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2016-05-21 09:50: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共3篇)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宁波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戳子(ch...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第一篇

宁波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戳子(chuō) 诽谤(fěi) 秦塞(sè) 养生丧死(sāng) ....

B.侈谈(chǐ) 估量(liàng) 纤歌(xiān) 扪参历井(shēn) ....

C.嫉恨(jì) 懿范(yì) 涸辙(hé) 卓有成效(zhuó) ....

D.数罟(cù) 后嗣(sì) 崇阿(ē) 繁芜丛杂(wú)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磐石 对现 悚然 弃甲曳兵 B.栈道 舸舰 崔嵬 义愤填赝

C.暮蔼 钩连 诅咒 大放厥词 D.玉砌 独到 转徙 良辰好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

(1)经过多年实践,三口镇“分类减量、上户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补助、

公司运营”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道路。

(2)蚕的一生经历了一次,它羽化成了蝶,它最后的死去成为了一个美丽的结局。

(3)美国财政部长近日表示,一个繁荣稳定、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带头作用的中国,

与美国的利益 。

A.探索 蜕变 息息相关 B.探索 蜕化 休戚相关

C.摸索 蜕化 息息相关 D.摸索 蜕变 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做一个尽量达观的人,在顺境中甘之如饴,而不起贪恋之心,在逆境中安之若素, ....

而不起嗔妒之心,才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式。

B.美食节上,评委们对各路厨师烧的菜浅尝辄止,往往尝一口就能说出好与坏。 ....

C.走进雨中的九如山,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一池青绿的湖水映入眼帘。 ....

D.近日,美国《生活科学》网站盘点了历史上美国推行的十大骇人听闻的军事试验, ....

为了打造“超级战士”,他们不惜在士兵和平民身上动用生化武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

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B.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

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C.一心追逐个人财利而且不择手段的人是可鄙的,品德高尚的人则会把遵循道义、培

养善德放在更高的位置上。

D.全省新闻战线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坚决治理虚假报道的问题,教育引导新闻从业

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

会形象。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风豪迈飘逸,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继屈

原之后,我国诗坛中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B.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中

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柳永,北宋词人,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长于抒情。

创作了大量慢词,其词作在当时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D.骈文也称“骈体文”“四六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辞藻华丽。

7.下列各句关于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琵琶行》中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了琵琶女出场时的迟疑不决,暗

示其江湖漂泊、天涯沦落的遭遇。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

面接受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作铺垫。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

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

敬仰与悼念。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

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8. 把下列四句话填入横线中,其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2分) ..

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总结语文教学理论的工作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

① 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前进

② 及时地进行总结

③ 密切注视语文教学的每一步发展

④ 不断提高它的理论水平

A. ②③①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④①

9.下列各句中,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A.雄州雾列 B.王无罪岁 C.填然鼓之 D.梓泽丘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未之有也

C.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D.寡人之于国也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文段,完成第11—14题。(共8分)

在维也纳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恩格斯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

直到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刚才一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不足的。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跃),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掌声雷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英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 (1893年9月14日)

11.恩格斯:“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该句表现恩格斯什么精神?“这个意义”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一句表现恩格斯怎样的思想感

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

A.这篇演说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丰富内容和富丽的文采。

B.透过全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扬的斗志。

C.本文主旨是号召全体无产阶级,以“这个划时代的日子”为新的起点,顽强英勇地同资

产阶级作斗争。

D.全文感情激越,演讲者与听众息息相通,才使得演讲真正具备了强烈的感召力。

E.恩格斯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同时,还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三、古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8题。(共12分)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烟霏云敛 霏:很盛的样子 .

B.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奈何:为何 ..

C.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中:中间 .

D.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杀:衰败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悚然而听之 乃其一气之余烈 ..

B.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 所赖君子见机 ..

C.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 ..

D.常以肃杀而为心 初淅沥以萧飒 ..

17.下列对节选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一段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对秋 状的描绘是为了揭示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B.作者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写出了秋 声中永恒的悲伤。

C.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人事忧劳的对人的伤害, 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D.结尾写静夜中秋虫唧唧和童子垂头而睡都反衬了欧阳子内心的孤独。

18.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共14分)

秋阳赋

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①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③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④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⑤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⑥,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⑦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后土冒没:古代称大地为“后土”,“冒没”犹埋没。③生:发芽。④曁:地。

⑤矧:也。⑥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⑦倒景:这里指彩虹。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宅于不土之里 宅:建宅。 .

B.是犹未足病也 病:生病 .

C.夜违湿而五迁 违:避开 .

D.此雨止之祥也 祥:征兆 .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公子亦有此乐乎 亦何恨乎秋声 ..

