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论语学而篇赏析

论语学而篇赏析

2016-12-20 10:07:2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论语学而篇赏析(共5篇)《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赏析 第一篇

————————————————————————————————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另译】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自我赏析】

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对此章评价极高。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自我赏析】

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孔子当时作为一个纯粹的思想家为了生存而必须提出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的无奈体现,从另一方面也提想出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 但是,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状况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孝敬父母,关心长辈,考虑到老人们心灵上的需求。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论语学而篇赏析】

【自我赏析】

了什么是仁的问题。而这一章,孔子说的是仁的反

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孔子主张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体现出了孔子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而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也长期留存了下来,成为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 这也提醒了我们要踏实肯干,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原文】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自我赏析】

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认为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三点:“忠”、“信”、“习”也是我们如今该注意的。不吝啬去帮助他人,讲诚信,多多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对我们个人乃至社会的安定都是有帮助的。

【原文】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

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自我赏析】

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但并未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想。而且其中“人”也指的是有地位的人,与“民”有所区别,体现出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与如今社会人民为本的思想还是有出入的。

【原文】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自我赏析】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也是如此。一个人的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成绩没有素质的人难成大业。注重素质教育可以避免马加爵,高分低能之类的人再次出现。

【原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自我赏析】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从本章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此章可以看作是上一章的延伸。

【原文】

【论语学而篇赏析】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自我赏析】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也是我们学习与成长的方向。

浅谈论语之学而篇
论语学而篇赏析 第二篇

“《论语》的思想世界”通识课课程论文

浅谈论语之学而篇

学号:________________13121255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谭芸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社区学院____________

浅谈论语之学而篇

姓名: 谭芸

学号:13121255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闲暇时光捧起一本自己所爱的书,在思绪中畅游是何等欢喜。

本文针对论语之学而篇,结合自身实际,较之与社会中相关现象,提出个人的看法和理解。旨在通过对论语学而篇的相关分析,与广大论语爱好者分享个人的心得,在深深的思考中获得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论语学而篇 解读 分享 个人体会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

“学而时习之”看起来是多么理所应当,估计就是所谓的箴言了,可惜现实总是骨干的。当下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对知识的获取如此便捷,早已不复古人对知识的渴求和敬仰了,看看就过,有多少温习的呢?友朋从远方而来的确让人喜悦,畅谈人生理想,歌词诗赋,流水曲觞,想想就足够美好。可当下大家手拿手机默默相对,那份朋友间的心有灵犀你真觉得通过QQ就能送达?“人不知而不愠”讲求的是一种胸怀,这是一颗平和而宁静的心才具有的,不轻易以物喜以己悲。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解读】

我觉得这句话的中心落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家庭教育出发,对待家人都孝顺亲爱,说明了此人本性明朗,做违法违规的事自然不会多。这里的家庭教育即为本,其实也就是说的本性的善良,孔子所谓的“仁”,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务本,做人之道也就产生了。相反,倘若一个人的学识已经到达了一定程度,而他缺失了“仁”的基础教育,犯的法可能比常人严重得多。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读】

看到这句话,突然想到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活有太多带着面具生活的人,且不说明星,就是身边之人,你都不能确定他

是否真诚。但即使如此,我仍会怀一颗善意之心,因为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总有自破的一天,人间总会有人怀着一颗真诚之心。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解读】

这让我想到了睡前反思,记得高三班主任有说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方法就是睡前回想下一天的课程,用自己的思维梳理一遍,用在这里,感觉倒像是提高做人的效率了。这是深刻的自我反思,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相信一天到晚只把名利作为目标的人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在长时间的反思之后,不说趋于君子圣人,但为人处事一定会上个档次,这也是提高自我修养的好方法。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解读】

孔子这句讲的是治国之道,化用到当下社会就转变成了管理之道。“千乘之国”在孔子时代已经不是大国1,可以看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旦旦是个小国,小公司,亦不可掉以轻心。“敬事”中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工作态度,常与“事”连用,指得是对工作的尽责庄重,然后使人信任,做事节约爱人,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候2。其实就是换位思考,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自然老板受爱戴,公司管理的好了。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解读】

