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

2016-01-28 09:24: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一《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一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注解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译文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赏析��此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二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年代】唐

【体裁】五言诗[1]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2]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①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②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③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编辑本段作品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3]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三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1]

作品注释

从弟:堂弟。 斋:书房。

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府:官名,泰置,为九卿之一,次于县令。唐代科第出身的士子也任其职。 帷:帘幕。 澹:水缓缓地流。

演漾:水流摇荡。 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

荏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2]

介绍[4]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籍贯有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京兆)两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5]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作品诗意

悠闲地躺卧南斋,拉开帷帘见明月初上。在它清辉的沐浴下,树影随着水波轻轻摇晃,水月的清光映照在窗户上,不住地徘徊荡漾。岁月流逝,月亮圆缺不知经过了多少反复;世间几度苍桑巨变,它仍然像原来那样清亮澄莹。日夜思念的人啊,你远在清江河畔,当此月圆良宵,一定伤感地吟诵思乡之曲。两地相隔千山万水,我们却共享一个明月的光辉。你远播的名声,如同兰花若吐露的清香,千里之外也会随风吹来。[2]

[3]

作品鉴赏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 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3]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评析】: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 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 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 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五
《唐诗《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及赏析》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评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六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拼音版》

tïng cïng dì nán zhāi wán yuâ yì shān yīn cuī shǎo fǔ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zuî zhě :wáng chāng líng

作者:王昌龄

gāo wî nán zhāi shí ,kāi wãi yuâ chū tǔ 。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qīng huī dàn shuǐ mù ,yǎn yàng zài chuāng hù 。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rǎn rǎn jǐ yíng xū ,chãng chãng biàn jīn gǔ 。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měi rãn qīng jiāng pàn ,shì yâ yuâ yín kǔ 。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qiān lǐ qí rú hã ,wēi fēng chuī lán dù 。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七
《2014届合肥三模语文答案详解》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八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生命”哲学

①中国人对汉字情有独钟,把汉字看作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且从中结晶出一种“生命”哲学。 ②中国的文字最早称为“书契”,《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为什么叫“书契”?《尚书•序》:“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说文》:“韧,刻也,从丰,从刀。”丰,正是在木板、木块上刻记号的刀痕。

③后来又有了“文”与“字”的名称。《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繁殖;演变)而浸多也。”“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就是“字”,这就作为“生命体”来看待了。不过周代称“字”为“名”“书名”;称“名”“书名”为“字”,始于秦。可见把汉字看作“生命体”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

④如果我们认识“字”的本义,就可以豁然开朗。《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古时人和鸟生子称为“乳”,所以“字”就是生育、生殖的意思,“字”的结构就是妇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

⑤汉字被看做“生命体”的理念,一直传承着。王安石《字说•序》说:“文者,奇偶刚柔,杂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故谓之文。字者,始于一二,而生生至于无穷。如母之字子,故谓之字。”“如母之字子”,即像母亲生孩子一样,所以称为“字”。宋郑樵在《六书·序》中又谱写了一个复杂的汉字生殖、婚姻血统之谱系,如“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等,由生命的生殖进而拟出其家族与血缘的谱系来。

⑥汉字“生命哲学”的内容很丰富,先民不仅把汉字的产生视为“生命”的诞生,而且每个字被看成是“生命体”,尤其是书法家更是将汉字“人化”了,一个汉字可以赋予它骨骼、血肉、经脉、神情、风韵、气质。

⑦再如又有汉字的“生存哲学”。汉字始终面临着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但是它成功化解了“生命”过程中的障碍与矛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一路演变,继续着自己灿烂的生命之旅。21世纪的汉字依然生机勃勃,计算机的输入等问题也被解决了。汉字必须与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相随,才能始终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必须有一套能动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机制与系统。汉字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完善的生命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在本身的发展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中,充分体现出汉字“生命哲学”的大智慧。

⑧当然汉字“生命”的智慧、哲学,是由创造使用它的中华民族所赋予的。笔者由此想到了衡山大鼎:高9.9米,寓意中华九九归一;重56吨,寓意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鼎上铸有一万个不同的“寿”字,寓意祖国繁荣昌盛、万寿无疆。又想到:一万个不同的“寿”字,也寓意中国的汉字万寿无疆,中国的文化万寿无疆。

⑨这不又是汉字的“生命”哲学吗?

