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2016-12-29 11:31: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共9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对策分析龙源期刊网 cn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对策分析 作者:曾艺红来源:《教师·中》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遇到的认识偏差,如知识储备面临考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合理等,...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对策分析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一篇

龙源期刊网 .cn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对策分析 作者:曾艺红

来源:《教师·中》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遇到的认识偏差,如知识储备面临考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合理等,面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推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扎实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困惑;对策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为目的,注重学生的直接经历,通过合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由于师资、课程资源等各种主客观原因,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偏差,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够重视

有很多地区在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只是第三批录取院校的高考科目,第一批和第二批并不计算这门科目的高考分数,因而只有高考重点科目才是学生、家长、学校关注的中心,他们根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门学科上。学校及家长对此学科的冷落,忽视了在这门课程上的资金投入、设备设施配置、活动场地以及教师业绩考核等问题,影响通用技术课应有价值的发挥。

2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目前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师培训,很多学校的技术通用教师是从其他各行各业转行过来的,很少有学校从社会上招聘一些有相关技术实践经历的专业人员。虽然有关部门和学校都组织了一些针对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但大多数是讲座,教师只是了解了通用技术的理念,无法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创造出相应的教学情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程教学资源有限,开发意识薄弱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注重实际操作,注重人与物的互动,要求学生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理念,说明仅以教材和学校有限的场地、器材作为课程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如果广大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仅仅局限于把教材上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很难实现这门课程的目标。

4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我县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困惑、问题及建议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二篇

我县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困惑、问题及建议

河阴寄宿制学校

2011年12月8日

我县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困惑、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逐步完成,诸如教育资源分散、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手段现代化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但随之而来的又是诸如师资建设不配套、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困难和教师工作压力过大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县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应引起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我县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1、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由于我县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县级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教师的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本县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的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本县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省城学校挖走了,

让本县中小学“干瞪眼”。

2、寄读生管理难度增大,家庭督管力度不够,教师工作压力过大。

从目前我县寄宿制的学校实际情况看,寄读生的管理难度增大,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寄读学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又不能完全到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容易受到不利影响。

(2)、寄宿制学校无法配齐专职保育员,寄宿生的教育与管理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任,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更可怕的是教师的休息时间被繁重的管理工作所占用,使老师们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由此产生了很多原本不该有的家庭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将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员,学校无暇顾及学生的饮食起居、卫生、安全、防疫等工作,容易造成不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3、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

应试教育的思想深蒂固地束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家庭和社会对升学率、中考分数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评价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将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搞“题海战术”、“磨尖子、抓重点”上去了,从而极端偏废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实践中教师花了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整体效果极差的结果也就不足为怪了。另一方面,学生也被迫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到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和应付永无休止的测验考试中去了,观察能

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综合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形成了“重知轻能、重考轻练、重结果轻过程”的恶行循环格局,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另外,“中考指挥棒”使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只能单一的依据学生在中考中取得的成绩定论。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两极分化”:参加中考的语文、数学、英语、政史、理化学科教师自始至终密切关注的是中考成绩,不断督促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学习自己所任教的科目,于是他们上早自习、上晚自习,以至于占用学生的午休时间、自习课时间搞“题海战术”,结果却是老师“望分兴叹、恨铁不成钢”,学生“精疲力竭”,而不参加中考的生物、地理、微机、体音美学科教师却没有教学压力,甚至于对体音美学科教师的评价没有教学成绩的依据,到年度考核时只定为合格而已,因此这些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两极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师教学心理的不平衡。

目前我校部分老师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一部分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所教学科不同,给这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困难。

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教育滞后,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4、教师岗位紧缺,申报高一级职称限制过多且不合理,长期拖欠教师职称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以教师是否获得县级以上的奖励、是否取得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是否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为标准来审查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资格。教师为获取县级以上的奖励,不顾一切地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苦工,准确的说是在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上下苦工,于是抢占学生自习课、上早晚自习课、占用学生午休时间、最大限度的限制学生除读书做作业之外的一切合理行为、周六周日进行有偿补课等等一系列不良教育教学现象屡见不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虽屡禁而不止,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素质教育就自然而然成了次而又次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评价学校单凭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评价教师也单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为考取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参加培训、参加考试,费尽周折,更重要的是培训所学于教学实际相去甚远,因此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且对教学工作几乎无益,再加上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的有效期,结果就是教师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提高不多,浪费却不少。至于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就更是荒唐可笑,许多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花重金购买论文并发表,因为花钱买来的论文比自己研讨撰写的论文省事且易于发表,久之,自行研讨发表的越来越少,花钱购买的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越来越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的高一级职称申报了、批准了,职称工资却得不到兑现,一推再推、一拖再拖,等到真正兑现时,之前的职称工资非但没有补偿,就连合理的答复都没有,最终不了了之,教师的基本权益都得不到保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又何从谈起。如果上述事实可以去之不谈,像本学期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名额都没有,原因是岗位不够。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教师的岗位设置却一成不变,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究竟还有没有机会去申报高一级职称、兑现职称工资的路究竟还有多远„„这一切都使教师迷茫,又怎样去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中学德育的困惑与建议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三篇

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建议

——建构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兰 勇 谢登科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中学 兰州三十四中 73000

文章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时代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敏感期,也是问题凸显的特殊时期。笔者试图从影响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三个层面探究影响中学生成长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城市普通高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主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追寻适合当下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德育工作困惑 建议

世纪之初,弑母事件、硫酸泼熊事件、马加爵事件、中学生补考出现替考、药家鑫事件和我爸是李刚等种种骇人听闻,让人触目惊心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幕幕现实案例结合当下教育现实,凸显了中学德育工作的困窘和存在问题。中学六年的成长周期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雏形阶段与敏感时期。所以,这一时间段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一、学校教育的困惑与无奈