最后一句“行而有余,则以学文。”道出了学习成才并非急事,比这重要的是做人之道。小孩子的时候,你不要急着去识字,先学会孝道,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做人严禁诚信,对大众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当做人已经初步形成,那学习成才的时间才算到了。想到当下小孩子,小学就开始报各种兴趣班,大小提琴,钢琴,外语种种,先不说孩子脸上的欢笑少了,你确定他们知道见到叔叔阿姨叫人,乐于助人,怀有一颗善良之心么? 1

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5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5页。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读】

这句话给我的整体感知是学习,学的不仅仅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看中品德等内在美而非容貌,对父母尽到子女的责任,对君主也就是我们一般来说的老板,它原意是只要豁出生命,现在指竭尽自己的诚心,同朋友交往要诚心诚信。这些都是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也都是最基础的,感觉和上面一句有共性,先成人再成才。知识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出了学校这座象牙塔或许EQ比IQ更重要。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解读】

君子,也就是当今的领导人,要庄重,不然会缺失威信。看来领导都不容易,也是,不然怎么会说物以稀为贵。这庄重二字,说的是要稳重,有些人看起来就是大气象,这是一种气质。当然没人天生是领导,后天培养才是关键。后面一句“无友不如己者”,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我并非完全苟同,什么叫不如,我觉得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他可能现在不如你但不代表将来。再者,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找,每个人都值得你去学习。当然,孔子说的或许是品德低劣之人自然我们是少接触为妙了。知错能改,有错要改自然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异曲同工了,不多说了。

论语学而篇英译赏析
论语学而篇赏析 第三篇

初探《论语》英译

—从亚瑟韦利英译《论语》学而篇中感悟翻译

一、引言

《论语》是第一部儒家经典,成书于战国初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和弟子和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答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揖而论纂,故为之《论语》。”全书共20篇,二万余字。从汉朝起,《论语》就被列为人们初学的必读书目,后被列为儒家经典。2000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1809年至今,《论语》的英文翻译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程,产生了近百个英语译本(包括全译本和节译本)。《论语》的英文翻译,最早见于传教士马歇曼(J. Marshman, 1768-1837)。第一部最具有广泛影响 的译本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的Confucian Analects,收入1861年出版的《中国经典》第一卷。此后翻译过《论语》的中西学者先后有William Jennings (1895 )、辜鸿铭(1898)、韦利(Arthur Waley) (1938)、Ezra Pound (1951)、李天辰(1991)、Simon Leys(1997)、 Edwa Slingerland (2003) 等人。本文主要通过对Arthur Waley 《论语》英译本选取《学而篇》从典籍初学者的眼光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大师翻译中的优劣,指导以后的实践学习。

二、Arthur Waley 简介及译本综述

韦利(Arthur David waley, 1889-1969)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论语》翻译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因眼疾辍学后进入大英博物馆东方科任职,负责整理敦煌文物。同时在伦敦大学东方研究学院授课。受著名教授迪金森与摩尔的影响,韦利仰慕中国古代文明,决定研究中国文化,自修古文,他关于中国文化的译著,除《论语》外,多达七种。

韦利的《论语》译本在中国国内也很流行,原因是译本尽量保留文化风貌,注重细节的传译,文字简练,风格接近原文。韦利的《论语》译本前有很长的导

言,介绍孔子其人及其弟子以及尧舜禹等古代圣人,讨论基本概念词的范畴,古代书面语传统,中国早期社会礼仪问题,附录里讲述了《论语》的注疏问题和年代问题,译文本身不仅附有很多脚注,而且译文后面还有不少尾注。

三 、学而篇分析

本文主要节选《论语》学而篇第一的译本,并参考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译注的《论语译注》,分别从文化内涵意义词处理、句式选择以及文化误读三方面,选取典型例子加以分析理解,最后论述了典籍书籍复译的必要性。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篇名。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等道德规范。

⑴ 文化内涵词的翻译

从文化角度而言,《论语》的翻译过程中,最突出的难题就是如何处理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词。

《学而篇》中,涉及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较少,但第一次出现且其在整本书所处的位置,其中包含的内涵意义的词却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韦利大师如何在他的翻译过程中处理这类词的翻译,希望能从中汲取营养,增加我们典籍翻译的方法意识,提高翻译水平。

①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韦利在《论语》整本书中将“子”其译作“The Master” 专指孔子,而其他孔子的学生,如“有子”译作 Master You, “曾子”译作“ Master Zeng”。整本书采用这种策略一方面译出了“子”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让人对其各自的人物关系明确化。

