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送卢主簿王泊

送卢主簿王泊

2016-05-09 10:02: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卢主簿王泊(共5篇)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 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送卢主簿王泊》,希望能帮助到你。

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送卢主簿王泊(一)

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 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 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的。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实中还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范的、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准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含有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遵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b.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

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定的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 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反映出的未来社会观念与历史发展的 根本要求一致的方面,和社会理想相吻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理想注重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而社会理想更注重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内容的构想设计。

b.道德理想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而与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它的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都显得不足。

c.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先理解接受,化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道德理想在现实中有一个转化为社会理想的过程。

d.道德理想标准高于道德规范准则,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性质,社会上多数人能接受“按劳取酬”却不能奉行“不计报酬”就证明丁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内容上着重点不同,在形成过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实践途径上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实践。

b.革命阶级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带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就是明证。

c.既然空想社会主义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有超前的科学预测,与科学社会主义重合度极高。

d.承认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联系,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认二者的差别,则要求人们注意发挥后者在实现前者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 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 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

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于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 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强于,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 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 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o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庄子《逍遥游》中“

观图景。

(2)杜甫《登高》中“”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发展,蕴含哲理。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 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拔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 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 “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 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 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作 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楼 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c.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不 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d.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 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

e.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 格,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甄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4)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体现在哪 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静淡泊的宗璞 徐小斌

当代女作家中我最喜欢的当推宗璞。很早便读过她的《红豆》,后来又被她的《三生石》“赚”走了许多眼泪,一个简单的故事竞有如此强的魅力,不能不归结于作品的“真性情”。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送卢主簿王泊(二)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的。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

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怒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实中还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范的、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准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含有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遵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B.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一定的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反映出的未来社会观念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一致的方面,和社会理想相吻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理想注重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而社会理想更注重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内容的构想设计。

B.道德理想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而与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它的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都显得不足。

C.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先理解接受,化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道德理想在现实中有一个转化为社会理想的过程。

D.道德理想标准高于道德规范准则,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性质,社会上多数人能接受“按劳取酬”却不能奉行“不计报酬”就证明了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内容上着重点不同,在形成过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实践途径上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实践。

B.革命阶级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带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就是明证。

C.既然空想社会主义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有超前的科学预测,与科学社会主义重合度极高。

D.承认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联系,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认二者的差别,则要求人们注意发挥后者在实现前者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投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

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庋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入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强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具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人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

(2)杜甫《登高》中“,江图景。

诗歌对比阅读
送卢主簿王泊(三)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出塞作①

王 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2分);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1分),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做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 ①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②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做具体描写,只描述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静,应付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注意:如无“观点”,但所答“不同点”能看出“观点”也可给满分。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①芳草忆王孙②,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③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②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③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8.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5分)

9.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6分)

8.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3分)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2分)

9.感情不同,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3分);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3分)

百字令·德祐乙亥①

褚生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②。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送卢主簿王泊】

【注】①德祜,宋恭帝赵罴年号,德祐乙亥,1275年。次年,元兵攻入临安,南宋灭亡。②飞书传羽,指元兵将至的军情报告,有人曾作诗句“羽书莫报樊城急”。

8.从上阕到下阕,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说,本词下阕所写“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和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6分)

8.上阕写杭州西湖景色,重写“无奈”。词人面对满地落花,听着杜鹃哀啼,顿觉空虚无奈,凄凉幽怨,内心充满惜春伤春之情。(2分)下阕重写词人之“恨”,春意阑珊,是恨的外象。词人真心所恨的是南宋君臣在军情紧急、北兵将至之时,依然宴乐狂欢,作者所恨是兴亡之恨。(3分)

9.赞同。“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中“犹自”两字,用笔拙重,有“自顾自”之意,意指杨柳袅娜,在东风中舒腰曼舞,不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表面说杨柳,实质以柳喻指南宋君臣,此句融情于景并运用拟人手法,含蓄表达作者心中的感伤和愤恨。(3分)杜牧诗句“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说无知歌女唱亡国之音,实则讽喻晚唐统治者淫乐误国,含蓄表达诗人内心的伤感愤慨。一词一诗,手法不同,异曲同工。(3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只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8.本词上片结尾两句和《琵琶行》中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都有景物描写,但两者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6分)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送卢主簿王泊】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8.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o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o(5分)

