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6-01-12 09:17: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一: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一: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浩瀚苍穹,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星显现又隐去,天体的运行是那样地有序。在希腊语中,‚宇宙‛的本义就是‚秩序‛。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的和谐现象推广到整个宇宙中,宇宙的和谐有序也产生于数的比例。进入奴隶社会后,希腊哲学家开始用自己的思维结构来代替神话。他们普遍企图寻找一种统摄世界万物的原素或元素。有人把水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有人把火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当做万物的本原。

数怎样成为万物的本原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由一产生二,由一和二产生出各种数目。一是点,二是线,三是面,四是体,从体产生出一切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是对世界做出的形而上的、哲学的解释,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使用‚哲学‛(原意为‚爱智‛)这个术语的人。然而,数本原说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带有神秘色彩,和神话很接近。毕达哥拉斯学派直接宣称数是神,神首先是数。现在刚入小学的学生都知道,前四位数1、2、3、4相加等于10,而这个发现却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惊讶不已,那毕竟是二千五百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0看做玄之又玄的、完满的数。所以,数本原说对世界的解释还是神话学的和宗教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的和谐来解释宇宙的构成和宇宙的美,他们把数学、音乐和天文学结合起来。数是宇宙的本原,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在数的和谐中。他认为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的距离的两倍,金星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的距离的三倍。每个天体也都处在一定的比率中。天体的运行是和谐的,距离越大的天体运动越快,并发出高昂的音调;距离越小的天体运动越慢,并发出浑厚的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的音调组成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宇宙谐音。可以听到、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宇宙,总之,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后来,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中也描述了宇宙的美。根据柏拉图的描绘,在广袤的苍穹中,各种星体有序地、交错地、多层次地做旋转运动。这确实是一幅瑰丽奇妙的图景。亚里士多德看来,宇宙的球体是最美的,它永恒地、匀速地圆周运动也是最美的。宇宙就像一支合唱队。指挥示意开始,合唱队就一齐高歌,有些高音,有些低音由这些不同的音调组成和谐悦耳的曲子。希腊美学家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不是精确的天文学理论,他们对宇宙的描述是诗意的、审美的。对宇宙美的观照是希腊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摘编自凌继尧《美从何处来〃数的和谐》)

1.下列关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他们把音乐的和谐现象推广到宇宙中,从而表达了对宇宙的理解。

B.毕达哥拉学派认为,一生二,同时由一和二产生各种数目;一是点,二是线,三是面,四是体,从体产生出所有形体。

C.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天体运行是和谐有秩序的,能发出高昂音调的天体比能发出浑厚音调的天体体积大,运行速度快。

D.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和谐可以解释宇宙的构成和宇宙的美,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在数的和谐之中,宇宙的本原是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的希腊哲学家把水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有的希腊哲学家把火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有的希腊哲学家把数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B.毕达哥拉斯学派惊讶于前四位致1、2、3、4相加等于10,它们把10看得很神秘,很完美,和神话接近,宣称这就是神。

C.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宇宙美的共同特征是和谐,这种和谐表现为数的和谐、星体的运动和谐。

D.柏拉图描绘的宇宙美是广袤的苍穹中,各种星体有序、交错、多层地旋转运动;亚里士多德描绘的宇宙美是球体永恒、匀速地做圆周运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入奴隶社会后,希腊哲学家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思考宇宙,他们的思维结构已经代替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神话。

B.宇宙是能听到、能看到、能触摸到的,在美学意义上,它是最高的美;宇宙的谐音是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组成和谐的声音。

C.数本原说对世界的解释还是神话学和宗教领域的,这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神苜先是数,数就是神中可以看出。

D.观照宇宙美是希腊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希腊美学家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虽然不是精确的天文学理论,但他们的描述是诗意的、审美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乌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年,帝复征夏国。惠自河南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既入敌境,侦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咸请备不虞,惠曰:‚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数日,我军未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阪而下。惠与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师还,以惠子慈氏奴殁于阵,诏释其罪。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诏冬夏赴行在,参决疑议。清宁二年薨,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立斩以徇 徇:当众宣布号令。

B.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 尚:高攀婚姻。

C.诸将咸请备不虞 虞:料想。

D.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 策:拄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惠英勇善战,军律整肃。他随伯父征伐高丽,全力作战,打败高丽;后来进攻开京,因所辖部队纪律严整,被授官契丹行宫都部署。

B.萧惠洞察时局,战宋首功。萧惠分析辽国与宋国的强弱格局,建议皇帝亲征宋国,自己与大兄弟率大军逼近宋国边境,迫使宋国割地增币请和。

C.萧惠移师西夏,智勇俱废。辽帝征伐西夏,萧惠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黄河南进军,已入敌境,轻敌傲慢,险些被追兵射死。

D.萧惠战败罪重,幸免逃责。他身为驸马都尉,与夏作战,判断战局有误,战败责任重大,但因儿子战死,皇帝下令免去其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乐游春苑:乐游苑,又叫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瞰全城,是时人节日游赏之地。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8.你认为李商隐的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自我悲伤的情怀,发出了“ , ”的感慨。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 , ”两句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技法极为相似,表达情感比较丰富。

(3)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的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语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拉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来有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袄,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出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送给您。‛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俺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送给他……

(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在画家得意时,画家老唐并不喜欢老范,但是在他失意以后,名人们都不理他了,就开始喜欢老范了。

B.小说借“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取”这句话,揭示了唐先生失意之后的社会处境,如精美的烟斗一样乏人问津。

C.“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送给您。”这句话既从正面写出了老范对友谊的执著,又反映了老范儿子像老范一样质朴、自然。

D.“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一句,写出了画家到最后才明白,真正理解他、懂他的,是这个真正追求艺术的老花农。 E.当唐先生听到老范的儿子说老范因肺炎去世时,惊呆了,是由于这消息对于他来说,太过突然了,从感情上有些不能接受。

(2)小说中的老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

(3)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6分)

(4)雕花烟斗的故事,你如何理解其中所含的深刻意蕴?请探究小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分裂者宫崎骏

刘珏欣

宫崎骏这次没有罩在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里。72岁的他穿着白西服,白须白发,只有眉毛还是黑的。9月6日,站在为他退休发布会赶来的六百多名记者前,宫崎骏批评自己:‚之前说过好几次退休,搞得大家都不相信了。‛‚但是这次……‛他表情严肃起来,‚是认真的。‛说完却噗嗤笑出,笑完又不好意思似的,抬手挠了挠头顶的白发。

早在1987年,还是筹备《龙猫》的时候,他便说过自己:一边嚷着要洗手不干,一边转头又与人谈论新的影片策划。‚我自身的分裂也愈加深重。……一边说讨厌专职意识,一边在公司中却仅仅以才能评价别人;我明知要以如今的状况创作优秀的、人性的作品,就必须忍受这非人性的现实,因而又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

分裂感在宫崎骏的身上几乎无处不在。他是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同时也是著名的武器爱好者。童年经历让他曾极度厌恶日本,批评起日本毫不留情,但出国时,他又会视日本的荣辱为己任,一再提醒同行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最后,宫崎骏总能把各种分裂处捏合在一起。当被问到他身上的矛盾之处,他回答:‚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矛盾的人估计也是无趣的人。‛现在,尽管看起来,他似乎已经变成他本人曾期望的‚有着温厚的白发和胡须的老人‛。其实,岁月并没有把他变得心平气和。他说,即使他很努力地想让自己变沉稳,却怎么也办不到。