(选自姚淦铭《汉字文化思维》,略有改动)

1.联系下文,对第①段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最早被称为“书契”,传说由仓颉创造,意为刻痕于木,这是汉字产生的源头,也是汉字被视为生命体的开始。

B.“文”“字”是两个不同但关系密切的概念,“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被当作生命体看待的符号——“字”。

C.“字”的原意为生育、生殖,“字”的结构是妇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源于《说文解字》的这一解读使它获得了生命意义。

D.汉字被看做生命体的理念,不仅是渐进的,也是传承和发展的,书法家为汉字的“生命哲学”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③④⑤段通过对古籍的充分引用和解读,准确生动地阐释了汉字产生是生命的诞生;⑥段强调书法家能赋予汉字生命特征,从而说明每一个汉字都是生命体。

B.⑦段先叙述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接着提及汉字发展中解决了计算机输入等问题,意在强调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汉字的生成与完善。

C.⑧⑨段对衡山大鼎的解读,形象地表明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汉字生命力的源泉,同时也体现了汉字“生命”的智慧和哲学。

D.全文总体为层进式结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说汉字是特殊的生命体,后深入到汉字的生存哲学;先说明生命哲学的内容和发展过程,后解释其本质。

3.汉字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请简要概括。(3分)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驿卒佟锁住传

[元]张养浩

延秸丁巳春,余以公籴①馆兴和者凡再月。驿卒有佟锁住为余言:“本江西泰和人,七岁时与群儿戏里中,为过骑掠而北。骑者饮于市,因货我于一目眇者。居数月,眇者又阴货我。闻土俗,奴亡而获者,必钳而黔之,用是佯以去故事新为喜。所过皆赪山,无城郭居民,少阴即风雪不可前。人以孳畜多寡为富贫,所衣皆皮毳,所食唯酮及胾,以氊为屋而居。主人以察罕名我,且授皮衣一袭、羊二千头,命服而牧之,且戒曰:‘羊有疾者、伤者、逸者,必汝挞!’距刍地二十里,每出必约他牧偕行。不然,则迷不能返。同牧者十数辈,皆中国良家子,为奸民所贩至此。一日,吾羊寝山麓,有牛百余,自绝顶奔饮于溪,羊不及避,而躏死十数。意其不免,决意亡去,夜则视穹庐有灯火者往宿焉。有问,则以蕃言答之,故无所疑讶者。会值使者,具诘所从来,遂跪语其故,意若见怜,乃辍一骑乘我,始至此矣。”

余闻恻然曰:“我将复若闾里,与汝父母兄弟相见,何如?”乃叩头泣曰:“固所愿也!”即令有司移文傍近,给衣粮,护送其乡。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尽使遇余若此子耶?

盖闻古者,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各设长胥师正等,使之相畴相保,盖所以几②奸民而防不虞也!故矫诬横行者禁焉,淫怠奇邪者禁焉。况保息之制六,而慈幼居其一,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司民氏掌之,以协孤终。于斯时也,使有奸民,亦无所窜其手。故下之所以事上者,靡微不綦。此无他,保之不失其所而已矣。

又闻古者,国有饥民,则人主不飨;有冻民,则人主不裘,其视民之重如此。由秦毁先王之制,官与民判焉不相预,甚者听其自生、自死、自强、自弱、自仁、自鄙,名置侯牧,实与无均,又藉以为侵牟奉己之资。呜呼,欲其父子相安,昆弟、亲戚、闾里相爱,尽力以事其上,得乎?故余为传其事,并及古者安民之法,庶使当路者得以上闻,或于治理有裨万一焉!

(选自《张养浩诗文选》)

注:①公籴:公家采办粮食。②几:法禁、限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以公籴馆兴和者凡再月 馆:寓居

B.因货我于一目眇者 货:买来

C.以协孤终 协:帮助

D.或于治理有裨万一焉 裨:益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且授皮衣一袭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B.不然,则迷不能返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意其不免,决意亡去 则或咎其欲出者 ..

