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评价邓稼先500字

评价邓稼先500字

2016-05-11 12:02:1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评价邓稼先500字(共5篇)邓稼先评价手册答案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

邓稼先评价手册答案
评价邓稼先500字(一)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回答者:chenpc6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6 20:40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
评价邓稼先500字(二)

《邓稼先》教学实录

(该课例为宝鸡市2014年“课改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公开观摩课例,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7-8期B) 田 玲/执教并整理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屏显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

生(齐):杨振宁,邓稼先。

师: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

生1: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2: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们研制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3:我补充一下,中央军委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师:何谓“两弹一星”?

生4:“两弹”就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师: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杰出,认识他们很荣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起去追忆他的挚友——邓稼先。(板书课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去解读文本,理清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屏显学习目标)

二、浏览阅读,把握“诗眼”。

师:如果把这篇散文看成一部壮美的“史诗”,那么小标题就是它的“诗眼”。请同学们运用浏览的方法,看看本文的六个小标题,说说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屏显学法指导:浏览法,就是大略地看一看,把握大致的内容)

生5:小标题一是说历史,二是荣誉称号,三是两位科学家,四是两种情感,五是邓稼先的话,六是杨振宁的评价。

师:你不但浏览的速度很快,而且很善于总结。那么,这六个小标题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呢?【评价邓稼先500字】

生6:我认为第一部分是在对比历史,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是两段完全不同的历史;第三部分是在对比人物了,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科学家。

师:发现对比,而且有理有据,发言很有条理,说明你预习读得很到位。谁还有发现? 生7:二、五、六部分的小标题都是引用,二是引用张爱萍将军的赞语,五是引用邓稼先的话,六是引用杨振宁唁电里的评价。

师:举一反三,善于归类,了不起。

生8:第四部分和其它的都不同,我觉得是在质疑,或者说是一种疑惑。因为这部分结尾杨振宁说想不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情感。

师:对呀,因为想不清楚,所以才发出疑问嘛。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三种拟写小标题的方法呢!谁来写在黑板上?

生9(板书):对比 引用 质疑

三、速读全文,理清思路。

师:学以致用,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这三种方法,小组群策群力,给六个部分重新拟写一组小标题呢?要求每个标题使用两个四字词。有不小的难度呢! 生(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可以!没问题!

师:那老师就拭目以待,不过老师是个急性子,所以请大家使用速读的方法来完成。(屏显方法指导:速读法,就是以每分钟500-1000字的速度进行快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筛选,抓住关键词句,提炼生成。)

生9:我们组的标题依次是:对比历史,引出稼先;两弹“元勋”,当之无愧;巅峰对比,凸显稼先;打破谣言,情感震荡;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忠诚纯正,永恒骄傲。

师:你们掌握了速读的精髓,快速抓关键词,就生成了这一组凝练的小标题。而且你使用“依次”,让语言更凝练。其他组分享时如果雷同的就不重复了。请你把你们拟写的标题工整地写在黑板上。(生板书)

生10:我们组对三四五部分拟写得更胜一筹。依次是:对比凸显,稼先至纯;澄清谣言,自强不息;环境艰险,身先士卒。

师:能不能说说更胜一筹,那胜出的“一筹”体现在哪里?

生10:第三部分,我们凸显了邓稼先“纯”的品质;第四部分,“澄清”比“打破”更恰当,而且这件事体现的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靠自己研究的,没有借助外来力量;第五部分我们强调了戈壁滩的恶劣环境。(生鼓掌)

师:掌声响起来,只为你精彩!确实更胜一筹! 请你将修改后的标题工整地写在黑板上!(生鼓掌)大家发现我们在拟写小标题的时候除了运用上面发现的三种方法外,还多了什么特点?

生4:工整对仗!

师:请你将“对仗”写在黑板上。(生板书)方法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板书:方法 实践)

生11:我们觉得第一部分用“对比历史,推出稼先”更好,“推出”更具力量!

师:有道理。(板书)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先对比历史?请大家朗读这段中国任人宰割的百年历史。

生(齐读):一百年以前„„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师:同学们刚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的?

生12:悲愤!

生13:屈辱!

师:是的。所以,中国人民要摆脱屈辱,开创新纪元。请同学们朗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部分,读出扬眉吐气!

(生齐读。)

师:读得很有气势。为什么在推出邓稼先之前要对比历史?

生14:突出他的贡献巨大。刚才我们拟写的小标题就是“巨大转变,来自稼先”。

师:必须给你点赞!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国庆阅兵式不仅仅是庆祝祖国生日,也是在展示军事力量,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邓稼先正是在国防武器的尖端领域创造了奇迹。

师:如果说对比历史是为了突出在巨大转变中邓稼先的贡献,那么对比他和奥本海默,意在何为呢?

