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

2016-01-21 10:45: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一《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一
《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水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 唐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②二年春。

注:①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仁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②长庆:唐穆宗年号,公元822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杨柳枝词

刘禹锡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

赏析:

看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最先到达这里,

(这里)已经是楼台亭阁掩映在了一片浅黄和淡绿颜色中了。

(为什么这里会最先受到春天的眷顾呢?)

因为这里的风景宜人,杨柳阿娜多姿,就像多情的少女一样,所以被春风最

先发现,不停的眷恋爱抚了。

作者先写景色,然后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春天美景产生的原因。整首诗

表现了诗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早春图。

参考答案:

14.(1) 前者表现对柳的痛惜和人才埋没的感慨i(1分)通过描写柳的丰姿可

爱和无入可属(无人赏识)尽显凄凉之情。(1分) 后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慨。(1分)诗人以牵马临风立于老树之旁的凄清图景表现了这一情感。(1分)

(2) 不同:前者主要是咏物抒怀,通过写柳的繁茂、生机横溢、轻盈袅娜等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无人赏识、对人才不重视的感伤之情。(2分)后者主要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半朽老柳历经沧桑之态表现感伤之情。(2分) 出 塞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二
《白居易《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三
《白居易《杨柳枝词》和李商隐《柳》都借咏柳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杨柳枝词》和李商隐《柳》都借咏柳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果说“白诗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李诗则表达了对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就是李代桃僵。因为白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借痛惜永丰柳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李诗“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身世的生动写照。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说明】•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解释】•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四
《高二语文试卷比较阅读题698》

比较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两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写到春日之柳。白诗写出田野的柳,繁茂,色秀,柔嫩;李诗写出了舞筵上的柳轻拂的神态。

B.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春日的柳树。白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

C.李诗中的“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带”字又反说柳枝“带着”斜阳、秋蝉,化死景为活景。

D.写柳,白诗中用了比喻手法,李诗中用了比拟和对比手法。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诗咏物言志,抒发了柳被抛荒园的痛惜之情,亦含有诗人对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B.李诗句句写柳,而全篇又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是情;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

C.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柳,后两句抒情言志,李诗亦流露出“不被重用”的情绪。

D.两首诗的意象都是柳,但反映的主要情感不一样:白诗是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是自伤迟暮的忧患。

参考答案:

1. A 2.C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五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学校:斗鸡中学 命题人:张艳红

本套试卷严格依据高考语文最新《考试大纲》设题,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筛选,覆盖面广且重点突出,做到稳中有变。试卷的结构、总体难度与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相当,试卷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占分比例为5:3:2,突出了试卷的训练检测价值。

文言文阅读选择了一篇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材料,难易程度适中。诗歌阅读选取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和李商隐的《柳》进行对比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选取李白的《蜀道难》、王勃的《滕王阁序》、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杜牧《泊秦淮》,诗与文,高中篇目与初中篇目合理配置,四题任选三题。四题任选三题,这是今年不同与去年之处,给考生更多自由选择空间。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了小说与人物传记,设题注意到了不同层面能力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以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点,仿句题有创新,将过去单纯的仿句与语意概括巧妙融为一体。作文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都有话说,又能有较好的区分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品味人生。

最大的亮点在于语言材料新鲜。例如:“汉英文字混杂” “母语文化” “高三学生杨直” “我和萨翁的故事”“邓亚萍” “全国人体综合捐献第一人” “朗朗的第一位老师” “上海世博会” “多才多艺,但却没有一门技艺精湛”等最新素材都进入了试卷,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试卷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容易使学生快速进入答题情境,并拥有一些可贵的人生思考。

测试总评:经过考生的测试,本套试卷的难度和2010年新课标卷的难度相当,考生普遍感觉语言材料新鲜,能快速进入答题情境,没有偏题怪题,答题时较容易入手。从本次测试来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语言基础部分的成语题、病句题得分情况较好。测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不够准确;部分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个别文言字词掌握不到位;现代文阅读中,部分考生对文中较复杂语句的理解,对重要信息的整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回答主观性题目时,考生的答案在逻辑上不够清晰,部分考生不能分层按点答题。个别考生作文逻辑思维不强,层次不清,内容较单一,缺少鲜活素材。