D.其视民之重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佟锁住本为江西泰和人,少年时被过路的骑兵强抢转卖到北地为奴,替人牧羊。当时和他命运相似的人不在少数。

B.佟锁住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善于保护自己,在难逃责罚时,他选择了主动逃跑,并能抓住时机,最终回到家乡。

C.作者认为,借鉴历史,效仿古人,加强基层行政管理力度,对奸民实行专项管理,或可禁绝元代人口贩卖严重的现象。

D.作者借为佟锁住作传之名,行针砭时弊、向朝廷献策之实,他向往的社会是君主爱民保民、百姓相安相爱的理想社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值使者,具诘所从来,遂跪语其故,意若见怜,乃辍一骑乘我,始至此矣。(6分)

(2)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尽使遇余若此子耶?(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②清江畔,是夜越吟③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①苒苒:同“冉冉”,指时问的推移。②美人: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崔少府。③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8.本诗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9.七、八两句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此地有崇山峻岭,① ,② ,③ ,④ ,列坐其次。⑤ ,⑥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①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② ,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拟行路难》)

③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④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⑤ ,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⑥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富春山居图

游利华

(1)有的人,在一部小说里过完了一生;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

(2)富春江,一条横贯江南的河,河水灵秀。有河必有故事,汨罗江有屈原,乌江有项羽,富春江有个严子陵。晚年的黄公望,也云游到了富春江。黄子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

(3)他看到了什么?一片山水,快要被他看穿,最后,濡墨提笔,于是„„

(4)先是一座顶天的浑厚大山,其上缀点矶石、草木,皴线似粗麻披垂山体。这敦实的山,像京剧里甫一上台的亮相,那人满面油彩背插小锦旗,头顶雉羽,快步绕场一周,转身、昂头、锣鼓“咚”地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5)一幅画就这样打开了卷轴,一幕好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一块低平的滩涂,树临水而立,环拥出一个温馨的小村落,树冠蓬蓬,风和日丽。村里人家院坝间,一定爬着一个粉团小儿,他望着那墙头露出冠顶的桃树笑,呵呵呵地。而后接着的,是长长的空白,只在底部描几株小树过渡,空白实则为一片茫茫水域,让人想起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春去夏来,小儿也长大成人,要背负行囊雄心纠纠爬与水域另一头相接的高山了。

(6)《富春山居图》最浓墨重彩处,便是接下的这部分,位于整幅画卷的中上段,像一个人,处于弱冠至不惑之间的好年华。

(7)连绵的山,重重的山,远的、近的,高的、矮的,其上依然有人家、矶石、草木,若是有志,任何人都可以芒鞋竹杖去爬那些山,爬上一座,举目远眺,会发现眼前还有更高的山,那山上,有更好的

风景,山花烂漫、山果香甜,情不自禁地,人会生起雄心万丈,抬脚继续往上往前,就算荆棘划破了皮肤,筋疲力尽,也依然壮志不减。

(8)又一记鼓点“嘭”地敲响,一个骤停,高峰紧接低谷,浓墨重彩的连绵群山尾,几棵挺拔的松,两叶扁舟,一间滨水的茅亭,重新让画卷安静淡泊下来。

(9)许多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里露个身影。黄公望在他的《富春山居图》里,妆作了那个巾冠宽袍的隐士,他坐在松下的茅亭内,打望眼前河面上的游鸭,也许还有不远处那叶扁舟,亭后又是一片茫茫大水,秋水长天,干净澄明。亭内人看够了游鸭,抬头望望眼前年轻时自己执意热情攀爬过的巍巍高山,行路难啊行路难,也不知当初那个年轻人如何那般气盛,恨不能一脚踩个天下,如今风住雨歇,揉揉落下毛病的脚踝,看看掌上交错的纹路,趴伏栏杆,惟轻吁一口气: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矣。

(10)再往后,秋之后,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人生如四季,四季轮回,人也一代代轮回,那个茅亭下的看山人看水人终于也老去,于河口边,顺流汇入汪洋大海。画幅上最后一座抵天的峰,总结了他的一生,也让画卷来了个首尾呼应,只是其后浓墨拖带出的一脉远山,仍不肯止息,仍在袅袅述说着富春江的好风景,也在喁喁述说着一个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11)看一幅好画久了,你会觉得自己成了画中一棵树、一叶小舟。难怪六百年间,那么多才子文人为《富春山居图》痴迷,多少痴爱的眼光铺泄印记画上啊,快要凝成厚亮的包浆了。

