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2016-01-21 10:26: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一《2009-2010自选模块试卷和答案(上虞市)》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一
《2009-2010自选模块试卷和答案(上虞市)》

2009年高二暑期教学质量调测(自选模块)

(一)古代诗歌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试题(14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唐·李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①昌谷是李贺的家乡,那儿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别是竹,几乎遍地都是。②“青光"指代竹皮。

1.一、二两句,诗人分别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4分)

2.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以杀青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请结合这一评述赏析第三、四句。(10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试题(20分)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3.本诗题为《幽居初夏》,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5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36分)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臵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①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界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

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日:‚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日:‚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日:‚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陆游》有删节)

【注】①驻跸:帝王出行沿途暂住。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0分)

①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除: ②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 市:

③时龙大渊、曾觌用事 用事: ④觌、大渊招权植党 植:

⑤寻易隆兴府 寻: ⑥辟为干办公事 辟:

⑦游为炎陈进取之策 陈: ⑧拨义仓振济 振:

⑨见讥清议 见: ⑩恐为有力者所牵挽 有力者:

5.补写出下列各句括号中的省略成分。(4分)

①焘遽以( )闻,上诘语所自来

②就令( )有功,愈不可驾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久之,通判夔州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拱怯而寡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恐为有力者所牵挽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 B.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

C.驻跸临安出于权宜 D.游为炎陈进取之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陆游,浙江绍兴人,年少时就擅长诗文,后来和秦桧孙子秦埙等人一起参加科举,陆游被锁厅推荐为第一名,这遭到了秦桧的嫉妒,秦桧很是愤怒,以至而惩办了当时的主考官。

B.陆游常向皇帝奏疏。杨存中长久掌管戍守京城的正规军,陆游在疏中力陈其不当;京城中有些显贵人物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陆游认为这有损圣上之德,请求严行禁绝。陆游的这些意见都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C.陆游认为龙大渊、曾觌招揽大权,集结私党,用花言巧语迷惑圣上的听闻。皇上从枢臣张焘那里听到这番话后很生气,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

D.陆游曾在四川和范成大以诗文相交,但不拘守官场的礼数。他才气超逸,尤其擅长写诗,后来为韩侂胄写了《南园阅古泉记》,为此他受到当时舆论的批评;朱熹也曾说过他会晚节不保。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2)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3)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试题o(20分)

苦竹记 明·陆树声

江南多竹,其民习于食笋。每方春时,苞甲出土,头角茧栗,率以供采食。或蒸瀹以为汤,茹介茶荈以充馈,好事者目以清嗜,不靳方长。故虽园林丰美,复垣重扃,主人居常爱护,及其甘于食之也,剪伐不顾。独其味苦而不入食品者,笋常全。每当溪谷岩陆之间,散漫于地而不收者,必弃于苦者也。而甘者至取之或尽其类。然甘者近自戕,而苦者虽弃,犹免于剪伐。夫物类尚甘,而苦者得全。世莫不贵取贱弃也,然亦知取者之不幸,而偶幸于弃者,岂《庄子》所谓‚以无用为用者‛比耶?

予廨舍之西南隅,有竹丛生,出败砖间,既非处于复垣重扃,仅比于溪谷岩陆,散漫无收者,而不虞于剪伐,以其全于苦也,而过者方以苦竹藐之。予读《庄子》,适有味其言也,感而为之记。

lO.本文写苦竹是怎样体现“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的?请写一段文字简要赏析。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5小题,每空1分)

(1)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论语·诲人不倦》) (2)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3)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4)画栋朝飞南浦云, 。 ,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论语《周而不比》)

(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2009年高二暑期教学质量调测(自选模块)语文参考答案

1.借代 对比(4分)

2.诗人毁损了新竹俊美的容颜,可说是“无情”的表现,而这种“无情”乃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制。诗人希望自己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10分)

3.(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 (“鸣蛙”)(12分,每点4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4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

感寂寞惆怅(4分,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4.(10分)

①除:授予官职 ②市:购买 ③用事:当权(执掌政权) ④植:培植 ⑤寻:不久 ⑥辟:征召 ⑦陈:陈述 ⑧振:同“赈”,赈济。 ,

⑨见:被 ⑩有力者:有权势的人、

5.(4分)①焘遽以(之,指代陆游向枢密大臣张焘的进言)闻,上诘语所自来。

②就令(吴挺)有功,愈不可驾驭 。

6.B(4分) 7.C(4分) 8.B(5分)