②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韦利笔下为“gentleman”。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对其解释为 “ a man who is polite and well educated, who has excellent manners and always behave well.”由此可见,“gentleman”是可以代替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当然,“a man of virtue ”或者“a virtuous man”也是可以的。

③孝悌: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

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而韦利的“behave well towards their parents and elder bothers”,采取意译的方式,道出“孝悌”二字的内涵,但于原文的两字比起来,似乎有点拖沓,给人一种无法整合的感觉。

④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译文中,直接采取大写的“the Way”,虽也在附录部分有内涵的解释,但总之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不知所云为何物。

【论语学而篇赏析】

⑤仁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整本论语中的“仁”出现在不同的地方109次,且每次出现其环境不同,有时是专指哲学思想范畴,有时指具体的仁慈的品质,有时指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可以说是整本书中,最难把握处理的词。“Goodness” 和“Good”是韦利对“仁”的翻译。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Good”作形容词讲时,指合乎道德的,正派的,高尚的;也有守规矩的,虔诚的;善良的;而“Goodness”名词,解释为 the quality of being good,可理解为善良、优良;美德。似乎这两个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仁”的部分内涵,但还不够完全。加之语境灵活多变,更显得不得力。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其译本晕晕乎乎,不知所云。

⑥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韦利在第一章是按第一种意思“礼节,仪式”理解,因此选用“ritual”,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其内涵符合原文中的意思。【论语学而篇赏析】

总之,在涉及中国文化的名词翻译中,韦利大师基本能译出其内涵,尽量做到忠实传达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思想和内涵,必要时采取加尾注和脚注的方法。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典籍翻译。

英语句式选择

句式架构及其选择也是欣赏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标准。如果原文用语简短,

内涵精辟,译文也应尽量靠近原文,用最简洁的句式结构力图达到原文的传神境界。以下,我们摘取韦利大师的翻译成功的句式运用。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rthur Waley 译本:

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本句属于《论语》的开篇句,采用排比加反问的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道出了学习时常记得复习,朋友相聚带来的快乐和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所表现出宽宏仁厚的君子气质。这句话几乎在中国达到老幼皆知的程度,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会吟诵。

在韦利的译文中,首先贴近原文所采用的三个反问句式,加强语气,做到与原作的呼应;其次,英译句子也工整对仗,如使用了动词不定式短语结构To learn and to repeat, to remain; 另外That friends should come..中的should 一词用得最巧妙,表示出说话人意想不到,从而从另一侧面突出作者delightful。

②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Arthur Waley 译本:【论语学而篇赏析】

he Master said, “‘Clever talk and a pretentious manner’ are seldom found in the Good.”

这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整章内容仅用七字,就道出了仁德的反面。译文也逼肖原文的词数的选取也是相对较少的,且突出了“巧言令色”。

③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Arthur Waley 译本:

The Master said, “ (The good man) Does not grieve that other people

do not recognize his merits. His only anxiety is lest he should fail to recognize theirs.”

这章讲得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原文句式严谨,无冗余表述,干净利落。同样,在译文中,表现出原文的特色。其中“lest” 用得恰当,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 “ lest” used to introduce the reason for the particular emotion mentioned (引出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译作“唯恐、担心”,符合原文内涵意义。

总之,对于句式的选择、架构方面,韦利大师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纯熟运用发挥英语的优势,紧密结合原文的风格,不仅译出了意义层面,更让我们从语言的形式方面感受到所传达的信息。作为一名中国的译者,或许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更多缺乏的是对英语的熟练掌握和地道的表述。正确负责任地将我国的经典文化传播到国外,任重而道远。

⑶文化误读现象

显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同样,在学而篇中,韦利大师的翻译中,存在几处明显的文化误读,导致的翻译偏离。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Arthur Waley 译本:

Master Zeng said, “ Every day I examine myself on these three points: in acting on behalf of others, have I always been loyal to their interests? In intercourse with my friends, have I always been true to my word? Have I failed to repeat the precept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to me?”

