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写山中房子

写山中房子

2016-05-04 13:44: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写山中房子(共4篇)语文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 文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载体/重载 模范/模式 泥土/拘泥 反省/省亲 ........B、扁舟/偏旁 惆怅/绸缪 嘹亮/潦倒 奴婢/裨益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写山中房子》,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
写山中房子 第一篇

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 文

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载体/重载 模范/模式 泥土/拘泥 反省/省亲 ........

B、扁舟/偏旁 惆怅/绸缪 嘹亮/潦倒 奴婢/裨益 ........

C、勉强/强迫 曲径/曲解 处理/处境 车轴/压轴 ........

D、缅怀/腼腆 任务/烹饪 顷刻/倾诉 维护/帷幕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眷顾 雄纠纠 魂牵梦萦 笑容可掬

B、缄默 催化剂 赏心悦目 集思广益

C、荟萃 文绉绉 金碧辉煌 博采众长

D、肯求 检字法 力挽狂澜 目不暇接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义连贯。(只填序号)(3分)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她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个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③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4、古诗文默写。﹙8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胜的。 ①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②三大祝家庄

(2)《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 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那些内容?(4分)

(2)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 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

人类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放 学

①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

个弯的路程。

②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

气的面孔,惊诧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里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 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

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

跳下来„„11点45分。

⑧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

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 克里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

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直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地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

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⑾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向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他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写山中房子}

⑿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7.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2分)

8.第1-3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2分)

9.品读第7-11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10.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11.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 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

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 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

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 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

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 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

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

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 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

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 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

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 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造一条穿过中

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 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

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⑨ 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

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越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12.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分)

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14.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带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一台笔记本或者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旗舰,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15.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3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①②(二)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③④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

⑤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徵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

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⑥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畅通。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流水。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

B 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C去 停数日,辞去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17.把语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写山中房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 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的好?请做简要赏析。(2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让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理的西瓜不都是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江苏省扬州市2013年中考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写山中房子 第二篇

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卷上填写自己的试室号、座位号准考

证号、姓名、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不得在答题卷上作任何标记。

3.答题可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和红

笔。 一、基础(33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分)

(2)谁道人生无再少? ! 。(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2分)

(4)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民生,借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

诗“ , ”表达了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2

分)

(5)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4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几个园中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

只好来捕鸟。

(3)岭南的荔枝花jì mî( )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鱼船的苦水。

(4)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xiāo shēng nì jì( ),到处呈现出一

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

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B.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

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C.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

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D.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

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4.以“回眸初中生活”为话题,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和一组关

联词。(6分)

真谛 洗礼 多姿多彩 斗转星移 油然而生 虽然„„但是„„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6分)

上海世博会活动场馆的l000多张广场座椅,是用回收来的废弃牛奶饮料盒加工而成。除

了做成椅子,废弃牛奶盒中的一部分还摇身变成了公厕内的免费卫生纸。以7000万人次参观

世博会为基准,需要用掉生活用纸约2000吨,相当于7000立方米的木材。而使用牛奶饮料包

装盒做成的环保生活用纸,将可以使几万棵树木免于被砍伐。

(1)请你从上面这段话中提炼出两条信息。(3分)

(2)针对上文中的主要信息,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或做法?(3分)

二、阅读(5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1) 与朱元思书 (14分)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奔走相告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7.翻译句子 (4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写山中房子}

8.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并且重点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进行了描

绘,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以上两空格请

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3分)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

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

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

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

山中热闹景象。

(二)花开半时偏妍(13分)

①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

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②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

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③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

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

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⑤“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

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

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

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

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

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

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

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

“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⑦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

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⑧愿我们知晓“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

的恩赐与智慧。

10.作者由“花开半时偏妍”,提出了怎样的观点?(3分)

11.第⑤段是如何阐述“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请简要回答。(6

分)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句中的

“虚实相生”在这里的意思是眼前景色和想象的美景相互交融。

B.“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中“撩拨”一

词在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了激发、引起的意思,突出了留白的妙处。

C.夏洛克冷酷无情,坚持索要一磅肉,落得人财两空。这一事例证明了第⑥段中说的“不把

事情做得太过”这一句话。

D.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所以不必追求事物发

展的圆满。

(三)拔掉那颗蛀牙(20分)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

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

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

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

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

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

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

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

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

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

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

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

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

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

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

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

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

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

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

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

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

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

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

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

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

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

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

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3.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有何深刻含义?(4分)

14.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在序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4分)

①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② ③ ④回报亲情,收获快

乐15.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任选一道作答)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4分)

(2)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4分)

16.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我大约睡了两个钟头,梦见自己在家里和妻子儿女在一起,一觉醒来更使我添了许多烦