生15:表现他的忠厚平实,他是最具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生16:我觉得杨振宁也是想说明美国和中国的社会背景不同,邓稼先的品质特别适合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师:有见地!大家想想看,倘使奥本海默在中国,可以在文革时期领导成功氢弹研制么? 生17:不可能。他锋芒毕露,早都被工宣队和军宣队关牛棚批斗了。

师:有道理。拔尖的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常打断别人的报告。你欣赏这种做法么?

生18:欣赏。这才是学术自由的体现,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他也不敢如此。不过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师:为什么?

生18:老师会生气啊,专家会罢讲啊!(学生笑)

师:这就是中国讲究礼仪尊卑,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中庸之道。

生19:其实我不欣赏他的这种做法。有问题下来再讨论嘛,当众打断别人多没礼貌的,也不尊重老师,没有老师的指导,他怎么会取得巨大成绩呢?

师:也对。我们爱真理,但我们更尊重别人。我想,也正是因为尊重别人,朴实无私,邓稼先才能在文革中说服同事,成功研制氢弹。

【评价邓稼先500字】

四、精读品评,领悟崇高。

师:“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之无愧。在好友杨振宁眼里,他是怎样一个人?大家都是怎么评价邓稼先的?请同学们从第二部分筛选出评价。

生20:这一部分概述了邓稼先的生平,最后两段是对他的评价。

师:让我们一起读赞语,热情赞美邓稼先吧!(师生齐读)

生21:我觉得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有一个前后照应。“两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和屈辱的一百年任人宰割相照应。

师:你很善于发现特点。让我们一起欢欣鼓舞地记住“两弹”爆炸的日子,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新生的日子!

(生齐读:1964年„„)

生22:老师,我想给大家补充一下,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的。 师:这下“两弹一星”就齐全了,请同学们将这个重要的日子记录在书上。

师:其它部分还有没有对邓稼先评价的语段?请朗读分享。

生23:第三部分: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生24:第六部分唁电中的话均是评价:稼先为人忠诚纯正„„

师:走近名人,就是走进不朽的乐章;走近名人,就是走进纯洁的心灵;走近名人,就是走近崇高的理想。请同学们精读这些评价,尝试用多种形式品评邓稼先的崇高品格。(屏显方法指导:精读法,就是对文本中的经典语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品味。就本文而言,就是提炼人物灵魂精髓,聚焦人物身上的亮点,评出人物的特点。品评形式:(1)深情朗读文中赞美句段(2)提炼词语评价(3)写对联 (4)拟颁奖词等)

生25:我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两弹蘑菇云升腾举国欢庆”,下联“稼先核武器成功世界瞩目”,横批是“两弹元勋”。

生26:他的对联很霸气,我的颁奖词也不赖:戈壁滩风沙呼啸,你置生死于度外;文革斗争复杂,你忠厚平实无私创造奇迹;美国谣言见诸报端,你澄清谣言自强不息。你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两弹元勋,邓稼先,你当之无愧!

师:立足人物,各有千秋!

生27:我精读了一二部分,拟写了一副对联:两弹雪洗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横批:民族英雄。

生28:我精读了第二部分,也写了副对联: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横批:国之栋梁。

师:我们需要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国之栋梁。你们的理解和工整的对联让老师看到国家的新希望!(生板书对联)

生29:我精读了第三部分,写了首小诗:奥本稼先本不同,拔尖人物两极端。锋芒毕露美

国喜,忠厚平实中华爱!题目:截然不同。

师:通俗易懂的小诗,虽然不讲韵律,但抓住了对比,很不错哦!同学喜,老师爱!(学生笑)

生30:我用第三人称给邓稼先写了颁奖词:他在苍凉大漠中用蘑菇云的升腾吼出雄狮的愤怒,他用“两弹”让中华民族昂首挺立在世界东方。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评价邓稼先500字】

师:用词精准,高度评价,未来的民族脊梁就在你们中间!

生31:我想给大家朗读一下我心目中的邓稼先,来自课文,做了一点变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气质朴实,“纯”字最能代表他的品质。为了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鲜为人知的他,是璀璨的民族之星!(声情并茂,学生鼓掌) 师:是啊,鲜为人知是研究工作保密的需要,尽管邓稼先不像歌星影星那样家喻户晓,但是,他为祖国的巨变奠基,在蓬断草枯的戈壁滩奋战,让我们深入戈壁,深入了解这颗民族之星艰苦的奉献!请同学们默读《吊古战场文》,看看这是怎样的实验环境。

生32:苍凉。

生33:人迹罕至。

生34:荒无人烟。

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情感朗读?