备考建议:加强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掌握,在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信、达、雅”原则;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强阅读训练,养成从文中寻找答案的习惯,切忌随意凭感觉答题。增强分点答题意识,注意答题语言的条理性和简洁性。强化认真审题意识,准确把握核心审题,注重素材积累与灵活运用,强化文体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 (3分)“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延续民族主义精神”于文无据。

2.D (3分) A.“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B.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和态度的主体应该是“文化传承者”,而不是“母语文化”;

C.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对待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故该项错。

3.C (3分)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电话”是意译词,“没有人知道”应为“很少有人知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 (3分)“遗”应该解释为“寄,送”。 5.C (3分) ②说的是杜瑛好学,记忆力好。④ 说的是杜瑛有治世之才。⑥说的是对天子的赞颂。

6.B (3分) 由“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可知,“导致天理不存”不准确。

7.(1)占卜的人说他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得分点:术、发视、辄,语句翻译通顺)(5分)

(2)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 得分点:恃、以为,判断句,语句翻译通顺)(5分)

[参考译文]

杜瑛字文玉,祖先是霸州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长着好看的胡须,气质相貌魁伟高大。金朝将要灭亡时,读书人还在按科举旧例求取功名,杜瑛独自躲到河南缑氏山中。战乱之后,文物散失。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深入研究文章的旨意,对古今历史了如指掌。他辗转迁徙,在

汾、晋一带以教书为生。中书粘合珪在相州建立府署,杜瑛前去应聘,就在那里安了家。粘合珪给他一千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占卜的人说杜瑛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后来住这里的人果真挖到了百斤黄金。杜瑛就这样不随便取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已未年间,世祖南征到了相地,召见杜瑛询问计策,杜瑛神态自若地说:“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国家没有法律不能立国,人没有粮食不能生存,动乱时没军队就不能守国。现在宋朝对这三者都轻视,大概将要灭亡了,振兴天下就靠您了。如果掌控襄樊的军队,沿江而下,从背后猛击,大业就可建立了。”世祖非常高兴,说:“读书人中竟有这样人才!”杜瑛又劝世祖若干事,说如果不这样后果会如何。世祖都接纳了他的意见,心里认真为杜瑛贤能,可以重用他,便让他随行,但杜瑛因病没能成行。

中统初年,朝廷下诏书征召杜瑛。当时王文统正当权,杜瑛推辞不去就任。左丞张文谦安抚河北,推荐他任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他又推辞,写信给掌权之人,大意是:“古代君王的主张不明,是为歪理邪说所害,尽管邪恶横行,但天理不绝如线。如今皇上圣明,贤良辈出,皇上采纳他们的建议,使用他们的计谋,正是恢复光大先王的礼乐教化的大好时机。至于记录财物出纳、在规定期限内施政令及文法末节,汉唐君臣还不屑做。而当今当政者,只知道注意这些事情而不求进取,真是可惜!善始者未必善终,如今如果不逆流求源,建立法制,端正风俗,教育人才,广施教化,以此来解除数百数千年来的灾祸,我恐怕将来的恶果,是一言难尽的。”有人劝他做官,他就说:“如今距离古代虽然很远,但是先王的所作所为,事情的本末先后还可以考察出来,所以执政的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复古。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迎合先王的意旨,不是很难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闭门谢客,专心写书,从不因贫富得失而动摇自己的志向,悠闲自得,终其一生。他在七十岁时给儿子杜处立、杜处愿留下遗言:“我快要死了,死后你们要在墓碑上写上‘缑山杜处士’。”天历年间,朝廷追赠他为魏郡公,谥号文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

9.(6分)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

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4)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这一段没有对心理活动的描写;B. “说明杨直父母为人宽宏大量,不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错,杨直父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赚钱;D.“有时还是会为父母的做法心烦”,不完全这样,作者写杨直和吴爷爷的交往,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杨直的优秀品格。

(2)①(3分)杨直认为他现在要生存,要读书,还要依赖父母,不能脱离父母所处的环境,但他的内心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操守,要让自己的心灵不受污染。②(3分)吴爷爷用眼神鼓励杨直,希望他能不被俗世的困难吓倒,从而成为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之人,而杨直也完全理解了吴爷爷的期望。

