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2016-09-27 09:24: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一)
西塞山怀古鉴赏题

西塞山怀古鉴赏题

1.对比映衬是诗歌的常用手法,此诗的前四句写晋军破吴是如何对比的? 其作用如何?

2.有人评“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极佳,请问这句好在哪里?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七、八月之际,刘禹锡由夔州任调往和州任,沿江东下,途经如今湖北大冶附近的西塞山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一幅绮丽的历史画卷。作者把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并将秋色不露痕迹的涂抹在画面上,造成了含蓄蕴籍的艺术境界,令读者体会到了历史家的严峻,政治家的敏锐,哲学家的深邃,文学家的伤感,挥就了一首杰出的诗章。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句首联,是刘禹锡给《西塞山怀古》这幅历史画卷选择的第一个情节。 距离刘禹锡写《西塞山怀古》五百四十四年前,即公元二七九年,西晋武帝司马炎为完成统一大业,下令伐吴,在东起滁洲(今安徽滁县)西至益州(今四川成都)的广阔战线上,以贾充为大都督,组织了数路大军,向吴主孙皓发起了全面进攻。处于战线最西端的龙骧将军王浚,先于益州起造战舰——“以木为城,起楼檐,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注:《晋书·王浚传》]。史称“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王浚挥师于公元二八零年正月自益州东征,沿长江向孙皓的首府金陵挺进,并于同年三月在石头城(金陵城)上接受了孙皓的投降。

这次战争历时五个月,兵将之众多,战区之广阔,战役之复杂,殊为罕见。但在广阔的背景和纷繁的历史素材中,作者化复杂为单纯,仅选择了“王浚楼船”和吴主孙皓的投降地——金陵城来作描述。

金陵的“王气”之说由来已久。秦始皇曾言“东南有天子气”[注:史记·高祖本记],乃至后来的北朝诗人虞信[注:就是„虞信生平最萧瑟‟里的那个虞信,见杜甫《咏怀古迹》]在《哀江南赋》序中也曾提过“江表王气”之言。

因此,刘禹锡在《台城怀古》中也用“王气”一词来指代建都金陵的六朝封建政权。他说:“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由此引伸,《西塞山怀古》一诗中的“王气”,则专指孙皓的政权。“黯然”一词,极言孙皓失败之惨,灭亡之速。“收”字又和上句的“楼船下益州”中的“下”字形成连续性的对照,彼一“下”,此即“收”。一个“下”字,可见王浚楼船顺流直下,锐不可当的气势;一个“收”字,则综括了孙皓腐朽政权土崩瓦解的形式。由此可见,仅在这两个字上,工夫便下的很讲究,确是锤炼精深,恰如其分的。

《西塞山怀古》历史画卷上的第二个情节是: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尽管史书上讲王浚的军队“发自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无偿、无相支抗”[注:《晋书·王浚传》],但实际上,吴人还是进行了多次反抗。王浚就曾伐丹杨(今湖北秭归),克西陵,占荆门、夷道(今湖北宜都),攻乐乡(今湖北松滋),身经数战。不过,这些纷杂错综的战争素材都被刘禹锡略去了。为了突出“黯然收”的含义,作者只选择了被王浚用火炬、麻油烧融沉江的铁锁和孙皓的一面降旗,依然用的是化复杂为单纯的手段。

从构思的角度看,这两句是“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具体化、形象化。古人以八尺为“寻”,“千寻”极言其长。“幡”即旗,不言旗而言“幡”,寓贬义在内。“石头”乃石头城之省语。“千寻铁琐”是吴人于江险要冲处设置的障碍,表明孙皓的反抗。就孙皓而言,兵非不多,将飞不广,地非不险,城非不固,但由于他内政不休,荒淫无道,连“剥人之面”、“凿人之眼”的酷刑也在所不免,结果造成“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注:《三国志·孙皓》],因此“铁锁沉”而“降幡出”。其后,孙皓惶惶不可终日,企图重整军心,却兵燹临头,为时已晚。并且,可叹之处还在于,吴主孙皓缚手牵羊,卑躬归降之后,曾就此事遭晋臣相诘,这位亡国之君竟还振振有辞,反倒指摘他人“奸回不忠”,意在为己开罪。

