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

2016-01-14 10:52: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一《送报少年阅读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一
《送报少年阅读答案》

送报少年阅读答案

送报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睛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5.送报少年是个怎样的人?(4分) 答:

16.文中如何表现送报少年内心的快乐?你认为他为什么感到如此快乐?(5分)

答:

17.文中“我”的儿子有哪些“少爷作派”?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

1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只要提出问题即可,不必对所提的问题作答)(3分)

答:

19.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当你得知送报少年考进了北京大学,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或触动?(4分)

答:

答案:

15.示例:是个礼貌、守时、吃苦耐劳、孝顺懂事、学习成绩优异的年轻人。(4分)

16.示例:文中用“轻捷的脚步声”和“快活”的车铃声传达出送报少年内心的快乐。他是为高考成绩优异和能够替父亲送报而快乐的。(5分)

17.示例:高考后天天睡懒觉,看电视打发时间,自视过高,瞧不起送报少年,对少年很不友好等。(4分)

18.(3分)示例一:本文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

示例二:“儿子笑得更嚣张”一句表现了“儿子”怎样的心态?

示例三:“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开放性题目,能答出诸如羞臊、懊悔、自我反省、受到教育、学会做人等心理过程,表达通顺即可。(4分)

送报少年阅读答案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二
《《送报的少年》课外阅读》

《送报的少年》课外阅读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

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睛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

开端________发展__________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

2.从结构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这种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文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200多户人家送报纸,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8000多级台阶。

5.文章结尾处打“【】”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有哪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补丁》

⑴一天,儿子出去玩时,一双牛仔磨砂鞋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回家后递给我说:“妈妈,扔了吧。”我默默地接过那双鞋,那是我花了280元买的,穿了还不到一周,我能不心疼吗? ⑵我拿着鞋来到小区门口的鞋摊前,老师傅和善地接过鞋子说:“让我试试吧,兴许能补好。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给这两只鞋都打上补丁,这样对称一些,而且更好看些。”看来,

也只好这样了,我放下鞋子走了。

⑶过了几天,我去取鞋。果然,另一只鞋子也被刻意地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用粗粗的麻绳一左一右地缝合起来,裂缝呈树枝状,针脚也有些歪歪扭扭,与牛仔的质地浑然一体,风格

粗犷,比先前多了一种别样的风味。我惊叹老师傅的手艺,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⑷把鞋子拿回家后,我没有立即给儿子,我怕他不肯穿。正好全家人在看电视,是抗日战争

题材,我就问儿子:“知道什么叫补丁吗?”

⑸儿子郑重地答道:“补丁就是软件当初设计得不完美,后来又设计了一些用来弥补缺陷的

程序。”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我想跟他说的是鞋上的补丁啊。

⑹儿子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电脑补丁,我就想用忆苦思甜的方法让他接受那个鞋子上的补

丁。我给他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

⑺小时候,家里很穷,孩子也多,往往是老大的鞋子小了,留给老二老三穿,等一双鞋到了我这个老四的脚上,鞋帮都掉了,鞋底也磨薄了。母亲就在灯下给我一遍一遍地缝补。那时,

我多么希望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新鞋啊。

⑻不知儿子听懂了没有,我拿出那双鞋子,递给儿子说:“这就是补丁啊。”

⑼他接过鞋子左瞧瞧,右看看,欣喜若狂地对我说:“哇,老妈,你真是神来之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创意啊!”说着,他奔过来,夸张地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我笑笑说,老妈没那么伟

大,这是门口老师傅的杰作。

⑽第二天,我刚踏进门,发现门口齐刷刷地放着五六双鞋,我吓了一跳。每双鞋子好像都是新的,可是,每只鞋子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口子。我心里纳闷:这小子,不会把老妈当成修鞋

的了吧?

⑾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从屋里涌了出来。儿子说:“大家都说我的鞋有创意,都

买了新鞋,让你拿给那个修鞋的师傅,尽全力给他们做得有个性一点儿……”

⑿儿子还在一边叮咛我,我的心在疼痛,泪水也不知不觉地滑落下来。

⒀我想:孩子们思想上的补丁该如何打才好呢?

