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

2016-07-29 11:47: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共5篇)新序 杂事四 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序杂事四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一)
新序 杂事四 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序杂事四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新序杂事四》注:①劬:q勤劳;②窳:yǔ懒惰;③惄:n忧思。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因具以闻楚王因击沛公于坐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1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边县令)与楚邻界

B.尉以(楚亭之瓜)请宋就C.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则又皆以灌矣D.因具以(梁亭之为)闻楚王1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2分)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④20、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21、翻译。(6分)(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3分)(2)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3分)参考答案:16、C(让:责备)17、D(两个于字都是介词,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因为;后一个也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把。B项的两个乃字都是副词,前一个表示前后紧密相接,就;后一个表示转折,竟然,却。C项的两个因字,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副词,趁机。)

18、D(A项应是边县,B项应是梁亭人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的事,C项应是瓜)19、B(楚王惭愧,请求与梁结交,称说梁王,均因报怨以德而起。第一、五句是报怨以德的做法,第三句是报怨以德的想法。)20、C(错在请他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望文生义。请交于梁王意思是请求与梁王结交。)21、(1)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2)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各3分,共6分)参考译文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

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救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二)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 翻译题(共24题,题分合计116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②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译文: ①看见路边李树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 ②取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4.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①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②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②“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②此不知人之祸也。

译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②“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归有光《项脊轩志》)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邢邵,字子才,河间鄚人,魏太常贞之后。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①文章典丽,既瞻且速。②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卫嗣公使人为客过关节。关吏苛难之,因事以金,乃舍之。公谓吏曰:②“某时有客过而所,与汝金,汝因遣之。”吏大恐,而以嗣公为明察 。 (《韩非子》)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②“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

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之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①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②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县里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长天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②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③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④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正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宋史·包拯传》)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绍圣、元符之间,有马从一者,临南京排岸司。适漕使至,随众迎谒。漕一见怒甚,即叱之曰:①“闻汝不职,本欲按汝,何以不亟去?尚敢来见我耶?”从一皇恐,自陈湖湘人,迎亲窃禄,求哀不已。漕察其语,南音也,乃稍霁威云:“湖南亦有司马氏乎?”从一答曰:”某姓马,监排岸司耳。“漕乃微笑曰:“然则勉力职事可也。”初盖认为温公族人,故欲害之。②自是从一刺谒,但称监南京排岸而已。使者皆以为笑。(陆游《老学庵笔记》)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①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三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②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刘基《郁离子》)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①“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②“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韩非子·外储说》)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ní,幼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笑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马以有罪益信。”

(《韩非子·说林》)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三)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之翻译

1.翻译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1)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奇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注]①太常:汉之官名,主管理乐的大官。

②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阙敌,使摩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召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召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召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1)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1)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

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①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至鲁司寇。②万乘难以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吕氏春秋》)

(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乘难以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把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林回弃璧①

假人之亡也②,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③。或曰:“为其布与④?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

林回曰:“彼以利合⑤,此以天属也⑥。” 夫以利合者,迫⑦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庄子•山木》)

[注]①林回:人名。假国的贤人。璧:古玉器名,平圆形,正中有孔。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可作装饰品,价值贵重。②假:国名。亡:逃亡。假国遭晋国所灭,老百姓逃亡。③赤子:初生的婴儿。④布:财帛、货币。⑤利合:指与财利相结合。⑥天属:以天然骨肉相连属。⑦迫:逼近、碰到。【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_观_于_海_者_难_为_水_游_于_圣_人_之_门_者_难_为_言观水有术必须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_水_之_为_物_也_不_盈_科_不_行_君_子_之_志_于_道_也_不__成_章_不_达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1)将上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②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①,其视颠颠②。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庄子•马蹄》)

[注释]①填填:稳重的样子。②颠颠:专一的样子。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本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社会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翻译句子并用“/”为下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_古_执_笔_为_文_者_何_可_胜_言_然_至_于_宏_丽_精_华_不_过_数_十_篇_耳_但_使_不_失_体_裁_辞_意_可_观_便_称_才_士_要_须_动_俗_盖_世_亦_俟_河_之_清_耳。

(1)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 古 执 笔 为 文 者 何 可 胜 言 然 至 于 宏 丽 精 华 不 过 数 十 篇 耳 但 使 不 失 体 裁 辞 意 可 观 便 称 才 士 要 须 动 俗 盖 世 亦 俟 河 之 清 耳。

