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2016-01-12 10:05: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一: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希望能帮助到你。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一: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目标:

1、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的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3——5

同学们,讲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咱们新疆好地方》音乐片段)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出是唱哪个地方的吗?有什么风俗习惯(让学生简单的回答),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特定的风俗习惯,我们都要尊重他的习惯,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就是这节课要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板书):入乡随俗

【新授】20

一、 出示幻灯片(出示回族图片,出示拉萨献哈达的图片,出示青藏高原膜拜的图片) 让孩子们讲

如果有人说:我才不愿意入乡随俗呢,大家讲讲会形成什么后果呢。(引导学生联系到傣族泼水节)

二、阶段性小结: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如果我们不

尊重他们的习惯,就会事与愿违甚至会引起争端。其实我们不但在习俗上要尊重他们,在语言上跟要尊重他们,谁能说说不同的地区他们在语言上要什么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

收集资料:上海称我为阿拉,称你为侬,湖南人说吃饭是qia饭,四川人称小孩为娃子,陕北称我为e

了解语言习惯重不重要,老师说笑话.阶段小结:所以说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语言特色,尤其是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开发,如果你不了解别人的风俗习惯,有时候会闹笑话,严重时就会引起争端。引导出板书:了解

三、出示韩红到拉萨演出由于随意放置观众献的哈达,遭到大家的抵触。这样地例子还

有没有,请大家讲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引导出板书:尊重

四、每个地区的民族不但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地质地貌都有各自的特点,有

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看书.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知道只有了解地质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简单了解山区的、梯田的、平原的耕种有不同。

五、总结:(5)

通过看图,我们都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共有56个民族,我们只有紧密团结,相互帮助才能更强大。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枝花,是呀,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名字的家中国(板书:共同的名字中国)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强大,国家西部的大开发要靠在坐的各位,了解风土民情,入乡随俗才能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共同的名字中国这个单元的课程中的入乡随俗这个内容,知道了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当然今天我们的学习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的民族风情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了解,回家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

第三课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第一课时 颂草原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的物产和风情,理解和尊重草原人民的生方式,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 2、草原图片、文字、音乐。 3、在草原的照片、草原游记。

教学过程: 一、走进草原。 1、谈话导入走进草原。 同学们,大自然是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卷,下面大家听一首曲子,(放《蒙古人》一曲,)让优美的乐曲伴大家一起领略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2、资料收集,了解草原。

1

(1)考一考。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草原的资料,我想考一考大家,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其中哪儿的草原最大?(边说边填空)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 )、( )、( )、( )等地。其中( )草原最大。 (2)说一说

小组汇报有关草原的其他知识。如气候、物产、经济、服装、生活方式,相互交流。

二、师生颂草原。 1、图片欣赏,进入情景。 (1)你们搜集的资料很全,真是太棒了,我为你们鼓掌。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欣赏,(生回答)不过老师要请大家边欣赏边给这些图片起个名字好吗? (2)学生欣赏图片,并快速取名。(牛羊成群、草原情……) 2、师颂草原,激发情感。 (1)日记展示。

教师导语:迷人的草原,古朴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文物古迹让人流连忘返。 教师展示自己或搜集的他人的描写草原的日记让学生欣赏。

(2)照片欣赏:教师展示自己或搜集的草原照片。 (3)说一说:你在这些照片中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草原见闻,说给大家听听。

(4)比一比:将草原和我们生活的地方、牧民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相比,有什么不同?

(5)诉真情:来到这风光美、人情美的草原,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心情呢? (学生回答) 3、歌颂草原。

让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歌颂草原。 (1)唱歌。 (2)吟诵。 (3)书画。 ……

三、关注草原

课后延伸:让学生了解西部大开发给草原带来的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的物产和风情,理解和尊重草原人民的生方式,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二: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含全册教学反思)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第一课 《我们共同进步》

第一课时 我的伙伴个个棒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2、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

3、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获过奖呀?谁愿意把你的奖状拿上来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展示。) 看到这些奖状,你们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对,我们应该为这些同学喝彩、叫好。那我们其他的同学呢?他们的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生思考,并回答)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我们的伙伴个个棒。

二、走进“故事屋”

1、读读海燕和英子的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讨论:说说英子为何改变了甩开燕子的想法?

