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2016-09-24 10:20:1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共5篇)...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一)
2015-2016年北京大兴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年北京大兴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兴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初三语文 2016.1

一、基础•运用(共27分)

1. 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共3分)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结体遒劲,字体婀娜妩媚。 B. 笔画粗细一致,饱满圆润。 C. 结体奇崛变化,有龙蛇飞舞之势。 D. 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笔墨浓淡适宜。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厚德载物”4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1分) 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内.容。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宁高勿低(ní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折” .B.宁高勿低(ní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 .C.宁高勿低(nì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 .D.宁高勿低(nìng)“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折” .

(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运笔中锋铺毫 ②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 ③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

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③① D.③②①

3. 公共场所,我们常看到一些有情趣的提示语,但有些提示语用字却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书写要求。如居民区里“不要居高淋下,爱邻就是爱己”中“淋”字就不符合成语“居高临下”的规范书写要求。下列提示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2分) ...

A.孩子学习需宁静,四邻休息需寂静——少安毋噪。(居民区)

B.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图书馆) C.天地粮心,惜食莫蚀。(食堂) D.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公共场所)

4.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这副对联为北京孔庙大成殿楹联,是康熙皇帝为曲阜孔庙大成殿所撰,由乾隆皇帝书写。在横线上依次填写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2分)

上联:气备与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继文武作之师。 A.四时 天地日月 万世尧舜禹汤 B.四时 尧舜禹汤 万世天地日月 C.万世 尧舜禹汤 四时天地日月 D.万世 天地日月 四时尧舜禹汤

5. 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列成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一项是(2分)

A.鼠目寸光星罗棋布气焰嚣张 B.意气风发安之若素不毛之地 C.芸芸众生珠烁晶莹坚持不懈 D.置若罔闻声名狼藉相得益彰

6.下面语段出自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根据课文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甲】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乙】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

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丙】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A.【甲】逗号【乙】逗号【丙】分号 B.【甲】冒号【乙】冒号【丙】分号 C.【甲】冒号【乙】逗号【丙】逗号 D.【甲】逗号【乙】分号【丙】逗号

7.学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从《风筝》《未有天才之前》《‚友邦惊诧‛论》《藤野先生》《孔乙己》中选择一篇,仿照示例,写一句话。(2分)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答:

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2)小题。(共4分)

(1)第4幅图中的“某一仪表”指的是现代汽车上安装的()。 A.车速表B.燃油表 C.里程表D.发动机转速表

(2)根据连环画提供的信息,请你推测郭沫若题词的主要内容。 答:

9.默写(共6分)

(1)蒹葭采采,。 (《诗经 蒹葭》)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3),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岳阳楼记》这篇流传千古的散文之中,既赞美滕子京政绩,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是,。(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2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乙】(赵惠文王)遂与秦王(即秦昭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③【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④【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奏:献。有的版本‚奏‛作‚奉‛。缻(fǒu):盛酒的瓦器,同‚缶‛。 ②进:进献。 ③叱:喝骂。

④靡:倒退,溃退。 ⑤怿(yì):快乐,高兴。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未尝闻也尝: .(2)相如张目叱之 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休祲降于天 翻译: (2)秦御史前书曰 翻译:

12.【甲】文中唐雎给秦王讲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等事件目的是,他采取的行动是(2) ;【乙】文中秦王“不肯击缻”时,蔺相如采取的行动是(3) 。他们的英勇行为收到的相同效果是(4) 。(4分)

三、名著阅读(共7分)

13.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3)题。(共4分)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二)
大兴区2015-2016上期末初三语文答案

大兴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检测试卷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运用(共27分) 1.(1)C (2)略

(共3分。(1)2分,(2)1分) 2.(1)D (2)B (共4分。每小题2分)

3.B 4.A 5.A 6.B (共8分。每小题2分) 7.答案示例:

(1)一只风筝,彰显自省精神。 (2)一声惊诧,震惊友邦党国。 (3)一次演讲,充满无限期待。 (4)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 (5)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共2分。每要点1分)

8.(1)C (2)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示例) (共4分。每小题2分)

9.(1)白露未已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结庐在人境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共6分。每句1分,有多、少、错字,该句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10.(1)曾经 (2)他们(代“左右”) (共2分。每小题1分)

11.(1)吉凶的征兆从天上降示下来 (2)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 (共2分。每小题1分) 12.答案示例:

(1)暗示要效法他们,刺杀秦王 (2)挺剑而起 (3)要以颈血溅大王 (4)捍卫了国家尊严 (共4分。每空1分) 三、名著阅读(共7分)

13.(1) 假和平、真内战 不释放政治犯 (2)成岗 (3)A (共4分。(1)(2)每空1分,(3)1分)

14.(1) 二十四节气 (2)祈保唐王江山永固(示例) (3)芭蕉扇 (共3分。每空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8分)

15.(1)驯化 (2)性状 (共2分。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

古人用“林”和“鹿”组合成一个新的字,形状像鹿在树林中间,借鹿喜欢树林的习性表示“鹿群理想栖息地”这个意思。

(共3分。每要点1分) 17.答案示例:

生物学知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远古时代。中国古代传统的生物学知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孕育和萌芽。商、周时期,生物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共3分。每要点1分) (二)(共11分) 18.答案示例: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喜悦、满足(2)当儿子将生意的触角伸到了小院,坚决要砍掉老槐时(3)难过、怨恨(想念) (共3分。每空1分) 19.答案示例:

(1)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2)如果人成了钱的奴隶,没有了人情味,最终除了钱会变得一无所有。人追求物质财富无可厚非,但还应该追求精神财富。

(共3分。语句1分,分析2分) 20.答案示例:

(1)指树在人为因素下看似“正常”的死亡。(2)生老病死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老槐也不例外。但读完小说,你还觉得老槐的死是正常的吗?(3)看到题目,就会自然地关注老槐的命运,也会自然地得出老槐死得不正常的结论。作者也是想通过老槐树的死,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深入思考。

(共5分。题目意思1分,问题与理由各2分) (三)(共9分)

21.(让城市)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成果。 (共2分。每要点1分) 22.答案示例:

这句话与文章观点一致。文中的观点是让城市成为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的文化特色,不应千篇一律。帕特里克·格迪斯反对城市相同样式的复制和扩大,倡导城市独特风貌的保存和发展。

(共3分。每要点1分) 23.答案示例:

图中行为不合理。他们不珍惜文化古迹进行所谓的城市建设。这种似是而非的城市复古建设行为,缺少了对已有城市文化古迹的敬畏,丢失了历史积淀的文化精髓,让城市记忆变得不伦不类甚至消失殆尽。这种似是而非的城市复古建设行为,是文化维度的隐没,令城市感觉突兀、凌乱、焦躁。

(共4分。每要点1分)

五、作文题(共50分) 24.答案略

(共10分。内容7分,语言3分) 25.答案略

(共40分。请参照所附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附: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三)
2015-2016学年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9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女娲(wā) 后裔(yì) 岱宗(dài) 教唆(suō) ....

B.庇护(pì) 繁衍(yǎn) 弘毅(hóng) 沐浴(mù) ....

C.调侃(kǎn) 金樽(zūn) 德馨(xīn) 嗜好(shì) ....

D.倔强(jué) 决眦(zì) 案牍(dú) 骁健(xiāo)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后面横线上,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3分)

怡然自得 任重道远 滴水川石 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 眼花燎乱 喜出望外 下流无耻

琳琅满目 无恶不做 甘拜下风 妄自尊大

贪幕虚荣 索垢求疵 深谋远虑 刮目相看

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堂堂:形容有志气,有气魄。 ..

B.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教唆:..

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C.女人和她丈夫打起架来,也是这副德行。德行:道德品行。 ..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暖树:向阳的树。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夜谭”即夜谈。

B.《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这里的“铭”是一种文体,篇幅一般不长,多数句式整齐,而且押韵。

C.《鱼化石》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永不停航的船》作者巴勃罗·聂鲁达,西班牙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歌》、《西班牙在我心中》等。

5.古诗文默写。(4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2)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陋室铭》) (4)贫与贱,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6.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毛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7分)

陨石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石质陨星。它是流星体自宇宙太空落到地面上的残骸。闯入地球大气层的诸多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时,由于有些流星体质量较大,①在经过与地球大气剧烈的摩擦后未能充足燃尽,最后坠落到地球表面形成陨石。②陨石包含着丰富的大量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对它们的分析将有助于探求太阳系的演化奥秘。

(1)第①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错误,应将“ ”改为“ ”。

(2)第②句中语序排列错误,应改为

7.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7分)