(3)(6分)没有偏离本文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杨直身处恶劣环境,却能坚守信仰、操守,使自己成长为优秀人才。而杨直在高考考场上写的作文中的小芽,为巨石所压,却最终脱胎换骨,“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这小苗的命运和杨直的命运很相似,作者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小苗来赞颂杨直,突出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8分)①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家中环境再闹,也能闹中取静,坚持学习。②有顽强的自立精神,父母不做饭,自己学习做饭。③吴爷爷的鼓励,给了杨直战胜困难的勇气。④从一粒种子的萌发中汲取了力量。(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B项,从第二段开始,文章并没有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从“我”最近的一次与萨马兰奇的相聚写起,再回忆其他事。C项,原文应是“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萨马兰奇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D项,对邓亚萍学业的关心在选文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2)(6分)①萨马兰奇多次为“我”颁奖。②他邀请“我”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③帮“我”约见卢森堡大公。④告诫我毕业后要回国为祖国、为人民工作。

(3)(6分)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品格特征。如第四段,萨马兰奇把决赛的日期记在本子上,体现了他办事认真严谨的作风以及对“我”的尊重与重视;第八段,萨马兰奇轻拍“我”面颊的动作,是对“我” 蝉联了奥运冠军的赞赏,对冠军来之不易的理解及对“我”顽强夺冠的精神的肯定;第九段,“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的细节暗示了他为“我”拜见卢森堡大公做了工作,为下面“我”顺利地被大公接见埋下了伏笔。(举出任意两例即可)

(4)(8分)①萨马兰奇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体育事业;②他对中国的亲善、友好与尊重;③他把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是当做自己的事,为中国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萨马兰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支持中国奥运的实际行动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 (3分) D.“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A. “名噪一时”是说名声在一个时候广为传颂。常误用为贬义词。B. “鳞次栉比”比喻像梳齿和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用以形容瓦房是正确的。C.“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4.C (3分) A.偷换主语,可在“久久不能平静”前加上“使大家的心”;

B.语序不当,应把“只有”与“一个人”对调位置;D .搭配不当,“付出”与“梦想”不搭配。

15. D (3分) 语段上文有关联词“虽然”,所以第一句应选④,与“虽然”照应;④⑤应连在一起,⑤是对④句意的进一步表述;①⑥应连在一起,②应紧承其后。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六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学校:斗鸡中学 命题人:张艳红

本套试卷严格依据高考语文最新《考试大纲》设题,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筛选,覆盖面广且重点突出,做到稳中有变。试卷的结构、总体难度与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相当,试卷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占分比例为5:3:2,突出了试卷的训练检测价值。

文言文阅读选择了一篇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材料,难易程度适中。诗歌阅读选取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和李商隐的《柳》进行对比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选取李白的《蜀道难》、王勃的《滕王阁序》、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杜牧《泊秦淮》,诗与文,高中篇目与初中篇目合理配置,四题任选三题。四题任选三题,这是今年不同与去年之处,给考生更多自由选择空间。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了小说与人物传记,设题注意到了不同层面能力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以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点,仿句题有创新,将过去单纯的仿句与语意概括巧妙融为一体。作文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都有话说,又能有较好的区分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品味人生。

最大的亮点在于语言材料新鲜。例如:“汉英文字混杂” “母语文化” “高三学生杨直” “我和萨翁的故事”“邓亚萍” “全国人体综合捐献第一人” “朗朗的第一位老师” “上海世博会” “多才多艺,但却没有一门技艺精湛”等最新素材都进入了试卷,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试卷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容易使学生快速进入答题情境,并拥有一些可贵的人生思考。

测试总评:经过考生的测试,本套试卷的难度和2010年新课标卷的难度相当,考生普遍感觉语言材料新鲜,能快速进入答题情境,没有偏题怪题,答题时较容易入手。从本次测试来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语言基础部分的成语题、病句题得分情况较好。测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不够准确;部分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个别文言字词掌握不到位;现代文阅读中,部分考生对文中较复杂语句的理解,对重要信息的整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回答主观性题目时,考生的答案在逻辑上不够清晰,部分考生不能分层按点答题。个别考生作文逻辑思维不强,层次不清,内容较单一,缺少鲜活素材。

备考建议:加强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掌握,在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信、达、雅”原则;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强阅读训练,养成从文中寻找答案的习惯,切忌随意凭感觉答题。增强分点答题意识,注意答题语言的条理性和简洁性。强化认真审题意识,准确把握核心审题,注重素材积累与灵活运用,强化文体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 (3分)“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延续民族主义精神”于文无据。