(12)渔、樵、隐,《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典型的元画。元代的文人画家们,都爱画山水,江山丢了,异族当道,他们都成了孤儿般的遗民,惟求在山水间,容一己之身,舒一腔怨恨。所以,元画都少有的超逸、高蹈,空山不见人,甚至不食人间烟火。

(13)大器晚成《富春山居图》哉!大器黄公望,十三岁便参加了元朝的神童试,其后做过几任小官,中年时,因受上司贪墨案牵连入狱,五十岁获自由后隐居,画画,成道士,游走江湖与人算命为生。时光荏冉,命运,将黄公望带到八十岁的河口时,他回头打望一生,开始画他的《富春山居图》。这一画,就画了数年,幸好老天开眼,让黄公长寿康健,得以完成此近七米的长卷,其间,黄公出游富春江皆将此卷带于身,随时修改增补,如一个老者在随记他的人生心得,每一笔每一划,都沉淀了万水千山。

(14)一个人,惟有修炼到一定份上,方能画就一幅展展长卷。听人说明朝的秦淮八艳有貌有才,作得好曲画得好画,好奇找出她们画的兰花图,一张纯粹小品画,兰叶柔弱无骨,那兰,倒更像墙头草。她们的才,顶多是个媚眼儿兰花指,给她们依附的风流男人看的。黄公望只需一成功力,动几下手指头,也能占她们上风。《富春山居图》里,大气的黄公望,干脆直接扯过一条江河做了画纸,于其上堆山植树,自创世界。行尽万里路,胸中丘壑自生,精通儒、释、道的画家,更是将他一生所悟融入画中,你若够眼力,自会看到藏于画内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洒脱、释家的轮回。

(15)水。一江大水。它是老子常喻的守雌之水,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水。上善若水,水至弱至柔,退守低洼之地,却能滋养万物,拥抱万物。人这一生,亦如一条江河,时而激荡,时而平缓,水边有高耸入云端的得意,也有不见人迹的萧瑟空白,你千峰矗立也好,你退而独守、泛舟江上也罢,水自滔滔,不言不语川流不息,入海。

11.(4)-(10)段作者是如何描述《富春山居图》画面内容的?请简要概括。(4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3分)

(2)看一幅好画久了,你会觉得自己成了画中一棵树、一叶小舟。(3分)

13.(13)段勾勒黄公望的人生,有何用意?(6分)

14.结合文本,探究下面问题。(8分)

(1)作者是怎样表现黄公望的“大气”的?(4分)

(2)有人认为,本文十分“大气”。请从选材、立意中任选一个角度加以探究。(4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笺注(jiān) 白炽灯(zhì) 嗜书成癖(pǐ) 流水淙淙(cïng)

B.摈弃(bìn) 砖坯子(pī) 抵掌而谈(dǐ) 童叟无欺(sǒu)

C.偌大(nuî) 一溜烟(liù) 乳臭(xiù)未干 半身不遂(suí)

D.腈纶(jīng) 酵(jiào)母菌 怙恶不悛(quān) 呼天抢地(qiāng)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针对社会上希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步子快一些、范围大一些等声音,中央要求国土资源系统坚决按中央的统一部署推进改革,切实做到谋定尔后动。 ..

B.票选最佳节目时,沈腾团队的小品《扶不扶》呼声较高,参与修改的小品界不倒翁赵本山也在演出...

后夸赞“这是《不差钱》之后春晚最好的小品”。

C.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认为:对农科和涉农专业的学生来讲,死读书、不实践,很可能会不辨菽...麦,参加专业实践则是将理论知识升华的最佳途径。 .

D.改革开放以来,修路脱贫渐成社会共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兴起一股修路热潮,有了宽敞的路,自然就有了来开发的人,正所谓穷家富路。 ....

17.把下列语句依次填人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手写汉字作为母语表达的基本能力,随着其实用功能的淡化而弱化。可以想象,在快节奏、高频率的信息表达时代, 。其实, ,就像空气和水。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 。问题是, ,正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忽视空气和水的存在一样。

①越是基础的,很可能越重要

②越是基础的,就越容易被忽视

③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相当于空气与水

④手写汉字已经被挤对到了何种地步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18.右图是安徽省图书馆徽标,用一句话概括徽标的含意。(3分)

19.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三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③情景三:某当代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答: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

20.汉语造词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比喻造词法最为形象生动。参考下面的文字,另选两个词语予以解释。(不超过150字)(6分)

