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2016-04-26 14:36: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共4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是东吴的一员战将,但有武无文,孙权就对他说:「如今你是掌管大事的国家要人,应当学些文化以开心智。」为了让吕蒙有效学习,孙权还给他开了书单,有《孙子》、《六韬》、《左传》、《国语》,还有一些其他的史书。从此,吕蒙便开始看书,并且非常努力,他读书越来越多,...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篇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是东吴的一员战将,但有武无文,孙权就对他说:「如今你是掌管大事的国家要人,应当学些文化以开心智。」为了让吕蒙有效学习,孙权还给他开了书单,有《孙子》、《六韬》、《左传》、《国语》,还有一些其他的史书。从此,吕蒙便开始看书,并且非常努力,他读书越来越多,有的书连当时的儒生也没读过。有一次,鲁肃到陆口接替周瑜,路过吕蒙的军营,和他一起聊天。他惊奇的发现,吕蒙的学问大长,自己常常被他问住。鲁肃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总认为你不过只有武略罢了,今天看来,弟学识渊博,再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呀!」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篇二:《15、孙权劝学》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教案·学案·测案

设计:林荣 修改:杜守海 修改时间:2014.03.9 课时:两课时

内容: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教材第15课 校对定稿:杜守海

15、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一、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通过自学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3、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4、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5、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画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小组交流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

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4.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6.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三、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

吕蒙由不学到学继而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文中孙权劝学,鲁肃赞学,对你又有什么启示?

五、反馈检测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 4.但当涉猎(浏览群书,不做深入研究) 5.见往事耳(了解) 6.及鲁肃过寻阳(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7.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 8.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 ) 9.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3.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三)、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B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C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四)、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教案·学案·测案

设计:林荣 修改:杜守海 修改时间:2014.03.9 课时:两课时

内容: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教材第15课 校对定稿:杜守海

15、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一、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 》,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通过自学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 辞: 治经: 涉猎: 见往事:

3、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4、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画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小组交流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提问:孙权如何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

3.提问: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4.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6.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三、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

吕蒙由不学到学继而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文中孙权劝学,鲁肃赞学,对你又有什么启示?

五、反馈检测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耳( ) 6.及鲁肃过寻阳( ) 7.卿今者才略( ) 8.非复吴下阿蒙( ) 9.即更刮目相待( )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非复吴下阿蒙(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三)、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四)、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六、学后盘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篇三:《士别三日》

士别三日

大家好,我是***小学**班的***,今天我带给大家的国学诵读是《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则国学故事讲的是:三国时候吴国的皇上孙权对将军吕蒙说:“你现在是将军了,管着很多人、很多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皇上说:“我不是让你做研究学问的博士,只是让你多阅读,多看历史。你说你太忙没有时间,难道比一个国家的皇上还忙吗? 我就经常阅读,感觉受益匪浅啊。”吕蒙听了皇上的话于是开始坚持阅读学习。

后来吴国的大都督鲁肃路过吕蒙所在的城市,停下来找吕蒙聊天。聊过之后,鲁肃大吃一惊地说:“哇,兄弟!你现在的知识和本

领,比以前可厉害多了啊”吕蒙笑着说:“有意志力和学习能力的人,分别三天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了,哥哥你看待问题的观点已经OUT了!”后来吕蒙用白衣渡江的计谋打败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关羽,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这和他坚持阅读和学习是分不开的。

毛主席也说过:“毛泽东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所以,同学们我们的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行,让我们大声地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篇四:《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 士别三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 士别三日
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相关热词搜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的意思及造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37655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