1.教师对教育管理认识不到位,致使教学缺失教育力的支撑

德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是教学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教学效果主要通过课堂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效果源于课堂教育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即“教育力”。课堂教育规范有序、专注互动,则教学效果不会差。反之,仅仅关注于课堂知识的教授,而忽视课堂(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学效果则不会好。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往往给自己讲,或者给少数学生讲课,使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教育之外。 对课堂德育的认识不到位,教学态度有问题,职业认同度不高,教学效果就比较底下。

2.学校德育工作“说教”太多,实践与体验太少

德育是学校对学生内心世界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关于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等人与事的评价与引导。要求学生:“在正确的时间(年龄),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学校在教育引导时大量的工作是说教——最简单教育行为,缺失较深刻的体验活动,教育过程乏力无效,说教现象比较严重。

3.学校的惩戒教育被弱化,惩戒教育缺失艺术和智慧的方法

社会对鼓励和表扬教育的无度推崇,致使惩戒教育被弱化,使德育过程缺失有力的惩戒教育,也使学生缺失必要的挫折教育。要么顾虑多多,不敢大胆惩戒;要么轻描淡写不痛不痒,使惩戒教育乏力无效;要么冷漠、讽刺和挖苦,缺失德育的温度,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抗阻性心理,师生不亲近,不信任;要么严格而不善疏导,使惩戒教育缺失艺术与智慧,慢慢的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要么缺失法律保障和情感支撑,使教育过程陷入困境。

4.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方法缺失

教育教学活动均是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完成,交流方式方法的合情、合理和有效性是影响和制约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学班级人数多,课业繁重;教师工作量多,压力大,年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尺度把握不是很恰当;中年教师承载家庭任务较重,职业倦怠凸显;老年教师工作热情的衰减和职业倦怠的加重。这些使师生在交流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德育工作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5.年轻一代教师的责任意识缺失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80后和90后逐渐担当起教育重任,大多数(独生)教育成长的背景使得他们责任意识的缺失,敬业精神淡化。比如遇上头痛脑热,心情不佳,都可以随意的不到校。一所师大毕业的数学教师,感觉教授数学乏味,频繁带动学生上课期间到操场玩篮球。管理者制止时,美其名曰:“玩篮球是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管理者哭笑不得。

6.优质的教育资源较少,学生评价唯分数论,弱化了中学德育工作的评价 中美人口之比约为4:1,大学之比约为1:2,人口基数和大学数量之比,凸显我国教育资源的贫乏。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地域性匮乏,部分农村中学师生趋于1:1的状态,城市中学人满为患;示范性中学人满为患,普通中学招不到学生,濒临关门。真实的写照了教育资源的贫乏,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以致教育公平问题被当作社会问题来讨论和调节。

唯分数为主导的终结性评价,致使学生、家长和老师过于追求成绩。有时悖离教育规律而单一关注课堂教学及教学成绩,弱化了学生做事,做人的教育。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与体验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被被弱化或者不敢组织,致使德育工作的无效与无奈凸显。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关于家庭教育,“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非正式的学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通常指父母或长辈对儿女的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只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特点和作用。”1【】 1.“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背景为德育工作埋下了诸多隐患

全国超过1亿的独生子女,大多分布在城市,大多数由祖辈参与教育成长,比较典型的家庭结构是:421模式、221模式和021模式,这种独生独养的成长背景形成一些独特的性格特征:“任性、爱发脾气、不尊敬师长、不团结合作等;心理障碍:自娱自乐、孤独、自恋、自闭、抑郁、抗挫折能力低下等;智育障碍:单一的学习背景,缺失必要的劳动和锻炼,使智育缺失学科和实践的有力支撑,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障碍:机男、机女、宅男、宅女的出现,豆芽菜、麻杆和肥胖体型的凸显,身体素质的衰退,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等;生活自理能力障碍:无微不至的爱与照顾使他们生活能力低下或者不会,依赖与享受型思想严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主要归纳为——自我为中心、强依赖性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碍:协作意识和行为缺失,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包容心、宽容心缺失。 【2】团队协作障

2.家长——首席教师的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也是现在社会的共性问题。

如今,几乎每一项职业在上岗前均要学习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唯有父母上岗之前没有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培训,就开始担当父母的角色了。家庭教育主要以承袭父辈和母辈家庭教育的经验为主,在学习、教育实践中反思的传承与创新。现代中学生因为成长的特殊背景和互联网的普及,对父母的权威和榜样产生质疑。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如果在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缺失教育影响力,就会丧失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在教育过程就显苍白无力。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3. 父亲教育角色的缺失

中国父母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薄弱。有资料表明,每天能与孩子相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男孩子更像男子汉,女孩子长大后更懂得和异性交往。现实是大多数父亲忙于工作,忙于养家,对孩子的教育缺失位置,缺失教育的主体意识,缺失教育孩子的耐心,更是缺失必要的父子(女)亲子活动关系。造成最大的家庭教育后遗症:“规矩的建立、理性思维的培养、豁达开朗个性特点的形成,尤其男子汉阳刚形象的缺失。” 【3】

4.单亲与隔代教育的问题

年轻的父母在追求他们幸福生活的时候,把离婚造成的家庭教育问题全部留给了学生。父母之间的冷漠、争吵甚至打架,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教授给了孩子。有的父母因为忙,有的是缺失责任,把孩子放在或者抛弃给祖辈,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的教育与爱。造成的问题是学生会形成性格冷漠、孤僻、对人和社会的不信任甚至有严重的攻击性行为;严重的依赖行为,甚至形成人格分裂和心理扭曲等现象。父母较忙或者单亲家庭,使部分孩子在祖辈那里成长。这种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家庭教育一致性无法延续,给成长的学生造成了不良机会。