“蜂拥”和“鱼贯”。蜜蜂和游鱼的行走游动各有特色:蜜蜂飞行风风火火,你拥我挤,毫不谦让;成群的鱼游动时,始终瞻前顾后,有序地一条接着一条。这两种动物不同的生活习性有如人群进入活动场所时的两种不同状态:“蜂拥”是指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鱼贯”是指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着走。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一件事若过于注重实用,就反为不切实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九
《2015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 (1)》

2015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1)

时间:25分钟 分值:37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4·江苏省洪泽中学第5次测试)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________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________,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________。

A.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B.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C.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D.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解析 一挥而就:笔一挥就完成,形容文思敏捷或笔法娴熟;一蹴而就:踏一步就能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同;不以为意:不在意,不当回事。人所不齿:人们不作同类看待,表示鄙视;人所不耻:人们不以之为耻。

答案 B

2.(2014·河南省郑州市第三次质量预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

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另外,“一项”应放在“由”前面。D项,不合逻辑,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

答案 C

3.(2014·广东省韶关市调研)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提起楷书,人们必称颜真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颜体字诞生了。

①一方面,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和游移

②这种风格,缘于他以智慧和胆略对楷书的结体、用笔、力度都进行了改造和组合

③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④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

⑤另一方面,颜真卿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了新的艺术式样

⑥他的楷书宽绰浑厚,气势雄伟

A.⑥②③①⑤④ B.③⑥②④①⑤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⑥①⑤④

解析 ③既是总起句,又是连接上一句的过渡句,⑥是说明颜真卿楷书总的特点,②是详细解说颜体字风格形成的原因,④引起下一个内容,①⑤说明颜体字出现的原因。

答案 B

4.(2014·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天文学本身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

答案 (1)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

(2)与此相反

(3)但却有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5.(2014·江苏省启东中学考前指导)某校“创意廊”准备展出一组创意作品,请为下边的作品配上恰当的文字。

要求:突出作品的创意,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古今融合一盏灯,互倾互照两情真。

示例2:油灯,在“电灯”上点燃;传统,在现代中坚守;你与我,彼此倾诉相互照耀,和谐美好满人间。[油灯(传统)、灯泡(现代)和两盏灯的寓意。对作品的创意解读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2014·安徽省合肥市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①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②清江畔,是夜越吟③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 ①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②美人: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崔少府。③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6.本诗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恬淡、幽远的月光图。在月亮清辉的沐浴下,水波树影轻轻摇晃,映照在窗户上,不住地荡漾。

7.七、八两句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想象品德高尚的友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徘徊在清江河畔,像楚人一样吟唱越歌思念家乡,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8.(2014·河北省保定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答案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3)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二)

不名一文: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

对簿公堂(庭):对簿,受审时根据诉状核对事实。公堂,旧时审理案件的地方,即今所指的法庭。指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对质。

大快人心(人心大快):快,指痛快。指决议、举动、结果完全符合人心,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篇十
《安徽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生命”哲学

①中国人对汉字情有独钟,把汉字看作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且从中结晶出一种“生命”哲学。 ②中国的文字最早称为“书契”,《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为什么叫“书契”?《尚书•序》:“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说文》:“韧,刻也,从丰,从刀。”丰,正是在木板、木块上刻记号的刀痕。

③后来又有了“文”与“字”的名称。《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繁殖;演变)而浸多也。”“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就是“字”,这就作为“生命体”来看待了。不过周代称“字”为

“名”“书名”;称“名”“书名”为“字”,始于秦。可见把汉字看作“生命体”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

④如果我们认识“字”的本义,就可以豁然开朗。《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古时人和鸟生子称为“乳”,所以“字”就是生育、生殖的意思,“字”的结构就是妇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

⑤汉字被看做“生命体”的理念,一直传承着。王安石《字说•序》说:“文者,奇偶刚柔,杂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故谓之文。字者,始于一二,而生生至于无穷。如母之字子,故谓之字。”“如母之字子”,即像母亲生孩子一样,所以称为“字”。宋郑樵在《六书·序》中又谱写了一个复杂的汉字生殖、婚姻血统之谱系,如“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等,由生命的生殖进而拟出其家族与血缘的谱系来。