生35:悲壮!

师:请你给同学们做个示范。

(生35大声朗读。)

师:让我们像他一样读出苍凉悲壮来!

(生齐读。)

五、小结全文,启发感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正因为有一批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我们的五星红旗才能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播放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片尾曲《中国男儿》视频)!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他们!(屏显。聆听昂扬向上的歌曲,感受大漠苍凉,认识我国的“两弹一星”)

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一起追随这样的“星”,(画一颗星笼罩课题)宣扬他们的丰功伟绩,让他们家喻户晓,成为我们人生的启明星!(下课)

邓稼先
评价邓稼先500字(三)

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接触并认识“人物散文”这类文章。

2、学习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能力目标:品读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流溢的丰富情感。

情感目标:了解邓稼先,学习其为国自强独立而献身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学习其为国自强独立而献身的爱国精神。

2、学习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传统文化孕育邓,而邓又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这一主题。

【评价邓稼先500字】

2、品读本文朴实的语言饱深厚的情感的特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学习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今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很多,不断的向人们讲述那段苦难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终于获得了独立自强,能力和平地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学习,那是无数英雄努力奉献的结果。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位长期鲜为人知,却为祖国做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就是邓稼先。

二、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两弹元勋”由于所做事关国家机密,长期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三、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四、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你觉得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简析:邓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有高度奉献精神的一位科学家。

2、初读课文后,你能简单对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做一点介绍吗?应该主要抓文章的哪一部分?

3、初读课文后,你能说一说作者和邓稼先的关系吗?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这一点?

简析:文章第三部分第一段交待了作者和邓稼先是有50年友谊的朋友。文中“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六部分”都有所体现,文中称邓稼先为“稼先”,给邓夫人发电报等地方都能体现。做一点补充:二者都是安徽人,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邓父和杨父都是清华大学教授,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又是比邻而居,两人自小在弹玻璃球,赛爬树的玩耍长大。后一起进入北平崇德中学读书。抗战时又都在西南联大求学。48年一同赴美留学,同住一间宿舍。50年26岁的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证书七天后回国,而杨留在了美国。此后,杨回国访问,二人也总会见面叙旧,友谊不断。

4、1986年,邓稼先由于在核试验中受辐射感染而患癌症病逝。该文写于1993年,是一篇怀恋纪念好友的散文。从文中你能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吗?

简析:流露着作者对挚友的怀念思恋及无限崇敬之情。(暂不做太多分析点

至为止)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通读全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简析:1、追述历史背景,引出邓稼先。

2、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3、写邓稼先崇高的人格(与奥本海墨相比)。

4、作者获悉中国独立完成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后为朋友为祖国而骄傲。

5、写邓稼先坚守戈壁荒漠,献身核武器发展事业。

6、总体评价:邓稼先的崇高精神,巨大贡献,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整体把握全文

1、全文六个部分可归纳为几个层次? 简析:三个层次。

2、读完全文,邓稼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简析:巨大的贡献和奉献精神

3、思考一下各部分之间有怎样式联系?

4、板书(结构)

(一)(1)引出“稼先”

巨大贡献(2): 侧面表现(4)

(二) 追忆“稼先” (结果)

崇高人格(3): 传统文化的孕育

(内因) (根源)

奉献精神(2) (原因)

具体表现(5) (外在)

(三)(6)评价“稼先”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邓稼先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邓的事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详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品读第一部分

(1)读完第一部分你觉得邓是一个什么的人?

简析:1、他是一位科学家。

2、他是一位英雄人物,为国家独立民族自立做出巨大贡献,有重大历史意义。

3、他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2)文章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及巨大转变?

简析:其作用是突出邓稼先所做贡献的巨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读第二部分。

(1)试着列一张邓稼先生平年表,以对邓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

简析:这一环节可以略去。

(2)介绍生平经历中重点突出了什么?

简析:1、突出了他的巨大贡献:两弹元勋,核武器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突出了他的奉献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这一部分是一篇典范的人物小传,可模仿为自己的祖辈父辈写一篇小传。 简析:小传中应有“清楚的生平经历,突出的人生业绩,恰当的评价定位”,当然事先需做一番调查搜集资料的准备。

三、品读第三部分。

(1)读完这一部分,你认为邓稼先的崇高人格有哪些?

简析:谦逊谈泊,真诚坦白,忠厚朴实。

(2)结合全文,你还可以有哪些补充?