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结: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见;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其实,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夸夸我的伙伴

1、游戏活动。以“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开一个“夸夸伙伴身上的美”的交流会。 师击鼓,花未传出的同学站在中间接受大家的赞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要注意平时调皮、多动、优点不明显的学生,尽量引导学生为他们找优点,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2、交流: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的伙伴是长期相处,有的是短期见面,就在这些时候,你是怎样去发现对方的长处呢?

3、寻找身边其他人(如亲人、邻居、老师、售货员、医生等)的优点,在小组内交流。

四、制作优点卡

1、教师:学会欣赏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请欣赏教材中同学为他的好朋友写的优点卡。

2、教学生把好朋友最让自己佩服的地方记下来,制作成优点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1)制作优点卡。

(2)展示学习作品。

(3)赠送优点卡。

五、活动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跟大家友好相处,才能共同进步,一句赞美的话,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热情的喝彩,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力量。课后,请同学们为自己更多的朋友制作优点卡,送给所赞美的人,了解他(她)的感受,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第二课时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活动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嫉妒别人有害于身心健康。

2、欣赏别人的长处,并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学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活动准备:

搜集名人、同学“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是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呢?还是经常看到别人的短处?为什么?

同桌交流并谈看法。

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优点,同时也都有短处、有缺点和不足。只有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优点,才能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这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交流资料,深化主题

1、看图读《苹果李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启发。

2、结合主题文字,说说什么是取长补短?

3、交流搜集的名人“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故事,想想: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4、小结。

三、动手演算,激发动机

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在哪里呢?我们来动手做几道题:

假如我们从全组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14个同学能找出多少条优点?从全班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呢,56个同学一共能找出多少条优点?

演示乘法算式: 2×14=28 2×56=108

2、如果老师从全班每位同学身上学到一条优点,我一共能学到多少优点?

如果同学们从我们班任课的老师身上各学一条优点,你就会有多少优点?

3、通过演算这几道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我们的品德更加高尚,学习更加优秀,工作更加出色,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同学们一定非常愿意这样做,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四、联系实际,树立榜样

1、请学生列举同学中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并请这些同学谈谈这样做对自己成长起到什么作用。

2、小结: 无论是谁,都有优点、长处,也都有缺点、短处,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会有进步。

五、激情回味,总结教学

1、师:你想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天天进步的人吗?请你记住: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出色的同学,他们有的成绩优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灵手巧,有的助人为乐┅┅看到别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过自己,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诚地祝福并告诉他们:我要向你学习。一句话,要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下节课我们要以“我远离‘红眼病’”为主题开展一个班队活动,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如诸葛亮与周瑜,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①你知道什么叫红眼病吗?

②红眼病的症状有哪些?

③能说说红眼病的危害吗?

《我们都有发言权》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感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人人享有发言权,大家说了算”,感受民主的好处。

2、理解公平、公正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做到对人对事公平、公正、为人正直。

3、鼓励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善于倾听他人。

本单元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1、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活动建议:

1、力求贴近学生的学校、家庭等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民主的重要。

2、拓展教学内容,教学素材从学生现实生活扩展到更宽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他们未来的生活联系起来。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谁说了算》 2课时

《我们自己做主》 2课时

《勇于“说”和善于“听”》 2课时

《我做合格的小公民》 3课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课 : 谁说了算

第一课时:谁说了算 总第9 9。30

活动目标:

1、析家庭、学校等民主现状,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

2、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份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学校“实话实说”的栏目主持人,今天我跟大家聊的话题是:谁说了算

板书:谁说了算

二、调查讨论

1、 主持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谁说了算呢?下面我们现场进行一次现场测试,希望大家

要实说实说。

2、 分发调查表,分组讨论并按要求把调查表填好。

3、 统计调查表并分别从各选项中选派代表联系实际用具体事例陈述自己的观点。

4、 主持人小结: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家的选择都不尽相同,究竟谁说了算是还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故事导读

(1) 如果班长李明不和同学商量,独自做决定会怎么样?

(2) 全班同学在商量集体的事情时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

(3) 活动最后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4) 讨论:商量集体的事情时,你是怎么做的?你以为应该怎么做?