1.上文为什么以“补丁”作为标题?结尾中的“补丁”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

2.第⑴段中的“心疼”和第⑿段中的“心在疼痛”各表达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

3.第⑶段对老师傅所打的补丁作了具体的描写,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B. 上文选材立意的特点是以小见大。

C.上文第⑺段的记叙顺序是倒叙。D. 上文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我”这个人物。

5.文中“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将买来的新鞋划破后再拿去打补丁,你对此有什

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答:__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9、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4分)

10、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11、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4分)12、读完全文,请你给

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4分)

答案

9.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10.(1)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现了救援人员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

11、在灾难来临的那一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壮举感天动地。这种无私的爱,让强大的自然力显得微乎其微。

12.她的生命永远凝固在花一样的年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怀里的孩子可以装点更灿烂的春天。

参考答案:

1.(3分) 因为“补丁”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或: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1分),结句中的“补丁”是指针对孩子们思想的缺失,采取补救的教育措施(2分)。

2.(4分)第⑴段中的“心疼”指“我”过惯了节俭的生活,舍不得把刚穿一周的价值不菲的鞋子扔掉。(2分) 第(12)段中的“心在疼痛”则指“我”因孩子们不理解老一辈的良苦用心,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感到难过。(2分)

3.(3分)突出老师傅的手艺巧夺天工(1分),在全文中起到铺垫作用(或: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

4.(2分)B

5.(3分)提出观点(1分),讲明理由(2分)。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三
《送报的少年练习题》

送报的少年练习题

一、辨字组词。

捷( 捷径) 聊( 聊天) 鞠( 鞠躬) 腼( 腼腆 )

提( 提示) 柳( 柳树) 菊( 菊花) 缅( 缅怀 )

二、词语积累。

骄阳 ( 似 ) ( 火) 大汗 ( 淋 ) ( 漓) 无 ( 忧 ) 无 ( 虑 ) 千 ( 呼 ) 万 ( 唤) ( 呼 ) ( 呼 )作响

三、收集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四
《[记叙文阅读]送报的少年》

[记叙文阅读]送报的少年

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的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⑵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台阶。

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天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衫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⑷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的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⑸儿子不屑地:“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⑹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⑺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⑻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⑼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⑽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⑾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⑿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33.文中具体叙写少年送报十分艰辛的主要段落有哪些?

34.“儿子”的少爷做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5.文中“儿子”对少年的鄙视主要是通过他的哪些表现反映出来的?

36.文中刻画“儿子“和少年这两个人物主要用的是什么手法?

37.在文中造成强烈反差的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个?

38.文中的送报少年为了学业所做的努力你会做吗?为什么?

39.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相似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去学习?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五
《初中记叙文阅读习题大全(答案)》

小说、记叙文答案

(1)

1.改变(改换);约束2.湖中还有其他鱼可以钓3.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 4.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5.更好地体现出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6.前者指的是从湖中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成绩斐然7.为什么要写第11句?它有什么作用?

(2)

1-2略 3.意在表现大自然那无与伦与比和谐美。 4.甲一D 乙一A丙-C 丁-B

5.“撕”,形象逼真 6.视觉 听觉 嗅觉 7.悄悄、缓缓、弯弯曲曲 8.略

(3)

1.略 2.做人要诚实 3.应聘时好好表现,使自己顺利进入雅利安公司任职。 4.不行。“更确切地说”是对雅利安公司是干什么的做具体解说,“或者说”是选择另种说法,行文并无此意。 5.我的心跳起来 “我”只要承认救了他的女儿就可以被录取.但“我”不想冒名顶替 6.两层意思,一是极真实地表明抓住“痣’’的特症能使对方相信,二是为自己设计的这道题而自我欣赏。 7.诚实 8.略

(4)