⑥汉字“生命哲学”的内容很丰富,先民不仅把汉字的产生视为“生命”的诞生,而且每个字被看成是“生命体”,尤其是书法家更是将汉字“人化”了,一个汉字可以赋予它骨骼、血肉、经脉、神情、风韵、气质。

⑦再如又有汉字的“生存哲学”。汉字始终面临着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但是它成功化解了“生命”过程中的障碍与矛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一路演变,继续着自己灿烂的生命之旅。21世纪的汉字依然生机勃勃,计算机的输入等问题也被解决了。汉字必须与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相随,才能始终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必须有一套能动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机制与系统。汉字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完善的生命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在本身的发展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中,充分体现出汉字“生命哲学”的大智慧。

⑧当然汉字“生命”的智慧、哲学,是由创造使用它的中华民族所赋予的。笔者由此想到了衡山大鼎:高9.9米,寓意中华九九归一;重56吨,寓意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鼎上铸有一万个不同的“寿”字,寓意祖国繁荣昌盛、万寿无疆。又想到:一万个不同的“寿”字,也寓意中国的汉字万寿无疆,中国的文化万寿无疆。

⑨这不又是汉字的“生命”哲学吗?

(选自姚淦铭《汉字文化思维》,略有改动)

1.联系下文,对第①段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最早被称为“书契”,传说由仓颉创造,意为刻痕于木,这是汉字产生的源头,也是汉字被视为生命体的开始。

B.“文”“字”是两个不同但关系密切的概念,“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被当作生命体看待的符号——“字”。

C.“字”的原意为生育、生殖,“字”的结构是妇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源于《说文解字》的这一解读使它获得了生命意义。

D.汉字被看做生命体的理念,不仅是渐进的,也是传承和发展的,书法家为汉字的“生命哲学”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③④⑤段通过对古籍的充分引用和解读,准确生动地阐释了汉字产生是生命的诞生;⑥段强调书法家能赋予汉字生命特征,从而说明每一个汉字都是生命体。

B.⑦段先叙述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接着提及汉字发展中解决了计算机输入等问题,意在强调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汉字的生成与完善。

C.⑧⑨段对衡山大鼎的解读,形象地表明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汉字生命力的源泉,同时也体现了汉字“生命”的智慧和哲学。

D.全文总体为层进式结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说汉字是特殊的生命体,后深入到汉字的生存哲学;先说明生命哲学的内容和发展过程,后解释其本质。

3.汉字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请简要概括。(3分)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驿卒佟锁住传

[元]张养浩

延秸丁巳春,余以公籴①馆兴和者凡再月。驿卒有佟锁住为余言:“本江西泰和人,七岁时与群儿戏里中,为过骑掠而北。骑者饮于市,因货我于一目眇者。居数月,眇者又阴货我。闻土俗,奴亡而获者,必钳而黔之,用是佯以去故事新为喜。所过皆赪山,无城郭居民,少阴即风雪不可前。人以孳畜多寡为富贫,所衣皆皮毳,所食唯酮及胾,以氊为屋而居。主人以察罕名我,且授皮衣一袭、羊二千头,命服而牧之,且戒曰:‘羊有疾者、伤者、逸者,必汝挞!’距刍地二十里,每出必约他牧偕行。不然,则迷不能返。同牧者十数辈,皆中国良家子,为奸民所贩至此。一日,吾羊寝山麓,有牛百余,自绝顶奔饮于溪,羊不及避,而躏死十数。意其不免,决意亡去,夜则视穹庐有灯火者往宿焉。有问,则以蕃言答之,故无所疑讶者。会值使者,具诘所从来,遂跪语其故,意若见怜,乃辍一骑乘我,始至此矣。”

余闻恻然曰:“我将复若闾里,与汝父母兄弟相见,何如?”乃叩头泣曰:“固所愿也!”即令有司移文傍近,给衣粮,护送其乡。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尽使遇余若此子耶?

盖闻古者,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各设长胥师正等,使之相畴相保,盖所以几②奸民而防不虞也!故矫诬横行者禁焉,淫怠奇邪者禁焉。况保息之制六,而慈幼居其一,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司民氏掌之,以协孤终。于斯时也,使有奸民,亦无所窜其手。故下之所以事上者,靡微不綦。此无他,保之不失其所而已矣。

又闻古者,国有饥民,则人主不飨;有冻民,则人主不裘,其视民之重如此。由秦毁先王之制,官与民判焉不相预,甚者听其自生、自死、自强、自弱、自仁、自鄙,名置侯牧,实与无均,又藉以为侵牟奉己之资。呜呼,欲其父子相安,昆弟、亲戚、闾里相爱,尽力以事其上,得乎?故余为传其事,并及古者安民之法,庶使当路者得以上闻,或于治理有裨万一焉!