(5) 小结:集体的事不能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在活动中出现不同以及,其实是正常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商量着办,个人服从集体,这都是统一大家意见的好办法。

四、联系实际,体会主题

1、 讨论关于班费怎么花的活动。

2、 分组讨论并将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民主无处不在 总第 10 10。8

活动目标:

1、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到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知道在我们国家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享有民主权利。

活动准备:

有关民主的新闻、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班内的大小事情都是大家说了算,其实无论是在学校、工厂,还是在农村、城市,社会生活呼唤民主、平等、和谐,无论大小事,人人享有发言权,事情大家说了算,一句话:民主无处不在。

板书:民主无处不在

二、合作交流 探究学习

1、 各小组交流,汇总课前调查的有关民主的新闻、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2、 课件出示“校长信箱”“职工代表大会”“政务、财务公开栏”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交流讨论

(1) 你对哪组画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2) 你认为“校长信箱”的肚子里可以装哪些东西?“职工代表大会”有什么好处?“政务、

财务公开栏”的公开内容有哪些?

(3) 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例子吗?结合“市长热线”和“价格听证会”谈谈自己的想

法。

3、 阅读“小资料“

课件出示今年三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实况录象和记者对人大代表的实际采访,让学生再次感受国家各项政策的民主性。

4、 教师小结:在我们国家民主无处不在,人人享有发言权,事情大家说了算。

三、课外延伸

课下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大代表并对他们进行采访,问问他们当选的经历及他们是怎样为人民办事的,做好记录和自己的感受,下节课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乡村新发现》

第四课 热闹的农民运动会 总第23 11.14

教学目标:

1、了解农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感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2、通过设计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动脑能力。

3、发现农村里的新鲜事,体会农村的发展与进步。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调查了解乡村经常开展那些活动。搜集并了解有关运动会的信息资料。

2、调查了解乡村里的新鲜事,搜集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第三届农民运动会的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精彩录像片段。

2、指名回答录像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设计比赛项目

1、交流、展示搜集了解到的有关运动会的信息或资料图片。(奥运会、全运会、大学生运动会或有关各种运动会的会徽、会歌、吉祥物、会旗等)

2、说说农民运动会上有哪些比赛项目?有什么样的独特奖品?(如果不了解可以猜一猜。)

3、请你为农民运动会设计一些独特有趣的比赛项目,说来让大家听听。

4、学生分组讨论、设计。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设计的比赛项目真有趣,你还可以组织身边的人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三、设计会徽和吉祥物

1、展示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

2、自主交流,说说或猜猜它们有什么含义?

3、指名说说,教师适当介绍。

4、让学生分组自由设计会徽和吉祥物。

5、分组展示作品,并说出设计理由。

四、新闻发布会。

1、教师导语:我们农村不光要开运动会,而且每天还有许多新鲜事发生,同学们搜集了很多乡村里的新鲜事,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乡村新闻发布会”。

2、学生分小组发布新闻,其他同学自由提问,请新闻发布人回答有关问题。

3、比一比哪组的新闻最精彩,头号新闻最多。

4、交流讨论:村里怎么有这么多新鲜事?