1.北国春风有驱霜化雪催生万物的巨大力量。(意思对则可) 2.批评(反义词对举偏用其义)过 3.这些名句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表达作者对江南春天怀念的情怀。4.作者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北国春风的特点及其力量。5.为与北国春风形成对比,突出北国春风的力量。从⑩段中“请想想„„霜雪”即可看出来。6.略 7.多用短句,有力度,有气势,与北国春风的风格相契合(例略)。其他答法,只要有理、有例亦可。

(5)

1—2略 3中秋月食(观中秋月食) 4.时间 5.形象地描写了月食出现缺口时的情形。

6.“朗照心头”或“心中不免有点怅然” 7.“这时,荷塘中„„起来。”或“这时候„„之中了。” 8.选得准,讲得清理由即可。

(6)

1.略 2.有时候跟随质朴,回归自然,也是一种愉悦。 3.先结论,又推翻,从而引出作者的看法。 4.①‖②③‖④⑤‖⑥⑦ 5.A整个荷塘越发被激活。B荷花绿叶们一齐扶摇、呐喊。 6.拟人,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红莲的美。 7.马灯映在水珠里,水珠来回滚动。 8.与前段照应。

(7)

1.①为妹妹要一台打印机,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让父母去送;②最后一道题明明会,却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与妹妹通了电话,井把好消息(父母去看她)告诉给她,与她分享喜悦。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父母和妹妹的。2.周密、巧妙或有难度。3.C 4.美丽的智慧让只想自己的人的思想受到震动。5.3段末,点明他是一个好男人;5段末,点明他是一个自信的人;8段点明他这么做的原因;篇末,点明文章题旨。6.5段,用他的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与某些选手的欢呼雀跃对比,突出他的自信。6段,由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来衬托他的自信与冷静(其他如8段的“我几乎要生气了”,9段的王小丫的感动等都可。7.视内容的深刻性与语言艺术性按三等给分。

(8)

1.略 2.衬托人物心灵之美 3.从侧面表现林红形象高大 4.烘托林红牺牲壮烈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6.写声音猛,表现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7.青春之歌 杨沫

(9)

1.略 2.牵手 人间亲情(或母子之情) 3.删掉,情感表达不能这样强烈 4.母亲爱子情肠不变 5.母亲得了真情的回报 6.略

(10)

1.“如此珍贵„„如歌一样美妙动人。” 2.略 3故事 4.不可以。6个疑问构成了排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又从多方面写出了二位前辈友情之深 5.不可以。且“现如今.一切似乎都被金钱淹没了”做对比,突出二位前辈友情之纯、之美、之可贵。 6.傅的两次馈赠 对他们友情的赞美 自己的联想与受到的启发 7.略 8.略

(11)

1.略 2.点明题旨,领起下文 3.日子 比喻 4.例子适当,应略有说明 5.读书作诗如古代士大夫那种生活 老百姓那种为吃穿而奔忙的生活 6.值得记载的日子

7.略

(12)

1.略 2.父亲的爱 3.C 4.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 5.对比 突出主题,表现父亲那博大、深沉、特别的爱 6.那是看到我成功后的满意的笑 7.略 8.略

(13)

1.略 2.一个人必须具备较强的忍耐性 一个人的坚忍是可以经过严格训练培养的

3.略 4.前两个故事说明的是人,第三个用鸟做类比,是退一步说,有强调的意思,因此用“甚至”。 5.过渡(承前启后) 6.是对⑤⑥段的总结 7.略 8.略

(14)

1.略 2.“我”曾去乡下劝说那个乡村教师回城工作,那个教师拒绝了,他为乡村培养了众多人才,一直到老。 3.渗入、透出 4.劝那个教师回城工作 5.画龙点睛 6.略

7.举例恰当,并有清楚的说明则可。 8.略

(15)

1.略 2.送报少年起早,儿子起晚;送报少年有礼貌,儿子粗俗;送报少年谦虚,儿子傲慢。突出送报少年品质之可贵。 3.我是教师 引出另一个人——我儿子 4.不可以。交代送报少年考上了大学,而且是北大,既与前文照应(他是干什么的„„),又形成强烈对比,突出送报少年的品格 5.略

