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用久垂不朽造句

用久垂不朽造句

2016-02-19 10:03:3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含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用久垂不朽造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含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中重点说明了哪些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何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讲授此课时,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延伸拓展法”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仰( ) 矗立 ( ) 镏金 ( ) 上sù( ) ...

五卅( ) 天qiàn ( ) 镶嵌 ( ) 发髻 ...( )重幔( ) 小庑殿顶( ) yú( )越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2、本文从说明文分类来说,属于说明文,说明文。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领悟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2、学会找说明对象、特征

3、体会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2分钟)

检查预习导学1,扫清生字。(3分钟)

二、根据图片,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10分钟)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加深学生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

三、整体感知内容

①、找同学朗读课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后做朗读点评)(10分钟)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作为普通的瞻仰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装饰花纹象征„„

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

次说感受: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②、检查交流预习导学2、3、4(以小组挑战的形式,看哪组做的最棒)(10分钟)

挑战后明确: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 c、文章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解决预习导学5

学生分小组设计活动,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在黑板前画出行走路线,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lO幅浮雕:鸦片战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1839年——解放战争,是时间顺序)

(浮雕的方位是按东—一南——西——北 是空间顺序)

四、教师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认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会了找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以及说明顺序,学会了分析说明文,希望课下多预习,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五、课堂练习(2分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总体特征

2、本文说明顺序是和相结合

3、本文是和说明文。

六、布置作业:(在课文中做批注)

1、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判断其作用

2、找出说明文中的记叙、议论、描写。

七、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定舫

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征:庄严、巍峨、雄伟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让学生领悟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5分钟)

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准备分析。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二、写法探究、感知品析作评点(15分钟)

(一)、检查交流预习导学(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每组出一位代表,看哪组做得最好)

交流后明确:

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作比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5米。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的特征。 打比方: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的特征。

列数字: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些句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

“”表示最小限度,

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

如果去掉后就变成了只能保持800到1000年,讲话太绝对了。

因此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不能去掉。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10分钟)

以十幅浮雕为例,体会说明文中说明、描写、记叙、议论的综合运用。 讨论后明确:

①、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

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背景、地点这是记叙部分,描述画面,这是描写;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这是议论。

②、后几幅图画,展开小组竞赛的形式,得出结果,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记叙、描写、议论在说明文的运用。

教师总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

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描写),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议论),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记叙),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四、教师小结(3分钟)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 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 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 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 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五、课堂练习(5分钟)

1、判断下列使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 )

②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

③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的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 )

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

2、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各是什么?

①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②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

4.24米。 ( )

六、扩展延伸

凡尔赛宫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阅读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阅读答案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这段文字先台阶,后__________;先__________,后中间;先题字,后__________。按_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闪闪发光”四字有何深层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从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

6.“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人民英雄”是指( )

A.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人民英雄。

B.鸦片战争以来的人民英雄。

C.五四运动以来的人民英雄。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英雄。

参考答案:

1.平台 四周 碑文 空间

2.记叙

3.列数字 作比较

4.“闪闪发光”四个字不仅是写实,而且蕴涵着革命烈士精神在闪闪发光。

5.从1919年到1949年

6.不能删,说明毛主席、周恩来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显示建碑的意义重大。

7.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人民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8.B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导学案 有答案》

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班级 姓名

学 习 过 程

一、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 竟

的事业,奋勇向前。

二、预学导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用圈点读书法将这些词语在文中标出来。

瞻仰( ) 砌墙( ) 上溯( ) 天堑 ( )

矗立 ( )奠基 ( ) 镏金( )挑衅( )

发髻 ( )五卅 ( ) 镶嵌 ( )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并用圈点读书法将这些词语在文

中 标出来,细心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矗立:

巍峨

永垂不朽

怒形于色

慷慨激昂

丰功伟绩

(3)用下列成语写一段话(把两个成语用进去即可) 慷慨激昂 怒形于色

(4)文学常识积累 (完成填空):

本文体裁是 ,建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 年以来在

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们。1952 年 8 月动工,1958 年 4 月 22 日建成,

“五一”节正式揭幕。

2.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1)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

(2) “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

(3)作者用哪几个词句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你能举例具体说明

吗?作者为什么要列数字、打比方呢?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理清文章思路。

1.理解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分别表现了作者瞻仰前和瞻仰后怎样的心情和

感受?

2.划分课文第二部分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 节) :

第二层(4-6 节) :

第三层(7-10 节) :

自读第一层(2-3 节)

(1) 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2) 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读第二层(4-6 节)

(3)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

(4)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5)第 6 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3.课堂小结 :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程序进行介绍、

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一定要理清说明顺序。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 、 、 三种。那么,

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

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 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例如

本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主要采用 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建筑结构。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例如,多用表方位的词语, 多用表时间变化 ,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 基 (wǔ) 殿 执(xiān) 铲土 (yú) 越

梭(biāo) (chān) 扶

2.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 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 到了第二层平台。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 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 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 60 吨重、14.7 米高的碑心石上, 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 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 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⑴这段文字先台阶,后 ;先 ,后中间;先题字,后 。按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⑵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

⑶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和 。

⑷ “闪闪发光”四字有何深层含义? 答:

⑸这段文字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从 年到 。

⑹ “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这一句中的“亲自” “亲 笔”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 。

⑺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答:

五、拓展训练

①历时5个多月修缮,人民英雄纪念碑修缮工程全面竣工。 ②此次修缮,主要是对纪念碑基座月台护栏石质构件出现开裂和错位的部位进 行修护归位;对月台地面进行防水处理;对碑体结构进行安全检测;对建筑外立面 进行冲刷清洗等。 ③维修纪念碑台基汉白玉栏板时,为不破坏原铺设完好的条石地面,工作人员 改变了原修缮计划中大拆大卸的方法,借鉴传统石质构件的修缮工艺,采用吊装归 安等手段高质量完成了纪念碑月台错位汉白玉栏板的调整修复。 ④清洗碑体时,为不破坏文物,工作人员对多种石质文物清洗方法的优缺点进 行了比较,最终采用高压水冲刷的物理清洗去污手段,不仅有效清除了人民英雄纪 念碑表面积存多年的污渍,而且避免了使用化学清洗剂对石质文物的损害。 ⑤近50年来,由于日晒雨淋等自然侵蚀作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栏杆和碑 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局部建筑构件出现了开裂和错位。为确保建筑安全,天 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修缮纪念碑进行了充分论证,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等 单位制定了详细的修缮方案。 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于1958年,由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筑而 成,基础面积3100余平方米,通高37.94米。它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天安门 广场修建的第一座建筑。 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为什么要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修缮? 2.这次修缮包括哪些内容? 3.为什么不用化学清洗剂对纪念碑进行清洗? 4.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5.给这则消息另换一个合适的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答案 1 二、预学导学 1、 (1)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伟绩(jì)

镏(liǘ)金 上溯(sù) 五卅(sà)朽(xiǔ) 幅(fú)天堑(qiàn) 镶(xiāng) 嵌(qiàn) 发髻(jì)

(2)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怒形于色 形:显露;于:在 色:神情 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3)示例:翻开历史的日历,我们仿佛看见那怒形于色的人群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历史的日历,我们仿佛听见那慷慨激昂的呼声越九十年的时光隧道正清晰的响在耳畔, 还我青岛拒签和约,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祖国母亲岂容蹂躏,中华大地哪能踏践! (4) 、文学常识积累 说明文 《人民日报》 2、 .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 (1) 分析: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 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⑵.“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 分析:“瞻仰”意为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 ⑶.作者用哪几个词句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你能举例具体说明吗?作者为什么 要列数字、打比方呢? 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是中国自古 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 米。纪念碑用 17000 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 白的汉白玉砌成,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以上种种仅是稍加说明,已显示出纪念 碑的巍峨、雄伟、庄严。 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增强了实感。 三、课堂互动探究 1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 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 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2、划分课文第二部分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 节) :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 节) :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 节) :具体介绍 10 幅浮雕。 自读第一层(2-3 节) (1)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 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2)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 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读第二层(4-6 节)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后练习》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后练习

基础题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瞻仰( ) 矗立( ) 重幔( ) 髻子( ) liú( )金 梭biāo( ) chān( )扶 diǎn( )基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瞻( )镏( )馒( )膘( )赡( )榴( )谩( )镖( )

澹( )溜( )幔( )鳔(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怀着________的心情,瞻仰了这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纪念碑。

(2)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________的奠基礼,毛主席________,为纪念碑奠定基石。„„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

(3)由此上溯到________,从那时起,为了________,争取________,在历次斗争中________永垂不朽!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2)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能力题

5.结合句意说出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2)根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6.阅读理解。

①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全国人民对他们永远( )和( )。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在选段第②句括号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它们是

( )

A.表明 思念 敬爱 B.体现 纪念 尊敬

C.表现 想念 敬慕 D.表示 怀念 敬仰

(2)给选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本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第③句中的“重”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chóng”。

C.本段采用了总分结构。

D.本段除了作了说明,还点明了象征意义。

(4)为什么说“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试作具体分析。

创新题

7.有人说本文主要采用了空间顺序,也有人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采取此种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zhān chù màn jì 镏 镖 搀 奠

2.瞻仰 赡养 澹澹 镏金 石榴 溜走 馒头 谩骂 重幔 肉膘 保镖 鱼鳔

3.(1)万分崇敬 巍峨 雄伟 庄严

(2)庄严隆重 亲自执锨铲土 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3)一千八百四十年 反对内外敌人 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4.(1)列数字 (2)列数字 作比较

能力题

5.(1)说明学生运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有表达人心一致,队伍整齐之意。

(2)“至少”说明最低限度,有可能不止800~1000年,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1)D

(2)第一层(①-③句):分别介绍碑身、小碑座四周、碑顶。第二层(④句):对前面三句进行归纳,说明整个纪念碑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新时代精神。

(3)C

(4)因为纪念碑碑顶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这是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建筑风格;同时,纪念碑碑身和小碑座四周刻有的花纹,象征了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所以这样说。

创新题

7.本文实际采用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大体结构时,作者采用了空间顺序,在具体介绍10块汉白玉浮雕的雕刻内容时,作者采用了时间顺序。这种时空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既能够让读者对它的整体建筑结构有一个总体把握,又能够使读者对其中最精彩的部分——10块汉白玉大浮雕的具体内容有详细的了解,符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风格。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五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优秀课件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用)ppt》

用久垂不朽造句篇七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用久垂不朽造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永垂不朽造句 万古不朽造句 不朽造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用久垂不朽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用久垂不朽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2452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