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2016-09-27 13:43: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供大家学习参考。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一)
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参

第二十五课: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饥肠辘辘”、“反唇相讥”、

“轻而易举”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出处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准备写有自学要求和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阅读。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根据《鹬蚌相持》的文言文改编的白话文寓言故事。

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

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课文描述了在阳光明媚的

时候,河蚌爬到沙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睡着了。一只鹬鸟乘机去啄食蚌肉,河蚌本能地合住蚌壳,紧紧

地钳住了鹬嘴。随着时间的溜走,鹬鸟决定用激将法让河蚌松口,没想到激起了河蚌的逆反心理,不但不

松口,反而钳得更紧。当太阳下山时,双方仍相持不下,被第三者—渔翁,轻而易举地擒走。 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第2段: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而生动的画面—故事中两名主角活动的场景:蜿蜒东流的大河,

清澈而明净的河面,蓝天、白云、微风,河面上的阵阵涟漪,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沙滩,为下文河蚌晒太

阳的舒适惬意做了铺垫。 涟漪: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 第3~5 段,主角出场了,故事发生了。和暖

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

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让学

生带着“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心旷神怡”,旷,空阔;怡,愉快。心境

开阔,精神愉快。

* 第6段: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

* 第7、第8段:作者对河蚌、 鹬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想象和描写。这部分内容比较

简单,教学时,可以以读代讲: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另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要

进入角色,读出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读后评议。

* 第9~12段: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具体描写了鹬蚌进一步相持的原因和过程。“时间慢慢地溜走,太

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说明鹬蚌已经相持很长时间了。“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

吃。”“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这是鹬蚌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

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没有想到会两败俱伤。作者对鹬蚌各自的心理和语言进行了准确而生动的描写,

读来精彩而有趣。饥肠辘辘:辘辘,拟声词。肚子饿得咕噜噜响。形容非常饥饿。反唇相讥:反唇,回嘴。

讥,讽刺。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讽刺对方。

* 第13、第14段:写出了鹬蚌相持的结果—渔人得利。结果发人深思,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就在于此。教

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鹬蚌有没有想到它们相持不下会是怎样的后果?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说说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轻而易举:举,向上托。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 识字写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除了让学生独立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外,还要能借助

工具书等,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 课后第1题:是检验学生是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哲理的启迪。这道

题可在课文教学中进行。

* 怒目相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对方。

* 课后第3题的词语提示了故事的顺序,可借助词语讲述故事。

* 课文链接: 链接的是《鹬蚌相争》的文言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编者是想借助《鹬蚌相争》

这篇课文让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感受一下古文,使学生对祖国的文言文有粗浅的了解。要鼓励学生借助工具

书,联系课文,尝试阅读。

* 选做题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与文言文对照起来进行阅读。可鼓励学生去做。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

(生答。)对,就是战国时期的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结果如何?秦灭六国统一了天下。

六国是如何被灭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中。(板书课题。)

二、解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达标新授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念几遍,念会了,再往下念。

(2) 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应该积累的四字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

解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

(3)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再与周围的同学交流:“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过程如何?结果

怎样?

2. 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读自悟,相互交流。

3. 检查自读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学习情况作补充、指导。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 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感情朗读指导。

(1)过渡:“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请大家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找出时间和地点,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要让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

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并试图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

述出来。)

2. 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的同学交流: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

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

情。

3. 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

(1)过渡: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此时,

河蚌是怎样想的?

(2)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另一组朗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要进入角色,读出河蚌的

生气和鹬鸟的后悔,读后评议。

(3)出示句子:“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边读句子,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

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长。

(4)让学生默读、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再汇报自己找到的原因,教师同时出示写有重点句

的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

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语言和心理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

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没有想到会两败俱伤。

(5)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抽三个学生来读,一个读9,10段,一个读11段,一个读12段,或者分男女生

和全班读,再交换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了解。

(三)了解故事的结果,升华理解,在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思想哲理的启迪。

1. 鹬蚌就这样相持下去,结果如何?读最后两段。

2. 引导学生思考:鹬蚌有没有想到它们相持不下会是怎样的后果?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鹬

蚌相持的结果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

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教师补充介绍《鹬蚌相持》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谋士苏