2.D (3分) A.“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B.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和态度的主体应该是“文化传承者”,而不是“母语文化”;

C.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对待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故该项错。

3.C (3分)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电话”是意译词,“没有人知道”应为“很少有人知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 (3分)“遗”应该解释为“寄,送”。 5.C (3分) ②说的是杜瑛好学,记忆力好。④ 说的是杜瑛有治世之才。⑥说的是对天子的赞颂。

6.B (3分) 由“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可知,“导致天理不存”不准确。

7.(1)占卜的人说他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得分点:术、发视、辄,语句翻译通顺)(5分)

(2)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 得分点:恃、以为,判断句,语句翻译通顺)(5分)

[参考译文]

杜瑛字文玉,祖先是霸州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长着好看的胡须,气质相貌魁伟高大。金朝将要灭亡时,读书人还在按科举旧例求取功名,杜瑛独自躲到河南缑氏山中。战乱之后,文物散失。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深入研究文章的旨意,对古今历史了如指掌。他辗转迁徙,在

汾、晋一带以教书为生。中书粘合珪在相州建立府署,杜瑛前去应聘,就在那里安了家。粘合珪给他一千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占卜的人说杜瑛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后来住这里的人果真挖到了百斤黄金。杜瑛就这样不随便取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已未年间,世祖南征到了相地,召见杜瑛询问计策,杜瑛神态自若地说:“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国家没有法律不能立国,人没有粮食不能生存,动乱时没军队就不能守国。现在宋朝对这三者都轻视,大概将要灭亡了,振兴天下就靠您了。如果掌控襄樊的军队,沿江而下,从背后猛击,大业就可建立了。”世祖非常高兴,说:“读书人中竟有这样人才!”杜瑛又劝世祖若干事,说如果不这样后果会如何。世祖都接纳了他的意见,心里认真为杜瑛贤能,可以重用他,便让他随行,但杜瑛因病没能成行。

中统初年,朝廷下诏书征召杜瑛。当时王文统正当权,杜瑛推辞不去就任。左丞张文谦安抚河北,推荐他任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他又推辞,写信给掌权之人,大意是:“古代君王的主张不明,是为歪理邪说所害,尽管邪恶横行,但天理不绝如线。如今皇上圣明,贤良辈出,皇上采纳他们的建议,使用他们的计谋,正是恢复光大先王的礼乐教化的大好时机。至于记录财物出纳、在规定期限内施政令及文法末节,汉唐君臣还不屑做。而当今当政者,只知道注意这些事情而不求进取,真是可惜!善始者未必善终,如今如果不逆流求源,建立法制,端正风俗,教育人才,广施教化,以此来解除数百数千年来的灾祸,我恐怕将来的恶果,是一言难尽的。”有人劝他做官,他就说:“如今距离古代虽然很远,但是先王的所作所为,事情的本末先后还可以考察出来,所以执政的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复古。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迎合先王的意旨,不是很难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闭门谢客,专心写书,从不因贫富得失而动摇自己的志向,悠闲自得,终其一生。他在七十岁时给儿子杜处立、杜处愿留下遗言:“我快要死了,死后你们要在墓碑上写上‘缑山杜处士’。”天历年间,朝廷追赠他为魏郡公,谥号文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

9.(6分)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

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4)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这一段没有对心理活动的描写;B. “说明杨直父母为人宽宏大量,不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错,杨直父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赚钱;D.“有时还是会为父母的做法心烦”,不完全这样,作者写杨直和吴爷爷的交往,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杨直的优秀品格。

(2)①(3分)杨直认为他现在要生存,要读书,还要依赖父母,不能脱离父母所处的环境,但他的内心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操守,要让自己的心灵不受污染。②(3分)吴爷爷用眼神鼓励杨直,希望他能不被俗世的困难吓倒,从而成为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之人,而杨直也完全理解了吴爷爷的期望。

(3)(6分)没有偏离本文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杨直身处恶劣环境,却能坚守信仰、操守,使自己成长为优秀人才。而杨直在高考考场上写的作文中的小芽,为巨石所压,却最终脱胎换骨,“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这小苗的命运和杨直的命运很相似,作者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小苗来赞颂杨直,突出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8分)①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家中环境再闹,也能闹中取静,坚持学习。②有顽强的自立精神,父母不做饭,自己学习做饭。③吴爷爷的鼓励,给了杨直战胜困难的勇气。④从一粒种子的萌发中汲取了力量。(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B项,从第二段开始,文章并没有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从“我”最近的一次与萨马兰奇的相聚写起,再回忆其他事。C项,原文应是“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萨马兰奇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D项,对邓亚萍学业的关心在选文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2)(6分)①萨马兰奇多次为“我”颁奖。②他邀请“我”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③帮“我”约见卢森堡大公。④告诫我毕业后要回国为祖国、为人民工作。

