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2016-07-22 09:59:2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共6篇)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一、直线运动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一、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 (全国新课标I卷,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 5m...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一)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一、直线运动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一、直线运动

一、选择题

1. (全国新课标I卷,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 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BD

【解析】根据vt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3s时,甲、乙相遇,v甲=30m/s,

1

v乙=25m/s,由位移和vt图面积对应关系,0-3s内位移x甲=330m=45m,

2

1

x乙=310+25m=52.5m。故t0时,甲乙相距x1x乙-x甲=7.5m,即甲在乙前方

2

7.5m,B选项正确。

11

0-1s内,x甲=110m=5m,x乙=110+15m=12.5m,x2x乙x甲=7.5m,

22

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C错误。

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x甲x甲=45m5m=40m,所以D选项正确;

2.(全国新课标II卷,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

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BD

【解析】由已知 设fkR ① 则受力分析得

F合mgf ② F合ma ③

4

mR3 ④

3

由①②③④得

ag

k4

R2 3

由m甲m乙 甲乙 可知a甲a乙 C错 由v-t图可知甲乙位移相同,则

v甲v乙 B对 t甲t乙 A错

由功的定义可知 W克服=fx x甲x乙 f甲f乙 则W甲克服W乙克服 D对

3.(全国新课标III卷,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B.【答案】A

112

【解析】设初速度为v1,末速度为v2,根据题意可得9mv12mv2,解得v23v1,

22

C. D.

根据vv0+at,可得3v1v1+at,解得v1A正确;

at1s

,代入sv1tat2可得a2,故22t

4.(上海卷,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

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24816

(A)m/s2 (B)m/s2 (C)m/s2 (D)m/s2

3399【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

16

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1v1m/s;在第二段

4

16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v2m/s;则物体加速度为:

2

vv844a21m/sm/s,故B正确

t33

5.(江苏卷,5)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方向向下,与题目中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为负值,C、D错;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依据v2-v02=2ax与时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故A正确,B错。

可知速度

6.(海南卷,1)在地面上方某一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 A.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B.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 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该变量相等 D.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 【答案】B

y

O

【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说明加速度不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尽管在变化,A错;如图所示,tan

v0

,随着时间t的变大,tanθ变小,则θ变小,选项Bgt

正确;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vgt,则在等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等,C错误C错误;依据动能定理,在等时间间隔内,动能的该变量等于重力的功,由于平抛在竖直方向上,在等时间内位移不等,故D错误。

二、计算题

1(上海卷,31)(12分)风洞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设备。如图,将刚性杆水平固定在风洞内距地面高度H=3.2m处,杆上套一质量m=3kg,可沿杆滑动的小球。将小球所受的风力调节为F=15N,方向水平向左。小球以速度v0=8m/s向右离开杆端,假设小球所受风力不变,取g=10m/s2。求: (1)小球落地所需时间和离开杆端的水平距离; (2)小球落地时的动能。

(3)小球离开杆端后经过多少时间动能为78J?

【答案】(1)4.8m (2)120J (3)0.24s 【解析】(1)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为

t=

0.8s 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a=

F

=5m/s2m

12

at=4.8m2

水平位移x=v0t-

(2)由动能定理mgH-Fx=Ek-Ek0

Ek=120J

(3)小球离开杆后经过时间t的水平位移x=v0t-由动能定理Ek-121mv0=mg?gt222

Fx

12

at2

带入数据得t1=0.4s(舍去),t2=0.24s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二)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汇编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物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平行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答案】

D

考点:平行板电容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平衡,要注意正确应用电容的决定式C定义式C

rS

、4kd

QU的正确,板间场强公式E。 Ud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

B.12 C.121 D.144

【答案】

D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要特别注意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带电粒子出电场进磁场的速度。本题关键要理解两种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不变。

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 ,1Ω ,4Ω ,

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k,当开关S断开时,原线圈两端电压U1UIR1,电流为I1=I,副线圈的电压U2

U1UIR1U2

,根据欧姆定律I2kI1,当开关S闭合时,kkR2R3

U4IR1,电流为I1′=4I,副线圈的电压U2原线圈两端电压U1

U4IR1U1

,根据欧姆定kk

律I2kI1

U2

综上解得k=3,故A、C、D错误,B正确。 R2

考点:变压器;欧姆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变压器、欧姆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对于变压器需要掌握公式

U1n1I1n2

、,能熟练运用。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变压器的原线圈与电U2n2I2n2

阻串联后接入交流中,要知道两次原线圈的电压是不一样的。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B.4h

