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2016-10-13 09:33: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共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2003-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

2003-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

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 。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

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德 ...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 参考答案:

1、阻塞,梗塞 (被人)了解,明白 发扬光大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志士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二、2004年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5、同“弼”,辅佐 边境

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三、2004年贵阳实验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参考答案:

1.①所以 ②这种人 (每个1分)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四、2004年江苏镇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3分)

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

答:

参考答案:

7.(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8.(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9.(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10.(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五、2006年河南省(实验区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

(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六、2006年四川攀枝花市

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浙江衢州2008

(一)(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案:

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 白)(4分,每小题1分)

17.D (2分)

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衡于虑 而后喻

11、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12、〈〈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

13、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9.战国 儒10.(1)田间、田地 (2)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 或 资财缺乏,即贫困(3)通“横”,梗塞,不顺(4)了解,明白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2.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13.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吉林长春卷)2007

200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动心忍性(同“韧”,使„„坚韧) B.困于心(同“捆”,束缚) C. 衡于虑(同“横”,梗塞。)

D. 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2.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文中画线的ab 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 的道理,进而提出了

的论断(用原文语句回答,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4.请归纳文言语段的中心论点。

答案:1.B 2.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或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谏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或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 ;加点的两个字中,“过”意思是 ,“衡”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浪线的句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1苦其心志 苦: 2曾益其所不能 曾:

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翻译下面的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文中原句回答)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1.bì犯过失 同“横”,梗塞,不顺 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略5.(1)使„„痛苦(2)同“增”,增加(或:增加)

6.过渡(承上启下)7.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9.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

A、以 B、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于 D、而

曹操比于袁绍 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8 9 10A D C

第三篇:《《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_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_________________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4.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______ .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

2. 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B.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 .

答案:1.①被举用,被选拔 ②这(个) ③“用来”或“用来„„的(方法、过程、手段)” 2.A 3.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4.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5.A、D 6.D 7.(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臣子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侵扰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8.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9.举例论证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在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

2009年山东济宁卷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①②③④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5.

6.

7.

8. 9.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①常常 ②拿起 13.①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4.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5.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

2008年浙江衢州卷

1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③必先苦其心志( ) .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1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

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①(被)选拔 ②责任(使命、任务) ③使„„痛苦 ④被了解(明白)17.D 18.⑴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⑵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008年贵州贵阳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而死于安乐也。 1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⑶衡于虑( ) .

24.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

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

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

③人恒过 过:__________ .

19. 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_论据。作者从个人_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___________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4分) 21. 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

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邦:国家。 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①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②曾:通“增”,增加 ③过:犯错误(4分) 2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3分) 22.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分) 23.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分)

2007年吉林长春卷

22. 孟子是_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1分) 2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⑵空乏其身( ) ..

⑷而后喻(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战国 儒 23.⑴被起用 ⑵使„„穷困缺乏 ⑶通“横”,梗塞,不顺 ⑷被了解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5.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26.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2)

第四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与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1)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 ) ...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 ) ..

2.(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

3.(1)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 ..

(3)必先苦其心志 ( ) 劳其筋骨( ) ..

(4)舜发于畎亩之中 ( )( ) ...

(5)人恒过( )(6)曾益其所不能 (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饿其体肤。

3.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5.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简答题

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4.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5.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6.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

7.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8.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练习(3)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1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1.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试题集参考答案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1)证验,表现;了解(明白)(2)同“弼”,辅佐

2.(1)选拔 2责任(使命、任务);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

3.(1)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 或 资财缺乏,即贫困(2)奋起,指有所作为 (3)使„„困苦;使„„劳累(4)田间、田地(5)犯过失(6)同“增”,增加(或:增加)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3.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5.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6.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7.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三.简答题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4.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5.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战国 儒

第五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届中考题》

12.【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河南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

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

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

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

认识。(4分)

浙江金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

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词义 例句

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

入 安乐》

③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

获得什么感悟?(3分)

(三)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

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

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

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

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

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举: (2)任 : ..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贵阳实验区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8—21题。(10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②是: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

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

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21.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

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

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

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

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

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

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山东泰安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

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

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

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山东威海市中考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5—9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

5.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

6.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 )和( )(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斟酌损益(利益) ..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

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

7.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2分)

答:

8.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

(2分)

9.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2分)

答: (山东淄博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

(6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

知 , 。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

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

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

的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

是 。(3分)

第六篇:《《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_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

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

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

去)

3. 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舜发于畎B.曾益其所..

亩之中 不能

C.困于心,D.入则无法衡于虑,而后作 家拂士 ..

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

淤泥而不染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

于材人远矣 .

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

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第七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013绍兴中考试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013绍兴中考试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013绍兴中考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013绍兴中考试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013绍兴中考试题)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2013绍兴中考试题)出自http://

第八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千古至理的名言.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作品出处《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集里赎回后被选拔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劳其筋骨:使他的身心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所以:用这些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惊,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恒:常。

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通弼,辅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文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出自)(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11.下列句子中如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分)

答案:                 

10.A   (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

11.C   (“益处”应改为“增加”〉

12.D (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

(以上3道选择题均为2分)

13.⑴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1分),使他的性情坚忍(1分)。

⑵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1分),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1分)

14.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1分),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1分)

三: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 曾益其所不能                       ②而后作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4.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开头运用排比句式,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了:(2分)

参考答案:

12  ① 曾,同“增”,增加。 ② 作,起,指有所作为。(每空1分,共2分。)

13.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士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会遭到灭亡。(2分,重点词语准确,句中通顺即可。)

1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或“生于忧患”)(每空1分,共2分。)

四: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困于心,衡于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10、孟子在开篇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2分)

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8、(被选拔) (通“横”,梗塞,不顺)  (每题1分)

9、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

10、 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3分,意思对即可)

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诗词鉴赏width='100%' alt="《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第九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0题 (10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其织,以此诫之,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9)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 (2)其母引刀其织 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出自(2)割断(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答案

18.(1)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分)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2分)

19.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炼,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2分)

20.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的道理。(3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及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842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