5.独生父母自身的问题

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父亲和母亲,在他们成长背景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的侵润于孩子。之前形成的性格缺陷,逐渐暴露。虐婴事件频频发生,离婚率居高不下等社会问题为孩子的家庭教育埋下诸多隐患。

三、社会教育的困惑

1.显性与隐性的社会无良教育的影响对中学生的影响较大

商业和市场的竞争使商业广告与植入性浸润无孔不入,宣传的文字、语言、图片和视频中显性和潜在的不健康内容对城市中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尤其网络及网络中“有色”游戏对中学生的侵害较大。

2.社会转型期快速发展的群体性心理存在的负面效应影响较大

社会转型期人在逐利追名的过程中群体性心理:迷失自我,方向不清,虚荣、攀比与浮躁之气,职业倦怠等负面的风气弥散在社会。家庭与社会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的会影响中学生心理和思想,成为中学生成长的负能量,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会影响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价值观的形成。

3.社会的“三独碰面”为现代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

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父母,独生子女的老师。“三独”人群在千年后之逐渐的增多,他们独特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或者缺点:崇尚个性、追求个性;知识面非常广;杜娘时刻相伴;独、孤;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缺失;忧患意识淡薄等等。“三独碰面”的教育现状,主要会造成学生缺乏多维的人际关系的成长视野,

社会责任与义务感,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较差。

[4]

4.德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中不连续、不协调、不系统,

“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和谐,人和谐相处的主要问题是人的修养与品质的提升,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尤其在物质逐渐的丰富和发达的时期,更是要提升人的素质,如何提升人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并行,使社会文明、民主、富强。表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不一致、不协调、不连续,是德育工作不能很好实施的症结。

四.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

1. 构建并落实德育“知行”统一的评价体系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构建德育“知行”统一的评价体系:既要重视课堂教育,也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

2.重视并坚守课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课堂

重视课堂的教育管理,教育是教学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职业化水平的自我提升;通过教育教学评价,加强听课和课巡课管理,促使课堂教育教学有效实施。

3.运用好实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德育不好量化,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如何使中学生的品行表现出来,再因材施教,就是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行为一览无遗的表现出来,经事识人,实践育人。

4.把握好体验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体验教育是实践教育的延续,预先设计好体验教育的主题:让中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两难)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规范、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5.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凸显,为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教育规律来分析评价学生的成长,思想和心理成长是中学生成长一对翅膀,缺一不可。所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迫在眉睫的对策。加强班主任心理常识与技巧的培训。提高老师心理认知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事。如简单的心理疏导调整学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时,从心理学的要求是不能有否定性语言,我们常用的两句话就是:“不要(别)紧张,放松些”,潜台词给学生一种心理的暗示,吆,我这会很紧张吗?

6.淡化智育第一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我省思能力,强化良好的习惯。

用心、努力的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能明确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认识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重点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语言、数学逻辑、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省思能力),尤其中学生的自我省思能力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工作。德育工作落在实处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要经过很多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特征,

都集中体现在行为习惯的变化上。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德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5】

7.学校要积极链接家庭、社会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局面

学校作为德育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家庭是基础,社区(社会)是主要的依托和平台。三者互为依托,相互渗透,三者之间的纽带是学校教育,只有学校积极的和家庭、社会来联系才能积极地抓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8.学校积极培养能热心做好联系家庭和社会的师者

师者,应该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更应该积极的为家长和社会传播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做好家庭和社会纽带与链接工作,教育传导的介质就是学生,抓手和纽带是学生。

9.家长会的形式不仅仅拘泥于考试结束的成绩汇报

家长会(家长学校)首先不能拘泥于每次考试结束后,应根据各班和学校的情况所需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形式多样:学校教师、专家、家长给家长们办讲座、交流教育心得,支持班主任利用节假日召开家长会,邀请父母双方都参加,亲子共同参加。与家长分享交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知识水平和教学现状,使大家在教育理念上达到一种共识,之后在教学行为上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 学校能选派优秀的教师和管理干部为社区居民宣讲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传播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优秀文化。

10.鼓励赏识教育,善用惩戒教育

适度、适时、因人进行赏识教育。合法、合理、合情,有效的运用惩戒教育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使惩戒教育成为培养学生承受挫折教育的有效方法。

11.积极构建和谐有效的师生交流活动

重视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类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开发新兴的网络交流路径,构建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局面。

12.加强影响学生成长的灵魂人物——班主任的培养【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班主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灵魂人物,有时候超过家长的影响力。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连接点;是教师团队的核心,也是联系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纽带;更是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枢纽。责任与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耐心与宽容心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尊重与理解是班主任工作的智慧。

实践感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境界;且行且思:“因材施教”的内涵和时代变化;做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的一个“思考者”、“同行者”和“伙伴”,而不是“观望者”、“批判者”和“圣贤”;注重教育细节,用好德育课堂的主政地——班会课。在平等,民主的宽松氛围中进行;指导多于要求;解决生活、行为、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以人为本,做尊重人的教育管理。把道德术语“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思考讨论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把问题生活化和细节化,使他们从学习生活实践中来提取答案,养成习惯,培育品质。

五、家庭教育的建议

1.家长要树立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习的观念,并能有具体的行动;

高一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四篇

高一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武春苗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教材编排有创意、学习方式有创新、能力目标有层次,学法教法要求高。可以说数学新课程给教师的施教、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及学生评价落实等方面的都带来了一系列实际困难,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一线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在学习中探索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创新的全新教学实验经历,在这一过程中既会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也不乏失败的痛苦经历。

就我个人而言,应当说高一阶段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在困惑、疑虑、学习与反思中走过的。在过去的一学期时间里我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后,学科体系的连贯性、完整性丧失了,教师该如何处理,才能在不违背新课程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效果和培养目标。