(17)

6.记叙;描写 7.(1)人们不会在意装饰内容的正误(2)即便错了,也不关小孩的事 8.大人的秘密;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 9.坚持真理(公理、正义);淡漠是非(混淆对错)10(1)大人和小孩对待地图对错的不同态度(2)赞扬(肯定)小孩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批评(否定)大人淡漠是非(混淆对错)。

(18)

1.一甩衣袖就走了。指不告辞就离去。(造句略) 2.鲁迅关心爱护青年 3.过渡;对比;突出鲁迅对青年的态度4.指责5.①气愤②鲁迅看不惯这种背后指责的作风。表现出鲁迅正直善良的品质。6.感情真挚 7.不行。若删掉,后面鲁迅说话没了针对性,会使前后内容不连贯。8.关心爱护青年的鲁迅(鲁迅关心青年)

(19)

1.j d i 2.母爱 3.扔花;拾花 4.交代母亲之死,抒发母爱之情 5.不游离主题,也是歌颂母爱。理由有二:一是老板娘明白原委之后,像母亲一样关爱她;二是当小姑娘接受了花时,老板娘欣慰地笑了 6.前句更好,它更委婉,更充满了思念之情 7.B

(20)

1.值得 2.兮兮 3.对学生深深的爱 9.插;交代小道格拉斯感谢老师的原因 10.不可以。女教师来到孩子跟前,先看到的即是孩子的模样,写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这里交代了这个

孩子的特点,是黑人,而且瘦小。关心这样的孩子,更突出了女教师高尚的品格。(意思相同即可) 11.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12.我们的一点 付出,也许不值一提,但对需要的人来说,则可能是冬天里的一盆火(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给予回报是必要的;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手,帮他们一下)。

(21)

1.zhu gu 2.语言(对话);苦恼和忧虑;直言和善诱(善导) 15.色彩和园艺 1

6.具体描写了花园的美丽,与改造前形成了对比,为下文全城百姓争相夸赞小马汶作铺垫

17.⑥呼应上文心理学家的话,点明中心,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 18.只要与本文有关,言之成理即可。

(22)

1. xu n xi 2.写在我成长和成功的道路上母亲对我的关怀,表达了母亲心灵深处的美丽而深沉的爱 3.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表现了对儿子的关注和儿子成功后的喜悦及骄傲 4.她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 5.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6.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过我写的书 12.对比烘托,突出母亲的爱的含蓄、深沉 13.例如: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这处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被母亲那深沉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答案不求统一,能够从形式和中心方面考虑即可。 14.学生的感受和提的问题不求统一(感受可以结合中心,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写)

(23)

1.地点、时间、人物、事情的起因 2.引起回忆(引出下文,引出倒叙);推动情节发展;点明主旨(深化中心)3.母亲节的礼物 4.小男该(儿子)5.母亲最容易满足,只要送出一份真情就行6.①‖②③④‖⑤‖⑥或①②‖③④‖⑤⑥

(24)

1.伤害过小女孩(霸:给小女孩一篇极富想象力的作文判了死刑) 2.多么美好的设计,花似的;多么甜美的设想,蜜似的 3.原来——像蜜蜂一样,永远在阳光下飞翔着的,是孩子美丽的心灵4.自责(或;忏悔、内疚、痛心);赞美(赞扬、敬重) 5.开宗明义、想入非非、痴人说梦(顺序可颠倒);茅塞顿开、肃然起敬;美不胜收、深恶痛绝6.倒叙;对比;抒情 7.因为她想把丑恶(可憎)的东西(事物)改造成美好(可爱)的东西(事物),这种愿望太美好了,太神圣了 8.小女孩的善于想象(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可取的。老师的勇于承认错误(或正视自己的缺点,或勇于自责,或在改过后能正确评价别人等)也是可取的。

(25)