‚我的内心似乎住着一个我所不知道的‘宫崎骏’。‛他在67岁时写道:‚我是个在诸如凶残的部分或是愤怒、憎恶之类的情绪部分,都比别人强上一倍的人。明明是个偶尔会陷入失控的危险境地的人,却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压抑住这部分,因而甚至被认为是个‘好人’。这和我的真面目是不一样的。‛

在共事近五十年的老朋友高畑勋眼里,宫崎骏‚有孩子气的一面,天真无邪又任性率真,所以会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脸上。可是,却又因为有着比别人多一倍的律己、禁欲意志及羞耻心,所以经常想要加以隐藏,使得表现出的行为显得曲折不可测。‛

给无数人带来美妙童年的宫崎骏自己并没有一个美妙童年,他甚至也没有一个悲惨童年。他的童年以‚好孩子‛的姿态平淡度过。‚在朋友之中,我应该算是颇为开朗的人。但在内心深处,却存在着一个充满极度惶恐与恐惧的自己。‛他记得自己18岁之前,总是躲在房间里乱吼乱叫,看那些描述恨意和不快事物的连环画,一心一意想要忘掉一切。他真的忘掉了。他能记得初次见到蝉的眼睛有多漂亮,也记得螯虾那呈现剪刀形状的大螯有多感人,但是关于自己与他人那时互动的模样,却全部从记忆里消失了。‚所以我后来会制作儿童动画,其实是一种补偿心理。‛宫崎骏后总结:‚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

在准备高考的黑暗季节里,宫崎骏看到了日本首部长篇彩色动画片《白蛇传》。看完电影后,他几乎失魂落魄地晃荡在飘雪的回家路上,蜷缩在桌炉边哭了一整晚,这里面夹杂着考生的抑郁、青春期的惶恐和少年的怀春。正在模仿愤世嫉俗连环画的宫崎骏感觉醍醐灌顶:其实他不想画那些,他渴望自己能够肯定这个世界。

‚人类是无可救药的东西。‛这句母亲的口头禅曾经无数次引发宫崎骏的激辩,但抗议的同时,他又确实因为战败后的丑恶现实感到无地自容。许多年后,宫崎骏与他尊敬的作家堀田善卫和司马辽太郎对谈,听到他们也说出‚人类真是无可救药‛,心情竟轻松了许多。‚如果把它说成一种透彻的虚无主义,或者会招致误解。这是归结于现实主义的说法,并没有否定人类的意思。‛宫崎骏说。按照高畑勋的想象,老去的宫崎骏应该一边感叹‚人类真是无可救药‛,一边泰然自若、寄希望于未来……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9期)

【注】宫崎骏——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其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他在日本动画界占有超重量级的地位,更在全球动画届具有无可替代的声望,迪士尼称他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时代周刊》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宫崎骏执导过12部长篇动画电影,主要有《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白须白发的宫崎骏穿着白西服,而不是那件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这一细节显示出主人公退休的决心和诚意,看来这次是真的要退休了。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二: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理综试题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Na-23;S-32;Cu-64;Br-80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B.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都能进行由单体形成多聚体的反应

C.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2.下图为生物细胞中的某种代谢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后一环节产生的ATP中的能量不可能来自前一环节ATP的分解

C.该过程能产生4分子[ H]

D.该代谢过程也存在于病毒中

3.科学家将“人造基因”导入细菌,合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人造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基因表达的最后场所是核糖体

B.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

C.“人造基因”可能拥有全部的密码子

D.“人造基因”的表达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

4.给离体的神经纤维连接一灵敏电流计,并给予如图所示的适当刺激,图①②③表示电流计 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计指针发生四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①a和图③b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

C.图①b和图③b电极处的膜均处于兴奋状态

D.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①→②→③→①

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激素、呼吸酶、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流感病毒的入侵一定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6.右图表示某人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a)、染色单

体(b)和DNA(c)的数目。此

时期的细胞不可能

A.进行有氧呼吸

B.发生细胞膜内陷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进行基因重组

7.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降低SO2对大气的污染

D.CO、SO2.NO、NO2都是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气体,它们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8.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含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C-H键的数目为2NA

B.S2和S8的混合物共6.4 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C.0.5 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1.5NA

D.含0.2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NA

10.“神十”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舍成聚酯玻璃钢的基

本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l mol乙物质可与2 mol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氢气

C.甲、丙物质都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与乙互为同系物

11.在含有Ag+的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NH4Fe( SO4)2作指示剂,用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已知:(红 色),K =13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边滴定,边摇动溶液,溶液中首先析出AgSCN白色沉淀

B.当溶液出现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C.上述实验可用KC1标准溶液代替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D.滴定时,必须控制溶液的pH,防止Fe3+水解,影响终点的观察

12.已知:99℃时,Kw=1.0×10 -12。在该温度下,测得0. 1mol.L-1Na2:A溶液pH =6,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B.0. 01mol.L1的H2A溶液pH <2

C.体积相等pH =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2A溶液产生的H2多

D.( NH4)2A溶液中存在离子浓度关系:c(A2-)c(NH4+)>c(H+)>c(OH-)

13.右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

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由O2所在的铂电极流出

B.O2所在的铂电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H3CH2OH+3H2O -12e- =2CO2↑+12H+

D.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有关物理学史或物理理论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涉及了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力和惯性

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

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使用的是归纳法

C.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认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称为电磁场,

它具有能量,以有限的速度——光速传播

D.伽利略通过实验和合理的推理提出质量并不是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原因

15.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有精彩而又刺激的解放军战士滑雪的镜头。假设某战士从弧形的雪坡上沿

水平方向飞出后,又落回到倾斜的雪坡上,如图所示,若倾斜的雪坡倾角为θ,战士飞出时的水平速度大小为v0,且他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如果v0不同,该战士落到雪坡时的位置不同,速度方向也不同

B.如果v0。不同,该战士落到雪坡时的位置不同,但空中运动时间相同

C.该战士刚要落到雪坡上时的速度大小是v0 cos

D.该战士在空中经历的时间是2v0tan g

16.在静止的液体中下落的物体由于阻力随物体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最终会达到一个恒定的速

度,称之为收尾速度。一个铁球质量为m,用手将它完全放人足够深的水中后由静止释放,最后铁球的收尾速度为v,若铁球在水中所受浮力保持不变恒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关于该铁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测得它从释放至达到收尾速度所用时间为t,则它下落的位移一定为vt 2

B.若测得它下落高度为h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C.若测得某时刻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此刻它受到的水的阻力为m(a+g)-F

D.若测得它下落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y,则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一定为y t

17.如图所示,滑块以速率v1,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滑行,至某一位置后返回,回到出发点时的速

率变为v2,且v2<v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在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减少,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B.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同

C.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相同

D.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相等

18.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从P点平行直线MN射出的a、b两个带电粒子,

它们从P点射出开始计时到第一次到达直线MN所用的时间相同,到达MN时速度方向与MN的夹角分别为60°和90°,不计重力以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两粒子速度大小之比va:vb为

A.2:1

B. 3:2

C. 4:3

D

19.磁流体发电是一项新兴技术。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之间有一个很强的匀强磁场,将一束含有

大量正、负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沿图中所示方向以一定速度喷人磁场。图中虚线框部分相当于发电机。把两个极板与用电器相连,则

A.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

B.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B到A

C.若只增强磁场,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大

D.若只增大喷人粒子的速度,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大

20.如图所示,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图中外围虚

线),若测得一个极地卫星从北纬3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第一次运行至南纬60°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可看做球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以求出

A.卫星运动的周期

B.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C.卫星质量

D.卫星所受的向心力

21. 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运动,其电势能E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0—x2段是对称的曲线,x2~x3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处电场强度为正值