韦利在其译文中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三”翻译成three points,正好和下文的三个译文取得一致。表面看似乎没有错误。但是“三、九”在我国古代不表示确指的三,九,而是泛指“多次”的意思。可尝试译为,frequently, many times。

②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又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篇心得
论语学而篇赏析 第四篇

生命的信仰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儿时的吟诵这是在我的脑海中回响开来。索性用这吟诵做一个开篇,开始我《学而篇》学习心得的叙写。

全篇16章,内容涉及仁、孝、信等道德的各个方面。在现在看来也远不会过时。忽然想起上星期在听学长学姐答辩的时候,老师根据北村的文章问了一个问题“在中国是没有信仰的,你认为基督教不能在中国扎根、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熟不知,那时我多想说,中国人怎么会没有信仰,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了多少智慧与圣明。我们有信仰的,我们信仰的是五千年凝结成的智慧,我们信仰的是源源而来理性,我们信仰“仁”与“礼”。我们不会在做错事的时候忏悔,也会少了期望得到时的祈祷,我们有一套礼法去约束我们,一直做一位君子,在自救中救赎。学而篇里的章节就让我看到了这些,看到了促成人们内心强大的理性武器,看到了君子之身的感召力。

先说我最喜欢的一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师曰:“人总是不断地在反省,在反省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反省中修正自己的行为。于是人一步一步从猿进化为万物之灵。反省不仅仅是反思。反省是积极主动的对过去行为的自我论定,是在社会共同认知的是非标准下进行自我修正。省,又有省悟的意思。由省查而省悟,由省悟而不断修正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就会逐步进入‘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 我对此深表赞同,同时,我更想表达对于本章提到的三个方面表示喝彩。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此处三句应是他提出的修养方法。那么曾子为什么强调要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反省?疑问刚一出老师就做出了详细的解说。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一说:“谋贵忠,言贵信,传贵习。谋、交、传者,施诸人;忠、信、习者,存诸已。先忠信而后习,与《易》言‘忠信’、‘进德,继之以‘修辞,立其诚’,《礼》言‘尊德性’而继之以‘道问学’同意。” 也就是说,曾子的“三省”讲的是进德修业的大事情。进德以“忠”“信”为本,修业以“习传”为基。忠本于心,《说文》:“忠,敬也,从心,中声。”段玉裁补 “尽心曰忠”以足其义。也就是说一个人谋事要尽心竭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岗敬业。信本于言,《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与人交往,说话要诚实。你说话不诚实,净说假话骗人,你最终没有一个朋友,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上司信任你。做到了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信,再把老师传授的学业反复练习,使之成为安身立命

的本钱,那么你就会成为有德有才的人而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你的生活道路就会平坦许多。

生活道路开始平坦,是非常诱惑人的一种境况,而我则更想说,曾子是在用一种信仰在约束自己,也在传播这一信仰的同时,反作用于世人也能这样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信仰是在君子的光环,是触手可得的神的光芒。每天都反省:做错的事,没做好的事,做好的事,不幸的事,幸福的事。每天都会有一堆故事能够串成五彩的珠子。想想自己对朋友有没有不真诚,有没有不信任,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一种坦然也便油然而生。若是有所汗颜,那必定会有积极的行动去补救,美好的友情也就这样愈加滋生曼妙。想想工作中有没有谋私,有没有忠于这个组织,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心凝地更紧了一些,对于这个组织拥有了更多想要实现的梦想,把自己的梦与组织相连,在瞬间也变得坦然起来,试想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种信仰的力量呢?想一想,学到的东西有没有复习有没有再做深一步的探究,是不是顿时就会生出一股动力,去发散思维,那样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颓废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又精彩的演出。

再回到开篇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说:学习与实践是快乐的!和朋友交流沟通是快乐的!不轻易生气有修养的人是快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快乐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家天天见见面说说话,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沟通才是快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也不生气,因为有修养才是快乐的。没有修养的人,天天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老干仗,老生气能快乐吗?不快乐能健康吗?

其实人的快乐按照告子“食色性也”的论断,人在得到食物维持了生命时是快乐的;在得到交配欢爱对象时是快乐的。这是生理层面上得到满足时的快乐。孔子认为,人的快乐的获得,还有精神层面的快乐,就是通过学习与交往和修养的宽容而获得的。

简短的两句话,16章里的两章内容,俨然不失为我们平常生活的乐道,一方面告诉我们去修正、提升自身,一方面告诉我们懂得欣赏、懂得宽恕。生命的信仰亦应是如此。

论语学而篇原文和翻译
论语学而篇赏析 第五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学而篇赏析相关热词搜索:论语学而篇 论语学而篇全文及译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学而篇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学而篇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7852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