2、教学内容模块化后,必修、选修内容的非系统化及分层目标设定与目前高考的评价选拔体系尚不能很好接轨,对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该怎样处理才能既做好平时教学又适当兼顾到今后的高考复习。

3、模块化的必修教材,该如何安排内容的学习顺序才能既解决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又能在知识合理衔接的基础上分散和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难点。

4、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编写时给出的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习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层次反差该如何处理更为合理。

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具体做法及反思

在必修模块学习中,每一章节的起始阶段,我们都尽量做到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或生活背景进行铺垫预设,如函数概念教学时通过运动学方程中位移与时间变化、臭氧层空洞问题引入,函数表示法学习通过公共汽车票价问题、居民生活水平变化问题加深理解,对数函数中用地震震级的划分、人口增长等模型认识问题,这样就能够做到在学习数学理论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在学生具备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后,教材更是以大量实际应用问题将学生引领到数学模型构建的大舞台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理解。如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基础内容学习完成后,通过引导思考研究桶装水定价与销售,身高与体重关系等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介绍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牛顿冷却模型等,将数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认知数学,要求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教学,更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并渗透重要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关注数学文化。实际教学中,通过研读课程标准,阅读教材,教师要认识到集合语言、算法思想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高中数学

的教学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转化,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建立一种算法。因此从必修一教学开始,我就有意识在这两方面进行渗透,不断反复、不断实践、不断强化,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后,即使教师不专门强调集合语言的重要性,不明确提出算法的概念本质,学生也能够做到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加以应用。另外,对于数学中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如:数学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的领悟及学习,就更是需要长期渗透,不断感知才能逐步接受并掌握的,决不是通过几节专题课,解几道题,做几套练习就能够达到目的的。

重点高中教师的心理困惑及自我调适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五篇

重点高中教师的心理困惑及自我调适

宣城二中 夏善清

高中教师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新的高中课改方案中,高中被确定为基础教育,但现实中,普通高中尤其是省级示范高中仍以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新生作为最重要的任务,社会乃至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升学率当作评判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政府、社会关注度高,家长、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在外界多重因素作用下,高中的教师心理困惑不容忽视,教师自身要学会调适,否则长此以往,教师会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危机,对其自身工作和人生的价值认同感减弱,从而影响教师自身生活的幸福,妨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 重点高中教师心理困惑的成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提高,重点学校的规模、班额增大,受政府编制限制,很多学科教师每周课时量达15节以上,加上晚自习辅导、备课、作业批改的时间,日工作量远远超过8小时,披星戴月、忙忙碌碌已是司空见惯。班级人数多,教师课上课下频繁与学生交流、沟通,班主任还要不断处理班级事务,协调师生、生生关系,在保护学生个性、创建和谐班级之间寻找一个个平衡点。没完没了的教育教学任务使得很多教师无暇充电、无精力教研,工作时间长,业余活动时间少,大多数教师身心得不到适当的放松。

2、 教师面临来自家长、社会的质疑,职业与事业的天平常不平衡

如今,社会、家长仍以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期待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人们在给予教师诸多赞誉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于是,教师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燃烧自己的“蜡烛”。这种社会文化观念使教师承受的精神压力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

德性的期望和制度的约束使教师生活在各种规范之中,省、市、区关于办学行为规范的文件,对示范高中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及安全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职业要求,学校参加公共服务单位的民主考评也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必须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全方位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评判。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必须加强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教师不得不慎重处理与家长、社会之间矛盾,实际中,教师往往是忍辱负重。

另外,现代社会的部分家长们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要比部分教师丰富,甚至在有些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教师。这让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迷信与崇拜教师的力量,不再对教师的建议言听计从了。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严峻挑战。试想,老是处于质疑增多,信任与尊重减少的困境中,教师还有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去履行这艰难的育人重任呢?

3、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

高中教师身处高考的第一线,高三是关键,高一高二是为高三做好准备,在高一高二时,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本上的所有知识讲给学生,并且力求做到讲清楚,让学生打好基础,对于学生也只是知识的传授,也有思想上的鼓励,但多是为了让学生考个好大学。而到了高三,老师就得开始大量地讲解高考题型,解题技巧,并且开始摸索考试重点、难点。高中整个三年,都是系统快速地讲解知识,教师把自己知道的与高考有关的所有信息和相关知识全部告诉学生,高中教师的职业理想也多是希望班里所有的学生都考上大学,最好都是重点大学。高中里很多老师已经变成了专业教书匠,一味地讲知识,不是教师不想去突破,是因为高中三年学生需要学习的太多,而时间又很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大多1、 教师的工作量日渐增大,身心得不到适当的放松

教师多少没有时间或空间走进学生心田,育人的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自己已经都很了解的知识,高中教师对自己存在的理解也只是会讲知识的机器,没有真正去影响学生,没有和学生达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没有持续地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没有真正地做到自我实现。

二、 教师自身亟需从行动与心态进行全方位调整

1、教学相长是教育的规律,也是教育真理。这里的“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学习。一个停止学习、停止读书的教师,一个任凭教育改革如何轰轰烈烈仍然“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教师,难以想象在教育教学方面会有什么长进,在学生及家长当中能树立什么令人信服的威望。读书方能立己,方能成就一个追求精神独立的思考者、探索者、创新者;读书方能在别人的思想之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并可能尝试着用思想点燃智慧的课堂。也唯有如此,教师要变枯燥乏味的职业现状为活色生香、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何去何从并无绝对,重要的是心态。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为生命奠基》一文中这样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是的,没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现实中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最满意的是高升学率,于是我们不得不在很多功利的限制和牵引下艰难寻求那条“中庸之道”。这不是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所以,教师既不必过分自责,也不必总是怨天尤人,消极处世。

