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2016-09-24 10:18: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一)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实数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正整数整数0负分数有理数实数正分数 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无理数

(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如2,3,等。

有理数包括:

(1)自然数:数0,1,2,3,……叫做自然数.

(2)正整数:+1,+2,+3,……叫做正整数。

(3)负整数:-1,-2,-3,……叫做负整数。

(4)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5)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6)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3,-1,1,5等。所有的奇数都可用2n-1或2n+1表示,n为整数。

(7)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如-2,0,4,8等。所有的偶数都可用2n表示,n为整数。

(8)质数:如果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就称为质数,又称素数,如2,3,11,13等。2是最小的质数。

(9)合数:如果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就称为合数,如4,6,9,15等。4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10)互质数:如果两个正整数,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公因数,这两个整数称为互质数,如2和5,7和13等。

有理数运算法则

加法定律

1.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加减,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相反数相加结果一定得0。

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理数的加法同样拥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和整数得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样)用字母表示为: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a+(b+c)

运算要点:

同号相加不变,异号相加变减.欲问符号怎么定,绝对值大号选。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般采取:1.是互为相反数的先加(抵消);2.同号的先加;3.同分母的先加;4.能凑整数的先加;5.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计算。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其中:两变: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一不变:被减数不变。可以表示成: a-b=a+(-b)。 乘法运算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字同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字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数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除法运算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4)0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做除数。

实数的混合运算 顺序与有理数运算顺序基本相同,先乘方、开方,在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右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3. (11.16618.58)3.7 4. 3.720.266.2863.723713 1351171717 27 6. 5. 56124131.12.24.42481717171.1

3.35.52610

8. (531579753579753135531579753135579753)()()() 135357975357975531135357975531357975 1273229. 2+×2 10. 6-1 × 3310473

51117711. 10÷2 - 12. + ÷ 6636129

211223113. 16-(9+ ÷ ) 14. (3 -2 )÷4 33125345

111011415. - ÷2)× 16. 2×(10-3)÷ 410132535

41283117. ÷16+3 18. 15-÷ ×2 727987

221111119. -×2+ 20. ÷ -× 9925555

29134158221. 1 +×(3 ÷ 2 ) 22. (2-3 )÷(4 ÷3) 1111555516155

734715371523. 1 ÷(1+ ÷1 ) 24. 3+ ×(- )÷2 1847155248929

2513911325. (+6++3 )× 26. [9-(+ )×24]÷1 3838141285

122471427. -×1+ 28. 2 +1÷3.8×-3.5 99572025

8135854129. (1 +5)÷11 30. (8.25-)÷(2 +4.2)×7 13427218153

二次根式的运算知识点及经典试题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ab(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只把被开方数相乘.

要点诠释:

(1)在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公式中a、b都必须是非负数;

(2)该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二次根式相乘的运算:

(3)若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能化简必须化简,如4.

知识点二、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ba(a0,b0),即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要点诠释:

(1)在这个性质中,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无论是数,还是代数式,都必须满足a0,b0才能用此式进行计算或化简,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等式右边就没有意义,等式也就不能成立了;

(2) 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将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把含有a形式的a移到根号外面.

(3)作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4)步骤:①对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结果写成平方因式乘以非平方因式即:22

; a(a0,0) 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b

③利用a2aa(a0)(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a(a0)

的绝对值)即被开方数中的一些因式移到根号外;

(5)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可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

ba(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根指数b

不变,把被开方数相除.

要点诠释:

(1)在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时,对于公式中被开方数a、b的取值范围应特别注意,其中a0,0,因为b在分母上,故b不能为0.

(2)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可将分母中的根号去掉,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尽量化简,最后结果中分母不能带根号.

知识点四、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a(a0,b0) ,即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b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要点诠释:(1)利用:运用次性质也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用时仍要注意符号问题. 对于公式中被开方数a、b的取值范围应特别注意,其中a0,b0,因为b在分母上,故b不能为0.

(2)步骤:

①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a0,b0) b ② a,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

③分母不能有根号,如果分母有根号要分母有理化,即(a)2a(a0)

(3) 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可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知识点五:最简二次根式

1.定义:当二次根式满足以下两条: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最后的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要点诠释:

(1)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次数都小于根指数2,即每个因数或因式从次数只能为1次.