历史学家言孙皓“积恶已极,不复堪命”[注:《三国志·孙皓》],可见“铁锁沉”而“降幡出”是历史的必然。一“沉”一“出”,不仅见其失败与灭亡之关联,含蕴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并且也为下联的“人世几回伤往事”作了铺垫和准备。

方植之称: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独王浚一事”,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无甚奇警甚妙”[注:《昭昧詹言》]。以至于后世有的本子索性改为“西晋楼船下益州”,实大谬也。实际上,方的这个说法是难以立论的。诚然,和西塞山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很多的,但刘禹锡独选王浚一事,却有其深刻的寓意。我们知道,王浚虽不是西晋伐吴战争中的主力,但却是一只奇兵。他自西到东,纵横数千里,直取石头城,不失为伐吴战争中的风流人物。他的思路,甚至影响到了数百年后,唐宪宗时期的一件奇功——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魁首吴元济之战,以此才奠定了后世称之为“元和中兴”的盛况,前者彪炳青史,后者继往开来,二者交相辉映,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把王浚作为抒写的中心,不仅于突出兴亡之感的主题有利,亦且增加诗章的传奇色彩。此外,王浚伐吴是从四川到金陵,刘禹锡由夔州刺史任调和州刺史,也是从四川到金陵附近,两人行经的路线相同,但二者的境遇却完全相反——王浚完成了一代伟业,而刘禹锡则因为永贞革新的失败则被长期贬官在边远州郡。

赴任途中,诗人身临王浚东征旧地,即地怀人,因人感事,就事抒情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西塞山怀古》于叙事上精心提炼和选择情节,化繁复为单纯,是完全从诗的结构和主题出发的,也是籍此为着眼点的,并没有随意性。正因为《西塞山怀古》的选材概括了历史的因素和寄寓了个人的感慨,达到了言简意赅,意在言外的艺术境地。因此后来有人说,“„王浚楼船‟”四语,虽少陵动笔,不过如是”[注:①少陵.即少陵野老,杜甫别称;②语出《岘佣说诗》]。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这两句,既给这幅怀古的历史画卷勾勒出山川的背景,又在构思上起到了转折作用,从历史的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慨。“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看似平凡简单,不故作惊人之语,所以有人讥为“平弱不称”。其实,这两句于沉痛中见豁达,在常语中含有绵延不尽之意,于艺术上是别具一格的。 出语中的“几回”二字,富有典型的概括意义。三国以来,金陵的政治风云,几经变换。从吴到晋,又从东晋到宋、齐、梁、陈,大体都由于相似的原因而导致政权的更迭,历史的深重教训在往复成谶。刘禹锡深感于这一历史教训的现实意义,多次抒写过自己的感慨。他的《金陵五题》、《台城怀古》、《金陵怀古》都表现了相似的主题。故此,诗中的“几回”二字不仅囊括了晋吴更替的历史感慨,且亦包含古人伤古人,今人伤古人,未来之人伤悼今人的普遍而深刻的意义。

正如杜牧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注:《阿房宫赋》]。具有政治家头脑的刘禹锡,自然理解历史兴亡规律的反复,所以用“几回”加以强调。其次,刘禹锡等永贞革新集团诸人曾奋起上书,清言弊政,其以王叔文为首,史称“二王八司马”。直言要„废五坊,罢宫市,停羡余,出宫女,黜宦官,抑藩镇。“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注:《刘禹锡集》]。 他们祈望挽救唐王朝的颓势命运,建立自己的功业,可是,他们失败了,刘禹锡被贬外任。十年后,他和好友柳宗元虽获得了一次升迁的机会,却又因为一首“咏桃”的小诗,见罪于权贵,导致刘贬连州,柳贬柳州[注:《新唐书·刘禹锡传》]。此后,刘禹锡由连州而夔州,由夔州而和州,前后近二十载,始终郁郁不得其志。这里的“人世几回伤往事”,未尝不在深沉的历史感慨中寄寓了诗人自己那长期政治生涯的伤感在内。由此可见,“几回”二字,确乎深沉感慨,笔力千钧,“若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在其笔底者”[注:《诗学篡文》]。