9.(9分)(1)这样,我们就能取得时间建都立国,金国也不会产生怀疑我们。

(2)进谗言的人指责陆游结交谏官,带头鼓吹挑动(议论朝政)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发起军事行动(抵抗金兵南侵),结果陆游被免官归田。

(3)等到吴挺的儿子吴曦叛变,陆游的话才得到验证。

10.(1)文章虽记“苦竹”,但先不写“苦竹”,而是写江南人喜食竹笋,并写到因为喜食甘甜的竹笋而“剪伐不顾”,行文可以说是“散”。(2)接着笔锋一转,也不直接写“苦竹”,而是由“甜”入“苦”,“苦笋”与所写之“苦竹”暗暗相合,可以说“散而不乱”。(3)至此,作者写出甘甜对比,“苦竹”因免于剪伐而得全,从而由“贵取贱弃、幸与不幸”延伸到庄子的人生观,也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寓于文中,可以说是“气脉中贯”。作者写竹之甘苦,其实是写他对人生甘苦的感受。

11.古诗文默写(10分)

(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昨日西风凋碧树,欲寄彩笺兼尺素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

(5)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6)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2010年高二暑期教学质量调测(自选模块)

语文卷

一、古代诗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18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①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当时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②钲:古代一种铜制乐器。

1.中间四句,诗人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出巡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4分)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情景交融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1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3题。(20分) .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①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②倦天涯。孔林③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④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①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然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扬州民务官、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②诗眼:诗人的洞察力。③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④投老:到老。

3.作者是怎样表现“倦”的?本首小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10题。(32分)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臵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二
《2009年高二暑期教学质量调测(自选模块)语文》

(一)古代诗歌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试题(14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唐李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①昌谷是李贺的家乡,那儿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别是竹,几乎遍地都是。②“青光"指代竹皮。

1.一、二两句,诗人分别运用了——和——修辞手法。(4分)

2.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以杀青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请结合这一评述赏析第三、四句。(10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试题(20分)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3.、本诗题为《幽居初夏》,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5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36分)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①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界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日:“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日:“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日:“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陆游》有删节)

【注:】①驻跸:帝王出行沿途暂住。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0分)

①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除: ②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 市:

③时龙大渊、曾觌用事 用事: ④觌、大渊招权植党 植:

⑤寻易隆兴府 寻: ⑥辟为干办公事 辟:

⑦游为炎陈进取之策 陈: ⑧拨义仓振济 振:

⑨见讥清议 见: ⑩恐为有力者所牵挽 有力者:

5.补写出下列各句括号中的省略成分。(4分)

①焘遽以( )闻,上诘语所自来

②就令( )有功,愈不可驾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久之,通判夔州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拱怯而寡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D.恐为有力者所牵挽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 B.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

C.驻跸临安出于权宜 D.游为炎陈进取之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陆游,浙江绍兴人,年少时就擅长诗文,后来和秦桧孙子秦埙等人一起参加科举,陆游被锁厅推荐为第一名,这遭到了秦桧的嫉妒,秦桧很是愤怒,以至而惩办了当时的主考官。

B.陆游常向皇帝奏疏。杨存中长久掌管戍守京城的正规军,陆游在疏中力陈其不当;京城中有些显贵人物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陆游认为这有损圣上之德,请求严行禁绝。陆游的这些意见都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C.陆游认为龙大渊、曾觌招揽大权,集结私党,用花言巧语迷惑圣上的听闻。皇上从枢臣张焘那里听到这番话后很生气,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

D.陆游曾在四川和范成大以诗文相交,但不拘守官场的礼数。他才气超逸,尤其擅长写诗,后来为韩侂胄写了《南园阅古泉记》,为此他受到当时舆论的批评;朱熹也曾说过他会晚节不保。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2)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3)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试题o(20分)

苦竹记 明·陆树声

江南多竹,其民习于食笋。每方春时,苞甲出土,头角茧栗,率以供采食。或蒸瀹以为汤,茹介茶荈以充馈,好事者目以清嗜,不靳方长。故虽园林丰美,复垣重扃,主人居常爱护,及其甘于食之也,剪伐不顾。独其味苦而不入食品者,笋常全。每当溪谷岩陆之间,散漫于地而不收者,必弃于苦者也。而甘者至取之或尽其类。然甘者近自戕,而苦者虽弃,犹免于剪伐。夫物类尚甘,而苦者得全。世莫不贵取贱弃也,然亦知取者之不幸,而偶幸于弃者,岂《庄子》所谓“以无用为用者”比耶?