3、努力培养职业幸福感。周敏老师有段话可以引起许多同行的共鸣:“在当老师的日子里,我们常常不够快乐和幸福。快乐和幸福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让你专注于你的兴趣或者信仰,从而可以不受羁绊地迈向坚实而开阔的生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就算不把教育看作一种信仰、一种兴趣,也不必把从事教育看作是无穷尽的失落与折磨。”是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去告别教育,却还要不时地自我暗示对职业的倦怠来跟自己过不去,那你的职业生涯可算是苦海无边了。直接痛快的解决之道我想很难找到,惟一能做的,就是真诚皈依自己的职业,心无旁骛地致力于自己的事业,把自我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解脱出来,努力寻求心灵力量的支撑,然后尝试着以从容之心面对一切教育对象和现象,心平气和、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教育征途上徐徐前行,发现并收藏工作中所有快乐的火花,让它累积的光明照亮我们的教育探索之路,进而点燃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4、处理好教学与生活关系。重点高中教师教学负担确实很重,五花八门的考试评价往往异化为对教师好与坏的评价。于是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成绩,采取题海战术等急功近利做法,这样获得幸福是牺牲了正常的生活秩序,身心超负荷运行得来的,必定是短暂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要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积极主动融入集体和团队之中,注意劳逸结合,做一个会生活、有情趣、人格健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016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述职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六篇

来源

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述职

得知要接手科研工作时,便产生了一个疑问,学校的科研要做什么?zz和我交接工作,介绍了工作内容,包括课题的申报、研究、评审;优秀学生的培养;实验班4+1课程的管理;收交论文等繁杂琐碎的事;还包括学校很多临时性工作。我越听越困惑,因为工作面很广,与其它处室有交叉,但交叉中却找不到科研的支撑点,找不到一条工作主线,好像处处都应有科研,但却处处都没有科研。带着种种困惑,我不断地问自己:到底学校科研的定位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在与书记、校长的几次沟通后,我认识到科研应该是一种意识、一种方法、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应该是每位教师都具备的。形成了科研意识、掌握了科研方法、养成了科研习惯、具备了科研精神,教师就会是优秀的教师、学校就会是优秀的学校。于是我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梳理,明确学校的科研思路是:学科研方法、做科研课题、用科研成果,让科研走进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走进每一位教师,让大家以科研为工具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在明确了工作目标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做了。说实话,开展科研工作真是很不容易。身为一线教师,我深知大家的辛苦,尤其是很多老师都身兼数职,确实分身乏术。如何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科研、做科研、用科研呢?反思以往的培训模式都是“先学后做”,即先从知识讲起,然后再去进行练习实践。但这种培训多是讲授者的一言堂,忽略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且往往培训后就不了了之了。如何开展工作呢?我们很多人都坐车上下班,都能看到司机开车,为什么那些不会开车的人看别人开车几百次、几千次但还是不会开车呢?这说明看多少回都不如自己亲自做一次。

于是我决定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研工作。先解释一下“做中学”的含义。这个概念本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简单理解就是边做边学。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中强调要让学生参与、体验,其实一方面也是源于这个理论。如果把“做中学”与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就可理解为:让所有教师有机会亲历科研的过程,使大家在提出问题、明确任务、设计问卷、反复研讨、不断总结的课题研讨中,体验校本科研的过程、了解基础的科研流程、掌握常用的科研方法、获得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从而形成科研观念,成长为具有良好科研素养的人民教师。

在做中学的方式下,近一年,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做课题中学研究,开展校本科研

既然想在做中学,那么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我校老师们在做课题中学研究,即在全校范围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级课题研究。因为我校人员不足,年级间教师流动大,所以在各教研组长的配合下,我们将原先的以备课组为单位申报的19个校级课题,整合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的11个校级课题,统一了开题时间,统一了研究程序,并且为了加强校级课题的规范化管理,还编制了《北京市xx中学校级课题立项申请书》、《北京市xx中学开题报告》和《北京xx中学课题研究管理手册》等系列校本科研的模版,在各课题组推广使用;

另外,教科研室还成功组织完成了“十二五”区级课题申报工作,在我校11个申报课题中,4个审批通过成为区级课题,这样我校第一次有刘博媛、支颖梅两位一线教师成为区级课题负责人。

在完成区级课题申报工作的同时,我还完成了我校市级课题的开题审核工作和国家级课题“数字化教学评估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下的子课题“数字化教学评估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申报工作,且已审批通过。所以截止到现在,我校已经有一个国家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和9个校级课题,目前都已进入开题阶段,大量的文案工作接踵而来。

现在,老师们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到校本科研中来,开始做课题,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提升呢?所以去年12月教科研室联合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校本科研——数学组开题报告研讨展示与观摩”活动。会上北京市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王建民老师和数学组的老师们进行了座谈,并对课题研究予以指导,使老师们对开展课题的意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明确了选题的目的,了解了研究的方法和后续的实施策略,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有力的支撑。现在英语组在刘博媛老师的带领下也已开展了两次校本科研活动。

2、做微格中学教研,加强教研组建设

在学校里,科研要发挥最大的功能,必须要根植于教研活动。因此,如何将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如何从科研的角度促进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本学年我的又一个重点工作。要想开展工作,首先是统一认识。于是,在小温和颜辉的协助下,在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去年9月份我主持召开了“研究初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座谈会”。会上,刘博媛老师谈了英语组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和自己做教研组长的切身经验和体会,使老师们了解了教研组具有的行政职能、学术职能和自身的责任,纷纷表示要抓好每一次教研活动,让我校的教研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开展起来。

在取得了大家的共识后,我继而主持召开了“研究初中——生物组微格教研展示与观摩活动”。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生物组。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生物组在胡玲老师的带领下,尤其是王硕和贾香楠两位老师从二月份就着手准备,并于今年3月底,在全校范围内第一次进行了教研活动展示,开创了我校微格教研的先例,为这种模式在我校的推广做了很好的表率和示范。此后的教研组长会上,各教研组长也纷纷表示将在在本学期后面的大组教研活动中,尝试以“微格教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讨,以提高各教研组教学研讨的效率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3、做活动中学组织,成立科研团队