(3)(6分)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品格特征。如第四段,萨马兰奇把决赛的日期记在本子上,体现了他办事认真严谨的作风以及对“我”的尊重与重视;第八段,萨马兰奇轻拍“我”面颊的动作,是对“我” 蝉联了奥运冠军的赞赏,对冠军来之不易的理解及对“我”顽强夺冠的精神的肯定;第九段,“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的细节暗示了他为“我”拜见卢森堡大公做了工作,为下面“我”顺利地被大公接见埋下了伏笔。(举出任意两例即可)

(4)(8分)①萨马兰奇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体育事业;②他对中国的亲善、友好与尊重;③他把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是当做自己的事,为中国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萨马兰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支持中国奥运的实际行动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 (3分) D.“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A. “名噪一时”是说名声在一个时候广为传颂。常误用为贬义词。B. “鳞次栉比”比喻像梳齿和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用以形容瓦房是正确的。C.“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4.C (3分) A.偷换主语,可在“久久不能平静”前加上“使大家的心”;

B.语序不当,应把“只有”与“一个人”对调位置;D .搭配不当,“付出”与“梦想”不搭配。

15. D (3分) 语段上文有关联词“虽然”,所以第一句应选④,与“虽然”照应;④⑤应连在一起,⑤是对④句意的进一步表述;①⑥应连在一起,②应紧承其后。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七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学校:斗鸡中学 命题人:张艳红

本套试卷严格依据高考语文最新《考试大纲》设题,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筛选,覆盖面广且重点突出,做到稳中有变。试卷的结构、总体难度与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相当,试卷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占分比例为5:3:2,突出了试卷的训练检测价值。

文言文阅读选择了一篇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材料,难易程度适中。诗歌阅读选取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和李商隐的《柳》进行对比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选取李白的《蜀道难》、王勃的《滕王阁序》、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杜牧《泊秦淮》,诗与文,高中篇目与初中篇目合理配置,四题任选三题。四题任选三题,这是今年不同与去年之处,给考生更多自由选择空间。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了小说与人物传记,设题注意到了不同层面能力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以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点,仿句题有创新,将过去单纯的仿句与语意概括巧妙融为一体。作文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都有话说,又能有较好的区分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品味人生。

最大的亮点在于语言材料新鲜。例如:“汉英文字混杂” “母语文化” “高三学生杨直” “我和萨翁的故事”“邓亚萍” “全国人体综合捐献第一人” “朗朗的第一位老师” “上海世博会” “多才多艺,但却没有一门技艺精湛”等最新素材都进入了试卷,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试卷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容易使学生快速进入答题情境,并拥有一些可贵的人生思考。

测试总评:经过考生的测试,本套试卷的难度和2010年新课标卷的难度相当,考生普遍感觉语言材料新鲜,能快速进入答题情境,没有偏题怪题,答题时较容易入手。从本次测试来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语言基础部分的成语题、病句题得分情况较好。测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不够准确;部分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个别文言字词掌握不到位;现代文阅读中,部分考生对文中较复杂语句的理解,对重要信息的整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回答主观性题目时,考生的答案在逻辑上不够清晰,部分考生不能分层按点答题。个别考生作文逻辑思维不强,层次不清,内容较单一,缺少鲜活素材。

备考建议:加强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掌握,在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信、达、雅”原则;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强阅读训练,养成从文中寻找答案的习惯,切忌随意凭感觉答题。增强分点答题意识,注意答题语言的条理性和简洁性。强化认真审题意识,准确把握核心审题,注重素材积累与灵活运用,强化文体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 (3分)“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延续民族主义精神”于文无据。

2.D (3分) A.“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B.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和态度的主体应该是“文化传承者”,而不是“母语文化”;

C.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对待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故该项错。

3.C (3分)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电话”是意译词,“没有人知道”应为“很少有人知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 (3分)“遗”应该解释为“寄,送”。 5.C (3分) ②说的是杜瑛好学,记忆力好。④ 说的是杜瑛有治世之才。⑥说的是对天子的赞颂。

