲,虽然人们对这音乐来自何处的理解不同,但客观上,这音乐之声更加渲染了黛玉死时的悲凉的气氛。

  C.在黛玉病重期间,贾母从来没有到潇湘馆来看望黛玉,贾府上下也没有一个人来过问,使黛玉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治疗,这直接导致了黛玉的死亡。

  D.这一段描写以细节描写最为突出,这些描写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和心理,每一个细节都在平静中动人心魄,尤其临终前那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在无尽的语言中倾泻了黛玉的满腹幽怨。令人为之低徊,为之流泪。

  E.黛玉是在宝玉和宝钗结婚之日死去的,因此她的死也就更具悲剧意义。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也是抗争者。正如她在《葬花辞》中所写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她以自己的死表现了人格的纯洁和对爱情的忠贞。

  黛玉之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1 抄检大观园

  12 黛玉之死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埋mái 埋葬 埋怨 埋头苦干 隐姓埋名

  B.处chǔ 处方 处置 处变不惊 安常处顺

  C.鲜xiān 鲜活 新鲜 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

  D.辟pì 开辟 复辟 鞭辟入里 开天辟地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组是( )

  A.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达意逼真,而图形文字只要求达意明确。

  B.恩格斯说他从《人间喜剧》中获得许多有用的资料,“甚至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要多”。

  C.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我在北京看到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D.在数学试卷中,天干字符一般用作表示人或单位,部门,如某甲、某乙、丙方、丁方;英文字母则多出现在选择题中,用作区分各设定的答案;而阿拉伯数字常用作表示题序。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满载爱的嘱托,救援飞机破云穿雾,从人们的视线中____________了。

  (2)为了____________不幸的命运,她还是想到城里做女工去。

  (3)运动会定在下周,到时候我把运动服和跑鞋____________给你带来。

  A.消失 摆脱 一齐 B.消逝 解脱 一齐

  C.消逝 解脱 一起 D.消失 摆脱 一起

  答案:A

  4.用意义相当的成语代替加点的俗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会有什么好结果。(强人所难)

  B.就在吴荪甫与各股东被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弄得措手不及时,一个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祸不单行)

  C.你可要提防他,他这个人明是一盆水,暗是一把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明争暗斗)

  D.我本想给你创造个机会,但你不识抬举,赖狗扶不上墙,连这点儿小事也办不成。(朽木粪土)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大自然的生命母体中,缺乏理性的人类就是癌细胞,它们得意洋洋地膨胀着,扩张着,癌变着,最终的结果就是与母体一起同归于尽。

  B.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

  C.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避免少捅娄子少出错。

  D.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商场年终时可以使用代金券购物的不良现象。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刘奶奶听说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年,不由得夸赞说:“我从小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真有出息!”

  B.他俩表演的小品,总是想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C.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对其某些方面的喜爱,某些方面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D.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答案:D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20分,每小题5分)

  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

  7.这一段是“抄检大观园”的高潮,试分析这段在探春室内抄检的三个层次的主要意思。

  答案:首先探春知道有人来抄检,“命众丫头秉烛而待”,接着公开申明: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然后,探春想到甄家的被抄,慨叹自家是在“自杀自灭”;最后因王善保家取笑,探春正无处发泄,愤而打了王善保家。

  8.探春对“抄检”的反应是非常激烈的,试简要说明。

  答案:探春的态度是坚持对抗的,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她毫无惧色,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表现出敢作敢为的勇气。

  9.贾府的人送探春外号“镇山太岁”,又称“玫瑰花儿”,你觉得恰当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恰当。因为探春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仪”,像一头藏爪狮子谁也招惹不得。倘有人敢冒犯她,她就会像狮子一样伸爪扑倒任何人,就连恃权横行的王熙凤也惧她三分。(意对即可,结合文意能举出一例即可。)

  10.从这一抄检事件中,你可以看出凤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王熙凤是这支抄检队伍的领头人。但在抄检的过程中,她有意让王善保家的冲杀在前,让她去碰钉子,做恶人,自己故意落在后面;在抄检探春时,她“笑”着说明来由,听了探春反抗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陪笑”,见王善保家的掀探春衣襟,忙说“走吧”准备开溜……王熙凤在抄检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少有的精明,而且善于玩弄权术,见风使舵。(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大地山河

  茅 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汊”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②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1941年8月19日

  注: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11.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答案: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象把三幅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行文的线索。

  1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答案: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

  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

  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13.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答案: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E


黛玉之死阅读答案相关热词搜索:黛玉 答案

1、黛玉葬花读后感篇一《黛玉葬花读后1》 黛玉葬花读后感(2015-12-29)

2、改写黛玉葬花篇一《黛玉葬花》 黛玉葬 改写黛玉葬花(2015-12-31)

3、在红楼梦里面的性格特点是凄美,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林黛玉的性格特点(2016-01-01)

4、红楼梦林黛玉葬花有感篇一《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有感(2016-01-05)

5、记叙文关于黛玉葬花篇一《红楼梦黛玉葬花》 记叙文关于黛玉葬花(2016-01-24)

6、《黛玉葬花》读后感篇一《黛玉葬花读后1》 《黛玉葬花》读后感(2016-01-26)

7、红楼梦 林黛玉经典语录篇一《红楼梦经典语录》 红楼梦 林黛玉经典语录(2016-02-05)

8、红楼梦黛玉进贾府读后感篇一《林黛玉进贾府 读后感》 红楼梦黛玉进贾府读后感(2016-02-06)

9、林黛玉读后感250字(一)《读后感—林黛玉》 林黛玉读后感250字(2016-02-27)

10、找黛玉葬花一段话(共4篇)黛玉葬花赏析黛玉葬花赏析《红楼梦》目前流传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后40回是高鹗的续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找黛玉葬花一段话(2016-03-04)

11、红楼梦黛玉葬花读后感(共4篇)黛玉葬花读后1黛玉葬花读后感【珍藏版】(2012-03-05 16:48:03)《红楼梦》有这样一种魅力:让悲伤慢慢侵入内心,即使在读过很久之后,也常常为这场大悲剧而愁绪万千。书中的《枉凝眉》唱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红楼梦黛玉葬花读后感(2016-03-10)

12、喜欢黛玉葬花的女子(共4篇)黛玉葬花赏析黛玉葬花赏析黛玉葬花中最为经典的部分不得不提到《葬花吟》。下面我就黛玉葬花中葬花吟这一部分发表一下个人愚见,请老师斧正。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在桃花下偷西厢,只见一阵风吹过,桃花落得满地,宝玉不忍践踏了,正踟蹰将地上的花如何处置时,手拿花帚的黛玉来了,将花扫了装在囊里,送到花冢埋掉。二喜欢黛玉葬花的女子(2016-03-17)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黛玉之死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黛玉之死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81632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