为了更好地渗透科研意识,更好地为学校培养科研人才,本学年教科研室聘请了贾香楠和马敬两位老师为科研干事,辅助开展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我们这个三人团队中,大家都是新手,对于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在每周一次的科研例会上,我们反馈上周工作、布置下周安排、策划科研活动、交流科研心得,边做边学。还好在这一年中得到了各处室、各教研组长、各备课组长、及老师们的配合,使我们这三个新手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座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深知教师工作不是简单地交给学生知识,而是在交给他们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生存的能力。学生是在学的过程中,去习得这种能力。正如学习的概念中指出的,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带着这种观点来看教科研室的工作,其实我们就是尽量为大家去寻求和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大家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在开展科研活动中提升自身素养。

回顾这一年的我是忙碌的,因为在完成教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但这一年的我是充实的,因为在我不断将知识输出的同时,还学到了很多,既积累了经验,又提升了能力;这一年的我更是欣喜的,因为在给老师们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的同时,我没有看到大家的怨言,反而看到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支持。在这里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我在做中学,在做中充实自己,在学中完善自己。同时还要感谢大家这一年来对我的理解、支持与包容,我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我会努力改正的,谢谢!

来源

2016高中教学管理区工作意见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七篇

自2016年我市创建高中教学管理区以来,各管理区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建立高中教学管理区的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为进一步加强高中教学管理区建设,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意见。

一、把握功能定位,增强整体联动发展优势

各高中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管理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高中教学管理区建设作为提高小学、初中办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增强高中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

一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高中教学管理区是创新中小学管理机制,推进“小初高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各高中要科学把握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认知规律,影响和带动区内中小学的发展。要发挥高中优质师资、资源条件、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共享辐射,形成“龙头带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新格局。

二要加强各学段有效衔接。高中教学管理区是创新教研模式,实施“小初高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各高中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知识衔接等方面积极向小学初中延伸,为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要积极实施“三段联动”教研新机制,在更多层面更大范围做好衔接,消除学段壁垒,构建教研教学新格局。

三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高中教学管理区是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小初高管理有效对接”的发展共同体。高中学校负有在教育教学业务上的指导权,要丰富和优化管理区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开展问题征集、主题研讨、头脑风暴、班主任论坛等活动,降低工作重心,提高研究实效,推动管理区内各学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教学管理区中小学内涵发展

一是科学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统筹规划工作要点。各高中要深入区内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倾听不同层面不同的心声与呼声,进一步了解基层学校的发展需求,以解决基层学校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合理制定管理区工作计划。本着因时制宜、因地而宜的原则,以工作计划为统领,以基层学校实际为前提,统筹兼顾,整体规划,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二要深入开展“草根论坛”活动,共享集体智慧成果。各高中要牵头从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多层面多角度选取论坛内容,经常举办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高质量的“草根论坛”活动,把“草根论坛”打造成为广大干部教师展示教学成果、分享教育思想的重要平台。扎实开展“草根论坛”活动,引发参与者头脑风暴、智慧碰撞、升华思想、共享成果,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是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关注师生成长。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同一学段同一年级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教者有所悟,听者有所得,评者有所获。要以全市大集体备课等平台为依托,组织管理区内各学校做好前伸与后延,深入细致地落实好学科指导意见。对于管理区内学校的好做法、教师的好教法,可通过学校开放周、课堂开放日等形式在管理区内推介,达到推介一个成熟一批的培养目标。要结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评优、小课题研究评选、知识树构建评比等活动,促进区域内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四是实施“三段联动”教研,破解学段衔接困惑。各高中要牵头构建高中、初中、小学三段联动的教研新机制,避免“各走各的路,各念各的经”的单打独斗现象,提高学段衔接的有效性。要抓好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为各学段教研组长同时配备前学段高年级和后学段低年级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区域内集体备课、教师培训等机会,有计划地对小六、初一、初三和高一教师进行补充培训;要针对学段间的衔接特点,由高学段学校组织专门力量分别编写衔接教材,内容涵盖高学段低年级部分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利用暑假时间,发放给学生,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新生暑假自主学习材料。同时,倡导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教学,在重点教学内容和重要学习方法方面适当向初一、高一延伸。

五是强化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段均衡发展。各教学管理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拓宽优质资源共享渠道,让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学校的围墙。要建立“区教学研究”网页,依托“校校通”、“班班通”,加强网络虚拟教研、教师培训和空中课堂建设,推进管理沟通、教学研究和成果共享。通过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研平台,扩大教研信息交流面,实现区内教师的便捷交流。要加强干部教师的交流,优质学校的优秀干部可以通过交流挂职、交叉任职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可以以支教或任教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区域内校际间的均衡发展。要定期开放高中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功能室,有条件的管理区可以在区内中小学建立流动图书室。管理区内各中小学的特优生可定期到相应学段的功能室做实验看图书等,接受上一学段教师的指导与培养,鼓励特优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促进管理区教育和谐发展。各管理区要以“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年”为契机,以教育局提出的干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研文化、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安全文化等九大文化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着力加强区域内文化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激发区域内教育活力。重点做好学生文化建设,以培养学生自理自立、文明习惯、心理健康、道德品格、社会责任等为重点,优化育人机制。小学阶段重点突出文明礼仪和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重点突出学会做人和学习品质教育,高中阶段突出人生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课程文化,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加强音体美教学,开发区域内艺术课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健康水平。积极挖掘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文化资源,开发富有特色的管理区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区工作体系,科学开展管理区工作。要成立以高中校长为组长、教管办主任为副组长、区内职级管理学校校长及分管教学管理区工作的高中副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教学管理区工作;成立以分管教学管理区工作的高中副校长为组长,高中一名中层干部、镇(街、区)教研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区内初中小学分管副校长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教科院高中教学管理区办公室负责对业务的指导与调度。各高中学校要安排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干部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将教学管理区的工作成效与其本人绩效考核挂钩,确保所安排的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得以贯彻落实。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标准,提升管理区工作水平。各高中要对照《高中教学管理区工作督导评估计分办法》(暂行稿)制定本管理区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实教学管理区工作,不走过场;切实做细教学管理区工作,不疲于应付;切实做好教学管理区工作,不流于形式。教科院要依据《市普通高中综合督导评估计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管理区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力度,并将加大评价结果在年终综合督导评估中的权重,用制度保障管理区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依托“一刊一网”宣传平台,营造管理区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好《教育》刊物及教育资讯网(康成书院)两个宣传渠道,通过在康成书院首页设立高中教学管理区工作专栏、在《教育》刊物即时宣传、积极向市级以上媒体推介等渠道,大力营造管理区工作的浓厚氛围,使管理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推进工作开展。