1.蓦地:突然 2.(1)可以解决女儿上学路远的问题(2)可以满足女孩的强烈的自尊心(2)自行车载着沉甸甸的爱 3.女儿失去母爱,自己又不能让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 4.为能得到一辆自行车而喜悦,更不愿给父亲增加负担。 5.女儿想告诉父亲自己得了第一名,另一方面她又担心父亲花那并不充裕的钱给自己买自行车。 6.通过写父亲想为女儿买辆自行车作礼物而女儿为怕,给父亲增加负担却宁愿隐瞒成绩的事,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真挚的爱,也反映了女儿理解父亲、自尊、上进的品格。

(26)

1.果然 因为 据说 2.以古老和传统的方式经营。“人坐在门内,„„晚上也不收摊”

3.紫砂壶;“一惊”:没想到一把普普通通的壶会这么值钱。“拒绝”:①老铁匠不需要那么多的钱,他对平静的生活很满足;②对壶有很深的感情。 4.“再也坐不住了”原因是:老铁匠爱壶不爱钱,一方面他对壶有很深的感情,舍不得卖;另一方面是因为紫 砂壶很值钱,这里有矛盾心理的强烈碰撞,有心潮的起伏和激情的澎湃。砸壶的原因:当他意

识到这把壶成为他自由宁静生活的障碍时,他毅然决定砸壶,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说明了老铁匠勤俭、朴素、淡泊,追求自由宁静的理想生活;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5.略 6.①照应开头,突出了老铁匠勤俭朴素的性格特点;②交代年龄,肯定与赞扬了老铁匠淡泊处世、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这也是老铁匠长寿的原因,同时也巧妙地点出了文旨。 7.略

(27)

1、ni n ji 2、车快速开走,车后扬起尘土,写出了记者的厌烦和“病态脸”的失望。指小伙子说话表情和声调很平 淡。 3、问号;叹号 4、为下文写对“病态脸”的厌烦做铺垫。 5、“肤色黑中透黄,有点病态”。“他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没人时握紧拳头抵着肚子。” 6、带病坚持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渴望临终前在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留下一点纪念的一个施工队的普通小队长。 7、“我”是一个忠于职守而富有同情心的新闻工作者.

(28)

1、 人桥既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逃生之桥,又是老书记架起先人后己的精神之桥。2.黎明前是黑暗,黑暗过后带给人的是光明,这正是老书记精神体现。 3.小说最后通过老太太来交待人物身份,设足了悬念。

(29)

⒈ b i t ⒉引起悬念。吸引阅读 ⒊收束主篇、照应开头 ⒋把文章推向高潮,打动读者。 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

(30)

⒈k s ng ⒉⑪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⑫比喻触人醒悟的警告。 ⒊d ⒋为后文被妙作铺垫 ⒌不可以,写后面他的屡屡碰壁,更充分地突出了中心。

(⒊⒈)

⒈b⒉比喻清晨里„„双簧管 ⒊c ⒋树群、花朵、露珠 ⒌人们 ⒍拟人、比喻勤奋 ⒎y ng懒 ⒏沐浴 ⒐空气 ⒑b ⒒热爱生活勤奋进取

(32)

1.m i l u 2.细想,揣度;美好,可爱 3.“据说”是指后面一句话的来源,在这里是一种传说,具有不确认性,与后面神话传说里的土地神搭配恰当;去掉后,就成了肯定语气,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体现不出原文用语的准确性. 4.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5.C 6.通过细流和树根的对话以及细流最后的醒悟,揭示了像玫瑰树根一样甘愿付出、默默奉献的人的高尚和伟大。7.只要符合情境,表达准确即可。

(33)

1.①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②新鲜而嫩,汁液很多 2.记述扫槐花的源起,突出“早”字 3.详写:段③、段④;略写:②、段③ 4.(开放题)参考要点:段①③④认识生活的艰难 5.量词重叠,表达喜爱的情感 6.面与点的结合 7.认识幼儿时的辛劳往事、母亲勤劳品德,清贫俭朴生活的教育 8.看重槐花,不忘过去的生活

(34)