B.x1、x2、x3处电势1、2、3的关系为123

C.粒子在0~x2段做匀变速运动,x2 ~x3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x2~ x3段是匀强电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一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两实验小组同学分

别采用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

行实验。

①在甲图中,下落物体应选择密度较大的重物;在乙图中,两个重

物的质量关系是:m1.____m2(选填“>”、“=”或“<”);

②若采用图乙的方案进行实验,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频率为50Hz交流电源、刻度尺和 ,

③某次实验所打纸带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

B、C、D点到O点的距离已标出,打点时间间隔为

0. 02 s,则记录C点时,重物速度vc=____m/s;

23.(9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量程为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为0.5A

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

滑动变阻器R’,开关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

所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l时,电压表读数为

Ul;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 ,r= 。 (用I1,I2,Ul,U2及R表示)

24.(12分)一劲度系数k=800 N/m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

12 kg的物体A、B,将它们竖直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将一竖

直向上的变力F作用在A上,使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0 s物体

B刚要离开地面。g =10 m/s2,试求:

(1)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A物体的速度vA;

(2)此过程中物体A重力势能的改变量。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三: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

2015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014年12月27日,随着取自汉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库的水抵达北京,标志着“南水北调” 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完工。每年将有145亿立方米的水基本自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终

到达天津、北京。据此及图l回答1~3题。

1.图1中“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走向变化较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

A.城市 B.交通

C.地形 D.水源

2.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除黄河下游的洪涝威胁

B.工程将使受水区域的环境污染加重

C.能够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有关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话中,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甲同学:对渤海海水进行淡化,满足供水需求

B.乙同学: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开采深层地下水

C.丙同学:逐年增加“南水北调”的水量,以满足需要

D.丁同学: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加注重节约、循环利用

2014年11月21日18:20(当地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楠迪国际机场,开

始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据此及图2回答4—5题。

4.习主席专机抵达楠迪机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为11月21日14: 20 B.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22: 20

C.国际标准时为11月21日10: 20 D.国际标准时为11月20日6:20

5.下列关于斐济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全年各地物体正午日影朝南 D.东北风盛行时岛屿东北部降水多

根据图3回答6—8题。

6.甲乙两地比较,其共同点表现为

A.纬度较高,年温差大,年降水量稀少 B.地势低平,河流航运价值都比较高

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在世界人口分布中都属较稠密地区

7.甲乙两地均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区。有关两地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说法正确

的是

A.甲地常年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

B.乙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热条件好

C.甲地深居内陆,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D.乙地深受海洋影响,冬不冷夏不热,降水量大

8.甲地区某公司将参加在乙地区举办的包括葡萄酒生产设备、流程在内的产品生产展示会, 运输其设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A.土耳其海峡 B.好望角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图4 -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4-2为图4-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 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

10.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11.关于图中甲地、丙地的近地面气温、气压分布状况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下图(图6)表示某省粮食供求状况,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

给曲线。为保障粮食安全,防止谷贱伤农,该省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通常情况下,政府 的选择应当是

A.从点PO到Pl,这有利于扩大粮食生产

B.从点P0到P2,这有利于保护粮农利益

C.从点Pl到PO,这有利于粮食供求平衡

D.从点P2到PO,这有利于抑制粮食需求

13。若央行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

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而降息与 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将在一定

程度上刺激住房市场。你认为这一影响的合理传导顺序是

①住房市场回暖②提升购房者贷款积极性③购房需求释放 ④房贷成本下降

A. 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14。有人说,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职位差距三把“剪刀”,这三把“剪刀”剪掉的是

一些居民的幸福感,剪出的是不公感。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这种情况的是

①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②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iD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 2014年,拥有155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T公司宣布将“走出去”并购买国外知名连锁咖啡

企业,借助收购企业在4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连锁店,一举打入国际餐饮市场,这是目前我

国餐饮企业跨国并购的最大一单。从经济学上看,企业“走出去”并购有利于

A.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B.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

C.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D.拓展国际市场,打造知名品牌

16.针对因雾霾造成的误闯红灯现象,南京市交管部门决定不予处罚。同时,提醒车主在特殊

天气里,要与前方车辆保持车距,缓慢行驶。如果就此拟一个新闻标题,你认为下列最合

适的是

A.以人为本,服务百姓 B.严格立法,尊重民意

C.公正司法,高效便民 D.权责统一,便民利民

17.从提倡高效务实的文风、会风到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从“苍蝇”“老虎”一起打到贯彻“三

严三实”的要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

B.完善执政方式,充分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C.坚持群众观点,积极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

D.践行正确价值观,始终满足公民各项诉求

18.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 订草案)》。在20个月中,草案经历了4次审议,最终定稿。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

方面的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据此可知

①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②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

③政府和企业都是重要的市场主体 ④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9.某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掉古诗引来不少质疑声,有网友感叹,“长大了,我才后悔小时

候没多背几篇古文”,“去中国化”其实是很悲哀的,应该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使它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A.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C.繁荣我国当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D.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0.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

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

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科学家发现,在已知最大的病毒——潘多拉病毒的基因组中,有93%不能追溯到自然界已

知的任何生物演化支系中。而这些独特的基因很可能成为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三个 生命域之外的“第四个生命域”存在的有力证据。这一新发现佐证了

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②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显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旧题新做”、“新题旧做”是一位高三同学总结的做题经验。所谓“旧题新做”就是考试中

遇到以前做过的题,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所谓“新题旧做”就是看上去从没见

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以下哲理最能概括该同学做题经验的是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C.一分为二的方法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 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

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2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

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

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 B.城市建设的变迁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四: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

英 语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

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

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

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 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Mr. Black most probably do?

A. He' s a carpenter.

B. He' s an electrician.

C. He’s a doctor.

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To continue with the work

B. To stop for a break.

C. To go home.

3. What is the woman' s trouble?

A. She is late for the class.

B. She can t find the classroom.

C. She has little chance of getting into that class.

4. When is the dress likely to be ready?

A. Tuesday morning.

B. Tuesday afternoon.

C. Thursday afternoon.

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 hotel. B. At a restaurant. C. At hom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 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 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

至8题。

6. What does the man urge the woman to do?

A. To buy the silk dress.

B. To try on the linen dress.

C. To buy the linen dress.

7. What makes the woman hesitate to get the dress?

A. The extra thickness and the collar.

B. The high price and the tightness.

C. The material and the collar.

8. Wha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buys the dress.

B. The woman refuses to buy the dress.

C. The woman promises to come back for the dres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How many members are there in Adam' s family?

A. Three. B. Four. C. Five.

10. Who does the cooking on Tuesday?

A. David. B. Mum. C. Dad.

11. Who usually does the shopping in the family?

A. Dad and David. B. Adam and David. C. Mum and Adam.

听第 8段材料 ,回答第 12至 14题。

12. Where was the woman yesterday?

A. At home. B. At school. C. At a hospital.

13. When will the speakers have a quiz?

A. Tomorrow. B. On Friday. C. Next Friday.

14. What did the teacher ask the students to do?

A. To review chapter 6.

B.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skills.

C. To read the chapters about the Spanish War.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 15至 17题。

15. What was Alfred Nobel' s nationality?

A. German. B. Swiss. C. Swedish.

16. What do you think of Nobel according to the woman?

A. He was a man of contrasts.

B. He was a knowledgeable man.

C. He was a selfish man.

17. What did Nobel think of his fame?

A. He was very proud of it.

B. He had no interest in it.

C. He thought he deserved it.

听第 10段材料,回答第 18至 20题。

18.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December 15th?