对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则将往事的追思怀念落实到诗人的立足之地——西塞山上。西塞山靠临长江,说“山形枕寒流”,自是意料中的事。此处的“寒流”即江流,也就是„铁锁沉江‟的江流。江流的湍急不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换。这样既使出句的“几回”有了时间上的布定,又把对晋吴的历史感叹延

伸到现实中来。“依旧”二字,使得文气贯通,造成出句和对句的浑然一体,强有力的补衬着“几回”,既而突出了“伤往事”的深刻主题。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注:《刘禹锡集》],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一“寒”字,把这句常语变得警策非凡。“寒”,固然是客观的实感,即秋寒,水寒,诚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但更重要的却是表现了历史教训的深刻严峻:谁放肆地嘲弄历史,历史就一定会无情的嘲弄谁,孙皓的“一片降幡”,即是有力的明证。因此,这个“寒”字兼有历史和现实的鞭策警悚作用。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萧然的秋色涂抹在历史的画卷上,来道出怀古之真情。至此,我们眼前所呈现的,是滔滔长江边的西塞山上,往日残败的营垒依稀可辨,江水之滨的芦苇动摇于萧瑟秋风中,壮阔的背景中搀杂则悲凉的意味,伤感的诗情。此情此景与王浚灭吴的历史相互结合,似有矛盾,似有关联,使得读者产生疑窦,而这疑窦又将启迪人们的思索和回味,去追寻答案。【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四海为家”隐藏两层含义。其一为:“四海为家”即四海一家,天下一统。借指李唐王朝的政治形式。中唐时期的唐王朝,被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势力搞的尾大不掉,但在形式还依旧维持着统一的局面,故云“四海为家日”。长庆年间的政治风云特别令贤者忧虑——唐穆宗李恒穷奢极欲,宠信权宦,排抑谏官,赏罚无度,这一切都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另一方面,元和年间曾一度被平息的藩镇势力,又有兴风作浪之势。卢龙兵马使朱克融率先发难,成德节度使王庭之紧随其后[注:《新唐书·穆宗本纪》]。大唐王朝又面临着四分五裂的危局。古人云:“天子以四海为家”[注:《史记·高祖本纪》]。而穆宗李恒却“荒宴,不以国事为意”[注:《资治通鉴》]。后来,不久前才上台的李湛,则又“视朝月不再三”,这怎么能不使兼具政治家敏感和诗人忧怅情怀的刘禹锡忧心如焚呢?

其二为:刘禹锡自辞帝京长安,数十年来仕途坎坷,连遭迁调,倍感人世多舛,使这位弱冠之初就荣登庙堂的栋梁之才数度意冷心灰,早年间曾立誓要励精发奋的一腔热血,宏大志向,业已逐渐消磨——“四海为家”,亦暗指自身犹如飞絮浮萍,飘蓬无定,连将来的命运都如那滔滔江水,不知会奔向哪里,斯情斯景,怎能不教诗人触怀惆怅,百感齐集?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诗人站在扬子江头,西塞山下,由衷感到唐王朝的前途仿佛眼前那动摇于萧瑟秋风中的芦荻,摇摇欲折,岌岌可危。于是,作者把“几回伤往事”和“四海为家日”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对历史的追怀,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自身遭遇不幸的伤感,一齐汇集心头,形于笔底,巧妙地

融入了“故垒萧萧芦荻秋”的秋色之中。所以,清人汪师韩曾评论说:“履清时而依故垒,含蕴正靡穷矣”[注:《刘禹锡集》],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需要指出的是,“故垒萧萧芦荻秋”,既是道作者心中之情,又是绘眼前实景。从艺术上讲,所谓“故垒”,不必有,亦未必无;不必是旧吴孙皓的故垒,亦未必不是旧吴孙皓的故垒。要知道,作者之意是用“故垒”来影射当下的藩镇作乱,造成“履清时而依故垒”的意境,为“萧萧芦荻秋”注入特定的政治内容。仅此,就排除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春恨”、“秋愁”、“忧伤叹逝”之类的伤感,而融铸起一种立意深远的格调。上下两句诗,在表意上一明一暗,相互映衬,使得“故垒萧萧芦荻秋”具有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进而形成为含蕴隽永的艺术力量。 刘禹锡所作的怀古诗,特别擅长于用写景来造成一种含蓄的意境,表达深邃的思想感情,从风物中见真情,于单纯中现复杂。他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注:《刘禹锡集》]中的那种六代奢华,风流云散的兴亡变幻之感,也只包融在一幅含意蕴籍的风景图画中,在咏怀的手法上和《西塞山怀古》有相似之处。