5、投票选出各小组播报的新鲜事的头条。

五、活动延伸——办乡村故事报。

1、教师建议让学生课外分组出一期乡村故事报,并进行展评。

2、学生讨论交流故事报如何编辑以及编辑的内容。

3、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提出编辑的要求。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三:一个中国孩子反思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在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时,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总结出父亲是一个爱和平、爱家庭、知识渊博的人,由此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出失去这样的一位父亲是多么得可惜。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雷利,说一说面对着爸爸的遗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就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深切的体会到雷利的心情,也能把自己融入到课文里边去,更能把这种悲痛的心情融入到朗读中去,进而也就更能体会到父亲对和平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时,仅仅是让学生体会了那三声“和平”,忽略了前边那几句话,而那几句话更能很好地体现出父亲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二是,这是一篇书信体的文章,光顾着讲课文而忽略了这篇课文体裁上的不同,适当的点拨也能让学生复习一下书信的格式。三是,学生课堂上读的太少,没有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形式,没有做到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四是,虽然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但是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进行讨论,使这一环节流于形式。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四:《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丁茜羽 2011/4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我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多幅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教完本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悟读交汇,深入文本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三节。另外还有:过渡:是啊,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和雷利一同呼吁,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谁的呼声?让我们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凯旋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家人团圆的画面,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说:“我一下子扑进爸爸的怀抱,在爸爸的脸颊上亲了又亲。”有的说:“爸爸,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还有的说:“爸爸,我一定向你学习,长大了也当一名维和战士。”就在学生饱含激情的赞美声中,我一下子把话题扯到爸爸牺牲,学生的感情从颠峰一下子跌入低谷,这时再配上一段沉重的大提琴音乐,整个教室沉浸在战争的悲哀气氛中,我抓住契机,再次让学生想象此时的情景,随着思维的积极活动,学生联想、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其中一个学生还没说完,眼泪就“啪啪”直掉,说不下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发现当时在坐的大部分学生眼圈红红的,这可是我预先没料到的结果,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在沉默了将近一分钟之后,学生们从心底里喷发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平!和平!和平!”铿锵有力的呼声响彻整个教室,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我觉得这一环节的成功要归功于我课前精心准备的那段沉重的大提琴乐曲和几幅悲惨的画面,是它们把大家带到失去爸爸的悲痛中,此时多媒体的运用真是恰到好处。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这些语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起战争滔滔不绝,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在学生听到这些骇人的新闻,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之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时还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

四、语文实践,还须多样

读写结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语文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哪里来?它来源于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读写结合和语文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学生写的能

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根本。因此,这节课在写祝福语这一环节我觉得形式还不够多样化。我只是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制作爱心卡,写上祝福语,课后反思,我觉得针对本课的内容,应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心声。如让学生制作公益广告;画漫画,配以一小段说明;绣十字绣,绣了"和平"二字;再用诗歌、想象文、书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呼声。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语文实践广阔的空间。语文课上应让学生各显神通,尽展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仅学得高兴,而且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思想教育也蕴涵其中,一举多得。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照顾学生的差异,不必让学生‘一二一,齐步走"!我们应该让语文课的教学更具广阔的内涵,它应该是多学科的融合,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充分的发展。

回顾上完的这节课总感觉应该更精彩。不是老师,而是我的学生们,他们应该更出色些。是什么影响了学生?仔细琢磨,发现:一节课有时为了完成多个目标,课前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而这种设计,有时恰恰是成了教师上课的锁链,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也使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仔细考虑: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

五、情感体验,存在差异。

在教学本课时,一开始,有的学生一提起战争,就兴奋不已,认为战争是多么的好玩,并拿起手指当枪使,怎么也体验不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痛。直到课的最后,通过看一些画面,才让他们有点认识。思起原因,平时学生看的都是动画,很少看战斗故事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课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的思想提前进入所学的文本之中。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五:五年级上思品计划及教案(原版有反思)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

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

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我们共同进步 2

将心比心心更宽 1

尊重是最好的礼物 1

快乐其实很简单 1

谁说了算 2

我们自己做主 2

勇于‚说‛和善于‚听‛ 1

我做合格小公民 3

喜迎院士到田头 1

人人有本致富经 1

斤斤计较选村官 1

热闹的农民运动会 1

最美的村姑 1

他们回来了 1

这一方水土 1

我们在这里生活 1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1

从远古走来 1

站在长城上 1

古老的丝绸之路 1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1

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活动主题一 我们共同进步

第一课时 我的伙伴个个棒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2、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

3、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获过奖呀?谁愿意把你的奖状拿上来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展示。)

看到这些奖状,你们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对,我们应该为这些同学喝彩、叫好。那我们其他的同学呢?他们的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生思考,并回答)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我们的伙伴个个棒。

二、走进‚故事屋‛

1、读读海燕和英子的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讨论:说说英子为何改变了甩开燕子的想法?

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结: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见;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其实,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夸夸我的伙伴

1、游戏活动。以‚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开一个‚夸夸伙伴身上的美‛的交流会。

师击鼓,花未传出的同学站在中间接受大家的赞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要注意平时调皮、多动、优点不明显的学生,尽量引导学生为他们找优点,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2、交流: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的伙伴是长期相处,有的是短期见面,就在这些时候,你是怎样去发现对方的长处呢?