6.B (3分) 由“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可知,“导致天理不存”不准确。

7.(1)占卜的人说他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得分点:术、发视、辄,语句翻译通顺)(5分)

(2)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 得分点:恃、以为,判断句,语句翻译通顺)(5分)

[参考译文]

杜瑛字文玉,祖先是霸州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长着好看的胡须,气质相貌魁伟高大。金朝将要灭亡时,读书人还在按科举旧例求取功名,杜瑛独自躲到河南缑氏山中。战乱之后,文物散失。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深入研究文章的旨意,对古今历史了如指掌。他辗转迁徙,在

汾、晋一带以教书为生。中书粘合珪在相州建立府署,杜瑛前去应聘,就在那里安了家。粘合珪给他一千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占卜的人说杜瑛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后来住这里的人果真挖到了百斤黄金。杜瑛就这样不随便取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已未年间,世祖南征到了相地,召见杜瑛询问计策,杜瑛神态自若地说:“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国家没有法律不能立国,人没有粮食不能生存,动乱时没军队就不能守国。现在宋朝对这三者都轻视,大概将要灭亡了,振兴天下就靠您了。如果掌控襄樊的军队,沿江而下,从背后猛击,大业就可建立了。”世祖非常高兴,说:“读书人中竟有这样人才!”杜瑛又劝世祖若干事,说如果不这样后果会如何。世祖都接纳了他的意见,心里认真为杜瑛贤能,可以重用他,便让他随行,但杜瑛因病没能成行。

中统初年,朝廷下诏书征召杜瑛。当时王文统正当权,杜瑛推辞不去就任。左丞张文谦安抚河北,推荐他任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他又推辞,写信给掌权之人,大意是:“古代君王的主张不明,是为歪理邪说所害,尽管邪恶横行,但天理不绝如线。如今皇上圣明,贤良辈出,皇上采纳他们的建议,使用他们的计谋,正是恢复光大先王的礼乐教化的大好时机。至于记录财物出纳、在规定期限内施政令及文法末节,汉唐君臣还不屑做。而当今当政者,只知道注意这些事情而不求进取,真是可惜!善始者未必善终,如今如果不逆流求源,建立法制,端正风俗,教育人才,广施教化,以此来解除数百数千年来的灾祸,我恐怕将来的恶果,是一言难尽的。”有人劝他做官,他就说:“如今距离古代虽然很远,但是先王的所作所为,事情的本末先后还可以考察出来,所以执政的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复古。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迎合先王的意旨,不是很难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闭门谢客,专心写书,从不因贫富得失而动摇自己的志向,悠闲自得,终其一生。他在七十岁时给儿子杜处立、杜处愿留下遗言:“我快要死了,死后你们要在墓碑上写上‘缑山杜处士’。”天历年间,朝廷追赠他为魏郡公,谥号文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

9.(6分)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

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4)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这一段没有对心理活动的描写;B. “说明杨直父母为人宽宏大量,不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错,杨直父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赚钱;D.“有时还是会为父母的做法心烦”,不完全这样,作者写杨直和吴爷爷的交往,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杨直的优秀品格。

(2)①(3分)杨直认为他现在要生存,要读书,还要依赖父母,不能脱离父母所处的环境,但他的内心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操守,要让自己的心灵不受污染。②(3分)吴爷爷用眼神鼓励杨直,希望他能不被俗世的困难吓倒,从而成为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之人,而杨直也完全理解了吴爷爷的期望。

(3)(6分)没有偏离本文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杨直身处恶劣环境,却能坚守信仰、操守,使自己成长为优秀人才。而杨直在高考考场上写的作文中的小芽,为巨石所压,却最终脱胎换骨,“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这小苗的命运和杨直的命运很相似,作者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小苗来赞颂杨直,突出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8分)①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家中环境再闹,也能闹中取静,坚持学习。②有顽强的自立精神,父母不做饭,自己学习做饭。③吴爷爷的鼓励,给了杨直战胜困难的勇气。④从一粒种子的萌发中汲取了力量。(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B项,从第二段开始,文章并没有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从“我”最近的一次与萨马兰奇的相聚写起,再回忆其他事。C项,原文应是“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萨马兰奇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D项,对邓亚萍学业的关心在选文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2)(6分)①萨马兰奇多次为“我”颁奖。②他邀请“我”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③帮“我”约见卢森堡大公。④告诫我毕业后要回国为祖国、为人民工作。