C.8h

D.16h

【答案】

B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同步卫星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同步卫星。重点是掌握同步卫星的特点,知道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地球最小自转周期时,三个同步卫星的位置。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答案】BC 【解析】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特别注意以前我们碰到都去掉一个恒力,本题增加了一个恒力,从牛顿运动定律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区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的可能大小,根据合力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可知物块a也始终保持静止,滑轮两侧绳子的夹角也不变,可知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等于物块a的重力,所以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保持不变,夹角不变,所以.绳OO'的张力也不变,故A、C错误;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当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时,而重力mg和绳子的拉力FT保持不变,所以.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故B、D正确

考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的动态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的动态分析。当有多个物体相互作用而平衡,应注意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可以让题目变得变得更简洁明晰,这个题目的难点是选项A正确与否的判断。

20.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答案】AB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三)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七、静电场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七、静电场

一、选择题

1. (全国新课标I卷,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答案】D 【解析】由CrS

4πkd可知,当云母介质抽出时,r变小,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

因为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故U不变,根据QCU可知,当C减小时,Q减小。再由E

2. (全国新课标I卷,20) 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A. 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 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 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 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答案】AB

【解析】由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所以合外力为恒力,加速度恒定不变,所以D选项错。由于油滴轨迹相对于过P的竖直线对称且合外力总是指向轨迹弯曲内侧,所以油滴所受合外力沿竖直方向,电场力竖直向上。当油滴得从P点运动到Q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C选项错误;油滴带负电,电势能减小,电势增加,所以Q点电势高于P点电势,A选项正确;在油滴从P点运动到Q的过程中,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Q点动能大于P点,B选项正确;所以选AB。

3.(全国新课标II卷,15)如图,P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

vavcvb A.aaabac,

vbvcva B.aaabac,

vbvcva C.abacaa,

vavcvb D.abacaa,

【答案】D

【解析】由库仑定律可知,粒子在a、b、c

三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为U,由于U与d都不变,故电场强度E不变,答案为D d【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FbFcFa,由aF合

m,可知abacaa

由题意可知,粒子Q的电性与P相同,受斥力作用

结合运动轨迹,得vavcvb

4(全国新课标III卷,15)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

B.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

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

【答案】B

【解析】等势面相交,则电场线一定相交,故在同一点存在两个不同的电场强度方向,与事实不符,故A错误;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B正确;同一等势面上的电势相同,但是电场强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将负电荷从高电势处移动到低电势处,受到的电场力方向是从低电势指向高电势,所以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电场力做负功,D错误;

5.(上海卷,11)国际单位制中,不是电场强度的单位是

(A)N/C

(B)V/m

(C)J/C

(D)T.m/s

【答案】C 【解析】由公式E【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公式EF可知,电场强度单位为N/C,选项A是电场强度单位;由qU可知,V/m d

也是电场强度单位,选项B也是电场强度单位;由qEqvB可得EvB,故T.m/s也是电场电场强度单位,选项D也是电场强度单位;由公式U

电势差单位,故选项C正确。【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6. (天津卷,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个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表示静电

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W可知,J/C是q

置,则

A、增大,E增大 B、增大,Ep不变

C、减小,Ep增大 D、减小,E不变

【答案】D 【解析】上板下移,由C

据ESd可知,C变大,Q一定,则Q=CQ,U减小,则θ减小;根USQ,Q=CU, C,E,可知Q一定时,E不变;根据U1=Ed1可知P点离下板ddS

的距离不变,E不变,则P点与下板的电势差不变,P点电势不变,则EP不变;故ABC错,D正确。

7(江苏卷,3)一金属容器置于绝缘板上,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于容器中,

容器内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容器内表面为等势面,A、B为容器内表面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B)小球表面的电势比容器内表面的低

(C)B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该处内表面垂直

(D)将检验电荷从A点沿不同路径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不同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B点的电场线比A点的密集,所以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大,A错;沿着电场线电势降落,小球表面的电势比容器内表面高,B错;电场线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所以B点的电场强度与该处表面垂直,C正确;由

于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故电场力不做功,所以D错误。

8.(浙江卷,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静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B.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对应的功率越大

C.电容器电容C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成正比

D.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答案】A

【解析】静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电视要降落,A正确;由PW可知B错误;电t

容器电容是由电容本身所决定的,C错误;在超、失重中,实际重力式不变的,视重发生了变化,选项D错误。

9.(浙江卷,15)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B.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答案】C

【解析】由于静电感应可知,A左端带负电,B右端带正电,AB的电势相等,选项AB错误;若移去C,则两端的感应电荷消失,则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选项C正确;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带的电荷仍然存在,故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张开,选项D错误;故选C.

