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2016-07-29 11:30:1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共6篇)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复习资料第二章复习资料1 大气的重要性a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b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 c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d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固体杂质)2 大气的分层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一)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第二章复习资料

1.大气的重要性

a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b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 c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d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固体杂质)

2.大气的分层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球分成五层

3.对流层特点

1)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 两极厚度约8千米,赤道约17-18千米。

3)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5.天气: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6.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

7.百叶箱

1) 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2) 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

1.5--2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一天中最高气温:常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常在日出前后

8.大气压强(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76厘米水银柱=1.01×10帕=10.3米水柱 离地面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越小.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9.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大气压随高度、区域、时间变化而变化;高压区:气压高的区域。空气从上到下流,天气晴朗、干燥。低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空气以下到上流,天气阴雨、多云。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10.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抽水机等等。

11.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12.

1) ,.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

汽的丰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

2) ,组成的.使用时只要读出并计算出两支温度计的温度差再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

相对湿度.

3)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4)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5) 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因为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越大。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

13. 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5

a水汽凝结的条件:⑴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⑵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b降水的形成: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

c更多的水汽,此时如果空气的温度下降,就可能产生降水。

14. 15⑴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的为高气压区;天气晴朗干燥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的为低气压区。天气阴雨潮湿 常见天气系统,高压、低压、暖锋、冷锋、台风等

16. 冷锋:向暖气一侧移动的锋,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暖锋:向冷气一侧移动的锋,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影响范围较大);冷锋系统、暖锋系统(影响范围较小)

17.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性质、季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18. 比热(容)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焦/(千克 ·℃)符号为 J/(kg · ℃)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9.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4.2×103焦。或(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降低1℃时将放出4.2×103焦的热量)

1) 水的比热最大;

2) 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3) 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4)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0.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不一样,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21.近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22.季风:不同季节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23.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米,气温下降约6℃。

24.25.高原高山气候。其中季风性气候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季风气候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26.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干燥)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27.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

28.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国家,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是一种强烈的降温天气,会带来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9.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低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台风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特点是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它的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海上狂风巨浪会影响船舶航行,但在干旱季节,台风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

30.序发展、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

3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地增加,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32.为什么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志,对流运动强烈,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二)
初二科学上第二章教案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三)
2014-201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2014-201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第二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面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4.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调和响度

5.某同学的声音很宏亮,是指他的( )

A.发声频率高 B.音色优美 C.发声的响度大 D.振动传播得快

6.在商店内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陶瓷的顾客会拿起陶瓷,然后轻轻敲一敲,把陶瓷放在耳朵边听听,最后才决定买哪个。顾客判断陶瓷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8.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

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后,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

不到声音。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9.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在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按表计时,则记录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 )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都有可能

10.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乐音的频率,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

11.在选择减弱噪声的方法时( )

A.只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设法给发动机加消音器

B.只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如用隔音板隔离

C.只能在听者身上想办法,如堵上耳朵,塞上耳塞

D.可以在声源处,声音传播过程中及听者身上同时想办法减弱

12.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二、多选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1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4.以下声的应用的事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是( )

A.用号角的回声来判断离峭壁的距离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的器官 D.工业上用超声波切割坚硬物品

三、填空题

15.漫步花丛,我们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蜜蜂翅膀的________产生的。

16.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7.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宇航员杨利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说明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18.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定的。

20.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叫声音调高,________叫声响度大。

21.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到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也能传到内耳,这种传声方式叫________。

22.由于____________,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23.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

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____________有关。

24.用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5.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测海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26.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

噪声的波形。 甲 乙

27.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 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

四、实验、探究题

28.如图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

这个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比较图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甲 乙

2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近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小球______被弹开(填“能”或“不能”)。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30.如图所示,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________,两个音叉之间的传声介质是________。

3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

音的________不同。

32.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

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处减弱;在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10.B 2.A 11.D 3.B 12.C 4.B 5.C 6.A 7.A 8.B 9.B