2.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步骤:

(1)把根号下的带分数或绝对值大于1的数化成假分数,把绝对值小于1的小数化成分数;

(2)被开方数是多项式的要进行因式分解; (3)使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4)将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它们的算术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

(5)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6)约分.

3.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应根据被开方数的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变形方法.实际上只是做两件事:一是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或小数;二是使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知识点六、同类二次根式

1.定义: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要点诠释:

(1)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必须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习题

5471155521

= = = = -= 105324714346552115142

= = = + 2 = 1 - 95458357

2525515171+= += += -= -= 9977886610101197213341-= += -= 1- = -=

9978-38= 34+17= 29+12= 16+14= 34+5

6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 59-29= 78+12 = 56+49 = 571212 =

8196 = 0.74+

25 35-16= 1213 55121257745+35= 35-35= 51

118+3= 2+5=

14+38= 411175

7-6= 5+8= 8-6= 67-23= 310+14

= 37+19= 13-15= 57-15= 7-57= 131415+8 = 15-3

= 14-15= 37+47= 34+5714= 8-4=

1+37= 15-16= 415+815= 5-12

13= 14 +13 = 45 -23 = 5-1

514= 8+8=

710 -15 = 35 14= 5- 14= 1-15-45= 7 + 14

3-0.25= 78894

3+2

3

= 34 + 516161

5 = 13+14= 115-6= 21512= 2134 53

54

7 0.375+18 13+12= 1-1

16212= 7+7= 3+6

=11113134 35

162

 157

51317321  31 =

559955101039

23 85 15 11 72

99623881212 46 31 41 91 21

7845534102372712111 1- = - = - = - =

599885424

517131511

+ = 1 - = + = - = +=

5439102672

5121311131+= += += 1- = -=

2235447141212

173235531

+ + = 1010557144752

 5

153113174

 1

2388515111141151

  5+6= 7-1=

21093881313

11

-= 56

2872812313

-= += -= 1-= +=

991212153111616551333

-= += +5= 5-=

772484

2

0.3= 12.5×8= 8÷0.4= 2.5×4= 7-6.38=

36÷0.9 = 5÷0.001 = 13×60 = 0.8÷0.02 = 0.36+1.54= 135÷5= 0.6×2= 4.8÷0.6= 1.7+3= 0.7÷3.5=

1.25×16= 9.6÷32= 2-0.09= 26.26÷26= 4.57+6.43= 5÷0.001= 2.5×4= 0.48÷120= 1.01×99= 4.3-1.6=

0.9×7= 0.6+7= 0.22×0.5= 1.25×8= 0.9×100= 0.64÷16= 10-9.12= 0.8×125= 3.2+1.78=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

8.5-0.24-1.76 7.9×11-7.9 3.14×3 7.5-(2.5+3.8) 5×1.4 - 0.4×5 0.8×125-10

10-4.8-3.2 7.8×1.17-7.8×0.17 2.65×1.7+1.35×1.7 2.7×2-0.45 0.25×101 3.25×27+73×3.25 38.7-7.84÷1.4 8.8-2.5×1.8 4×9×0.25 7

1.25×0.25×3.2 78-8.5+22-0.5 15-5÷12-

12

1

322313  13472 + 15558981052468

54311134719275

+ - 8585

78-512+16

59+(34+12)

415 - (8 + 14)

131516 + 56 5-49-59

15415 4233-(5+10) 110+38-25 348 + 7 + 58 571218 56 + 314- 3 152121 5197+4-14

35-(215+13

) 1116+7+5= 2315

612 5469 + 59 1212 34+356-8

6-(324-5)

16+1

2-16

27 - (27

- 18) 12(21

3-4 )

111 417 2471 251 25438129595363

225 5(51) 2(31) 9(21)

77

23+(12-14)

2-156-6=

1-45-15=

14+13+14+23

5-4+3 882 25+133+5 15+56+45= 23+41

5 +3 = 91357+8+8+710+20 -15 942 67+8311+11 1-11

2-4

45+13+15 815-(8715+18

)1-12 +4 1054 931213-(13+26

)1315(1325

)