总而言之,《西塞山怀古》前四句总叙史事,提炼和择选情节;而后四句则发怀古之幽,状眼前之景,都能做到化繁为简,却又由简见繁。全诗层层深入,落墨有秩,由远及近,自浅见深;行文间利用有关词句来关联照应,使得整首诗章既作到结构严谨,又能如流水行云,“不见艰难吃力”[注:《昭昧詹言》]。有一气呵成之感。这首七律,通篇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立意深远,含蕴靡穷。确有“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之妙[注:《一瓢诗话》]。

《唐诗纪事》中载——白居易、元缜,韦楚客与刘禹锡共会,论南朝兴废,各赋金陵怀古诗。而刘禹锡的“王浚楼船”一蹴而就,率众先成,白居易看后云:“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是以余人皆辍笔——此论,对于这首《西塞山怀古》而言,应当说还是很有见地的。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借景抒怀的怀古诗为中唐咏史的名篇。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著名的军事要塞。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诗人调任途经于此,因“故垒”触发感慨,将六朝兴亡与对当时藩镇割据现实的思考联系起来,作此诗以警喻。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二)
2012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 专题五 西塞山怀古 (苏教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五 西塞山怀古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天上谣 同步测试(苏教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语段阅读

阅读《天上谣》,完成1~4题。

天上谣

李 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1.诗中画线处涉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弄玉、王子乔。

2.结合李贺的身世,说说诗中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游仙诗。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使天上闲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与人世间形成鲜明对照。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诗人心怀壮志却生不逢时,宝贵的年华被白白浪费,远大的抱负和无情现实之间矛盾尖锐,他的这种愤激感情,就用托古讽今或非现实的幻想表现出来。抒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3.诗的中间八句描写了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幅活面。请你就你认为最好的一幅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这幅最好。

4.本诗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开头两句写天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作者由眼前所见,实写眼前之景,转入到对想像世界的描写,是虚写。同时也是交代了想像生发的过程。

二、语言运用

5.请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温家宝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有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

温家宝援引唐朝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而做好这一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上联:教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心为首 道德为先

6.阅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依据加线句提供的情景,以“蝴蝶”为描写对象,扩展成一段情景生动、语句连贯的话。(50字以内)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竹篱旁边,一只黄色蝴蝶翩跹飞来。暮归的孩子急忙追赶,黄蝶飞入花丛,任其双目圆睁,亦难辨花蝶。

一、基础考查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A.降幡(fān) 韦编三绝(wěi) 停滞(zhì) 边塞(sài) ....

B.潜水(qiǎn) 羁旅(jī) 漂泊(piāo) 银浦(pǔ) ....

C.寥落(liáo) 笙歌(shēnɡ) 干戈(ɡě) 绶带(shòu) ....

D.贬谪(zhé) 剽悍(piāo) 倾轧(yà) 珮缨(pèi) ....

解析:选 D。 A.“韦”读“wéi”;B.“潜”读“qián”;C.“戈”读“ɡ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身 膨胀 怦然心动 突如其来

B.惋惜 频率 粗制烂造 不计其数

C.砝码 脉膊 首屈一指 珠光宝器

D.胁迫 赡养 扬长而去 细水常流

解析:选 A。 B项,粗制滥造; C项,脉搏、珠光宝气;D项,细水长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敌人强迫施行的办法,和我们对革命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不能同日而语。 ....

B.针对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

决这个痼疾。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

动中也需要提倡。

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这是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 ....