代用这个寓言来比喻燕国和赵国之间的相互争斗,就像鹬蚌相争,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强秦坐收渔

人之利。用这个例子启发学生,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必苛求学生举的例子与课文完全相似,

只要有相似之处,就说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思想启迪。最典型的例子有:两只小羊迎面走来过独木桥,互

不相让,结果都掉进河里淹死了。还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感受景物的优美、生活的美好,如果鹬蚌

都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吗?何必弄得两败俱伤。生活中有许多悲剧也都是因为赌一口气,争执不下而

发生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固然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凡是涉及

这些,教师都应充分肯定,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四 指导课后练习(略)

参考资料☆ 鹬:鸟纲,鹬科多数种类的通称。体型大小差异很大。羽毛多为沙灰、黄、褐等平淡色调,密

缀细碎斑纹。喙都细长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足都长,适于涉行浅水、泽地。觅食昆虫、蠕虫或其

他水生生物,有的种类也兼吃植物性食物。常见的种类有丘鹬。

☆ 《鹬蚌相持》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意思是,战国时期,赵国欲讨伐燕国,谋士苏

代为了燕国免遭战争之苦,就劝赵惠王说:“今天臣来这里,路过易水,看见河蚌刚出来晒太阳,鹬鸟就

去啄食蚌肉,河蚌合上蚌壳紧紧钳住鹬鸟的长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河蚌也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两个互不相让,渔人看见

了,轻而易举就把它们捉住了。”苏代把赵燕之战喻为“鹬蚌相持”,告诉赵惠王打这一战只会两败俱伤,

而让其他国家坐收渔人之利。后以“鹬蚌相持”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今多作“鹬蚌相争”。

第七课:藏羚羊的故事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珍视动物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藏羚羊的图片或者影片《可可西里》的片断。

学生:搜集有关藏羚羊的资料,了解有关关爱动物的故事。

教材简析这是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老羚羊冒死截车,跪拜于车前求救的无奈,科考队员主动救助受伤的小羚羊的举动,父子团聚的喜悦,都令我们刻骨铭心。全文共10段,围绕老羚羊和小羚羊的父子深情,科考队员关爱藏羚羊这两条情感线索展开。老羚羊冒着生命危险截车,跪在车前求救,并带领科考队员看望受伤的小羚羊,目送小羚羊安全离开,又迎接小羚羊康复的举动,无不显示出伟大的父爱。年长的科考队员的警觉性,让我们佩服。大家救助小羚羊的举动:拿矿泉水给小羚羊喝,给小羚羊处理伤口,体现了科考队员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待小羚羊伤愈后再放归自然,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文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情真挚细腻,耐人寻味。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环保意识。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用“在藏羚羊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怀着好奇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第1~6段:为我们讲述了一只老羚羊冒死截车,向过路行人求救的无助与悲哀。我们可以从“飞奔”、“„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体会到老羚羊急迫的心情,从“纹丝不动”、“乞求”、“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感受到老羚羊的无助和对小羚羊的关怀。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羚羊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反复品读,边读边想,在读中体会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爱。

* 第7~8段:作者详细地记叙了科考队员耐心细致地救助受伤的小羚羊,待伤痊愈后,将它放归大自然的过程。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肃然起敬”、“小心翼翼”的意思。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反复品读“老羚羊静静地注视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缓缓离去”这句话,并分组讨论:老羚羊为什么要这样做?此时,它会想些什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勾画出描写老队长救助小羚羊的动作的语句,“从随行携带的药箱里,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然后,他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体会老队长的良苦用心和当时的想法。在队员们的精心照料下,半个月后,小羚羊的伤痊愈了,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 肃然起敬: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受到感动而表现出恭敬、钦佩的心情和神态。* 小心翼翼:形容十分小心慎重,一点儿也不敢疏忽。

* 第9~12段:是文章感情的高潮。写老羚羊与小羚羊父子团圆的激动和兴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描写羚羊父子动作的句子:“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老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反复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同学交流,谈谈老羚羊和小羚羊会诉说些什么,会怎么去感受父子团聚的激动与兴奋。“消瘦了很多”,让我们明白了,老羚羊一直牵挂着小羚羊的安危。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草丛中,才缓缓离去”这句话,分析体会科考队员的泪水是怎样的泪(被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爱打动的泪,看着父子团圆的幸福泪)。这深深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唤起人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良知与热情。* 生字中,“刹”不要读成“”,“渗”不要读成“”了,“蹭”字是平舌、后鼻韵。