予廨舍之西南隅,有竹丛生,出败砖间,既非处于复垣重扃,仅比于溪谷岩陆,散漫无收者,而不虞于剪伐,以其全于苦也,而过者方以苦竹藐之。予读《庄子》,适有味其言也,感而为之记。

lO.本文写苦竹是怎样体现“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的?请写一段文字简要赏析。

(三)古诗文默写o(1 O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5小题,每空1分)

(1)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论语·诲人不倦》)

(2)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3)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4)画栋朝飞南浦云, 。 ,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论语《周而不比》)

(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2009年高二暑期教学质量调测(自选模块)语文参考答案

1.借代 对比(4分)

2.诗人毁损了新竹俊美的容颜,可说是“无情”的表现,而这种“无情”乃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制。诗人希望自己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

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10分)

3.(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 (“鸣蛙”)(12分,每点4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4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4分,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4.(10分)

①除:授予官职 ②市:购买 ③用事:当权(执掌政权) ④植:培植

⑤寻:不久 ⑥辟:征召 ⑦陈:陈述 ⑧振:同“赈”,赈济。 ,

⑨见:被 ⑩有力者:有权势的人、

5.(4分)①焘遽以(之,指代陆游向枢密大臣张焘的进言)闻,上诘语所自来。

②就令(吴挺)有功,愈不可驾驭 。

6.B(4分) 7.C(4分) 8.B(5分)

9.(9分)(1)这样,我们就能取得时间建都立国,金国也不会产生怀疑我们。

(2)进谗言的人指责陆游结交谏官,带头鼓吹挑动(议论朝政)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发起军事行动(抵抗金兵南侵),结果陆游被免官归田。

(3)等到吴挺的儿子吴曦叛变,陆游的话才得到验证。

10.(1)文章虽记“苦竹”,但先不写“苦竹”,而是写江南人喜食竹笋,并写到因为喜食甘甜的竹笋而“剪伐不顾”,行文可以说是“散”。(2)接着笔锋一转,也不直接写“苦竹”,而是由“甜”入“苦”,“苦笋”与所写之“苦竹”暗暗相合,可以说“散而不乱”。(3)至此,作者写出甘甜对比,“苦竹”因免于剪伐而得全,从而由“贵取贱弃、幸与不幸”延伸到庄子的人生观,也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寓于文中,可以说是“气脉中贯”。作者写竹之甘苦,其实是写他对人生甘苦的感受。

11.古诗文默写(10分)

(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昨日西风凋碧树,欲寄彩笺兼尺素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

(5)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6)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三
《诗歌鉴赏练习题》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7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试卷第1页,总6页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四、默写(题型注释)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6分)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①

,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

后期空记省②。 沙上并禽③

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 嘉禾小倅(cuì):秀州通判。倅,副职。②记省:记得清楚。③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赏析“弄”字的妙处。(3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攀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①

。 注:①化用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词的末两句除了化用杜牧诗句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汴河①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试卷第2页,总6页

3.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5分)

4.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6.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7.这首诗的颈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又是怎样描摹这幅画面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7分) 昭君怨 梅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8.词的上片“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一句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3分) 9.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好处。(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解答问题。(6分)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 [宋代] 杨万里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 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一)请简要分析“湿”“平”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二)结合诗歌最后一句提到的“孟浩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3分)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8分) 西楼子 北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试卷第3页,总6页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13.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 用简洁的话想象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②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 15.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16.首句“海棠花底东风恶”中的“花底”极有意蕴,请概括回答。(2分) 17.本诗使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就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手法作具体分析。(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除外。6分)

18.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问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罢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9.“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 (3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李 贺

斫取青光①写楚辞,腻香春粉②黑离离。

试卷第4页,总6页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①李贺:唐代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像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他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上。②青光:指代竹皮。③腻香春粉:指新竹散发出的浓烈芳香与竹节上的白色粉末。 (1)末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说明。(不超过80字)(2分)