2015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八篇

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的教学工作已落下帷幕,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年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是新课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半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学期,本人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45分钟。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尖子生的培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将在后面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第二篇: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以来,我能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提高教学水平与思想理论水平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同时,热爱学生,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在教书育人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思考,以促进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在思想方面,我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作为新课程试验的教师,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实践中,我努力学习《课程标准》等教学理论,从而丰富更新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其次,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做到了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第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能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写比较实用性的教案,教案中体现学法的指导。

2、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精心设计练习,认真批改作业。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学科培优转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注重他们在更深层次上的学习和探究;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困难的学生,从基础知识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再一次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促使他们可以逐渐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通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本班的优生在在探究问题、预习、解决问题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能自觉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的人数也逐渐减少。

5、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能够比较真实地从教法的选择、教师的备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加以分析,寻找问题出在哪里,并能提出今后的改革措施。从而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6、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备课组教研中积极发言,在教学目标,教材处理,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在学校的教研中,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四、教研方面:自己除了能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外,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制定教研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交流、研讨、反思,积极上好汇报课、公开课,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一句话,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搞好校本教研,搞好教学科研。

第五、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其次抓好学习方法的转变。三是搞好班级卫生,树良好形象,四是积极稳妥地展开班级竞选活动,将竞争纳入工作轨道,同时借鉴班级的先进经验,,对学生进行量化,分组竞争,给个人加减分,期末总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班级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感情。五是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积极备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

第六、 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如,班级的学困生还比较多;平时的学习还不够,自身的教学理论还比较缺乏;在教学经验论文的撰写方面比较少动笔;备课有时尚抓不准等等问题。还如,课堂上:1、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2、如何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提高的关系?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又达到数学教学优化的问题? 3、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关注三个维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整合?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努力进。

今后努力方向:

1、树立先进、正确的教育观。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加强学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主动掌握、使用和开发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上,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课题实验为依托,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题入手,不断探索现代课程改革的路子。

4、善于学习,勤于动笔。每学年学习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学习体会,平时认真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刊物,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比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成绩代表过去,未来还须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与事业中,自己将再接再励,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迎接全新的挑战。

第三篇: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我在教学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思想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完成工作的责任,首先必须具备基本业务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半年中我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和活动。有句成语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工作中无意中会考虑不周,显得毛毛糙糙。当意见、建议来临时,现在的我不再不悦,不再拒绝。而是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努力告诫自己:换个角度静心仔细想想如何能更好一些。

二、素质提升

在学习中我认真听取经验,仔细记录,并在活动后的空余时间认真思考推敲,有目的的在班中进行一些尝试。如:本学期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究“小组互助式”的课堂教学,充分贯彻“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

三、工作内容

1、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参,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但有部分同学上课不听讲,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第四篇: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总在忙碌碌中以不变的姿势悄然逝去,转眼半年的教学工作已告一段落。半年的教学生涯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实现了三尺讲台上挥斥方遒的梦想,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回首过往,得失参半,但更多的是工作带来的满足和幸福感,以及由此获得的经验和感悟,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xx年级四个班级的xx教学工作,教学任务重,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理念的理解更深。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教法,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就上述问题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如果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指导老师秦老师一贯要求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并且做到及时的查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会形成自觉的预习习惯,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听课效率的提高,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举措。我的做法是督促学生预习,并且及时的检查,在一节课结束后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进行提问,有时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了课堂效率。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抛弃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师不能单纯的讲,学生不应机械的听,这样会把上课变成听老师说,记笔记,背笔记的流水线程序,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把学生当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的是组织者的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变教师讲结论为学生得结论,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提出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结论进行点评,或者让其他同学参与点评,最后给予鼓励,肯定,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课堂中对于争议性的题目,给同学们充足的讨论时间,指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师生共同努力解决争议;

(3)对于一些易错的知识点,组织学生上黑板做题,同时巡视下边同学做题情况,将易错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典型题典型讲解,起示范作用;

(4)利用xx学科实验和教学相结合的特点,设计趣味实验,将基本操作实验和趣味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来引出问题,通过实验来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5)经常给学生灌输独立思考的思想,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要有怀疑的精神,不只是一味的附和老师的说法,要敢于质疑。提出质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真思考的过程,一旦质疑得到解决,就会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是一个解惑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能够给予学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实现课堂质疑,课后答疑,积极和老师沟通,为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献谋献策,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

(6)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是否掌握程度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从课后作业上可以反映出很多的问题,所以,每次的作业我都会精心的及时的批改,并且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7)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更乐于听一些生活中与xx相关的一些有趣知识,在教学中穿插一些xx在生活中的应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xx的热情。