* 课后第1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

* 课后第2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勾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同学交流。

* 课后第3题:可结合学文处理,体会带点词语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1)“静静”、“注视”、“缓缓”表达了老羚羊对受伤小羚羊的关切和不舍。

(2)“默默”“注视”“缓缓”表达科考队员对老羚羊和小羚羊的不舍与祝福。

* 此处的练笔,是训练学生如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 出示藏羚羊的图片,看看这是什么动物。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或者播放《可可西里》的影片,引起学生对藏羚羊的关注与了解。2.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学生找出难记的字词,同学间相互解决。3.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中哪个情节或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三、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读课文。

1. 1~6段(求救)。

(1)自由读课文,了解老羚羊为什么要冒死截车?(为了救它的孩子。)(2)从老羚羊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心情着急,痛心。)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3)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部分。

2. 7~8段(救助)。

(1)大家明白老羚羊截车的原因后是怎么行动的呢?用笔勾画出来。(2)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你对科考队员的行为想说点什么心里话?(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 9~12段(父子团圆)。

(1)齐读,想想这部分讲的是什么。(2)抓住描写老羚羊和小羚羊动作的语句,体会父子团聚的兴奋。(3)科考队员们为什么流泪了?体会他们此时此刻复杂的思想感情(感动,高兴,激动……),学生相互交流。(4)抽学生读,体会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感情。

4. 这篇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先说说,再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人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2. 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动物”的主题活动。

参考资料☆ 藏羚羊,牛科,山羊亚科,藏羚属,别名: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万~10万只。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35千克左右。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巴外,其余各处皮毛丰厚绒密,毛形直,通体淡褐色。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4000~5300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平时分群活动,一般10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结成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冬末春初交配,孕期6月,6~8月份产仔,每胎1仔。

☆ 藏羚羊的跪拜

20世纪50年代,藏北有一位肩披长发、脚蹬长统藏靴的无名无姓的老猎人,是一个杀生与慈悲共存的人。他以其神奇的枪法出没于青藏高原深处,以捕杀各种猎物养活自己并接济路遇的贫困的朝圣者。一天大清早,老猎人从帐篷里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二)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

刘 玉 勤

祁仪乡高级小学

2011年秋期

高小五(一)班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跟上学校工作计划,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全册共计八个单元,三十二篇课文。在三十二篇课文中,精读课文有二十四篇。如《我的老师》,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强烈的爱;《阳光很活泼》赞美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颐和园的长廊》让我们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此外,略读课文八篇。本册课文有写景物的,也有写人物的,还有叙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二、全册教学要求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思路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我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默读的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语速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①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②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做重点指导和点拨。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8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本人觉得略读课文的教学大体步骤如下: 先是教师出示阅读提示或学习目标,再是学生根据其阅读提示阅读课文与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检查读书效果。

(三)‚积累与运用‛的教学

‚积累与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温故知新‛与‚语海拾贝‛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到熟读会默写就可以。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互动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与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后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尝试自己回答问题,教师酌情检查。‚口语交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交际的欲望入手,是学生明确围绕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要尽可能地是学生积极参与,得到锻炼。在‚习作百花园‛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二周

第三、四周

第五、六周

第七、八周

第九周

第十、十一周

第十二、十三周

第十四、十五周

第十六、十七周

第十八、十九周 第一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二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三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四单元共十二课时 复习前四单元内容 第五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六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七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八单元共十二课时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目录