自省改掉毛病; ;对象是亲人——可以建立浓郁的亲

情; „„关心之后,往往能激发人产生恢弘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在生命中掀起壮阔的波澜。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3分)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

(2)王曰,何坐? 坐:

(3)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9.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20分)

主 角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言。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言(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人,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地爬,丹言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言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丹言又一次惊醒,好【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0.你认为妹妹演出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11.综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她丢给我们一个字”一句中的“丢”字的表达效果。(6分)

12.这篇小说为什么以“主角”作为题目?(6分)

13.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注意铺垫和照应,行文有波澜。

B.小说描写了“我”观剧时的感受和观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妹妹表演的精彩。 C“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表现了“我”很有礼貌却又略显拘谨的样子。

D.小说结尾爸爸的话,使妹妹态度的转变变得合理可信,也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4分)

节的联想

⑴丰富多彩的节日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联想。 ⑵节者,接也。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有节有序,走走停停,走过一节,再拔一节,这是一个生命动态的过程。这首先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因所处位置不同,就分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到冬节节递进,就这样走过了一年。人的成长也有“节”,从孩童时节、学生时节、工作时节、直到退休后的晚年时节,所以社会规定了儿童节、青年节、老人节,从小到老就这样一节一节度过了一生。植物的生长也有“节”,最典型的是竹子,竹管中空外直,美则美矣,但每隔尺许必得有一停顿,然后接着长,是为一节,如果一直到顶,就不成材,就不堪为用。务过农的人都知道玉米拔节,夏季的夜晚浇过一场透水,你在玉米地旁听吧,劈啪作响,那是田野里生命的交响。

⑶节者,结也。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值得纪念的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如“八一五”日寇投降纪念日,坏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好事纪念,是为发扬光大;坏事不忘,是为警惕小心。节是一个社会运行中的坐标。一个国家规定国庆节,是让国民知道立国不易,忘了国庆日就是忘国;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⑷节者,截也。它专截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再以这日子为旗帜,去选择截取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从而强化生活中不同的个性。青年人有青年节,老年人有老人节,妇女有妇女节,基督徒有自己的圣诞节。节有最小者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日,最大者是全地球人每365天过一个元旦节。我有时突发奇想,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到宇宙大爆炸诞生的那一日,如果找到了那一天,又找到了外星人,大家同庆宇宙的元旦节,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⑸知道了节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就会格外地珍惜它。节既是时间的概念,就是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流失。我曾发问,是谁发明了“年”这个东西,直将我们的生命寸寸地剁去。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生命,勿使岁月空度;另一方面又要承认节序难违,不强挽流水,而要重在享受生命的过程。节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就是要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群、多少民族、国家和组织就有多少个节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生日。它提醒我们每当节日来临时不要忘了相互庆贺,邻国国庆要发个贺电,亲友生日要送束鲜花,青年人不要忘了父亲节、母亲节和重阳节。节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互相联系的纽带,是一个爱的纽结。

(选自《先方后圆》,有改动)

14.文章第⑵段是从哪三个方面阐明“节者,接也”的?(2分)

15.请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对“结”和“截”进行解释。(3分) 示例:节者,接也。是连接的意思。指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

答:节者,结也。

节者,截也。

16.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第⑸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剁”的妙处。(3分)

17.请根据文中“节的联想”三个方面的内涵解读“端午节”。(6分)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参天大树,始于种子;静水深流,树大根深;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枯树发芽,铁树开花„„亲爱的同学,自然界的什么树哪株树是你熟悉或是令你赞叹敬仰,抑或给了你生命的启迪呢?自然之外,你是不是也得到了生活之树或像树一样的人给予的恩泽与荫庇?其实啊,你不就是一棵小树吗?在阳光雨露和俯仰艰辛的人生经历中,你的思想是否因吸收了天地的精华而变得身骨坚硬了?你葱绿的枝叶间,是否已经开出了灵魂的灿烂花朵,结出智慧的芬芳果实?„„

要求:①以“ 的树”为题。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下)(北京课改版) 期末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庇护”中“庇”应读作“bì”。)

2.川—穿 燎—缭 做—作 幕—慕(此题考查字形。要注意在平日的学习中多多积累。)

3.C(“德行”在这里是讽刺别人的话,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

4.D(巴勃罗·聂鲁达是智利诗人。)

5.(1)浅草才能没马蹄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4)是人之所恶也(平时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会默写。)