答: (2)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表现的传统手法。有人评论李贺这首诗的写法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请你就此做一简要分析。(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郜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í)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2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22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23.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请以颔联为例,说说此联写景的特点与作用。(4分) 24.诗的前两联环境描写与后两联诗人的心情构成强烈反差,请作简要赏析。(4分) 六、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七、名著导读(题型注释)

八、小作文(题型注释)

九、作文(题型注释)

试卷第5页,总6页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四
《论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中竹意象的独特性》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五
《第三单元 2--3 阁夜 李凭箜篌引》

第三单元 3--4 阁夜 李凭箜篌引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疲乏.(fá) 积忿.(fèn) 淫.威(yín) 缔.造(tí)

B.奢.望(shē) 昂.然(ánɡ) 纠.缠(jiū) 颓.废(tuí)

C.神妪.(yù) 芙蓉.(rónɡ) 谦恭.(ɡōnɡ) 毗.邻(bí)

D.颤栗.(lì) 突兀.(wù) 雕琢.(zhuó) 谄.媚(xiǎn)

解析 A.“缔”应读“dì”。C.“毗”应读“pí”。D.“谄”应读“chǎn”。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雪霁 凝云 颓然 星河影动

B.鱼樵 芙蓉 不眠 昆山玉碎

C.寂蓼 女娲 夷歌 石破天惊

D.箜篌 神妪 鼓角 层层相因

解析 B.鱼樵—渔樵。C.寂蓼—寂寥。D.层层相因—陈陈相因。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解析 景:影,日光。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 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解析 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 ) )

二、课内精读(25分)

阅读《阁夜》,回答5~6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何种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声”“影”二字。作者用“声”字传出所闻,一个“影”字传出所见,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战鼓声声、动荡不安的情景之中,体会到诗人在战乱年代的内心感受。

6.全诗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②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采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①④句描写战乱频繁与美丽的大好河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采用对比手法。“五更鼓角声悲壮”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的不太平。采用侧面描写的表达方式,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⑦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就没有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公孙述是贤是愚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痛苦心情。⑧句直抒伤时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阅读《李凭箜篌引》,回答7~9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7.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今指中原地区。 ..

B.芙蓉泣露香兰笑 笑:形容乐声欢快。 .

C.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 .

D.露脚斜飞湿寒兔 露脚:露珠下滴。 ..

解析 A.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答案 A

8.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渗透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课标理念。

答案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

9.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

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三、课外拓展(2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0~11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0.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11.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2)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②①

社会安定。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13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李 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 ①李贺曾以“龙材”自责,希望自己能像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②楚辞:代指诗人自己创作的歌诗。

12.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13.诗的末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末句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14~15题。

驻马听·吹

白 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14.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②①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蕴不绝,妙笔!

解析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B.说作者听“戍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宜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 答案 AB

15.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六
《文学翻译课件》

文学翻译课件 教师:秦小红 第一节 文学文体的语言 文学是借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而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文学文体主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使用的文学语言却有着共同的基本特点。据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文本语言的基本特征。栩栩如生的人物、优美如画的景色,引人入胜的故事、充盈律动的情感等等,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而这一切都是用语言材料来表现的。杰出的文学家都努力追求语言的形象生动。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说:“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这么说,用字与其俏皮,不如正确;与其正确,不如生动„„”。概括地说,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通过语言的手段对人物和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的形象鲜明、事物的形态突出,具有可视性的效果。 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力图以各种语言手段在读者的脑海中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例如 He was a lovely boy, clad in skeleton leaves and the juices that ooze out of trees but the most entrancing thing about him was that he had all his first teeth. When he saw she was a grown-up, he gnashed the little pearls at her. 二、丰富的含蓄性 ?含蓄性也是文学语言的特征之一。,含蓄就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即文中不让本意从字面上直接表露出来,而将它蕴含在言辞的深处或