(选自《张养浩诗文选》)

注:①公籴:公家采办粮食。②几:法禁、限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以公籴馆兴和者凡再月 馆:寓居

B.因货我于一目眇者 货:买来

C.以协孤终 协:帮助

D.或于治理有裨万一焉 裨:益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且授皮衣一袭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不然,则迷不能返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意其不免,决意亡去 则或咎其欲出者

D.其视民之重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佟锁住本为江西泰和人,少年时被过路的骑兵强抢转卖到北地为奴,替人牧羊。当时和他命运相似的人不在少数。

B.佟锁住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善于保护自己,在难逃责罚时,他选择了主动逃跑,并能抓住时机,最终回到家乡。

C.作者认为,借鉴历史,效仿古人,加强基层行政管理力度,对奸民实行专项管理,或可禁绝元代人口贩卖严重的现象。

D.作者借为佟锁住作传之名,行针砭时弊、向朝廷献策之实,他向往的社会是君主爱民保民、百姓相安相爱的理想社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值使者,具诘所从来,遂跪语其故,意若见怜,乃辍一骑乘我,始至此矣。(6分)

(2)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尽使遇余若此子耶?(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②清江畔,是夜越吟③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①苒苒:同“冉冉”,指时问的推移。②美人: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崔少府。③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8.本诗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9.七、八两句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此地有崇山峻岭,① ,② ,③ ,④ ,列坐其次。⑤ ,⑥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①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② ,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拟行路难》)

③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④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⑤ ,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⑥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富春山居图

游利华

(1)有的人,在一部小说里过完了一生;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

(2)富春江,一条横贯江南的河,河水灵秀。有河必有故事,汨罗江有屈原,乌江有项羽,富春江有个严子陵。晚年的黄公望,也云游到了富春江。黄子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

(3)他看到了什么?一片山水,快要被他看穿,最后,濡墨提笔,于是„„

(4)先是一座顶天的浑厚大山,其上缀点矶石、草木,皴线似粗麻披垂山体。这敦实的山,像京剧里甫一上台的亮相,那人满面油彩背插小锦旗,头顶雉羽,快步绕场一周,转身、昂头、锣鼓“咚”地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5)一幅画就这样打开了卷轴,一幕好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一块低平的滩涂,树临水而立,环拥出一个温馨的小村落,树冠蓬蓬,风和日丽。村里人家院坝间,一定爬着一个粉团小儿,他望着那墙头露出冠顶的桃树笑,呵呵呵地。而后接着的,是长长的空白,只在底部描几株小树过渡,空白实则为一片茫茫水域,让人想起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春去夏来,小儿也长大成人,要背负行囊雄心纠纠爬与水域另一头相接的高山了。

(6)《富春山居图》最浓墨重彩处,便是接下的这部分,位于整幅画卷的中上段,像一个人,处于弱冠至不惑之间的好年华。

(7)连绵的山,重重的山,远的、近的,高的、矮的,其上依然有人家、矶石、草木,若是有志,任何人都可以芒鞋竹杖去爬那些山,爬上一座,举目远眺,会发现眼前还有更高的山,那山上,有更好的风景,山花烂漫、山果香甜,情不自禁地,人会生起雄心万丈,抬脚继续往上往前,就算荆棘划破了皮肤,筋疲力尽,也依然壮志不减。

(8)又一记鼓点“嘭”地敲响,一个骤停,高峰紧接低谷,浓墨重彩的连绵群山尾,几棵挺拔的松,两叶扁舟,一间滨水的茅亭,重新让画卷安静淡泊下来。

(9)许多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里露个身影。黄公望在他的《富春山居图》里,妆作了那个巾冠宽袍的隐士,他坐在松下的茅亭内,打望眼前河面上的游鸭,也许还有不远处那叶扁舟,亭后又是一片茫茫大水,秋水长天,干净澄明。亭内人看够了游鸭,抬头望望眼前年轻时自己执意热情攀爬过的巍巍高山,行路难啊行路难,也不知当初那个年轻人如何那般气盛,恨不能一脚踩个天下,如今风住雨歇,揉揉落下毛病的脚踝,看看掌上交错的纹路,趴伏栏杆,惟轻吁一口气: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矣。

