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造句悲喜交集

造句悲喜交集

2016-05-16 12:35: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造句悲喜交集(共4篇)沪教版 三年级 语文 课后练习题第一单元 一、选词填空盼望 希望 愿望 失望1、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 )。2、老师和家长都( )我们能健康成长,我们可不能让他们( )。 3、我们( )着能够快点长大。二、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造句悲喜交集》,供大家学习参考。

沪教版 三年级 语文 课后练习题
造句悲喜交集(一)

第一单元 一、选词填空

盼望 希望 愿望 失望

1、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 )。

2、老师和家长都( )我们能健康成长,我们可不能让他们( )。 3、我们( )着能够快点长大。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糅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殷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翱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忘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而却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草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荒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责怪 ( ) 希望( ) 愉快( 包含 ( ) 急忙( ) 回想(

四、看看下列各组字有什么不同,然后组词。

慎( ) 园( ) 捕( ) 篷(嗔( ) 圆( ) 铺( ) 蓬(

五、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 成( )( )( ) 肖( )( 莫( )( )( ) 列( )(

六、照样子,写词语。 例:圆 ( 圆溜溜 )

白 ( ) 水( ) 甜 ( ) 亮( ) 笑 ( ) 冷( )

第二单元

一、给下面的字组词。

) ) ( ) ( ) ) ) ) )

成( ) 督 ( ) 誊( ) 墨( ) 诚( ) 叔( ) 言( ) 黑( )

二、理解词语的含义

督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信将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默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愿以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滂沱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纤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 )师( )友 ( )言( )语 ( )风( )雨

四、分别写出描写风、雨、雷的词语。

写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1、描写注意力很集中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奇( )异( ) 面( )耳( ) 成( )结( ) 4、选词填空。 吩咐 嘱咐

蔺相如( )随从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国,并( )他一路上要谨慎。

第四单元

1、试着理解下列的词语,选一个造句。

辗转数地 悲喜交集 高堂华屋 无家可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字打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单元
造句悲喜交集(二)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语文

第四单元作业指导建议

一、 单元知识要点与能力要求:

1、在阅读中识记汉字42个,积累词语41个。掌握偏旁是“单人旁”字的写法。

2、能用换部首的方法区别形近字。

3、能根据要求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和“一”字打头的成语。

★4、能照样子填写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神态。

5、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预习课文,理解词句。积累课文相关段落及名言。

★7、继续学习复述课文:在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提纲、重点词语、写作线索等进行复述,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8、将自己收集的赞美母爱或友谊的名言、短文制作成一张小报,与同学交流。 ★9、写作:能把游戏活动的过程分步写清楚,并把做游戏过程中愉快的情绪表现出来。

(注:加*的是本单元重点知识要点或训练目标。)

二、作业呈现形式及项目举例

(一)基础

以下作业,必须要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结合内容的理解来完成,避免机械性、单独的训练。

1、积累词语

(1)小组合作,写出“一”字打头的成语,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

一望无际

——《在金色的沙滩上》

(2)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橙黄橙黄

——《杏儿熟了》

说明:

这两题都是词语积累的练习。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字词的积累。忽视基本的字词积累,语文的学习就如同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较研究和学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积累丰富的字词,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题要指导学生看清例题的要求。(1)这个词语是“ABAB”形式。(2)“橙黄”的意思就是 “像橙子一样的黄”。这个词语由两个词素组成,前面是一样物品的名称,后面是这样物品的颜色。看清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说说“像( )一样的红”,“像( )一样的黄”,“像( )一样的蓝”、“像( )一样的绿”,“像( )一样的白”,“ 像( )一样的黑”,“ 像( )一样的灰”等。这样的词语有“火红、酒红、桃红、血红、桔红、鹅黄、橘黄、金黄、土黄、瓦蓝、湖蓝、海蓝、草绿、雪白、漆黑、墨黑、炭黑、银灰、米白、银白”等等。但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ABAB”的形式叠用。“火红火红”,“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瓦蓝瓦蓝”,“漆黑漆黑”等词语可以叠用。

建议将例题分为两个层次,先照着“橙黄”的样子积累词语,再叠用,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选一个造句。

(1)辗转数地 悲喜交集 高堂华屋 无家可归

——《家是什么》

(2)心急火燎 不知所措 悔恨交加

——《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说明:

理解词语的意思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一般来说,有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找近反义词、词素合成法等。只要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拿手的方法来理解。例如:《家是什么》一课中的这几个词只要理解了几个关键的词素“辗转”、“交集”、“堂”、“归”,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文语

境,帮助学生体会“辗转数地”“悲喜交集”所蕴含的情感„„理解后,可以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然后造句。

小学中年级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较多,利用造句的形式来巩固有许多好处:有利于学生记住生字新词,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有利于学生积累词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造句的评价可以从用词的准确性,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标点是否正确运用这几个方面进行。

4、换部首使下面的字成为新的字,再组词。

跛( )( ) 拄( )( ) 缚( )( )

——《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说明: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易写错别字,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识字教学。

三年级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概念,因为汉字中的合体字,大部分是由声旁和意旁组合成的形声字。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抓住读音、认形、辨义三个环节识记汉字。学生当中常见的许多错别字,往往同没有注意读音和字义有关。如,把“伦”写成“伧”,就是不了解“伦”是以“仑”做声旁的。把“篮”写成“蓝”,是分辨不清这两个字义旁的意义,即“竹”字头的字大都与竹子有关,“草字头”的字大都与植物有关。

这一题就是以换部首的方式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跛”通过换部首可以变成“波”“破”“坡”“玻”等;“拄”可以换成“住”“注”“驻”“蛀”等;“缚”可以换成“傅”“博”“搏”“膊”等。

5、照样子,填写句子。 例: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

——《在金色的沙滩上》

说明:

人物描写是写好文章的重点。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人物的神态描写就是把人物在某时、某地,面对某一事件、物体时的神情和态度,用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通过神态描写,读者能由表及里地了解到人物的心情、思想活动和性格、品质等。

一、神态描写要准确。

通常,人的内心情感多多少少是可以从神态中看出来的。比如,怒目圆睁,说明此人正怒火满腔;眉开眼笑,说明此人正心花怒放;愁眉不展,说明此人正愁肠百转;看人时目光躲躲闪闪,说明此人不够大方或者心中有不能直说的隐情等。

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看准了下笔,这样写出来的神态描写才不至于与实际产生偏差。

二、要有所选择。

和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一样,神态描写也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要抓住那些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思想状况的神态来写。

三、要善于捕捉瞬间的、细微的神态变化。

细腻的描写能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态。比如,同样是哭的表情,有人嚎啕大哭,有人则默默垂泪。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性格或心理素质。

四、在描写神态时,不能把神态和心理状况、言语举止等割裂开来。

神态描写一定要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结合起来使用,相互穿插,神态才能写得活龙活现,有声有色。

这一题例句中“他的眼圈红了”就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语句,补充说明了画家惊讶时的具体情形。可以在反复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画家惊讶时还会有什么表现,然后写下来。

评价时要注意所描写的内容应与“惊讶”一致,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

(二)阅读

1、理解句子的含义

(1)默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说说“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家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

才甜”这句话的意思的。 ——《杏儿熟了》 说明: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有许多方法,可以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可以联系作品的背景;可以抓住修辞手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可以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可以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语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

例如《家是什么》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直接回答“家是什么”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家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接着,通过对美国富翁和卢旺达热拉尔这两个故事的学习,更深入地理解“家不等于房子”;“没有了房子但只要有爱有亲情,就又有了家”,从而对“家是什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复述课文

(1)复述第二个故事,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一些。

——《家是什么》

(2)默读课文,根据下面的提纲,把课文内容讲给大家听。

*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画家请她看管衣服。

*小姑娘等待画家回来,老伯伯劝她回家,她也不肯离开。【造句悲喜交集】

*画家终于回来了,他想把贝壳送给小姑娘,但是被谢绝了。

——《在金色的沙滩上》

(3)默读课文,复述奶奶分杏儿的事。

——《杏儿熟了》

(4)默读课文第3-6节,按下面的顺序说一说让“我”永远忏悔的一件事。 藏狗——寻狗——送狗——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说明:

2014学年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课练
造句悲喜交集(三)

1、春的消息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查字典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山冈( ) 面颊( ) 禁不住( ) 搔痒( ) ....

漂白( ) 淅沥( ) 花絮( ) ....