所写的形象里,让读者经过思索,透过字面的意义去了解其中的底蕴,使文章富有韵味。含蓄的语言,也可避免语意浅露,使语气委婉而言简意赅。如中国人都是有很多忌讳的,特别是对“死”字更是避而不谈。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样写道:“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尚品格十分敬仰,他的去世,使全国人民都非常的悲痛。用“他刚离去”而不用“他刚去世”,就避免了给中国人民以强烈的刺激,收到委婉曲折的效果。 When they entered, they found hanging upon the wall a splendid portrait of their master as they had last seen him, in all the wonder of his exquisite youth and beauty. Lying on the floor was a dead man, in evening dress, with a knife in his heart. He was withered, wrinkled, and loathsome of visage. It was not till they had examined the rings that they recognized who it was. 三、隐喻的象征性 文学作品中大量采用象征的手法,而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往往牵涉到对文化背景和作者本人的了解。有的象征是处于同一文化、乃至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所共同使用的,如红玫瑰代表爱情,过去西方文化中的象征,现在则被许多东方的文化接受了。象征蕴藉隽永,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韵味无穷的感觉。高尔基说:“在象征的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盖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丰富的内容。”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伟岸、正直、力争上游、倔强挺立,来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

坚强不屈、力争上游的精神和意志,能给人以战斗的鼓舞。 四、意合的模糊性 就语篇的衔接而言,如果词与词、句与句之间使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就是所谓的形合;如果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就是所谓的。意合有时会造成语篇的语义表面呈模糊状态,使读者对语篇呈现的人或物之间的关系有多种理解。在这一点上,汉语尤为突出。下面这首诗是最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这首诗28个字,前三行9个名词之间没有如限定词、介词、关系词及连词等的形式连接手段,表达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枯藤与老树什么关系,是绕于树干还是垂于树干;昏鸦是落在树上还是在树上盘旋。另外,句与句之间也没有任何如连词、照应等衔接手段,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留给读者去猜测。但也恰恰是语篇的这种模糊性给了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增加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漂泊在外的思乡愁绪。 英语语言中也常采用象征手法。在《红字》中,象征主义的手法被霍桑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中的主人公海丝特、珠儿 、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红字 “A”以及背景海关、监狱、刑台、森林、小溪,都分别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 红字“A”更是带有多种象征意义。在小说中,它首先是惩罚的标志。海丝特是因为被认为与丁梅斯代尔通奸而佩戴这个红色的“A”字,因为它是通奸(Adultery)的首字母。其次,红字“A”是海丝特在新英格兰孤独的(Alone)生活和真情受到压制的巨大痛苦( Agony)的

象征。她与她的父母之间、与她的爱人之间,都是互为陌生人,各自都是相互孤立的岛屿,谁也不能到达谁的彼岸。红字“A”与海丝特的命运息息相关,她默默忍受着最坏的待遇,把全部心思都用于刺绣和抚养女儿,过着纯洁的生活。她的刺绣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因此人们说“A”字是艺术的标志。她天性善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她的同情心和献身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那个鲜红的“A”字又成了“能干(Able)”的代表。海丝特以自己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爱 (Admirable),赋予了红字神圣的含义,在人们心目中,它就如同修女胸前的十字架,象征着使徒的行为,象征着天使(Angle),闪烁着非现世的光辉,甚至可以投射到来世的境界去,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五、鲜明的个性特征

?? 鲜明的语言个性特征,是指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一般来说,文学文本是写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演绎的物化形式,作为其媒介的语言就不能不带上写作者个性和情感的烙印。而且,成就越高的作家,他的语言的个性特征就越明显,愈独特。例如,李白的诗几乎满眼都是夸张的语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沦州”(《江上吟》)等等,可以随手捻来上百例。夸张,古人称之为“激昂之言”,李白创造性地大量运用,无疑给他的诗篇造成了气势磅礴的个人风格特色,表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豪迈的气概以及激昂的情怀。 与