B.计有食其几何 山原旷其盈视 ..

C.禾已实而生耳 酌贪泉而觉爽 ..

D.公子何自知秋阳哉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21.下列各句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贵族公子要写一首颂秋阳的诗,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 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走城郭,鱼龙游入房屋, 霉菌长满用具等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 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本文模仿西汉大赋假托子虚、乌有对话的方式,泾渭分明地写出了不同境遇之人,对秋 阳的不同感受,可以看成是作者贬居生活的曲折反映。

22.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第23—24题。(共6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23.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认为本诗中的“逼”字用得非常“妙”,请你说说它“妙”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共15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

《《秋声赋》巩固练习 答案》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第二篇

《秋声赋》练习检测 答案

一、文学常识:(2分)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文言词汇整理:(64分)

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清明:清朗明净

(2)物过盛而当杀 当杀:必定衰败

(3)黟然黑者为星星 星星:点点白发

2、说明句中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欧阳子方夜读书 夜:名作状,在夜里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实:名作动,结果实

(3)百忧感其心 感:使„„有感触

(4)万事劳其形 劳:使„„劳累

3、解释其他重点字词: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悚然:惊恐的样子

(2)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疾走:快跑

(3)乃其一气之余烈 余烈:余威

(4)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中:心中。摇:损耗。

(5)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戕贼:伤害

(6)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但闻:只听说

(7)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砭:刺

(8)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霏:浓密的样子【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9)欧阳子方夜读书 方:正

4、解释虚词:

而(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表修饰连词

(2)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表并列连词,并且

(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表并列连词,并且

(4)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表承接连词,就

(5)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表承接连词,就

(6)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表修饰连词

者(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表定语后置,助词

(2)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代词,代指头发

(3)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表判断语气,助词

以(1)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以,并列连词,相当于“而”

(2)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以:介词,把

(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以:介词,凭,用

之(1)盖夫秋之为状也 之:表去独,不译

(2)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之:代词,指代秋风

(3)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之:助词,的

(4)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之:去独,不译

三、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5分)

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定语后置)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判断句)

3、商,伤也。 (判断句)

4、夫秋,刑官也。 (判断句)

5、胡为而来哉? (介宾前置句)

四、翻译句子:(13分)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2分)

——听到有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不禁惊恐地侧耳倾听

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3分)

——各种忧伤的事情使他的心绪生发感触,无穷无尽的事情让他的身体疲惫劳累,在内心有所触动,就必然会损耗他的精气。

3、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3分)

——更何况还要思考那些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那些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当然就会使他那红润青春的面容变得像枯木一样苍老,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出现星星白发。

4、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3分) ——(夏天)繁茂的绿草彼此争盛,欣欣向荣;高大的树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悦。草被秋风拂过便变了颜色,树遭遇秋风便叶子飘零。

5、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2分)

——它们之所以衰败零落是因为秋气的余威。【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要点):(12分)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什么景物?怎样描绘的?这样写表达好处是什么? (3分) 答:秋声。从听觉角度,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秋声气势汹涌,来势猛烈。形象化的比喻,借有形描绘无形,化虚为实,写出了秋声之形,引出作者的悲秋之情。

2. 第二自然段在描写秋声之外,还写了些什么?这与写秋声有怎样的联系?(3分)

答:秋色惨淡,秋容清明,秋意萧条,山川寂寥,秋气凛冽摧败草木,秋心肃杀,秋乐悲伤。烘托秋声之悲,衬出欧阳子内心之悲凉。

3.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从聆听秋声中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 答: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而人生,悲秋伤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作者透悟人生,渴望超然尘外,心境淡泊。

4. 文中两次写“童子”、文末写“虫声”有何妙处?(3分)

答:以童子少不更事、不解风情反衬欧阳子历经沧桑、感慨良多;以秋虫唧唧烘托欧阳子心境悲凉孤寂。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2010语文知识竞赛答案》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第三篇

学科基础知识竞赛

2010级语文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1、白体、晚唐体、李商隐 2、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3、曹植4、志怪小说、志人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5、背景省6、楷书7、孔雀东南飞8、非9、混合式或综合式都对10、楼船夜雪瓜洲渡、此心吾与白鸥盟、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0分)

1.永嘉四灵: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2.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创作原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六.默写(每题5分,共计10分)

1.默写: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默写: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七.阅读理解(共计20分)

1. C (3分) 2.D (3分)

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4分)

4.(1)这就是秋声啊。为什么它要来呢?(5分)

(2)那使花草树木摧败零落的本领,不过是秋气所具有的一点点余威罢了。(5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打一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4228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