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移项的教学反思

移项的教学反思

2016-01-11 08:25:2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一:移项教学反思 解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移项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一:移项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上3.2.2章节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

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

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明确各步骤,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解方程、应用题,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学生已经知道了移项变号的知识,那么怎样在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讲授该知识,我有点困惑,还是接学生的话,通过学生来挖掘“移项”的原理。

2、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3、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教学媒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实物投影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可以清晰地展示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二: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反思

吴进英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课堂上自身不足之处:

1、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2、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

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三:(教学反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反思

宁陕县蒲河九年制学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三课时“移项”

教学反思

课时:第一课时

年级:九年级

教师:唐志康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蒲河九年制学校 唐志康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三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列代数式、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整式加减运算等基础知识之后来学习的。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教材在第3课时结合这一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重点讨论用“移项”法解方程)。

首先用教材问题2说明什么是移项,再安排例3教学,给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巩固、提高、拓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 “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成功方面:

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2、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分析应用题,列方程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合作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4、绝大多数学生会解形如“ax+b+cx+d”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

5、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能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大多数学的较好的学生都能积极帮助学的较差的学生,精神可嘉。

7、教学中注重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8、本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少数学生不理解移项的概念,移项时不变号,导致移项出错;

2、学生独立完成题量不多,主要是学生做题速度慢;

3、虽然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联想→猜测→类比→归纳,但大胆放手不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4、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还不够;

5、课堂练习方法单一,且没有梯度,没有给优秀学生提供机会。

6、学生做练习时不细心,出现常规错误,做题的正确率较低;

7、由于学生基础差,配合不够默契,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一般。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四:《移项》教学引发的思考

《移项》教学引发的思考

摘 要:移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初一学生起初接触移项时很容易出错,作者通过《移项》教学实录的陈述,进行了教学反思:尊重学生心理规律,让课堂动起来,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项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移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因为它是解方程,求方程解的重要步骤。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初一学生初次接触移项的相关知识始终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含混不清,始终把移项与加法算式中交换项的位置混淆;二是对移项要改变符号的法则非常清楚,就是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倒是移了,却忘记了改变符号。针对这个问题,今年我在教学《移项》一课时做了一番思考,感觉效果不错,现将其陈述于后,以期与同行共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3—5个学生每人记住一个含有两个未知项、两个常数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比如类似于“3x-7+4x=6x-2”、“4-3x=3-2x”这样的方程,对不知道移项的学生来讲不算简单,但对老师来讲很简单,无需动笔就知道答案,并叮嘱学生到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准备5张a4纸大小的卡片,其中两张用毛笔写上关于x的未知项(连同符号),背面写上它的相反数,两张各写一个常数项,背面写上它们的相反数,剩下一张卡片画上“=”。

(二)上课过程

1.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用等式的性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大家感觉如何?

多数同学:比较困难(麻烦)。

师:我们现在做个游戏,任何一个同学只要随便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在黑板上,老师可以不动笔,在2秒钟之内将它的解求出来。 部分同学:老师,你吹吧。

师:不信咱们试试?

生:好的。

师:哪位同学来写个方程在黑板上?(眼神示意先前叮嘱过的同学)

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依次上台,老师一一快速说出其解。 部分同学:哇,老师,你太有才了。

师:老师有一种特异功能,不过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移项》,只要大家把这节课学好了,你们就学会了老师的特异功能。你们想不想学这种特异功能?

同学们:想。

2.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内容,找到两个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移项?

(2)移项要注意什么问题?

3.白板出示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

4.游戏。

五位同学各拿一张卡片于胸前,上台排成一个方程,如下图: 师:上面的某些同学将要发生位置的改变,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种改变叫不叫移项?如果是移项,移对没有?台上的同学注意,如果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你手上拿的两张卡片(一正一负),应该把哪张展示个大家?

师:1、2号同学对调;4号同学到等号左边去;1号到右边,5号到左边;2号到右边,4号到左边;3、4号同学对调„„

上述过程,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方程中的移项,与多项式中项的位置的交换做了鲜明对比,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 例题:判断下列移项是否正确?

a.由5+3x=2,得3x=2+5

b.由-10x-5=-2x,得-10x-2x=5

c.由7x+9=4x-1,得7x-4x=-1-9

d.由5x+2=9,得5x=2+9

课堂剩余时间学生巩固练习,在此不详述。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效果较好,从当堂检测的情况看,学生对什么是移项、移项时要改变符号已掌握得根深蒂固。全班50个同学只有2个同学在检测中出现了错误,这是在该班以前的教学中少有的现象,也是该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少有的现象,究其根源是课堂上两次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游戏使得本堂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由于有老师的玩笑(自吹特异功能)、学生移动位置两张卡片的变与不变的纠结,让整堂课充满了笑声,同时笑声中带着对若干问题的思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其实与小学生没什么本质区别,上课注意力难以持久,喜欢做游戏。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顺势而为,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

(二)游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50个人中有9个人是活动的演员,加上后面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的10人,共有19个人课上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的格局,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动起来,包括身体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五:7上3.5《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本课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重算理,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以及化归思想的渗透,为使学生能观察分析方程中的某一项在移项前后的变化,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的分析,为使学生对本节中“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这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巩固理解.