1.比喻距离很近 2.散文 3.夜象征黑暗的沙皇时代;火光象征革命,象征光明前景 4.出现突然;明亮;力量;内心对它的感受 5.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然而,火光啊„„毕竟就在前头!„„ 6.不能,因为它们可以反衬光明的可贵 7.因为 8.记叙、描写、议论 9.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5)

1.(1)外表丑陋却很倔强(或“不美不雅却易于生活”) (2)外表美雅却很娇弱(或“既美又雅却不易于生活”) 2.(1)仙人掌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但它却倾注心血,开出震撼人心的金色花(2)作者在仙人掌开花前曾厌恶、讥笑它的丑陋;只重视外表的美而忽视内在的精神 3.(1)开花前的仙人掌与开花后的仙人掌对比(2)仙人掌与海棠、月季、文竹之类花草的对比 4.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5.例如⑥段的语言,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极力渲染仙人掌的丑陋。为突出下文仙人掌花的漂亮起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6.知识类问题:“赏心悦目”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理解欣赏问题:全文是写仙人掌的,为什么不用仙人掌而用“金色花”做文题。

(36)

1.C 2.C 3.A 4. D 5.B 6.讴歌落花的“生则进放,死则洒脱”的精神 7.D 8.D

9.枕着钱树花枕、会悟出生命真蹄:生要尽情地实现自身价值;死要豪放、洒脱、不感伤。

(37)

1.交待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老陈的心情是自豪和骄傲 2.“心中陡地一沉„„要礼品的事来。”“老陈心中火气上升„„只好忍着。”一是和他职业有关;二是他有正义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1)老陈发觉自己误解了小男孩,自责、感动、惊喜之情齐涌心头,一时不知说什么好。(2)小男孩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被人误解,感到难堪,所以脸红;但他又不想过多地表白自己,说起话来也就显得吞吞吐吐了。 4.本文写了小男孩、老陈和日本游客富田长永 小男孩 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歌颂我国少年儿童的高尚品德的 5.欲扬先抑 这样写能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看下去;主要的是在文章结尾时形成强烈的对比,能突出地表现出小男孩的高尚品德。6.z pi

[38]

1.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给打上石膏绷带。(或:接肢,打上绷带等) 2.(1)爱莫能助(2)A类答案:好。突出了“摊”这一动作,生动表现了海尔曼“无能为力”的神态。B类答案:不好。加上逗号,语气上下不能一气呵成,也看不出海尔曼对小偷的坚决态度。(3)“先生,对您的要求,我做不到。”(或:“帮不上忙”“我不同意„”我不干”等均可)

3.作答时只要抓住“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三句做心情变化分析,进而推因,指出海尔曼这一心理变化是出于爱国爱业,憎恨敌人,或履行“替天行道”等最高天职使然。 4.A 5.说明:①一般来说,每小题要有神态、动作等的词语出现,如仅写神态或动作中一种者亦可得分;②在敌我双方,用词要讲究词语的感情色彩,对敌人要多用贬义词,对海尔曼要多用褒义词;③加进去要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6.(1)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2)把犯罪分子送交法办是公民的天职;(3)反法西斯是正义人民的天职。

(39)

1.借景抒情 台湾宝岛的 思乡之情 台湾人民心盼回归的 2.描写、抒情、比喻、拟人 陶醉 妩媚 3.它有北国深秋的情调 故乡的气息 故乡 遐思与怀想 4.喃、飞、檐、萦 5.使„„忧愁惆怅空虚回故乡的自由 不知何时能回故乡 6.比喻 排比 思念故乡的心情 7.儿时发生在家乡的往事。因为回不了故乡,只能从书中了解家乡的情况,

8.点题,照应题目,把作者思乡之心和盘托出

(40)

1.m i g ⒉拿了不该拿的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⒋人生的道路上面临着很多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使人生进入不同的境界。 ⒌人生的开关。

(41)

1.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2,面貌、长相 接受礼物、接待他们 3.⑥~⑨段 4.父女俩依然拘束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六
《[记叙文阅读]送报的少年》

[记叙文阅读]送报的少年

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的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⑵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台阶。

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天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衫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⑷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的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⑸儿子不屑地:“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⑹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⑺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⑻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⑼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⑽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⑾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⑿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33.文中具体叙写少年送报十分艰辛的主要段落有哪些?