A. The date when Abraham Lincoln passed away.

B. The date when the Civil War ended.

C. The date when the paper is expected.

19. Where did President Lincoln give his famous speech?

A. In Washington D. C.

B. At Gettysburg, Pennsylvania.

C. In Texas University.

20. What will the speaker probably discuss next?

A. The speech by Lincoln.

B. The end of the Civil War.

C.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between the states.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 项涂黑。

A

There was once a lonely girl who longed so much for love. One day while she was walking in the woods she found two starving songbirds. She took them home and put them in a small cage, caring them with love. Luckily, the birds grew strong little by little. Every morning they greeted her with a wonderful song. The girl felt great love for the birds.

One day the girl left the door to the cage open accidentally. The larger and stronger of the two birds flew from the cage. The girl was so frightened that he would fly away. So as he flew close, she grasped him wildly. Her heart felt glad at her success in capturing him. Suddenly, she felt the bird go weak, so she opened her hand and stared in horror at the dead bird. It was her desperate love that had killed him.

She noticed the other bird moving back and forth on the edge of the cage. She could feel his strong desire—needing to fly into the clear, blue sky. Unwillingly, she lifted him from the cage and threw him softly into the air. The lucky bird circled once, twice, three times.

The girl watched delightedly at the bird. Her heart was no longer concerned with her loss. What she

wanted to see was that the bird could fly happily. Suddenly the bird flew closer and landed softly on her shoulder. It sang the sweetest tune that she had ever heard.

Remember, the fastest way to lose love is to hold on it too tight; the best way to keep love is to give it

wings!

21. After the girl found the two birds, she ____.

A. became frightened at once

B. began to treat them badly

C. greeted them happily

D. fed them and raised them

22. Why did the girl grasp the stronger bird wildly?

A. Because the girl disliked the bird any longer

B. Because the bird wanted to fly alone.

C. Because the girl loved the bird deeply.

D. Because the bird intended to find some food.

2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Catch what you can catch on your way to success.

B. 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C.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D.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B

Considering Australia' s size and the fact that early settlements were far apart, Australian society is remarkably homogeneous ( 同种的). Its citizens are fundamentally prosperous and the way of life in the major cities and towns is much the same however many miles divide them. It takes a sharp ear to identify regional accents.

However, there is some difference in lifestyle between city settlers and the country people. Almost is modem, with new buildings reflecting the country' s youth. In contrast, the rural communities tend to be slow-moving and conservative. For many years, Australia was said to have "ridden on the sheep' s back" , a reference to wool being the country' s main money earner. However, it is no longer dominant ( 主宰的) . Much of Australia' s relatively sound economy is now achieved from natural coal and wheat, and by being the largest diamond producer in the world. Newer industries such as tourism and wine making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ustralians are generally friendly and relaxed, with a modest sense of humor.

Yet, contrary to widespread belief, very few Australians have true prisoner origins. Within only one generation of the arrival of the First Fleet in 1788, Australia had become a nation of immigrants. Originally coming almost entirely from the British Isles, today one in three Australians comes from elsewhere. Australia' s liberal postwar immigration policies led to a flowing of survivors from war-torn Europe, most notably Greeks, Italians, Poles and Germans.

The emphasis has shifted in recent years and today the majority of new immigrants are from Southeast Asia. Today Australia is a "mixture of nations" and although some racism exists, it has generally been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and the country is reasonably proud to have one of the most harmonious multicultural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24. 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 by saying "has little more than a passing familiarity with the desert"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 The major popula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sert.

B. The fast-paced cities are just located by the desert.

C. The major population knows little about the desert.

D. The major population is familiar with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desert.

2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pace of life in the cit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untry.

B. One third of people living in Australia come from Europe.

C. The Australian economy is dependent on sheep exports.

D. Most Australians have ancestors who were prisoners.

26. What used to be Australia' s main money earner?

A. Wheat. B. Wool. C. Tourism. D. Diamond.

27.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

A. nothing about Australia' s colonial part in modem cities can be seen by visitors

B. tourism and wine making resulted in fast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only

C. immigrants from Europe have brought racial problems

D. Australia' s recent immigration policy encourages immigrants from Southeast Asia

C

British singer Sarah Brightman began training for a 2015 flight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where she hopes to become the first professional musician to sing from space, the company arranging the trip said on Tuesday.

Brightman, a famed soprano (女高音) who starred in Andrew Lloyd Webber' s "Phantom of the

Opera" , will pay about $ 52 million for a 10-day stay aboard the orbital outpost, Tom Shelley, president of privately owned Space Adventures, said.

Brightman, who will become the eighth privately funded space tourist, is scheduled to fly in September

2015. Her training to fly on a Russian Soyuz capsule began last fall.

Brightman has planned to be the first professional musician to sing from space. But she faces

competition from Lady Gaga, who, according to media reports late last year, intends to be the first when she performs one song in space in early 2015 on a Virgin Galactic flight. Virgin Galactic, part of Richard Branson's Virgin Group, plans to offer suborbital(亚轨道的) space flights.

Brightman said in 2012 that she would travel to the space station, but her plans haven't been

confirmed until now. So far. Space Adventures has arranged for nine private missions to the space station, a $ 100 billion research laboratory that flies about 260 miles above the earth. Microsoft co-founder Charles Simonyi made two trips.

Brightman will be the first private citizen to visit the station since Cirque du Soleil founder Guy

Lalibarte paid about $ 35 million for an 11-day stay in September 2009.

Google co-founder Sergey Brin has an option to fly on the next available Soyuz seat after Brightman,

which most likely will be in 2017, Shelley told Reuters.

28.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praise Brightman.

B. To persuade the readers that Brightman is more famous than Lady Gaga.

C. To instruct the readers how to begin a space flight.

D. To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Brightman.

29. When did Brightman start training for her space travel?

A. Last winter. B. Last autumn.

C. Next spring. D. Next summer.

30. The underlined word "she" in Paragraph 4 refers to ____.

A. Brightman B. Lady Gaga

C. Andrew Lloyd Webber D. Tom Shelley

31. The fifth paragraph is mainly carried out ____.

A. in time order B. in space order

C. by giving examples D. by comparison

D

Some kinds of mental skills naturally decrease as people get older. Yet research seems to show that

some training can improve such skills. A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also appears to that the good effects of training can last for many years after that training has ended.

Researchers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Maryland wanted to learn how long memory and thinking

skills would last in older people who were trained to keep them. The people were part of the ten-year research project. They were taught methods meant to improve their memory, thinking and ability to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五:甘肃省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甘肃省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0510 15:40 ::

甘 肃 省2015届高考模拟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余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倒嚼(dào) 荫庇(yìn) 誓死如归(shì) 力能扛鼎( gāng)

B.胡诌(zōu) 屏弃(bìng) 瞠目结舌(cheng) 供不应求( g6rrg)

C.晕车(yūn) 股肱(gōng) 锐不可当(dāng) 悄无声息(qiǎo)

D.欢谑(xuē) 掮客( qián) 锃光瓦亮(zâng) 飞来横祸(hâ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矢自然的奥秘。

B.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恶运”来临,你想扔下书逃走,可办不到,就像禄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C.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伟大的事业,要靠全国人民长时期地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D.为贫困地区的历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C.甘肃23岁姑娘贾超凤在兰州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中,代表东道主甘肃出战,以2小时35分24秒的成绩在“家门口”摘取全程女子组冠军。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自己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她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4.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进大厅有一面镜子,所有的人只能看到自己。镜子旁边有一句话:只有一个人能打败你: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B.我走进饭店大门就愣住了,这里居然一下子冒出十多个学生来,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他们对我齐声喊道:“老师!早上好。”

C.中国足球的现状和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力显然是不相称的,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足球的“病灶”到底在哪里?现在看来,腐败毫无疑问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D.我国“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3.6

