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6-01-12 10:05: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一: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一: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27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

答案: B。【B项“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è”。】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答案:C。【A项,刻制-克制;B项,盛气临人-盛气凌人;D项,一幅-一副。】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

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

荣获冠军。

答:B。【A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褒义。褒贬不当。B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正确。C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不用于师生之间。】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答:A【A扼腕叹息 è wǎn tàn xī: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用在这里是恰当的。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C“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原因”。D“培养„„水平”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培养”改为“提高”。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世隶耕 隶:属于 .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

答: D。【 “称”:相当;相符合。】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答: B。【A、其:①代词,代替仲永写得诗;②语气助词,难道,表推测。

B、介词,用。C、①副词,比;②介词,在。D、①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代词,他。】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 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 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 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 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答:C。【C、“本文主要通过‘才人’与‘众人’的对比”错误。

第||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卷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分)

9(1)补写出下列名篇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的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答:①地利不如人和;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答: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这个问题,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

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此叫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说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答案:本文从南、北、西、东四个方面的尊卑和“左右”谁尊谁卑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本文共5段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然段,举《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例子,并引出主题“位次的研究”。第二部分为③自然段,详细地论述了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得尊卑问题。第三部分为第④-⑤自然段,论述左、右谁为尊,谁为卑。理清脉络就会发现,答题点锁定在第三部分即④-⑤两段,概括一下就可得到答案。】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①文章开头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事例,引出下文,点明文章中心-位次的讲究;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兴趣。③结尾再次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④再次点明文章中心,说明位次的研究。【从题干分析来看,主要是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的作用。明确首段的作用: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增加文学色彩,引起读者兴趣;c、引出说明对象;d、点明中心。尾段的作用:a、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b、点明文章中心。】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答案:A项中的“闾左“指贫民,古时贫民居住闾左,富人居住闾右。在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左右排序以”右“为尊。A项中的“左”为卑,“右”为尊,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左右尊卑问题。

B项中的“西东”指兄弟各走各的路,由于时局原因,不能相聚在一起,在这里不指具体方位,更不指位次。【本题属于文段知识运用题,只要紧扣原文段“位次的讲究”里“南北东西”和“左右”谁尊谁卑,就能解决。】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

(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挥手自兹去。该题目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留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材料告诉我们,“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这首送别诗,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

这道题目不难写,难的是写出得高分作文。写出得高分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立意要新,切忌人云亦云。“挥手自兹去”,意思是挥手后从此地离开,因此本题的题眼就在于“挥手”和 “去”,“挥手”就是告别,“去”就是离开。写作的大方向就是“离别”。从“离开”、“分别”的角度立意,写分离和告别都是切题的。重要的是与谁离别,表达什么感情。绝大部分同学会写与初中生活的告别,与校园离别,你如果想作文脱颖而出,想得高分,就不能写这个,就要另辟蹊径。你可以写一个人,比如写与父母离别,与亲朋好友离别;可以写一个地方,比如写与故乡离别;可以写一段时光,比如写与少年时代离别;还可以写与孤独离别,与失败离别,过往的生活离别„„至于表达的感情,除了惜别以外,你可以有一点豪迈,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送友人》这首诗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这也在暗示考生写作时可以考虑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内心的成长,生命的蜕变,都能在此题目下尽情抒写。

第二,选材要新,切忌陈词滥调。如果写记叙文,应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可选择那些“新奇特”又能体现中心的材料,要避开那些大家都熟悉的初中生活情景(如操场、花园、小径,刻苦学习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考前复习的烦躁、苦闷,想要逃离时的不舍、激动„„)。而要选那些别人感到陌生,你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景,使之形成画面,传递感情。能否运用更具体、更有代表性的事例与情节来表达思想就成了区分优秀作文与普通作文的重要标志。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应围绕中心论点,选择古今中外的事实和理论论据进行说理。

第三,写法要新,切忌“老三段”。写记叙文,你要会编故事,来点倒叙插叙、以小见大、先扬后抑、对比衬托,最好写小小说;写议论文,你要会事例论证、比喻论证,来点排比、反问,最好写成议论性散文。

总之,看了材料,读了题目,你首先想到的,别人也可能想到,你就不能写。如果你想作文脱颖而出,得高分,你最好独辟蹊径。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赏析:

锦江思:“思”即“想”,写作者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是宋代诗人李新回忆成都的诗,写出了锦江的秀丽与闲适。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沧浪:江河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说法。凝烟:浓密的雾气。这两句写景,在历史悠久的锦江岸边,春风吹绿柳枝,江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