34.“儿子”的少爷做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5.文中“儿子”对少年的鄙视主要是通过他的哪些表现反映出来的?

36.文中刻画“儿子“和少年这两个人物主要用的是什么手法?

37.在文中造成强烈反差的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个?

38.文中的送报少年为了学业所做的努力你会做吗?为什么?

39.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相似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去学习?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七
《送报少年》

送报少年 姓名 成绩

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小说的主人公是“送别少年”为什么还特意写我“儿子”?(2)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1)

4、简要分析人物形象(4)

1、儿子

2、送报少年

送报少年 姓名 成绩

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小说的主人公是“送别少年”为什么还特意写我“儿子”?(2)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1)

4、简要分析人物形象(4)

1、儿子

2、送报少年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八
《送报的少年》

一、阅读《送报少年》,完成练习。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⑥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⑦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⑧儿子笑的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⑾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⑿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⒀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①段中表现少年恪守信誉的一个词是“ ”。

2.从②段中找出与第③段“大汗淋漓”相照应的话。 3.文中写“我儿子”的目的是 4.⑨段运用的品质。

5.从前文中找出与⑾段相照应的一句话 “ 。6. ⑿段表现送报少年

7.围绕文中两位少年,作者赞扬的是 。

二、阅读《寻找一颗善心》,完成练习。

寻找一颗善心

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他身材矮小,走起路来跛得厉害,我们时常一道外出,他的手要撑在我的胳膊上才能保持身体平衡,由此引来路人的注视。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而父亲却镇定自若。

让我们两人的脚步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他蹒珊而行,我又缺乏耐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但一旦出了门,他总免不了交代:“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去,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总能按时抵达办公室。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碰上冰天雪地的日子,即使有人搀扶,父亲也走不稳。在这样的天气里,姐姐或者是我就用孩子玩的雪橇拉着他穿过纽约市布鲁克林的街道,把他送到地铁站口。他总是紧紧抓住入口处阶梯边缘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下走,直到温暖的地铁隧道里冰融的地方。

在昔日的言谈中,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也从未流露出任何妒忌之情。他在别人身上寻找的是一颗善心,他发现谁拥有这样的一颗心,谁就会友好和善良地对待他。’如今我也长大成人,我相信那是一个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 现在我才明白,他总是通过我——他惟一的儿子,来间接地参与许多事情。我打球,他在一旁喝彩;我加入海军,就是他“加入”了海军。我回家度假,他便安排我参观他的办公室。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总是很轻。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越来越多地想起他。我不知道昔日他是否感觉到过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如果他意识到这一点,我为自己没能告诉他有多内疚、多卑俗、多懊悔而深感愧疚。

当我为琐事而抱怨时,_________,________,我都不由得想起父亲。而在这样的时刻,仿佛是我把自己的手放在他的胳膊上来恢复一种平衡,并且我在心里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蹒跚( ) 怜悯( ) ...

(2)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句说明“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三个阶段。

——

(3)文中第一自然段中“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与下文的哪句话照应?

(4)文中的“我”认为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是什么?

(5)根据文章内容,在最后一段的横线处填上两句话,使其与前一句构成排比句。

(6)最后一句“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的含义是什么?