第一单元 单元计划…………………………………………

1、看海………………………………………………………

2、古诗两首…………………………………………………

3、三峡之秋…………………………………………………

4、游漓江…………………………………………………… 积累与运用(一)………………………………………… 第二单元 单元计划…………………………………………

5、捅马蜂窝…………………………………………………

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7、藏羚羊的故事……………………………………………

8、蝈蝈……………………………………………………… 积累与运用(二)………………………………………… 第三单元 单元计划…………………………………………

9、母鸡………………………………………………………

10、一只贝…………………………………………………

11、狼群……………………………………………………

12、美丽的眼睛…………………………………………… 积累与运用(三)………………………………………… 第四单元 单元计划………………………………………

13、少年闰土………………………………………………

14、弹琴姑娘………………………………………………

15、高斯智断瓶中线………………………………………

16、诗两首………………………………………………… 积累与运用(四)………………………………………… 第五单元 单元计划…………………………………………

17、不平常的信……………………………………………

18、革命烈士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三)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从山上望 轻柔

看海 在沙滩上看 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 有趣

第二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学生背古诗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四)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2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3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

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从山上望 轻柔

看海 在沙滩上看 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 有趣

第二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学生背古诗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学生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

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

①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②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③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

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解惑。质疑预设: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

3、引导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4、指导学生美读全诗。

(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

三、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

(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

(3)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之情。读出赞美愉悦的语气。

5、拓展延伸。

(1)了解古诗常有“书„„壁”“题„„壁”等句式作题目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诗词,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2)背诵其他写景古诗,强化诗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四、作业设计

1、把每个生字写三遍。

2、默写课文。

3、选课文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景画。

第三课: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想画面,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三峡

1、教师放三峡美景的录像片断,配音简介三峡。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全长193千米。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江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1) 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飞降

(2) 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浏览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的

(1)学生浏览,勾画。

(2)学生汇报交流。课文是按照一天中的早晨、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描写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3)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文章的末尾,还各有一段,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两段在文章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作用。文章的第一段: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文末的一段,点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这两段首尾照应,构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批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借助书上的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汇报交流。

①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批注明确三峡的秋天具有成熟、丰硕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批注:自己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三峡秋天的成熟特点的。这段总写三峡的秋天,

抓住了果实的特色、清香来体现成熟。

2、这篇课文主要写三峡秋季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美景,你认为哪个时段的景色最美,找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写在相应的段落旁边。

3、学生汇报交流。(以下是教师预设课堂,可根据学生汇报而改变交流的顺序。)

(1)汇报课文写早晨的段落:

①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早晨的三峡秋色最美,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的美的?(透明的露水、峡风的凉意、新鲜而闪烁的阳光。)

②你从以上词语中发现早晨的三峡具有怎样的主要特点?(景物特别明丽。)

③你在文中都批注了些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肯定,引导学生补充批写景物及景物特点,或者批写自己的感受。)

④教师小结:三峡的早晨,沐浴在阳光之中,清新凉爽明丽,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这一段。

(2)汇报课文写中午的段落。

①学生闭眼,听教师朗读这一片断,头脑中想象这段话描写的画面。

②请学生说说,从自己想象的画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以下词语中感受形象画面: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巨蟒翻滚呼啸,奔腾流去,波光荡漾。

③感受中午时候的三峡特点。引导学生从动词“跳跃”“翻滚”“呼啸”“奔腾”“荡漾”感受三峡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让学生带着欢快、热烈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⑤让学生体会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批注出这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⑥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美读这段课文。

(3) 汇报写下午的段落。

①学生自读这段课文,想一想,三峡的黄昏有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这些特点的?把自己想的,批写在文章的旁边。

②与同学交流学习这一段的情况:说特点,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③学生自己小结自学这段的方法,批注在文章的旁边。

(4) 汇报写夜晚的段落。

①齐读课文后,说说三峡的夜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三峡夜晚的特点是:幽静。

②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轻读。“渔火和灯标,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③请问同学们读出了什么味道?让学生体验三峡之夜的宁静、清幽。

④品读这段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4、小结第2~6段。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所描写的不同时段的景物,从形象的语言中,体会特点。

(2)体会课文分时段写在条理方面的作用。(围绕三峡的秋天美景,分时段写出其特点,显得条理清楚,让三峡秋色之美更具丰富的内容。)

(3)回顾自己的批注,体会批注在学习课文中的作用。

5、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作用。(通过讨论明确:点明时间,照应开头)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讲讲作者写三峡秋天之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说说你对三峡美景的感受,或写一段赞扬三峡秋色的话,与同学交流交流。

4、体会本文的表达方法。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表达。

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五)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积累与运用(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容词重叠后的表达作用,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情感的四字词语。