简析: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如学成归国,献身国防。

(3)作者写奥本海墨的目的是什么?重点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及最后一段的议论。

简析:以奥本海墨的锋芒毕露,张扬个性,来突出赞扬邓稼先的“谦逊谈泊,真诚坦白, 忠厚朴实”,而这些又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孕育的结果。文章接着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些美德在他实际领导工作中所起的帮助作用。从而结出这样的结论:只有中华文化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杰出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能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作者探讨了邓稼先成功的根源,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这一部分与前边内容的联系?

简析:这是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内在原因,根源所在。

四、品读第四部分。

(1)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主要事件。

简析:作者获悉中国独立完成原子弹的设计制造而感动。(与前边有所重复) (2)写这一部分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简析:作者为祖国挚友而骄傲自豪,从侧面说明邓稼先贡献的巨大,意义的非凡,感人至深。

五、品读第五部分。

(1)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简析:具体写了邓稼先工作于戈壁荒漠的艰险;突出邓稼先超凡的直觉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写邓稼先不避危险,坚守在核武品试验第一线;这一部分是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集中突出地表现了他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说一说《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简析:突出了荒漠戈壁的荒凉,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献身精神。

(3)说一说引用五四时代歌曲的作用?

简析:既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碎首黄尘,燕然勒功”,也是对他的高度赞美,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奇丈夫”。

六、品读第六部分。

这一部分作者着重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两者有怎样的联系?

简析:着重从“巨大的贡献和无私的精神”和“正确的人生目标,坚守的理想信念”这 两方面进行评价。邓稼先的贡献和精神获得永恒的价值,永远为人们所缅怀,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就是国为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目标(方向)”。

七、文章主旨:文章追忆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赞颂了其为民族为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阐明了

“中华文化孕育了邓稼先这样的杰出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杰出人物才能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八、小结

1、文章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2、文章语言朴实却饱含真挚的感情。

九、布置作业。

1、进一步查找资料了解邓稼先的事迹。

2、模仿第二部分写一篇人物小传。

板书详案:

(一)(1)引出“稼先”:突出其巨大贡献。

(二) 追忆“稼先”:崇敬怀念

巨大贡献:两弹元勋 独立完成

伟大功绩 感人至深(4)

(结果) 重大意义:摆脱危机 侧面表现

谦逊谈泊 真诚坦白

生平经历 崇高人格 忠厚朴实 传统文化孕育(3

(2) 与奥对比 忠于祖国

鞠躬尽瘁(内因) 学成归国(2)

奉献精神 具体表现 不畏艰苦 甘愿献身(5)【评价邓稼先500字】

(原因)死而后已 (外在)坚定信念 坚守戈壁

超凡才能 坚强意志

(三)(6)评价“稼先”:永恒的骄傲 高度评价

无私的精神 永远被人缅怀

【评价邓稼先500字】

巨大的贡献

正确的人生目标

坚定的信念

课后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教法分析 :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方法与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2、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介绍作者和闻一多

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字词积累。

地壳qiào 仰之弥高mí 兀兀穷年wù 校补jiào

锲而不舍qiâ 沥尽心血lì 赫然hâ 炯炯目光jiǒng

群蚁排衙yá 函寄hán 目不窥园kuī 迥乎不同jiǒng

漂白piǎo 警报迭起diã 气冲斗牛dǒu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四、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说”和“做”各有什么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
评价邓稼先500字(四)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读后感500字。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读后感500字。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二)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以只要有一小点错误就要用手摇计算机摇上九次,以便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被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之后,邓稼先等人又取得了氢弹试爆成功。

我想,这一定是邓稼先和其他工作人员刻苦研究和团结奋斗的成果。邓稼先那为了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邓稼先那样做出伟大的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长大了之后也为祖国做出有贡献的事来。

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聆听着来自窗外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悲惨,但在悲惨之中,有夹杂着一些壮烈。它把我的思绪带进了那篇课文??<邓稼先>,让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再次浏览??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三)

文/刘玉琳

邓稼先祖先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道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中,邓稼先开展了炮轰原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的研制和组织工作。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治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邓稼先和郑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巨著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便在担任院长重任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00字
评价邓稼先500字(五)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00字

[范文一]

同学们: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我们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你们知道吗?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00字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

这些知识分子中,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第一线。他们这么刻苦努力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呢?

中国有那么美丽的河山,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灿烂的文化,他们就是为了不让祖国受到外国人的侮辱和嘲笑。

故宫、长城,哪个不是规模宏大、气势辉煌?

泰山、黄山,哪个不是风景秀丽、雄伟壮观?