1115 + 411+415=

3 - 14 - 1334 28 +﹙14 7

52711551122-﹙+﹚ 15 -5+7 1-﹙3 -﹚ 1.875-﹙0.25+﹚ 63124266323

1531131739235

--= +-= ++= ++=

141414444988202020

1-23-13

=

45-(12 +14 )

512 -(112 -12)

58-15

3+12

3–(1921 - 9

14

56 +27+16 34 27+14 2

7 45 +(318-4) 21511-38-58

-(34-25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58 23+56 2-1134 - 34 0.8+-37-4

7

579+12+49 1

3

2156

4-45 -15

58 +0.2 12+14-16

738+4-1112

25+13+35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三)
五年级下数学分数小数加减法计算题测试题

五年级下数学分数小数加减法计算题测试题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57 1 52114211947(1) ++- +-(-+(-)

696854153520540

7711121342954(5) -(- -( - ) (7)6.12++2.88+ (8-(+) 61038347724249 (9)

5 8

1873732177787153-( + )+++++-- - 1111891091015121512118

291351 5 3 1 7 7 1(13) +( + ) (14) - + (16) 7142412361061094 1 3 (17) (21)1+ (25)

53173145342++ (26) - - (27) + + (28) ++124121088156453

375771772025

- (22)+- (23)-- (24)0.85++1.15+ 412128242727778

5 5 1 633733111() (18)++ (19)-- (20)-+ 995834428145105

1

5 (29)1-

17154273335

- (30)- +-( --(1818175131071048

3

- ) 8

51552 1 555325(33) +(-) (34)-+-+ (36)--

636636396277

38113322212583

(37) +++ (38) 6- - (39) - + - (40) -+

8585(41) 7 1 99 1 3

(45)89-(16+13 ) (46)

(49) 26263737 (53)2-

237

12

(54)

(57)5-437-17

(61)156+58+6+38 (62) 10

314 -(2314+3.9) 10

111114514556334-(25-14) (43)3

5-(12- 14 ) (44)31110+5-3

27+ (34+5

7) (47) 58-(18+310) (48) 16+78+56+18

512-(512110) (51) 38+(58-59) (52) 5326- 4+ 311238(585817711112) (55) 9(189) (56) 91218(58) 4357532419+10+9+10 (59)7-(5-7) (60)5(5+1

3)75+49+53

3155179+5 (63) 4-3+6 (64) 3-11-11

16-31120-2.45+1.6 1511231

6-75-2.8 53103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四)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11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选择比较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 认知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对同一题目不同解法的优劣判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鉴别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 在混合运算中,对合理运算方法的判断与选择.

[教学策略]:

1.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总结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较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 通过反思等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

1. 给出两道试题由学生演算.

2. 师生点评(尽量由学生总结其规律).

3. 再给出两道例题,达到巩固的目的.

4. 简便计算.

5. 练习与小结

[教学过程]:

问题1. 计算 (1)4

50.75 (2)0.45-1

3

由学生计算

(1) (方法一) 4/5-0.75=0.8-0.75=0.05

( 方法二) 4/5-0.75=4/5-3/4=16/20-15/20=1/20

(2) (方法一) 0.45-1/3=9/20-1/3=27/60-20/60=7/60

(方法二) 0.45-1/3=0.45-0.3

怎么办?

问题思考:

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如何将分数和小数统一?

由学生讨论然后得出问题解析,后由老师点评之后给出归纳小结: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可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则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运算时,应根据题目中各数的特点作具体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

问题二.计算 (1) 5.2+2

(2) 23415 0.6+2/5-0.75

问题三. 简便运算及应用

思考: 7.83-35

611

6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判断下列各题能否用简便方法解?并演示运算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

(1) 34

71.613

73479 (2) 5.75-(21)

课堂练习:教材50页1,2,3 点评

小结: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可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进行计算;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则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

运算时,应根据题目中各数的特点作具体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根据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形成教学反思.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五)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实数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正整数整数0负分数有理数实数正分数 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无理数

(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如2,3,等。

有理数包括:

(1)自然数:数0,1,2,3,……叫做自然数.