亿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日本想“再超中国”?很难

马成三

随着中国17日公布2015届高考模拟经济统计数据,日本《产经新闻》就“担忧”地表示,中国经济出现“成长钝化”对日本乃至全球经济带来酌影响值得关注。实际上,新年刚过,日本就曾有媒体宣称,随着欧美经济严重衰退,外向型的中国经济今年增速放缓已成必然,日本能趁机一举夺回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对此,笔者认为没有这种可能。

众所周知,经济规模的国际比较,是基于以 美元计算的名义GDP,因此决定赶超的因素除了实际GDP增长率、物价上涨率以外,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实际上,在二战后日本经济赶超欧美国家的过程中,日元升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在1949年到1971年8月实行固定汇率,汇率是l美元兑360日无,到1995年4月升到1美元兑80日元,就是说,1949年至1995年期间,即使日本经济擅长率为零,按美元计算的名义GDP也翻了两番以上。

日本要想依靠日元升值“反超中国”,就必须考虑两国2015届高考模拟的:GI)P增长率物价上涨率和货币升值等诸多相关指标。2015届高考模拟,中日两国的名义GDP之差,已经达到6.9%,去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又都为负数,而中国去年前3个季度的实际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0.4%,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估计全年按美元计算的GDP将比上年增长20%左右。可见,即使 2015届高考模拟中国经济如日本一些媒体所说有所放缓,日本想借机赶上也难度很大。再考虑物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因素,日本想“再超中

国”, 日元对美元汇率2015届高考模拟也需要升值20 010以上,达到l美元兑65日元或更高。

不过,如果日元对美元升值20%以上,日本出口产业将再遭重创,国内产业空心化将进一步加剧,灾后复兴和“出口立国”战略必然更加无 望,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可能童回负数。从中长期看,日本经济已经进入成熟期,严重的“老龄少子化”不但导致劳动力减少,也使国内市场需求萎缩,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因此,日本各个产业现在都希望从中国经济中获益,对中国经济下滑十分担心。可见,指望通过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反超”中国,显然不现实。

不可否认,日本有些人的确依然抱有第二经济大国情结。不过,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属于由过去的“不正常”开始回归到“正常”。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的测算,1820年中国的GDP规模为日本的11倍;即使在鸦片战争后的1870年,中国的GDP规模依然相当于日本的7.5倍。日本上次把中国远远超过的情况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进入全球化时代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把这种“不正常”扳回“正常”,日本要实现逆转,只能寄希望于像以往那样,在历史性发展机遇上占得先机。然而,日本所依赖的生物、节能、信息技术都够不上新科技革命的级别,中国也同样具有抢占先机的能力和意愿。对于需要复苏经济的日本而言,想办法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并积极寻找、培育新兴产业才是当务之急,现在不是纠结于第二经济大国的时候。 (《环球时报》2015届高考模拟1月19日第15版)

5.下列对文中概念和语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成长钝化”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由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 主技术而进入一个经济增长困难期。

B.“以美元计算的名义GDP”是用于“经济规模的国际比较”的一个基本数据,它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人均收入高低,“名义GDP”比另一个国家高,人均收入就比另一个国家高。

C.文中所说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是指日本的人口结构,即日本人口出现的“老龄少子化”现象。

D.“‘不正常’开始回归到‘正常”’是说中国经济规模落后于日本的现象是偶然的,短期的,更多的历史时期应该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大于日本的经济规模。

6.认为日本经济“再超中国”没有可能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增长即使有所放缓,也会高于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日本想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肘赶上中国有很大难度,超过中国更没有可能。

B.日本经济已经进入成熟期,严重的“老龄少子化”不但导致劳动力减少,也使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因此,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对日本而言难度很大。

C.日本经济要再超中国,日元对美元汇率也要升值20%以上,日元升值可刺激物价上涨,拉动经济发展。

D.日本所依赖的生物、节能、信息技术都够不上新科技革命的级别,想“再超中国”就缺少必要的基础。

7.根据上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规模的国际比较,是基于以美元计算的名义GDP,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是决定性的因素。

B.日本要通过日元升值反超中国会带来出口产业的萎缩,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可能重回负数。

C.日本经济已经进入成熟期,严重的“老龄少子化”不但导致劳动力减少,也使国内市场需求萎缩,日本各个产业现在都希望从中国经济中获益,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也是有利的。

D.日本经济想要复苏,必须想办法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并积极寻找、培育新兴产业,而不是一味强调GDP的高低。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lo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 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 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 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日:“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马周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看不起

B.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敦趣:敦促

C.帝高其除 高:抬高

D.管、晏暴君之过 暴:残暴

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六:【2015甘肃二诊 全科】甘肃省2015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甘肃二诊 全科】

甘肃省2015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

试题及答案

语 文 试 题 ..................................................................................................... 1

英 语 试 题 ................................................................................................... 11

数学(文)试题 .............................................................................................. 22

数学(理)试题 .............................................................................................. 33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44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 58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

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浩瀚的苍穹中,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星显现又隐去,天体的运行是那样地有序。在希腊语中,“宇宙”的本义就是“秩序”。毕迭哥拉斯学派把音乐的和谐现象推广到整个宇宙中,宇宙的和谐有序也产生于数的比例。进入奴隶社会后,希腊哲学家开始用自己的思维结

构来代替神话。他们普遍企图寻找一种统摄世界万物的原素或元素。有人把水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有人把火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当做万物的本原。

数怎样成为万物的本原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由一产生二,由一和二产生出各种数目。一是点,二是线,三是面,四是体,从体产生出一切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是对世界做出的形而上的、哲学的解释,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使用“哲学”(原意为“爱智”)这个术语的人。然而,数本原说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带有神秘色彩,和神话很接近。毕达哥拉斯学派直接宣称数是神,神首先是数。现在刚入小学的学生都知道,前四位数l、2、3、4相加等于10,而这个发现却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惊讶不已,那毕竟是二千五百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0看为玄之又玄的、完满的数。所以,数本原说对世界的解释还是神话学的和宗教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的和谐来解释宇宙的构成和宇宙的美,他们把数学、音乐和天文学结合起来。数是宇宙的本原,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在数的和谐中。他认为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两倍,金星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三倍。每个天体也都处在一定的比率中。天体的运行是和谐的,距离越大的天体运动越快,并发出高昂的音调;距离越小的天体运动越慢,并发出浑厚的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的音调组成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宇宙谐音。可以听到、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宇宙,总之,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后来,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中也描述了宇宙的美。根据柏拉图的描绘,在广袤的苍穹中,各种星体有序地、交错地、多层次地做旋转运动。这确实是一幅瑰丽奇妙的图景。亚里士多德看来,宇宙的球体是最美的,它永恒地、匀速地圆周运动也是最美的。宇宙就像一支合唱队。指挥示意开始,合唱队就一齐高歌,有些音高,有些音低,由这些不同的音调组成和谐悦耳的曲子。希腊美学家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不是精确的天文学理论,他们对宇宙的描述是诗意的、审美的。对宇宙美的观照是希腊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摘编自凌继尧《美从何处寻·数的和谐》)

1.下列关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他们把音乐的和谐现象推

广到宇宙中,从而表达了对宇宙的理解。

B.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生二,同时由一和二产生各种数目;一是点,二是线,三

是面,四是体,从体产生出所有形体。

C.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天体运行是和谐有秩序的,能发出高昂音调的天体比能发出