得鱼且斫金丝鲙kuài,醉折桃花倚钓船。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二: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

成都市二○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

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

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 隶:属于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

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

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

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

人的告诫与警醒。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

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

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

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

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

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

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

①②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

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

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

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

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

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

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

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

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

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

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

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

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

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11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

(有删改)

8.第①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9.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答:

10.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4分)

答:

11.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答: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三: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扫描答案)

成都市二○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2015·成都)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

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2015(2015·成都)成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 隶:属于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

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

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

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

人的告诫与警醒。

1代词,代仲永写得诗;○2语气5. D【解析】D“称”:相当,相符合。6B【解析】A其:○

1副词,比;○2介词,在。D○1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难道,表推测;B。介词,用。C。○

2代词,他。7C【解析】全文主要通过“仲永小时候”与“长大成人”的对比来表不译;○

现文章主题的,而不是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来表现的。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

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

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2015·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

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2015·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

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

①②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

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

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

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3.D类推,反顾。

4.(1)我看了敬夫的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

(2)无法像范公写《岳阳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

5.(1)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够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

(2)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了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够从登临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

【文言文大意】

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不能排除滞塞之物、迎纳清旷之气,而感到不快。于是在它的南面,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

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足见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览,眺望江山,观看地形,考察它们所以如此的原因,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为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

对于此楼,我既然未能前往观赏,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唯有逐一陈述敬夫的原话,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观看。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四: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二○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

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 隶:属于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

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

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

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

人的告诫与警醒。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

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

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

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

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

①②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

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

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

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

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

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

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

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

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

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

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

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

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11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

(有删改)

8.第①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9.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答:

10.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4分)

答: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五:2015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

成都市二0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

C.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世隶耕 隶:属于 .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耶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击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全文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对材人和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的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告诫与警醒。

第II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译文: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译文: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六:2015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

成都市二0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

C.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世隶耕 隶:属于 .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耶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击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全文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对材人和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的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告诫与警醒。

第II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译文: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译文: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七:2015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2015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A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18分)

一、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mōumōu)地叫,羊儿咩咩..(mīmī)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桥去听潺潺..(chánchán)的流水声。 B. 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繁衍,如何迁徙.(xǐ),如何觅食,如何栖.

(xī)息。 C.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hé)而大面积死亡。„„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的吞噬.(s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D.当鱼塘寒浅留滞.(zhì)着游鱼/小溪渐渐喑.

(yīn)哑歌不成调子 2.下面语句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辨过人。

C.然而我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D.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用劲嗅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

的歌手了。 B. 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的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C.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云....了。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

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 时、时刻 )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道理 ) C.事无大小,悉.

以咨之 ( 全、都 )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坚贞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佣者笑而.应曰 B. 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足下卜之.鬼乎 C.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6.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第Ⅱ卷(其他类题型 共82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 8. 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其中两句)(2分)

(1)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3)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9. 在刘方平的《月夜》和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2分)

简约人生

①我一向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和国画,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简约。即用最简练的语言和最俭省的笔墨,就能勾画出事物的神韵,既无繁冗感,也无累赘感,有一种简约之美。

②其实,作为个体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取舍和人生追求,也应该像古典文学和国画一样,删繁就简,取道简约。简约,才不会被各种欲望所牵累,不会被荣辱褒贬所困扰,更不会被名利得失所左右……追求简约,才能轻装前进,朝着理想的高山之巅奋勇攀登。

③简约的人生是幸福的。美国作家丽莎·普兰特说:“幸福来源于简约生活。当你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生活、对待生活,你就会发现简约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懂得简约的。他深居幽巷,远避繁华,虽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刻苦读书,潜心治学是他的幸福。诗人刘禹锡也是懂得简约的。他虽栖身陋室,却以过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简约生活为乐。远离官场的倾轧纷争,坚守高洁的情操是他的幸福。反观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

他们的生活似乎丰富得多,然而却被物质所累,被金钱所累,被名誉所累,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只能增添无穷的烦恼和痛苦。向往简约、追求简约,人们才会感到海阔天高,才会生活得充实、潇洒。