(3)(6分)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品格特征。如第四段,萨马兰奇把决赛的日期记在本子上,体现了他办事认真严谨的作风以及对“我”的尊重与重视;第八段,萨马兰奇轻拍“我”面颊的动作,是对“我” 蝉联了奥运冠军的赞赏,对冠军来之不易的理解及对“我”顽强夺冠的精神的肯定;第九段,“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的细节暗示了他为“我”拜见卢森堡大公做了工作,为下面“我”顺利地被大公接见埋下了伏笔。(举出任意两例即可)

(4)(8分)①萨马兰奇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体育事业;②他对中国的亲善、友好与尊重;③他把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是当做自己的事,为中国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萨马兰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支持中国奥运的实际行动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 (3分) D.“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A. “名噪一时”是说名声在一个时候广为传颂。常误用为贬义词。B. “鳞次栉比”比喻像梳齿和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用以形容瓦房是正确的。C.“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4.C (3分) A.偷换主语,可在“久久不能平静”前加上“使大家的心”;

B.语序不当,应把“只有”与“一个人”对调位置;D .搭配不当,“付出”与“梦想”不搭配。

15. D (3分) 语段上文有关联词“虽然”,所以第一句应选④,与“虽然”照应;④⑤应连在一起,⑤是对④句意的进一步表述;①⑥应连在一起,②应紧承其后。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八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15届高三“二诊”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thancy3]》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15届高三“二诊”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

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7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隽永(juàn) 藤蔓(wàn) 节骨眼(jié) 飞来横祸(héng) ....

B.看守(kān) 渐染(jiān) 冰激凌(jī) 半身不遂(suí) ....

C.籼米(xiān), 会场(chǎng) 扎筏子(zhá) 户枢不蠢(zhù) ....

D.瑰丽(guī) 拓片(tuî) 浑天仪(hùn) 兄弟阋墙(xì) ....

2.下列各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气概 诡谲 座标系 一筹莫展 贻笑大方

B.笙箫 渲泄 暴发户 厉兵秣马 坛花一现

C.平添‘ 发轫 天然气 挑肥拣瘦 两全其美

D.蓬蒿 缅怀 照像机 出奇制胜 醍糊灌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去年12月3 1日晚,上海外滩发生了拥挤踩踏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第二天凌晨,

国内各大媒体关于这起震惊华夏的事件都进行了详细报道。 ..

B.不久前,钓鱼岛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开通。该网站在显著位置声明了我国的基本立场:..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李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待人亲切,经常免费替贫穷人家义诊,深得当

地百姓赞誉,因此前往他处就诊者几乎是门庭若市。 ....

D.习近平在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发表了《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讲话。

不少学者认为,习主席讲话高屋建瓴,开放包容,体现出大国领导的风范。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低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全

国大部分省市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五元时代”o

B.直至201 5年,欧洲奶农们的倒奶行动仍在进行。多方人士尽管对“倒奶”的诱因各持

说法,但是这一行业终将被市场化的结局仍然没法改变。

C.社会诚信缺失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政府担负着引导、示范、监督和管

理社会和谐的职责,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中居于核心地位。‘

D.不管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还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依靠大数

据,因此政府掌握的数据除依法保密外,都要最大限度地公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化中的时间

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0 1 698年,西班牙人入侵登陆,伊嚓部落闻风而逃,因为他们相信周期满了,灾难来到。这点他们并没有搞错,但并不是什么预言,连巧合都算不上:原因是入侵80年前,西班牙人从传教士那边得知玛雅人相信时间有周期,所以侵略者本来就预料到对方的反应。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被认为是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每个城市、每个村庄、每块田地、都要恢复原样。而且这种复原不仅是一次,而是二次三次,直到永远o"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o这不断循环的观念重新出现在现代数学里面,叫‚庞加莱循环‛o

‚时间之箭‛引起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埃里阿德在他有关‚时间之箭‛和时间循环的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请注意他写的:‚远古人的生命……虽然发生在时间里面,并不记录时间的不可逆性;换句话说,对时间意识中最明确的特征,它反而置之不理o"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时间一下子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o埃里阿德写道:‚这种‘无尽循环’的老调,基督教企图一下子将它超越o"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上十字架的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对‚进步‛和地质学的‚深时‛——人类进化只是新上地球舞台不久的一出戏的那项惊人发现,不可逆时间给我们做了心理准备。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改善地球上生命的保证,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到细胞的由生到死的老化过程。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以及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钟锤的下降。