李白的豪迈相对,李贺的诗则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例如,“秋野明,秋风白,塘水寥寥虫啧啧。„„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月午树立影,一山惟自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二),“呼星召鬼喑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神弦》),“百年老鹞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诗人用忽明忽暗的“鬼灯”、“幽圹萤”、“百年老鹞”、“山魅”等词来描写荒芜的山野、惨淡的<a name=baidusnap0></a>黄昏</B>、阴森可怖的墓地,令人读后,深感怪诞,毛骨悚然。他亦善用“泣”、“啼”等字词来使其感情化,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如“冷江泣露娇啼色”(《南山田中行》)“露压烟啼千万枝”(《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二)等等,无不融有浓郁的伤感意绪。总之,不同的作家则有其独特的风格,体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令读者一读作品,就能感受其强烈的个性色彩;而这也体现写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修养。 第二节 文学文体的翻译方法 文学翻译是一项再现艺术的语言活动, 它除了翻译的一般特性外, 还具有再创造性。文学翻译要真实再现原著的思想意境及语言表达方式就必然涉及语言的模糊性。文学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 是艺术的模糊再现。 一、文学翻译的原则 1、严复 “信”、“达”、 “ 雅”; 严复:信达雅《天演论?译例言》(1898) 2、 鲁迅“信与顺”; 3、傅雷“神似”与“形似”说: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该象临画一样,所求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高老头》重译本序) 4、钱钟书“化境” 之说:文学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七
《河南省南召二高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

河南省南召二高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甲壳 讥诮 峭拔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

B.殄灭 腼腆 舔嘴 忝列其中 恬不知耻 .....

C.揄扬 觊觎 阿谀 尔虞我诈 负隅顽抗 .....

D.渎职 案牍 赎罪 初生牛犊 穷兵黩武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取缔 福祉 煞废心机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弥留 烦燥 要言不烦 男儿有泪不轻弹

C.嬗变 赧然 妍媸毕露 无事不登三宝店

D.妆扮 僭称 接踵而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假使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以传播真实信息为要旨,那么,许多图书产品不是炒作过..

度,而是不足。

B.分析人士认为,持续恶化的伊拉克安全局势和维持驻军的高昂成本逼走了美国的许多盟友,撤军的“多米诺”效应造成了联军阵营的分道扬镳。 ....

C.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

国神社,激起了亚洲人民的强烈声讨。

D.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

作品中滥用方言,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跟随神六太空旅行的12支种苗中,柴油树种苗独占4支,可见搭载太空种苗的北京飞鹰绿色食品公司和中科院植物所对这一神奇树种充满期待。

B.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已批准西安大明宫遗址修复工程,预计资金投人为人民币13亿至15亿元。

C.10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

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定为1600元,《决定》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工薪阶层每年可以因此减轻300亿元的不必要的额外负担。

D.记者昨日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获悉,原定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6月进行的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调整至2006年6月和2006年12月进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禽流感”到“人流感”

10月以来,从亚洲、欧洲到美洲,国际社会正试图通过全球布防的一致行动来共同抵御禽流感。为何禽流感这样一种早已存在的动物传染病,会让国际社会现在如此严阵以待?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甲型流感病毒的病毒抗原结构分为H和N两大类,H是血细胞凝集素,是帮助病毒感染其他细菌的酵素,其作用有如病毒的钥匙,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N是神经氨酸,能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病毒可由15种H亚型和9种N亚型排列组合而成。引起人类疾病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以往只发现三种H抗原(H1、H2、H3)与两种N抗原(N1、N2)。按照这一规律,只能是以上5种抗原组合出的流感病毒才能造成人的感染,而其它抗原组合形成的禽流感病毒难以超越物种界限感染人。历史经验也表明,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概率非常低。而且很容易康复。

然而,H5N1的出现改变了上述看法。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新闻官Aphaluck Bhatiasevi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专访时证实:从2003年起至2005年lO月20日,印尼、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地确认了118起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61人死亡。所有这些死者的灵魂都指向一个名字:H5Nl。

死亡的人数似乎并不多,甚至抵不上一次飞机失事或者一次恐怖分子的炸弹袭击。但和诸多疾病比较起来,禽流感导致的人类死亡率,已经达到了令人心悸的51.69%!

今年以来,该病在流行病学方面继续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在亚洲的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地方性流行,尽管采取了积极措施,包括扑杀了1.4亿多只家禽,但是爆发仍反复发生。另外,比较不同时期的病毒,发现H5N1的致病性正在不断提高,病毒传播的隐蔽性在增加,这使人类面临更大的威胁。惟一能松口气的是,H5Nl病毒现在看来还不具备由人传染人的能力。