10.(浙江卷,19)如图所示,把A、B两个相同的导电小球分别用长为0.10 m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A和OB两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A球接触,棒移开后将悬点OB移到OA点固定。两球接触后分开,平衡时距离为0.12 m。已测得

每个小球质量是8.010-4kg,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重力加速度g10m/s2,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

A.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

B.A球所受的静电力为1.0×10-2N

C.B

球所带的电荷量为108C

D.A、B两球连续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

【答案】ACD

【解析】两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量均分,A正确;对A球受力如图,

2qAqBqBFmgtan378.010100.75N6.010N,选项B错;Fk2k2,

ll43

解得qB108C,选项C正确;AB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故A、B两球连续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选项D正确;故选ACD.

11.(海南卷,6)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间距为d,极板与水平面成45°角,上极板带正电。一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电容器中靠近下极板处。以初动能Ek0竖直向上射出。不计重力,极板尺寸足够大,若粒子能打到上极板,

则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

A.k0k0Ek0EB.k0C

.D

. 4qd2qd2qdqd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四)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万有引力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万有引力

一、选择题

1.(全国新课标I卷,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

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 1h

8h C.

B. 4h D. 16h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

Mm4π2之变小,由G2

mr2可得TrT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则卫星周期

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右图。

R

2R

由几何关系得,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sin30

r13r23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22,代入题中数据,得

T1T2

(6.6R)3r3

2 242T2

卫星

卫星

由①②解得T24h

2. (全国新课标III卷,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B

【解析】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得基础上,总结出了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大定律,找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CD错误选B。 3. (北京卷,18)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答案】B

【解析】从1到2,需要加速逃逸,A错;G

Mm1

maa可得,半径相同,加R2R2

速度相同,卫星在椭圆轨道1上运动时,运动半径变化,a在变,C错B对;卫星在圆形轨道2上运动时,过程中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动量方向不同,D错。

4.(天津卷3)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生“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答案】C

【解析】若使飞船与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则由于向心力变大,故飞船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高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A错误;若使飞船与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站减速,则由于向心力变小,故空间站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B错误;要想实现对接,可使飞船在比空间试验室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加速,然后飞船将进入较高的空间试验室轨道,逐渐靠近空间站后,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选项C正确;若飞船在比空间试验室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减速,则飞船将进入更低的轨道,从而不能实现对接,选项D错误;故选C.

5.(江苏卷,7)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

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33

RARB

A.TA>TB B.EkA>EKb C.SA=SB D.22

TATB

【答案】AD

Mm4π2

【解析】根据G2m2r知,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TA>TB,故A

rT

Mmv2GM

正确;由G2m知,v,所以vB>vA,又因为质量相等,所以EkB>EkA,

rrr

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同一行星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C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D正确.

6.(四川卷,3)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

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km,远地点高度约为2060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786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A.a2>a1>a3 B.a3>a2>a1 C.a3>a1>a2 D.a1>a2>a3

【答案】D 【解析】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可得出:

a2r

由于,r2r3,则可以得出:a2a3;

由万有引力定律:

G

Mm

ma r2

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

r1r2

则可以得出a2a1, 故整理,得出选项D正确。

7.(海南卷,7)通过观察冥王星的卫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质量。假设卫星绕冥王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除了引力常量外,至少还需要两个物理量才能计算出冥王星的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可以是

A.卫星的速度和角速度B.卫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 C.卫星的质量和角速度D.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答案】AD

【解析】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可以求出半径r

v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2GMmv2r3,故选项A正确;由于卫星的质量m约m,整理可以得到:M

rr2GG

掉,故与卫星的质量无关,故选项BC错误;若知道卫星的周期和半径,则

GMm4232m()r,整理得到:M

r2GT2T

2

,故选项D正确。

二、填空题

1.(上海卷,22B).两颗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之比为27:1,则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轨道半径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27;9:1 【解析】据题意,卫星饶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的运行角速度与周期关系为:

w

wT12

,即角速度与周期成反比,则12;两颗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Tw2T127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r1

r2

9。 1

Mm2mrw,

即,所以有

:rr2三、计算题

1.(江苏卷,13)(15分)据报道,一法国摄影师拍到“天宫一号”空间站飞过

太阳的瞬间.照片中,“天宫一号”的太阳帆板轮廓清晰可见.如图所示,假设“天宫一号”正以速度v=7.7 km/s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与太阳帆板两端M、N的连线垂直,M、N间的距离L=20 m,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垂直于v、MN所在平面的分量B=1.0×10-5 T,将太阳帆板视为导体.