二、多选题

13.CD 14.ABC

三、填空题

15.振动 16.介质;声波 17.真空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18.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19.振动;音色 20.蚊子;水牛 21.骨传导

22.双耳效应 23.高;振动频率

24.分贝 25.信息;能量

26.乙 27.1020

四、实验、探究题

28.振动;响度 29.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能

30.振动;空气

31.响度

32.无规则

33.声源;传播;人耳

34.①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②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③关上教室的门窗;④在教室周围多种树等。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四)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检测卷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测试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蔚蓝色 ④生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 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

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C.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D.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3.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护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4.如图所示,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的孔往瓶内打气到一定的时候瓶塞会跳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瓶塞跳起后,瓶内空气体积变大压强变大

B.瓶塞跳起是由于瓶内空气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C.当瓶塞跳起后,瓶内空气温度升高

D.实验过程中,瓶口出现的白气是瓶中的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5.“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是( )

A、测出大气压的值 B、说明了马的力气很大

C、证明了大气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D、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还很大

6.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如图甲);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 它却沉入底(如图乙)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7.如图各过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火箭升空 C.用抽水机抽水 D.用吸盘搬玻璃

8.季风形成的原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海水比热大 B.陆地比热小

C.海水比热比陆地比热大 D.海水比热比陆地比热小,

9.在一次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准确,但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97℃,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容器里盛水太多 B.当地的大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

C.加热的火力太弱 D.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10.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低气压区的是 【 】

A、一般无云 B、蜻蜒飞得高 C、空气从下往上流动 D、晴朗干燥

1

11.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

A.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12.某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屏幕面积约为0.25m,屏幕受到的大气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A.2.5×10N B.2.5×10N C.2.5×10N D.2.5N

13.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夏季风,它的特点是:【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A.气温高、降水少 B.气温低、降水少 C.气温低、降水多 D.气温高、降水丰沛

14.造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地形

15.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A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升温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lOg水,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D.把ti℃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16.有资料说明,在刮龙卷风时,其大气压强可以达到9×10帕斯卡。在一座面积为200米的简易平顶厂房中,当时的大气压强是1×10帕斯卡,如果此时龙卷风从厂房房顶上方刮过,那么大气对厂房房顶的作用力可能是【 】

65422642 A、方向向上,2×10牛 B、方向向下,2×10牛

C、方向向下,1.8×10牛 D、方向向上,1.8×10牛

17.初次进入青藏高原的内地人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 是因为【 】

A. 海拔高,气压增大 B. 海拔高,氧充足

C. 海拔高,空气稀薄 D. 气压减小,缺氧

18.将一只可乐瓶,在夏天时洗净晒干,并用盖子把它密闭起来,待到冬天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A.瓶外壁出现了小水滴 B.瓶变瘪了;

C.瓶爆裂了; D.瓶变瘪了,且瓶内壁出现了小水滴

19. 下列叙述,描述天气的有 【 】

①广州昨日狂风暴雨,台风施虐 ②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

③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0.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人对饮料有吸引力的缘故 B.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吸管本身具有吸力的作用

21. 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欲使浓度增加1倍,则应该 【 】

A.取原溶液的一半 B.将溶质的质量增加1倍

C.将溶剂减少一半 D.蒸发掉原溶液质量一半的溶剂

22. 去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

A.气温低 B.气压低 C.重力小 D.氧气少

23.目前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此时血液【 】

2 776

A.靠自身重力流入试管 B.被真空试管吸入试管

C.由血压压入试管 D.通过吸气把血液压入试管

24.医生为了给患者输液,用网兜把药瓶倒挂在支架上,瓶口插有 输液管和

空气管,如图所示。输液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血液回流到输液管中,可将药瓶适当的降低

B.瓶内药液对瓶盖的压强越来越大

C.瓶内上方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

D.空气管中的空气与药液接触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请在右图中用箭

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爬山时,越往上爬,气温越__________, 这是由于在________层内,