然而,上述判断只是建立在目前的情况下。事实上,H5N1病毒可能发生变异却是诸多

卫生专家的共识。世卫组织发言人麦克纳布10月18日警告说,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已经“不可避免”。路透社也援引专家的观点说,H5N1禽流感病毒早晚都会发生变异,使得其能轻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会有两种可能:其一,病毒可能变异得更为致命;其二,病毒和人类的流感病毒混合,产生一种在人与人之间能够轻易传播的新病毒,这将导致大面积的流行,很多人会因此受感染并死亡。

尽管现在各方仍有争论,但是专家们对以下判断的观点却是一致的:从“禽流感”到“人流感”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禽流感没有边界,禽流感对一个国家的威胁,就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威胁。

5.下面关于“禽流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今秋大有蔓延之势,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

B.禽流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鸡鸭类的“感冒”,主要在禽类中传染。

C.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这种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为H和N两大类。

D.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15种H亚型和9种N亚型抗原组合之外的新亚型病毒。

6.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地区已出现人群集中感染H5Nl病毒死亡的案例。

B.诸多卫生专家已形成H5N1病毒发生变异的共识。

C.现在发现的H5N1病毒比以往发现的病毒的致病性有所提高,而且其传播途径更不易觉察。

D.和诸多疾病比较起来,H5N1病毒目前导致的人类死亡率高得可怕。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威胁之一。

B.目前看来,H5Nl对人类的免疫系统来说是一个全新、毒性极强的病毒。

C.从2003年底开始的一百多例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全部出现在亚洲,由此可以断言,新一次流感大流行将在亚洲爆发。

D.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人类可能面临一个巨大的灾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宝自劾去,忠固还之,心内不平。后署宝主簿,宝徙入舍,祭灶请比邻。忠阴察,怪之,使所亲问宝:“前大夫为君设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为高节也。今两府高①

士俗不为主簿,子既为之,徙舍甚说,何前后不相副也?”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独自高?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且不遭者可无不为,况主簿乎!”忠闻之,甚惭,上书荐宝经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议大夫。

鸿嘉中,广汉群盗起,选为益州刺史。广汉太守扈商者,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姊子,软弱不任职。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春秋》之意,诛首恶而已。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商征下狱,宝坐失死罪免。益州吏民多陈宝功效,言为车骑将军所排。上复拜宝为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

时,帝舅红阳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有诏郡平田予直,钱有贵一万万以上。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尚下狱死。立虽不坐,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次当代商,上度立而用其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担,赐黄金三十斤。蛮夷安辑,吏民称之。 (节选自《汉书》)

【注】①储偫(chǔ zhì):储备、存备之意。②渠率:匪首。③予直:给与报酬。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 辟:征召 B.蛮夷安辑,吏民称之 辑:搜捕..

C.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 坐:获罪 D.何前后不相副也 副:符合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不遭者可无不为,况主簿乎/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

B.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耳得之而为声 ..

C.言为车骑将军所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D.而大夫君以宝为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孙宝“经明”和“质直”的一组是

A.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

B.礼有来学,义无往教/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

C.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独自高/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

D.道不可诎,身诎何伤/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

③②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张忠对孙宝拒绝“授子经”的做法而“心内不平”,再写张忠听到孙宝解释“前后不相副”的原因后而“甚惭”,均采用衬托手法,或突出孙宝通晓经书的才气,或表现孙宝刚正清廉的德行。

B.孙宝对广汉郡盗贼采取的劝恶从善、悔过自新的政策,说明他治乱有道、抚民有方。

C.孙宝因被认为错放死罪犯人而被贬职和益州官民为孙宝陈述政绩,这两件事说明了孙宝一贯仁义厚道、不讲原则以争取民心。

D.孙宝得知皇舅王立与南郡太守串通而徇私枉法后,暗地里派遣丞相史前去调查取证,然后才上奏弹劾皇舅和太守,这说明孙宝既有刚直不阿的一面,又有机智灵活的一面。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117分)

四、(23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群盗。(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李 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 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李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像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

(1)楚辞,是以______为代表的诗人,运用楚地的文学形式、风情物产等创作的诗歌。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__________传统的光辉起点。(2分)

(2)末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评论李贺这首诗的写法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给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八
《第六章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九
《诗四首》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篇十
《[附答案]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

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

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使至塞上

王维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2、背景资料: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

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父经商、家豪富。他从幼受到充分的文化教育。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著有《李太白集》。

2、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职责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二十五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3、题目解说:

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游山西村

陆游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正值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5977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