2、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在习作中自觉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们,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言清楚流畅。

4、巩固边读边批写的读书方法,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词语叠用的作用,掌握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能够在习作中适当地运用所学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多读多练,反复强化。

教具准备

搜集优秀的外貌描写片断、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互动平台、自主阅读园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词语叠用的作用,掌握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词语。

3、多读多练,反复强化。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同桌对比读这三组句子,纠正字音。

2.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规律和特点,谈谈你的发现。(生:词语重叠后,所表达的意思加深了)

3.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4.男女生对比齐读三组句子。小结:是呀,‚认真‛‚恭敬‛‚痛快‛重叠后变为‚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痛痛快快‛让整句话在表达意思上程度加深,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平时说话和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叠词,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说说每组词的共同特点和各组的特点。(共性是描写人物的词语。特点:第一组是描写神态;第二组是描写人物心理感受;第三组是描写人物的情感)

3.用多种方式记住这些词语(抢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尽量读熟。游戏:我说你对。(老师或同学说词语的前面两个字,其余生说后两字)

4.拓展延伸,积累词语:你们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词语,根据每组的特点说词语。(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5.再读词语,在读中积累。

(三)互动平台

教师:刚才我们在语海拾贝中积累了不少描写人物神态、心理、情感的词语,接下来我们要与郝思、于蓝一起走进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你印象最深的外貌描写。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同伴分角色对读、自由读),读通顺。

2、说说你在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3、把你读到过的课内外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片断介绍给大家。

小结:‚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就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读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文章时,我们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然后再根据这些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去认识人物。

(四)自主阅读园地

A.谈话,激趣引入。

1、教师板书托尔斯泰,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介绍托尔斯泰。

2、教师:你们知道托尔斯泰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小结: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和执着,使托尔斯泰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师。读了短文,你们一定会有所启发和收获的。

B.自读,理解内容。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读短文:

(1)边读边批,把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地方写下来。

(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托尔斯泰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与执着?

2、集体反馈。

C.总结,启迪学生。

1、教师:同学们,读了这篇短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同学们,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希望大家将从托尔斯泰身上得到的启发予以实践,做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

(五)课堂作业设计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子:认真 认认真真

( ) ( ) ( ) ( ) ( )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开眼笑 神( )奕奕 心花( )放

心( )神往 情( )意合 一( )情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并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多读多练,反复强化。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他告诉我们:‚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文豪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你爱读书吗?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样的书?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书籍的名言警句。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导: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就和书籍有关。

(二)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注意倾听。

2、指名反馈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3、教师强调:本次口语交际不仅要把书介绍清楚,还要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大家交流。

(三)教师指导

1、介绍书的要点:作者、书名、书的主要内容、书的主题思想等。

2、谈谈读书体会。

(四)集体交流

1、教师启发思考:你们准备向同学们推荐什么书?怎样推荐才能使大家想读,爱读?

2、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教师巡视指导。

3、向本组以外的好朋友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4、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优秀品质,但是很多同学常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读书。这是不应该的。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挤出时间来多读有益的书籍。

(六)布臵作业

向你的小伙伴或家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第三、四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习作《我崇拜……》。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能够在习作中适当地运用所学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多读多练,反复强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丰富素材

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有的崇拜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的崇拜文学作品中的人,有的崇拜影视中的人。你们崇拜谁呢?

2、学生说一说。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令自己崇拜的人。

(二)读题,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学生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内容:自己崇拜的一个人。

(2)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

(3)注意运用外貌描写。

(4)写完后读给好朋友听,并认真修改。

(三)指导,学生创作

1、小组互议、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一个让你崇拜的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崇拜。

2、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3、讨论:怎样刻画自己所崇拜的人物呢?

4、集体反馈,教师归纳总结。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三,适当地流露出自己的崇拜之情。

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赏析,修改习作

1、教师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指名读改后的习作,集体评议。

(五)布臵作业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家长听,听听家长的意见再修改。

(六)课堂作业设计

习作。

崇拜和佩服是有区别的。请你以‚真令我佩服‛为题目,写一篇写人的习作。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出自己佩服的原因;

3、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关热词搜索:西师大版语文电子课本 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下载西师大"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6592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