6.①“充足”改为“充分” ②对换“丰富”与“大量”的位置。(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要明确病句的类型。)

7.示例:对象是未来——可以由完美的计划萌生希望 对象是朋友——可以产生诚挚的友谊(表达形式与上句相同,内容与上句相关、顺畅即可。)

8.(1)善于辞令 (2)犯罪 (3)通“嬉”,玩笑(此题考查实词。结合课下注释识记。)

9.因为楚王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是楚王想羞辱晏婴的目的。“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是计谋安排。)

10.①转变态度,积极认真对待这一角色。②积极参加排练。③演出时将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据题意和分值,此题的答案应有三点。从“妹妹总算没有退出”“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可以看出妹妹转变态度,积极认真地对待这一角色;从“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

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昏昏欲睡的丹言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可以看出妹妹的成功还在于演出时的惟妙惟肖。还有一点是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

11.“丢”这一动词形象地体现了妹妹的失望情绪。(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把握。动词能表现人物的状态、心理、性格,有时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12.①妹妹是这篇小说的主角。②妹妹经过努成了《圣诞前夜》这一话剧观众心目中的主角。③以“主角”为题目,意在告诉人们,不论做任何事,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此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把握。在记叙文和散文中,标题有以下作用:①交代小说的主人公;②是全文行文的线索,全文是围绕它展开的;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运用修辞手法,使文题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⑥一语双关,暗示主题。完成时,可以结合这几点加以分析。)

13.C(此题考查对小小说的理解。C项中“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体现了我好面子、怕人认出来,不好意思的心理。)

14.宇宙运行的规律;人的成长也有“节”;植物的生长也有“节”。(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筛选。完成此题时,要先标语序,然后再进行筛选概括。通过分析,3、4句是围绕“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展开的;第5句是围绕“人的成长也有‘节’”展开的;6、7句是围绕“植物的生长也有‘节’”展开的。)

15.示例:是打结的意思。指记住值得纪念的日子。 是截取的意思。指选择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日子。(此题既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又考查仿写。完成时,应先分析示例的句式。)

16.“剁”是一个动词,将“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无法挽回。(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说明文的语言分为“生动形象”和“准确平实”两种。而这个“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完成时,可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思考。)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7.端午节是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个节日是让人们发扬光大屈原的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色彩。(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完成此题,必须正确理解“接也”“节也”“截也”这三个词语。)

18.写作指导:审题目。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树”,这是写作的对象;所填的词语应该是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如庄严、沉静、志向远大等,也可以是代词,如“我们”等。不管填写什么词语,填写部分都决定了文章的写作走向;不管怎么写,每处笔墨都要为表现所填的词语服务。否则,就是“跑题”。因此,补充题目时一定要谨慎。

明内容。可以实写,可以直接将“树”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它的形态、动态等方面的特征的描摹,赞美其可歌可泣之处;可以直接将“树”作为写作对象,揭示其对于森林、对于气候、对于环境的重大意义„„也可以虚写,用比喻或象征的方式转化为抽象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社会群体。如项羽是“树”,顶天立地,迎风斗雨,视死如归;屈原是“树”,身为国家栋梁,绝不同流合污,至死忠贞不贰;只要展开联想的双翼,在“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天宇里翱翔,思维壅塞的状态就可以迅速冲破,文思就可如泉涌至,行文自可左右逢源。

定文体。如果托树言志,借树喻理就可以写成散文;如果把树虚化,写某个人,用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某个人的性格品质,记叙文比较合适;当然也可以写议论文,如以树喻国,论述祖国的蓬勃发展,论述祖国对世界的影响等。

例文:

一棵庄严的树

告别了平原的挽留,拒绝了小溪的邀请,一颗树种,毅然地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不顾同伴的嘲笑,不顾前方的荆棘密布,它停留在了悬崖边,只为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四)
2016 大兴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兴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初三语文

一、基础•运用(共27分)

1. 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共3分)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结体遒劲,字体婀娜妩媚。 B. 笔画粗细一致,饱满圆润。 C. 结体奇崛变化,有龙蛇飞舞之势。 D. 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笔墨浓淡适宜。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厚德载物”4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1分) 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 ;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内容。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宁高勿低 (níng) “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折” .B.宁高勿低 (níng) “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 .C.宁高勿低 (nìng) “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 .D.宁高勿低 (nìng) “贯”字的笔顺第一笔是“竖折” .