造纸、火药,哪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想起那些爱国的知识分子。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00字。正是这句话,成为了他们的动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范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也提醒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这就是民族的气节,这就是泱泱的气节,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祖国,当我们提起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心中马上会联想到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会联想到钢铁般的国防,善战的勇士;还有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对于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声音、语言,人们都会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就是爱国之情最自然的流露。

那莽莽无际的原野、奔腾浩荡的江河、苍茫辽阔的草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情感素材,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在哲学、历史、本文来自文墨星河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所有这些都凝聚着一种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它激励着人们把自己的智慧、力量以至生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就了中国人民独特的讲风骨、重气节的民族素质。历史仁人志士为国家前途、人民幸福,为坚守自己的志向,不惧困苦,不受利诱,保持铮铮铁骨的“浩然正气”。

 

[范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我们在圆明园里了解了祖国的屈辱;在长城上,了解了祖国的雄伟;在大漠中,了解了祖国的辽阔;在丝绸之路上,了解了祖国的悠久历史。

当看到书本里祖国的那段被帝国主义者侵略的苦难时,我们愤怒,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无比重要;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我们欢呼雀跃,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无比重要;当香港回归祖国时,我们激动,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无比重要;当举国上下迎接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燃烧,我们沸腾,这也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无比重要!

祖国,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是我们居住的家园。近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让这个家园繁荣富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奋斗。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伟人,不就因为他从小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激励自己吗?“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国历史的长河,在这段悠长的记忆里,涌现出了许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赖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直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要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让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吧!

 

[范文四]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作母亲?有人说:“祖国用她那江河的乳汁喂养了我们。”有人说:“祖国用她那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这当然都是对的。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感情。

是啊,当祖国贫穷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挨饿受冻;当祖国弱小的时候,她的人民就备受凌辱;当祖国强大富裕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身躯之时,上海公园的门口就竖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当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祖国的大门,无数人民群众就惨遭杀戮;而当新中国的旗帜高高升起的时候,中华儿女就站起来了;当祖国女排登上世界冠军宝座的时候,海外侨胞也就扬眉吐气。因为,祖国与人民,正如母亲和子女,是命运与命运连在一起,耻辱与耻辱连在一起,痛苦与痛苦连在一起,幸福与幸福连在一起!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所指的民族魂是什么呢?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请同学们记住:不管母亲还要经历多少磨难,我们永远都要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险,我们都将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儿女最大的贡献!同学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谢谢大家!

 

[范文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祖国的好儿女,我们生活在祖国的阳光下成长在祖国的温软怀抱里,国家的富裕强大,才使得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

我们的祖国已走过了xx个春秋,马上又迎来了xx一个国庆。xx年前,“洋油”、“洋面”还充斥着中国的大江南北;xx年后的今天,许多国产名牌已遍及世界各地。xx年前,我们的祖先还把汉代的耕梨插进二十世纪的农田;xx年后,现代化机械已开进中国的农家。xx年前,港澳游子还站在金门望厦门;xx后,归国侨胞已站在厦门望金门。一样的遥望,却是两样的情形。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今天,他们谁敢不惊叹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谁敢不佩服奥运会场上中国健儿的奋勇!谁敢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无论是神州5号的成功还是奥运金牌榜上熠熠发光的金牌,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一次又一次让世界向中国投来了惊羡的目光,一次又一次让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现在更要努力学好各种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谢谢大家!

 

[范文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每当我听到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每当我看到飘扬在上的五星红旗时,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祖国人才济济,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才流入我的脑海:李时珍,为中国编写了第一本中医药书——<本草纲目>,为中医史作了不可磨灭的成就。詹天佑,为中国修筑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给了帝国侵略者们一个有力的回击。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把落后腐败的清政府推倒,建立了一个共和主义社会。邓小萍,把中华人民带进小康社会。许海峰,为中国奥运代表队摘下了首枚奥运金牌……中国的人才有如夜晚的星空上璀璨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祖国日益强盛,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9月14日北京残奥会胜利落幕。从1999年11月20日6:00神州1号无人实验飞船再众人的期待下升上了天,到2008年9月28日16:45分神州7号飞船成功着陆。这昭示着中国强了!

“江山如此多娇”祖国边幅广阔,在这960万平方米的巨大雄鸡上,有巍峨的珠穆朗玛峰;有广阔的内蒙古草原;有秀美的九寨沟水;有号称东方巨龙的万里长城;更有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这一切的一切都属于我的祖国,我怎么不爱她呢?

我们为要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努力,我们为要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奋斗,同学们加油吧!

祖国在我心中,祖国日新月异,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评价邓稼先500字相关热词搜索:关于评价邓稼先500 邓稼先演讲稿500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评价邓稼先5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评价邓稼先5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4062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