(1)求M、N间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2)在太阳帆板上将一只“1.5 V,0.3 W”的小灯泡与M、N相连构成闭合电路,不计太阳帆板和导线的电阻,试判断小灯泡能否发光,并说明理由;

(3)取地球半径R=6.4×103 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试估算“天宫一号”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1)1.54V (2)不能(3)4×105 m

【解析】(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BLv,代入数据得E=1.54V; (2)不能,因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 (3)在地面:G

Mm

mg 2R

Mmv2

匀速圆周运动:G m2

(Rh)Rh

gR25

解得:h2R,代入数据得: h410m

v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五)
高考物理总复习资料汇编(2016)

目 录

第1专题 力与运动 ································································································ 2 第2专题 动量和能量 ·························································································· 344 第3专题 圆周运动、航天与星体问题 ······································································ 59 第4专题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 77 第5专题 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分析 ··········································································· 104 第6专题 振动与波、光学、执掌、原子物理 ···························································· 135 第7专题 高考物理实验 ······················································································· 162 第8专题 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 187 第9专题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 206 第10专题 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 226

第1专题 力与运动

知识网络

考点预测

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前)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如2008年的全国理综卷Ⅰ第23题、四川理综卷第23题),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0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

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

一、运动的描述

要点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

t-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 2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Δs为恒量,且Δs=2.

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1∶3∶5∶„∶(2n-1)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tn=1∶2-1)∶3-2)∶„∶n-n-1).

4.竖直上抛运动

(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

(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

(2)比例法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

(3)逆向过程处理法

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4)速度图象法

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小船渡河

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 d(1)过河时间t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决定,即t=v1无关,所以当v⊥

d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min= v2

(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smin=d;当v1>v2时,最短路程smin=vd,如图1-1 所示. 2

图1-1

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

(1)分解法

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1cos θ1

(2)功率法

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3.平抛运动

如图1-2所示,物体从O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经时间t到达P点.

图1-2

水平方向:ax=0(1)加速度 竖直方向:a=gy

水平方向:vx=v0(2)速度 竖直方向:vy=gt

合速度的大小vvx+vy=v0+gt

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

vygtgttan θ==,即θ=arctan x00

水平方向:sx=v0t(3)位移12 竖直方向:sy2

设合位移的大小ssx+sy 1(v0t)2+(gt2)2 2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12s2gtgttan α==α=arctan sx0t2v02v0

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

1(4)时间:由sygt2得,t=2t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g

的高度sy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0无关.

(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 Δv)Δt

图1-3

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构成直角三角形,Δv沿竖直方向.

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

图1-4

LLqUL故有:y=(L′+)·tan α=(L′+. 22dmv0

热点、重点、难点

(一)直线运动

高考中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例1 如图1-5甲所示,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s=84 m处时,B车的速度vB=4 m/s,且正以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vA=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时开始计时,经过t0=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图1-5甲

【解析】设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相遇时A车的位移为:sA=vAt0

B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

1sB1=vBt+2 2

匀速阶段的速度v=vB+at,匀速阶段的位移为:

sB2=v(t0-t

)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六)
2016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6年高考即将到来了,为了让考生们能够对全国31个省市的真题进行对比分析,的小编特地给考生们汇总了2016年高考物理真题,里面包含了各省市的高考物理真题,希望会给考生们的考试后估分带来帮助哦:
2016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省份 高考物理真题
北京 2016北京高考物理真题
天津 2016天津高考物理真题
河北 2016河北高考物理真题
山西 2016山西高考物理真题
内蒙古 2016内蒙古高考物理真题
辽宁 2016辽宁高考物理真题
吉林 2016吉林高考物理真题
黑龙江 2016黑龙江高考物理真题
上海 2016上海高考物理真题
江苏 2016江苏高考物理真题
浙江 2016浙江高考物理真题
安徽 2016安徽高考物理真题
福建 2016福建高考物理真题
江西 2016江西高考物理真题
山东 2016山东高考物理真题
河南 2016河南高考物理真题
湖北 2016湖北高考物理真题
湖南 2016湖南高考物理真题
广东 2016广东高考物理真题
广西 2016广西高考物理真题
海南 2016海南高考物理真题
重庆 2016重庆高考物理真题
四川 2016四川高考物理真题
贵州 2016贵州高考物理真题
云南 2016云南高考物理真题
西藏 2016西藏高考物理真题
陕西 2016陕西高考物理真题
甘肃 2016甘肃高考物理真题
青海 2016青海高考物理真题
宁夏 2016宁夏高考物理真题
新疆 2016新疆高考物理真题

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相关热词搜索:2016高考理综物理备考 2016高考物理分类汇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高考理综物理汇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5033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