(10)再往后,秋之后,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人生如四季,四季轮回,人也一代代轮回,那个茅亭下的看山人看水人终于也老去,于河口边,顺流汇入汪洋大海。画幅上最后一座抵天的峰,总结了他的一生,也让画卷来了个首尾呼应,只是其后浓墨拖带出的一脉远山,仍不肯止息,仍在袅袅述说着富春江的好风景,也在喁喁述说着一个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11)看一幅好画久了,你会觉得自己成了画中一棵树、一叶小舟。难怪六百年间,那么多才子文人为《富春山居图》痴迷,多少痴爱的眼光铺泄印记画上啊,快要凝成厚亮的包浆了。

(12)渔、樵、隐,《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典型的元画。元代的文人画家们,都爱画山水,江山丢了,异族当道,他们都成了孤儿般的遗民,惟求在山水间,容一己之身,舒一腔怨恨。所以,元画都少有的超逸、高蹈,空山不见人,甚至不食人间烟火。

(13)大器晚成《富春山居图》哉!大器黄公望,十三岁便参加了元朝的神童试,其后做过几任小官,中年时,因受上司贪墨案牵连入狱,五十岁获自由后隐居,画画,成道士,游走江湖与人算命为生。时光荏冉,命运,将黄公望带到八十岁的河口时,他回头打望一生,开始画他的《富春山居图》。这一画,就画了数年,幸好老天开眼,让黄公长寿康健,得以完成此近七米的长卷,其间,黄公出游富春江皆将此卷带于身,随时修改增补,如一个老者在随记他的人生心得,每一笔每一划,都沉淀了万水千山。

(14)一个人,惟有修炼到一定份上,方能画就一幅展展长卷。听人说明朝的秦淮八艳有貌有才,作得好曲画得好画,好奇找出她们画的兰花图,一张纯粹小品画,兰叶柔弱无骨,那兰,倒更像墙头草。她们的才,顶多是个媚眼儿兰花指,给她们依附的风流男人看的。黄公望只需一成功力,动几下手指头,也能占她们上风。《富春山居图》里,大气的黄公望,干脆直接扯过一条江河做了画纸,于其上堆山植树,自创世界。行尽万里路,胸中丘壑自生,精通儒、释、道的画家,更是将他一生所悟融入画中,你若够眼力,自会看到藏于画内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洒脱、释家的轮回。

(15)水。一江大水。它是老子常喻的守雌之水,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水。上善若水,水至弱至柔,退守低洼之地,却能滋养万物,拥抱万物。人这一生,亦如一条江河,时而激荡,时而平缓,水边有高耸入云端的得意,也有不见人迹的萧瑟空白,你千峰矗立也好,你退而独守、泛舟江上也罢,水自滔滔,不言不语川流不息,入海。

11.(4)-(10)段作者是如何描述《富春山居图》画面内容的?请简要概括。(4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3分)

(2)看一幅好画久了,你会觉得自己成了画中一棵树、一叶小舟。(3分)

13.(13)段勾勒黄公望的人生,有何用意?(6分)

14.结合文本,探究下面问题。(8分)

(1)作者是怎样表现黄公望的“大气”的?(4分)

(2)有人认为,本文十分“大气”。请从选材、立意中任选一个角度加以探究。(4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笺注(jiān) 白炽灯(zhì) 嗜书成癖(pǐ) 流水淙淙(cïng)

B.摈弃(bìn) 砖坯子(pī) 抵掌而谈(dǐ) 童叟无欺(sǒu)

C.偌大(nuî) 一溜烟(liù) 乳臭(xiù)未干 半身不遂(suí)

D.腈纶(jīng) 酵(jiào)母菌 怙恶不悛(quān) 呼天抢地(qiāng)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针对社会上希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步子快一些、范围大一些等声音,中央要求国土资源系统坚决按中央的统一部署推进改革,切实做到谋定尔后动。

B.票选最佳节目时,沈腾团队的小品《扶不扶》呼声较高,参与修改的小品界不倒翁赵本山也在演出后夸赞“这是《不差钱》之后春晚最好的小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赏析 江山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8496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