浑厚音调的天体体积大,运行速度快。

D.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和谐可以解释宇宙的构成和宇宙的美,宇宙内的各个天

体处在数的和谐之中,宇宙的本原是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的希腊哲学家把水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有的希腊哲学家把火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有的希腊哲学家把数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B.毕达哥拉斯学派惊讶于前四位数1、2、3、4相加等于10,它们把10看得很神秘,

很完美,和神话接近,宣称这就是神。

C.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宇宙美的共同特征是和谐,这种和谐表

现为数的和谐、星体的运动和谐。

D.柏拉图描绘的宇宙美是广袤的苍穹中,各种星体有序、交错、多层地旋转运动;

亚里士多德描绘的宇宙美是球体永恒、匀速地做圆周运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入奴隶社会后,希腊哲学家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思考宇宙,他们的思维结构已经

代替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神话。

B-宇宙是能听到、能看到、能触摸到的,在美学意义上,它是最高的美;宇宙的谐音

是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组成和谐的声音。

C.数本原说对世界的解释还是神话学和宗教领域的,这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神首

先是数,数就是神中可以看出。

D.观照宇宙美是希腊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希腊美学家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虽然不

是精确的天文学理论,但他们的描述是诗意的、审美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鸟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敞,未可用,弗听。鸟八请以夜斫营,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空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年,帝复征夏国。惠自河南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既入敌境,侦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成请备不虞,惠曰:“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数日,我军未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坂而下。惠与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师还,以惠子慈氏奴殁于阵,诏释其罪。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诏冬夏赴行在,参决疑议。清宁二年薨,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 徇:当众宣布号令。 .

B.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 .

C.诸将咸请备不虞 .

D.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 .尚:高攀婚姻。 虞:料想。 策:拄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

议/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

议/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

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惠英勇善战,军律整肃。他随伯父征伐高丽,全力作战,打败高丽;后来进攻开京,

因所辖部队纪律严整,被授官契丹行官都部署。

B.萧惠洞察时局,战宋首功。萧惠分析辽国与宋国的强弱格局,建议皇帝亲征宋国,自

己与大兄弟率大军逼近宋国边境,迫使宋国割地增币请和。

C.萧惠移师西夏,智勇俱废。辽帝征伐西夏,萧惠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黄河南进军,

已人敌境,轻敌傲慢,险些被迫兵射死。

D.萧惠战败罪重,幸免逃责。他身为驸马都尉,与夏作战,判断战局有误,战败责任重

大,但因儿子战死,皇帝下令免去其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

【注】乐游苑:又叫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瞰全城,是时人节日游赏之

地。

8.你认为李商隐的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自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自我悲伤的情怀,,

___”的感慨。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 ”两句与苏轼的“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技法极为相似,表达情感比较丰富。

(3)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的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的语句

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关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拖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来有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人竞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袄,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出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送给您。”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僚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送给他……

(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在画家得意时,画家老唐并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七: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数学(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z满足z- |z| =3 –i,则z的虚部为 A.1 B.-1 C.i D.-l 2.设全集为U=R,且S={x|x≥1},T={x|x≤3},则ðU(S

T)

A.(一∞,3] B.[1,+) C.(-,1)U[3,+) D.(-∞,1)U(3,+∞)

3.已知向量a,b满足|a|=1,|b| =3,且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相等,

则|a-b|等于 A

B

D.2

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正视图是面积为导

何体 的体积为

A.

9

的半圆,俯视图是正三角形.此几2

2

B

C.

D.

5.已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n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m,

则n,//;②若n⊥,m⊥且m∥n,则//;③若m,n,m//,n//,则∥;④若⊥ ,

 =m且n,n⊥m,则n⊥其中正确命题为

C.③④

D.②③

A.①② B.②④ 6.如图所示的计算机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A.

21 13

- 1 -

13 2121C. 3434D. 21

B.

7.某公司为了对一种新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将该产品按事先拟定的价格进行试销,得到如下

数据:

由表中数据,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 -4x +a.若在这些样本点中任取一点,则它在回归直线右上方的概率为

A.

1 6

1

B.

1 3

1nx

C.

1 2

D.

2 3

8.若x(e,1),a1nx,b( A.c>b>a

12

,ce1n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C.a>b>c

D.b>a>c

B.b>c>a

9.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f(x)=f(x+2),当x∈[3,4)时,f(x)(1og2015888)x2, f(sin l)与f(cos l)的大小关系为

A.f(sin l)<f(cos l) B.f(sin l)=f(cos l) C.f(sin l)>f(cos l) D.不确定

10.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17 >0,S18 <0,则

S1S2

,,a1a2

,

S15

中最大的项为 a15S10

a10

A.

S7

a7

B.

S8

a8

C.

S9

a9

D.

x2y2

11.双曲线C1:221(a0,b0)与抛物线C2:y22px(p0)相交于A,B两点,

ab

公共弦

AB恰过它们的公共焦点F.则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所在区间可能是

A.(



,) 32

B.(



,) 43

C.(



,) D.(0,) 646

1nx2

x2exk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则k的值为 2x

111122

A.e2 B.e C.e2 D. e

eeee

12.已知函数f(x)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一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 2 -

22题一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某商场在庆元宵节促销活动中,对元宵节9时至14时的销售 额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9时至10时 的销售额为2 5万元,则11时至12时的销售额为 万元。

14.直线l:xym0与圆C:x2y24x2y10 相交于

A、B两点,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

n

15.已知等疘数列{an}的首项为1,公差为2,若a12a2aaa5a4a3a34221ana

t.n2对

nN*恒成立,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nx,若在区间[,3]内,函数16.已知函数f(x)满足f(x)2f),当x[1,3],f(x)1

g(x)f(x)ax与x轴有3个不同有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向

1

x13

m(A),n(2sinA,cos2A),且mn。

(I)求角A的大小; (Ⅱ)如果a=3,求△ABC周长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 Ⅳ

如图,正方形ADMN与矩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 =2AD =6.

(I)若AE=EB的中点,求证:BM∥平面NDE; (Ⅱ)若BE =2EA,求三棱锥M-DEN的体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媒体对“男女同龄退休”这一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民意调查,下表是在某单位得到的数据

(人数):

(I)判断是否有99. 5%的把握认为赞同“男女同龄退休”与性别有关? (Ⅱ)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赞同“男女同龄退休”的人员中随机抽取6人作迸一步调查分析,将这6

人作为一个样本,从中任选2人,求恰有1名男士和1名女士的概率,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

- 3 -

n(adbc)2

(参考公式:K,其中nabcd)

(ab)(cd)(ac)(bd)

2

20.(本小题满分12分)

1x2y2

椭圆C:221(ab0)的离心率e,原点到过椭圆右焦点F且斜率是1的直线l

2ab

的距离为

. 2

(I)求椭圆C的方程;

(II)已知A、B为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作不平行于坐标轴且不经过右焦点F的割线PQ,

若满足∠AFP=∠BFQ,求证:割线PQ恒经过一定点.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曲线f(x)

1nxkx

在点(1,f(1))处的切线与y轴垂直,F(x)xef'(x). x

e

2

(I)求k的值和F(x)的单调区间;

(II)已知函数g(x)x2ax(a为正实数),若对于任意x2 [O,1],总存在x1(0,) 使得g(x2)<F(x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请从下面所给的22、23、24三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

对应的

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题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

题评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ABC为圆的内接三角形,AB =AC,BD为圆的弦,且 AC∥BD.过A作圆的切线与DB

的延长线交于点F,AD与 BC交于点E

(I)求证:四边形ACBF为平行四边形; (n)若

BD =3求线段BE的长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取相同

的长度单位.已知圆C的参数方程是

x2cos,

,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是(为参数)

y12sin,

2cossin6.