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厚度大。

2.气压:A.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 ;B.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 C.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 ;D.科考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大气压逐渐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 层和 层。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它们都是利用 来工作的。

4.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时, 最低值出现在 。

5.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__________ ___,它相当于______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5个标准大气压= 帕斯卡。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庐山脚下(海拔50米)气温为18.1℃时,海拔1400米处的山顶气温大致是___________。

(2)造成以上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7.下左图是一根环形管,内注满水,内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根据此原理,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要安装在冷藏室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8.下中图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9.如上右图所示。A地海拔300米,B、C两地海拔3300米,且A处长年刮东风,则:

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 。

10.高速航行的轮船假如靠得太近,两船内侧的流速___ __外侧的流速,所以内侧的压强_____

外侧的压强,船体在____ _力作用下,会发生碰撞事故(选填“大于”、“小于”、“平

3

衡”或“不平衡”)。

11.飞机机翼做成上凸下平,航行时使机翼上方气流速度_____ 下方气流速度,机翼上方的气压_____ 下方的气压,由此产生的上下压力差就是飞机获得的_____ 力。

12.用嘴吸空的矿泉水瓶,瓶会变瘪,这是由于矿泉水瓶内的气压_________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在山上“煮米不成饭”,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_________(填“高”或“低”),导致水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13.冬季,我国大陆温度_________,形成高压区,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_________风。

14.密封在容器内一定质量的气体,若温度不变,体积减小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将;若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将 。

15.低气压控制的地方大气往往都呈上升状态,所以)成云致雨。由此可知,多雨的赤道地区主要受控制 (填“高气压”或“低气压”)。

16. 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碘酒的溶质是

(2)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50g的四份水中分别

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

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加入硝

酸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的质量如右表所示。

①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②实验1、2、3、4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d,则它们的关系为____ <”、“=”或“>”表示)。

三、分析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

1. 高压锅面积为700厘米2,当锅内蒸气压强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与锅的接口处应至少能承受多大的力?(设当时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2.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 克。求:

(1)需要浓硫酸多少克?

(2)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4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五)
2014-2015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接任初二两个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两个班共有学生56人。这届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

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简单的天气预报;比热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人类活动与洪水。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调节;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与反射弧;动物行为分类、体温的控制。

难点:动物激素的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活动中信号传导。

第4章“电路探秘”重点: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电阻的相关因素;欧姆定律;电路连接。

难点:电压的概念:研究电阻的相关因素的方法;电路连接的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

学情分析:

少数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却不是很积极,课后能不会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学习自觉性教弱,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爱好。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要正确引导,以期让学生对科学充满热情。学生双基情况从其上课情况看,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很多简单操作做得不够充实,缺乏实践能力,以至于影响其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的能力较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认图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较弱。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促进个别同学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做到严厉、活泼、紧张的学习氛围。

(二)提优补差的措施:

1.面向全体同学,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学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其他措施:

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把握和巩固提高。

3.加强实验教学

各个章节教案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课题:1.1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难点:1.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P2图)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

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液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 ___ 态和 ___ 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___96.53%___ 。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_2.53%_,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__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 温度 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二、水与生命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以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____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_______ ,其中水母占_____ ,草本植物中约占 ___________ 。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____ 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 外界条件之一就是______ 。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第二课时

三、水的循环

1.阅读p5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太阳光)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____蒸发__和_____蒸腾__进人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典型例题解析]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六)
2015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综合与测试》试题及答案汇总(鲁教版)

  整理了关于初中数学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综合与测试 同步练习测试试题及答案资源汇总,希望大家提前做好考试的复习准备,欢迎大家下载练习。   更多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加入初中数学教师教研群:372538806初中数学教研(学生勿进!)
同步练习试题点击下载 同步练习组卷
鲁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式方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快速组卷
第一章分式单元测试题 快速组卷
分式复习综合练习(无答案) 快速组卷
数学:第一章分式同步测试(鲁教版八年级上) 快速组卷

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5210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