解析:选D。 A.改为“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是指把不是同一水平的人或物放在一起讨论,形容同等看待,一概而论;“相提并论”是指把性质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分地放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含贬义,多含否定意味或用于否定句、反问句中。并列结构。B.“信笔涂鸦”指胡乱地写作或字写得很差,多用于谦词。 C.“与人为善”是指赞成人学好,现在指善意帮助人。D.“鳞次栉比”是指房屋或船只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京、沪、广、深四大城市房屋销售明显回暖,是因为在年底回笼资金的压力下,打促销折扣牌的楼盘增多,且促销力度加大形成的。

B.会议要求大家,务必在4月21日前去参加庆祝本校建校80周年文艺庆典活动。

C.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我国政府出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中国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在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D.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3月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2000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秩序。

解析:选D。A.句式杂糅;B.有歧义,可理解为“4月21日之前去参加庆典”或者“4月21日去参加庆典”;C.搭配不当,“出动”不能和“财力”搭配。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A.迟子建的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获得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礼赞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守信仰的人性美。

B.2011年1月2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宣布,经过七年的藏品清理工作,故宫首次摸清了家底: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

C.美国弗吉尼亚州私人太空旅游公司总裁安德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2015年乘坐俄罗斯生产的“联盟”号飞船前往月球观光的首张门票已经卖出,票价为1.5亿美元。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解析:选D。将括号前的逗号移到括号的后面。

二、文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

①②举不能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

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生之;元气阴阳之坏,人由生之。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

窾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溲,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熔,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受罚亦大矣。予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

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柳宗元《天说》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③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刘禹锡《天论(上)》(节选)

【注】 ①果蓏(luǒ):一种瓜类的果实,在木曰果,在地曰蓏。②壅底:堵塞。③偃:厕所。④堇荼(jǐn tú):野生的苦菜。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是者,举不能知天 举:全、皆 .

B.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 .

C.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 .

D.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 .息:使„„休息 信:确实 遂:成功、顺利 ④

解析:选B。使„„生长。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 .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B.虫之祸物也滋甚 .

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 .

C.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

D.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解析:选A。A.因为;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C.如果/它;D.到/对于。

8.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说》开篇先引用了韩愈的“天说”。在韩愈看来,食物坏了会长虫,人体坏了会生疮,这些都是在“坏”中诞生的,人类是阴阳元气的腐败物,是天的敌人,上天就让人有各种灾难。

B.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上玄下黄,这是天地,中间的,是元气。像寒暑这些,都属于阴阳。指出天、地、阴阳与果瓜、草木等同样都是自然现象,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没有意志,不能赏功罚恶。

C.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儒家学者要以“仁义”“游其内”,生生死死,泰然处之,而没有必要把存亡得失寄托在“果窳、痈痔、草木”这些自然物上。

D.刘禹锡在《天论》中认为,“世之言天者二道焉”,一为“阴骘之说”,一为“自然之说”。韩愈的“天说”属“自然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阴骘之说”。刘禹锡是倾向于肯定柳宗元的“天说”的,但又认为柳宗元的“阴骘之说”有片面性。

解析:选D。韩愈的“天说”属“阴骘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自然之说”。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人民的人兴盛,保护人民的人遭灾。”

(2)这些行为对元气阴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

(3)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

参考译文:

韩愈对柳宗元说:“你了解天的学说吗?我替你讲讲天的学说吧。现在人遇到疾病、痛苦、劳累、饥寒等无法忍受的事情时,(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人民的人兴盛,保护人民的人遭灾。’(之后)又仰头对天呼喊道:‘(你)为什么让(我们)到这极不合理的境地呢?’像这种情况,都是没有完全了解天的意愿。瓜果、食物腐烂之后,虫子就会在里面生长;人的血气循环紊乱堵塞,就会长出脓疮、肿瘤、瘘痔,虫子就会通过它们生长出来;树木腐烂之后,里面就会有蛀虫;草腐烂了,上面就有萤火虫盘旋,这些难道不是因为(自然界的事物)受到毁坏之后才出现的吗?外物受到损坏,虫子从中生长出来;元气阴阳受到损害,人类从中产生了。虫类产生后,自然万物更受到损害,(它们)用牙齿吃东西,在物类上面蛀凿挖洞,虫类祸害万物也更加严重。如果有能除去这些虫类的人,他就是对自然万物有功的人;而使它繁衍、生长的人,他就是自然万物的仇敌。人类损害元气阴阳(的行为)也非常严重:开垦田地,砍伐山林,挖掘水井,掘墓埋人,挖坑建厕所,建造房屋、城池、楼宇、寺庙,疏理河道、沟池,钻木取火来烧,将金属熔化,制作陶器瓦器,刻制玉石,让天地万物憔悴得不能顺其自然地生长,(人们)兴冲冲地(干着这些),人类的这种破坏、伤害、摧残的行为从没有停止过。这些行为对元气阴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我想有谁消灭这种人,使他们一天天、一年年地减少,那么祸害元气阴阳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就是对天地有功;使这些人繁衍、生长,就是天地的仇敌。现在人们不能完全了解天,所以才做出这种呼喊并且抱怨的举动。我想天听到他们的呼喊和抱怨后,那么那些有功的人受到的奖赏一定大,那些祸害元气阴阳的人受到的惩罚也一定大。你认为我的话讲得怎么样?”