- 4 -

(I)求圆C的极坐标方程;

(n)过圆C上任意一点P作与l夹角为45°的直线,交l于点Q,求|PQ|的最大值与最小

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2xm|3x,m0. (I)当m=3时,求不等式f(x)≤1-2x的解集;

(Ⅱ)若不等式f(x)≤0的解集包含{x|x≥1},求m的取值范围.

- 5 -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八: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理综试题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Na-23;S-32;Cu-64;Br-80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B.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都能进行由单体形成多聚体的反应

C.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2.下图为生物细胞中的某种代谢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后一环节产生的ATP中的能量不可能来自前一环节ATP的分解

C.该过程能产生4分子[ H]

D.该代谢过程也存在于病毒中

3.科学家将“人造基因”导入细菌,合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人造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基因表达的最后场所是核糖体

B.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

C.“人造基因”可能拥有全部的密码子

D.“人造基因”的表达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

4.给离体的神经纤维连接一灵敏电流计,并给予如图所示的适当刺激,图①②③表示电流计

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计指针发生四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①a和图③b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

C.图①b和图③b电极处的膜均处于兴奋状态

D.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①→②→③→①

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激素、呼吸酶、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流感病毒的入侵一定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6.右图表示某人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a)、染色单

体(b)和DNA(c)的数目。此

时期的细胞不可能

A.进行有氧呼吸

B.发生细胞膜内陷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进行基因重组

7.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降低SO2对大气的污染

D.CO、SO2.NO、NO2都是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气体,它们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8.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含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C-H键的数目为2NA

B.S2和S8的混合物共6.4 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C.0.5 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1.5NA

D.含0.2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NA

10.“神十”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舍成聚酯玻璃钢的基

本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l mol乙物质可与2 mol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氢气

C.甲、丙物质都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与乙互为同系物

11.在含有Ag+的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NH4Fe( SO4)2作指示剂,用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已知:(红 色),K =13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边滴定,边摇动溶液,溶液中首先析出AgSCN白色沉淀

B.当溶液出现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C.上述实验可用KC1标准溶液代替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D.滴定时,必须控制溶液的pH,防止Fe3+水解,影响终点的观察

12.已知:99℃时,Kw=1.0×10 -12。在该温度下,测得0. 1mol.L-1Na2:A溶液pH =6,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B.0. 01mol.L1的H2A溶液pH <2

C.体积相等pH =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2A溶液产生的H2多

D.( NH4)2A溶液中存在离子浓度关系:c(A2-)c(NH4+)>c(H+)>c(OH-)

13.右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

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由O2所在的铂电极流出

B.O2所在的铂电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H3CH2OH+3H2O -12e- =2CO2↑+12H+

D.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有关物理学史或物理理论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涉及了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力和惯性

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

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使用的是归纳法

C.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认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称为电磁场,

它具有能量,以有限的速度——光速传播

D.伽利略通过实验和合理的推理提出质量并不是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原因

15.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有精彩而又刺激的解放军战士滑雪的镜头。假设某战士从弧形的雪坡上沿

水平方向飞出后,又落回到倾斜的雪坡上,如图所示,若倾斜的雪坡倾角为θ,战士飞出时的水

平速度大小为v0,且他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如果v0不同,该战士落到雪坡时的位置不同,速度方向也不同

B.如果v0。不同,该战士落到雪坡时的位置不同,但空中运动时间相同

C.该战士刚要落到雪坡上时的速度大小是

D.该战士在空中经历的时间是v0 cos2v0tan g

16.在静止的液体中下落的物体由于阻力随物体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最终会达到一个恒定的速

度,称之为收尾速度。一个铁球质量为m,用手将它完全放人足够深的水中后由静止释放,最后铁球的收尾速度为v,若铁球在水中所受浮力保持不变恒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关于该铁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测得它从释放至达到收尾速度所用时间为t,则它下落的位移一定为vt 2

B.若测得它下落高度为h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C.若测得某时刻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此刻它受到的水的阻力为m(a+g)-F

D.若测得它下落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y,则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一定为y t

17.如图所示,滑块以速率v1,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滑行,至某一位置后返回,回到出发点时的速

率变为v2,且v2<v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在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减少,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B.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同

C.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相同

D.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相等

18.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从P点平行直线MN射出的a、b两个带电粒子,

它们从P点射出开始计时到第一次到达直线MN所用的时间相同,到达MN时速度方向与MN的夹角分别为60°和90°,不计重力以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两粒子速度大小之比va:vb为

A.2:1

B. 3:2

C. 4:3

D

19.磁流体发电是一项新兴技术。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之间有一个很强的匀强磁场,将一束含有

大量正、负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沿图中所示方向以一定速度喷人磁场。图中虚线框部分相当于发电机。把两个极板与用电器相连,则

A.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

B.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B到A

C.若只增强磁场,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大

D.若只增大喷人粒子的速度,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大

20.如图所示,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图中外围虚

线),若测得一个极地卫星从北纬3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第一次运行至

南纬60°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可看做球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以求出

A.卫星运动的周期

B.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C.卫星质量

D.卫星所受的向心力

21. 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运动,其电势能E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0—x2段是对称的曲线,x2~x3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处电场强度为正值

B.x1、x2、x3处电势1、2、3的关系为123

C.粒子在0~x2段做匀变速运动,x2 ~x3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x2~ x3段是匀强电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一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两实验小组同学分

别采用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

行实验。

①在甲图中,下落物体应选择密度较大的重物;在乙图中,两个重

物的质量关系是:m1.____m2(选填“>”、“=”或“<”);

②若采用图乙的方案进行实验,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频率为50Hz交流电源、刻度尺和 ,

③某次实验所打纸带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

B、C、D点到O点的距离已标出,打点时间间隔为

0. 02 s,则记录C点时,重物速度vc=____m/s;

23.(9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量程为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为0.5A

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

滑动变阻器R’,开关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

所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l时,电压表读数为

Ul;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 ,r= 。 (用I1,I2,Ul,U2及R表示)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九: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Na-23;S-32;Cu-64;Br-80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7.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降低SO2对大气的污染

D.CO、SO2.NO、NO2都是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气体,它们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8.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含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C-H键的数目为2NA

B.S2和S8的混合物共6.4 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C.0.5 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1.5NA

D.含0.2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NA

10.“神十”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合成聚酯玻璃钢的基

本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l mol乙物质可与2 mol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氢气

C.甲、丙物质都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与乙互为同系物

11.在含有Ag+的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NH4Fe( SO4)2作指示剂,用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已知:(红 色),K =13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边滴定,边摇动溶液,溶液中首先析出AgSCN白色沉淀

B.当溶液出现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C.上述实验可用KC1标准溶液代替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D.滴定时,必须控制溶液的pH,防止Fe3+水解,影响终点的观察

12.已知:99℃时,Kw=1.0×10 -12。在该温度下,测得0. 1mol.L-1Na2:A溶液pH =6,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B.0. 01mol.L1的H2A溶液pH <2

C.体积相等pH =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2A溶液产生的H2多

D.( NH4)2A溶液中存在离子浓度关系:c(A2-)c(NH4+)>c(H+)>c(OH-)

13.右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

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由O2所在的铂电极流出

B.O2所在的铂电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H3CH2OH+3H2O -12e- =2CO2↑+12H+

D.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26.(14分)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之一。

(1)硫酸工厂的酸性废水中砷(As)元素(主要以H3AsO3形式存在)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某

工厂采用化学沉降法处理含砷废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已知砷是氮的同族元素,比氮原子多2个电子层,砷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

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 (填“强”或“弱”)。

②工业上采用硫化法(通常用硫化钠)去除废水中的砷,生成物为难溶性的三硫化二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电镀厂的废水中含有的CN-有剧毒,需要处理加以排放。