④简约的人生是智慧的。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智者之所以智,因他能排除干扰,将纷繁复杂的生活简约化,一目了然地抓住事物的真谛,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愚者之所以愚,是他把简约的事物复杂化,使自己如坠云山雾海,找不到出路。追求简约,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⑤简约的人生是高尚的。只有远离奢华富丽,对事业孜孜以求的人,才能超越浮躁和平庸,创造生命的辉煌。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同志生前既不为 “做大官”东奔西跑,也不去参加各种费时费力的交际应酬,而是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正是因为这样,他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理想,用生命诠释了人生的意义,成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爱戴的好官。相反,很多官员原本也拥有着崇高的理想、美好的追求,却因为过多的物质追求而迷失方向,陷入欲望的陷阱,理想消失、信念动摇,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贪污腐化,最终锒铛入狱、身败名裂。追求简约,才能保持质朴的本色,才能进入灿烂的崇高。

⑥人活得简约些,才能远离喧嚣,活出好心情;人活得简约些,才能充满智慧,把握人生的真谛;人活得简约些,才能执著于高尚,活出人生的大境界。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1.选文第③段为论证“简约的人生是幸福的”,举了哪些事例?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13. 试分析并概括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五、作文(60分)

14.生活是一条长河,奔流不息,几多寒来暑往,花开花谢,多少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动人的故事。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撷取几朵生活的浪花,叙写你“珍藏的记忆”吧。

要求:①可以“珍藏的记忆”为题目,也可另拟题目,但要含有“珍藏”的意思。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浪 花

(宋)王寀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1.诗的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2分)

答: 2.王寀所写的“浪花”,其实是夕阳倒映在秋水中的影子。“夕阳影里碎残红”一句有何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诸葛亮传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2)乃建奇策. ( ) (3)身使.

孙权(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译: (2)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译: 5.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3分)

答: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5分)

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地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地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6.以上这个片段出自小说《 》,选文所写的内容是 (简要概括)(2分) 7.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请简要介绍一下选文中的“他”。(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7分)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

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我站在她

身后看她,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待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

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

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了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我屡次跟她说,没

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母亲只是笑笑。

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

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

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

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

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而后我搂住她说,哪里是风,原来是妈妈这个小淘气。母亲却没有,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母亲愈发不安了,说,你这么忙,我哪能耽搁你?我轻轻拥了母亲,我说,没关系的。母亲并不因此得到安慰,还是很不安,仿佛欠着我什么。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我小时候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

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了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

小时候,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

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会儿,一回头,不见了母亲。我慌

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怎样的惶恐?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

的一棵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

不会怪妈妈吧?突然有泪想落,多年前的场景,一下子晃到眼前来,那时我不过四五岁,跟母亲上

街,因为贪玩,跑丢了。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委屈得大哭。母亲搂着我,不住

嘴地说,妈不好,妈不好。而现在,我的母亲,当我把她“丢”了后,她没有一丁点儿委屈,有的,

依然是自责。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

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选自《新民晚报》作者:丁立梅)

8.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述年迈的母亲从农村来到自己家后的点点滴滴,请简要地概括出文中写的这些日常小事。(4分)

答: 9.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总在穿插小时候自己与母亲的一些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0.文章最末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11.本文有不少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请你挑选一处,并作简要赏析。(3分)

答: 12.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4分)

答: 四、语言应用(12分)

13.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4分)

答: (2)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4分)

答:

(3)成都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数不胜数。请从下面所列的旅游景点中,任选一个向国内

外游客推荐,并为此写一条宣传语。 要求: 扣住所选旅游景点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4分)

青城山 都江堰 武侯祠 杜甫草堂 金沙遗址 宽窄巷子

答: 景点: 宣传语:

附:作文纸页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八: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卷(选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答案: B。【B项“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è”。】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答案:C。【A项,刻制-克制;B项,盛气临人-盛气凌人;D项,一幅-一副。】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答:B。【A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褒义。褒贬不当。B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正确。C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不用于师生之间。】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九:成都市2015年语文中考题及答案

成都市二○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

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 隶:属于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

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

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

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

人的告诫与警醒。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

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

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

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

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

①②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

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

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

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

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

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

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

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

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

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

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

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

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

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

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11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

(有删改)

8.第①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9.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答:

10.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4分)

答:

11.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篇十: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二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A卷(共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

禀告(bng) 气冲斗牛(du)

B.涟漪(y) 呐喊(n) 随声附和(hu)

C.胆怯(qi) 逞能(chng) 恪尽职守(k)

D.嶙峋(ln) 发窘(jing) 吹毛求疵(c)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 隶:属于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第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 次的讲究

《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

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晻:昏暗不明。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5.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来源:学科网ZXXK]

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相关热词搜索: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 2015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2014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89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