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

2016-06-08 10:15: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共5篇)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课外)1、【浙江台州】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3-22题。(4分)浣溪沙【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注释】①雪沫乳花:...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一)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课

外)

1、【浙江台州】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3-22题。(4分)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3.上阕中, ▲ 和 ▲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

14.“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2、【浙江舟山】忆钱塘江(4分)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②③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一词。(2分)

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3.黄昏(傍晚) 醉

14.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①

3、【山东德州】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0.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1分)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1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分)

1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0.答案:B 共1分。

11.答案示例: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或者:

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共3分。

12.答案示例: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言之成理即

可,共3分。

4、【湖北黄冈】㈠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7~18题。(4分)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17.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2分)

18.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杜 牧:

李清照:

答案:

17.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

18.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

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江苏扬州】(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答案:

6、【江西】(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答案:7.C(2分) 8.D(2分)

7、【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

(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1分)

8、【四川遂宁】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6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

(2)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4分)

9、【四川雅安】10.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A.从此诗的题 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五言诗。

B.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答案:C

10、【浙江丽水】(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

偶 题

朱 熹

①②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③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19.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答案:

11、【浙江温州】(一)(5分)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13.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

14.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答案:

12、【浙江杭州】

13、【江苏南京】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①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

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答案:

8.(4分)⑴静 ⑵未动宫商意已传 ⑶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前两空每空1分,第三空2分)

14、【江苏省宿迁市】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江西省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二)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机密★2013年6月19日 (省)语文

江西省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

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亘古(gèng) 狩猎 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

B.干涸(gù) 炽热 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

C.花圃(pǔ) 荫蔽 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

D.恣睢(zì) 取缔 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

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

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

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

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

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

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

(1) _________,君子好逑。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

(4) 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6)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________,________”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 - 20题。(16分)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

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6.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4分)

17.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2分)

18.“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19.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20.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 - 25题。(14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

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选自《人民日报》2012.6.25,有删改)

2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2分)

2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2分)

2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4分)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2分)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2分)

2013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三)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机密★2013年6月19日 (省)语文

江西省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

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亘古(gèng) 狩猎 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

B.干涸(gù) 炽热 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

C.花圃(pǔ) 荫蔽 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

D.恣睢(zì) 取缔 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 ....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w W w . X k b 1.c O m ....

C。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A

B

C

D

42分)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

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

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

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

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 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春泛若耶溪①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X k B 1 . c o m72分)

A

B“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

D

8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

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

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w W w .x K b 1. c o M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_________,君子好逑。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

(4) 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5)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6)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能洁身自好,拥有“________,(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

题。(16分)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

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钱还给他。

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但看到他那样的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5(3分)

16.,对文中画线句子17.分)

18.2分)

19.。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20.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 - 25题。(14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

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新课 标 第 一 网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选自《人民日报》2012.6.25,有删改)

2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2分)

2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2分)

2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4分)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2分)新课 标 第 一 网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2分)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_春泛若耶溪翻译赏析_作者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四)

<春泛若耶溪>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綦毋潜。古诗全文如下: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_春泛若耶溪翻译赏析_作者綦毋潜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前言]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诗人綦毋潜创作的五言古诗。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流露轻松舒适之感。开首两句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注释]
⑴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

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_渔家傲・秋思翻译赏析_作者范仲淹
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五)

<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全诗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_渔家傲・秋思翻译赏析_作者范仲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言]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_渔家傲・秋思翻译赏析_作者范仲淹。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鉴赏]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相关热词搜索:春泛若耶溪唐阅读答案 春泛若耶溪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4562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