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2016-09-26 09:58: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共4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张国生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 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 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 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

惜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投影: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四 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用 “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

1. 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

2. 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二)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

的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

的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雪》。明确节奏、重音:【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望/长城内外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讨论明确: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 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 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 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 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2. 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那些语句突出了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这具体的景象均是诗人怎样观察的结果?

讨论明确: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 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 讨论明确: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 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讨论明确:同学结合想象,畅所欲言自己的审美感受:美丽、壮阔、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

六. 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 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

二. 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 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 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讨论明确: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2. 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明确: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 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讨论明确: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 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讨论明确: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 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讨论明确: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

北国风光 长城内外 抒情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望 大河上下 实 写 议论 :数风流人物, 万里雪飘 山 还看今朝 原

看 须晴日 虚 写

(总体写) (具体写)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三)
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课文分析: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它描写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这之前的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由此可见,这词的写作、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欣赏有关《沁园春·雪》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重要词语。

2、感知词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词的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凝炼贴切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蕴。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诗人表达的感情。

4、理解诗人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曹操在《观沧海》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他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伟大胸襟和抱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词——《沁园春·雪》,它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的胸襟和气度要比古人更上一层楼呢。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床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的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放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幻灯片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沁园春”,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板书课题),放《沁园春·雪》朗诵视频

二、题解与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毛泽东同志亲自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荡,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下阕评古论今,赞颂当代英雄。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

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具体写眼前之景,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后三句设想雪后初晴的美景,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情趣。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象之中,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在想象之中扩展,意境更加广阔,气魄非常宏大。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想象)。

(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这雪后美景

“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看天朗气清,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青春气息;多么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呀。

②、“红装素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红装”指女子的艳妆,这是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女子的淡妆,这里指银色的世界。

(5)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写景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令人感奋。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长城内外”从南到北;“黄河上下”,自西向东,广袤的地域,正与上面“千里”、“万里” 两句相照应。 地域如此广阔,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大的气魄,使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以静为动,是什么因素造成 的?给你怎样的感受?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第三,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让人倍感振奋前途光明。

(6)、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7)、再次朗读上阕(老师、男生、女生各读一层)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结: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画面雄丽,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气魄豪迈。在写景中,融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二)、学习下阙:【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明确:三层。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祖国的江山如此的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明确:惜(可惜、惋惜)

(3)、诗人在“惜”什么人?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一样。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

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似雷霆万钧,这里,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这里,仿佛一个历史巨人以他响彻太空的声音,在向全世界宣告: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蒋家王朝,一定要垮台,要灭亡。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全体人民。(再次朗读,读出气势与豪情)

(7)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下阕。【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五、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 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

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四)
《沁园春雪》教案

11 沁园春雪

教学构想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大到巍巍乎惟此为大的崇高感。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着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奋。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似雷霆万钧,这里,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这里,仿佛一个历史巨人以他响彻太空的声音,在向全世界宣告: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蒋家王朝,一定要垮台,要灭亡。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全体人民。因为他们是较之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英雄更为伟大的英雄群体。他们肩负着改造旧世界的宏伟使命,这种崇高美的形象,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3.学习初步赏评诗词。

教学重点

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安排 2课时

1.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内容.联想想象,品析语言。

2.背诵比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人

师: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称。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床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的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放范读录音两遍,第一遍,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

2. 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 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4.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5.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6.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7.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7.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8.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用朗读表达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每个人自由朗读课文,为在全班展示读作准备。

2.请几名学生朗读,然后自评、他评优点和不足,在纠正读和模仿读中明确朗读要点。

3.小组讨论设计全班分部表演读(轮读)。

4.全班交流,确定轮读方案和领读人选。

5.全班合作朗读,要求读出豪迈的感情。

(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二、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

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

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简单知识七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应该不陌生。)

写景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相关热词搜索:沁园春雪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6538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