(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运笔中锋铺毫 ②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 ③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3. 公共场所,我们常看到一些有情趣的提示语,但有些提示语用字却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书写要求。如居民区里“不要居高淋下,爱邻就是爱己”中“淋”字就不符合成语“居高临下”的规范书写要求。下列提示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2分) ...

A.孩子学习需宁静,四邻休息需寂静——少安毋噪。(居民区) B.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图书馆) C.天地粮心,惜食莫蚀。(食堂) D.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公共场所)

4.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这副对联为北京孔庙大成殿楹联,是康熙皇帝为曲阜孔庙大成殿所撰,由乾隆皇帝书写。在横线上依次填写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2分)

上联:气备 与 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 继 文武作之师。 A.四时 天地日月 万世 尧舜禹汤 B.四时 尧舜禹汤 万世 天地日月 C.万世 尧舜禹汤 四时 天地日月 D.万世 天地日月 四时 尧舜禹汤

5. 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列成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一项是(2分)

A.鼠目寸光 星罗棋布 气焰嚣张 B.意气风发 安之若素 不毛之地 C.芸芸众生 珠烁晶莹 坚持不懈 D.置若罔闻 声名狼藉 相得益彰

6.下面语段出自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根据课文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甲】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乙】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丙】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A.【甲】逗号 【乙】逗号 【丙】分号 B.【甲】冒号 【乙】冒号 【丙】分号 C.【甲】冒号 【乙】逗号 【丙】逗号 D.【甲】逗号 【乙】分号 【丙】逗号

7.学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从《风筝》《未有天才之前》《‚友邦惊诧‛论》《藤野先生》《孔乙己》中选择一篇,仿照示例,写一句话。(2分)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答:

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2)小题。(共4分)

(1)第4幅图中的“某一仪表”指的是现代汽车上安装的( )。 A.车速表 B.燃油表 C.里程表 D.发动机转速表

(2)根据连环画提供的信息,请你推测郭沫若题词的主要内容。 答: 9.默写(共6分)

(1)蒹葭采采, 。 (《诗经 蒹葭》) (2)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3)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4)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岳阳楼记》这篇流传千古的散文之中,既赞美滕子京政绩,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是 , 。(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2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乙】(赵惠文王)遂与秦王(即秦昭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奏:献。有的版本‚奏‛作‚奉‛。缻(fǒu):盛酒的瓦器,同‚缶‛。 ②进:进献。 ③叱:喝骂。 ④靡:倒退,溃退。 ⑤怿(yì):快乐,高兴。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未尝闻也 尝: .(2)相如张目叱之 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休祲降于天 翻译: (2)秦御史前书曰 翻译:

12.行动是(2) ;【乙】文中秦王“不肯击缻”时,蔺相如采取的行动是(3) 。他们的英勇行为收到的相同效果是(4) 。(4分)

13.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3)题。(共4分)

足以证明其罪恶阴谋和丑恶行径。

(2)连环画中记者“陈静”的哥哥就是《挺进报》印刷者 。 (3)第9幅图中那个军官模样的人“在徐鹏飞耳边叽咕”的事情是( ) A.无数学生在请愿 B.刘思扬要求重回渣滓洞 C.集中营有人要越狱 D.发现监狱有人看《挺进报》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五)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机杼(zhù) 辔头(pèi) 可汗(kè) 扑朔(shuò) ....

B. 邮票(yōu) 汹涌(yǒng) 窄窄(zhǎi) 嘶哑(yǎ) ....

C. 踅到(xué) 晃动(huàng) 黝黑(yǒu) 呛水(qiāng) ....

D. 晾晒(shài) 疏忽(shū) 腻了(nì) 匆遽(jù) ....

2.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疖子 泱泱 田滕 熠熠 B. 牙崽 踉跄 滑稽 舔着

C. 呢喃 羞涩 交喙 疯癫 C. 处罚 哽住 妨隘 匍匐

3.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 贾尼·罗大里,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197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B. 屠格涅夫,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

C. 《最后一课》选自《都德短篇小说精选》,作者都德,法国著名作家。

D. 《乡愁》选自《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作者余光中,台湾讲坛“回头浪子”,当代诗人、评论家

二、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无为在歧路,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道出千山万水也隔不断朋友情谊的诗句是:


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相关热词搜索:2016大兴初三期末语文 2016大兴一模语文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年大兴区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06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