3、寻找身边其他人(如亲人、邻居、老师、售货员、医生等)的优点,在小组内交流。

四、制作优点卡

1、教师:学会欣赏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请欣赏教材中同学为他的好朋友写的优点卡。

2、教学生把好朋友最让自己佩服的地方记下来,制作成优点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1)制作优点卡。

(2)展示学习作品。

(3)赠送优点卡。

五、活动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跟大家友好相处,才能共同进步,一句赞美的话,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热情的喝彩,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力量。课后,请同学们为自己更多的朋友制作优点卡,送给所赞美的人,了解他(她)的感受,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第二课时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活动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嫉妒别人有害于身心健康。

2、欣赏别人的长处,并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学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活动准备:

搜集名人、同学‚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是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呢?还是经常看到别人的短处?为什么?

同桌交流并谈看法。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六: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学 科:

职务职称:

单 位:

手 机:

地 址:

邮政编码:

备 注: 郑 磊 品德与社会 小 教 一级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杜集小学 18955877205 安徽阜阳颍泉区苏屯中心校杜集小学2 3 6 1 2 8

课题: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材简析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个主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内容要求。《同一个名字叫中国》由“入乡随俗”和“西部放歌”两部分组成,在“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旨在“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地区语言、饮食、风俗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入乡随俗”,理解祖国不同地区间地理位置、特产资源、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彼此间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力争为这种合作做出贡献。

学情简析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典型实例的学习以后,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之间的关系。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和热情,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活动都为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1、谈话法

2、演示法

3、练习法

4、探究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课外调查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渲染气氛。

2、课件展示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生活的图片。

3、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4、师:同学们观察了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5、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的更多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

(一)入乡随俗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81面,思考:你知道这些地方吗?你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汇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简洁的语言给教材中生活场景组图取名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农舍闲情、高原风情、水乡印象、红腰带飘起来、冰上乐趣、海滨胜景……)

4、什么叫随乡入俗?为什么要入乡随俗?

(学生讨论后反馈)

课件展示:

①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常形容随遇而安的意思。

②一则有利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二则表示对异乡人民生活习惯的尊重,自己的随和,容易与人打成一片; 三则不要为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

5、说一说自己旅游的见闻,交流在外地遇到不同的生活习惯时,自己的想法、做法。

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②选派代表在班级阐述小组讨论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

③教师对学生的意见稍加点评。

6、小结:不同的生活,相同的快乐,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7、调查活动:看看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物品,都来自祖国的哪些地方?我们这里有什么产品被送到了祖国各地?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完成下表。(课后

(二)西部放歌

1、欣赏歌曲《西部放歌》,说说对歌词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2、同学们,你们了解西部吗?谁能把你知道的西部情况说说?

3、图片欣赏:

美丽的西藏 热情奔放的新疆人民

南北方交流 西部大开发

4、说说我们的家乡在东部还是西部,联系实际谈谈家乡有什么特产和资源,需要什么帮助。

5、小小辩论会:西部是“荒、远、边、穷”还是“大、财、宝、美”? 正方:西部是“荒、远、边、穷”

反方:西部是“大、财、宝、美”

正反两方根据课前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辩论,老师做主持。

4、结语: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彼此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发展。如今西部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南北方的交流也正在蓬勃发展。

5、讨论交流:

①西部大开发可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促进西部发展,畅想明日的大西部,说一说它将来的样子。

②你知道哪些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事例?它们给地区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③东西部的小朋友手拉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练习题:

1、请你判断:

①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要尊重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 ②小华在和同学交流时表示:我才不愿入乡随俗呢!( )

③小丽总不愿到外婆家去,因为外婆家在农村,交通不便,没有碰碰车,更没有游乐场。( )

④小云从遥远的南方来到黑龙江做客,却总嚷嚷着要吃家乡的白米饭。( )

⑤远方的亲戚打来电话,小龙一点也不喜欢接听。因为亲戚说的方言他总是

听不懂。( )

2、连一连。

桂圆 新疆 丝 绸 内蒙古 葡萄 福建 羊毛衫 杭 州 鸭梨 海南 人 参 湖 南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七: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

开阳县永温镇中心小学 李明琴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环境内,对于祖国的认识可能仅只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同时,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自我意识也非常强,很少能想到别人、集体,更别说是家乡、祖国了,当前形势下,让孩子产生爱自己的家乡情感再到爱祖国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一个单一的活动一定不够,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加深对祖国的进一步了解,更好地激发他们爱祖国的情感。