恼,我发现自己孤伶伶地在一间大房间里,那房间两三百英尺宽,两百多英尺高,躺在一张

二十码宽的床上。女主人把我锁在房里料理家务去了。床离地有八码。因为生理上的需要,

我非下来不可。我不敢高声叫喊,即使叫起来,我睡的房间离开这一家人正在里面忙着的厨

房也还远得很,我的声音这样小估计也不会起什么作用。我正处在这种情况下,两只老鼠顺

着帐幔爬了上来,在床上跑来跑去乱嗅一阵。有一只几乎快要跑到我的脸上来了,我吓得跳

了起来,赶紧抽出腰刀来自卫。这两只可怕的畜生竟敢对我两面夹攻,有一只已经用前爪抓

住了我的衣领,幸亏它还没有来得及伤害我,我就把它的肚子剖开了。它倒在我的脚下,另

外一只看到了同伴的下场就赶紧逃走,可是没等它跑多远我就给它的背上来了一刀,血涔涔

地流了出来。大功告成之后,我慢腾腾地在床上走来走去,稳定呼吸,恢复精神。这两只畜

生有大獒犬那么大小,可是来得更加凶猛、矫健。假如在睡前我解去皮带,那就难免被它们

撕成碎块吞下肚去。我量了量死老鼠的尾巴,差一英寸就有两码长。我看了觉得作呕,老鼠

的尸首还躺在那里淌血,竟没法把它拖下床去。我看见它似乎还有口气,就在它脖子上又猛

砍了一刀,这才结束了它的性命。 没多久,女主人就到房间里来了。她看见我全身是血,就赶紧把我拿在手中。我一面指着死

老鼠,一面笑着做手势表示我并没有受伤。她高兴极了,就叫女仆用火钳把死老鼠夹起扔

到窗外。她把我放在桌上,我把沾满了血的腰刀给她看,然后又用上衣襟把刀擦干,然后放

进了刀鞘。

17.这是格列佛在大人国的一次经历。类似危险的经历他在这个国家还遇过不少,请简述两

次。(5分)

18.根据文段内容,并联系作品其他内容,分析一下本书的艺术特色。(5分)

三、作文(60分)

魅力,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让人沉迷,让人感动„„请以“ 的魅力”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抄袭。

附加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

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写山中房子}

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写山中房子}

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like》
写山中房子 第三篇

2013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写山中房子}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 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载体/载重 模范/模式 泥土/拘泥 反省/省亲

B.扁舟/偏旁 惆怅/绸缪 嘹亮/潦倒 奴婢/裨益

C.勉强/强迫 曲径/曲解 处理/处境 车轴/压轴

D.缅怀/腼腆 任务/烹饪 顷刻/倾诉 维护/帷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眷顾 雄纠纠 魂牵梦萦 笑容可掬

B.缄默 催化剂 赏心悦目 集思广议

C.荟萃 文绉绉 金碧辉煌 博采众长{写山中房子}

{写山中房子}

D.肯求 检字法 力挽狂澜 目不暇接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 满则覆“ ”,“ ”, “ ”。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 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③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 , ”。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

一境也;“ , ”。(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 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 , ” (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 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l)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胜的。

①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②三打祝家庄

(2)《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 体情节简述理由。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村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

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

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

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

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

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 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ll题o(共16分)

放 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 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 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 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 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 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 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 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 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 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曰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 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ll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 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 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 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l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 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 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 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 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 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 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怍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 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 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 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 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 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11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 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 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 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 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12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 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7.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矛盾?(2分)

8.第①一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2分)

9.品读第⑦~ ○11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 语句进行赏析。(4分)

10.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11.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 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 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 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 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 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 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 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 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 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 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 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 式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 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 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 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 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 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 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 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 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 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 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 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 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 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 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描写山中景色的句子》
写山中房子 第四篇

1、每当春末,大花蝴蝶成群飞聚蝴蝶洞,似一片片流动的晚霞,又恰如一朵朵灿烂的云锦。

2、这是百花盛开、百鸟鸣啭的春天。

3、苍山的颜色,是刚刚浸染过的绿,苍翠的岭头上,几株清新的树,不知是不是因为刚刚被春雨洗礼过的原因,在此刻明净的天空下,连叶子都透着新生的青嫩。

4、小径盘曲而上,林中树木茂盛,像一把把大伞为我们遮挡阳光,拿书边的小草像一群群可爱的孩子,伸着懒腰提着腿,在沐浴着美好的阳光。描写山中景色的句子

5、当春天来临时,6、雨似停未停,一丝丝地,飘落在世间,在周围的青山中,仿佛这细细的雨丝也是绿的,从苍穹中软软地洒下,林子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在灌木丛,在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人知的浅绿,像淡淡的水粉。

7、山上,树木被春风摇醒,睁开睡眼,张开了柔嫩的臂膀,扭着腰肢。

8、一阵微风吹过花儿们翩翩起舞,那舞姿可真是美极了。往前走是一片松树林,绿得仿佛要滴油,树下松针铺成的地毯,比那天鹅绒地毯还要舒服。

9、几场潇潇的春雨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淙淙流动的一条小溪,愈发湍急秀丽起来。

10、山虽无言,然非无声。描写山中景色的句子。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11、苍松挺拔,青草葱翠,山间微风袭过,花香四溢,馨香扑鼻,沁人心扉,抬眼望蓝天白云高山飞鸟,好一个活力四射的盛夏!

12、温暖的春雪没有一丝寒意,悠然的雪花反而黑这早春的夜晚带来一种诗意的宁静。

13、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14、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相关热词搜索:山中新房子 美剧中的房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山中房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山中房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3909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