10.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①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括:箭的末端。

(1)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吾 非 此 之 问 也 徒 请 以 子 之 所 能 而 加 之 以 学 问 岂 可 及 乎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②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凡 音 者 产 乎 人 心 者 也 感 于 心 则 荡 乎 音 音 成 于 外 而 化 乎 内 是 故 闻 其 声 而 知 其 风 察 其 风 而 知 其 志 观 其 志 而 知 其 德 盛 衰 贤 不 肖 君 子 小 人 皆 形 于 乐 不 可 隐 匿 故 曰 乐 之 为 观 也 深 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音初》)

1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听__言__不__可__不__察__不__察__则__善__不__善__不__分__善__不__善__不__分__乱__莫__大__焉__三__代__分__善__不__善__故__王__今__天__下__弥__衰__圣__王__之__道__废__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

《吕氏春秋•听言》

13.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选自《韩诗外传》)

1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史记•刺客列传》)

15.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 主 不 妄 赏 非 爱 其 财 也 赏 妄 行 则 善 不 劝 矣 不 妄 罚 非 矜 其 人 也 罚 妄 行 则 恶 不 惩 矣 赏 不 劝 谓 之 止 善 罚 不 惩 谓 之 纵 恶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为 善 不 纵 下 为 恶 则 国 法 立 矣 是 谓 统 法(节选自《资治通鉴》)

16.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 宣 字 少 平 陈 留 圉 人 也 初 为 司 徒 霸 所 辟 举 第 累 迁 北 海 相 后 特 征 为 洛 阳 令

17..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2)翻译。

①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①。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②,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③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 ①不与存焉:不包括在内。②故:事故、灾病。③怍:惭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题。

太 宗 曾 罢 朝 怒 曰 会 杀 此 田 舍 汉 文 德 后 问 谁 触 忤 陛 下 帝 曰 岂 过 魏 征 每 廷 争 辱 我 使 我 常 不 自 得 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 帝 惊 曰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 得 直 言 妾 幸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四)
文言文翻译

一.《赵简子爱士>原文和译文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吕氏春秋〃爱士》

【译文】 赵简子①有两匹白骡而又特别喜欢它们,阳城胥渠在广门任小官,夜晚叩门求见,说:‚主君的家臣胥渠得了病,医生告诉他说:‘得到白骡的肝脏,病就可以治好。不能得到就得死了。’‛门人进去通报,董安于正在旁边侍侯,听说后气愤地说:‚嘿——,胥渠啊,竟想得到我们主人的白骡!您让我这就去杀了他吧。‛简子说:‚杀人却是为了保存牲畜,不也太不仁义了吗?杀牲畜以便救活人,不是非常仁义的吗?‛于是召来厨师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过了没有多长时间,赵简子发兵攻打狄人。广门的小官左边带七百人,右边带七百人,都最先登上城头,并获取敌人带甲武士的首级。君主怎么能不爱护人呢?

三.子罕说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

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四.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翻译:吴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终消灭了吴国。

五.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讣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位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翻译: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

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

六.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翻译: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时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凡是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

有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和他上车回去。进了庙门,粱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

七.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 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一:整个。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无义:不懂道义。 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

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五)
文言翻译

2016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读一读、练一练、讲一讲)

一、读一读

知识略解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国二卷) 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 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5分)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曾巩传》)

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3分)(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 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4、“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 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郑人 使 我 掌 其 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的北门的钥匙

“达” 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

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误)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吾性不喜华靡: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

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帝位控制天下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度量衡单位、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拜相如为上大夫 庐陵文天祥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成名)审谛之,(蟋蟀)短小,(蟋蟀)黑赤色,顿(觉得它)非前物。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二、练一练,讲一讲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一)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刘向《新序·杂事》)

译文: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 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迭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沟洫志》载

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北抵黎

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

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也。

①《汉书》因之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

4.翻译下一段划线文言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子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②申平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

①译文:

②译文: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听察案情有误)杀人,自拘当死(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①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②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

①译文:

②译文: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①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②以元揩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选自《贞观政要》) ①译文:

②译文:

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①译文: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新序杂事第一译文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新序杂事一译文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5211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