柳宗元说:“你的确是心中有感慨才说这些话的吧?(你讲得)确实雄辩而且有文采。我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吧。那在上而且黑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天;在下而且黄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地;满满地充斥在天地中间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元气;寒冷、暑热的东西,人们称之为阴阳。这些东西虽然大,但与瓜果、疮痔、草木没有区别。假如有谁能除去(消灭)那些凿洞的仇敌,这天地是客观事物,它们会报答吗?使仇敌繁衍、生长,它们能够发怒吗?天地,是大瓜果;元气,是大疮痔;阴阳,是大草木,它们怎么能赏赐功劳,惩罚罪恶呢?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你因此要相信你的仁义永存于天地之间,生生死死罢了,怎么将存亡得失寄托在瓜果、疮痔、草木身上呢?”

——柳宗元《天说》

世上谈论天的有两种观点,固执于天是“昭昭”神明的人则说:“天和人的关系实际上如同影子随着物体,回响应着声音一样密不可分,上天降祸一定是因为人犯了罪过而降临,上天赐福必定是因为人有了善行而来到,人在困顿窘迫而呼喊,上天一定可以听到,内心痛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三)
怀古试试题

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借古讽今,借史实写现实。

(1)感慨个人遭遇,表现怀才不遇。

(2)抨击社会现实,表现对统治者的不满或对人民的遭遇的同情。

(3)抒发物是人非沧桑变化的感慨。

2、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与看法。

二、怀古咏史诗鉴赏应注意:

1、怀古咏史诗,以历史为题材,阅读鉴赏要弄清史实。在阅读时一定要充分关注题目、作者、注释、题干。

2、诗人怀古咏史,一定有现实的原因。应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怀古咏史的意图,领悟诗人的感情。

三、常见的意象:

赤壁、台城、六朝、烟雨、历史人物的名称、著名的古迹名称

四、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对比、用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五、答题模式:

通过典故(或古迹),表现了内容(古代及诗人当时的情况),抒发了情感。

六、练习

1、 台 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分)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2、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4、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怀古咏史诗鉴赏答案

1、(6分)(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1分)奢侈豪华,荒淫误国。(1分)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2分)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分)

评分要点:用典(2分),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2分)

2、(1)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

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3、(1)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4、(1)【解题指要】对诗词的分析、鉴赏不结合创作兹篇的时代背景是不行的,而怀古诗有弦外之音,只要是好诗则无一例外。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解题指要】以写景为结尾无一不含有余不尽之意,这是放之所有诗词而皆准的真理。只是“意”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四)
2012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 专题五 西塞山怀古 (苏教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五 西塞山怀古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天上谣 同步测试(苏教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语段阅读

阅读《天上谣》,完成1~4题。

天上谣

李 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1.诗中画线处涉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弄玉、王子乔。

2.结合李贺的身世,说说诗中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游仙诗。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使天上闲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与人世间形成鲜明对照。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诗人心怀壮志却生不逢时,宝贵的年华被白白浪费,远大的抱负和无情现实之间矛盾尖锐,他的这种愤激感情,就用托古讽今或非现实的幻想表现出来。抒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3.诗的中间八句描写了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幅活面。请你就你认为最好的一幅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这幅最好。