(节选自《时间的形象》,有删改)

5.下列对“文化中的时间”有关内容的概括,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季节、星辰可以循环往来,白天跟随着黑夜,新月代替了旧月,这些现象说明时间是

基本上不断循环的节奏。

B.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像根

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

C.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与死和他上十字架的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

的,因此时间是前进式的。

D.对于文化中的时间,既可以被认为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模式”,又可以被理解为不可逆

的“线性模式。

6.下列说法属于文化时间的“线性模式”的一项是

A.1698年,西班牙人人侵登陆,伊嚓部落闻风而逃,因为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260年的

周期满了,灾难来到了。

B.世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过去也是将来,这样

就没有真正“历史”可言。

C.犹太基督教传统把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中,使得西方文化把时间看成穿越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

D.现实生活中的细胞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和钟表发条的松弛、钟锤的下降等现象,属于

文化时间的线性模式。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拉马特”就是指中美洲的玛雅人日历的基本单元,他们相信历史每经过260年就要重

复一次,这种周期就被他们命名为“拉马特”o

B.每个城市、村庄、田地都要恢复原样,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像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进

行循环,这种观念在现代数学上叫“庞加莱循环”o

C.“时间之箭”之所以引起我们内心的恐惧,是因为时间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对时间

意识中的循环的特征置之不理。

D.不可逆时间深刻影响西方思想,其表现是它不但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而且

还为现代科学改善地球上生命的保证打下思想基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6分,每小题3分)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迁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飑,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冁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吾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纤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已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日独乐园。

或咎迂叟日:‚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日:‚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

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帕o l160):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

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 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

《资治通鉴》。⑤缍(陀n):纺织o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乐:音乐 .

B.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

C.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

D.南北轩牖,以延凉飓 .巢:筑巢 厚:使……厚 延:迎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曲肱而枕之 各尽其分而安之 ..

A B. 吾尝跤而望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吾病者,学之未至 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 ..

C D.道之的所存,师之所存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第Ⅱ卷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

(2)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哪些“乐趣”?请分条概括回答。(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8处)。(4分)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8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⑦。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①学不成。

【注】①饿损纤腰:暗含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②阿谁:何人。

(l)白居易的《杨柳枝词》描绘了垂柳怎样的迷人之景?请结合白诗的前两句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柳”,你认为诗人借“柳”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作答)(6分)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 (《卫风·氓》)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o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 ,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予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

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九
《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其一)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的乐府小章《杨柳枝词》,一共有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以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 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传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都与梅花有关。

(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思说,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乐曲。

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篇来表现对屈原的哀悼。《招隐士》首句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下文又两处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凄婉动人,为后代所传诵。篇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尤为后世文人所赏爱,乐府杂曲歌辞有《王孙游》曲,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来。

(见《乐府诗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说,《招隐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梅花落》、《招隐士》虽是产生于西汉的作品,但长久传于后世,到唐朝仍为人们所吟唱传诵。唐代文士不但写《梅花落》、《王孙游》乐府古题诗,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这两个作品。如李白诗云: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

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传统地位和深远

影响,但他本着诗歌必须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我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

《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概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的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比较起来,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凝炼,因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怀抱,故而可说含蕴丰富,富有启发意义。

本篇上下两联都接近对偶,每联意思都对称,词语则是大部分对称,于大体整齐匀称中显出流动自然之美。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注释

而《杨柳枝词》九首则皆咏杨柳,题材统一;又皆以杨柳拟人或象征,咏物抒情、言理,手法亦一致。杨柳乃北方风物,诗中明言长安及洛阳金谷园、铜驼陌、炀帝行宫等,可推知是晚年在东西二京时期所作。第一首表明刘禹锡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写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第七首以杨柳见证汉之兴亡。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第九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刘禹锡直接运用民歌曲调创作的新诗,基本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又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这正是刘禹锡在《竹枝词》小引中标树过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恨,就是遗憾,遗恨。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2)《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答:举例: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杨柳枝词阅读答案 杨柳枝词白居易 村夜白居易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杨柳枝词白居易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603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