二、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盼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雏菊 ( )的溪流 ( )的新苞 ( )的春天 ( )地雀跃 ( )地凝视 ( )地奔跑 ( )地盼望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piāo ( ) jīn ( ) tǔ ( )

漂 piǎo ( ) 禁 吐

piào ( ) jìn ( ) tù ( )

五、辨析组词。

冈( ) 颊( ) 搔( )

岗( ) 项( ) 骚( )

篷( ) 淅( ) 絮( )

蓬( ) 晰( ) 紧( )

六、积累词句。

写出描写春天景色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七、选两个词写几句话。

希望 盼望 愿望 期望 失望 绝望

2、啊,汤圆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沸”:第7笔( ); “馅”:第8笔( )

“袅”:第5笔( ); “殷”:第2笔( )

二、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嗔怪( chēn zhēn ) 气氛( fēn fen ) ..

温馨( xīng xīn ) 殷殷( yīng yīn ) ...

三、辨析词组。

沸( ) 馅( ) 糅( ) 祥( )

费( ) 掐( ) 揉( ) 详( )

嗔( ) 悦( ) 芬( )

慎( ) 锐( ) 氛( )

四、填上合适的词。

( )的馅儿 ( )的神情 ( )的语言 ( )的微笑 ( )的故事 ( )的期盼 ( )的汤圆 ( )的汤圆 ( )的汤圆 ( )的气氛 ( )的气氛 ( )的气氛

五、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责怪( ) 希望( ) 愉快( )

包含( ) 急忙( ) 回想( )

六、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1:汤圆不仅好吃,而且吃汤圆时的气氛很温馨。

仿写:_______ 不仅_____________ ,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2: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很美好。 仿写: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觉得______________ ___ 。

3、放风筝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衫”第4笔( ) ; “翱”第7笔( )

“瞬”第16笔( ) ; “翼”第4笔( )

二、辨析词组。

筝( ) 徘( ) 衫( ) 纯( ) 挣( ) 排( ) 杉( ) 钝( )

三、积累词语。

(1)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 白发( ) 神采( ) ( ) ..

(2)表示时间极短的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填上合适的词。

( )的白云 ( )的衬衫

( )地拔出来 ( )地飘来

( )地走 ( )地读

( )地写 ( )地奔跑

( )地徘徊 ( )地等待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瞬间( ) 消逝( ) 似乎( ) 期望( )

六、用关联词造句。【造句悲喜交集】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小男孩一手( )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 )下来,一双小手( )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 )出来,( )进土里。噢,他刚才不小心( )倒了几棵花苗,从自己家里移了几棵补上来。

4、荒芜的花园 班级 姓名 学号【造句悲喜交集】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顾忌( ) 绿草如茵( ) 仆人( ) ...

允许( ) 勿忘( ) 滋润( ) ...

二、理解下列词语(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1) 毫无顾忌: .

(2) 忘乎所以:

(3) 望而却步: .

三、辨字组词。

毫( ) 茵( ) 允( ) 勿( )

豪( ) 咽( ) 吮( ) 匆(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荒芜( ) 孤独( ) 允许( ) 怀念( ) 绝妙( ) 自私( ) 提示( ) 滋润( )

五、填上合适的词。

一( )花园 一( )牌子 一( )毒蛇

一( )主意 一( )医院 一( )窗户

种植( ) 提醒( ) 杂草( ) 毒蛇( )

六、填空。

1、贝尔太太的新牌子上写的内容就是告诉大家 。

2、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 。

四、围绕这句话写具体。

公园里真热闹。

2014学年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课练

5、新年的礼物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词语解释:

1、督促:

2、纯真:

3、秘密:

二、辨析组词。

诚( ) 督( ) 誊( ) 墨( ) 成( ) 叔( ) 言( ) 黑( )

三、选词填空。

平整 工整 清秀 干净

1.瞧,多( ),多( )的作业本。

2.瞧,多( ),多( )的字体啊!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 聪明( )

秘密( ) 马虎(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她不爱画画,手工制作也差,她能拿什么像样的礼物来送给老师呢?” 这句是 句,将它改成陈述句:

六、把“孩子们各自准备好的新年礼物送给老师。”改写成:

把字句: 被字句: 是字句: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造句悲喜交集(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前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相关热词搜索:用悲喜交集造句 悲喜交集的意思
  • 1、悲喜交集怎么造句(2016-04-26)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造句悲喜交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造句悲喜交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4121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