4.本诗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开头两句写天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作者由眼前所见,实写眼前之景,转入到对想像世界的描写,是虚写。同时也是交代了想像生发的过程。

二、语言运用

5.请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温家宝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有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

温家宝援引唐朝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而做好这一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上联:教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心为首 道德为先

6.阅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依据加线句提供的情景,以“蝴蝶”为描写对象,扩展成一段情景生动、语句连贯的话。(50字以内)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竹篱旁边,一只黄色蝴蝶翩跹飞来。暮归的孩子急忙追赶,黄蝶飞入花丛,任其双目圆睁,亦难辨花蝶。

一、基础考查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A.降幡(fān) 韦编三绝(wěi) 停滞(zhì) 边塞(sài) ....

B.潜水(qiǎn) 羁旅(jī) 漂泊(piāo) 银浦(pǔ) ....

C.寥落(liáo) 笙歌(shēnɡ) 干戈(ɡě) 绶带(shòu) ....

D.贬谪(zhé) 剽悍(piāo) 倾轧(yà) 珮缨(pèi) ....

解析:选 D。 A.“韦”读“wéi”;B.“潜”读“qián”;C.“戈”读“ɡ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A.文身 膨胀 怦然心动 突如其来

B.惋惜 频率 粗制烂造 不计其数

C.砝码 脉膊 首屈一指 珠光宝器

D.胁迫 赡养 扬长而去 细水常流

解析:选 A。 B项,粗制滥造; C项,脉搏、珠光宝气;D项,细水长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敌人强迫施行的办法,和我们对革命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不能同日而语。 ....

B.针对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

决这个痼疾。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

动中也需要提倡。

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这是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 ....

解析:选D。 A.改为“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是指把不是同一水平的人或物放在一起讨论,形容同等看待,一概而论;“相提并论”是指把性质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分地放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含贬义,多含否定意味或用于否定句、反问句中。并列结构。B.“信笔涂鸦”指胡乱地写作或字写得很差,多用于谦词。 C.“与人为善”是指赞成人学好,现在指善意帮助人。D.“鳞次栉比”是指房屋或船只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京、沪、广、深四大城市房屋销售明显回暖,是因为在年底回笼资金的压力下,打促销折扣牌的楼盘增多,且促销力度加大形成的。

B.会议要求大家,务必在4月21日前去参加庆祝本校建校80周年文艺庆典活动。

C.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我国政府出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中国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在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D.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3月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2000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秩序。

解析:选D。A.句式杂糅;B.有歧义,可理解为“4月21日之前去参加庆典”或者“4月21日去参加庆典”;C.搭配不当,“出动”不能和“财力”搭配。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迟子建的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获得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礼赞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守信仰的人性美。

B.2011年1月2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宣布,经过七年的藏品清理工作,故宫首次摸清了家底: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

C.美国弗吉尼亚州私人太空旅游公司总裁安德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2015年乘坐俄罗斯生产的“联盟”号飞船前往月球观光的首张门票已经卖出,票价为1.5亿美元。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解析:选D。将括号前的逗号移到括号的后面。

二、文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

①②举不能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

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生之;元气阴阳之坏,人由生之。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

窾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溲,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熔,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受罚亦大矣。予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

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柳宗元《天说》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相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③

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刘禹锡《天论(上)》(节选)

【注】 ①果蓏(luǒ):一种瓜类的果实,在木曰果,在地曰蓏。②壅底:堵塞。③偃:厕所。④堇荼(jǐn tú):野生的苦菜。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是者,举不能知天 举:全、皆 .

B.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 .

C.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 .

D.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 .息:使„„休息 信:确实 遂:成功、顺利 ④

解析:选B。使„„生长。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 .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B.虫之祸物也滋甚 .

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 .