9.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城阙”,点出送别地点,营造出辽远壮阔的意境;(2分)《送卢主簿》写“城阙”,叙述送别前的生活,点明身在京城、不染流俗的心志。(3分)(意思对即可)

9.(6分)第一问:与友人共同坚守高洁。(3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语义双关,“松竹”既指东岩风物,也喻高洁品质,作者希望与友人同归“富松竹”的东岩,表达了愿与友人共同坚守高洁的思想感情。(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8.本诗所写的出猎场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出猎的场景壮丽、热烈。通过“分围浅草”交代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准备场面的充分、壮阔,“万人齐指处”写围观人数之多;“向日”的“红旗”和“迎风”的“白马”,写出猎环境色彩的鲜丽和气氛的热烈。【送卢主簿王泊】

答出特点的,给2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分)

本诗描写射手的技艺,并非是“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于边地的想象,而是写现实中射手的技艺高超。“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细笔刻画射手的一招一式的娴熟、灵巧;“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

【送卢主簿王泊】

答出描写角度的,给2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11题。

野泊对月有感

南宋·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释】①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②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8.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请比较这首诗的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在写法上的异同。(5分)

9.题目中的“野泊”二字是怎样串起诗歌内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8.同: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1分)异:①周诗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2分)②杜诗运用夸张,浩瀚的湖水把吴楚大地隔开,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极写洞 庭湖景色之绮丽宏伟。(2分)

9.①首联承题,写“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②颔联为“野泊”之境。见星斗横斜、洞庭茫茫,听角声凄凄,皆扣“野泊”,景中见情。③颈联和尾联为“野泊”之情,写“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将“野泊”的原因由个人遭际引向国家战乱这一深层根源。(每点2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送卢主簿王泊】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8.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参考答案】(1)想象(2分,答出“虚实结合”也可)。(2)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辛,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3分)

9.【参考答案】(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2分)(2)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2分)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做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8.上阕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

9.同是被贬,同是登临岳阳楼,本词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相比,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②①②①

8.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萧条凄凉的洞庭秋景图。(1分)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2分)作用是渲染了一种孤寂伤感的氛围,为下文作者抒发悲凉的情感作铺垫。(2分)

9.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被贬官之后的失意之情。(2分)作者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内心充满了对国君和故乡深深的思念。(2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是被贬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观豁达的心态。(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夜雨

黄景仁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8.诗的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相比,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8.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2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高兴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矛盾的的心情。(3分)

9.李商隐的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友人(或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未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去的无奈。(3分).而本诗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在外漂泊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苦,还有探切的思乡之情。(3分)

登岳阳楼(其一)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④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③徙(xǐ)倚(yǐ):徘徊。④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

8.有人认为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请试作赏析。(5分)

9.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陈诗不若杜甫深广。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

8 答案: 作者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相生的手法。(2分)“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诗句描绘了静谧而惨淡的夕阳入山图,为下文抒情铺垫了凄凉的基调。(3分)

9答案:杜诗(《登高》)主题(感情)更深广。(1分)陈诗侧重表现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虽然此诗也抒发华年不再,生命短暂的暮年感伤,但着重表现的是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以“老木沧波”喻“己悲”之愁绪。(3分)而杜诗则把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多愁的感伤建立在忧国忧民、担忧社会时局的高尚的个人情操基础之上,即使在身老病重、孤舟漂泊之际老杜仍心系国家、担忧时局、怜悯苍生,故感情更显深广。(2分)(只要答到

送卢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
送卢主簿王泊(四)

<送卢主簿>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古诗全文如下: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送卢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赏析]
<送卢主簿>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诗人用了“松竹”一词。中国古代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松竹”二字包含了诗人自勉自况的意思。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同的是: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诗人不是采用劝诫的口吻,而是勾勒出一个长安东山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东山的竹子虽然凋零了,却是一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诗人送别卢主簿,好像并不完全担忧他的离去,而是寄希望于两人的并肩前进。送卢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所以,

关于家的优美诗句
送卢主簿王泊(五)

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马致远<寿阳曲。关于家的优美诗句。潇湘夜曲>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5、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关于家的优美诗句。——王维<杂诗>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9、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1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12、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1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4、故人具鸡黍,15、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1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18、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1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21、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2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送卢主簿王泊》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送卢主簿赏析 送卢主簿鉴赏
  • 1、王勃送卢主簿(2016-11-08)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卢主簿王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卢主簿王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3995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