(2)正整数:+1,+2,+3,……叫做正整数。

(3)负整数:-1,-2,-3,……叫做负整数。

(4)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5)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6)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3,-1,1,5等。所有的奇数都可用2n-1或2n+1表示,n为整数。

(7)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如-2,0,4,8等。所有的偶数都可用2n表示,n为整数。

(8)质数:如果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就称为质数,又称素数,如2,3,11,13等。2是最小的质数。

(9)合数:如果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就称为合数,如4,6,9,15等。4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10)互质数:如果两个正整数,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公因数,这两个整数称为互质数,如2和5,7和13等。

有理数运算法则

加法定律

1.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加减,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相反数相加结果一定得0。

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理数的加法同样拥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和整数得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样)用字母表示为: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a+(b+c)

运算要点:

同号相加不变,异号相加变减.欲问符号怎么定,绝对值大号选。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般采取:1.是互为相反数的先加(抵消);2.同号的先加;3.同分母的先加;4.能凑整数的先加;5.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计算。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其中:两变: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一不变:被减数不变。可以表示成: a-b=a+(-b)。 乘法运算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字同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字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数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除法运算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4)0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做除数。

实数的混合运算 顺序与有理数运算顺序基本相同,先乘方、开方,在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右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3. (11.16618.58)3.7 4. 3.720.266.2863.723713 1351171717 27 6. 5. 56124131.12.24.42481717171.1【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3.35.52610

8. (531579753579753135531579753135579753)()()() 135357975357975531135357975531357975 1273229. 2+×2 10. 6-1 × 3310473

51117711. 10÷2 - 12. + ÷ 6636129

211223113. 16-(9+ ÷ ) 14. (3 -2 )÷4 33125345

111011415. - ÷2)× 16. 2×(10-3)÷ 410132535

41283117. ÷16+3 18. 15-÷ ×2 727987

221111119. -×2+ 20. ÷ -× 9925555

29134158221. 1 +×(3 ÷ 2 ) 22. (2-3 )÷(4 ÷3) 1111555516155

734715371523. 1 ÷(1+ ÷1 ) 24. 3+ ×(- )÷2 1847155248929

2513911325. (+6++3 )× 26. [9-(+ )×24]÷1 3838141285

122471427. -×1+ 28. 2 +1÷3.8×-3.5 99572025

8135854129. (1 +5)÷11 30. (8.25-)÷(2 +4.2)×7 13427218153

二次根式的运算知识点及经典试题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ab(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只把被开方数相乘.

要点诠释:

(1)在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公式中a、b都必须是非负数;

(2)该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二次根式相乘的运算:

(3)若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能化简必须化简,如4.

知识点二、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ba(a0,b0),即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要点诠释:

(1)在这个性质中,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无论是数,还是代数式,都必须满足a0,b0才能用此式进行计算或化简,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等式右边就没有意义,等式也就不能成立了;

(2) 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将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把含有a形式的a移到根号外面.

(3)作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4)步骤:①对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结果写成平方因式乘以非平方因式即:22

; a(a0,0) 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b

③利用a2aa(a0)(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a(a0)

的绝对值)即被开方数中的一些因式移到根号外;

(5)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可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

ba(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根指数b

不变,把被开方数相除.

要点诠释:

(1)在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时,对于公式中被开方数a、b的取值范围应特别注意,其中a0,0,因为b在分母上,故b不能为0.

(2)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可将分母中的根号去掉,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尽量化简,最后结果中分母不能带根号.

知识点四、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a(a0,b0) ,即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b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要点诠释:(1)利用:运用次性质也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用时仍要注意符号问题. 对于公式中被开方数a、b的取值范围应特别注意,其中a0,b0,因为b在分母上,故b不能为0.

(2)步骤:

①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a0,b0) b ② a,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

③分母不能有根号,如果分母有根号要分母有理化,即(a)2a(a0)

(3) 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可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知识点五:最简二次根式

1.定义:当二次根式满足以下两条: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最后的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要点诠释:

(1)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次数都小于根指数2,即每个因数或因式从次数只能为1次.

2.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步骤:

(1)把根号下的带分数或绝对值大于1的数化成假分数,把绝对值小于1的小数化成分数;

(2)被开方数是多项式的要进行因式分解; (3)使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4)将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它们的算术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

(5)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6)约分.

3.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应根据被开方数的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变形方法.实际上只是做两件事:一是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或小数;二是使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知识点六、同类二次根式

1.定义: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要点诠释:

(1)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必须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05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