C.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

D.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解析:选A。A.因为;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C.如果/它;D.到/对于。

8.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说》开篇先引用了韩愈的“天说”。在韩愈看来,食物坏了会长虫,人体坏了会生疮,这些都是在“坏”中诞生的,人类是阴阳元气的腐败物,是天的敌人,上天就让人有各种灾难。

B.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上玄下黄,这是天地,中间的,是元气。像寒暑这些,都属于阴阳。指出天、地、阴阳与果瓜、草木等同样都是自然现象,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没有意志,不能赏功罚恶。

C.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儒家学者要以“仁义”“游其内”,生生死死,泰然处之,而没有必要把存亡得失寄托在“果窳、痈痔、草木”这些自然物上。

D.刘禹锡在《天论》中认为,“世之言天者二道焉”,一为“阴骘之说”,一为“自然之说”。韩愈的“天说”属“自然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阴骘之说”。刘禹锡是倾向于肯定柳宗元的“天说”的,但又认为柳宗元的“阴骘之说”有片面性。

解析:选D。韩愈的“天说”属“阴骘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自然之说”。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人民的人兴盛,保护人民的人遭灾。”

(2)这些行为对元气阴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

(3)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

参考译文:

韩愈对柳宗元说:“你了解天的学说吗?我替你讲讲天的学说吧。现在人遇到疾病、痛苦、劳累、饥寒等无法忍受的事情时,(他们)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道:‘伤害(或:虐待)人民的人兴盛,保护人民的人遭灾。’(之后)又仰头对天呼喊道:‘(你)为什么让(我们)到这极不合理的境地呢?’像这种情况,都是没有完全了解天的意愿。瓜果、食物腐烂之后,虫子就会在里面生长;人的血气循环紊乱堵塞,就会长出脓疮、肿瘤、瘘痔,虫子就会通过它们生长出来;树木腐烂之后,里面就会有蛀虫;草腐烂了,上面就有萤火虫盘旋,这些难道不是因为(自然界的事物)受到毁坏之后才出现的吗?外物受到损坏,虫子从中生长出来;元气阴阳受到损害,人类从中产生了。虫类产生后,自然万物更受到损害,(它们)用牙齿吃东西,在物类上面蛀凿挖洞,虫类祸害万物也更加严重。如果有能除去这些虫类的人,他就是对自然万物有功的人;而使它繁衍、生长的人,他就是自然万物的仇敌。人类损害元气阴阳(的行为)也非常严重:开垦田地,砍伐山林,挖掘水井,掘墓埋人,挖坑建厕所,建造房屋、城池、楼宇、寺庙,疏理河道、沟池,钻木取火来烧,将金属熔化,制作陶器瓦器,刻制玉石,让天地万物憔悴得不能顺其自然地生长,(人们)兴冲冲地(干着这些),人类的这种破坏、伤害、摧残的行为从没有停止过。这些行为对元气阴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我想有谁消灭这种人,使他们一天天、一年年地减少,那么祸害元气阴阳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就是对天地有功;使这些人繁衍、生长,就是天地的仇敌。现在人们不能完全了解天,所以才做出这种呼喊并且抱怨的举动。我想天听到他们的呼喊和抱怨后,那么那些有功的人受到的奖赏一定大,那些祸害元气阴阳的人受到的惩罚也一定大。你认为我的话讲得怎么样?”

柳宗元说:“你的确是心中有感慨才说这些话的吧?(你讲得)确实雄辩而且有文采。我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吧。那在上而且黑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天;在下而且黄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地;满满地充斥在天地中间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元气;寒冷、暑热的东西,人们称之为阴阳。这些东西虽然大,但与瓜果、疮痔、草木没有区别。假如有谁能除去(消灭)那些凿洞的仇敌,这天地是客观事物,它们会报答吗?使仇敌繁衍、生长,它们能够发怒吗?天地,是大瓜果;元气,是大疮痔;阴阳,是大草木,它们怎么能赏赐功劳,惩罚罪恶呢?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功劳(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灾祸(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你因此要相信你的仁义永存于天地之间,生生死死罢了,怎么将存亡得失寄托在瓜果、疮痔、草木身上呢?”

——柳宗元《天说》

世上谈论天的有两种观点,固执于天是“昭昭”神明的人则说:“天和人的关系实际上如同影子随着物体,回响应着声音一样密不可分,上天降祸一定是因为人犯了罪过而降临,上天赐福必定是因为人有了善行而来到,人在困顿窘迫而呼喊,上天一定可以听到,内心痛

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五)
西塞山怀古 导学案

1

2

3

4

5

相关热词搜索:西塞山怀古赏析 西塞山怀古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西塞山怀古相关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70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