本主题的开展我们以“我爱祖国”——“中国人了不起”——“祖国真大”三个版块为主线展开活动。开展此主题,意在让幼儿了解到了中国地域的辽阔、物产的丰富,了解到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们结合每个活动的目标、采取谈话、照片、绘画等形式,有重点地实施,把自主和合作交给学生,使孩子们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

一、会说话的环境的是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1、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布置了“了不起的中国人”版面,首先版面上悬挂一面大的五星红旗,给孩子们一个视觉冲击,让孩子们随时都能观察到图片人像。这图片人像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随着孩子们的讨论我也加入进来,我说:“哪张是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和外国人哪里不一样?”通过我的加入,我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深入。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互相介绍了解到更多的祖国各地的著名建筑、山河、风景名胜及地方特产的图片。

二、充分利用各个活动,渲染气氛,保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班的主题活动首先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拉开了帷幕,“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中国”在活动中,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他们都睁大着好奇的眼睛,仔细地察看着多彩的世界,同时孩子们也知道了自己是中国人,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有灿烂的文化,说到中国的了不

起,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讲到了功夫,有的边说,边还有模有样地打起了武术。看到不光是男孩喜欢、女孩也喜欢,听到音乐一响,马上上演了“中国功夫”的武术操,尽管他们的动作不是那么的标准,但孩子们的兴趣已到极点,他们边唱边“嗨嗨”地“打了起来”,说明他们确实很喜欢中国武术,中国的传统元素已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活动《祖国之最》,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最高的城墙——长城雄伟壮丽;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当孩子们说着这一个个“最”字,脸上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孩子们已深深地为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中国而感到自豪。

《认识少数民族》。我们从“什么叫少数民族?我们是什么民族?” 开始,我创设了一个观察图片环节让学生知道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人是龙的传人,长江、黄河、长城是中国历史渊源的象征,通过直接呈现的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图片,调查表,到今天的火箭发射,为了让幼儿增加感观体验,真正体现我们是“了不起的中国人”!我们是有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很自然的萌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之情。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改变了那种成人化枯燥空洞的说教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儿童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对国庆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拓展了许多其他相关知识,知道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带来的幸福,增强了“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八:《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创设情境 体味伤痛

在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没有直接引出父亲的牺牲,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小作者的描写去体会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总结出父亲是一个爱和平、爱家庭、知识渊博的人,由此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出失去这样的一位父亲是多么得可惜。此处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闭眼想象父亲凯旋归来后的情景,因为对父亲有了了解,所以学生在想象的时候,脸上自然而然地就露出了幸福的表情。接着,我趁着学生还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一家人幸福团聚的画面中时播放了运送父亲遗体回国的视频短片,边放短片我边以小作者雷利的口气做着旁白。此时,我注意到有的学生的眼圈已经红了,学生的情绪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雷利,说一说面对着爸爸的遗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就这样,孩子们不仅

能够深切的体会到雷利的心情,也能把自己融入到课文里边去,更能把这种悲痛的心情融入到朗读中去,进而也就更能体会到父亲对和平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二、练笔扎实 收获成果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画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 在指导学生小练笔时,我的设计是: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的话想说,就让我们拿起笔,为战争的人们写几句话吧。(出示1、当我看到( ),我禁不住大声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2、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 ),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和平!和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对和平的渴望,听到了他们爱的表达。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学生真情的流露,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本节课也还存在不足之处:用心读书,在读中感悟,在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用“心”

读书这环节。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反思、不断尝试,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九: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反思

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反思

袁 梅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物产、工农业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较强。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了中国地理概况、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侧重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是刚接触,还有在资料准备方面出现的不足,给本章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讲述了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里。同一地理区域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划分成四个大的地理区域。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到“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在学习自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更重要的事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从实际生活中的常识“验证”这两个环节。教师的“教”要“弱化”,减少讲述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而不是“被动”,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思路的培养。要使学生充分的联系当今生产、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或具备独立利用资料或图片去分析某一位置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虽然自己归纳一个区域的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还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而且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自学,进行自我检测。

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后反思,使我在下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加强学生在“教”中的“自学”和教师在“教”中的检测和反馈。

2015年10月25日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篇十:001——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导学案001——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我的名字教学反思 小班我的名字教学反思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教学反思 "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89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