2.注重纠错:补充课堂练习及课外选做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索,增强实践能力.

3.注重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光数学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数学思想的渗透,本课中渗透了类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等.

4.同时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依然要要继承数学的优良传统,如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传授,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二、本课中的不足:

1.本课中教师围绕学生、围绕主题的提问多,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提问.

2.教学中应注意基础内容的分析归纳,并通过设置必要的练习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三、改进措施:

1.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空间.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于实物投影仪,及时的将学生练习中的成与败及时的加以展示和点评.既能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又能节约时间.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六:SX-7-050、3.2解一元一次方程(6)移项与合并同类项(4)附教学反思

3.2解一元一次方程(6)移项与合并同类项(4)

导 学 案 设 计

;制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七:移项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八:移项

关于《3.2.2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及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归纳出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它是为解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铺垫,也是解多元方程、高次方程、解不等式及研究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说的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为:

知识技能:用移项接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转化思想,会移项,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的重要性及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转化归纳出移项法则,再由一般到特殊运用法则。利用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以应用,探索乐园使学生的基础得以巩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教学过程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授课时调整了课本顺序,前二十分钟完成移项定义的探索及定义,之后移项的应用,具体设计了以下内容:

1、 观察新旧问题区别;

2、 运用转化思想进行探索;

3、 小组合作得移项定义;

4、 学生质疑挖掘定义内涵;

5、 及时训练,稳扎稳打;

6、 知识学习目的在于应用,分析求解交给学生,多种方法探索,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知识衔接;

7、 学生板演练习题,发现更多问题;

8、 回归课前数学小史,对比合并同类项得移项作用;

9、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师指出:(1)数学思想在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性;(2)移项的内在规律还适用于除一元一次方程以外的其他等式或不等式,随着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会慢慢发现

10、布置作业

五、反 思

我将本节课定位为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与同学交流、反思等,构建对知识的形成和运用。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每个问题的设计都以问题串的形式,运用新旧知识相互转化、化归、由复杂到简单的数学思想,再通过探索交流、反思、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这样的安排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九:1.移项教案

移项

庞营中学 史黎2012-10-26 教学设计 3.1.2

一、 课题: 3.1.2 移项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移项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积累数学探索活的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移项法则并进一步探索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充满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移项法则的探索及应用。

难点: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四、 课型:

新授课

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

七、 教学过程:

I、温故知新:

1、 以下解方程中分别运用了等式的什么基本性质?

⑴ x – 2 = 1 ⑵ 2 x = - 6

解:两边都加上2,得 解:两边都除以2,得

x – 2 + 2 = 1 + 2.

合并同类项,得 即 x = - 3.

x = 3.

(学生举手口述,共同回忆等式的基本性质1、2)

2、解方程 3x – 7 = 8

(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解:两边同时加上7,得

3x – 7 + 7 = 8 + 7,

即 3x = 8 + 7,

3x = 15.

两边同时除以3,得

x = 5.

II、新课讲解:

1.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x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并总结。)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某一项改变

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2、想一想:

⑴ 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⑵ 移项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

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即: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注意:移项要变号.

3、例题解析:

例1 解方程: 4x - 15 = 9.

解:两边都加上15,得解: 移项,得

4x-15+15 = 9+15.x = 9+15.

合并同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

4x = 24.x = 24.

两边都除以4,得两边都除以4,得

X = 6.X = 6.

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 “在方程两边进行同加或同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但是解题步骤更为简捷!

例2 解方程: 2x = 5x - 21

解: 移项,得

2x -5x = -21.

合并同类项,得

-3x =-21.

两边都除以-3,得

x = 7.

例3 解方程 : 3x + 5= 5x - 7

解:移项,得

3 x - 5 x= - 7 – 5.

合并同类项,得

- 2 x = - 12.

两边都除以-2,得

X = 6.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III、课堂练习:

1、 慧眼找错:

⑴ 3x+7=2-2x,移项,得3x-2x=2-7.

⑵ 化简:2x+8y-6x =2x+6x-8y

=8x-8y.

2、 利用移项解方程:

(1) 2x = x+5;

(3) 5x+21 = 7-2x; (4) 11x+1 = 5(2x+1).

IV、小结:

1.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2.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即: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移项时我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通常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通常移到右边).

4.移项要变号.

V、作业布置:

移项的教学反思篇十:移项教案

团城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1

2

3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移项的教学反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移项的教学设计 移项教学设计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移项的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移项的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30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