(7)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至少要答出四个方面)

参考答案

(1)pan2 min

(2)不情愿(不喜欢)——深感愧疚(内疚、懊悔)——由衷敬佩(佩服)

(3)我不知道昔日他是否感觉到过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

(4)做人要拥有一颗善心。(要友好和善良地对待他人。)

(5)当我妒忌别人的好运时,当我缺乏一颗善心时(或“当我缺乏顽强的意志时,当我失去一颗自信心时”都司)(要结合文章内容,根据父亲的精神品质来回答,要与前一句构成排比句式。)

(6)父亲崇高的精神品质,给我确定了人生的行为准则,我要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意思对即可。)

(7)这篇文章刻画了一位令人难忘的父亲,他①身有残疾,但②意’志顽强,③自强自立(自尊),④开朗乐观(自信),⑤工作执着,⑥与人为善,⑦关心儿子的成长,⑧热爱生活。(意思对即可。)

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篇九
《人生莫惧少年穷阅读理解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莫惧少年穷

①在我们所了解的很多成功人物中,不少人均出身贫寒之家。

②贫寒如何能成为成功动力,我有一个大致的分析。首先对于贫寒与失败的恐惧,不想陷入在贫寒中暗无天日,这种内在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在多少增长了一点外在的见识之后,这种恐惧就有了宣泄的方向,因此贫而不让孩子失去见识的机会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变成宿命的下一代。其次是贫寒不只是财务困境,往往也是社交困境。在杜绝了所有主要甚至一切外在帮助之后,人们更有可能认识到只有靠自己孤注一掷,因此投机与侥幸的心理大大减少,无所顾忌的进取心反而发育起来,这样贫寒成为行动的直接动因。再次是贫寒能让人清晰地数算自己的收益,能切实地感到每一份收益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这样贫寒的孩子中有一类有了更加明白的头脑,因此内在的算计能力非常的好。最后贫寒导致放手。贫寒之家见识不多,也许期待也不高,因此贫寒之家对于孩子的管控度反而弹性空间更大。这样个人潜力与自我意识可能更发育,这为在自我发展中提供了非常好的个体成长条件。 ③话是这么说,但在实际上我们会遇到三种比较让人失望的景象:一是贫寒之家两代人都自甘宿命而草草接受现状作为未来的安排的,这竟然也是今日一般工薪阶层尤其是农家的主流。放弃让“贫不过二代”成为不可能,坦率而言,几乎在同等条件下,就靠贫寒之家的孩子比其他富足之家的孩子多勤快一点、多担当一点的经验,就大半能超越后者。二是贫一代砸锅卖铁的投入甚多,而青年一辈辜负上代期望,有过于严重的自卑感的,老觉得自己没有人家的爹好,觉得在今日的体制下本无太大空间,结果放松了自己的努力。结果没好爹的客观条件不可变不说,个人本可以建立的勤奋、耐劳、主见、担当、个性等主观优势又不具备,这样坐失自己宝贵的变革时光,坐等自己的失败来临,而现在的贫二代中这样的孩子还竟然不少。三是身为贫寒之子,虽有进取之心,但忽略了贫寒之家往往存有的肝胆热情、困窘相帮的特性。为了进阶而不顾一切,为了不失败而不择手段,稍有成功就藐视贫贱之人,一副得志就猖狂的样子,结果竟然聚集了更多反对的势力,徒然增加很多导致他失败的人为因素。

④说少年穷不可怕,是在说贫穷提供了很多逼迫与发挥我们个人潜能的空间;而我们很多人少年穷的可怕,在于因贫穷而自丧其志或者自失其格。

(《青年文摘》2011第9期)

1. 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2. 简要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3. 第④段中指出的“我们很多人少年穷的可怕,在于因贫穷而自丧其志或者自失其格”,其中“自丧其志”、

“自失其格”各指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4. 在文章①段,作者指出“在我们所了解的很多成功人物中,不少人均出身贫寒之家”。请你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1.人生莫惧少年穷

2.贫寒成为成功动力的原因。(意思要相同和相近,并用陈述句回答)

3.“自丧其志”是指:自甘宿命而草草接受现状作为未来的安排的;辜负上代期望,放松自身努力,坐等失败。“自失其格”是指贫而无德,不择手段,导致千夫所指。

4.示例:韩愈三岁丧父,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后任参知政事,进行了庆历新政。

相关热词搜索:送报的少年阅读答案 送报少年阅读答案 送报少年
  • 1、送报少年答案(2016-01-1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报少年阅读理解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359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