①已知HCN为一元弱酸,则NaCN溶液的7(填“>”、“=”或“<”)。

 ②处理含CN -废水的方法之一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N -被氧气氧化成HCO3,同时生成NH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电渗析法处理厨房垃圾发酵液,同时得到乳酸的原

理如右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A表示

乳酸根离子)。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的反应原理如下

: 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请回

答下列问题:

(1)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填字母) a.圆底烧瓶 b.量筒

c.温度计 d.普通漏斗

(2)制备实验中常采用80%的硫酸而不用98%的浓硫酸,其主要原因是。

(3)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

(4)将制得的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依次加入NaHSO3溶液和水,振荡、静置后,1-溴丁烷在 (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加入NaHSO3溶液的目的是 。

(5)将实验(4)所得的1-溴丁烷粗产品干燥后,进行操作,即可得到纯净的1-溴丁烷。

(6)某实验小组在制取1-溴丁烷的实验中所取1-丁醇(CH3CH2CH2CH2OH)7.4 g.NaBr13.0 g,最终制得1-溴丁烷9.6 g,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 。(保留2位有效数字)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七水硫酸镁( MgSO4.7H2O)在印染、造纸和医药等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化工厂生产硼砂的废渣——硼镁泥可制取七水硫酸镁。硼镁泥的主要成分是MgCO3,还含有其他杂质(MgO、S1O2 、Fe2O3、FeO、CaO、Al2O3、MnO等)。

表1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

Ph

表2 两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l00g水)

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根据以上流程图并参考表格pH和溶解度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硼镁泥加入浓硫酸时,Fe0发生的变化是

a.被钝化 b.被氧化 c.被溶解

(2)过滤I的滤液中加入硼镁泥,调节溶液的pH =5—6,再加入NaClO溶液加热煮沸,其目的有:①将溶液中的Mn2+氧化成MnO2,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② ,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沉淀B中除MnO2、S1O2外还含有 、 等物质(填化学式)。

(4)沉淀C的化学式是,过滤III需趁热过滤的理由是。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G、Q、R、T七种元素,核电荷数均小于36。已知X的一种1:2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且所有原子共平面;Z的L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Q原子s能级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G为金属元素;R单质是制造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材料;T位于周期表的ds区,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1)Y原子核外共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T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2)由X、Y、Z形成的离子ZXY -与XZ2互为等电子体,则ZXY -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3)Z与R能形成化合物甲,1mol甲中含共价键,甲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物的分子空

间构型分别为 。

(4)G、Q、R氟化物的熔点如下表,造成熔点差异的原因为

(5)向T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至过量,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T和Y形成的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Y离子的配位数

是a cm,密度为b g.cm-3,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用含a、b的

式子表示)。

38.[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已知:①在稀碱溶液中,溴苯难发生水解

现有分子式为C10H10O2Br2的芳香族化合物X,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吸收峰的面积比为1:2:6: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述一系列反应,红外光谱表明B分子中只含有C=O键和C-H键,C可以发生银镜反应;E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能与浓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B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与D都含有醛基

b.B与葡萄糖、蔗糖的最简式均相同

c.B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羧酸

d.B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e.l mol B与银氨溶液反应最多能生成2 mol Ag

(2) F→H的反应类型是

(3)I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X与足量稀NaOH溶液共热: .

②F→G的化学方程式:。

(5)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苯环上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氢

b.不发生水解反应

c.遇FeCl3溶液不显色

d.1mol E最多能分别与Imol NaOH和2mol Na反应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篇十: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 生物试题

1.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B.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都能进行由单体形成多聚体的反应

C.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2.下图为生物细胞中的某种代谢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后一环节产生的ATP中的能量不可能来自前一环节ATP的分解

C.该过程能产生4分子[ H]

D.该代谢过程也存在于病毒中

3.科学家将“人造基因”导入细菌,合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人造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表达的最后场所是核糖体

B.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

C.“人造基因”可能拥有全部的密码子

D.“人造基因”的表达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

4.给离体的神经纤维连接一灵敏电流计,并给予如图所示的适当刺激,图①②③表示电流计 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计指针发生四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①a和图③b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

C.图①b和图③b电极处的膜均处于兴奋状态

D.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①→②→③→①

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激素、呼吸酶、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流感病毒的入侵一定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6.右图表示某人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a)、染色单

体(b)和DNA(c)的数目。此

时期的细胞不可能

A.进行有氧呼吸

B.发生细胞膜内陷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进行基因重组

29.(10分)某研究者对某一大豆新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开展研究,首先将大豆种子 置于水分(蒸馏水)、通气、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重量变化, 结果如甲图所示。再选取该大豆幼苗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并测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 度变化的曲线图,结果如乙图所示,请据图分析:

(1)如甲图所示,实验小组在第4天测得种子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之比为1:3,此时大豆细胞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值为 _;6天后种子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第 天,大豆的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大致相当。

(2)据乙图推测,该植物的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温室

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适温度为____℃左右。

(3)乙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 。B、D点时植物光合作 用制造的有机物____(大于/小于/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图中 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30.(9分)下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抗体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1)途径①注射的是注射的是。

(2)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当人体受到外

伤时,如果伤口大而浅则不宜被感染,伤口小而深则易

被感染,由此可以判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呼吸方式是

(3)正常情况下,途径②的曲线在7天后逐渐下降,这与

(4)如果半年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内,则与上图相比,

此人体内抗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 。该过程浆细胞大量增殖的原因除B细胞转化之外, 还主要与迅速增殖转化有关。

31.(9分)下图为甘肃省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若图中的

“→”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发生的过程有

(填序号)。

(2)草原的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属于

草原群落的 采用。草原上的植被能防 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3)草原连年遭受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从而加速土地荒漠化。停止放 牧后的草原能逐渐恢复生机,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

32.(11分)果蝇的翅形、体色和眼色(红眼和白眼)是三对相对性状。翻翅和正常翅(A、a)的 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灰体(B)对黑檀体(b)为显性且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请根据下面 的信息回答:

(1)现用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做了下表中的杂交实验:

据表可知,正常翅为= 2:1现象的原因是____。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 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依据上表组合二的

实验结果,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 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的比例为____。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白 眼灰体雄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黑檀体,则F1雌果蝇中白眼灰体的 概率为__ __;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bbXrXr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

甘肃省甘谷县的辣椒名扬四海,而辣椒素是辣椒果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 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 过程。

(2)图中所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应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还需要添加多 种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 题,可发生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阶段,所以培养基配制完成后要进行 植体进行___ _。

(3)辣椒素是一种斥水亲脂、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可以采用 法提取辣椒素,该方法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干燥,再用酒精、丙酮等浸泡,并利用 加热方法加热,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

通过过滤获得滤液,若要获得辣椒素结晶,还需再对滤液加热蒸发出有机溶剂,这时可 以直接使用 装置进行。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英国纯血马是世界顶级马术比赛的常用马种,但其数量少,生育力低。通过现代科技手 段,可以实现优质马的快速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

人工培育至减数____时,才具有与精子受精的能力;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次级卵母细胞和____。

(2)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

(3)为取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在胚胎发育的

(4)随着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将纯血马的移入其他马的。 细胞中,将其激活并发育成胚胎,植入代孕母马体内。为保证胚胎移植的成功,胚胎的 供体和受体应保持____。

(5)把含有某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培育成为一匹优质马还需要用到的技术有:, 。(至少写出两种)


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相关热词搜索:2014甘肃省一诊断 讲述甘肃省高三十六班 甘肃省造价师考试试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甘肃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77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