本学年度我坚持跟随辅导老师进行学习,一节不漏的试听优秀教师的讲课,课后对自己所备好的教案进行查漏补缺,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和说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每一次学习机会都当成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快速的成长,不断的进取,满满的五本听课笔记凝聚了我的认真和求索,所学为所用,所用为学生,是我一贯的宗旨和信条,只有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站的更高,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在xx上学有所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xx教学工作中去,不断的学习,不懈的努力,争取将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2015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第九篇

第1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评价?如何实施?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将来我的工作任务更重,挑战更多。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寻求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一学年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2篇: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但也有不少教师走向了片面化,走进了教学误区,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

误区一:只要活动,不看对象。

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还有的老师是由于上面要求上课时开展活动,于是下面推广开来,根本不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把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与课堂脱轨,与学生分离,只重形式不讲结果,忽略了具体对象、环境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活动设计时过于简单或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设计课堂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对象(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误区二:只要出新(

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把少数人的意见当作真知灼见,甚至于出现为希特勒翻案,为江青平反等问题,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

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对历史教材产生迷惘,不信任的态度。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对发育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错误的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

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误区三;只见开头,不见结尾。

在历史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系统性的专题研究,或者是需要大量史料来证明的东西,因此需要学生去探究。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精神抖擞地搜集资料,搞一些调查研究,对课本、教师所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自然研究的不够专详,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这反而影响了学生本来对历史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的把握。清晰的历史脉络、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虎头蛇尾”在活动课中千万要不得,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误区四: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误区五:只懂罗列,不会深化。

在历史教学中强调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使用各种教具如投影、历史挂图、实物、幻灯、录音机、VCD等等。在信息时代这些材料日新月异,也日渐丰富。于是不少教师就产生了认识误区,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教师忽略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与此同时,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下岗”,反而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值得教师研究探讨的问题。最佳的组合、最经典的讲解、最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误区六:只重研究,不问基础。

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后不少教师都在尝试使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理论上来讲,研究性学习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深化理解。但这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并不能“草木皆兵”,每时每刻都想着要研究。因为过分热衷于这种专题式的研究必然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学生的时间有限,这种学习方法分散了学生大量的精力,搞不好会一业兴百业废。历史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专题研究,使其充分地发挥在学习基础知识时的作用,从大局着想,为重点服务,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在教改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误区七:只要学生,不用老师。

以往的教学都是要学生学,如今都强调学生要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观点。把老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也就是把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变成开放式的教学,但一不小心过了头,变成由学生从讲到尾。学生讲故事、分析人物、事件、讨论问题、进行辩论等,一切全部由学生包揽。

诚然历史教学中有不少存在分歧的地方,教师的一言堂容易使学生思维狭隘,学生的自由发挥使他们思维活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时也会钻牛角尖。这时就需要在旁边做“高人”指点,拨云见日。在这时教师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切不能袖手旁观,听由学生发表自己的谬论,相互争的面红耳赤,或敷衍了事轻轻带过,使双方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容易走向极端化,甚至引发个人矛盾。

因此如何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学生,如何在学生卡壳时帮他们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就很有艺术性,如何在评论时使学生做到心服口服,做到有理有据等,这都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及课堂上的灵活应变。

误区八:只有提问,不见其他。

开放性的教学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有不少老师误解了这一点,认为学生的积极性就是积极动口、动手,这必然有动脑的过程。于是多样化的方法最终被简化为一种方式——提问。双边活动中不断地提问,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要不就是非常简单的问答式,甚至于是一些非常低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某一段落然后找出答案之类。一堂课下来问了无数个问题,而有价值的却没有一个,以致于学生失去上课的兴趣,提不起回答的劲,这样的双边活动怎能有效。

确实,问答式是开放式教学中一个重要方法,但课前设计时教师应该对问题的深度、难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切不可滥而不精。另一方面,开放式教学也还有许多其他各种方法,如参观博物馆、编写历史小论文、讲历史小典故、讨论、辩论等等。我们要从各个不同角度锻炼学生,不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误区九:只讲手段,不懂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各种各样的教具如录音机、投影、电脑等被运用于教学上,但如何运用却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许多老师知识简单的认为要把各种手段用上才能体现现代教育,于是几个简简单单的在课本上能找出的问题也堂而皇之的写在投影上;而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课件的制作没有实质,只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照搬照套到课件上,用另一种手段、方式来体现相同的内容。多了不少麻烦不说,还不见得比原来的效果好,本来是为了在教学中把课上得更丰富、生动,让学生学习的效果更佳,不能为了用教具而用教具。只讲手段,纯粹为用而用,等于没用。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误区,限于时间和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学有学的误区,教有教的误区,身为师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走出自己的误区,带着孩子们走出他们的误区,以及教会他们如何不步入误区,这,才是真正的为师之道。

第3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今年我带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课本,从高三学生毕业后听专家讲课,到现在讲授新课,感受颇多。在这里我只想简单的说一下,我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希望与各位交流一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我现在的选择是:第一、完全按照课本的知识点知道学生先理解课本知识,然后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很明显这和现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观,努力做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在这里希望能从各位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选择,希望我们可以利用博客多多的交流。

第4篇:高三历史年度教学反思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

一、责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10:30的自习,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

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

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对于第一年担任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可能更注重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因为那是经过多年的试验后很有效的方法;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三、多与学生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高三下半年会有很多城区的模拟题,但题有些是超纲或问法和答案不够准确,这时要认真分析给学生更多的问法和更准确的答案,同时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

但高三还是留下遗憾,因为年轻,有些急躁,对于一些学生忽视基础知识,处理上过于简单。关于鼓励与批评的应用上还需讲究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经常和多年带高三的老师交流,不限于本科的交流,有些问题会豁然开朗。

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第5篇:高三历史课教学反思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思维为主导。双边互动,练讲结合,问答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把台湾问题、和谐社会、民族问题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之间应和谐发展,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及困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7998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